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ybrid ventilation scheme applied to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
1
作者 YANG Wei-chao WANG Jian +3 位作者 DENG E LIU Yi-kang LUO Lu-sen YANG Ji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87-3205,共19页
The breakage and bending of ducts result in a difficulty to cope with ventilation issues in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 using a single ventilation method based on ducts.To discuss the h... The breakage and bending of ducts result in a difficulty to cope with ventilation issues in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 using a single ventilation method based on ducts.To discuss the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applied in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this study has established a full-scal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field tests,the Poly-Hexcore method,and the sliding mesh technique.The distribution of wind speed,temperature field,and CO in the tunnel are taken as indices to compare the ventilation efficiency of three ventilation systems(duct,duct-ventilation shaft,duct–ventilated shaft-axial f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ventilation scheme based on duct-ventilation shaft–axial fan performs the best among the three ventilation systems.Compared to the duct,the wind speed and cooling rate in the tunnel are enhanced by 7.5%–30.6%and 14.1%–17.7%,respectively,for the duct-vent shaft-axial fan condition,and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CO are reduced by 26.9%–73.9%.This contributes to the effective design of combined ventilation for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n inclined shaft,ultimately improving the air quality within the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 inclined shaft hybrid ventilation schem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ventil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Analysis of unlined pressure shafts and tunnels of selected Norwegian hydropower projects 被引量:2
2
作者 Chhatra Bahadur Basnet Krishna Kanta Panth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SCD 2018年第3期486-512,共27页
Norwegian hydropower industry has more than 100 years of experiences in constructing more than4000 km-long unlined pressure shafts and tunnels with maximum static head of 1047 m(equivalent to almost 10.5 MPa) reache... Norwegian hydropower industry has more than 100 years of experiences in constructing more than4000 km-long unlined pressure shafts and tunnels with maximum static head of 1047 m(equivalent to almost 10.5 MPa) reached at unlined pressure tunnel of Nye Tyin project. Experiences gained fro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se unlined pressure shafts and tunnels were the foundation to develop design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applied in Norway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In addition to the confinement criteria, Norwegian state-of-the-art design principle for unlined pressure shaft and tunnel is that the minor principal stress at the location of unlined pressure shaft or tunnel should be more than the water pressure in the shaft or tunnel. This condition of the minor principal stress is prerequisite for the hydraulic jacking/splitting not to occur through joints and fractures in rock mass. Another common problem in unlined pressure shafts and tunnels is water leakage through hydraulically splitted joints or pre-existing open joi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some of the first attempts of the use of unlined pressure shaft and tunnel concepts in Norway, highlights major failure cases and two successful