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维生素E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石礼锋 王平 +2 位作者 付德龙 张运玲 李会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43-27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常规配方奶喂养及部分静脉营养支持治疗;B组在A组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常规配方奶喂养及部分静脉营养支持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第3天起给予维生素E口服,2.5 mg.kg-1.d-1,连用4周;C组在A组基础上第3天起给予维生素E口服,15.0 mg.kg-1.d-1,连用4周。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同时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E水平。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周3组早产儿Hct、Hb、RBC、R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第3周、第4周3组早产儿Hct、Hb、RBC、Re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Hct、Hb、RBC均高于A组,B、C组Ret均低于A组,而B、C组之间Hct、Hb、RBC、R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治疗前血清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血清维生素E水平高于A组(P<0.05),C组血清维生素E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2.5 mg.kg-1.d-1)维生素E治疗即可改善早产儿贫血症状,建议小剂量口服维生素E以预防早产儿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贫血 早产儿 治疗结果 综合预防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陶璐 周淑君 +1 位作者 马晓维 孙黎明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30-131,134,共3页
①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②方法 43 例病人均给予饮食控制、胰岛素、有效抗生素及清创、局部处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将前列腺素E1(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30 mL中,每日静注1次,疗程3个月,并停用其他抗凝... ①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②方法 43 例病人均给予饮食控制、胰岛素、有效抗生素及清创、局部处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将前列腺素E1(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30 mL中,每日静注1次,疗程3个月,并停用其他抗凝、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对照组除不给前列腺素E1 治疗,余治疗相同。③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3.94,P<0.05)。治疗后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5、2.46,P<0.05)。④结论 前列腺素E1 具有强烈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不仅可改善糖尿病足病人的末梢循环,同时对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能促进糖尿病足顽固性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前列腺素e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联合治疗策略在应答不佳/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金怡 黄春洋 +4 位作者 魏飞力 何智敏 郑燕红 马丽娜 陈新月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5期273-278,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和NAs+NAs二种方案治疗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求具有停... 目的比较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和NAs+NAs二种方案治疗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求具有停药终点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NAs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10例,根据既往NAs用药史、耐药检测结果及个人意愿,采用Peg-IFN+NAs(IFN组)或NAs+NAs(NA组)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IU/ml)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 Ag清除/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IFN组58例,NA组52例,2组分别有45例和42例完成96周疗程。在治疗48周IFN组和NA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55%(56/58)和67.31%(35/52);96周分别为100%(45/45)和71.43%(30/42),IFN组均高于NA组(P值均为0.001)。IFN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HBe Ag血清学转换率(20.69%、46.67%)高于NA组(5.77%、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3)。24、48、96周时IFN组HBs Ag水平明显低于NA组。截至96周IFN组8例(17.78%)HBs Ag清除,其中3例(6.67%)发生HBs Ag血清学转换。NA组在治疗96周出现1例(2.38%)HBs Ag清除。IFN组的HBs Ag清除率高于NA组(P=0.045)。结论对于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CHB患者,采用Peg-IFN+NAs和NAs+NAs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在HBe Ag血清学转换及HBs Ag清除方面,Peg-IFN+NAs联合治疗方案更具优势。采用以IFN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可使NAs应答不佳/耐药患者获得可靠的停药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干扰素类 乙型肝炎e抗原 抗病毒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娄鑫 郜玉峰 +3 位作者 叶珺 王殷秋 管子姝 邹桂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5-1000,共6页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和疗效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就诊的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1例。随访基线及... 目的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和疗效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就诊的PEG-IFNα-2a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1例。随访基线及治疗后12、24、48周时血清HBs 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定量、ALT水平。治疗48周时,111例患者中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者35例(48周转换组),未转换者76例(48周未转换组)。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治疗终点疗效的效能,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预测价值。