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大动脉错位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盛寿 李守军 +5 位作者 王欣 王立清 晏伏霞 李立环 王旭 李永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大动脉错位(TGA)。方法4例伴LVOTO、VSD的TGA患者及1例伴LVOTO、VSD的右心室双流出口患者,被采用改良的Nikaidoh技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完...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大动脉错位(TGA)。方法4例伴LVOTO、VSD的TGA患者及1例伴LVOTO、VSD的右心室双流出口患者,被采用改良的Nikaidoh技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完整互换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双心室流出道重建;其中2例房室异常连接患者被同期施行Senning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5.40个月,生长发育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室功能良好,主动脉瓣无反流;2例患者肺动脉瓣有少量反流。结论保留半月瓣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伴LVOTO的复杂型TGA患者,不仅可获得解剖根治,同时解决了右心室流出道的非生长性问题,改进的冠状动脉再植技术扩大了Nikaidoh手术的适应范围,并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仍需更大组的手术例数及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错位 左室流出道梗阻 主动脉根部移植 肺动脉根部移植
下载PDF
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志伟 丁文祥 +3 位作者 苏肇伉 陈玲 史珍英 朱德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总结动脉转位术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transposition of thegreat arteries,TGA)和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VSD)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 ASO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32例 ,其中 TG... 目的 总结动脉转位术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transposition of thegreat arteries,TGA)和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VSD)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 ASO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32例 ,其中 TGA 2 2例 ,伴室间隔完整型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IVS) 9例 ,伴 VSD13例 ;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 VSD(Taussig- Bing) 10例。 结果  TGA/IVS9例中死亡 1例 ,TGA/VSD13例中死亡 4例 ,Taus-sig- Bing10例死亡 3例 ,总手术死亡率 2 5 % (8/32 )。术后随访 3个月~ 2年 ,所有患者紫绀消失 ,活动能力明显增强。1例 Taussig- Bing术前二尖瓣轻 -中度反流 ,术后仍为中度反流 ;2例 TGA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上狭窄 ,压差 4 0 mm Hg(1k Pa=7.5 mm Hg) ,1例肺动脉瓣下狭窄和残余 VSD,3个月后再次手术治愈。 结论 ASO已广泛应用于 TGA的纠治 ,手术效果满意 ;应用于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 VSD的早期纠治 ,不但可防止发生肺血管阻塞性病变 ,而且避免了心内修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转位术 临床应用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下载PDF
Nikaidoh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志伟 刘锦纷 +4 位作者 严勤 史珍英 朱德明 丁文祥 苏肇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Nikaidoh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TGA/VSD/PS)的早期结果。方法在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有8例TGA/VSD/PS患者在我院接受Nikaidoh术矫治,手术年龄4~29个月(11.4±7.6个月),体重5.2~11.... 目的回顾性研究Nikaidoh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TGA/VSD/PS)的早期结果。方法在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有8例TGA/VSD/PS患者在我院接受Nikaidoh术矫治,手术年龄4~29个月(11.4±7.6个月),体重5.2~11.0kg(8.0±1.9kg);所有患者房室连接一致,其中伴房室瓣骑跨1例,左肺动脉狭窄1例,本组患者术前均未行其他手术,手术均采用改良Nikaidoh术,即主动脉根部移位和重建左、右心室流出道,除1例冠状动脉同时移植和使用Homograft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外,用自体心包补片扩大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果手术死亡1例,无1例出现明显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和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轻度肺动脉反流3例,中度4例,除1例死亡患者外,其余左心功能均正常;随访时间平均8.8个月(3~18个月),7例存活;心功能状况佳,射血分数(EF)0.64±0.02;短轴缩短率(FS)0.33±0.02。未出现进展性主动脉瓣反流、LVOTO、RVOTO和肺动脉反流加重。结论Nikaidoh术适宜于治疗TGA/VSD/PS,尤其当解剖上存在不宜行Rastelli术的患者,早期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大动脉错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狭窄 RASTELLI术 Nikaidoh术
下载PDF
