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icated course of bili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mimicking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Sandra Strainiene Kotryna Sedleckaite +6 位作者 Juozas Jarasunas Ilona Savlan Juozas Stanaitis Ieva Stundiene Tomas Strainys Valentina Liakina Jonas Valantina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1期6155-6169,共15页
BACKGROUND The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is a rare,idiopathic,usually benign,mass-forming disease with myofibroblastic proliferation and a varying amount of inflammatory cells.Although it can affect vario... BACKGROUND The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is a rare,idiopathic,usually benign,mass-forming disease with myofibroblastic proliferation and a varying amount of inflammatory cells.Although it can affect various organs,the biliary tract is a rare localization of primary IMT,clinically,endoscop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imitating cholangiocarcinoma.The treatment options are based only on clinical practice experience.CASE SUMMARY A 70-year-old woman was referred to our center due to progressive fatigue,weight loss,abdominal pain,night sweats,and elevated liver enzymes.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revealed proximal common hepatic duct and hilar biliary strictures extending bilaterally to lobular bile ducts.Although initial clinical,endoscopic and radiological signs were typical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no signs of malignancy.In total,8 biopsies 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were performed(several biopsies from dominant stricture during ERCP and direct cholangioscopy;ultrasound-guided liver biopsy;diagnostic laparoscopy with liver and lymph node biopsies).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signs of IMT,and the final diagnosis of biliary IMT was stated.Although IMT is usually a benign disease,in our case,it was complicated.Al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ineffective.The patient still needs permanent stenting,suffers from recurrent infections and mechanical jaundice.Despite that,the patient already survived 24 mo.CONCLUSION IMT presenting with hilar biliary strictures is a unique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challenge as it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cholangiocarcinoma,and there are no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options.Our goal is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rare disease and its possible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Biliary strictures Recurrent cholangitis Case report literature review
下载PDF
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breast: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Jun Y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3期8044-8049,共6页
BACKGROUND Granular cell tumor(GCT)of the breast(GCTB)is a rare neoplasm that can exhibit malignant characteristics both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This tumor can also coexist and colocalize with breast carcinoma.C... BACKGROUND Granular cell tumor(GCT)of the breast(GCTB)is a rare neoplasm that can exhibit malignant characteristics both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This tumor can also coexist and colocalize with breast carcinoma.CASE SUMMARY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this uncommon tumor and discuss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order to further the knowledge of GCTB and prevent misdiagnosis and overtreatmen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methods of diagnosis,therap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outcomes were analyzed,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GCTs were reviewed.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ery after core needle biopsy,and the excised neoplasm was sent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Hist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nests of cells with abundant pink granular cytoplasm,confirming the diagnosis of GCTB.CONCLUSION As manifestations of GCT and malignancy can mimic each other,a careful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is essential before major surgery.Treatment consisting of complete excision with close clinical follow-up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cell tumor BREAST NEOPLASM tumor literature review Case report
下载PDF
腰椎椎管内脊索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黄燕涛 冷媛媛 +3 位作者 巫恒平 赵志强 舒适 缪卓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87-188,共2页
脊索瘤为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及颅底枕骨斜坡区域骨组织内^([1-5]),原发于椎管内而无骨质破坏的脊索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就我院诊治的一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索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脊索瘤为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及颅底枕骨斜坡区域骨组织内^([1-5]),原发于椎管内而无骨质破坏的脊索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就我院诊治的一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索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39岁,右下肢乏力3天伴行走困难并右下肢拖坠感入院检查;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右下肢肌力3级,感觉血供正常,腱反射(-);左下肢肌力正常,左膝反射(++)、踝反射(++)。双下肢动脉及静脉超声提示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脊索瘤 影像学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血管球1例及国内外文献复习
4
作者 唐锦 杨婧 +1 位作者 杨钧淞 魏寿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39-1142,共4页
