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Training at a Day-Care Center for the Elderly and Text Mining of Care Records by AI
1
作者 Seigo Koura Shinya Matsutani +5 位作者 Kazuho Nagao Yu Fukushima Akiko Ikeda Takeshi Oshikawa Tomohiro Inagaki Kentaro Higashi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24年第2期117-131,共15页
Background: In Japan,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various behavioral restrictions were implemented from March 2020,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with reduced participation in care and rehabilit... Background: In Japan,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various behavioral restrictions were implemented from March 2020,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with reduced participation in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As a result, the decline in motor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became more pronounced. Purpose: The study examined how activities combining passive horticultural therapy, which is always introduced, with active functional recovery training, which is used in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training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elder people using the facility. Methods: 36 elder people with care need 1 or 2 who regularly used the day-care facilities after the pandemic ended and who agre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was included. The assessment data were every three months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3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MMSE and Moca-J, TMIG-Index, and GDS15. AI-based text mining was used to compare changes in visit repor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sture Chart and Red Co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use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MMSE and Moca-J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 and C than in Group A. TIMG assess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 and C than in Group A, and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B. The GDS, an assessment of depression in old age, tende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s B and C. In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show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atest functional recovery training equipment such as the Red Cord, its results showed a high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words Bathing and CARE and words such as POSTURE, Red-Code, and AI, App, which are used in functional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and their analysis. Conclusion: At day-care facilities specializing in functional recovery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a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and the latest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found to help maintai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elderly people certified as requiring nursing care. Since this is a short-term study following behavioral restrictions, long-term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dding functional training, handled by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to horticultur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ticultural Therapy Hand Care treatment Senior Day-Care center Functional Recovery Training KH-Corder
下载PDF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health protection of medical teams in the Chinese Ebola treatment center,Liberia:a qualitative study 被引量:4
2
作者 Ying Li Huan Wang +7 位作者 Xu-Rui Jin Xiang Li Michelle Pender Cai-Ping Song Sheng-Lan Tang Jia Cao Hao Wu Yun-Gui Wang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18年第1期951-962,共12页
Background:Health care workers are at the frontline in the fight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and as a result are at a high risk of infection.During the 2014-2015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many health care workers c... Background:Health care workers are at the frontline in the fight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and as a result are at a high risk of infection.During the 2014-2015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many health care workers contracted Ebola,some fatally.However,no members of the Chinese Anti-Ebola medical team,deployed to provide vital medical care in Liberia were infected.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how this zero infection rate was achieved.Methods: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15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articipants from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 medical team which operated the Chinese Ebola Treatment Center from October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Liberia.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systematic framework analysis.Results:This study found numerous bio-psycho-socio-behavioural risk factors tha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reatened the health of the medical team working in the Chinese Ebola Treatment Center.These factors included social and emotional stress caused by:(1)the disruption of family and social networks;(2)adapting to a different culture;(3)and anxiety over social and political unrest in Liberia.Exposure to Ebola from patients and local co-workers,and the incorrect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due to fatigue was another major risk factor.Other risk factors identified were:(1)shortage of supplies;(2)lack of trained health personnel;(3)exposure to contaminated food and water;(4)and long working hours.Comprehensive efforts were taken throughout the mission to mitigate these factors.Every measure was taken to prevent the medical team’s exposure to the Ebola virus,and to provide the medical team with safe,comfortable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s.There were many challenges