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9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Element Immersing Process of Immersed Tube Tunnel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瑜 谭家华 +1 位作者 杨建民 张承懿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1年第4期531-540,共10页
Bridges and tunnels are good solutions to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in large cities separated by large river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China, but large-sized immersed tube tunnel constr... Bridges and tunnels are good solutions to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in large cities separated by large river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China, but large-sized immersed tube tunnel construction is still new. Element immers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immersed tube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accuracy of tunnel element positioning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elements during its lowering to the sea bed, the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broad and by reference to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Oresund tunnel in Norway-Sweden and Tokyo Bay tunnel in Japan, an element model to an appropriate scale is developed. A concise description of the model experiment wave environment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wo immersing strategies i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mmersed tube tunnel element immersing
下载PDF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quaring circular tube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永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8年第3期665-673,共9页
The flow rule of Prandtl-Reuss was adopted and incremental elasto-plastic finite-element analysis formulation of Coulomb’s friction law combining the finite deformation theory was established, and Lagrangian formulat... The flow rule of Prandtl-Reuss was adopted and incremental elasto-plastic finite-element analysis formulation of Coulomb’s friction law combining the finite deformation theory was established, and Lagrangian formulation for simulating the squaring process of circular tube was updated. Incremental Coulomb’s friction law was used in the global stiffness matrix to solve the sliding-sticking state of friction at the boundary contact interface. During the squaring process, the linear factor rmin was adopted to solve the non-linear boundary problems of changing node contact and separation, elasto-plastic transient situation in an element and the non-linear constitutive behavior of material so as to make each reasonable increment of the punch meet the demand of calculation for linear increment. The squaring process of circular tube, load distribution and final shape of work piece after unloading were simulated by this mode and compared with research data. It is known that the circular tube with higher geometrical ratio (R/t) could be pressed into symmetric square tube without collapse. This resul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this process and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roduct de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性 有限元方法 四方管 崩塌
下载PDF
Effect of Exposure to Trace Elements in the Soil on the Prevalence of Neural Tube Defects in a High-Risk Area of China 被引量:9
3
作者 HUANG Jing WU JiLei +4 位作者 LI TieJun SONG XinMing ZHANG BingZi ZHANG PingWen ZHENG XiaoY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4-101,共8页
Objective Our objective is to build a model that explain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xposure to trace elements in the soil and the risk of neural tube defects. Methods We built a function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t... Objective Our objective is to build a model that explain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xposure to trace elements in the soil and the risk of neural tube defects. Methods We built a function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trace elements on neural tube defect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eural tube defects and trace element levels was transformed into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using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Results Tin, lead, nickel, iron, copper, and aluminum had typical layered effects (dosage effects) on the prevalence of neural tube defects. Arsenic, selenium, zinc, strontium, and vanadium had no effect, and molybdenum had one threshold value that affected the prevalence of birth defects. Conclusion As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work, our model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trace element content of cultivated soil on the risk of neural tube defects, which shows the clues by the dosage effect of their toxi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our findings, future biogeochemical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direct effects of trace elements on human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 Neural tube defects Risk factors identification Poisson model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a Doubled Process of Tube Extrusion and Wall Thickness Reduction
4
作者 Ahmed S. M. J. Agena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3年第5期256-264,共9页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forward extrusion process of tubes. In this process, a pierc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illet to produce the tube, followed directly by a reduction in the wall thickness. A specifi...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forward extrusion process of tubes. In this process, a pierc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illet to produce the tube, followed directly by a reduction in the wall thickness. A specific geometrical shape for the piercing zone and the wall thickness reduction zone were chosen and designed. The effects of the redundant shear strain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extrusion load were investigated and simulat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using Q Form software program. Lead was used as model materials since (if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it has the similar behavior of the steel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shown that at the piercing zone, the lowest values of the extrusion load, the redundant strain, the total strain and the finite element effective strain were when a piercing tool (mandrel) of (C = 1.1) was used. While, at the die zone, the lowest values of the extrusion load, the redundant strain, the total strain was when a die of (C = 0.9) wa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 EXTRUSION DIE Design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N STRESS ANALYSIS OF AUTOFRETTED TUBE WITH NOTCH
5
作者 宋顺成 张玉诚 冯德振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state of stress of autofretted tube with notch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mportant in the practical design.
