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itud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mall-Diameter Polyurethane Vascular Graft Reinforced by Tubular Knitted Fabric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飞 徐卫林 +3 位作者 欧阳晨曦 刘秀英 许海叶 姚穆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5期522-526,共5页
The vascular graft with 4 mm diameter was prepared by casting one layer of polyurethane (PU) film onto the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as the reinforced suppor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U content and wall thickness on t... The vascular graft with 4 mm diameter was prepared by casting one layer of polyurethane (PU) film onto the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as the reinforced suppor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U content and wall thickness on the longitud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ascular graft were investigated. The breaking elongation, breaking force, initial modulus and breaking work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ngitud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ascular graft were enhanced as the content of polyurethane increased,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PU excellent elasticity and fabric preferab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血管 人体形态学 医学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mall-diameter Superfine Silk Powder/Polyurethane Vascular Graft Reinforced by Tubular Knitted Fabric 被引量:3
2
作者 ZHU Guo-cheng YANG Hong-jun +3 位作者 OUYANG Chen-xi XU Wei-lin ZHANG Zhen YAN Yun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2期77-84,92,共9页
In this paper,a kind of composite microtube,which is made from superfine silk powder and polyurethane,reinforced by polyster and spandex tubular fabrics,was examined.The cross-section of composite microtubes were micr... In this paper,a kind of composite microtube,which is made from superfine silk powder and polyurethane,reinforced by polyster and spandex tubular fabrics,was examined.The cross-section of composite microtubes were microporous,and micropores were uniform distributed,the inner surface was relatively smoo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ll thickness of composite microtubes increased,which led to the strength,the breaking work and the initial modulus incresead;that the spandex content increased brought about the initial modulus and the breaking work decreased,but the breaking extension and the breaking load were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and al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creased as the SFSP content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织物 聚氨酯 针织面料 力学性能 蚕丝 超细 小直径 血管
下载PDF
血管支架预制件的六角形三维虚拟编织
3
作者 丁彩红 顾馨 卢晨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解决六角形三维编织血管支架的编织工艺复杂、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tLab编程的支架三维虚拟编织方法,以快速完成编织工艺开发。首先,基于六角形编织机底盘的结构特点,对底盘单元进行坐标数值化,从而可将支架编织的工艺和工... 为解决六角形三维编织血管支架的编织工艺复杂、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tLab编程的支架三维虚拟编织方法,以快速完成编织工艺开发。首先,基于六角形编织机底盘的结构特点,对底盘单元进行坐标数值化,从而可将支架编织的工艺和工序转换为不同时刻下携纱器在底盘上的XY平面坐标和运动信息以及纱线在芯棒上的高度坐标z值,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连接和拟合,建立纱线空间轨迹的数学模型,得到虚拟支架的三维基本形态。然后,将编织支架的三维形态展开为二维形态,分析二维平铺形态下单向支架沿螺旋方向缠绕的特点,应用线性方程组求解纱线的交织点坐标,并通过层内和层间的纱线交织关系判断得到各交织点的交织类型。最后,通过方程修正得到具有六角形编织特征的纱线波动方程,进一步建立了具有纱线立体交织特征的虚拟支架实体化数学模型。经不同编织工艺的支架虚拟仿真实验,将虚拟支架与其实物进行比较发现,虚拟支架均能准确直观地表达实物的几何特征和交织特征。由此验证了虚拟仿真建模的正确性,有利于六角形三维编织工艺的快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形三维编织 血管支架 虚拟编织 单向管状织物 交织判断
下载PDF
扁钢管混凝土柱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4
作者 尹昌 刘志轩 《四川建材》 2024年第2期58-59,62,共3页
