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pture of a True Aneurysm of the 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 at Its Anomalous Origin from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se Report
1
作者 Jawad Tadili Nabil Moatassim Billah +4 位作者 Meryem Fikri Moulay Rachid El Hassani Ittimad Nassar Ali Kettani Mamoun Faroudi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16年第3期36-41,共7页
The 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 (PMA) usually originates from the third segment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Many variations in its origin and course have been observed;however, as far as we know, the association of true a... The 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 (PMA) usually originates from the third segment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Many variations in its origin and course have been observed;however, as far as we know, the association of true aneurysm of the PMA and its anomalous origin from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We reported the case of a 59-year-old woman who suddenly presented a loss of consciousness without head trauma, computed tomography (CT) revelated intracerebellous hematoma associated with a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fossa. Cerebral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a true aneurysm of the PMA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Traumatic true aneurysm 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 (PMA)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tracerebellar Hematoma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8例脾动脉瘤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志伟 李晓光 +1 位作者 金征宇 杨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经导管动脉栓塞
下载PDF
DebakeyⅡ型夹层动脉瘤合并弓降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本 张卫达 +3 位作者 王晓武 马涛 王晓莉 李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4-1955,共2页
DebakeyⅡ型夹层动脉瘤合并弓降部真性动脉瘤的病例临床上非常罕见,由于其病变的复杂性,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作者成功治疗了一例23岁DebakeyⅡ型夹层动脉瘤合并弓降部巨大真性动脉瘤的病例(6岁时曾因室间隔缺损接受心脏直视手... DebakeyⅡ型夹层动脉瘤合并弓降部真性动脉瘤的病例临床上非常罕见,由于其病变的复杂性,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作者成功治疗了一例23岁DebakeyⅡ型夹层动脉瘤合并弓降部巨大真性动脉瘤的病例(6岁时曾因室间隔缺损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手术方法为"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术",体外循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 真性动脉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诊治体会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丽红 詹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患者中存在静脉流出道瘤样扩张且瘤...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患者中存在静脉流出道瘤样扩张且瘤样扩张直径大于2cm,除外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了解真性动脉瘤特征(位置,直径,是否继发血栓,是否存在狭窄,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及处理方法。结果真性动脉瘤接受治疗者52例,占同期因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2.44%(52/2131),出现时间平均在内瘘建立后24±20个月,动脉瘤平均直径3.12±1.24cm,合并瘤内血栓者18例(34.61%);其中发生在穿刺部位者23例(44.23%),全程瘤样扩张15例(28.85%),吻合口部位14例(26.92%);7例(14.46%)患者因影响美观住院,45例(86.54%)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其中皮肤变薄存在破裂风险最常见占25.0%(13/52),其次分别为静脉高压11.54%(6/52)、高输出量心力衰竭11.54%(6/52)、血流量不足11.54%(6/52)、缺血症状9.62%(5/52)、穿刺部位受限7.69%(4/52)、继发感染5.77%(3/52)、破裂出血3.85%(2/52)。合并穿刺区域静脉狭窄者10例,非穿刺部位静脉流出道狭窄/闭塞2例,中心静脉狭窄/闭塞4例。5例患者予结扎内瘘并切除动脉瘤,30例患者行同侧肢体或对侧肢体内瘘重建或加切除动脉瘤,9例患者存在瘘体部位狭窄、3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予血管成形,5例患者存在内瘘血流量过高予环阻法限流。手术即刻成功率98.08%,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后,真性动脉瘤是相对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发生部位结合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采取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真性动脉瘤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的CT诊断与治疗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支爱华 戴汝平 +4 位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吕滨 孙立中 赵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89-693,共5页
目的 利用电子束CT探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病变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经临床及电子束CT诊断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病变患者,电子束CT随访时间15~785(平均107)天,全部患者电子束CT检查≥2次。采用Imatron ... 目的 利用电子束CT探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病变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经临床及电子束CT诊断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病变患者,电子束CT随访时间15~785(平均107)天,全部患者电子束CT检查≥2次。采用Imatron C-150XP型电子束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6mm/床进3.5mm或层厚3mm/床进3mm,扫描时间为0.1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20~140层。结果 全组6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者40例,占58.82%。本组患者中51例为真性动脉瘤,17例为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中腹主动脉瘤占47.06%(P〈0.01);假性动脉瘤以主动脉弓及弓降部发病率最高(P〈0.01)。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将51例真性动脉瘤分为梭形、囊状及梭一囊状3种动脉瘤,其中梭形动脉瘤35例,以腹主动脉下段多见(P〈0.01);囊状动脉瘤7例,主要位于弓部(3例)或弓降部(3例);梭一囊状动脉瘤9例,见于降主动脉(3例)以及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复合部位(6例)。