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3年4月收治的1例罕见疾病[胃血管球瘤(GGT)]患者。该例患者术前临床诊断为胃间质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GGT,经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后痊愈出院。GGT术前难以确诊,且易误诊为胃间质瘤,手术... 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3年4月收治的1例罕见疾病[胃血管球瘤(GGT)]患者。该例患者术前临床诊断为胃间质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GGT,经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后痊愈出院。GGT术前难以确诊,且易误诊为胃间质瘤,手术切除肿瘤是其唯一治疗方法。该文深入探讨GGT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征、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便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内镜 胃血管球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彭豆豆 张莉 +4 位作者 苏旭 王倩 刘金星 尹万 杨帆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13-2023年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病例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平均年龄54岁,均手术治疗,除1例8年后复发死亡...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13-2023年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病例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平均年龄54岁,均手术治疗,除1例8年后复发死亡外,其余均存活。肿瘤平均大小10.38cm,呈囊性、多房囊性或实性。镜下肿瘤呈弥漫、实性排列,也可见假乳头状、岛状、巢团状、被富于细胞的纤维间质分隔。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α-Inhibin、Vimentin、CD99阳性,EMA、CK7阴性。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低度恶性肿瘤,镜下表现方式多样,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存在远期复发可能,需要定期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颗粒细胞瘤 病理特征 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文献复习
下载PDF
Littoral cell angioma of the spleen: 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5
6
作者 LIN Xiao-yan LI Jia-mei +4 位作者 WANG Qiang-xiu FENG Ji-zhen ZHAO Miao-qing ZHONG Wei-xia LI Jian-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0期3423-3426,共4页
Littoral cell angioma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rare vascular tumor of the splee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is benign tumor is asymptomatic in most patients. Herein, we described three patients with littoral cell angiom... Littoral cell angioma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rare vascular tumor of the splee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is benign tumor is asymptomatic in most patients. Herein, we described three patients with littoral cell angioma detected dur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 brief discussion and review of a handful of cases of splenic littoral cell angioma, which have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a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toral cell angioma splenic tumors literature review
原文传递
Imaging Findings of Hepatic Ewing’s Sarcoma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Gadobenate Dimeglumine-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2
7
作者 Tao Lu Wenhao Yang +3 位作者 Xingchao Liu Xudan Yang Chong Yang Wenjia D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SCIE 2022年第3期564-569,共6页
Ewing’s sarcoma(ES)is a tumor that often occurs in the long bones and rarely arises from visceral organs primarily.Here,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hepatic ES,discuss its 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gadobenate dimeglu... Ewing’s sarcoma(ES)is a tumor that often occurs in the long bones and rarely arises from visceral organs primarily.Here,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hepatic ES,discuss its 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gadobenate dimeglumine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MRI)features.This is the first Chinese and fifth primary hepatic ES case reported,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Imaging examinations showed that the tumor was solid,with necrosis and hemorrhage.Contrast-enhanced images showed that the tumor was hypervascular and especially had heterogeneous signal intensity on hepatobiliary phase MRI images.Intratumoral vessels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also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wing’s sarcoma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CT MRI literature review
原文传递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黄钰华 梁银莹 黄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726-1729,共4页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肾脏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CCPRCT的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超声表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结节,...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肾脏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CCPRCT的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超声表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结节,大小3.8 cm×2.6 cm×3.0 cm,边界尚清,内见小片状无回声区,部分突向肾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节周围见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快进,慢退,不均匀高增强。磁共振成像示:左肾上极见一分叶状肿块影,大小4.0mm×2.9mm×2.7mm,边界清,边缘光滑,T1加权成像以低信号为主,T2加权成像呈等-高信号,内见蜂房状高信号灶及T2加权成像低信号成分。增强扫描见实性成分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稍减退,延迟期强化稍低于正常肾实质,病灶内条形T2低信号成分延迟强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磁共振成像提示:左肾上极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 超声检查 诊断显像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嗅沟脑膜瘤合并额骨中缝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张浩 田志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44-847,共4页