in maintaining the health safety of the team,such as the limited capability of th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the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the command,control,and coordination of an emergency response),and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protocols for dealing with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pandemics.Conclusions:The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measures employed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medical team proved successful even in Liberia’s resource-limited setting.The global health community can learn valuable lessons from this experience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safe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in future emergencies.These lessons include:establishing capable command systems;implementing effec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s;providing adequate equipment;providing training for medical teams;inve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professionals;and improving research on ways to protect health care wor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diseases EBOLA China Ebola treatment center Medical team LIBERIA
原文传递
Complications of mono cen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 analysis of 18 726 cases
3
作者 雷海录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3年第2期81-81,共1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and their affecting factors and investigate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 726 patients treated with LC betw...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and their affecting factors and investigate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 726 patients treated with LC between March 1992 to January 2001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 were common bile duct injury in 28 cases (0. 15%), bile leakage in 62 (0. 33% ), introabdominal hemorrhage in 6 (0.03) and postoperative introabdominal abscess in 4 (0. 02). The causes for these complications were improper choice of indications and surgeon’s back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identifying the abnormality of bile duct anatomy. Conclusion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LC are bile duct leakage and injury. The injury can be avoided through careful performance of LC. Immediate discovery and proper treatment will result in good outcome.7 refs.1 fig,2 t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An analysis of 18 726 cases Complications of mono cen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下载PDF
高安屯再生水厂碳中和实践措施及效果
4
作者 石磊 李振川 +1 位作者 戴明华 陈明如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高安屯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水处理规模20万m^(3)/d,主体工艺为AAO+砂滤池,污泥处理中心规模1836 t/d(污泥含水率80%),主体工艺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对比了不同碳核算标准,确定了高安屯再生水厂碳排放计算边界。高安屯再生水厂... 高安屯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水处理规模20万m^(3)/d,主体工艺为AAO+砂滤池,污泥处理中心规模1836 t/d(污泥含水率80%),主体工艺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对比了不同碳核算标准,确定了高安屯再生水厂碳排放计算边界。高安屯再生水厂碳中和项目采用节能降耗、回收能源、利用清洁能源的方法,是泥水共治、餐厨协同、多能耦合、能源自给的大型碳中和示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厂 污泥处理中心 碳中和 碳排放 节能降耗 清洁能源
下载PDF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慧 王涛 梁丹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64-65,81,共3页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废水中含有很多重金属离子,主要成分包括铬、铅、汞、砷等,如果不对这些重金属离子进行及时处理,这些污染物就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某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重金属废水的特点,采用“调节池+絮凝沉淀+A/O工艺+M...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废水中含有很多重金属离子,主要成分包括铬、铅、汞、砷等,如果不对这些重金属离子进行及时处理,这些污染物就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某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重金属废水的特点,采用“调节池+絮凝沉淀+A/O工艺+MBR+NF+RO”工艺开展了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试验研究,并验证其处理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重金属废水 处理技术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朱小琴 陈月英 曹嘉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8期3148-3151,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D)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该科收治的AD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 目的 探讨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D)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该科收治的AD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2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属健康认知、发病频次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评分[(5.69±1.10)分]高于对照组[(4.12±0.86)分],家属健康认知中的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措施及预后注意事项各方面评分[分别为(80.89±7.60)、(81.88±7.74)、(79.85±8.14)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74±6.78)、(77.71±7.22)、(76.15±7.64)分],出院6个月后发病频次[(3.11±0.43)次]低于对照组[(3.38±0.6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升AD患儿家属健康认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减少发病频次,利于预后,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康教育 以家庭为中心 治疗依从性 健康认知 满意度 儿童
下载PDF
95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现状调查
7