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各自变量对HBeAg血清学转换影响大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Be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P<0.05);治疗12周时HBs Ag定量(t=-3.225)、HBs Ag下降情况(Z=-2.202)、HBeAg定量(Z=-5.025)、HBeAg下降情况(Z=-3.569)、HBV DNA定量(Z=-3.261)、HBV DNA下降情况(t=2.20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24周时HBs Ag定量(t=-3.222)、HBs Ag下降情况(Z=-1.860)、HBeAg定量(Z=-5.951)、HBeAg下降情况(t=5.514)、HBV DNA定量(Z=-2.311)、ALT水平(Z=-2.234)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周HBeAg定量预测价值较高(AUC=0.88,P<0.001),当截断值为0.18 log10S/CO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3%、64.52%、85.10%、83.30%。此外12周HBeAg定量(AUC=0.81)和24周HBeAg下降情况(AUC=0.80)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线HBeAg<2.91 log10S/CO[比值比(OR)=10.086,95%可信区间(95%CI):1.64~61.93,P=0.013]、24周ALT<1.45倍正常值上限(OR=5.228,95%CI:1.27~21.45,P=0.022)和24周HBeAg下降>1.5 log10S/CO(OR=5.780,95%CI:1.38~24.25,P=0.016)为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HBeAg水平,治疗12周时HBs Ag、HBeAg、HBV DNA水平及下降情况,治疗24周时HBs Ag、HBeAg水平及下降情况以及同期HBV DNA、ALT水平对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均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类 肝炎e抗原 乙型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湿疹伴高IgE的ITP病儿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柳佳 孙立荣 +1 位作者 赵春玲 陈蕾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湿疹伴高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对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200例ITP病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病儿分为3组:A组(无湿疹,IgE正常)69例,B组(湿疹,高IgE)7... 目的探讨湿疹伴高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对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200例ITP病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病儿分为3组:A组(无湿疹,IgE正常)69例,B组(湿疹,高IgE)75例,C组(湿疹,IgE正常)56例。评价比较各组病儿丙种球蛋白的疗效。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后3个月,病儿总有效率为93.5%,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0.7%、92.9%,A组疗效明显优于B、C组(χ2=32.10、7.58,P<0.017),B、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诊时高IgE病儿,治疗3个月时IgE下降者62例,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治疗总有效率为96.8%;IgE未下降者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3.060,P<0.05)。3组血小板上升时间以B组最长,用药后血小板峰值以B组最低,出血控制时间以B组最长(F=13.319~24.707,P<0.05)。A、B、C组分别有2例(2.9%)、23例(30.7%)、6例(10.7%)转为慢性ITP,B组明显多于A、C组(χ2=19.31、7.41,P<0.017)。结论湿疹伴高IgE的ITP病儿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差,易转为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湿疹 免疫球蛋白e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E胶丸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鸿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1,共2页
目的观察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E胶丸外擦阴部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给予妇舒能联合维生素E;对照组40例,给予醋酸清洗液联合保妇康栓。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开始后改为每隔... 目的观察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E胶丸外擦阴部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给予妇舒能联合维生素E;对照组40例,给予醋酸清洗液联合保妇康栓。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开始后改为每隔1日用药1次。2个疗程后根据阴道炎症状评分与阴道健康评分来评定疗效。结果阴道炎症状评分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8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健康评分比较,观察组:好9例,中30例,差1例;对照组:好3例,中22例,差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E胶丸外擦阴部治疗更年期阴道炎以微生物平衡理论为指导,副作用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舒能洗剂 维生素e 更年期 阴道炎 治疗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的Mela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浩 范芳 杨天全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听力损失,患者常表现为突然瞬间发生的耳鸣、耳聋,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听力的迅速下降。目前对其病因的研究,除认为有病毒感染以外,内耳的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听力损失,患者常表现为突然瞬间发生的耳鸣、耳聋,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听力的迅速下降。目前对其病因的研究,除认为有病毒感染以外,内耳的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动脉痉挛,血液黏滞度增高可以引起内耳缺氧,从而产生自由基损害内耳细胞,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在突发性聋的治疗过程中,以扩张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前列腺素e 治疗结果 证据医学
下载PDF
