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breast reconstruction using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pedicle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s
1
作者 Ramesh Omranipour Sima Mashayekhi +2 位作者 Mahtab Vasigh Sadaf Alipour Habibollah Mahmoodzadeh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17年第9期155-160,共6页
Aim: Breast reconstruction has several beneficial effects on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ultimate goal has always been to create the most natural breast mound. Thus in many centers, the unilateral... Aim: Breast reconstruction has several beneficial effects on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ultimate goal has always been to create the most natural breast mound. Thus in many centers, the unilateral pedicled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TRAM) flap remains the most common technique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Our objective was to retrospectively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s. Methods: The total of 110 patients underwent unilateral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pedicle TRAM flap at Cancer Institute of 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from January 1996 to June 2011. Premorbid risk factors,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nd demographic data were assessed.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rdings was done by SPSS 20. Results: Out of 110 patients who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87 had ipsilateral and 23 contra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s. The incidence of flap complications that did not requi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was 19.7% in ipsilateral and 30.4% in contra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 The incidence of flap loss requiring revi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ntralateral group (P = 0.001).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in 11.5% of the ipsilateral pedicle TRAM patients and 26.1% of the contralateral group (P < 0.001). Minor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in 17.2% of the ipsilateral pedicle TRAM patients and in 34.8% of the contralateral group (P < 0.001). Total early hospital stay was longer in contra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s (7.66 days vs. 10.68 days, P = 0.83). H igher c omplications were e ncountered i n c ontralateral p edicle T RAM flaps compared to ipsilateral pedicle TRAM patients (39.1% vs. 19.5%, P = 0.001). The type of pedicled TRAM flap (ipsilateral vs. contralateral),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mplications (odds ratio = 0.007, P = 0.002) while other variabl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outcome and mid-term morbidity-free survivals of ipsi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are statistically superior to contra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Both of these procedures are reasonably feasible and safe. These findings lead us to discourage the use of contra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 when an ipsilateral option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reconstruction transvers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 uni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 IPSILATERAL PEDICLE tram flap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on of a large defect of the female chest following keloid excision with use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2
作者 Quan-Cang Men Shu Liu +5 位作者 Ke-Xin Song You-Bin Wang Zhu Lin Liu Hao Xin-Hang Dong Long Xiao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17年第5期85-91,共7页
Aim: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he myocutaneous flap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 large defect on the female chest following keloid excis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lo... Aim: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he myocutaneous flap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 large defect on the female chest following keloid excis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keloid on the chest, a myocutaneous flap based on the left or right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was designed and transferred for repair of a chest defect following