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GALE REGION OVER OCEANSURFACE BY TROPICAL CYCLONE USING T_(BB)
1
作者 杨祖芳 李伟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1999年第2期208-213,共6页
With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from GMS infrared cloud imagery for 16 tropical cyclones in 1996 -- 1997 and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ports of gale by tropical cyclones as well as some conventional andshipboard wind ... With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from GMS infrared cloud imagery for 16 tropical cyclones in 1996 -- 1997 and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ports of gale by tropical cyclones as well as some conventional andshipboard wind reports, a number of conceptual charts are statistically summarized to determine ranges of galesOn near gale and 10 of the storm. A method by which the radius of gale is operationally useful has beed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tropical cyclone near gale and storm gale
下载PDF
1971-2020年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与大风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亚新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利用东京台风中心提供的1971—2020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发生频数、发生源地、强度和持续时间、移动路径以及大风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5—12月,其中6—9月为盛行期,约有70... 利用东京台风中心提供的1971—2020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发生频数、发生源地、强度和持续时间、移动路径以及大风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5—12月,其中6—9月为盛行期,约有70%的热带气旋生成;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季节变化明显,6—9月多生成于南海北部17°N附近,11月—次年4月多生成于14°N以南的南海南部,5月和10月为季节转换期,生成位置大幅北进或南撤;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为940~1004 hPa,平均值为985.4 hPa,近中心最大风速为35~85 kt,平均值为48.3 kt,平均持续天数为6.2 d;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以西移和西北移路径居多,各月都有发生,其次为东北移路径,主要发生在5—6月;近90%的南海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以中心呈对称分布,大风圈平均半径为53.2 n mile,在7级以上大风中以中心呈对称分布的略多于不对称分布的,7级大风圈的平均半径为142.3 n m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带气旋 活动规律 大风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23年秋季海洋天气评述
3
作者 张增海 刘涛 +3 位作者 张浩 曹越男 郭乙莹 张成宝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2023年秋季(9—11月)北半球极涡为单极型分布,中高纬度地区呈5波型,欧亚大陆西风环流较为平直,西风带槽脊较弱。我国近海共出现16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3次,热带气旋与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 2023年秋季(9—11月)北半球极涡为单极型分布,中高纬度地区呈5波型,欧亚大陆西风环流较为平直,西风带槽脊较弱。我国近海共出现16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3次,热带气旋与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大风过程7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4个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全球其他海域生成热带气旋22个。近海出现2.0 m以上大浪过程17次,大浪日数占秋季总日数约71%。近海海面温度较常年平均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风 热带气旋 浪高 海面温度 “小犬”
下载PDF
2024年春季海洋天气评述
4
作者 王海平 张增海 +1 位作者 黄奕武 董林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2024年春季(3—5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单极型,中心明显偏向东半球一侧,强度与常年同期平均强度相当,中高纬呈4波型分布。影响中国的冷空气较常年明显偏弱,导致大风过程次数偏少。8级以上大风过程共出现4次,其中冷空气及其与... 2024年春季(3—5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单极型,中心明显偏向东半球一侧,强度与常年同期平均强度相当,中高纬呈4波型分布。影响中国的冷空气较常年明显偏弱,导致大风过程次数偏少。8级以上大风过程共出现4次,其中冷空气及其与入海气旋或台风结合的多系统影响大风过程为3次,入海温带气旋大风过程为1次,且此次过程伴随冷涡底部强对流系统发展引起的极端大风。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出现10次,其中3月为7次,4月为2次,5月为1次,多数过程是由低压前部或高压后部偏南暖湿气流影响所致。中国近海浪高2.0 m以上的大浪过程有12次,最大浪高为3.0~4.0 m,未出现4.0 m以上的浪高。海面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东海至台湾海峡一带的海面温度梯度相对较高。全球共有11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北半球3个(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分别有2个和1个),南半球8个(西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各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涡 冷空气 热带气旋 海上大风 海雾
下载PDF
2024年夏季海洋天气评述
5
作者 王皘 张增海 +1 位作者 董林 黄奕武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4期112-124,共13页