关键词 THE APPLICATION OF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N STRESS ANALYSIS OF AUTOFRETTED tube WITH NOTCH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三辊行星旋轧铜管尺寸定量影响研究
6
作者 刘劲松 孙扬乐 +4 位作者 陈大勇 王松伟 宋鸿武 张士宏 陈传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目的借助有限元模拟对管材三辊行星旋轧的尺寸进行定量研究与分析。方法采用三维扫描仪获得轧辊的宏观几何模型,采用Simufact.forming有限元软件,探究推进力、轧辊角度、自转速度及表面摩擦因数对TP2铜铸坯旋轧过程中变形和尺寸的影响... 目的借助有限元模拟对管材三辊行星旋轧的尺寸进行定量研究与分析。方法采用三维扫描仪获得轧辊的宏观几何模型,采用Simufact.forming有限元软件,探究推进力、轧辊角度、自转速度及表面摩擦因数对TP2铜铸坯旋轧过程中变形和尺寸的影响。结果通过扫描发现,轧辊的倾斜角和偏转角分别为50°和29°;模拟结果显示,采用剪切摩擦更适合管材尺寸的准确模拟,剪切摩擦因数最佳值为1.2;增大喂料小车推力有利于轧件三角形区域的增大,最佳推力为13 kN;此外,轧辊转速对轧件尺寸有一定影响,增大轧辊转速有利于扩径,最佳转速为160 r/min。结论轧辊最低点位置和轧辊表面摩擦因数是影响轧件归圆后尺寸的2个关键因素,通过模拟研究可以准确获得管材的变形和几何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辊行星轧制 TP2铜管材 有限元模拟 轧件尺寸 变形
下载PDF
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仿真及实验
7
作者 孙业明 李驹 +2 位作者 苏天一 王俊尧 李瑞鹏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07,626,共7页
针对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小、回流流量多等问题,结合锥形流管和溢流坝阶梯式结构的阻流作用,研制了一种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对锥形阶梯流管的流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和锥形无阶梯... 针对锥形流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小、回流流量多等问题,结合锥形流管和溢流坝阶梯式结构的阻流作用,研制了一种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对锥形阶梯流管的流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和锥形无阶梯无阀压电泵进行了流场仿真对比,制作了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实验样机,测量不同频率和驱动电压下两种泵的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当驱动电压峰峰值为180 V、驱动频率为18 Hz时,锥形无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流量最大为6.20 ml/min,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最大为8.04 ml/min,与锥形无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相比泵最大输出流量提升了29%,验证了锥形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能有效抑制锥形流管中的回流现象,且相比于无阶梯流管无阀压电泵具有更好的输出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阀压电泵 锥形阶梯流管 有限元仿真 流量实验
下载PDF
机车前端薄壁吸能管仿真模型模糊参数的支持向量回归反求
8
作者 许平 黄启 +3 位作者 邢杰 何家兴 徐凯 许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5,共8页
为了获得影响耐撞性结构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准确模型参数,提高冲击仿真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反求的方法。以一种机车前端防爬结构中的预压薄壁吸能圆管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 为了获得影响耐撞性结构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准确模型参数,提高冲击仿真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反求的方法。以一种机车前端防爬结构中的预压薄壁吸能圆管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台车冲击试验验证仿真模型准确性。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驱动有限元模型进行少量计算获得数据集,有限元模型中的模糊参数为输入变量,计算与试验载荷的差异为目标响应,通过SVR方法构建映射关系,并采用增强精英保留遗传算法(strengthen elitist genetic algorithm,SEGA)对超参数进行优化,确定SVR模型最佳配置;通过该最优SVR模型再次使用SEGA优化反求,获得最佳模糊参数组合。使用这组参数组合设置有限元模型,其仿真结果相较初始计算耐撞性指标和载荷曲线匹配程度都得到了提高。研究结果为有限元模型中模糊参数的准确设定、碰撞仿真的精度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撞性 薄壁圆管 有限元模型 模糊参数反求 支持向量机回归(SVR)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连续油管寿命研究及预测模型
9
作者 黄云 易柳舟 +1 位作者 伍诗豪 刘博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2-515,共4页