keloid resection. Radiotherapy was performed in the surgical area on the first and seventh postoperative days.Results: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coverage and early radiotherapy were used to treat 7 cases of keloids on the female chest. A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10-14 months (average 12 months) was conducted. All the flaps survived well without evidence of keloid recurrence, and all patients achieved an improved chest shape.Conclusion:Th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is a viablemethod for wound closure following resection of large keloids on the female ch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OID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RADIOTHERAPY
原文传递
保留少量腹直肌的游离TRAM皮瓣和DIEP皮瓣乳房再造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明 谭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711-720,共10页
目的:比较保留少量腹直肌的游离TRAM皮瓣(MS-Free TRAM)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生物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有关MS-Free TRAM... 目的:比较保留少量腹直肌的游离TRAM皮瓣(MS-Free TRAM)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生物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有关MS-Free TRAM及DIEP乳房再造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和R2.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同时包含MS-Free TRAM和DIEP的研究有7个;MS-Free TRAM和DIEP发生脂肪液化OR值为0.69,95%CI为[0.26,1.78],P=0.44;发生皮瓣部分坏死OR值为0.92,95%CI为[0.38,2.23],P=0.86;发生皮瓣完全坏死OR值为0.35,95%CI为[0.13,0.90],P=0.03;发生腹壁膨隆或疝OR值为2.07,95%CI为[1.15,3.73],P=0.01。结论:与MS-Free TRAM乳房再造相比,DIEP乳房再造的腹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皮瓣完全坏死的风险是增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少量腹直肌的游离tram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部分筋膜法TRAM瓣I期乳房再造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启文 关云娇 +1 位作者 李浪 苏兴桂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部分筋膜法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行部分筋膜法TRAM瓣I期乳房再造术。结果32例中,左侧腹直肌蒂者16例,右侧蒂14例,双侧蒂1例。术后所有病例的TRAM瓣...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部分筋膜法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行部分筋膜法TRAM瓣I期乳房再造术。结果32例中,左侧腹直肌蒂者16例,右侧蒂14例,双侧蒂1例。术后所有病例的TRAM瓣均存活,仅1例发生皮瓣边缘坏死。再造乳房与对侧基本对称26例,不对称6例中,4例为对侧乳房中度以上下垂,2例为再造乳房偏小。24例乳房下皱褶与健侧相应,有对称感;6例乳房下极偏低。供区愈合延迟、线头反复排出3例、供区切口旁脂肪液化2例、供区瘢痕增生5例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部分筋膜法TRAM瓣再造乳房术式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降低术后腹壁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再造术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 部分筋膜法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带蒂TRAM皮瓣乳房重建(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涛 毛大华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带蒂TRAM皮瓣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厦其常见并发症。方法2003年7月~2005年4月从我院乳腺外科选择5例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或二期应用带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重建。结果5例病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部分... 目的研究带蒂TRAM皮瓣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厦其常见并发症。方法2003年7月~2005年4月从我院乳腺外科选择5例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或二期应用带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重建。结果5例病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部分皮瓣的坏死.通过清创缝合后均愈合.愈合后乳房形态仍良好。结论部分皮瓣的坏死是应用带蒂TRAM皮瓣重建乳房很常见的并发症.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带蒂TRAM皮辩乳房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再造 横行腹直肌皮瓣(tram)
下载PDF
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TRAM乳房再造
6
作者 亓发芝 陈君雪 +3 位作者 顾建英 施越冬 张学军 吴坤南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 介绍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方法 对早期乳腺癌 ,保留乳房皮肤 ,切除乳腺组织和腋窝淋巴结 ,应用下腹直肌肌皮瓣即时乳房再造。结果 应用该方法治疗 9例患者 ,再造乳房形态良好。结论 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 目的 介绍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方法 对早期乳腺癌 ,保留乳房皮肤 ,切除乳腺组织和腋窝淋巴结 ,应用下腹直肌肌皮瓣即时乳房再造。结果 应用该方法治疗 9例患者 ,再造乳房形态良好。结论 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 ,切口小 ,再造乳房形态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 横形腹直肌肌皮瓣 乳腺癌 tram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应用TRAM乳房再造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淑洁 《现代护理》 2005年第23期1992-1993,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进行乳房再造手术的护理。方法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供区、受区皮肤准备、术后密切观察肌皮瓣的血运;防止乳头乳晕受压;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加强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进行乳房再造手术的护理。方法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供区、受区皮肤准备、术后密切观察肌皮瓣的血运;防止乳头乳晕受压;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加强功能锻炼及有效控制感染。结果自2000年10月~2005年1月,10例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应用TRAM乳房再造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再造乳房形态良好。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乳房再造肌皮瓣存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房再造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护理