2024年夏季(6-8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单极型,中心略偏向西半球一侧,强度与常年同期平均强度相当,中高纬呈4波型分布。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常年偏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台风生成数较常年同期偏少3.1个。8级以上大风... 2024年夏季(6-8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单极型,中心略偏向西半球一侧,强度与常年同期平均强度相当,中高纬呈4波型分布。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常年偏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台风生成数较常年同期偏少3.1个。8级以上大风过程共出现9次,其中4次为入海气旋大风过程,5次为台风大风过程,台风“格美”及“珊珊”缓慢移动造成大风过程持续时间长。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出现7次,其中4次出现在6月,3次出现在7月。我国近海浪高2.0 m以上的大浪过程有12次,最大浪高4.0 m以上的3次大浪过程均与台风活动有关。海面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全球其他海域有15个热带气旋生成,北印度洋、中北太平洋各有1个,东北太平洋8个,北大西洋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海上大风 台风“格美” 台风“珊珊”
下载PDF
桂东南热带气旋大风的统计特征及典型个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洁琳 管兆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91,共8页
利用1981~2000年热带气旋(以下简记TC)年鉴资料、广西东南部大风实况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桂东南TC大风及TC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个例普查和典型个例的研究对造成桂东南严重风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造成桂东南大... 利用1981~2000年热带气旋(以下简记TC)年鉴资料、广西东南部大风实况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桂东南TC大风及TC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个例普查和典型个例的研究对造成桂东南严重风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造成桂东南大风TC发生在6~10月,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但造成严重风灾的TC为登陆后中心经过桂东南的南海台风。桂东南大风以局地瞬时大风为主,大风发生时间与TC距离有关。强度大、移速快造成变压梯度大,与气压梯度共同作用是0307号TC过程大风的原因;移速慢,登陆后中心在桂东南逗留时间长则是8517号TC过程严重风灾的原因,并对两个TC运动特点不同的大尺度环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大风 桂东南
下载PDF
怎样做好南海的气象保障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明月 兰秀凯 《海洋预报》 2011年第6期72-76,共5页
就影响南海的气象保障特点和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海地理条件复杂,是我国商船西行的必经之地,因此,船舶驾驶员做好南海海域的气象预报,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结合某商船A规避热带气旋的经过,旨在揭示南海主要天气系统发生、发... 就影响南海的气象保障特点和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海地理条件复杂,是我国商船西行的必经之地,因此,船舶驾驶员做好南海海域的气象预报,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结合某商船A规避热带气旋的经过,旨在揭示南海主要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一些规律,并对船舶驾驶员的气象保障思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南大风 冷空气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星载散射计资料反演带有气旋及锋面的复杂风场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明森 郑淑卿 孙瀛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5-433,共9页
气象预报在确定热带气旋中的大风(风速17.2~20.7m/s)半径时,由于热带海洋地区在恶劣气候下缺乏现场数据,往往过高地估计了大风半径。星载散射计在探测海面上的风矢量的同时,也探测到许多热带气旋。本文利用Seasat-A卫星上的... 气象预报在确定热带气旋中的大风(风速17.2~20.7m/s)半径时,由于热带海洋地区在恶劣气候下缺乏现场数据,往往过高地估计了大风半径。星载散射计在探测海面上的风矢量的同时,也探测到许多热带气旋。本文利用Seasat-A卫星上的散射计(SASS)资料反演计算海面风暴的风矢量,并利用风速等值线进行风向多解排除,计算结果表明:星载散射计能探测到大风的阈值(17~18m/s),其准确度为2m/s或±10%(取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 锋面 风场 星载散射计 数据反演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大风圈统计特征及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亚新 夏剑东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1,共6页
为给航行中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西北太平洋1977—2018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10级和7级大风圈的半径、10级和7级大风圈最大半径的偏向以及10级和7级大风圈半径与热带气旋强度的关系。... 为给航行中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西北太平洋1977—2018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10级和7级大风圈的半径、10级和7级大风圈最大半径的偏向以及10级和7级大风圈半径与热带气旋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大风范围和位置预报误差的船舶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并举实例加以说明,为船舶防避热带气旋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大风圈特征 防避方法
下载PDF
2018年冬季海洋天气评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皘 黄彬 +3 位作者 聂高臻 王冠岚 曹越男 王慧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2期94-105,共12页
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偏向亚欧大陆一侧。12月,亚洲中东部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大,利于冷空气南下;2019年1—2月,环流经向度减小,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 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偏向亚欧大陆一侧。12月,亚洲中东部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大,利于冷空气南下;2019年1—2月,环流经向度减小,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势力减弱,东部及南部海区海雾过程增多。我国近海出现了17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有13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有2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有1次,温带气旋大风过程有1次。我国近海浪高在2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4次,2m以上大浪的天数共计64d。冬季共有10次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多在北部湾附近海域,出雾时间集中于夜间至早晨。南北海域海面温度之差为21~28℃,海面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3个热带气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风 海雾 热带气旋 浪高 海温
