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Cultural Utilization to Cultural Understanding:Two Phases of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s Rece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
1
作者 Lyu Shisheng Yuan F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4期60-71,共12页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s,performances and the rece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from the mid-and-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We found that th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s,performances and the rece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from the mid-and-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We found that the reception underwent two phases featuring self-centered and multicultural respectively.In the first phase,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cknowledged the moral val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 but it did not accept their aesthetic values while in the second phase,aesthetic values became the focus and were received through translations,studies and performances.The two phas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The first phas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itial contacts and exchanges between the plays and the English culture as well as obvious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During the second phase,moral and aesthetic values were gradually accepted.Text translations,theatrical studies and performances were flourishing while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decreased remarkably.The two stages demonstrate the general result of the Chinese culture’s historical process of“going global”.The reception of Chinese culture by other cultures often started with cultural utilization,accompanied by obvious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With the deepening of contacts and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however,the host culture began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nsic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refore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decreased.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are an inevitable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the Chinese culture would experience during its“going global”.With continuing and expanded exposures,the intrinsic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will continue to manifest themsel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 drama translation reception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culture understanding culture misunderstanding
下载PDF
On the Strategic Paths of 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
作者 He Hongl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9-267,共9页
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vital part of 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In recent years,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nd strongly supporte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pr... 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vital part of 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In recent years,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nd strongly supporte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projects to promote this strategy,but little effect has been produced.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predicament and reasons of the current strategy,the essay suggests four strategic paths: enhanc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strengthen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ultural introspection,integrating the nationality and cosmopolitan of literature and establishing a market-oriented literary transla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ING glob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STRATEGIC pa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TROSPECTION transl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英伦茶风:英语文学的茶文化范式及汉译启示
3
作者 曾繁健 孙新宇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茶叶风靡英伦三岛,成为“国民饮品”的同时也走上了文人的书桌,走进了诗人的颂歌。以质性研究软件NVivo 12为工具,以11部题材各异的英语文学作品为研究样本,对其指涉的茶文化进行编码赋值。质性数据表明,英语文学作品的茶文化表现为物... 茶叶风靡英伦三岛,成为“国民饮品”的同时也走上了文人的书桌,走进了诗人的颂歌。以质性研究软件NVivo 12为工具,以11部题材各异的英语文学作品为研究样本,对其指涉的茶文化进行编码赋值。质性数据表明,英语文学作品的茶文化表现为物态文化、体制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大范式。在文学与茶的联姻中,物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叙事模式建构的主要地位,体制文化受到故事主题的宰制最为明显;心态文化蕴含英伦茶风的哲学思考,游动于众多文学作品之中。数据揭示了英语文学作品的茶语特征,即以茶为媒的本土意识、音义结合的茶名及茶意象的美学赋予。基于以上发现,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得出英语文学作品茶文化汉译的三大启示:尊重茶文化差异;合理进行翻译补偿;再现茶物语言的诗性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英语文学 茶语特征 汉译启示