对新提出的装配式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3个新型装配式节点的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比较了参数梁柱相对位置、梁柱抗弯刚度比对节点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延性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装... 对新提出的装配式扁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3个新型装配式节点的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比较了参数梁柱相对位置、梁柱抗弯刚度比对节点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延性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钢梁偏心布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大于钢梁居中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钢管混凝土柱 装配式节点 数值分析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的设计与试织
5
作者 林洪芹 郭岭岭 +3 位作者 李纯 李骄龙 杜丽平 甘露露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活性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填芯法和织造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文章主要从原料选择、织物组织设计、穿综设计、织造工艺参数、织物试织等方面介绍有关内容及关键点,并... 为了进一步拓展活性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填芯法和织造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文章主要从原料选择、织物组织设计、穿综设计、织造工艺参数、织物试织等方面介绍有关内容及关键点,并通过对4种不同组织设计方案对比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利用不同颜色的涤纶线巧妙搭配,结合平纹基础组织、双层组织及平纹小提花组织等,采用人工双轴织造、控制适当的经纱张力、打纬力,将制成的活性炭纤维毡炭包填充到纬向管状里,从而开发出配色和谐、外观新颖独特、管状成形立体效果良好的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此织物主要应用于家用装饰纺织品,具有净化空气和除味等功能,对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毡 填充 纬向管状织物 设计 试织 经纱张力
下载PDF
筒状平幅松式连续化练漂机及应用技术研究
6
作者 徐维敬 张元明 +1 位作者 龙广卓 刘彦召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文中介绍了用于纬编筒状棉针织物松式平幅连续化练漂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应用工艺,并对这种练漂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练漂机既具有开幅平幅连续化练漂法的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好和节能减排等优点,又具有染色机练漂... 文中介绍了用于纬编筒状棉针织物松式平幅连续化练漂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应用工艺,并对这种练漂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练漂机既具有开幅平幅连续化练漂法的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好和节能减排等优点,又具有染色机练漂法的适用织物品种范围广和对织物松弛程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状针织物 连续化练漂 染色机练漂法 初次湿处理
下载PDF
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织物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濛濛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获得结构稳定且紧密的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WKBT)织物,探讨了机上及机下因地组织捆绑线圈织缩造成衬纱弯曲起拱的衬纱露丝问题。采用添纱工艺及扩布装置制备了4种地组织结构及捆绑纱种类不同的WKBT织物,并分析了其外观形貌、横... 为获得结构稳定且紧密的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WKBT)织物,探讨了机上及机下因地组织捆绑线圈织缩造成衬纱弯曲起拱的衬纱露丝问题。采用添纱工艺及扩布装置制备了4种地组织结构及捆绑纱种类不同的WKBT织物,并分析了其外观形貌、横纵密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添纱组织可改善脱圈后捆绑线圈周向的织缩,但衬纱起拱现象仍存在;扩布装置的应用解决了衬纱起拱的问题,结合添纱工艺可制备结构稳定且紧密的WKBT织物;4种WKBT织物经扩幅后衬纱仍具有较高的拉伸模量和衬纱强力利用率,证明本文方法在消除织缩的同时,可制备性能优异的WKBT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 扩布装置 织缩 拉伸性能 衬纱强力利用率
下载PDF
多层圆筒织物的两种织造工艺设计
8
作者 匡延华 林富生 +2 位作者 刘泠杉 宋志峰 龚小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78,共5页
为了解决多层圆筒织物织造困难、经密分布不均等问题,设计了两种多层圆筒织物的织造工艺,分别为圆弧形添经织造法和平板形添经织造法。首先根据多层圆筒织物结构,设计织物的经向截面图,然后确定相应的添经工艺,并且绘制出纹板图,最后在... 为了解决多层圆筒织物织造困难、经密分布不均等问题,设计了两种多层圆筒织物的织造工艺,分别为圆弧形添经织造法和平板形添经织造法。首先根据多层圆筒织物结构,设计织物的经向截面图,然后确定相应的添经工艺,并且绘制出纹板图,最后在织机上试织两种多层圆筒织物。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添经工艺设计,织造多层圆筒形经向管状织物是可行的。认为:应保持每层经纱的张力一致,避免纱线堆积,以提高织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圆筒织物 圆弧形添经 平板形添经 添经工艺 经向管状织物
下载PDF
管状织物结构对保温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顾浩源 陆振乾 李逸扬 《纺织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68-70,共3页
管状织物是一种双层结构织物,在地组织中夹杂着中空的管状结构,逐渐成为工业纺织品的一种新形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管道、外壳、衬垫、超高温隔热管和各种结构性支撑物。文章设计了平纹+管状组织、表里换层双管组织、接结双层管状组织... 管状织物是一种双层结构织物,在地组织中夹杂着中空的管状结构,逐渐成为工业纺织品的一种新形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管道、外壳、衬垫、超高温隔热管和各种结构性支撑物。文章设计了平纹+管状组织、表里换层双管组织、接结双层管状组织,并各采用不同颜色的涤纶纱线进行织造,同时设计一块平纹织物作为参照;分别对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试样进行保温性能测试,并通过热像图来测试其热量传递情况。结果表明,管状织物的传热系数比平纹织物小,保暖性好。其中,表里换层双管织物的保温性能最好,接结双层管状织物次之,带有平纹组织的管状织物保温性能略差,但好于平纹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织物 表里换层双管组织 接结双层管状组织 保温性能
下载PDF
基于平织机的管状三维机织物设计及其矩阵模型
10
作者 王旭 闵尔君 +2 位作者 李少聪 张文强 彭旭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109,共7页