目前针对连续油管的寿命预测研究较少,但在实际的生产中连续油管的突然失效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急需解决方案。针对此问题,本文使用有限元仿真方法,针对三种规格的CT80连续油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连续油管的受力、形变... 目前针对连续油管的寿命预测研究较少,但在实际的生产中连续油管的突然失效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急需解决方案。针对此问题,本文使用有限元仿真方法,针对三种规格的CT80连续油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连续油管的受力、形变和疲劳寿命。用疲劳试验对有限元分析进行验证,证明了有限元分析的疲劳寿命的准确性。将连续油管的直径、壁厚、内压、弯曲半径参数转化为外壁应变和环向应力,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关于外壁应变、环向应力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全经验公式,得到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用试验得出的结果与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比较,误差较小,可用于CT80连续油管的疲劳寿命预测,最后通过疲劳试验得到了连续油管在二级加载下的疲劳寿命模型,该模型可预测油管在第二级载荷下的剩余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有限元分析 疲劳试验 寿命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内置型钢的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性能
10
作者 王志滨 张铋晗 +1 位作者 林万福 柯丞樑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8,共8页
采用有限元模型研究内置型钢的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纯弯力学性能,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类典型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比不锈钢管混凝土对比构件的相应值高111.33%;混凝土承担的弯矩也比对比构件的相应值高23.31%,受压区... 采用有限元模型研究内置型钢的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纯弯力学性能,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类典型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比不锈钢管混凝土对比构件的相应值高111.33%;混凝土承担的弯矩也比对比构件的相应值高23.31%,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约提高了20%,原因是钢管和型钢翼缘对受压区混凝土形成了良好的约束作用。该类构件的抗弯刚度与抗弯承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不锈钢含钢率、型钢含钢率和回转半径比的增大而提高;其抗弯承载力随着不锈钢屈服强度或型钢屈服强度的增大而提高。最终给出了该类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型钢的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 有限元模型 抗弯承载力 抗弯刚度 简化模型
下载PDF
轴向串联式吸能管的缓冲吸能特性
11
作者 张筱 肖勇 +3 位作者 刘洪波 刘奇 杜小坤 张洋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针对工程技术领域的碰撞载荷削峰减载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轴向串联式吸能管的吸能特性:首先基于材料高速拉伸试验,构建吸能管的材料Johnson-Cook动态本构参数,并对拟合参数有效性进行评估;随后通过数值模拟与高... 针对工程技术领域的碰撞载荷削峰减载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轴向串联式吸能管的吸能特性:首先基于材料高速拉伸试验,构建吸能管的材料Johnson-Cook动态本构参数,并对拟合参数有效性进行评估;随后通过数值模拟与高速冲击试验研究高速撞击过程中吸能管的缓冲吸能特性,评估仿真与试验的一致性;最终通过数值模拟对吸能管轴向串联构型与单管构型之间的吸能评价指标开展对比分析。分析研究表明:数值模拟与冲击试验的变形模式、载荷曲线、吸能评价指标均吻合较好,材料性能参数准确,仿真预示方法有效,高速冲击试验方案合理可信;与相同结构参数的串联构型吸能管相比,单管构型吸能管在压缩过程中会出现非轴对称、不稳定的扭曲变形,单管构型的有效压缩行程减小了13%,峰值载荷提高了33.4%,撞击瞬间载荷提高了15%,平均压缩力提高了13%,载荷峰均比提高了17.7%;吸能管的串联构型是更为理想的缓冲吸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串联 吸能管 动态本构 有限元模拟 高速冲击试验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膨胀管膨胀过程力学研究
12
作者 曹梦雨 岳宇航 +1 位作者 邓富春 岳宇佳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为了研究膨胀管在均布挤压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膨胀管膨胀过程进行显示动力学仿真模拟。膨胀锥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对膨胀管挤压,使其发生弹塑性变形。膨胀管受到膨胀锥的挤压力作用与套管密切接触... 为了研究膨胀管在均布挤压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膨胀管膨胀过程进行显示动力学仿真模拟。膨胀锥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对膨胀管挤压,使其发生弹塑性变形。膨胀管受到膨胀锥的挤压力作用与套管密切接触,达到了对套管的修补和密封作用。通过分析膨胀管的膨胀过程获得了膨胀套管装配体不同零件的应力、应变云图结果和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情况,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接触分析 膨胀管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石墨管与不锈钢管钎焊接头的组织和残余应力
13
作者 肖逸锋 陈锦微 +4 位作者 张汭 宋章 王晖 张乾坤 吴靓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为使石墨材料能够在空间核电散热装置中更充分地发挥其价值,本文采用BNi-2钎料真空钎焊连接等静压石墨管和304不锈钢管,研究了石墨/BNi-2/不锈钢接头在1010℃、保温90 min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不同冷却工艺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 为使石墨材料能够在空间核电散热装置中更充分地发挥其价值,本文采用BNi-2钎料真空钎焊连接等静压石墨管和304不锈钢管,研究了石墨/BNi-2/不锈钢接头在1010℃、保温90 min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不同冷却工艺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010℃,保温90 min条件下,钎焊接头致密无裂纹,Cr元素在石墨侧与石墨基体反应形成Cr_(7)C_(3)反应层,在不锈钢侧形成了σ-FeCr扩散层,界面接头组成为石墨/Cr_(7)C_(3)/Ni(s,s)+Ni_(3)Si/σ-FeCr/不锈钢;经缓冷工艺处理的接头,常温剪切强度为28.38 MPa,比炉冷处理的接头剪切强度提高了22%;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缓慢冷却的钎焊工艺可以有效缓解钎焊接头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符合剪切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钎料 石墨管 不锈钢管 力学性能 有限元数值分析 钎焊
