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between coinfection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nd Treponema denticola and periodontal tissue destruction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被引量:12
1
作者 CHENLi-li WUYan-min +3 位作者 YANJie SUNWei-lian SUNYu-zheng DavidOjciu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915-921,共7页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fection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nd Treponema denticola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CP) and the severity of periodontal disease remains...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fection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nd Treponema denticola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CP) and the severity of periodontal disease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ubgingival infection frequencies of three periodontopathic bacteria in Chinese CP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infection by these bacteria and periodontal destruction.Methods A multiple PCR assay using primers derived from 16SrDNA genes of P. gingivalis, A. actinomy-cetemitans and T. denticola was established to measure simultaneously the presence of the three microbes in 162 subgingival samples from 81 Chinese CP patient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P. gingivalis, A. actinomycetemitans and T. denticola in the subgingival samples were 84.6%, 83.3% and 88.3%, respectively. Of the subgingival samples, 68% revealed the coinfection of all the three microbes. The infection rates with P. gingivalis, A. actinomycetemitans or T. denticola alone was 5.9% (1/17), 17.6% (3/17) and 76.5% (13/17), respectively. A close association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A. actinomycetemitans infection and gingival index (GI) (P<0.01), but not between P. gingivalis or T. denticola infection and GI (P>0.05). P. gingivalis and A. actinomycetemitans were more frequently detectable in middle and deep pockets than in shallow ones (P<0.01), while T. denticola was found remarkably often in deep pockets (P<0.05). The coinfection rate of the three microb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ites with severe periodontitis than in those with mild periodontitis (P<0.01). Conclusions The multiple PCR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detect all three microbes in subgingival samples. A. actinomycetemitans infect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P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iodontal tissue destruction. The coinfection of P. gingivalis, A. actinomycetemitans and T. denticola can cause more serious periodontal destruction than infection of any one or two of the three micro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 treponema denticola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eriodontitis
原文传递
侵袭性牙周炎龈沟液中有机酸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路瑞芳 冯琳 +2 位作者 高学军 孟焕新 冯向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采集龈沟液,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分离沉淀物采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并分析其电泳条带的灰度值作为该微生物的PCR产物量。结果:AgP组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和PCR产物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组中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2.87(0.99,4.36)mmol/L vs.0.33(0.00,1.44)mmol/L,P<0.05],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均与牙龈卟啉单胞菌产物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4,0.548,0.411,0.493,0.273,P<0.05)。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组中有机酸浓度均高于未检出组,琥珀酸1.67(1.15,2.11)mmol/L vs.0.80(0.48,1.06)mmol/L,乙酸31.95(23.77,43.13)mmol/L vs.12.51(7.57,15.69)mmol/L,丙酸11.86(6.55,14.98)mmol/L vs.2.82(1.71,7.03)mmol/L,丁酸3.45(2.41,4.78)mmol/L vs.0.54(0.00,1.56)mmol/L,异戊酸2.23(1.05,3.85)mmol/L vs.0.62(0.00,2.33)mmol/L,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与齿垢密螺旋体产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443,0.702,0.625,0.557,P<0.05)。结论:AgP患者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产物量,可以作为判断AgP发生与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挥发性 牙龈卟啉单胞菌 齿垢密螺旋体 龈沟液 侵袭性牙周炎
下载PDF
不同牙周状况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丽芳 郑瑜谦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微生物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慢性牙周炎、5例牙龈炎患者和5例牙周健康者,共70个位点的龈下菌斑,采用TaqMan 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微生物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慢性牙周炎、5例牙龈炎患者和5例牙周健康者,共70个位点的龈下菌斑,采用TaqMan 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结果: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是86%,牙龈炎的是86%,牙周健康的是100%,3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的检出量经对数转换后,3组之间及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微生物灵敏度高,检出率高;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与牙周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牙周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Periodontopathogen profile of healthy and oral lichen planus patients with gingivitis or periodontitis 被引量:15