双动脉根部调转术治疗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旭 胡盛寿 +2 位作者 李守军 刘晋萍 晏馥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对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至2011-05我院72例患儿实施DRT术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4月~6岁,平均年龄(2.85±2.02)岁,体重5.5~20 kg,平... 目的:对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至2011-05我院72例患儿实施DRT术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4月~6岁,平均年龄(2.85±2.02)岁,体重5.5~20 kg,平均体重(11.61±3.88)kg。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0±168)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0±11)d。特殊治疗包括:延迟关胸9例(12.5%),7例(9.7%)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腹膜透析17例(23.6%),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46例(63.9%),二次手术4例(5.6%),二次气管插管5例(6.9%)。因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2.8%)。结论:DRT手术治疗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术后早期病情偏重。经积极正确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双动脉根部调转术 术后早期处理
下载PDF
“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文虹 金梅 +6 位作者 霍玉峰 王霄芳 郑可 肖燕燕 程沛 刘迎龙 韩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三级预防网络"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绿色通道"转诊至我院的8例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三级预防网络"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绿色通道"转诊至我院的8例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8例患儿,男性5例,女性3例。入院年龄2~12 d,平均(5.9±2.7)d,手术日龄2~14 d,平均(8.1±2.6)d,体质量2.3~7.5 kg,平均(3.5±0.6)kg。术前严重酸中毒,呼吸衰竭1例行气管插管治疗,1例合并肾衰竭,所有患儿均直接行(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延迟关胸5例,围术期死亡1例(12.5%),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3~6个月,2次随访。手术治愈的7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左心室心功能正常范围,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7.0±2.8)%和(70.3±4.0)%,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也显著增高。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应尽早诊断,提高产前诊断率加强术前内科治疗,纠正代谢紊乱,维护心功能,把握手术时机,尽快根治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先心病三级预防框架实施"绿色通道"救治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对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死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绿色通道
下载PDF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及中远期结果 被引量:6
6
作者 罗国华 胡盛寿 +1 位作者 孙寒松 王巍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其术后中远期结果。方法1997年9月至2007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cTGA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51岁(33.3±12.8岁),体重47~90 kg(60.9±14.7... 目的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其术后中远期结果。方法1997年9月至2007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cTGA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51岁(33.3±12.8岁),体重47~90 kg(60.9±14.7 kg)。单纯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后机械瓣功能不良1例。术前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为56.2%±11.6%,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2例,Ⅲ级6例。18例cTGA患者均施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瓣周漏2例,分别于术后7 d和30 d行瓣周漏修补术后治愈。随访16例,随访时间57.0±40.7个月;随访时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9.2%vs.56.2%±11.6%;t=2.062,P〉0.05),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12例,Ⅲ级4例,与术前比较心功能分级Ⅲ级者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结论cTGA形态三尖瓣置换术能防止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其中远期结果满意;随访期间,形态右心室功能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形态三尖瓣置换术 形态右心室功能
下载PDF
动脉调转手术后中期生存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雅娟 胡盛寿 +6 位作者 李守军 王旭 郑哲 李永青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TGA型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ASO)后的中期生存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01-01至2007-12-31期间来我院行动脉调转手术并存活出院的115例TGA... 目的:探讨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TGA型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ASO)后的中期生存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01-01至2007-12-31期间来我院行动脉调转手术并存活出院的115例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及院内随诊复查。结果:115例存活患者均完成了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1年)。其中1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院外死亡(死亡率8.7%,10/115)。Kaplan-Meier法分析中期生存率6个月、1年、5年、8年分别为94.8%,92.2%,89.3%,89.3%。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3岁(相对危险度10.644,P=0.002)及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残存肺动脉高压(相对危险度4.864,P=0.047)是此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中期结果满意,死亡率及再手术率低。证实了手术年龄>6个月的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依然有手术适应证,但手术年龄>3岁者,术后1年死亡率高,故一定要做到定期随访,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危险因素 室间隔缺损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Taussig—Bing畸形 生存率