脑膜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良性肿瘤性疾病,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左右,其中嗅沟脑膜瘤占8.8%。本例患者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侧鼻腔嗅觉正常,CT检查发现患者有额中缝,核磁检查显示前颅底嗅沟脑膜瘤,行手术治疗... 脑膜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良性肿瘤性疾病,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左右,其中嗅沟脑膜瘤占8.8%。本例患者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侧鼻腔嗅觉正常,CT检查发现患者有额中缝,核磁检查显示前颅底嗅沟脑膜瘤,行手术治疗后半年随访无复发,诊断为脑膜瘤。手术选取冠状切口,额下及纵裂入路,分块切除肿瘤并保护脑组织,完全切除肿瘤后电灼肿瘤附着的硬脑膜,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术后电话随访,患者生活自理,未遗留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骨中缝 嗅沟脑膜瘤 手术 前颅底肿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与血栓症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郭英华 孟繁会 王仁本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血栓症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恶性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又促进了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类血栓症的表现随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多同时伴有恶性肿瘤的原发表现。90%以上的恶... 血栓症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恶性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又促进了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类血栓症的表现随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多同时伴有恶性肿瘤的原发表现。9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凝血系统相关指标异常。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时,不必进行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当凝血功能异常时,预防性治疗的必要性尚无定论,但对于接受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治疗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发病率。抗血栓形成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可控制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症的发病率。恶性肿瘤患者一旦确诊有血栓形成就必须进行抗凝治疗,皮下应用低分子肝素已经成为急性血栓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低分子肝素和丙酮苄羟香豆素还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栓症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报告及国内文献资料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冠青 陈创奇 +3 位作者 姚嘉茵 石汉平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02-907,共6页
目的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疗现状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SPTP和国内报道的397例SPTP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91.36%的SPTP发生于女性,平均年龄26.76岁,40.99... 目的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疗现状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SPTP和国内报道的397例SPTP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91.36%的SPTP发生于女性,平均年龄26.76岁,40.99%的患者无主观症状;术前CT在判断肿瘤性质、位置方面较B超准确,肿瘤分布于胰头颈与胰体尾的比例大致相当;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3.71%患者术后发生胰瘘;95.40%的患者在一次或二次手术后可获得平均23.5月无病生存,肿瘤进展率5.02%。病理检查是SPTP的确诊方法,免疫组化特征是Vim,AAT,AACT阳性,而Ins,Glu,CEA阴性。此外,笔者收治的62.50%病例合并HBcAb阳性。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术前主要靠CT诊断,术后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诊,手术是主要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受性别、手术方式、肿瘤包膜完整性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外科学 实性假乳头状瘤 预后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胃神经鞘瘤超声内镜下被误诊为胃间质瘤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光荣 符竣惠 +5 位作者 钟金伟 蔡振寨 吴昊 申苏建 薛战雄 黄智铭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超声内镜(EUS)对胃神经鞘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例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胃神经鞘瘤但经EUS误诊为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EUS的影像特征并文献复... 目的为了提高超声内镜(EUS)对胃神经鞘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例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胃神经鞘瘤但经EUS误诊为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EUS的影像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 4例胃神经鞘瘤均为女性且均为良性,胃镜下4例病灶均为单发,有3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底;EUS下病灶均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病灶处呈低回声团块,回声均匀,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未见钙化灶或囊性变;2例病灶周围可见光晕现象。文献复习发现:胃神经鞘瘤好发于女性;周围光晕现象可能为胃神经鞘瘤的特征性表现;钙化、囊性液化改变在胃神经鞘瘤中较少见,在胃间质瘤中较常见。结论位于固有肌层的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EUS下很难区分;对病灶位于胃体、超声图像示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呈低回声、回声均匀、边界清楚的女性患者,需仔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是否有钙化、囊性变以及病灶周围是否有光晕现象,综合考虑,除需考虑胃间质瘤外还要排除胃神经鞘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超声内镜 胃间质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CD146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丽萍 曹骥 杨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35-637,共3页
CD146是一种Ca2+非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的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成员,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局部黏连聚集、细胞骨架重组、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形态的... CD146是一种Ca2+非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的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成员,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局部黏连聚集、细胞骨架重组、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形态的维持及细胞游走和增殖的调控。近来研究发现,CD146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CD146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6 细胞黏附分子 肿瘤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金丽 王仁本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1591-1594,共4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细胞瘤,与真性平滑肌瘤极为相似,在生物学行为上常难以判断,其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因此,其诊断、鉴别诊断存在着较大困难。常规病理学检查很难预测GIST的预后,肿...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细胞瘤,与真性平滑肌瘤极为相似,在生物学行为上常难以判断,其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因此,其诊断、鉴别诊断存在着较大困难。常规病理学检查很难预测GIST的预后,肿瘤大小、有丝分裂率以及其他的一些次要因素均影响其预后。GIST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良性GIST预后极好,手术的5年生存率超过90%。然而复发者或恶性者即使手术其预后也极差。而STI571(imatinibmesylate,STI571)的出现给GIST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公认的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或复发的GIST一线治疗药物,STI571的问世使得肿瘤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时代。