下载PDF
充填模袋体界面剪切特性
14
作者 刘小文 吴泽铭 +1 位作者 郭飞阳 万忠豪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模袋筑坝安全稳定性与模袋体界面强度密切相关。基于ABAQUS有限元析软件,建立模袋体界面剪切模型进行剪切试验模拟,分析了模袋体界面剪切过程中的剪应力、剪位移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尺寸对界面剪切强度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剪切试... 模袋筑坝安全稳定性与模袋体界面强度密切相关。基于ABAQUS有限元析软件,建立模袋体界面剪切模型进行剪切试验模拟,分析了模袋体界面剪切过程中的剪应力、剪位移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尺寸对界面剪切强度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袋体界面剪切是一个渐进屈服破坏的过程且剪切面中间部位的塑性变形最大;数值模拟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模袋体的剪切变形规律;大尺寸模袋体界面抗剪强度相较于小尺寸模袋体强度有所增加,且主要体现在界面摩擦角的增大;剪切过程中大尺寸模袋体界面剪应力存在明显峰值并出现应变软化现象。结论对工程中尾砂充填模袋筑坝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土工模袋 界面剪切 模袋尺寸
下载PDF
连续管磨损程度及剩余抗内压强度敏感性分析
15
作者 曹银萍 潘莹 +1 位作者 窦益华 郑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3,共4页
针对连续管在水平井中下入起出时与套管内壁产生摩擦磨损的问题,借鉴钻杆-套管磨损模型建立思路,采用“磨损-效率”模型,研究下入起出时连续管摩擦磨损,获得了连续管外壁磨损深度的计算方法与公式;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分析了... 针对连续管在水平井中下入起出时与套管内壁产生摩擦磨损的问题,借鉴钻杆-套管磨损模型建立思路,采用“磨损-效率”模型,研究下入起出时连续管摩擦磨损,获得了连续管外壁磨损深度的计算方法与公式;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连续管外径、壁厚、钢级、磨损率等敏感性因素对磨损连续管剩余抗内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磨损率不同,井下磨损连续管最先屈服的部位亦不同;Φ44.45mm×3.96mm的QT-900连续管磨损率从0%到25%时,剩余抗内压强度下降率为35%;磨损连续管剩余抗内压强度随壁厚和钢级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随外径和磨损率的增大而非线性降低;磨损率对连续管剩余抗内压强度的影响最强。研究结果可为磨损后连续管施工参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磨损程度 剩余强度 有限元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新型不锈钢管固废混凝土构件受弯性能研究
16
作者 余鑫 欧阳帆 +1 位作者 张祖宽 王志滨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进行了6个不锈钢管混凝土试件的纯弯试验研究,分析了在弯曲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类型和截面形状对新型S35657奥氏体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模态、荷载-变形关系、抗弯刚度与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固废混凝土对新型不锈钢管混... 进行了6个不锈钢管混凝土试件的纯弯试验研究,分析了在弯曲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类型和截面形状对新型S35657奥氏体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模态、荷载-变形关系、抗弯刚度与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固废混凝土对新型不锈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的整体破坏模态影响不大,但固废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抗弯承载力与刚度。随后建立了不锈钢管固废混凝土纯弯构件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既有材料模型的适用性,最后分析了各规范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5657奥氏体不锈钢 固废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 纯弯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输电塔钢管角钢组合节点承载能力模拟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张丽娟 田雪凯 +2 位作者 刘俊才 罗靖宇 田利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5,共10页
