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types of tumor microvessels in stageⅠ-ⅢA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1
作者 Marina A Senchukova Evgeniy A Kalinin Nadezhda N Volchenk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年第5期614-634,共21页
BACKGROUND Lung cancer(LC)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malignant neoplasms.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C remains an urgent task of modern oncology.Previously,we established that ... BACKGROUND Lung cancer(LC)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malignant neoplasms.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C remains an urgent task of modern oncology.Previously,we established that in gastric,breast and cervical cancer,tumor microvessels(MVs)differ in morphology and have different prognostic significance.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tumor MVs and the progression of LC is not well understood.AIM To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umor MVs in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METHOD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xamined medical records and archival paraffin blocks of 62 and 180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A LUSC in the training and main cohorts,respectively.All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surgery(R0)at the Orenburg Regional Cancer Clinic from May/20/2009 to December/14/2021.Tumor sections were routinely processed,and routine Mayer's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CD34),podoplanin,Snail and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 were performed.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umor MVs,tumor parenchyma and stroma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USC prognosis.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istica 10.0 software.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LUSC metastasis to regional lymph nodes(RLNs)and disease recurrence.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metastases in RLNs and those with and without disease recurrence.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dictive models was assessed by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Survival was analyz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The log-rank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survival curves between patient subgroups.A value of P<0.05 was considered to indicat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RESULTS Depending on the morphology,we classified tumor vessels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normal MVs,dilated capillaries(DCs),atypical DCs,DCs with weak expression of CD34,"contact-type"DCs,structures with partial endothelial linings,capillaries in the tumor solid component and lymphatic vessels in lymphoid and polymorphocellular infiltrates.We also evaluated the presence of loose,fine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LFFCT)and retraction clefts in the tumor stroma,tumor spread into the alveolar air spaces(AASs)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tumor solid component.According to multivariate analysis,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USC metastasis in RLNs were central tumor location(P<0.00001),the presence of retraction clefts(P=0.003),capillaries in the tumor solid component(P=0.023)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tumor solid component(P=0.009),wherea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USC recurrence were tumor grade 3(G3)(P=0.001),stage N2(P=0.016),the presence of LFFCT in the tumor stroma(P<0.00001),fragmentation of the tumor solid component(P=0.0001),and the absence of tumor spread through the AASs(P=0.0083).CONCLUS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confirm the correctness of our previously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tumor vessels and may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umor microvessels tumor stroma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Disease recurrence Disease prognosis
下载PDF
Issues of origin,morph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umor microvessels in gastric cancer
2
作者 Marina A Senchukov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48期8262-8282,共21页
Gastric cancer(GC)remains a serious oncological problem,ranking third in the structure of mortality from malignant neoplasms.Improving treatment outcomes for this pathology largely depends on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 Gastric cancer(GC)remains a serious oncological problem,ranking third in the structure of mortality from malignant neoplasms.Improving treatment outcomes for this pathology largely depends on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C,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agnostic,prognostic,predictive,and therapeutic biomarkers.It is known that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from malignant neoplasms and GC,in particular,is tumor metastasis.Given that angiogenesis is a critical process for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it is now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marker of disease prognosis and sensitivity to anticancer therapy.In the presented review,modern concepts of the mechanisms of tumor vessel formation and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ir morphology are considered;data on numer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tumor microvessels and their role in GC progression are summarized;and various approache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vessels,as well as the methods for assessing angiogenesis activity in a tumor,are highlighted.Here,results from studies on the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tumor microvessels in GC are also discussed,and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microvessels in GC,based on their morph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is proposed for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ANGIOGENESIS tumor microvessel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YPOXIA Prognosis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段舒惠 熊正彪 +1 位作者 徐浩洋 闫俊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27-2731,共5页