4
作者 Abdullah Seckin Ertugrul Ugur Arslan +1 位作者 Recep Dursun Sema Sezgin Hakk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Oral lichen planus (OLP)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is frequently detected in oral tissue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of the detection of periodonto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 Oral lichen planus (OLP)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is frequently detected in oral tissue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of the detection of periodonto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revotella intermedia, Tannerella forsythia and Treponema denticola in OLP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with this prevalence of periodonto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healthy non-OLP patients. Our study included 27 (18 chronic periodontitis (OLPP) and 9 gingivitis (OLPG))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LP along with 26 (13 chronic periodontitis (HP) and 13 gingivitis (HG)) healthy non-OLP patients. The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with subsequent reverse hybridization method (micro-IDent) was used for identifying periodonto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subgingival plaque samples. The percentages of detection for A. actinomycetemcomitans, P. gingivalis, P. intermedia, T. forsythia and T. denticola in subgingival plaque samples taken from OLP patients (OLPG and OLPP) were 18.5%, 85.1%, 81.4%, 88.8% and 74%, respectively. Meanwhile, in the non-OLP patients (HG and HP), these values were 7.6%, 50%, 46.1%, 73% and 57.7%, respectively. Thus, comparing the non-OLP groups with the OLP groups, the periodontopathogens' percentages of detection in the OLP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LP groups. According to our study results, OLP patients have higher levels of infection with A. actinomycetemcomitans, P. gingivalis, P. intermedia, T. forsythia and T. denticola than non-OLP patients. We argue that the high percentages in patients with OLP may help identify the importance of periodontopathoRen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progress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of O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oral lichen planus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revotel/a intermedia Tannerel/a forsythia treponema denticola
下载PDF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贤华 张斌 吴织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7-288,310,共3页
目的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研究龈下菌斑中 3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 利用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个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健康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 ... 目的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研究龈下菌斑中 3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 利用 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6 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6 0个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 10个健康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 牙周炎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分别为 91 6 7%,90 0 0 %和 95 6 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位点 ;有 83 33%的牙周炎位点同时检出 3种致病菌 ,3种细菌检出情况为两两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很高 ,它们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龈下菌斑 致病菌 检测 牙周炎
下载PDF
牙龈卟啉菌和牙垢密螺旋体在不同深度牙周袋内的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邬春兰 蒋建群 雷建强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6-37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和牙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尸窖和喇的定植量与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建立SYBRGreenI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g和Td细菌数量的... 目的:建立检测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和牙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尸窖和喇的定植量与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建立SYBRGreenI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g和Td细菌数量的方法。采集4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并检测Pg和Td的检出率和细菌量,同时记录取样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结果:在10^2-10^7范围内细菌数与Ct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到Pg和蹦的DNA模板为100拷贝。尸窖和刚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共同检出率和两种细菌数量均随着牙周探诊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多组探诊深度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状况与欢和刚的细菌数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菌 牙垢密螺旋体 SYBR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PCR 慢性牙周炎