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旭红 赖江琼 +2 位作者 李奕鑫 杨怀文 王崇国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次,1次/d,同时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周;对照组(68例)单用恩替卡韦片口...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次,1次/d,同时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周;对照组(68例)单用恩替卡韦片口服,0.5mg/次,1次/d,2组均连用48周。结果 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58.33%,HBeAg/抗HBe转换率为38.89%,明显高于对照组(23.53%、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片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远征 贾素华 +2 位作者 赵连锋 马俊 位兴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3例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两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7例,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 mg;对照组6...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3例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两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7例,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 mg;对照组66例,仅给予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 mg,两组均连续用药10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两组血清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在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在治疗24、52、104周各时间点,实验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BV DNA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各治疗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检测不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出现2例和3例耐药,耐药率分别为4.69%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4周时,治疗组耐药5例,对照组耐药13例,耐药率分别为7.81%和2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CHB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E-选择素的表达与鼻息肉手术疗效的相关性
10
作者 葛洪洲 林永臣 +2 位作者 董秀莉 林接法 刘玉贤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探讨E-选择素表达水平与鼻息肉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选取住院手术的鼻息肉患者40例,术前行鼻内镜、CT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明确鼻息肉诊断。均在内镜下手...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探讨E-选择素表达水平与鼻息肉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选取住院手术的鼻息肉患者40例,术前行鼻内镜、CT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明确鼻息肉诊断。均在内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疗效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E-选择素染色越强者,其预后越差。结论E-选择素染色程度与鼻息肉手术疗效有相关性,可以把E-选择素作为鼻息肉手术时机选择和判断手术预后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免疫组织化学 鼻息肉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酒精灭活再植并游离腓骨植入治疗股骨远端恶性肿瘤
11
作者 张克民 吕占辉 +5 位作者 赵德伟 孙强 王明山 周忠水 张耀 王来旭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探讨酒精灭活再植并游离腓骨植入治疗股骨远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我们回顾了自1999年6月至2 0 0 2年5月以来在我科诊治的10例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病例。手术方法采用瘤段酒精灭活,腓骨填充再植术。结果 平均随访3年4个月(1... 目的 探讨酒精灭活再植并游离腓骨植入治疗股骨远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我们回顾了自1999年6月至2 0 0 2年5月以来在我科诊治的10例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病例。手术方法采用瘤段酒精灭活,腓骨填充再植术。结果 平均随访3年4个月(11个月~6年)。8例无复发,7例膝关节活动范围达6 0°~90°,1例发生感染。结论 结果提示本保肢手术在治疗恶性骨肿瘤中是切实可行的,并可达到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灭活再植 股骨远端 恶性肿瘤 植入治疗 游离腓骨 2002年5月 关节活动范围 1999年 恶性骨肿瘤 肿瘤病例 手术方法 保肢手术 再植术 无复发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治疗花粉症伴中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婷婷 王向东 +4 位作者 陈艳蕾 于睿莉 孔瑞 徐丽江 王学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12期675-678,共4页
目的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花粉症伴中重度哮喘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7~9月间纳入16例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夏秋季花粉症(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伴中重度哮喘患者,所有患者每月接受奥马珠单抗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变应... 目的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花粉症伴中重度哮喘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7~9月间纳入16例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夏秋季花粉症(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伴中重度哮喘患者,所有患者每月接受奥马珠单抗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变应性鼻炎鼻部症状总积分、哮喘控制测试、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治疗前后的病情,并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奥马珠单抗治疗3个月后患者鼻部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10.7±2.0vs4.8±1.5,P<0.0001);哮喘控制情况良好(15.3±3.8 vs21.6±2.6,P<0.0001);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高(4.4±1.4 vs 5.9±0.7,P<0.0002);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治疗前改善(60.3%±8.2%vs 74.1%±6.6%,P<0.0001);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不良反应很少,仅一例自然缓解的头痛可能与奥马珠单抗有关。结论奥马珠单抗能改善花粉症伴中重度哮喘患者的鼻部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哮喘 免疫球蛋白e 治疗结果 奥马珠单抗
下载PDF