下载PDF
为什么要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
4
作者 梁永佳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156,共9页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类学的域外研究应该尝试“以中释外”,即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从学科特质上看,人类学是一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异己社会进行“文化翻译”的学科,这是人类各文明赓续自身的共同智慧。从社会学研究的特质上...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类学的域外研究应该尝试“以中释外”,即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从学科特质上看,人类学是一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异己社会进行“文化翻译”的学科,这是人类各文明赓续自身的共同智慧。从社会学研究的特质上看,费孝通先生在“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论述中号召学者回到中国古代思想并借鉴全世界各文明的智慧,这正是“以中释外”的愿景。从一般意义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上看,多重现代性的世界格局同样说明了现代化道路需要新的解读方式。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将助力中国社会科学深化对自身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释外 域外研究 文化翻译 认识域
下载PDF
汉学家涉医文学翻译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启示
5
作者 杨星君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涉医文学作品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体裁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大卫·霍克斯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其更关注异质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意义建构,但也会影响文化传真。对于中医文...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涉医文学作品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体裁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大卫·霍克斯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其更关注异质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意义建构,但也会影响文化传真。对于中医文化海外传播而言,译者多元文化身份的融合或多元文化背景的译者协作有助于更开放包容地调和涉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异域化和本土化的对立,创生出适于跨文化传播的“杂合”文本,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输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红楼梦》英译 涉医文学 汉学家
下载PDF
论“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庆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共8页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海内”与“海外”、“境内”与“境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已然发展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的有机整体,很难进行界限分明的区隔。华文文学学科的独特意义,恰恰在于它介乎“中国现当代文...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海内”与“海外”、“境内”与“境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已然发展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的有机整体,很难进行界限分明的区隔。华文文学学科的独特意义,恰恰在于它介乎“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比较文学”等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属性。“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既避免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名不副实”,又最大限度保持该学科跨区域、跨学科、跨疆界的“文化特区”性质,探求全球华文文学的交流共融。它可能是目前最能顾及各方心理需求,同时也是最具学科发展潜力的一个华文文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华人文化跨境流动
下载PDF
杜威·佛克马与世界文学研究
7
作者 王宁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7-22,F0002,共17页
在国际学界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中,学者们一般都要引证美国学者莫瑞提和戴姆拉什的著述和观点,但是却忽视了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涉猎世界文学问题的学者佛克马。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佛克马就发表了一些文章,广泛涉猎了世界文学问题... 在国际学界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中,学者们一般都要引证美国学者莫瑞提和戴姆拉什的著述和观点,但是却忽视了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涉猎世界文学问题的学者佛克马。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佛克马就发表了一些文章,广泛涉猎了世界文学问题,并与当时颇受热议的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构等问题相关联。佛马克由于早年所受过的汉学训练和后来又受到的西方文学理论训练,从一开始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就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自觉地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他对世界文学问题的涉及始自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他不仅在自己主编的多卷本《用欧洲语言撰写的比较文学史》“后现代主义分卷”中邀请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者撰写有关章节,而且还在晚年专门研究了中国当代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从而将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国际性的世界文学艺术思潮来考察。此外,他还与时俱进地涉猎了新世界主义的建构,并将中国儒学中的世界主义因子作为参照进行重构。这些都是他在世界文学研究中的跨文化理论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克马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文化相对主义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主义
下载PDF