下载PDF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肺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景彬 梁健 +3 位作者 赵晓芳 杜茗 朱耀斌 刘迎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肺血管病变。方法用诊断性治疗所选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术中取肺活检。组I(n=38)包括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II(n=11)包括>6个月伴有重度肺... 目的比较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肺血管病变。方法用诊断性治疗所选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术中取肺活检。组I(n=38)包括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II(n=11)包括>6个月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组III(n=6)从心肺循环正常的尸体取肺组织作对照。肺组织进行H-E分级及定量分析。结果组I(n=38)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1例(31/38)为H-E I级,3例(3/38)为H-E II级,3例(3/38)为H-E III级,仅1例(1/38)为H-E IV级伴有丛样病变。组II(n=11)大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7例(7/11)为H-E I级,2例(2/11)为H-E II级,1例(1/11)为H-E III级,仅1例(1/11)为H-E IV级伴有丛样病变。组I和组II的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较对照组(组III)明显升高。组II的中膜面积百分比(%MS)较组I明显升高。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肺小动脉密度(APSC)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I)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组I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诊断性治疗-根治手术策略选择的大部分患者的肺血管病变通常仍是可逆的,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肺血管病变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 肺血管病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在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新生儿院间转运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程 何少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在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arteries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TGA/IVS)新生患儿院间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TGA/IVS新生患儿在院间转运过程中P...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在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arteries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TGA/IVS)新生患儿院间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TGA/IVS新生患儿在院间转运过程中PGE1应用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动脉导管的开放状态,个性化应用PGE1,初始剂量10 ng.kg-1.min-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循环状态的同时,调整PGE1的用量。结果无患儿在转运过程中死亡。应用PGE1前,血氧饱和度为52%±12%;应用后,血氧饱和度为78%±11%。应用前、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完成后经超声心动图证实:34例TGA/IVS患儿的动脉导管均处于开放状态。10例患儿出现中、高发热(37.4℃~39.4℃),其他患儿未见发生明显PGE1使用并发症。结论对于TGA/IVS新生患儿,在接诊、转运的早期,及时应用PGE1可以有效地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术前内环境状态,稳定患者病情,为手术矫治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新生儿 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 院间转运
下载PDF
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或右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早中期结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杰 张达雄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右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的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行改良Nikaidoh手术34例,其中22例为TGA/VSD/PS,12例为DORV/V... 目的:观察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右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的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行改良Nikaidoh手术34例,其中22例为TGA/VSD/PS,12例为DORV/VSD/PS,患者中位年龄1.5岁(3个月~26岁),中位体质量11kg(6~42 kg)。手术均以改良Nikaidoh术为主要术式。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0±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9±36)min,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120±45)h,住院时间(18±11)d。早期死亡3例,延迟关胸6例,严重并发症7例(开胸止血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中等大小残余分流1例、单侧膈肌麻痹1例、因肺动脉瓣严重反流而置换牛颈静脉管道1例)。随访中位时间64个月(9~115个月),1例因PS、右心衰竭于术后第8年再次手术后死亡;其余30例均未行二次手术,临床心功能Ⅰ~Ⅱ级,无左、右室流出道进行性梗阻病例,无冠状动脉缺血表现,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1例肺动脉瓣重度反流。