下载PDF
ADSC-bFGF对大鼠腹壁成形术后TRAM皮瓣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皮刚 杨大平 刘国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DSC-bFGF)对大鼠腹壁成形术后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flap)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ADSC。建立大鼠腹壁成形术模型。分别给予A组(ADSC-bFGF)、B组(AD...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DSC-bFGF)对大鼠腹壁成形术后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flap)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ADSC。建立大鼠腹壁成形术模型。分别给予A组(ADSC-bFGF)、B组(ADSC)、C组(纤维蛋白凝胶)及D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腹壁成形术后一个月建立TRAM皮瓣模型。术后7天测定皮瓣成活面积、组织学观察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B、C、D四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69.40±2.81)%、(66.19±2.32)%、(46.69±2.41)%和(43.77±3.55)%;A、B、C、D四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根/mm2)分别为:(65.30±2.19)根/mm2;(59.99±2.41)根/mm2;(44.71±2.21)根/mm2;(42.44±3.22)根/mm2。皮瓣成活率A组与B组差异有意义(P<0.05),且这两组明显高于C组及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这两组明显高于C组及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中有大量褐色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结论:ADSC-bFGF能刺激大鼠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的血管新生和增加血管数量,从而增加皮瓣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腹壁成形术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下载PDF
神经吻合术与乳腺癌术后即刻TRAM皮瓣乳房再造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长虎 张朝林 +2 位作者 胡小霞 余建军 胡志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092-2094,共3页
目的: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下腹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皮瓣)即刻乳房再造的方法,并探讨神经吻合对再造乳房皮肤感觉恢复的疗效。方法:23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I期应用单蒂或双蒂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乳房再造,单蒂TRAM乳房再造18... 目的: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下腹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皮瓣)即刻乳房再造的方法,并探讨神经吻合对再造乳房皮肤感觉恢复的疗效。方法:23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I期应用单蒂或双蒂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乳房再造,单蒂TRAM乳房再造18例,双蒂TRAM乳房再造4例,游离TRAM乳房再造1例,对4例患者进行了神经吻合术,对7例患者进行了血管吻合术。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经过2-72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行神经吻合的患者再造乳房皮肤感觉较没有行神经吻合者好,患者对再造乳房满意度高。结论:乳腺癌术后I期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的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并且神经吻合术可以一定程度恢复再造乳房皮肤感觉,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再造 下腹横型腹直肌肌皮瓣 神经吻合术 血管吻合术
下载PDF
两种皮瓣修复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整形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支珍 夏群 +2 位作者 李巍 马静 陈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整形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20年11月笔者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即刻乳房再造修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划分成两组。其中将接受横行...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整形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20年11月笔者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即刻乳房再造修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划分成两组。其中将接受横行腹直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再造修复的43例患者设为TRAM组,将接受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LDM)再造修复的43例患者设为LDM组。