68例患者中47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与电子束CT对瘤体病因性质的诊断吻合(P〉0.05);11例行血管内膜支架隔离术;1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电子束CT对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明确,可提供最佳的影像学信息,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电子束CT可做为动脉瘤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 体层摄影术 主动脉 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动脉粥样硬化 溃疡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神经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冯翔 景在平 +6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陆清声 冯睿 黄晟 叶必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神经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临床资料 我科在施行AAAEVE中遇到 1例术后发生神经缺血性损伤。患者为Ⅱa型AAA ,选用Talent分叉型移植物行EVE ,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双侧股部酸痛不... 目的 探讨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神经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临床资料 我科在施行AAAEVE中遇到 1例术后发生神经缺血性损伤。患者为Ⅱa型AAA ,选用Talent分叉型移植物行EVE ,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双侧股部酸痛不适、乏力 ,伴右侧屈髋无力。行肌电图检查提示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H反射传导速度均减慢 ,双侧股神经未能引出动作电位。给予甲钴胺 0 .5mg肌内注射 ,隔日 1次 ,地巴唑 10mg 3次 /d ,并辅以高压氧治疗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 2个月后患者股部疼痛、乏力逐步缓解 ,无明显功能障碍。复查下肢肌电图无明显改善。结论 AAAEVE后可能会发生脊髓的缺血性损伤 ,但发生率很低 ,术中封闭腰动脉是导致脊髓缺血的原因。脊髓缺血性损伤早期治疗最为重要 ,后期的神经营养治疗和功能锻炼也可改善部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次全闭塞治疗——单中心病例系列报道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志勇 王庆 +4 位作者 欧阳尚 田壮博 谷鹏 向华 向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总结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急性B型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 目的总结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急性B型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根据近端破口位置决定是否同时行左颈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重建修复(含支架开窗、烟囱支架),远端受累分支血管根据AD真腔开通后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支架成形术或血液透析治疗。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51枚(植入1枚27例,2枚12例),同时植入腹主动脉裸支架3枚,肠系膜上动脉支架8枚,髂动脉支架12枚,颈动脉原位开窗或烟囱支架9枚,锁骨下动脉开窗或烟囱支架枚17枚。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5例(38.5%);5例一侧肾动脉完全假腔供血遂接受覆膜支架开通;中重度肠道缺血表现8例(20.5%),其中6例接受二次腔内治疗。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7%(3/39),死因主要为重度肾功能不全和酸中毒多脏器衰竭。术后随访6~25个月,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为80.6%(25/31),其中支架段主动脉完全重塑率为68%(17/25)。结论B型AD真腔次全闭塞一经确诊,建议尽快手术。腔内开通过程需要多种技巧,部分患者两段式支架应用有利于真腔开通,降低假腔压力,促进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再灌注损伤 支架 真腔闭塞
下载PDF
“真正”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赵富文 程序曲 +4 位作者 支文勇 施振华 蔡家晨 李健 潘耀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真正"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关系,以及该类型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2例临床诊断为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 目的探讨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真正"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关系,以及该类型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2例临床诊断为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的术前病史、急诊头颅CT为典型的破裂动脉瘤表现,CTA确诊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开口均位于后交通动脉上,且距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结合部有一定距离,经术中DSA证实。综合动脉瘤情况选择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结论 "真正"后交通动脉瘤多合并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合适病例选择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清MMP⁃11、TGF⁃β1水平在胸主动脉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9
作者 白韬 田文海 +3 位作者 唐康岁 彭涛 缪宜成 甘金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3期264-266,271,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水平在胸主动脉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再以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将其纳入... 目的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水平在胸主动脉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再以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初检时血清MMP⁃11、TGF⁃β1表达水平差异,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胸主动脉瘤患者血清MMP⁃11与血清TGF⁃β1水平的相关性;根据病理类型,将研究组患者分为真性动脉瘤组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两个亚组,比较其血清MMP⁃11、TGF⁃β1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MMP⁃1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主动脉瘤患者血清MMP⁃11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真性动脉瘤组患者血清MMP⁃1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P<0.05)。结论胸主动脉瘤患者中血清MMP⁃11表达与TGF⁃β1调控关系密切,了解MMP⁃11、TGF⁃β1表达水平有利于临床防治胸主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转化生长因子⁃β 胸主动脉瘤 相关性 真性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真性后交通动脉瘤7例介入治疗体会
10