为优化管状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并运用管状组织的构造方法,提出基于平织机的该类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和矩阵模型。首先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得到表组织图,通过“底片翻转”法得到里组织图,按照分层织制的方法确定管状三... 为优化管状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并运用管状组织的构造方法,提出基于平织机的该类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和矩阵模型。首先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得到表组织图,通过“底片翻转”法得到里组织图,按照分层织制的方法确定管状三维机织物组织图。通过MatLab函数对表组织矩阵元素置换及矩阵调序以获取里组织矩阵,并运用Kronecker积运算实现表、里组织矩阵按比例相互嵌入及表经提升点元素的赋值,从而得到管状三维组织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组织图设计方法及其矩阵模型可提高该类组织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三维机织物 织物组织图 交织规律 组织矩阵 KRONECKER积
下载PDF
微纳米纤维复合人造血管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黄琪 杨红军 +5 位作者 王朝荣 陈青青 陈依霞 乐威 卞力行 庄燕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8-43,共6页
为制备优良力学性能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一体化人造血管编织机制备了一种微纳复合人造血管,改变湿法纺丝的挤出速度制备了不同丝径的卷绕内层,借助万能力学拉伸机对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穿刺性进行测试,... 为制备优良力学性能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一体化人造血管编织机制备了一种微纳复合人造血管,改变湿法纺丝的挤出速度制备了不同丝径的卷绕内层,借助万能力学拉伸机对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穿刺性进行测试,同时还测试了人造血管支架的渗水性、动态顺应性等。实验结果表明,0.8mm丝径的微纳复合人造血管表现出了最优的结构稳定性、经向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穿刺性能和水渗透性,其中经向拉伸断裂强度远优于天然动脉或静脉,断裂伸长率远优于涤纶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但是动态顺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纺织技术 聚氨酯 管状织物
下载PDF
覆膜管状涤锦梭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凡 《天津纺织科技》 2023年第6期49-53,共5页
埋地燃气管道在使用多年后会出现腐蚀穿孔、缝隙裂纹等损坏问题,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原位固化法,制备覆膜管状涤锦复合梭织物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来翻衬修复这些受损的管道,并解决内衬材料在长期修复中出现的强度下降、材料脱落等问题... 埋地燃气管道在使用多年后会出现腐蚀穿孔、缝隙裂纹等损坏问题,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原位固化法,制备覆膜管状涤锦复合梭织物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来翻衬修复这些受损的管道,并解决内衬材料在长期修复中出现的强度下降、材料脱落等问题。基于薄壁圆筒理论、工程力学等,通过对纱线线密度、纱线强度的理论设计,制备出燃气管道修复用覆膜管状涤锦梭织物,并对其拉伸性能、树脂携带量、剥离强度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覆膜管状涤锦梭织物经向断裂强度为67.150MPa,纬向断裂强度为35.300MPa,在拉伸性能上符合燃气管道的修复要求;其树脂携带量为4893g/m^(2),剥离强度为31.4N/cm,能避免修复材料从管壁上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覆膜管状涤锦梭织物 制备与设计 拉伸性能 剥离强度
下载PDF
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及性能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淑洁 王瑞 +1 位作者 张丽 王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6-39,共4页
对应用于非开挖纺织翻衬修复技术中的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的织造工艺、压膜工艺与浸树脂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管状织物、纺织内衬软管与纺织内衬钢管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产品符合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标准。对厚度指标,采... 对应用于非开挖纺织翻衬修复技术中的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的织造工艺、压膜工艺与浸树脂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管状织物、纺织内衬软管与纺织内衬钢管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产品符合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标准。对厚度指标,采用灰色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GM(1,2)灰色预报模型,这样可通过工程的需要由最终所需的纺织内衬钢管厚度来确定或者预报预成型件管状织物的厚度,对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织物 工艺 纺织内衬软管 性能 灰色理论
下载PDF
立体管状织物的三维圆织法成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申华 单鸿波 +1 位作者 孙志宏 毛立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48,共5页
为实现立体管状织物的规格化、连续化生产,提出一种新的立体管状织物成型方法,即三维圆织法。该方法结合圆织法的特点,将经纱沿径向排布并引入,通过引纬器在圆周方向的运动引入连接面内纱线的纬纱及连接各层组织结构的垂纱。在成型过程... 为实现立体管状织物的规格化、连续化生产,提出一种新的立体管状织物成型方法,即三维圆织法。该方法结合圆织法的特点,将经纱沿径向排布并引入,通过引纬器在圆周方向的运动引入连接面内纱线的纬纱及连接各层组织结构的垂纱。在成型过程中纬纱和垂纱在引纬器的牵拉力作用下能自然地将经纱束紧,并在结合特定的经纱开口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实现经纱在厚度方向上的分层和连接。整个织造过程中能实现经纱的连续供给,只需定期更换纬纱和垂纱,从而达到连续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管状织物 三维圆织法 垂纱 纬向垂纱法
下载PDF
镂空曲折管状横编织物开发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燕 邵冬燕 +2 位作者 秦晓 张永革 陈洁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30,共3页