cases of significance, applies Norwegian criteria to the cases and reviews and evaluates triggering factors for failure.This article further evaluates detailed engineering geology of failure cases and also assesses common geological features that could have aggravated the failure. The minor principal stress is investigated and quantified along unlined shaft and tunnel alignment of six selected project cases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urthermore, conditions of failure through pre-existing open joints by hydraulic jacking and leakage are assess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fluid flow analysis. Finally, both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ground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the applicability of Norwegian confinement criteria in locating the unlined pressure shafts and tunnels for geotectonic environmen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rway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ower projects Unlined pressure shafts and tunnels Minor principal stress Hydraulic jacking Water leakage
下载PDF
Smoke distribution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urban transportation tunnels with multiple shafts 被引量:1
3
作者 童艳 施明恒 翟志强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3年第3期305-309,共5页
The smoke spreading law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tunnels with multiple shafts under natural ventilation is studied.A full-scale burning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in an actual tunnel.The study shows that smoke temperature... The smoke spreading law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tunnels with multiple shafts under natural ventilation is studied.A full-scale burning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in an actual tunnel.The study shows that smoke temperatures below the tunnel ceiling reduce rapidly along the longitudinal towards the tunnel exits. A noticeable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is observed near the fire source.Most fire smoke is exhausted out of the shafts while the number of the smoke shafts in the downstream is more than that in the upstream.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DS software with parallel processing in which the grid size of the fire-domain is set to be 0.083 m.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emperatures under the ceiling the smoke fronts and the shafts'smoke exhaust or air supply agree reasonably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urther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decreasing ambient temperature or shaft spacing might reduce smoke temperatures under the tunnel ceiling and increase mass flow rates out of the shafts.This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support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uch kinds of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natural ventilation multiple shafts largeeddy simulation smoke spreading
下载PDF
自密实高抗裂混凝土在盾构隧道工作井侧墙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明 李敏 +1 位作者 王晓琼 王育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175,180,共6页
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的盾构隧道工作井侧墙位于由维护结构、环框梁、底板及模板组成的密封空间内,其受到的约束作用强,施工难度大,容易因混凝土收缩开裂及浇筑不密实导致渗漏。依托在建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 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的盾构隧道工作井侧墙位于由维护结构、环框梁、底板及模板组成的密封空间内,其受到的约束作用强,施工难度大,容易因混凝土收缩开裂及浇筑不密实导致渗漏。依托在建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系列模型试验,比较了采用不同混凝土材料及施工工艺时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模型试验及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自密实高抗裂混凝土,结合布料工艺、浇筑速率、分层浇筑静置时间的控制,并辅以必要的振捣,可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进一步结合抗裂温控措施,可消除混凝土收缩裂缝,避免工作井侧墙出现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裂缝控制 盾构隧道 工作井侧墙 渗漏