结论:改良Nikaidoh术治疗合并VSD和PS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并不增加围术期死亡率,中期随访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kaidoh术 大动脉转位 右室双出口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矫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有室缺和肺动脉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勤 徐志伟 +5 位作者 刘锦纷 杜欣为 史珍英 朱德明 苏肇伉 丁文祥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矫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效果.方法 对46例TGA/VSD/PS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其中采用主动脉根部移位/重建双室流出道术,即Nikaidoh术27例(N组),Rastelli...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矫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效果.方法 对46例TGA/VSD/PS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其中采用主动脉根部移位/重建双室流出道术,即Nikaidoh术27例(N组),Rastelli手术19例(R组).N组采用自身心包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其中1例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Homograft;R组使用Homograft重建RVOT.两组均无手术前姑息手术史.结果 N组因术后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3.7%),R组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相近.手术平均年龄N组(16.3±16)个月,R组(51±20)个月,N组明显小于R组(P=0.028).N组术后无明显残余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RVOTO),而R组有37%患者分别存在LVOTO或RVOTO(P<0.05),但N组术后89%患者存在轻-中度肺动脉血反流现象,R组仅1例患者存在轻度反流(P<0.05),两组手术早期心功能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两组均无死亡,但R组有4例(23.6%)因LVOTO、RVOTO再手术治疗.结论 Nikaidoh术矫治TGA/VSD/PS患者,在解剖上更胜一筹,适宜于小的年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RASTELLI术 Nikaidoh术
下载PDF
欧洲心脏病学会工作组关于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推荐意见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4期241-245,共5页
2010年1月11日,《欧洲心脏杂志》(EurHeartJ)在线发表了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工作组关于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R,CMR)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的... 2010年1月11日,《欧洲心脏杂志》(EurHeartJ)在线发表了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工作组关于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R,CMR)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的推荐意见。工作组成员都是长期致力于心脏磁共振和成人先心病的资深专家,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瑞士等。他们就CMR在ACHD应用中适应证的选择、CMR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全面阐述。鉴于国内尚无类似的指南或推荐意见,现对这一指导意见做一简单解读,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欧洲心脏病学会 解读
下载PDF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斌 徐敬 +5 位作者 周志明 王轲 陈健超 陈红领 温萌 梁巧茹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TGA-VSD-LVOTO)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连续收治9例TGA-VSD-LVOTO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7个月至5岁,多普勒测左心室流出道或肺动脉瓣流速(4....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TGA-VSD-LVOTO)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连续收治9例TGA-VSD-LVOTO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7个月至5岁,多普勒测左心室流出道或肺动脉瓣流速(4.38±0.19)m/s,肺动脉Nakata指数(209±27)cm^2/m^2,9例患者中VSD距离主动脉瓣约5-10 cm 5例,在主动脉瓣下合并主动脉骑跨4例。其中VSD远离主动脉瓣的5例患者和VSD在主动脉瓣下的1例患者采用双根部调转(DRT)治疗;其中3例VSD在主动脉瓣下合并主动脉骑跨患者采用改良REV手术治疗。结果 1例患者术后4 h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失败,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32个月,8例患者均心功能1-2级(NYH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4±2.4)%,肺动脉瓣少量反流6例,中量反流2例,主动脉瓣未见反流5例,微量反流3例,血氧饱和度(Sa O2)(99±0.5)%。结论根据VSD位置选用DRT术和改良REV手术是治疗TGA-VSD-LVOTO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室间隔缺损 室性流出道阻塞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双根部调转 改良REV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结果研究
14