下载PDF
GRAPES模式对“0703”强风暴潮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丽凤 杨志利 孙兴池 《海洋预报》 2008年第4期31-38,共8页
本文对2007年3月4~5日凌晨发生在渤海及山东北部沿岸的一次强风暴潮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对该过程进行了气压场和风场数值模... 本文对2007年3月4~5日凌晨发生在渤海及山东北部沿岸的一次强风暴潮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对该过程进行了气压场和风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温带气旋产生的强而持久的向岸大风是引发此次强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强迫动力;风应力增水作用与天文大潮相叠加直接导致风暴潮的发生;GRAPES模式较好的模拟出了本次风暴潮过程的气压场和风场特征。其中,气压场中,较好的模拟出了温带气旋的发生发展、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等特征;风场中,较好的模拟出了风增大和减弱的趋势以及造成风暴增水的向岸大风的风场分布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模式 温带气旋 大风 风暴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东南地区热带气旋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婧茹 李英 +1 位作者 孟青 王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4-1038,共15页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陆频次递减;TC大风多以东北风向为主,登陆前大风站点居多,12级以上的强风速基本分布在距TC中心300 km范围内。(2)强热带风暴(STS)和台风(TY)强度TC引起的站点大风最多,但16级以上大风主要出现在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 TY)强度等级。慢速TC引起的站点大风主要出现其移向右前侧,快速主要出现在其右后侧。TC大风中向岸风均值略大于离岸风,其中12级以上风速向岸风站点多于离岸风,但16级以上大风则是离岸风站点明显多于向岸风。(3)约89.8%的TC大风伴随降水,分布于TC中心附近,东北风为主,峰值出现在8月。约10.2%的TC大风无降水,主要分布在TC外围,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弱,多出现于5月和12月。12级以上TC大风几乎均伴随着降水,而无降水TC大风风速达12级以上样本很少。(4)约23.8%的TC大风伴随强对流天气,以东北风为主,平均风速大于非强对流TC大风。TC大风伴随的强对流天气包括短时强降水和雷暴,以短时强降水居多(约占该类TC大风的79.5%),主要分布在TC中心附近东北象限,而雷暴TC大风则主要出现在TC外围(约占该类TC大风的28.0%),东南象限相对较少。(5)同时出现短时强降水和雷暴的TC大风仅占强对流TC大风的7.5%,TC大风的1.8%,说明TC大风伴随的短时强降水中不常见雷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热带气旋大风 伴随天气 统计特征
下载PDF
2019年夏季海洋天气评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柳龙生 黄彬 +2 位作者 吕爱民 曹越男 聂高臻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4期97-107,共11页
2019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欧亚大陆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6月,我国北方海域多入海气旋和海雾,7—8月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我国近海有10... 2019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欧亚大陆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6月,我国北方海域多入海气旋和海雾,7—8月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我国近海有10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过程大风有6次,2次由入海温带气旋造成,另外2次过程主要由雷暴大风引起;出现了14次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6月出现7次,7月出现4次,8月出现3次;发生13次2 m以上的大浪过程,6月出现4次,7月出现5次,8月出现4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个热带气旋命名,比常年平均偏少1个;其他各大洋共有14个命名热带气旋生成,分别为:北大西洋4个、东太平洋9个、北印度洋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风 海雾 热带气旋 浪高 海面温度
下载PDF
2007年初山东半岛一次强降水及强风的初步分析和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澈 周淑玲 闫淑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601-10606,共6页
简要分析了2007年3月初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水和强风及其衍生的风暴潮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中,前期强降水是由黄淮气旋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中β尺度系统引起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强的上升速度是形成强降水的原... 简要分析了2007年3月初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水和强风及其衍生的风暴潮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中,前期强降水是由黄淮气旋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中β尺度系统引起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强的上升速度是形成强降水的原因;后期强风则是由于北支强冷空气爆发并叠加在黄淮气旋上,使得气旋后部气压梯度力加大,前期高温高湿形成位势不稳定层结,中层辐合、低层辐散及中层强烈的下沉运动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动量下传,使得大风得以增强和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气旋 强冷空气 强风 风暴潮 中尺度模式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非对称大风风圈半径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婷 肖文军 +1 位作者 何佳玮 何雯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5,共8页
