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ed Tricuspid Valve Repair and Right Atrial Plication Performed Using a Beating-Heart Technique for Atrial Functional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1
作者 Kayo Sugiyama Hirotaka Watanuki +2 位作者 Masato Tochii Daisuke Koiwa Katsuhiko Matsuyama 《Open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2023年第2期7-16,共10页
Background: Isolated tricuspid valve disease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indication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Many patients referred for surgery already have a poor clinical condition and an advanced New York Heart Assoc... Background: Isolated tricuspid valve disease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indication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Many patients referred for surgery already have a poor clinical condition and an advanced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optimal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is condition, including on whether to perform the procedure on a beating or an arrested heart and whether to perform valve repair or replacement. Methods: We analyzed four case series between 2015 and 2022 in which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 underwent valve repair on a beating heart and right atrial plication for a dilated right atrium. The TRI-SCORE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 Results: 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a favorable postoperative course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heart failure symptoms. TR was markedly reduced;however, in one patient with concomitant mitral regurgitation (MR) and a high TRI-SCORE, MR worsened postoperatively. This patient later died from unknown causes due to multiple comorbidities in the late phase. Conclusions: Tricuspid valve repair on a beating heart was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 TRI-SCORE proved useful as a preoperative risk assessment tool.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by which TR exacerbates MR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lated tricuspid Valve Surgery Beating-Heart Surgery Right Atrial Plication Atrial Functional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tri-SCORE
下载PDF
一种矿用高隔离度三频MIMO天线设计
2
作者 董佩佩 徐艳红 +2 位作者 王安义 张志文 白婷婷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多频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由于空间受限,存在单元间距较小产生的强耦合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矿用高隔离度三频MIMO天线。通过在1个矩形枝节两端加载2个L型枝节组成三叉戟单极子天线,使天线具有三频特性;将2个三叉戟单极子天线... 多频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由于空间受限,存在单元间距较小产生的强耦合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矿用高隔离度三频MIMO天线。通过在1个矩形枝节两端加载2个L型枝节组成三叉戟单极子天线,使天线具有三频特性;将2个三叉戟单极子天线单元对称放置,在2个单元之间的金属地板上加载1个T型枝节,利用寄生枝节产生的相反电流抵消未加枝节时耦合产生的电流,并蚀刻2个对称的矩形槽,通过改变地板上的电流分布来抑制地板表面波带来的互耦,从而使天线在整个频段内实现高隔离度。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工作在1.85~2.70,3.24~3.99,4.65~5.80 GHz频段,能有效覆盖煤矿井下WiMAX/WiFi/4G/5G NR工作频段;天线在3个频段内的隔离度分别大于20,22,22 dB,较去耦合前天线的隔离度分别提高了11,9,10 dB;包络相关系数小于0.2,具有良好的分集性能;天线在工作频段内增益变化稳定,且全向辐射特性良好。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加工、剖面低的优势,在煤矿无线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通信 MIMO天线 高隔离度 三频段 单极子天线
下载PDF