作者 孙海宁 闫军 +2 位作者 李守军 花中东 王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14岁及以下儿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后近远期结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17年8月,阜外医院为14岁及以下c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3~14(11.1±3.9)岁,体重... 目的研究14岁及以下儿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后近远期结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17年8月,阜外医院为14岁及以下c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3~14(11.1±3.9)岁,体重20~44(30±10)kg。两例合并内脏反位,1例合并单冠畸形,1例合并形态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前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为38%~50%(44.3±5.1)%,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例,Ⅲ级3例。1例为二次手术,1例为三次手术;4例患者均施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分析术后一周及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和瓣膜状态等。结果无手术死亡,无瓣周漏,1例术中先行三尖瓣成形后仍有中度以上反流改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术后3周安装永久起搏器;体外循环时间72~245(143±7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41~174(89±63)分钟;置换机械瓣膜型号25~27mm;呼吸机辅助时间16~86(39±31)小时,ICU时间16~168(93±72)小时。术后一周时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43.8±6.8)%vs(44.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4例,随访时间36~156(71±57)个月,随访时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43.0±12.2)%vs(44.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心功能分级(NYHA)I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对形态三尖瓣大量返流儿童ccTGA患者,早期行瓣膜置换术能防止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形态右心室功能明显下降后行三尖瓣膜置换对心功能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形态三尖瓣置换 形态右心室功能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同期行主动脉弓重建在大动脉转位 合并主动脉弓病变患者中的疗效——单中心经验
15
作者 许伟滨 杨思慧 +3 位作者 刘慧 王楚杰 黄景思 孙善权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评估单中心行大动脉调转术及主动脉弓重建一期矫治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或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合并主动脉弓梗阻病变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21... 目的评估单中心行大动脉调转术及主动脉弓重建一期矫治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或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合并主动脉弓梗阻病变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动脉调转术和主动脉弓重建一期矫治的18例TGA或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梗阻病变患者的术后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男14例,女4例。12例为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6例为TGA。主动脉弓部病变:主动脉缩窄14例,主动脉弓离断4例。患儿手术时的年龄为13(2~88)d,体质量为(3.5±0.8)kg。手术早期死亡2例,占11.1%。随访49(14~12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大动脉调转术及主动脉弓梗阻一期矫治:体外循环时间为(254±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24±2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6(2~36)d。3例患者行再次手术干预(18.7%,3/16):1例患者为主动脉及右肺动脉狭窄,行经皮球囊成形术,效果欠佳,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患者行经皮主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效果满意;1例主动脉吻合口狭窄患者,行经皮主动脉球囊成形术,效果满意。实际1年和5年免于再手术比例分别为100%和77%(95%CI:71%~91%),无再手术死亡患者。结论大动脉调转术及主动脉弓重建一期矫治TGA或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梗阻病变患者的手术效果满意,有一定的再干预率,远期疗效需持续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大动脉调转 主动脉弓部梗阻 肺动脉狭窄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杜欣为 徐志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1-464,共4页
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TGA/VSD,PS)的手术方式有Rastelli手术、Lecompte手术、Nikaidoh手术、Yamagishi手术以及动脉转位+左心室流出道扩大术等多种术式,Rastelli手术和Lecompte手术损伤小,但远期并发症多;Nika... 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TGA/VSD,PS)的手术方式有Rastelli手术、Lecompte手术、Nikaidoh手术、Yamagishi手术以及动脉转位+左心室流出道扩大术等多种术式,Rastelli手术和Lecompte手术损伤小,但远期并发症多;Nikaidoh手术和Yamagishi手术解剖纠治完全,但手术损伤大;动脉转位术+左心室流出道扩大术适应证相对较狭窄。因此,在TGA/VSD,PS的外科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手术指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现对上述手术术式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和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大动脉错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狭窄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17