作者 彭健茹 韩涛 +7 位作者 李秋平 杨常栓 张艳平 张珊 李磊 王自珍 朱柠 孔祥永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评估《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导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以下简称“救治中心”)资源建设上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选取95家救治中心,其中省级25... 目的评估《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导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以下简称“救治中心”)资源建设上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选取95家救治中心,其中省级25家,市级35家,县级35家,对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房建设、设备配置和开展的技术项目。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5家省级救治中心均在三级甲等医院,57%(20/35)的市级救治中心在三级甲等医院。省、市、县级救治中心床位数达标率分别为64%(16/25)、71%(25/35)、89%(31/35)。95家救治中心均能开展新生儿复苏和蓝光治疗。25家省级救治中心均能开展普通氧疗、气管插管、无创监测、血气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但亚低温治疗、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等技术项目的达标率较低。部分市级救治中心未按《指南》要求开展CPAP、高频通气、换血疗法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部分县级救治中心的基本技术尚未达标,如气管插管、无创监测、普通氧疗等。省、市、县3级比较,新生儿复苏、气管插管、CPAP、蓝光治疗、血气分析等技术项目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换血疗法、无创监测、普通氧疗、PICC等技术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级达标率较高。结论部分救治中心的床位设置、设备配置、技术项目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推动新生儿救治中心及区域协作救治网络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救治中心 指南 现状调查 技术项目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元化延伸服务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毅 覃玲 +2 位作者 任姣姣 杨元素 张文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元化延伸服务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ROP早产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元化延伸服务。比较2组患儿家长...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元化延伸服务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ROP早产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元化延伸服务。比较2组患儿家长依从性、患儿眼部参数情况、患儿家长照护过程测量表-20(MPOC-20)评分及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评分。结果观察组家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干预1个月后眼压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距巩膜突500μm处房角角度(ACA500)、中央前房深度(CACD)及距巩膜突500μm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大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家长MPOC-20、C-PSO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元化延伸服务,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参与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ROP患儿眼部情况,增强患儿家长育儿胜任感,对ROP患儿预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元化延伸服务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治疗依从性 育儿胜任感
下载PDF
银屑病的慢病管理
9
作者 饶诗彤 柴宝 +3 位作者 刘晓明 梁燕华 张景瑜 陈宏翔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难愈、影响美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银屑病还常累及多种共病,如关节炎、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约57.9%的银屑病患者至少合并1种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难愈、影响美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银屑病还常累及多种共病,如关节炎、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约57.9%的银屑病患者至少合并1种银屑病共病。针对以上,对银屑病及其共病的长期治疗与管理尤为重要。慢病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治疗模式,通过管理疾病的根本原因和风险因素来维持患者的健康状态。本文阐明了银屑病及其共病的综合慢病管理方案的重要性,介绍了规范化诊疗中心的建设、达标治疗理念的引入以及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在银屑病慢病管理中的实施。同时,围绕政策因素和卫生经济学对银屑病慢病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共病 慢病管理 规范化诊疗中心 达标治疗
下载PDF
综合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探索
10
作者 晋小祥 刘燕 +3 位作者 马继民 叶方 唐建辉 潘金戈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以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单元为主导,联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替代发达国家的独立创伤中心建设思路,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 目的探讨以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单元为主导,联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替代发达国家的独立创伤中心建设思路,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1月前后两年25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以ICU创伤单元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6例为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MDT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同时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厅滞留时间、开始急诊手术时间及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min:14.40±3.10 vs.26.00±5.28)、抢救厅滞留时间(min:32.90±10.65 vs.68.20±21.33)、急诊手术时间(min:39.8±13.72 vs.108.10±59.94)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ICU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的建立,构建了严重创伤救治的一体化流程,能够规范严重创伤救治体系,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极大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创伤中心 多学科协作诊疗 一体化流程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群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市主城区为例
11
作者 周志宇 马桢 +2 位作者 孟霞 吴宁 康健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3,共8页
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提供更契合居民需求的基层医疗服务,以天津市主城区1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要素。结果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呈从中心向环城逐次降低的... 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提供更契合居民需求的基层医疗服务,以天津市主城区1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要素。结果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呈从中心向环城逐次降低的分布特征,与覆盖率分布不同,就诊人群空间分布呈“中-高-低”空间分布特征。其次,居住小区数量密度、路网密度、公交站点密度、街区的人口密度、老龄化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数量、设备水平和建筑面积都与就诊量呈显著正相关。最后,依据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社会要素对就诊量的影响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88,资源配置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43和0.305。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就诊人群 空间分布 天津市
下载PDF
特大城市医康养结合空间组织模式与规划策略
12
作者 徐晓曦 陈虹 梁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1,共7页
通过对医康养结合的空间特征进行梳理,创新性地提出医康养一体化中心、医康养特色园区、医康养社区综合体3种医康养结合空间组织模式,从“市级—区级—社区级”3个层次总结提出特大城市医康养结合空间规划策略。以广州为例,形成“双心... 通过对医康养结合的空间特征进行梳理,创新性地提出医康养一体化中心、医康养特色园区、医康养社区综合体3种医康养结合空间组织模式,从“市级—区级—社区级”3个层次总结提出特大城市医康养结合空间规划策略。以广州为例,形成“双心引领、三类聚群、社区支撑”的三级医康养结合空间组织结构,并针对各类空间组织模式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大城市医康养结合的空间组织及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医康养结合 空间组织模式 医康养一体化中心
下载PDF
创新门诊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3
作者 邹颖 史玉玲 +2 位作者 马鸣骁 徐巨梁 余松轩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10期10-13,共4页
目的基于诊疗中心一体化建设,探索门诊服务模式创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围绕单一疾病或症候群,将门诊、检查、治疗全诊疗流程进行一站式融合,通过医、技、护、管一体化的“院中院”管理模式,提供以疾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结... 目的基于诊疗中心一体化建设,探索门诊服务模式创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围绕单一疾病或症候群,将门诊、检查、治疗全诊疗流程进行一站式融合,通过医、技、护、管一体化的“院中院”管理模式,提供以疾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结果诊疗中心一体化模式可缩短患者排队和院内滞留时间,减少无序流动,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基于诊疗中心一体化建设的门诊流程再造模式,可有效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诊疗中心 专病诊疗 流程再造 服务质量
下载PDF
方舱医院标准化总体研究
14