下载PDF
16S rDNA多重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及混合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关系(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锦琴 孙爱华 +2 位作者 阮萍 陈莉丽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目的 建立多重16S rDNA PCR方法用以同时检测慢性牙周炎(CP)临床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和齿垢密螺旋体(Td),并了解不同感染情况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集152例CP患者牙周袋标本,并按Hugoson的方法... 目的 建立多重16S rDNA PCR方法用以同时检测慢性牙周炎(CP)临床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和齿垢密螺旋体(Td),并了解不同感染情况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集152例CP患者牙周袋标本,并按Hugoson的方法将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类,另采集30例牙周健康者龈沟标本作为正常对照。上述临床标本置于200μl裂解缓冲液中,100℃冰浴10min后取10μl上清液直接作为PCR的模板。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Pg ATCC33277株、Aa Y4株、Td FM株和E.coli DH5α株的DNA分别作为PCR的阳性和阴性对照。采用Pg、Aa和Td 16S rDNA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检测上述标本。3例Pg、Aa和TdPCR结果均阳性患者牙周袋标本目的扩增片段T-A克隆后测序。采用X2检验分析Pg、Aa和/或Td感染率与牙周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建立的多重16S rDNA PCR最低可检出10个Pg、20个Aa和20个Td细胞。Pg、Aa和Td 16S rDNA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相应序列比较,相似性分别高达99.45%、97.08%和96.59%。30例牙周健康者龈沟标本中,仅有1例(3.3%)Pg、2例(6.7%)Aa的16S rDNA扩增结果阳性,其余标本均阴性。152例CP患者牙周袋标本中,147例(96。7%)检出Pg、Aa和/或Td的16S rDNA,5例(3.3%)扩增结果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齿垢密螺旋体 多重PCR 16S RDNA基因
下载PDF
红色复合体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钟钰 高碧云 +1 位作者 黄燕琳 陈文霞 《口腔生物医学》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us,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的牙髓组织(40例),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us,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的牙髓组织(40例),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监测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Td三种微生物以及总的细菌量。结果: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和Td的检出率分别为22.5%、82.5%和47.5%,三种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致病效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2.83(1.26~6.38)。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Td)与逆行性牙髓炎牙髓组织的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牙髓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红色复合体
下载PDF
齿垢密螺旋体PCR检测与牙周炎病变程度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爱华 翁惠华 孙琦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9期9-10,共2页
目的 建立龈下菌斑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二重PCR临床快速检测方法 ,了解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 (CP)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5 8例不同病变程度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标本 ,采用PCR检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 16SrDNA和特征性外膜... 目的 建立龈下菌斑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二重PCR临床快速检测方法 ,了解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 (CP)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5 8例不同病变程度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标本 ,采用PCR检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 16SrDNA和特征性外膜蛋白基因tdpA。结果  85 4%标本 16SrDNA阳性 ,77 2 %tdpA阳性 ,14 6%两者均阴性 ,未发现tdpA阳性而 16SrDNA阴性的标本。重度CP龈下菌斑标本 16SrDNA和tdpA检出率均高于中度CP ,中度CP龈下菌斑标本 16SrDNA和tdpA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者。结论 二重PCR可用于牙周炎龈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的临床快速诊断 ,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牙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PCR检测 牙周炎 病变程度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二重PCR检测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感染及其与牙周炎病变程度的关系
10
作者 孙爱华 翁惠华 +1 位作者 孙琦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 建立龈下菌斑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二重PCR临床快速检测方法,了解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158例不同病变程度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标本,用终浓度为1%的Triton X-100 100℃水浴10 min处理标本以制... 目的 建立龈下菌斑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二重PCR临床快速检测方法,了解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158例不同病变程度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标本,用终浓度为1%的Triton X-100 100℃水浴10 min处理标本以制备DNA模板。采用PCR检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16S rDNA和特征性外膜蛋白基因tdpA。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CP)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85.4%(135/158)标本16S rDNA阳性,77.2%(122/158)tdpA阳性,14.6%(23/158)两者均阴性,未发现tdpA阳性而16S rDNA阴性的标本。重度CP龈下菌斑标本16S rDNA和tdpA检出率均高于中度cP(r2=4.03,5.71;P<0.05),中度CP龈下菌斑标本16S rDNA和tdpA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轻度(X2=9.32,16.06,P<0.01)。结论 所建立的二重PCR可用于牙周炎龈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的临床快速诊断,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牙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齿垢密螺旋体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下载PDF
齿垢密螺旋体精氨酸激酶TDE2037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11