机载电子干扰机自适应收发隔离技术研究及仿真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海林 王海平 冯存前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07,共3页
针对干扰机的收发隔离问题,分析了传统的提高干扰机收发隔离度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干扰机自适应收发隔离技术方案,探讨了该方案的原理和应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机载电子干扰机 收发隔离 LMS算法
下载PDF
带限位钢棒隔震橡胶垫基本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崔艺斌 张富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4,共3页
介绍了带限位钢棒夹层橡胶支座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力学模型,提出了“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给出了恢复力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该支座在普通橡胶垫中心位置设置限位软钢棒,不但可以解决小震作用下橡胶支座-限位钢棒体系隔震作用不明显... 介绍了带限位钢棒夹层橡胶支座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力学模型,提出了“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给出了恢复力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该支座在普通橡胶垫中心位置设置限位软钢棒,不但可以解决小震作用下橡胶支座-限位钢棒体系隔震作用不明显的问题,而且软钢棒能够限制大震作用下隔震层的水平位移,从而可防止上部结构倾覆,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限位钢棒夹层橡胶支座 基础隔震 三线性 双线性
下载PDF
复杂地质体建模与可视化新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敏 杨武年 +1 位作者 罗智勇 吴学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90-2392,2395,共4页
基于似三棱柱模型和人工插入虚拟钻孔的方式提出采用虚拟钻孔链控制复杂地质体的新思路,成功设计了一种能够识别褶皱、透镜体、尖灭体、断层和高精度控制边界的推理算法。提出了TIN加密新技术——窗口加密法,发现Delaunay三角形存在&qu... 基于似三棱柱模型和人工插入虚拟钻孔的方式提出采用虚拟钻孔链控制复杂地质体的新思路,成功设计了一种能够识别褶皱、透镜体、尖灭体、断层和高精度控制边界的推理算法。提出了TIN加密新技术——窗口加密法,发现Delaunay三角形存在"隔离带"现象而实现Delaunay三角网局部重构技术——移动窗口ROI,设计并实现了三种加速算法方案。最后利用C#+Open Inventor实现真三维可视化和地质体高效率切割、挖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 似三棱柱体 虚拟钻孔链 复杂地质体 窗口加密法 隔离带 局部重构技术
下载PDF
微惯性测量单元橡胶减振器结构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吝海锋 沈超群 +3 位作者 杨拥军 沈路 王宁 刘译允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8-344,共7页
为减小外部环境的振动和冲击对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的输出的影响,基于减振器六种隔振模式理论和单自由度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原理,选择合适的隔振模式并分析了MIMU橡胶减振器谐振频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有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MIMU减... 为减小外部环境的振动和冲击对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的输出的影响,基于减振器六种隔振模式理论和单自由度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原理,选择合适的隔振模式并分析了MIMU橡胶减振器谐振频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有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MIMU减振结构的频率响应,并调整减振器内环、外环结构及减振橡胶的材料硬度等因素,设计得到了一种MIMU橡胶减振器结构。最终,通过对含减振结构的MIMU样机进行扫频振动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设计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不仅减少了MIMU受内部和外部振动源的干扰,还实现了减振系统的三向等刚度。研究工作为MIMU橡胶减振器设计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 有限元仿真 橡胶减振器 隔振 三向等刚度
下载PDF
观赏海棠不同组织中RNA的几种提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艳娜 李育奇 +1 位作者 宋婷婷 于凤鸣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9,共3页
以观赏海棠不同组织为试材,用常用的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及Tris-硼酸法,比较其提取R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RNA成本低、RNA质量较高;异硫氰酸胍法提取RNA的质量好、纯度高、提取效率高;而Tris-硼酸法则较不适合于果实类... 以观赏海棠不同组织为试材,用常用的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及Tris-硼酸法,比较其提取R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RNA成本低、RNA质量较高;异硫氰酸胍法提取RNA的质量好、纯度高、提取效率高;而Tris-硼酸法则较不适合于果实类多酚多糖组织的RNA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提取 CTAB 异硫氰酸胍 tris-硼酸法
下载PDF