下载PDF
城市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临界间距研究
5
作者 王洁 王璐 姜学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竖井间距会改变竖井内外压差,当竖井内外压差为0时,隧道火灾烟气将无法排出,此时竖井对应位置为竖井临界间距。由竖井内外口压差理论分析,给出竖井临界间距理论模型,再采用FDS模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可明显降低隧道温度,... 竖井间距会改变竖井内外压差,当竖井内外压差为0时,隧道火灾烟气将无法排出,此时竖井对应位置为竖井临界间距。由竖井内外口压差理论分析,给出竖井临界间距理论模型,再采用FDS模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可明显降低隧道温度,竖井间距为临界间距时,温度下降幅度接近150℃,人员疏散路径温度低于60℃,竖井排烟效率在55%~80%,可有效进行竖井排烟;当竖井间距大于竖井临界间距时,隧道内烟气压强小于竖井出口处风压,竖井排烟效率低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浅埋隧道 竖井排烟 竖井临界间距模型 自然排烟
下载PDF
高海拔铁路隧道斜井机械化配套与快速施工
6
作者 李志军 于京波 +3 位作者 王金刚 刘维正 陈桥 李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5,共10页
为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斜井施工存在气压低、含氧量低、温差大、严寒干燥等问题,以某高海拔铁路隧道斜井工程为背景,结合围岩等级、断面大小、海拔高度,根据斜井施工机械化配套原则,提出高海拔陡坡长斜井机械化安全快速进洞施工工法,并... 为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斜井施工存在气压低、含氧量低、温差大、严寒干燥等问题,以某高海拔铁路隧道斜井工程为背景,结合围岩等级、断面大小、海拔高度,根据斜井施工机械化配套原则,提出高海拔陡坡长斜井机械化安全快速进洞施工工法,并选配超前支护、钻爆、装运、喷锚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的成套设备。基于高度机械化的设备配套,提出“快挖、快运、快支”的高效施工技术以及各工序快速衔接工艺。以控制围岩变形为核心,构建一套积极干预加固围岩、注重早期支护并快速闭合的主动支护体系。结果表明:与普通钻爆法施工相比,采用三臂凿岩台车高度机械化配套施工效率高,月最快进尺为180 m,较人工钻爆法施工月进尺为130 m相比提高了近30%,施工质量稳定,作业人员投入少,且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均小于规范要求值,衬砌强度可靠,可实现高海拔小断面隧道“快挖、快支、主动支、快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铁路隧道 陡坡斜井 钻爆法 机械化施工 设备配套
下载PDF
内埋武器机弹分离动态风洞投放试验研究
7
作者 姜金俊 陈连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基于动力学相似的动态风洞投放试验研究了尖拱圆柱体从空腔中分离的气动及运动特性,并创新性地采用快响应压敏漆技术对动态运动模型表面上的压力分布测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试验中探究了不同空腔模型攻角(α=0°,-1.5°,-3°... 基于动力学相似的动态风洞投放试验研究了尖拱圆柱体从空腔中分离的气动及运动特性,并创新性地采用快响应压敏漆技术对动态运动模型表面上的压力分布测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试验中探究了不同空腔模型攻角(α=0°,-1.5°,-3°)及弹体在空腔内的不同位置(L_(0)=25 mm,39 mm)对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弹体在空腔内的位置对机弹分离运动特性的影响最大,当L_(0)=25 mm时,弹体模型头部区域压力明显高于后部区域压力,产生抬头俯仰力矩,导致弹体模型俯仰角逐渐增大,最终碰撞空腔模型,降低载机攻角并未改变弹体模型碰撞空腔模型的效果。当L_(0)=39 mm时,弹体模型在给定的攻角下均能安全地从空腔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埋武器 机弹分离 气动干扰 风洞投放试验 非定常效应
下载PDF
考虑松动圈影响的公路隧道大直径竖井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8
作者 任兆丹 冀成 +3 位作者 史育峰 邱军领 邹祯祥 赖金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48-6458,共11页
为研究公路隧道大直径竖井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法推导,并与官田竖井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析了竖井直径、侧压力系数、围岩等级对竖井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本文公式的平均误差度在... 为研究公路隧道大直径竖井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法推导,并与官田竖井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析了竖井直径、侧压力系数、围岩等级对竖井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本文公式的平均误差度在12.85以内,相比其他公式的误差度在180以上,使相对误差减小了167.15以上,可指导工程人员进行竖井的施工设计;②竖井开挖直径越大,竖井井壁围岩压力越大,但是围岩压力的增长幅度随直径增大而逐渐减弱;③在未达到极限深度之前,侧压力系数越大,竖井井壁围岩压力越大;达到极限深度以后,不同侧压力系数下井壁的围岩压力一样大。侧压力系数越大,井壁围岩压力随竖井深度的增长越大,更快达到最大井壁围岩压力,即极限深度越小;④围岩等级越高,竖井的井壁围岩压力越小,在达到极限深度之后的围岩压力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压力 公路隧道 大直径竖井 松动圈
下载PDF
水滴形大跨钢屋盖结构风洞试验和风振分析
9
作者 郑江 王凯 王先铁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3-111,共9页
自然风经过大跨结构时,由于结构屋顶形状不规则,通常会引起柔性屋面的振动,因此针对大跨屋面结构抗风设计需要考虑风压分布和风振响应。以陕西省水务集团矿泉水生产车间为工程背景,制作了1∶200的刚性模型,通过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测得该... 自然风经过大跨结构时,由于结构屋顶形状不规则,通常会引起柔性屋面的振动,因此针对大跨屋面结构抗风设计需要考虑风压分布和风振响应。以陕西省水务集团矿泉水生产车间为工程背景,制作了1∶200的刚性模型,通过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测得该水滴型大跨钢屋盖结构的表面风压,研究了屋盖表面典型测点及整体的风压分布规律。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对结构进行风振时程分析,得到了屋盖表面的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结合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和风振分析,深入研究了水滴形大跨屋盖结构的风压分布规律和风致振动特性,并总结了其共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滴形大跨钢屋盖结构 刚性模型 风洞试验 时程分析 风压分布 风振系数