术后3个月,评价乳房整形效果,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检测两组术前、术后3 d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指标,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TRAM组整形效果优良率(95.35%)高于LDM组(90.7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RP水平及WBC计数和术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但LDM组上述指标均低于TRAM组(P<0.05);术后LDM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TRAM组(11.63%),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TRAM再造修复和LDM再造修复的整形效果均较佳,但后者与前者相比术后早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行腹直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即时乳房再造 整形效果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Ⅰ期腹直肌肌皮瓣重建乳房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圣应 鲁智 +5 位作者 程新德 张荣新 张宗新 田怀杲 韩福生 邓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背景与目的:改良根治术目前已成为早期乳腺癌主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如何重建乳房及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研究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Ⅰ期腹直肌肌皮瓣重建乳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背景与目的:改良根治术目前已成为早期乳腺癌主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如何重建乳房及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研究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Ⅰ期腹直肌肌皮瓣重建乳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腹直肌肌皮瓣Ⅰ期乳房再造,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房皮肤以及乳头乳晕复合体。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10例早期乳腺癌,术后随访24~48个月,所有病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重建乳房外形良好,乳头乳晕区皮肤无坏死,皮肤无明显萎缩、变硬,半年后乳头感觉恢复,供区无腹壁疝形成。结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腹直肌肌皮瓣重建乳房,外形效果良好,对早期乳腺癌要求保持乳房外形的患者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本研究例数较少,该技术的疗效有必要行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腹直肌肌皮瓣 重建乳房
下载PDF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邵玉国 周晓云 +4 位作者 胡修全 吴志祥 陈实 李厚硕 施向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7-880,共4页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移位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15具30侧。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壁完整切下。腹壁下...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移位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15具30侧。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壁完整切下。腹壁下动静脉自髂外动静脉起始处离断。分别用红、蓝乳胶墨水经腹壁下和胸廓内动静脉灌注,使其分支、属支显影。结果腹壁上、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87±0.28mm及2.25±0.32mm。腹壁下动脉的皮下穿支分布有向脐水平逐渐密集的趋势,弓状线以下穿支明显减少,Rand各个区均可见穿支出腹直肌前鞘,排列上外侧穿支距腹直肌前鞘外侧缘、、区分别平均为1.22、1.46、1.57cm;内侧穿支在距正中线、、区平均1.54、1.62、1.66cm。近脐的穿支管径较其他部位粗和密集。腹壁上动脉在与肋弓下缘交界附近发出一肋缘动脉,距肋弓1.25±0.37cm。发出肋缘动脉后67%的肋缘动脉比腹壁下动脉本干粗。肋缘动脉分支分布于腹直肌中、外侧2/3,且与肋间前动脉及营养膈肌的血管间有广泛吻合。胸廓内动脉在发出腹壁上动脉前后还分出一分支营养剑突水平的腹直肌。结论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横形下腹部肌皮瓣切取过程中,脐以下、弓状线以上保留腹直肌前鞘内、外侧各1cm在腹壁上和区的全部前鞘在皮瓣上,能较好保护腹壁下动脉肌皮动脉不受损伤。将肋弓下2cm以上的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完全保留在皮瓣上可有效保护肋缘动脉。肋缘动脉不受损是肌皮瓣成活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肌皮瓣 血供 乳房再造
下载PDF
女性乳腺癌保留胸大肌术后Ⅰ期乳房再造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学慧 尹健 +1 位作者 张如明 宁连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行上蒂横行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Ⅰ期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乳房再造7例,其中1例同时行乳头乳晕再造、1例行Ⅱ期乳头乳晕再造。结果:6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皮肤血运...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行上蒂横行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Ⅰ期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乳房再造7例,其中1例同时行乳头乳晕再造、1例行Ⅱ期乳头乳晕再造。结果:6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皮肤血运欠佳,经二次处理后痊愈。再造乳房术后外观评价:良6例,差1例。结论:此术式既达到了乳腺癌根治的目的又得到了乳房重建的效果,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再造 腹直肌肌皮瓣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综合近年国内论文探讨我国乳房再造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4
作者 柏宏亮 李学诚 +1 位作者 杨军 徐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近九年来国内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分析,预测未来我国乳房再造的发展趋势。方法:以“乳房再造”为检索词,通过“中国期刊网题录数据库”检索,获取题录。然后查找原文进行分析。结果:论文数量呈现由高到低,再迅速增加的变化。... 目的:通过对近九年来国内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分析,预测未来我国乳房再造的发展趋势。方法:以“乳房再造”为检索词,通过“中国期刊网题录数据库”检索,获取题录。然后查找原文进行分析。结果:论文数量呈现由高到低,再迅速增加的变化。2000-2002年三年间手术例数较前六年成倍增加;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皮瓣)和背阔肌肌皮瓣这两种主要术式中以后者增加最为明显,且更多地是乳癌切除术中的Ⅰ期乳房再造。结论:利用背阔肌肌皮瓣的Ⅰ期乳房再造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再造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下载PDF
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血氧饱和度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婷 尹健 +5 位作者 孟扬 李岳 张学慧 曹旭晨 丁海曙 张天浩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7,共4页