超微血流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可以显示更低速和更微小的血流信号,评价微血管的特征。血管变化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超微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够为肿瘤的诊断、监测以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广阔的... 超微血流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可以显示更低速和更微小的血流信号,评价微血管的特征。血管变化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超微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够为肿瘤的诊断、监测以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评价超微血流成像在各种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微血流成像 肿瘤 微血管 进展
下载PDF
超分辨率超声在肿瘤血管显像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刘俐琦 白文坤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78-882,共5页
超分辨率超声利用造影剂微泡作为定位和跟踪的点目标,利用人工智能去描绘和预测微血管位置,在微米级无创下对微血管进行成像。肿瘤学是超分辨率超声的主要应用之一,肿瘤微血管系统的无创成像对于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 超分辨率超声利用造影剂微泡作为定位和跟踪的点目标,利用人工智能去描绘和预测微血管位置,在微米级无创下对微血管进行成像。肿瘤学是超分辨率超声的主要应用之一,肿瘤微血管系统的无创成像对于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分辨率超声能够突破声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在微米尺度上对肿瘤微血管系统实现量化,为肿瘤微血管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成像 肿瘤 微血管 超声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功杰 杨立 +3 位作者 史晓林 李晓兵 郑晓玲 王悦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5-606,624,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前做过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HCC标本32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8~ 76岁 (5 0 5 6± 10 5 2岁 ) ,肿瘤直径为 2~ 2 3cm(8 0 5± 6 17cm)...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前做过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HCC标本32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8~ 76岁 (5 0 5 6± 10 5 2岁 ) ,肿瘤直径为 2~ 2 3cm(8 0 5± 6 17cm)。对不同大小和不同分化程度的HCC肿瘤微血管进行分型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测量肿瘤微血管直径、梁索直径和病灶大小 ,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大小与肿瘤微血管分型、直径和肿瘤梁索直径呈正相关 ,与MVD呈负相关 ,与肿瘤微血管梁索直径比不相关。结论 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微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肿瘤微血管直径 肿瘤微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符黄德 罗起胜 +6 位作者 邓元央 黄华东 罗琨祥 李传玉 韦传东 陈源红 黄海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19-202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2例为脑胶质瘤组,另选取同期于...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2例为脑胶质瘤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患者52例为对照组。收集脑胶质瘤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脑组织,冷冻保存。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 PCR 法测定 HDGF、VEGF mRNA表达水平。将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裂解后提取蛋白,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 Western blotting 测定 HDGF、VEGF 表达水平。以 CD105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显微镜下观察5个视野内微血管数计算 MVD。自病理检查确诊起,追踪随访观察脑胶质瘤患者至2015-07-30,随访终点为死亡。结果脑胶质瘤组 HDGF、VE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经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的 HDGF、VEGF 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胶质瘤组MVD 为(74.3±10.4)个/视野,高于对照组的(9.6±1.4)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941,P <0.001)。脑胶质瘤组HDGF mRNA、蛋白(分别经 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表达水平与 MVD 呈正相关(r =0.562、0.382、0.225,P <0.05),VEGF mRNA、蛋白(分别经 ELISA、Western blotting 测定)表达水平与 MVD 呈正相关( r=0.676、0.471、0.184,P <0.05)。HDGF 表达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6〔95% CI (11.0,16.1)〕、8.4〔95% CI(6.6,10.2)〕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8,P =0.002)。VEGF 表达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3〔95% CI(12.2,16.8)〕、12.6〔95% CI(10.0,15.1)〕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P =0.391)。MVD 低水平、高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8〔95% CI(12.3,17.3)〕、10.4〔95% CI(8.1,12.6)〕个月,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P =0.038)。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 HDGF、VEGF 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与肿瘤微血管形成紧密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血管生成和疾病预后的参考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IL-24与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项高波 邓勇 +5 位作者 鲍风 江幸福 吴习威 李欢松 程立仁 韩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0例脑胶质细胞瘤标本和10例非瘤脑组织中IL-24、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IMVD、CD34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0例脑胶质细胞瘤标本和10例非瘤脑组织中IL-24、VEGF蛋白的表达,以及IMVD、CD34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低级别胶质瘤的MVD、非瘤脑组织的MVD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4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430,P<0.05)。VEGF表达与胶质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的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05,P<0.05)。IL-24和VEGF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MVD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24、VEGF蛋白存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中,它们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IL-24、VEGF的表达与I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判断人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瘤 肿瘤微血管密度 白细胞介素-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乳腺肿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汤伟军 李克 +4 位作者 王红鹰 唐峰 李微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动态增强MRI的强化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肿瘤患者,共66个病灶(恶性49个、良性17个)。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评价最大强化斜率(Slopemax)、峰值强化率(Emax)、峰值时间(Tmax)、增强后1~5...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动态增强MRI的强化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肿瘤患者,共66个病灶(恶性49个、良性17个)。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评价最大强化斜率(Slopemax)、峰值强化率(Emax)、峰值时间(Tmax)、增强后1~5min的强化率等指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在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别。