下载PDF
隧道竖井高度对高速列车火灾烟气输运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周丹 唐健瑜 唐子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19-2830,共12页
为研究隧道竖井高度对高速列车火灾烟气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带有浮力修正的RNG k-ε双方程模型和体积热源模型,构建隧道高速列车运动火灾数值仿真方法,并通过动模型试验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着火列车迫停于... 为研究隧道竖井高度对高速列车火灾烟气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带有浮力修正的RNG k-ε双方程模型和体积热源模型,构建隧道高速列车运动火灾数值仿真方法,并通过动模型试验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着火列车迫停于竖井上游的火灾场景,竖井高度变化对烟气输运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停车后期;列车停车360 s时,随竖井高度增大,竖井烟囱效应增强,隧道拱顶纵向流速正峰值增大,而隧道拱顶温度峰值呈减小趋势。对于着火列车迫停于竖井下游的火灾场景,竖井烟囱效应以及隧道内活塞风对火灾烟气输运起主导作用;列车停车90 s时,烟气出现逆流现象,随着竖井高度增大,火源上游烟气逆流速度峰值增大,烟气逆流长度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当竖井高度由20 m增大至100 m时,火源上游高温烟气逆流至竖井底部所需时间缩短253 s;列车停车360 s时,隧道拱顶处温度峰值的变化规律发生改变,当竖井高度由20 m增大至100 m时,隧道拱顶处温度峰值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火灾 隧道竖井 移动火源 烟气输运
下载PDF
环境压力对隧道竖井排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赵江平 鲍旺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819,共7页
通过FDS数值模拟,研究环境压力对隧道火灾的烟气蔓延规律、烟气分层特性和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压环境下隧道顶棚的烟气具有更高的温度,火源-竖井和竖井下游区域顶棚温度的纵向衰减曲线均符合指数分布,温度衰减系数随着环境... 通过FDS数值模拟,研究环境压力对隧道火灾的烟气蔓延规律、烟气分层特性和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压环境下隧道顶棚的烟气具有更高的温度,火源-竖井和竖井下游区域顶棚温度的纵向衰减曲线均符合指数分布,温度衰减系数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火源-竖井区域的烟气运动由热浮力主导,层化曲线变化趋势不明显,竖井下游区域层化曲线受环境压力的影响较大,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层化曲线出现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层化强度降低,烟气层稳定性下降;低压环境中竖井的排烟效果要优于常压状态下的竖井,且竖井底部产生吸穿现象的临界高度也有所增加。因此,与一般海拔地区相比,海拔较高地区的隧道发生火灾时,较高竖井的排烟效果更好,吸穿临界高度更高,对下游烟气层稳定性的影响更小,更利于疏散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竖井排烟 环境压力 烟气分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侧开竖井曲线隧道烟气运移规律及排烟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赵江平 李婧蕾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城市侧壁开口竖井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复杂,通过FDS数值模拟,分析了曲率半径、竖井侧壁开口尺寸、纵向风速3个因素对火灾烟气运移规律及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判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曲线隧道烟气的沉降速度更快... 城市侧壁开口竖井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复杂,通过FDS数值模拟,分析了曲率半径、竖井侧壁开口尺寸、纵向风速3个因素对火灾烟气运移规律及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判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曲线隧道烟气的沉降速度更快,当烟气层未完全覆盖竖井侧壁排烟口时排烟口长度大于临界值后竖井下游顶棚温度衰减系数才逐渐增加;纵向风速对直线和曲线隧道的烟气逆流长度、临界风速及排烟效果的影响差异较大,提高侧壁开口竖井排烟效率存在最优风速,但会使竖井与主隧道衔接处平均温度提升20%,最高温度位于联通管道下游侧。影响排烟效率的各因素重要程度为:纵向风速>竖井侧壁开口尺寸>曲率半径,影响顶棚下方平均温度的重要程度为:纵向风速>曲率半径>竖井侧壁开口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开口竖井 曲线隧道 烟气运移规律 排烟效果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富水砂层小净距盾构隧道端头井加固技术数值模拟分析
13
作者 陈鹏 《市政技术》 2024年第9期152-159,共8页
盾构始发接收在隧道掘进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针对富水粉砂土层中三线小净距隧道盾构掘进中始发接收端头井处的加固措施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施工时地下水的存在会增大地表沉降量,而采用水泥系和冻结法联... 盾构始发接收在隧道掘进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针对富水粉砂土层中三线小净距隧道盾构掘进中始发接收端头井处的加固措施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施工时地下水的存在会增大地表沉降量,而采用水泥系和冻结法联合加固,则能够同时减小地表沉降量以及沉降分布范围;此外,端头井的重复施工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场分布,进而降低地层承载力;冻结法加固可有效保持地下水位,减小渗流和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端头井加固 冻结加固 地表沉降
下载PDF