依托输电线路实际工程,选取输电铁塔主材与横担连接处钢管角钢组合节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软件ABAQUS建立了钢管角钢组合节点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通过静力加载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随后模拟分析了组合节点的传力机理和应力分... 依托输电线路实际工程,选取输电铁塔主材与横担连接处钢管角钢组合节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软件ABAQUS建立了钢管角钢组合节点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通过静力加载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随后模拟分析了组合节点的传力机理和应力分布,明确了不同参数对组合节点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管、中环板与竖向板相交区域出现应力集中且最大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并向四周扩散且逐渐减小,中环板和竖向板的厚度是影响组合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采用有效宽度法计算了中环板和竖向板的承载能力,建立了不同板件的内力占比计算式,基于此,提出了组合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所提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误差在13%以内,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可为钢管角钢组合节点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角钢组合节点 有限元模型 极限承载力 传力机理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正交切削逆识别井下管柱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
18
作者 祝效华 周博文 +3 位作者 敬俊 叶文勇 田洋 倪宗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50,共12页
在有限元仿真金属切削过程中,本构模型是仿真的基础,目前井下生产管柱J55油管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尚不明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切削理论逆识别油管材料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参数的方法。首先,通过准静态拉伸试验得到油管材料的应... 在有限元仿真金属切削过程中,本构模型是仿真的基础,目前井下生产管柱J55油管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尚不明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切削理论逆识别油管材料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参数的方法。首先,通过准静态拉伸试验得到油管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曲线拟合确定J55油管的初始屈服强度A、应变硬化系数B和应变硬化因子n;其次,通过正交切削试验获得切削力以及进给力,根据正交切削试验和平行剪切区模型,计算正交切削过程主剪切区中的流动应力、应变、应变率以及切削温度,并将这些参数与计算出的A、B、n代入J-C模型中,得到多组应变率敏感性参数C以及热软化效应参数m,从而确定其约束范围;第三,采用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在约束范围中搜索出参数C和m的最优值,进而确定J55油管材料本构模型参数;最后,使用逆识别法得出的J-C本构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相比,有限元仿真的切削力和进给力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4.4%和13.64%,有限元仿真模拟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0.57%,仿真模型和实际切削过程在切屑形态上表现出了一致规律,验证了逆识别方法可行性和本构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55油管 本构模型 逆向识别 正交切削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有限元研究
19
作者 刘晓 申燊 +1 位作者 侯东序 李迎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7-866,共10页
目的 研究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砖混骨料取代率、倒角率、钢管屈... 目的 研究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方钢管砖混再生骨料混凝土短柱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砖混骨料取代率、倒角率、钢管屈服强度及厚度对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砖混骨料取代率小于50%时,极限承载力降低幅度在10%以内;当倒角率提高至0.16时,极限承载力有小幅度提升;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钢管的厚度及屈服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结论 砖混骨料取代率较小时对试件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外包钢管的强度与厚度对试件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对于方柱,适当提高倒角率可以使钢管更好约束混凝土,提高试件承载能力,但倒角率过大时截面面积有较大削弱,承载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混再生骨料 方钢管混凝土 倒角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高温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性能
20
作者 王兵 郁舒敏 +2 位作者 刘晓 侯东序 崔洧瑄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了研究高温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吻合良好。研究表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黏结应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 为了研究高温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吻合良好。研究表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黏结应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径厚比的增大而减小;长径比在2.74~7.72的范围内,随着长径比的增加,黏结力逐渐增加;黏结界面破坏的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缓;随着温度的增加耗能因子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黏结滑移 钢管高强混凝土柱 耗能因子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