作者 陈宇星 周鹏 +1 位作者 唐路 陈文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686-1690,共5页
目的:构建齿垢密螺旋体TDE2037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及纯化TDE2037精氨酸激酶蛋白。方法:以齿垢密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TDE2037基因,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由T4 DNA连接酶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1a以及pET28a-SUMO,... 目的:构建齿垢密螺旋体TDE2037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及纯化TDE2037精氨酸激酶蛋白。方法:以齿垢密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TDE2037基因,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由T4 DNA连接酶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1a以及pET28a-SUMO,连接产物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使用分子排阻预装柱提高蛋白纯度。结果:成功构建TDE2037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经测序与基因库(Genbank)的TDE2037序列一致,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融合蛋白由pET-21a-TDE2037表达形成包涵体;由pET28a-TDE2037-SUMO表达部分形成包涵体,部分为可溶蛋白。镍柱亲和层析法成功纯化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齿垢密螺旋体TDE2037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了重组融合目的蛋白,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蛋白纯化 精氨酸激酶
下载PDF
齿密螺旋体对小鼠T细胞IL-2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乔伟民 乔治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 :研究齿密螺旋体 (T .d)免疫对小鼠T细胞中IL - 2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以RT -PCR和凝胶图像吸收度分析系统检测检测T .d对小鼠脾脏T细胞IL - 2mRNA表达的影响 ;用MTT法对T细胞培养上清中IL - 2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 目的 :研究齿密螺旋体 (T .d)免疫对小鼠T细胞中IL - 2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以RT -PCR和凝胶图像吸收度分析系统检测检测T .d对小鼠脾脏T细胞IL - 2mRNA表达的影响 ;用MTT法对T细胞培养上清中IL - 2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T .d能在转录水平抑制静息T细胞IL - 2mRNA的表达 ,并抑制T细胞培养上清中IL - 2样活性。结论 :T .d免疫抑制作用的基础与其在转录水平抑制T细胞中IL - 2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密螺旋体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齿垢密螺旋体糜蛋白酶样蛋白酶复合物及其致病作用
13
作者 苗棣 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4-678,共5页
齿垢密螺旋体作为龈下菌斑红色复合体中的一员,与牙周炎症密切相关。其表面的糜蛋白酶样蛋白酶复合物(CTLP)是齿垢密螺旋体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CTLP参与介导了齿垢密螺旋体的多种致病机制,包括对组织细胞和组织蛋白的黏附及侵入,与... 齿垢密螺旋体作为龈下菌斑红色复合体中的一员,与牙周炎症密切相关。其表面的糜蛋白酶样蛋白酶复合物(CTLP)是齿垢密螺旋体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CTLP参与介导了齿垢密螺旋体的多种致病机制,包括对组织细胞和组织蛋白的黏附及侵入,与其他牙周致病菌协同形成致密生物膜,产生细胞毒作用,破坏上皮屏障、侵入深层牙周组织,降解组织蛋白,调节宿主源性蛋白酶的激活,引发宿主的免疫调控紊乱,具有多方面的致病作用。深入研究CTLP,有助于诠释口腔螺旋体的致病机制,丰富牙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齿垢密螺旋体 糜蛋白酶样蛋白酶复合物
下载PDF
感染根管中齿垢密螺旋体PCR检测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14
作者 许曼波 周磊 +2 位作者 李梅 任飞 张宇婕 《广东牙病防治》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感染根管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定植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方法,检测5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感染根管内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结果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为24.53%(13/53),其中有症状组18.18%(6/33),无症状组3... 目的了解感染根管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定植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方法,检测5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感染根管内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结果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为24.53%(13/53),其中有症状组18.18%(6/33),无症状组35.00%(7/20);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200,两组间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齿垢密螺旋体可能是根尖周炎的病原体之一,但与临床症状关系尚未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慢性根尖周炎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齿垢密螺旋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思贤 王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齿垢密螺旋体是口腔螺旋体致病菌中的一员,已被证实与某些感染性牙周病、牙髓病有关,并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将从齿垢密螺旋体的结构特征、生物学特性、致病因子以及其与牙周病和牙髓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牙周病 牙髓感染 外膜 主要表面蛋白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PCR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古丽波斯坦.吐尔逊 阿达莱提.哈斯木 +1 位作者 林仁勇 王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Td)的检出率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取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及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用终浓度为1%的TritonX100及100℃水浴10min处理标本从而制备DNA模版,对齿垢密螺旋体16srRNA保守... 目的:探讨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Td)的检出率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取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及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用终浓度为1%的TritonX100及100℃水浴10min处理标本从而制备DNA模版,对齿垢密螺旋体16srRNA保守区片段进行扩增。结果:58例患者中47例(81.0%)患病部位PCR为阳性,8例(13.8%)相对健康部位PCR为阳性。结论:(1)齿垢密螺旋体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患病部位检出率高于相对健康部位,是慢性牙周炎致病菌之一,且随Td检出率的增高,慢性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有逐渐加重趋势。