除2例皮纤维肉瘤,病理标本均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计数,采用相关分析评价其与上述强化指标及强化曲线类型的相关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组问的Slopemax、Emax、Tmax、E(1-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差别也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1),Slopemax、Emax、Tmax、E(1-4)及时间-信号强度类型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强化模式的差别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不同的强化模式进行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 动态增强模式 肿瘤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苦参素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孔庆志 黄涛 +4 位作者 黄冬生 冯刚 卢宏达 费雁 冯觉平 《中国药师》 CAS 2003年第12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运用分别实验治疗 ,结合免疫组化 ,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 ,以及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 ... 目的 :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运用分别实验治疗 ,结合免疫组化 ,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 ,以及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 :苦参素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 肉瘤作用 ,其大剂量组抑瘤率为 31.36 %。中、大剂量苦参素组的S180 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免疫组化显示苦参素大剂量组可抑制S180 瘤体内VEGF、bFGF的表达。结论 :苦参素对小鼠S180 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S180 肉瘤血管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降低VEGF ,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抗肿瘤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移植性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高承贤 丁志山 +3 位作者 尹丽慧 方三华 袁巍 沃兴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8-731,共4页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 (红参 ,麦冬 )对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探讨参麦抗肿瘤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小鼠移植性S1 80 肿瘤模型 ,从整体水平上观察参麦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肿瘤组...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 (红参 ,麦冬 )对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探讨参麦抗肿瘤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小鼠移植性S1 80 肿瘤模型 ,从整体水平上观察参麦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参麦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参麦能降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能减少PCNA的表达。结论 :抗血管生成是参麦抗肿瘤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肿瘤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细胞增殖核抗原 小鼠
下载PDF
bFGF单克隆抗体抑制小鼠Lewis肺癌转移及血管新生 被引量:7
11
作者 向军俭 李丹 +2 位作者 王宏 王盼盼 邓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1-4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高表达,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bFGF单克隆抗体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 背景与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高表达,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bFGF单克隆抗体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Lewis肺癌自发转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PBS组、bFGF单克隆抗体MabF7治疗组,以及正常小鼠IgG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自接种第9天开始给药,每3天1次,连续6次。同时观察Lewis肺癌小鼠健康状况,游标卡尺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给药6次后处死小鼠,称瘤质量,取肺组织计数各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瘤结节数,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的表达,以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MabF7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与PBS组相比生长缓慢,小鼠瘤质量为(2.6±1.0)g,较PBS组的(5.1±1.3)g显著降低(P<0.05);MabF7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瘤结节数为(3.0±2.1)个,显著低于PBS组的(12.3±2.4)个(P<0.05)。另外MabF7组可显著抑制肿瘤组织MVD表达水平。结论:bFGF单抗可明显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其作用与抑制肿瘤增殖及微血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单克隆抗体 肿瘤转移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兔VX2肿瘤的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小五 朱向明 +3 位作者 李国杰 鲁柯兵 刘表虎 叶圣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兔VX2肿瘤血管及其灌注的价值。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0只,用VX2瘤株种植于兔大腿股外侧浅肌层,2~3周后应用TomTec三维超声工作站采集肿瘤灰阶及彩色多普勒三维数据,计算肿瘤血管的容积...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兔VX2肿瘤血管及其灌注的价值。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0只,用VX2瘤株种植于兔大腿股外侧浅肌层,2~3周后应用TomTec三维超声工作站采集肿瘤灰阶及彩色多普勒三维数据,计算肿瘤血管的容积指数(VI)。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VI与MVD、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兔VX2肿瘤血管的三维彩色多普勒参数VI与免疫组化参数MVD及VEGF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r=0.9199,P〈0.001;r=0.6871,P〈0.05)。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敏感客观地反映肿瘤的血供,为在体无创性评价肿瘤血管及其灌注提供了一条新的功能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VX2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顺金 吴笑英 +3 位作者 何锦添 王凤平 叶伟标 李伟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39-943,共5页
目的:研究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Trop2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Trop2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统计分析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慢性鼻咽炎组织比较,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鼻咽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9,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Trop2蛋白可通过促进肿瘤内血管增生,从而促进鼻咽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免疫组织化学 CD105 肿瘤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胃癌中肿瘤微环境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齐蕾 单丽辉 +6 位作者 柴翠翠 周秋锋 姚珂 顾云鹤 周敏 韩伟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 目的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果 (1)TMEM存在于胃癌组织中;(2)TMEM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01,P=0.006),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病理特点无关(P均>0.05);(3)TMEM与有无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01)。结论证实胃癌中存在TMEM,TMEM密度可以预测胃癌血道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血道转移危险性的新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肿瘤微环境转移 血道转移
下载PDF