从文本旅行到文化杂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的译介路径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沐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如何通过翻译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需要解决的症结性问题。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阈下,异质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的"第三空间"内协商、交流并融合出新,从而生成"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 如何通过翻译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需要解决的症结性问题。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阈下,异质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的"第三空间"内协商、交流并融合出新,从而生成"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的新生事物,异质文化间的差势因而得以消解。"第三空间"理论为中国文学的外译提供了一种更为适用的"杂合"的文化观与方法论,我们应从翻译策略、译介心态、译者群体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译出文学 文化身份 "第三空间" 文化杂合
下载PDF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法国的译介:现状与反思
9
作者 周俊平 胡安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法国译介界在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译介中始终坚持思想与美学并重、地方性与世界性兼顾的原则,其成果值得肯定。但如今,偏激功能主义译介说在我国愈演愈烈,必须警惕它对中国文学外译构成的误导。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聚焦... 自20世纪80年代起,法国译介界在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译介中始终坚持思想与美学并重、地方性与世界性兼顾的原则,其成果值得肯定。但如今,偏激功能主义译介说在我国愈演愈烈,必须警惕它对中国文学外译构成的误导。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聚焦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以社会文化为视角,考察偏激功能主义译介说在我国得势的根源,以及对其予以抵制的必要性;以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的“世界文学”说和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的“间距”说为参照,探讨文学外译当以维护并突显文学文化异质性为原则的学理依据;基于以上论证,提出中国文学“走出去”应坚持以建构以异质性文学文化之跨文化互文为内涵的“世界文学”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世界文学 间距 跨文化互文性
下载PDF
《理水》英译本中的异化翻译策略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理水》为例
10
作者 吴金来 黄月华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理水》是鲁迅去世前一年所作的最后四篇小说之一,收录于《故事新编》。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鲁迅强烈的个人风格。通过剖析杨宪益,戴乃迭《理水》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可知两人倾向于通过异化... 《理水》是鲁迅去世前一年所作的最后四篇小说之一,收录于《故事新编》。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鲁迅强烈的个人风格。通过剖析杨宪益,戴乃迭《理水》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可知两人倾向于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文本独特的文化信息,有益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水》 杨宪益 戴乃迭 文化负载词 异化翻译 文学外译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班牙的译介——对间接译介现象的文化反思
11
作者 刘桐阳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8期96-107,I0003,I0004,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班牙的译介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西译本是从英法译本转译且介绍也是参照英法译本的。学界对间接译介现象的现有解释不尽完善,本文拟从文化研究角度提出另一种解释:这一现象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班牙“崇欧”传统的继...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班牙的译介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西译本是从英法译本转译且介绍也是参照英法译本的。学界对间接译介现象的现有解释不尽完善,本文拟从文化研究角度提出另一种解释:这一现象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班牙“崇欧”传统的继承,西班牙想要表现出在汉学等文化领域与现代化强国的“一体化”“同质性”,从而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文化威望。本文认为,此现象体现出“西方”强国对西班牙在译介方面的“规训”和全球化时代文化霸权在译介活动中的隐秘运作,这启示我们“以间接促直接”和“直接对接”两条路径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正走进西班牙等小语种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西班牙 间接译介 文化霸权
下载PDF
《西游记》灵感大王故事源流考——兼论故事中的中国祭祀文化元素
12
作者 童辉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4-101,共8页
《西游记》通天河故事中灵感大王吃童男女的主体情节应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钵迦伏诛篇中的独轮城故事。汉译佛经在史诗的基础上提炼出“罗刹鬼定期食人”的故事框架并影响了后世中国小说,致使一批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罗刹鬼... 《西游记》通天河故事中灵感大王吃童男女的主体情节应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钵迦伏诛篇中的独轮城故事。汉译佛经在史诗的基础上提炼出“罗刹鬼定期食人”的故事框架并影响了后世中国小说,致使一批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罗刹鬼故事诞生。《西游记》的作者吸取了本土罗刹鬼故事的创作经验,将取经见闻中的罗刹鬼故事高度文学化。可以说灵感大王故事的骨架是由印度文学搭建的,但其血肉是由中国祭祀文化填补的,该故事正是中印文化碰撞下共同孕育的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灵感大王 印度文学 汉译佛经 中国祭祀文化
下载PDF
葛浩文翻译模式探究——兼论“借帆出海”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13
作者 周玲琪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3-40,共8页
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带有鲜明的“我译”风格,译笔以忠实为原则,以创造性叛逆为特色,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赢得了原作者、市场、出版商的多方好评。作为翻译场域各要素的居间者和中西文化的协调员,葛... 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带有鲜明的“我译”风格,译笔以忠实为原则,以创造性叛逆为特色,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赢得了原作者、市场、出版商的多方好评。作为翻译场域各要素的居间者和中西文化的协调员,葛浩文是海外汉学家群体的缩影,其翻译模式具有典型代表性。文章从葛浩文的译介心理、翻译目的、文化立场与翻译策略入手,旨在探究其翻译模式,并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模式 译介心理 翻译目的 文化立场 翻译策略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下载PDF
双重跨越与整体表达——辜鸿铭儒经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永利 刘军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典籍是承载一个文化体系主要特征的显性符码,而典籍翻译则是一种显明的跨文化阐释行为。在儒经英译过程中,辜鸿铭构建了一条"归化性文化阐释"和"补偿性文化阐释"互相作用的文化阐释路径。辜译儒经通过归化性文化阐... 典籍是承载一个文化体系主要特征的显性符码,而典籍翻译则是一种显明的跨文化阐释行为。在儒经英译过程中,辜鸿铭构建了一条"归化性文化阐释"和"补偿性文化阐释"互相作用的文化阐释路径。辜译儒经通过归化性文化阐释,实现了朝向西方性和现代性的双重跨越。通过补偿性文化阐释,以核心概念词特殊英译形式和副文本阐释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指向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本质的整体表达。辜译儒经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供了有益启示,只有在对传统典籍进行归化性文化阐释的同时,保持典籍文本的整体性意涵,才能有效推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儒家经典 跨文化阐释 文化外译