作者 兰井志 黄余红 +5 位作者 任文 李靖 谌云云 李心乐 贾宇燕 崔杰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3期105-110,共6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方舱医院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系统模块化、整体信息化、方舱轻量化、产品系列化和配置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从方舱医院系统模块化、整体信息化、产品系列化、配置标准化角度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制定方舱医院模块划分、各模块功... 本文简要总结了方舱医院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系统模块化、整体信息化、方舱轻量化、产品系列化和配置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从方舱医院系统模块化、整体信息化、产品系列化、配置标准化角度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制定方舱医院模块划分、各模块功能、功能方舱型谱、舱体设计、信息化、设备配置标准的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舱医院 模块划分 功能方舱 标准体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救治多发伤3例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丁志杰 孟宇 陈兰涛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转往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3例使用ECMO技术救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CMO技术作为有效的创伤救治手段,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矫正休克和...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转往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分析3例使用ECMO技术救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CMO技术作为有效的创伤救治手段,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矫正休克和缺氧状态、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术后及时转往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进行多学科综合诊治,对控制感染、修复组织损伤、预防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结论ECMO技术结合术后转诊至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的综合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研究为临床医生及时识别和抢救重症多发伤患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作用 多处创伤 创伤救治 高质量创伤救治中心 多学科综合诊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三级癫痫中心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16
作者 彭颖 魏容 +2 位作者 王琮 王芳 漆苏 《上海护理》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目的 分析三级癫痫中心护理服务建设的应用需求,为优化中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综合癫痫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Kano模型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设计的问... 目的 分析三级癫痫中心护理服务建设的应用需求,为优化中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综合癫痫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Kano模型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通过Kano模型需求属性分类、Better-Worse系数分析和二维矩阵分析,确定三级癫痫中心护理服务建设的需求属性,通过需求要素筛选确定最敏感和需要改进的要素。结果 根据Kano模型需求属性分类结果,根据指标分类的20项需求中包含期望需求9项(45%)、魅力需求3项(15%)、必备需求7项(35%)、无差异需求1项(5%),其中“护士服务态度”和“远程服务快速响应”两个需求指标的敏感度最高。结论 医疗机构及三级癫痫中心管理者应重视护士服务态度提升,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尊重和关怀,同时优化远程服务流程,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对即时性和便捷性的需求。同时,三级癫痫中心服务建设需要提高互联网端远程指导能力及信息安保能力,针对住院或居家癫痫患者及时优化调整护理策略,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癫痫中心 护理服务建设 需求分析 Better-Worse系数分析 二维矩阵分析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肺癌诊疗中心运行模式设计与实践
17
作者 朱燕刚 季皓 韩胜昔 《现代医院管理》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肺癌诊疗中心是多学科协作融合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论来研究肺癌诊疗中心具有一定适用性。本文基于系统论,从整体、层次、开放、动态、目的五个特点对建立肺癌诊疗中心进行理论分析,设计系统模型并提出“一二三四五”运行模式,通过创新... 肺癌诊疗中心是多学科协作融合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论来研究肺癌诊疗中心具有一定适用性。本文基于系统论,从整体、层次、开放、动态、目的五个特点对建立肺癌诊疗中心进行理论分析,设计系统模型并提出“一二三四五”运行模式,通过创新实践将建设研究型MDT的肺癌诊疗中心融入到肿瘤综合防治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肺癌 诊疗中心 运行模式
下载PDF
当代与过往的交融对话——上海市肺科医院肺部疾病临床诊疗中心项目
18
作者 华翔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围绕上海市肺科医院肺部疾病临床诊疗中心项目实例,从项目概况、总体布局、外观效果、功能布局等方面出发,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呼应和对话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通仓交融手术室、智能化立体车库及BIM等高新技术在该项目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医院建筑 专科医院 诊疗中心 通仓交融手术室 立体车库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
19
作者 马乐 金花 +6 位作者 史玲 易春涛 侯进 陈晨 宦红梅 倪衡如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01-2408,共8页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感染检测情况、Hp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结果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p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0%。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Hp诊疗规范督查率80.0%。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需求较高,占66.7%。在Hp感染诊疗中,存在主要困难为药物配备不齐全、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和设备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结论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开展Hp检测的能力,特别是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增加购入Hp相关检测设备、试剂,完备Hp根治所需相关药物等。此外,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Hp感染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Hp诊疗规范督查,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Hp感染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诊疗规范 诊疗质量 系统管理 上海市
下载PDF
基于医联体平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房颤动抗凝管理模式探索
20
作者 许珊珊 沈慧 +3 位作者 闫珊 左惠琴 王新华 陈国良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24-28,共5页
目的进一步规范并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角度出发,总结其与其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上级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联合开展抗凝管理的经验,实现... 目的进一步规范并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角度出发,总结其与其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上级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联合开展抗凝管理的经验,实现规范化、同质化管理的方式。结果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优化配套服务措施,建立抗凝管理团队,明确抗凝管理路径,加强抗凝团队培训与考核4个方面对房颤抗凝管理的高效开展进行了探索。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率提高了16.49%,抗凝依从率为83.78%;社区居民房颤常识得分提高了(9.56±1.85)分,房颤患者抗凝知识得分提高了(10.05±2.42)分。74例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HA_(2)DS_(2)-VASc量表评分为(3.26±1.19)分,HAS-BLED量表评分为(1.35±0.71)分,无新发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该区卫生服务中心房颤抗凝管理模式(基于医联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各区域医联体平台优化抗凝管理提供参考。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医疗联合体 抗凝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