但STI571是迄今为止惟一用于治疗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由于临床使用时间不长,病例数有限,其确切疗效、毒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此外用药时间、剂量范围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胃肠肿瘤/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设想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标炎 苏宁 +3 位作者 何彦丽 钟子健 谭宇蕙 吴映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地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地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主要策略。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提出了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新设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中医药疗法 治疗 肿瘤 旁杀伤效应 六味地黄汤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胃肠道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骁勇 王世立 韩金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9-73,共5页
蛋白质组学以其高通量优势为探寻基因功能的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手段。蛋白质组研究在特定事件或环境下某个细胞或某种组织的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旨在列出全部蛋白质的细目,弄清楚每一个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蛋白质群体内... 蛋白质组学以其高通量优势为探寻基因功能的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手段。蛋白质组研究在特定事件或环境下某个细胞或某种组织的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旨在列出全部蛋白质的细目,弄清楚每一个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蛋白质群体内的相互作用,对比疾病和健康状态下它们表达水平的变化。每一种生命运动形式都是特定蛋白质群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出现并发挥功能的结果,因而蛋白质组研究是我们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蛋白质组学在寻找肿瘤标志物,阐明肿瘤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和加快药物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复习文献主要探讨了双向电泳、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等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作了回顾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蛋白质组学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睾丸支持细胞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荣石 毛全宗 +2 位作者 纪志刚 张玉石 石冰冰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支持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成人睾丸支持细胞瘤的诊治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睾丸支持细胞瘤。均手术予以切除。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8年7个... 目的探讨睾丸支持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成人睾丸支持细胞瘤的诊治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睾丸支持细胞瘤。均手术予以切除。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8年7个月、3年4个月及6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睾丸支持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睾丸肿瘤。诊断主要依靠B超、CT,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支持细胞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圆 尚德静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72-475,共4页
多糖是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识别、信号传导、调节肌体免疫及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多糖可抗肿瘤活性,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究其机制,多糖除... 多糖是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识别、信号传导、调节肌体免疫及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多糖可抗肿瘤活性,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究其机制,多糖除可诱导免疫因子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外,还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通过阐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多糖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说明多糖具有广谱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初步探讨了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例如激活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调控凋亡基因,调节端粒酶和拓扑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类 细胞系 肿瘤 细胞凋亡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胃癌组织MUC黏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亚男 姜懿凌 罗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阐述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在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方面的意义。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选择了43篇研究文献,内容涉及黏蛋白的研... 目的:阐述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在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方面的意义。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选择了43篇研究文献,内容涉及黏蛋白的研究概况,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以及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黏蛋白MUC1、MUC5AC、MUC6在正常胃黏膜中呈强阳性表达而MUC2则不表达。在正常胃黏膜向肠上皮化生、胃癌演进过程中,MUC1、MUC5AC、MUC6表达呈下调趋势而MUC2表达上调。以黏蛋白为标记可对胃癌进行重新分型,弥补了Lauren分型的不足。结论:黏蛋白MUC质和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胃上皮细胞癌变的情况。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潜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黏蛋白类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恶性肿瘤^(18)F-FDG PET延迟显像临床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漫 杨文峰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目的:总结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延迟显像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氟脱氧葡萄糖、延迟显像和肿瘤为关键词,应用CHKD期刊中文数据库和PubMed英文数据库,检索1999年~2007... 目的:总结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延迟显像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氟脱氧葡萄糖、延迟显像和肿瘤为关键词,应用CHKD期刊中文数据库和PubMed英文数据库,检索1999年~2007年相关PET延迟显像的文献。共收集113篇关于FDG PET延迟显像方面的文章,选取28篇具有代表性的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FDG PET延迟显像和储留指数对肺癌、胰腺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SUV的变化有助于恶性肿瘤的分期、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一种预测治疗反应性、生存期和放化疗后复发的理想方法。结论:FDG PET延迟显像能帮助我们提高对肿瘤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生物学方面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应用于肿瘤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脱氧葡萄糖 延迟显像 肿瘤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