为了建立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乳房重建皮瓣血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方法.利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围术期TRAM皮瓣进行血氧监测... 为了建立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乳房重建皮瓣血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方法.利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围术期TRAM皮瓣进行血氧监测,以对侧乳房作为参照,并将监测结果和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对侧正常乳房rSO_2在术前、术中、术后无明显变化;在结扎腹壁下血管后,TRAM皮瓣rSO_2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回升,最后趋于稳定;皮瓣淤血患者围术期rSO_2变化曲线相应出现异常.近红外光谱技术是用于TRAM乳房重建皮瓣血氧无损监测的有效方法,可反映移植术后皮瓣供血状况,在皮瓣血供异常时可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游离腹直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毛 驰 俞光岩 +3 位作者 彭 歆 郭传瑸 黄敏娴 张 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研究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0年7月完成21例游离腹直肌皮瓣,分析组织瓣的大小、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皮瓣成活等因素。结果21例组织瓣中20... 目的 研究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0年7月完成21例游离腹直肌皮瓣,分析组织瓣的大小、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皮瓣成活等因素。结果21例组织瓣中20例成活,1例坏死,皮瓣的成功率为95.2%。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早期4例中有2例发生供区切口疝,经保守治疗好转。通过采用聚丙烯酸膜片腹直肌前鞘修补技术,后来的17例均未发生切口疝。吸烟、饮酒、放疗和年龄(高龄和儿童)等均非影响游离腹直肌瓣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 游离腹直肌皮瓣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大型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皮瓣 显微外科 重建 口腔颌面部缺损
下载PDF
聚丙烯补片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驰 彭歆 +5 位作者 曲军 张晔 刘林 何冬梅 郭传瑸 俞光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 (Prolene)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发生的作用。方法  1999年11月 9日~ 2 0 0 0年 10月 2 2日对 2 6例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时 ,采用聚丙烯补片作腹直肌前鞘修补 ,分析聚丙烯补片植入后的组织反应及...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 (Prolene)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发生的作用。方法  1999年11月 9日~ 2 0 0 0年 10月 2 2日对 2 6例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时 ,采用聚丙烯补片作腹直肌前鞘修补 ,分析聚丙烯补片植入后的组织反应及创口愈合情况 ,以及切口疝发生的情况。结果  2 5例患者腹部创口均 期愈合 ,1例术后腹部创口出现局部积液 ,经保守治疗好转 ,未出现排异和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全部患者聚丙烯补片愈合良好 ,无排出或取出、腹部不适、切口疝及腹壁膨隆。结论 聚丙烯补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植入体内后不会发生排异和增加创口感染的机会 ,用于腹直肌前鞘的修补安全可靠 ,能有效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的发生 ,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皮瓣 聚丙烯补片 术后切口疝 修补术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晓娟 陈越秀 +3 位作者 杜领娣 刘俭 宋慧锋 张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放射性溃疡 腹直肌肌皮瓣
下载PDF
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森林 徐金科 +4 位作者 曹罡 董震 陈伟 刘秉尧 孟昭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因肿瘤切除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的修复是个棘手问题。文中评价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4例颊部洞穿缺损,通过颊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 目的因肿瘤切除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的修复是个棘手问题。文中评价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4例颊部洞穿缺损,通过颊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移植皮瓣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不受限。腹部伤口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结论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具有制备简便、血管蒂长、组织量大和供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颊部洞穿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皮瓣 颊部洞穿缺损 显微外科 重建
下载PDF
几种乳房再造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发成 蒋宏传 李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17-419,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单纯假体植入、可扩张假体植入和带蒂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乳房再造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方法:本组共24例病例。14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Ⅰ期行假体植入乳房再造;6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单纯假体植入、可扩张假体植入和带蒂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乳房再造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方法:本组共24例病例。14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Ⅰ期行假体植入乳房再造;6例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可扩张假体植入Ⅰ期乳房再造;4例接受单蒂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乳房再造手术,其中2例为Ⅰ期再造,另2例为Ⅱ期乳房再造。结果:手术效果较满意,2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1例皮瓣局灶坏死,另1例出现乳头乳晕部分坏死。结论:单纯假体植入适用于乳房小,没有明显下垂的瘦小病人。优点是不增加额外瘢痕,术后恢复快;可扩张假体植入乳房再造适用于乳房大或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此法结合了单纯假体植入法和组织扩张的优点;TRAM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优点是自体组织移植,安全、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 假体 可扩张假体 横形腹直肌肌皮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