利用中央气象台2014—2018年发布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分析资料,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热带气旋7级、10级和12级非对称大风风圈半径(R7、R10和R12)进行预测研究,为热带气旋的尺度和风场预测提供基础。选取1510、1521、1718、1807、1808和1... 利用中央气象台2014—2018年发布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分析资料,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热带气旋7级、10级和12级非对称大风风圈半径(R7、R10和R12)进行预测研究,为热带气旋的尺度和风场预测提供基础。选取1510、1521、1718、1807、1808和1822号台风对模型进行后报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地计算出热带气旋非对称大风风圈半径,6 h后报的R7平均绝对误差介于15~40 km,R10误差在5~15 km,R12误差<10 km,误差随着后报时效的增加有所增大,各级大风风圈半径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较为接近,在5%~15%之间。基于该模型,除后报检验选用的TC外,增加1909号台风对大风风圈半径进行预测,R7、R10和R12最近时效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3 km、20 km和10 km,预测较后报误差有所增大,检验台风总体平均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0%~20%之间,NE象限预测误差较其他象限偏大。神经网络模型可作为热带气旋非对称大风风圈半径预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风圈半径 神经网络 非对称热带气旋 台风预报
下载PDF
一次引发强沙尘天气的快速发展蒙古气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志刚 赵琳娜 +2 位作者 矫梅燕 周宁芳 孔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35,共9页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造成2006年3月9—10日华北大范围强沙尘天气,产生大风的蒙古气旋快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旋发展前期,高层反气旋性流场对波能量发展有正的贡献,有利于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在气旋发展过...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造成2006年3月9—10日华北大范围强沙尘天气,产生大风的蒙古气旋快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旋发展前期,高层反气旋性流场对波能量发展有正的贡献,有利于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在气旋发展过程中,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均为气旋发展的主要因子,但涡度平流在气旋发展初期相对温度平流较弱。斜压作用出现在低层,并随着气旋后部的锋消作用以及前部的锋生而显著增强,这对于有效位能的释放、动能的产生以及气旋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斜压强迫能够诱发出强烈的非地转风。此外,位涡分析表明,气旋的发展与冷空气活动的关系比较密切,并且存在明显的高低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水汽和潜热释放产生的作用不明显。同时揭示出该气旋发生发展机制不但与挪威学派的温带气旋模型有较大差别,而且与Petterssen总结的A、B类气旋、引起我国夏半年降水的江淮气旋和西南涡等低压系统亦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蒙古气旋 大风天气 斜压作用
下载PDF
2021年夏季海洋天气评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皘 刘达 +1 位作者 董林 魏娜 《海洋气象学报》 2021年第4期82-94,共13页
2021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偏向西半球,强度较常年偏强;东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平均略偏西偏南。6月,北部海域温度较低,黄渤海海雾天气多发。7月,西南季风推进,热... 2021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偏向西半球,强度较常年偏强;东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平均略偏西偏南。6月,北部海域温度较低,黄渤海海雾天气多发。7月,西南季风推进,热带气旋活跃。8月,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热带气旋活动频次偏少。夏季共有7次海雾过程,其中6月有4次,7月有3次。我国近海出现了9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6次,温带气旋入海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浪高在2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0次,2 m以上大浪的天数共计38 d。我国北部及东部海域升温明显,从北到南的海面温度梯度减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9个台风活动,其中台风“烟花”造成近海一次范围广、时间长、风力大的大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风 海雾 热带气旋 台风“烟花”
下载PDF
“麦莎”台风影响期间浙江的大风分布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董美莹 俞燎霓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分析了“麦莎”台风引起浙江省的大风分布特征和成因,指出受“麦莎”影响,大风过程历时之长、强风持续时间之久、分布范围之广属历史罕见;其成因在于“麦莎”台风本身的强度大是本次强风出现的基础因子,“麦莎”台风的西北行路径特点和... 分析了“麦莎”台风引起浙江省的大风分布特征和成因,指出受“麦莎”影响,大风过程历时之长、强风持续时间之久、分布范围之广属历史罕见;其成因在于“麦莎”台风本身的强度大是本次强风出现的基础因子,“麦莎”台风的西北行路径特点和较慢移速是大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重要保证,“麦莎”台风与周围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大风出现和偏态分布的直接诱因,浙江省的特殊地形也是促成大风出现并呈偏态分布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莎”台风 大风分布特征 大风成因
下载PDF
广西沿海热带气旋大风数值预报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润珍 孔宁谦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本文采用旋衡风方程,推导热带气旋区域内风场和气压场的分布状况,把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回归统计,建立广西沿海热带气旋大风数值预报模式,效果较好,可供热带气旋预报中参考。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数值预报 大风 风场 气压场
下载PDF
2010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奕武 赵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2010年9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区呈单极涡型,中高纬地区环流呈4波型分布,冰岛东部上空500hPa高度场有120 gpm正距平;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脊点位于24°N、100°E附近,比常年偏西偏北。2010年9月全国平均气... 2010年9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区呈单极涡型,中高纬地区环流呈4波型分布,冰岛东部上空500hPa高度场有120 gpm正距平;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脊点位于24°N、100°E附近,比常年偏西偏北。2010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17.1℃,比常年偏高1.1℃;全国降水量为85.1 mm,比常年同期偏多19.7 mm。月内出现了3次较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和7次降水过程,有4个台风生成,分别名为"玛瑙"、"莫兰蒂"、"凡亚比"和"马勒卡",其中"莫兰蒂"和"凡亚比"登陆我国,造成重大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登陆台风 冷空气 暴雨 大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