针对目前市场上局部管状面料平面部分通常采用纬平针组织,管状部分采用四平针组织,存在结构单一、缺乏特色等问题,在对局部管状面料平面部分及管状部分连接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及原料设计并上机试织。结果表明:平面部分采用... 针对目前市场上局部管状面料平面部分通常采用纬平针组织,管状部分采用四平针组织,存在结构单一、缺乏特色等问题,在对局部管状面料平面部分及管状部分连接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及原料设计并上机试织。结果表明:平面部分采用多针移圈组织,一方面可使布面产生镂空及凸出效果,另一方面可使线圈发生歪斜,将直管变成曲折管,平面部分及管状部分的横列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平面部分采用深浅蓝白段彩纱编织,管状部分采用白纱编织,色彩搭配新颖,该设计为面料设计人员进一步开拓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镂空 管状面料 横机 曲折
下载PDF
经向局部管状织物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勤 张春芳 倪春锋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38,62,共3页
介绍了经向局部管状织物形成原理与特性,阐述了所设计产品的具体技术规格和织造过程,提出了设计产品在后整理工序加工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泡泡纱织物 经向局部管状织物 织造 后整理 设计
下载PDF
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的试织及其单胞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荆云娟 陈利 +1 位作者 王海涛 贾哲昆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27,共5页
探讨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单胞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分析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经向、纬向和法向断面显微照片,建立了织物细观单胞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公式推导建立了织造工艺参数与几何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理论关系;计算了每层经纱的厚度... 探讨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单胞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分析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经向、纬向和法向断面显微照片,建立了织物细观单胞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公式推导建立了织造工艺参数与几何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理论关系;计算了每层经纱的厚度、织物层数、织物厚度以及纤维体积含量,并与织物参数实际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值间有良好的一致性。认为:所建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单胞模型较为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纱 纬纱 法线纱 三维正交机织圆管织物 单胞模型 几何参数
下载PDF
碳纤维二维编织管状织物的编织工艺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晓红 檀江涛 秦志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9,共6页
针对碳纤维在二维编织过程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问题,通过拉伸性能实验和导纱瓷眼折角磨损实验分析了碳纤维复丝的可编织性能,探讨了纱管在缠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24锭二维编织机上编织了8种不同工艺参数的碳纤维管状编织物,研... 针对碳纤维在二维编织过程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问题,通过拉伸性能实验和导纱瓷眼折角磨损实验分析了碳纤维复丝的可编织性能,探讨了纱管在缠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24锭二维编织机上编织了8种不同工艺参数的碳纤维管状编织物,研究了编织工艺对织物外观起毛情况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复丝的断裂强度为86.39 c N/tex,断裂伸长率为1.12%,断裂强度远高于其他纤维,但延伸性差;影响碳纤维复丝在导纱瓷眼处折角磨损程度的因素依次为牵引力、折角、编织速度;在编织纱线根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编织节距的减小,管状编织物的面密度逐渐增加,起毛现象严重,编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二维编织 管状织物 折角磨损实验 编织工艺 24锭二维编织机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对水龙带增强层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雷 蔡莹莹 +2 位作者 叶伟 季涛 孙启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1,共6页
针对水龙带增强层高强涤纶管状织物与三元乙丙橡胶内衬黏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高强涤纶管状织物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丝束断裂强力、织物芯吸高度及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 针对水龙带增强层高强涤纶管状织物与三元乙丙橡胶内衬黏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高强涤纶管状织物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丝束断裂强力、织物芯吸高度及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高强涤纶表面产生明显的刻蚀痕迹,纤维表面极性官能团增加,织物芯吸高度增加,丝束断裂强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处理时间为60 s时,强度损失率为3.9%;处理后高强涤纶管状织物与三元乙丙橡胶内衬的黏结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处理时间为60 s时,剥离强度提升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水龙带增强层 高强涤纶管状织物 黏结性能 剥离强度
下载PDF
局部管状横机织物的开发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洁 秦晓 王建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3,共5页
针对横机产业不断发展的趋势,在整体管状结构基础上开发局部管状结构是横机织物的一大突破。为此,通过进行单面局部管状结构和双面局部管状结构横机织物的结构与工艺设计,分析影响局部管状横机织物管状结构部分的因素并试织实物。结果表... 针对横机产业不断发展的趋势,在整体管状结构基础上开发局部管状结构是横机织物的一大突破。为此,通过进行单面局部管状结构和双面局部管状结构横机织物的结构与工艺设计,分析影响局部管状横机织物管状结构部分的因素并试织实物。结果表明:局部的管状结构可通过变换色纱、组织结构、参与编织的横列数等方式展示其织物结构立体感强、可多色纱参与编织、外观结构可调整性强等特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有别于整体管状结构的局部管状横机织物,其织物开发具有可操作性,可进行产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管状 横机织物 结构与工艺设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