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喜花 黄璇 +2 位作者 沈国俊 娄海波 毛玉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研究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血清抗-HBc水平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医院和番禺区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101例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和肝组织石蜡切片... 目的研究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血清抗-HBc水平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医院和番禺区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101例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和肝组织石蜡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中的抗-HBc定量,免疫组化检测肝内HBcAg表达。通过GEO数据库(GSE96851)分析获得HBcAg阳性肝炎活动患者肝内差异基因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Kruskal-Wr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法。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BcAg在肝细胞中,根据表达类型可分为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根据表达量可分为Ⅰ、Ⅱ、Ⅲ和Ⅳ级。抗病毒96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8%、16.67%、22.73%、24.24%(χ2=4.753,P=0.037);抗病毒96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Ⅰ、Ⅱ、Ⅲ和Ⅳ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8%、13.04%、27.59%、26.67%(χ2=6.580,P=0.016)。血清IgM型抗-HBc、总抗-HBc在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760、21.46,P值分别为0.021<0.001);血清IgM型抗-HBc、总抗-HBc在Ⅰ、Ⅱ、Ⅲ和Ⅳ级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8.80、26.03,P值均<0.001)。肝内差异基因分析显示,HBcAg阳性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抗体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结论肝细胞内HBcAg在胞浆表达类型及表达水平与血清抗-HBc有关,其检测有利于预测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72周疗程的疗效优于常规疗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月永 吴银莲 +3 位作者 陈靖 郑琦 董菁 江家骥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7-741,共5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疗程48周)和延长治疗组(疗程72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24周。每3个月评估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直至疗程结束后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利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应答的因素。结果完成本研究的患者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3例,延长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DNA载量及基线HBeAg半定量(S/CO),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1.5%、6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2.1%、42.4%;HBsAg清除率分别为9.4%、18.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3%、97.0%,x2=13.27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57.6%,x2=6.765;HBsAg清除率分别为15.1%、36.4%,X2=5.155;复发率分别为58.5%、33.3%,x2=6.71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清除与疗程(OR=3.702,95%CI为1.225~11.188)和性别(女性,OR=3.005,95%CI为1.038~8.595)呈正相关,与基线HBeAg水平(OR=0.999,95%CI为0.998~1.000)和年龄(OR=0.902,95%CI为0.839~0.970)无关。结论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使HBeAg阳性CHB患者获得较高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更低的复发率,HBeAg清除与疗程及患者性别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A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疗效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和DNA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明慧 谢尧 +9 位作者 邱国华 路遥 赵辉 杨民 宋淑静 刘凤 张书凤 陈利军 成军 徐道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FN-a治疗中HBsAg、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患者,在人组后进行IFN-a3MU-5MU隔日皮下注射一次的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中的每间隔3个月收集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FN-a治疗中HBsAg、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患者,在人组后进行IFN-a3MU-5MU隔日皮下注射一次的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中的每间隔3个月收集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HBV-DNA含量检测,血清HBsAg、HBeAg含量采用美国Abbott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ARCHITECHi2000检测。HBV-DNA含量的检测下线为5×10^2拷贝/ml。分析IFN治疗过程中血清HBV—DNA、HBeAg和HBsAg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人组患者228例,男性162例,女性66例,年龄14~60岁,平均30.94岁;治疗过程中HBV—DNA、HBeAg和HBsAg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HBsAg与HBeAg、HBsAg与HBV—DNA含量变化间无相关性(P〉0.05);而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扰素治疗时间的延长,HBeAg与HBV—DNA含量逐渐下降,二者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期间,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密切相关,而HBsAg含量变化与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干扰素治疗期间需对三指标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结果 干扰素-A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原文传递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敏 张振华 +4 位作者 张礼周 张黄醒 王长泰 李旭 尹华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方法对72例选择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48周,在治疗0、12、24、48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定量检测HBsAg、HBeAg、HBV DNA、ALT水平。结果基线ALT、HBeAg水平与治疗应答相关。治疗12、24周时HBsAg<4.33、4.07(lg IU/ml),下降率>65%、47%,治疗12、24周时HBeAg<2.38、0.87(lg S/CO),下降率>71%、95%预测治疗48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均有P<0.05)。