下载PDF
东干文学中的“乡庄”世界及其文化意蕴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文昌 高亚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0-65,共6页
东干族是中国西北回族迁往中亚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群落,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形成了独特的"乡庄"文化模式。东干作家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着本民族的生存。在东干文学里,"... 东干族是中国西北回族迁往中亚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群落,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形成了独特的"乡庄"文化模式。东干作家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着本民族的生存。在东干文学里,"乡庄"不仅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生存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东干人的民族文化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东干文学 “乡庄”世界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学西渐”——寻求与西方文明的平等对话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述宗 何琼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翻译活动中,中译外一直处于次要的位置。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被大量译介"引进"中国,中外文化交流更是出现了严重的"逆差"现象。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输出"成了一个国家"...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翻译活动中,中译外一直处于次要的位置。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被大量译介"引进"中国,中外文化交流更是出现了严重的"逆差"现象。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输出"成了一个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东学西渐"作为一种文化战略,顺应时代需求,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译界学者应更加重视中译外翻译研究,认清困难、调整策略,以寻求与西方文明的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译外 文化交流 文化“引进”与“输出” “东学西渐”翻译策略
下载PDF
离散视角与华裔美国作家的文化翻译创作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曦 王心洁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0,共6页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合,深入探讨华裔美国作家进行离散书写时展现的"杂合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翻译 离散视角 杂合性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花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6,共7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更是"走出去"的根本性课题。译介活动从本质看来并非纯粹的翻译行为,而是传播行为。以传播学视角展开中国文学之译介模式...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更是"走出去"的根本性课题。译介活动从本质看来并非纯粹的翻译行为,而是传播行为。以传播学视角展开中国文学之译介模式的探讨,基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构建由"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这五大维度的译介模式,并以英版《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论证该译介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之探讨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改善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具有时代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文学 “走出去” 译介模式 传播学
下载PDF
如何成为世界文学?——“椭圆折射”理论与中国古诗海外传播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永安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38,共8页
达姆罗什提出的"椭圆折射"世界文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剥离了西方经验与世界文学根本原则之间的必然联系,充分考虑了世界各区域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它把民族文学通过折射进入世界文学空间看成必然,把世界文学看成原语文化与宿主... 达姆罗什提出的"椭圆折射"世界文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剥离了西方经验与世界文学根本原则之间的必然联系,充分考虑了世界各区域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它把民族文学通过折射进入世界文学空间看成必然,把世界文学看成原语文化与宿主文化的混合物,为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描绘了清晰的路径。这一理论有助于克服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空间时遇到的原作本质主义阻碍,对促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闻一多认为小畑薰良的英译唐诗把灵芝变成了黑菌,是对原作的亵渎,这是原作本质主义的典型体现。而事实上,正是大量这一类英译中国古诗,在异文化空间里蓬勃生长,增强了世界文学的中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椭圆折射 达姆罗什 中国古诗英译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
下载PDF
试论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蓉 蔡忠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小说《围城》中拥有大量新颖独特的隐喻表达,使其成为小说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翻译的层面分析了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特点,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其隐喻进行分类,并对名词性隐喻、谚语性隐喻、讽刺性隐喻等典型隐喻的译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初步... 小说《围城》中拥有大量新颖独特的隐喻表达,使其成为小说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翻译的层面分析了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特点,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其隐喻进行分类,并对名词性隐喻、谚语性隐喻、讽刺性隐喻等典型隐喻的译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初步归纳出小说《围城》中隐喻的英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中国文学 隐喻 文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