肺岩宁方抗C57小鼠Lewis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中奇 徐振晔 +1 位作者 邓海滨 张铭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C57小鼠Lewis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阳性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只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接种后第5d进行药物干预;在...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C57小鼠Lewis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阳性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只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接种后第5d进行药物干预;在治疗的第14d、21d、28d每组分别随机处死10只小鼠,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切片的MVD、血管阳性面积和VEGF表达。结果第14d,化疗组、综合组、肺岩宁组小鼠肿瘤MVD和血管阳性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1d和28d,综合组和肺岩宁组小鼠肿瘤MVD和血管阳性面积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对照组和化疗组VEGF表达逐渐升高,而肺岩宁组和综合组呈降低趋势。结论肺岩宁方可减少VEGF表达和降低肿瘤MVD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岩宁方 肿瘤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乳腺肿瘤MRI序列联合运用与微血管密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斌 袁蕾 +1 位作者 张冰 李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同一次检查中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的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其相关性。方法:37例乳腺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 目的:探讨同一次检查中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的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其相关性。方法:37例乳腺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后进一步行T1WI动态增强成像,对灌注及动态增强各参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图像及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肿块37例,乳腺癌21例,乳腺良性病灶16例,应用T2WI首过灌注成像,良恶性组早期信号强度丢失率之间重叠很少,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较T1WI动态增强组(敏感性47.6%,特异性为68.7%)提高;恶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与微血管密度MVD有明显正相关性(r=0.502,P<0.05),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良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T2WI灌注成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相符,在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联合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灌注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玉波 李传亭 +5 位作者 张东生 张卫东 吕京光 刘学静 柳澄 武乐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 评价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密度 (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 7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测定病理标本的VIII因子及PCNA表达 ,统计学分析MVD和PCNA与CT表现间的相关... 目的 评价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密度 (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 7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测定病理标本的VIII因子及PCNA表达 ,统计学分析MVD和PCNA与CT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 颌面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中肿瘤边界、强化时期、增强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MVD明显相关 ,而肿瘤大小及密度与MVD则无明显关系 ;肿瘤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时期及增强程度与PCNA明显相关。结论 CT表现与肿瘤内MVD和PCNA有明显相关性 ,有助于对颌面部恶性肿瘤预后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恶性肿瘤 微血管密度 增殖细胞核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IMP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明超 肖睿 +1 位作者 李伟 张广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骨肉瘤患者62例,以骨软骨瘤患者术后石蜡切片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MP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骨肉瘤患者62例,以骨软骨瘤患者术后石蜡切片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MP3和MVD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MP3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骨软骨瘤(P<0.05);IMP3蛋白在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肺转移、肿瘤复发和肿瘤直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肉瘤微血管生成高于骨软骨瘤(P<0.05);CD34标记的MVD值在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肺转移、肿瘤复发和肿瘤直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P3蛋白表达和MVD值在骨肉瘤组织中呈正相关(r=0.259,P<0.05)。结论:IMP3、MVD与骨肉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骨肉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IMP3 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化痰通瘀解毒方对S180小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金玲 王桐生 +4 位作者 王训翠 王靓 蔡横 桑方方 刘先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瘀解毒方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方法复制小鼠S180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化痰通瘀解毒方对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目的探讨化痰通瘀解毒方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方法复制小鼠S180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化痰通瘀解毒方对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痰通瘀解毒方小(20.0 g/kg)、中(40.0 g/kg)、大剂量(60.0 g/kg)组MVD和VEGF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化痰通瘀解毒方能明显抑制肿瘤VEGF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瘀解毒方 S180 移植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冉宇靓 钟星 +3 位作者 胡海 遇珑 娄晋宁 杨治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23-132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肿瘤内皮细胞基因功能和靶向血管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仍缺乏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新的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方法:将人肝窦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umanliversinusoidendothelialcells,HLSEC)分别与人肝...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肿瘤内皮细胞基因功能和靶向血管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仍缺乏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新的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方法:将人肝窦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umanliversinusoidendothelialcells,HLSEC)分别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人食管癌细胞系NEC按不同比例混合共接种NOD/SCID小鼠或BALB/c裸小鼠,以单独接种肿瘤细胞的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小鼠人移植瘤生长的情况。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转染HLSEC,结合荧光显微镜检方法观察HLSEC在共接种移植瘤中的存活及血管形成的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用抗人肝癌内皮细胞单抗2B6处理人肝癌移植瘤共接种模型,观察2B6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HLSEC与BEL7402细胞共接种NOD/SCID小鼠时,共接种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平均瘤重可达肿瘤单独接种组的5.1倍。在GFP表达阳性的HLSEC与BEL7402共接种的移植瘤冰冻切片中可见HLSEC的存在,并已形成瘤内新生血管。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共接种组移植瘤中的总MVD较肿瘤细胞单独接种组增加85.7%,采用抗人vWF多抗检测结果显示共接种组人源微血管平均MVD可达10.28~29.28,约占总血管数量的41%~65%。进一步将HLSEC分别与NEC、BEL7402及LS174T细胞共接种于BALB/c裸小鼠时,共接种组的瘤重是单独接种组的3.3~6.0倍。2B6单抗能使共接种人肝癌移植瘤中人源肿瘤血管密度减少65.1%,抑制肿瘤瘤重达71.8%。结论:HLSEC与人肿瘤细胞共接种小鼠后,能在移植瘤中存活、增殖,形成大量人源化的肿瘤新生血管,并在促进肿瘤快速生长中起重要作用。该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可为肿瘤内皮细胞相关基因及靶向治疗剂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有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人源化肿瘤血管 移植瘤模型 微血管密度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