结论 IFN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时,动态监测HBsAg、HBeAg的水平变化能作为预测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干扰素Α 肝炎e抗原 乙型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抗IgE疗法——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荨麻疹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徐金华 +11 位作者 陈雪 郝飞 李捷 梁云生 马春光 沈颖 宋志强 苏惠春 唐慧 姚煦 曾跃平 赵作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一类以新型生物制剂为主的抗IgE疗法能够较为有效和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荨...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一类以新型生物制剂为主的抗IgE疗法能够较为有效和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为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疗法的应用和认识,基于国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本共识,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介绍抗IgE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为皮肤科医务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免疫球蛋白e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慢性荨麻疹 抗Ige疗法 奥马珠单抗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指标探讨 被引量:31
18
作者 谢冬英 林炳亮 +4 位作者 徐启桓 陈幼明 陆玮伦 李建国 高志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ALT、HBeAg、HBV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52周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98例HBeAg阳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筛选时血浆HBVDNA定量≥1×10^6拷贝... 目的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ALT、HBeAg、HBV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52周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98例HBeAg阳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筛选时血浆HBVDNA定量≥1×10^6拷贝/ml,血清ALT水平1.5~10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接受ADV10mg/d,共52周治疗。定期随访,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比较不同基线ALT、HBeAg、HBV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不同血清HBVDNA水平患者治疗52周时的疗效差异。结果ADV治疗52周时,血清HBVDNA〈10^3拷贝/ml的患者,基线ALT〉5×ULN者(72.7%)高于ALT〈2×ULN者(38.0%),P〈0.05;基线HBeAg≤350s/co者(66、7%)高于HBeAg〉350s/co者(30.2%),P〈0.01;基线HBVDNA≤108拷贝/ml者(53.0%)高于血清HBVDNA〉10^8拷贝/ml者(34.4%),P〈0.05。5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基线HBeAg水平≤350s/co者和HBeAg〉350s/co者分别为42.2%和7.5%(P〈0.01)。治疗12周时血清HBVDNA〈10^3拷贝/ml、10k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组患者,52周时血清HBVDNA〈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82.6%、57.1%和1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2.2%、25.7%和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52周ALT复常率分别为100%、83%和75%,血清HBVDNA〈10^5拷贝/ml组高于〉10^5拷贝/ml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52周时的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血清转换与治疗12周时血清HBVDNA水平中度相关(P〈0.01)。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DV治疗12周时血清HBVDNA水平对治疗52周的疗效的预测价值优于基线指标,治疗12周时血清HBVDNA〈10,拷贝/ml者,52周时能达到更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肝炎e抗原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对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莉 李建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诺福韦酯组各79...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诺福韦酯组各79例,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6个月、12个月后,替诺福韦酯组的HBV DNA转阴率(59.49%、72.15%)明显高于恩替卡韦组(44.30%、55.7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6.334,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χ^2=0.328、0.037,均P>0.05)及ALT复常率(χ^2=0.767、0.694,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94%、59.49%。替诺福韦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6/79),恩替卡韦组为11.39%(9/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8,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在抑制HBV复制方面优于恩替卡韦,并且安全性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治疗结果 安全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进展
20
作者 曹国秀 谭琦 王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免疫学异常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以免疫调节、抗炎、恢复皮肤屏障为基础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部分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欠佳。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关于靶向性生物治疗难治...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免疫学异常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以免疫调节、抗炎、恢复皮肤屏障为基础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部分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欠佳。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关于靶向性生物治疗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报道,其治疗机制包括抑制T/B淋巴细胞活化、抑制相关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发挥作用。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4及CD20拮抗剂治疗难治I生特应性皮炎安全性高,且疗效较好。肿瘤坏死因子α及IgE抗体拮抗剂的疗效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免疫球蛋白e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