作者 杜斌 方向 +1 位作者 李娟 彭洪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4期173-175,19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真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病房自2010年1月~2014年3月通过血管介入治疗的真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共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7例手术... 目的探讨颅内真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病房自2010年1月~2014年3月通过血管介入治疗的真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共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7例手术均顺利,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出院前颅脑CT证实无脑积水发生,1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结论真性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有确切疗效,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后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佘康 张宪生 +4 位作者 尹杰 成功 陈相蓉 王川 孙艳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5-720,共6页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2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局部切除法、间插法、全程置换法、近心端或对...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2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局部切除法、间插法、全程置换法、近心端或对侧新建内瘘法、内瘘缝扎法)。结果 5例行动脉瘤局部切除术,4例行动脉瘤切除联合间插人工血管动静脉搭桥术,2例行动脉瘤切除联合全程人工血管置换术,12例行原瘘口封闭联合原瘘近心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例行原瘘口缝扎联合对侧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例肾移植术后行动脉瘤切除+原瘘口缝扎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中位时间42个月(2~144个月),术后通畅率80.0%(20/25),动脉瘤无复发。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是自体瘘术后的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手术处理方法不同,应根据动脉瘤的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真性动脉瘤
下载PDF
真性脾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金锐 张慧 +1 位作者 崔立强 郑月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59-61,共3页
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常为孤立囊状,多与高龄、妊娠、门静脉血流增加等存在关联,其破裂风险较高。现阶段对于脾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在较多争议,急诊破裂情况下多选用传统开放手术,而择期手术情况下腔内治疗因创伤小、术... 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常为孤立囊状,多与高龄、妊娠、门静脉血流增加等存在关联,其破裂风险较高。现阶段对于脾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在较多争议,急诊破裂情况下多选用传统开放手术,而择期手术情况下腔内治疗因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备受青睐。无论是传统开放手术还是腔内介入治疗,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但因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脾动脉瘤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观点。因此,关于脾动脉瘤腔内治疗方式的选择、远期治疗效果以及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腔内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真性脾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志华 赵俊松 何江波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4期736-739,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诊断真性脾动脉瘤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疑似真性脾动脉瘤中,抽取88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影像...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诊断真性脾动脉瘤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疑似真性脾动脉瘤中,抽取88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影像表现。结果88例疑似患者中,病理学诊断:50例为真性脾动脉瘤,38例为假性脾动脉瘤;MSCT血管成像诊断:真性脾动脉瘤48例,假性脾动脉瘤40例;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0例真性脾动脉瘤中,位于胰前段26例,占52.00%,有瘤壁及瘤体钙化,平均瘤体体积为28 mm^(3)×25 mm^(3)×23mm^(3);胰上段12例,占24%,有瘤壁钙化,平均瘤体体积为19 mm^(3)×16 mm^(3)×15 mm^(3);胰段8例,占16.00%,平均瘤体体积为26mm^(3)×22mm^(3)×24mm^(3);脾门前端4例,占8.00%,平均瘤体体积为13mm^(3)×14mm^(3)×11mm^(3)。影像学表现:(1)CT平扫:瘤体呈圆形低密度病灶、瘤壁呈不同程度蛋壳样钙化;(2)CT增强:所有真性脾动脉瘤患者均见瘤腔动脉期强化,与主动脉均呈高密度,附壁血栓呈低密度,载瘤动脉、周期组织均可清晰显示。50例患者均未见造影剂溢出瘤腔外。结论真性脾动脉瘤采用MSCT血管成像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真性 脾动脉瘤 符合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在腹部及周围血管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傅晓红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总结腹部及周围血管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我科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例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4例,均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表现为腹主动脉局部扩张。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CDFI可识... 目的:总结腹部及周围血管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我科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例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4例,均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表现为腹主动脉局部扩张。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CDFI可识别夹层瘤的真腔和假腔。肱动脉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CDFI见动脉有破口与肿块相通,肿块内有彩色和频谱血流信号。胰头周围假性动脉瘤1例,有胰腺炎病史,CDFI见肿块中有局部动脉型高速血流。8例均经CT、MRA或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可准确诊断腹部及周围血管动脉瘤,它是首选的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彩色多普勒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的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保 李清乐 +5 位作者 沈晨阳 张学民 李伟 蒋京军 焦洋 张小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5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Stanford B型16例,Stanford A型3例,16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例行股动脉探...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5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Stanford B型16例,Stanford A型3例,16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例行股动脉探查术。2例放弃治疗。分支闭塞根据主动脉真腔开通后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搭桥、内膜固定、支架成形治疗或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16例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共放置主动脉覆膜支架20枚,腹主动脉裸支架2枚,肠系膜上动脉支架2枚,髂动脉支架5枚,颈动脉烟囱支架3枚,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2枚,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2例,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1例。2例放弃治疗的患者早期死亡。17例手术患者术后肾衰5例(其中3例死亡),合并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4例,并发症发生率29.4%(5/17),30d内死亡率17.6%(3/17)。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真腔闭塞早期腔内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再灌注损伤 支架 真腔闭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