(2)PCR检测Td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齿垢密螺旋体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春萌 洪丽华 +1 位作者 王渝 张志民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食管癌作为高致死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致病因素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近来研究发现食管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之一。口腔和食管由于其在解剖结构上的连续性,二者在菌群组成上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不断... 食管癌作为高致死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致病因素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近来研究发现食管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之一。口腔和食管由于其在解剖结构上的连续性,二者在菌群组成上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就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监测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食管癌。本文将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文献综述结果表明,在食管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食管中细菌多样性受到口腔菌群影响。其中,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塞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在内的牙周红色复合体,草绿色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等常见的口腔微生物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食管癌机制的研究较少,但学者们发现食管中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物脂多糖和内毒素可能参与宿主固有免疫反应,相关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寻找新的监测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菌群 牙周红色复合体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塞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具核梭杆菌 草绿色链球菌
下载PDF
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炎中龈下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冰杰 王雪 +2 位作者 段子文 杨超 尼加提.吐尔逊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炎中龈下微生物及牙周指数的影响,探讨此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及抗生素组。实验组维药买朱尼灌胃,根据动物体质... 目的:研究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炎中龈下微生物及牙周指数的影响,探讨此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及抗生素组。实验组维药买朱尼灌胃,根据动物体质量换算出服药量,连续灌胃4周;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抗生素组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灌胃。通过监测3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斯坦纳菌(Bf)、齿垢密螺旋体(Td)、中间普氏菌(Pi)、具核梭杆菌(Fn)、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及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SF)指数的变化,探究维药买朱尼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结果:抗生素组和实验组用药后的PD、PISF、BOP指标及5种龈下微生物的检出率均低于炎症期,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生素组Pg、Bf、Pi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药买朱尼治疗软组织炎症效果较明显,其抑菌作用虽存在但相对不显著,因此需做进一步的抑菌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维药买朱尼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拟杆菌 齿垢密螺旋体 中间普氏菌 具核梭杆菌
下载PDF
齿垢密螺旋体主要外鞘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骏 吴冷 +1 位作者 赵蕾 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8-582,共5页
主要外鞘蛋白(Mosp)广泛存在于密螺旋体的菌体表面,常以低聚物的形式存在,分别由葡萄糖、半乳糖、谷氨酰胺、氨基半乳糖和岩藻糖组成。Mosp的中央结构域,在介导细菌与宿主蛋白的黏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osp竞争性地抑制齿垢密螺旋... 主要外鞘蛋白(Mosp)广泛存在于密螺旋体的菌体表面,常以低聚物的形式存在,分别由葡萄糖、半乳糖、谷氨酰胺、氨基半乳糖和岩藻糖组成。Mosp的中央结构域,在介导细菌与宿主蛋白的黏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osp竞争性地抑制齿垢密螺旋体与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结合,即Mosp在齿垢密螺旋体与牙周致病菌共聚中起着类黏附蛋白的作用。Mosp的细胞毒性即成孔效应,包括营养摄取,转运细菌产物至感染的宿主细胞,介导细胞的杀伤作用。Mosp可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细胞骨架破坏其迁移运动能力,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与牙周结缔组织的改建和愈合相关,中性粒细胞又是牙周固有免疫的关键细胞,可牵制致病菌的扩散。深入研究Mosp的作用机制,可为降低齿垢密螺旋体的致病性提供新的思路,为控制牙周炎的进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主要外鞘蛋白 牙周炎
下载PDF
RT-qPCR检测CPC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环境中红色复合体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兴如 徐燕 +5 位作者 庞罡 王莹 周莉莉 蒋鹏 沈继龙 王荣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2-856,共5页
目的:利用RT-qPCR检测CPC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环境中红色复合体构成比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4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CPC(试验)组、溶媒(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使用该药品含漱+袋内冲洗。记录患者基线和用药4周... 目的:利用RT-qPCR检测CPC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环境中红色复合体构成比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4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CPC(试验)组、溶媒(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使用该药品含漱+袋内冲洗。记录患者基线和用药4周后的临床指标;采集龈下菌斑、龈沟液和唾液样本,BANA试验检测胰蛋白酶样酶含量,RT-qPCR检测P.gingivalis、T.forsythia、T.denticola在总菌量中的构成比。结果:治疗后:1)试验组AL、BOP、PLI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AL改善(P<0.01);2)两组龈下菌斑和龈沟液样本中胰蛋白酶样酶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3)两组P.gingivalis构成比均显著下降(P<0.01),T.forsythia在试验组构成比显著下降(P<0.01),而T.denticola治疗前后无变化;4)P.gingivalis、T.forsythia、T.denticola两两之间构成比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CPC可抑制牙菌斑形成,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龈下菌斑中的P.gingivali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辅助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塞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