作者 何忠良 何晓雯 +2 位作者 陈如坤 程海峰 张昌铭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1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为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技术。方法:本组6例均为SLL型,手术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肺动脉瓣切开1例、静脉室肺动脉外通道1例、左房室瓣替换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主要手术并发症为低心排4例、完全性... 目的:为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技术。方法:本组6例均为SLL型,手术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肺动脉瓣切开1例、静脉室肺动脉外通道1例、左房室瓣替换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主要手术并发症为低心排4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及残余左房室瓣关闭不全1例。结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有一定的特殊性,应按不同的合并畸型选择不同术式,正确处理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流出道狭窄及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是外科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狭窄 左房室颤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不同类型姑息手术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患儿左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云超 李守军 +6 位作者 闫军 王旭 晏馥霞 亦桐 蒋显超 马志岭 王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姑息手术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TGA/LVOTO)患儿的肺动脉和左心室流出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改良体肺分流术(改良BT分流术,BT亚组,n=16)和腔...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姑息手术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TGA/LVOTO)患儿的肺动脉和左心室流出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改良体肺分流术(改良BT分流术,BT亚组,n=16)和腔肺分流术(双向Glenn手术,Glenn亚组,n=8)后再接受根治术(姑息手术组,n=24)和直接接受一期根治术(一期根治组,n=30)的患儿,收集各组患儿在姑息手术前(一期根治组为出生后首次体检时间并作为初次记录时间)和根治术前(再次记录时间)的肺动脉内径(包括主肺、右肺、左肺动脉)和肺动脉瓣环(PV)内径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组间在该观察期间临床数据变化速度的差异。结果:从初次记录时间点到再次记录时间点期间,一期根治组患儿的PV内径z值不断减小;姑息手术组中BT亚组患儿的PV内径z值和左肺动脉内径z值不断增大,且z值变化速度与一期根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姑息手术组中Glenn亚组患儿PV内径z值不断减小,且z值变化速度与BT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一期根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根治术会加重TGA/LVOTO患儿LVOTO程度,改良BT分流术可促进TGA/LVOTO患儿左肺动脉和左心室流出道的发育,而双向Glenn手术不能促进TGA/LVOTO患儿肺动脉和左心室流出道的发育。因此,对于无法一期根治的TGA/LVOTO患儿,选择改良BT分流术作为姑息性手术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姑息手术 肺动脉发育
下载PDF
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对右心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辉 肖明虎 +4 位作者 吕凤英 唐跃 孟亮 罗富良 吴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3期198-202,F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对动物右心室作用实验的研究,验证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的有效性。方法 12只健康雄性小尾寒羊,5~6个月龄,体质量26~37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体质量分别为(29.00±2.78)kg和(28.36±4.24)kg,差异... 目的通过对动物右心室作用实验的研究,验证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的有效性。方法 12只健康雄性小尾寒羊,5~6个月龄,体质量26~37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体质量分别为(29.00±2.78)kg和(28.36±4.24)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2),从左侧第二肋间进胸,游离肺动脉主干,置入自制可调节肺动脉环缩装置,向球囊内注入0.9%NaCl溶液,逐渐增加右心室压力,进行心室训练,达到训练标准所需时间为9~18d。观察超声下右心室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超声下右心室形态、室间隔位置、游离壁厚度均较训练前发生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结果表明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力比值大于0.6,达到临床上心室训练的标准;右心室的收缩功能(P<0.05)和舒张功能(P<0.001)均得到了增强;病理检查结果右心室游离壁厚度及质量、右心室肥大指数、心肌细胞横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装置能够达到肺动脉环缩、训练心室的目的 ,并且可双向调节,使用方便,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 心室训练 右心室 大动脉转位
下载PDF
年龄大于3周的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解锋 陈会文 刘锦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评估大动脉调转术(ASO)对年龄>3周的室间隔完整(IVS)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儿的治疗效果,探讨螺旋心肌带(HVMB)理论在诊治DTGA/IVS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54例年龄为3周~16个月(晚期ASO组)和74例年龄<3周(早期ASO组)的DTG... 目的评估大动脉调转术(ASO)对年龄>3周的室间隔完整(IVS)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儿的治疗效果,探讨螺旋心肌带(HVMB)理论在诊治DTGA/IVS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54例年龄为3周~16个月(晚期ASO组)和74例年龄<3周(早期ASO组)的DTGA/IVS患儿的临床资料。晚期ASO组中,20例室间隔平直或者偏向左,纳入室间隔偏移(VSM)组;34例室间隔形态保持正常,纳入室间隔正常(VSN)组。评估ASO的治疗效果。结果 晚期ASO组与早期ASO组比较,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钳夹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SM组的术后病死率为10.0%,VSN组的术后病死率为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对年龄为3周~16个月的DTGA/IVS患儿疗效确切。室间隔正常形态的保持对于DTGA/IVS患儿ASO预后的意义重大,HVMB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术 螺旋心肌带 室间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