双凹摩擦摆隔震烟风道结构地震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若愚 陈瑛 +1 位作者 王辉 柏洁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2-478,共7页
传统烟风道板式滑动支座可减少道体热胀冷缩时的摩擦阻力,但抗震耗能能力不足,缺少变形后的复位能力,且会约束道体的转动而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将摩擦摆隔震支座用于烟风道,可同时具有热滑移、隔震功能,允许道体在温度作用下自由转动.本... 传统烟风道板式滑动支座可减少道体热胀冷缩时的摩擦阻力,但抗震耗能能力不足,缺少变形后的复位能力,且会约束道体的转动而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将摩擦摆隔震支座用于烟风道,可同时具有热滑移、隔震功能,允许道体在温度作用下自由转动.本文对烟风道采用双凹摩擦摆中间隔震的结构体系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横向地震作用下简化的三自由度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其中双凹摩擦摆采用三线性滞回模型,推导了一阶状态空间微分运动方程.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与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结果非常接近.利用简化模型研究了不同场地类别、不同强度地震激励作用下双凹摩擦摆的恢复力特点及隔震效果,结果表明:与非隔震结构相比,双凹摩擦摆隔震的烟风道的道体反力、支架剪力均得到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烟风道 双凹摩擦摆 三线性滞回模型
下载PDF
基于耦合线的高隔离度三频分支线耦合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宇 冯文杰 车文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97-100,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的新型三频分支线耦合器.通过在传统分支线耦合器的基础上加载1/4波长短路耦合线来实现3个频段的通带.每个通带之间均保持高的隔离度,且通过改变加载耦合线的奇偶模阻抗值,耦合器通带的中心频率...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功率传输系统中的新型三频分支线耦合器.通过在传统分支线耦合器的基础上加载1/4波长短路耦合线来实现3个频段的通带.每个通带之间均保持高的隔离度,且通过改变加载耦合线的奇偶模阻抗值,耦合器通带的中心频率可以在较宽频带范围内调节.对一个工作在0.69/1.0/1.4 GHz的平面三频耦合器模型进行了设计与加工,测试结果与理论期望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线耦合器 高隔离度 短路耦合线 三频段工作
下载PDF
永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迎春 柴凯 +1 位作者 刘树勇 杨庆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5期223-230,共8页
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是一种将正负刚度弹性元件并联在静平衡位置附近获得零刚度的组合式被动隔振装 置,能有效解决低固有频率和小静态变形难以兼得的矛盾。研制并装配双环永磁体型和三磁体型两种高静低动刚度 隔振器原理样机,搭建试验台... 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是一种将正负刚度弹性元件并联在静平衡位置附近获得零刚度的组合式被动隔振装 置,能有效解决低固有频率和小静态变形难以兼得的矛盾。研制并装配双环永磁体型和三磁体型两种高静低动刚度 隔振器原理样机,搭建试验台架系统,开展谐波位移激励下的双环永磁体型隔振器和谐波力激励下的三磁体型隔振器 的性能测试,并与相应等效线性隔振系统的传递特性进行对比,从而对永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低频隔振的优 越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磁负刚度能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拓宽系统的隔振频带,降低系统的传递率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静低动刚度 双环永磁体 三磁体 隔振系统 传递率
下载PDF
同域分布共享传粉者的鼠尾草属植物的生殖隔离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宇昆 黄艳波 李桂彬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8-614,共7页
生殖隔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形成阶段、方式和强度不完全相同。为了揭示生殖隔离在鼠尾草属(Salvia)物种多样性产生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本文研究了浙江天目山同域分布的舌瓣鼠尾草(S.liguliloba... 生殖隔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形成阶段、方式和强度不完全相同。为了揭示生殖隔离在鼠尾草属(Salvia)物种多样性产生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本文研究了浙江天目山同域分布的舌瓣鼠尾草(S.liguliloba)和南丹参(S.bowleyana)的开花、传粉和生殖隔离,利用人工授粉和杂交实验检测它们的种间遗传相容程度。结果表明,在花的形态结构、花及花序的生长、着生方式与数量特征上,2种鼠尾草属植物均差异显著(P<0.05)。2种鼠尾草属植物共享同一种有效传粉昆虫——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但通过访花行为的显著差异和明显不同的花粉落置部位,有效避免了异源花粉干扰。人工杂交授粉的结果表明2个物种间遗传相容性较高,互为亲本的杂交结实率分别达到77.8±10.7%和78.7±11.2%。我们的研究表明,同域分布、花期重叠且共享唯一传粉者的2种鼠尾草属植物,以花部的传粉结构和传粉部位的差异,产生了较高程度的传粉前生殖隔离,避免了物种间的异源花粉干扰和自然杂交,保障各自较高的繁殖成效,以维持自然种群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隔离 遗传相容性 物种多样性 自然杂交 三条熊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