竖井巷道掘进超前地质探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翔宇 杨仁树 +3 位作者 杨立云 段云 游帅 李东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5-152,共8页
以掘进机为代表的机械破岩是未来竖井巷道掘进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保障竖井巷道快速机械智能化掘进的安全,超前地质探测是不可或缺的工序。从探测范围、适用条件以及优势不足等方面对常规超前地质探测技术和随掘超前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 以掘进机为代表的机械破岩是未来竖井巷道掘进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保障竖井巷道快速机械智能化掘进的安全,超前地质探测是不可或缺的工序。从探测范围、适用条件以及优势不足等方面对常规超前地质探测技术和随掘超前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类总结,常规超前探测技术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钻爆法施工环境中得到了较好地应用。在面对掘进机复杂的施工环境时,常规超前探测技术难以适用。而随掘超前探测可以实现掘进与超前地质探测同步进行,实时预测工作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是井巷机械智能化掘进超前地质探测技术研究的重点。其中,竖井全断面掘进机是综合机械化凿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其施工环境非常复杂,基于掘进机破岩震源地震波的超前地质探测是有效的预测方法。针对全断面竖井掘进机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方法的难点,即施工环境和破岩震源地震波场的双重复杂性,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针对震源先导信号,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去噪,压制破岩震源干扰波;对于地震记录信号,采用以互相关为核心的地震记录重构方法恢复有效波场;开展竖井全空间三维立体探测和高精度成像的研究等。此外,开展多种随掘物探方法联合反演能够提高地质判识的可靠性和解释精度。研发竖井掘进机的掘探一体化装备是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巷道 超前地质探测 随掘探测 竖井掘进机 掘探一体化
下载PDF
高瓦斯特长高铁隧道通风方案设计及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斌强 申慧涛 +2 位作者 景银丰 刘培全 金爱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07-3415,共9页
成都至自贡高铁白云山隧道全长13340 m,为特长高瓦斯隧道,多工区、多阶段施工通风问题严重制约着隧道运营施工与人员安全。通过工作面最大通风量、最大供风量及沿程风压损失对不同工区施工阶段进行通风计算,设计单工区通风方案及隧道总... 成都至自贡高铁白云山隧道全长13340 m,为特长高瓦斯隧道,多工区、多阶段施工通风问题严重制约着隧道运营施工与人员安全。通过工作面最大通风量、最大供风量及沿程风压损失对不同工区施工阶段进行通风计算,设计单工区通风方案及隧道总体贯通顺序,并采用水气分离方法处理地下水及自动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隧道瓦斯浓度。分析表明:施工的大部分时间内,2#~6#斜井的瓦斯浓度均偏低,说明合理的通风方案及工区贯通顺序可以有效降低隧道瓦斯浓度;采用水气分离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将地下水和瓦斯分别排出,可进一步降低隧道内瓦斯浓度;监控系统对2#、3#和6#斜井出现的瓦斯排放异常情况及时报警提示并断电保护,保证了隧道施工进度及人员安全。针对特长高瓦斯隧道多工区、多阶段施工通风,基于隧道通风方案、贯通顺序、水气分离处理及瓦斯监测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通风监测设计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高瓦斯隧道 隧道通风 通风计算 瓦斯监测 主副斜井
下载PDF
寒区特长隧道斜井对隧道内温度影响实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杰 朱小明 +5 位作者 李晓民 张坤 樊江 曹贵 穆彦虎 郑波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研究目的:寒区隧道内温度分布是保温设计和冻害防治的关键和前提,其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三类,即环境气象、工程结构以及交通因素。相较于环境气象和交通因素,目前针对工程因素,尤其特长隧道通风设施对隧道内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不足。结合... 研究目的:寒区隧道内温度分布是保温设计和冻害防治的关键和前提,其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三类,即环境气象、工程结构以及交通因素。相较于环境气象和交通因素,目前针对工程因素,尤其特长隧道通风设施对隧道内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不足。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系统开展了隧址区环境气象与不同建设阶段隧道内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的连续观测,重点论述了通风斜井对隧道内温度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1)隧道贯通前,洞内通风差,环境气温对隧道内温度的影响进深为300~400 m,隧道洞口段气温年平均值和振幅随进深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和减小;(2)隧道开挖至斜井并与其连通后,在烟囱效应作用下,冷季时自进口至斜井形成稳定的单向风,洞内气温基本呈线性分布,梯度约为0.5℃/100 m;(3)隧道贯通后,冷季时斜井烟囱效应引发隧道内形成稳定的自进口、出口至斜井的双向通风,洞内温度呈现基本以斜井为中心的对称分布,全隧道范围内出现显著负温;(4)通风斜井对隧道内温度分布规律及负温段长度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寒区隧道保温设防和冻害防治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通风斜井 温度分布 烟囱效应 现场监测
下载PDF
超大竖井整体提升式模筑衬砌施工技术
17
作者 周宝宏 王星 +4 位作者 黄帅 康金刚 杜俊波 张斌斌 陈立强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115-121,共7页
依托天山胜利隧道3号竖井,提出超大竖井整体提升式模筑衬砌施工技术,在井筒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内侧安装2块独立的半月牙形整体上行式液压金属模板,采用8台稳车同步提升,通过模板周身多个浇筑口连续、均匀、对称地浇筑混凝土,保证超大竖... 依托天山胜利隧道3号竖井,提出超大竖井整体提升式模筑衬砌施工技术,在井筒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内侧安装2块独立的半月牙形整体上行式液压金属模板,采用8台稳车同步提升,通过模板周身多个浇筑口连续、均匀、对称地浇筑混凝土,保证超大竖井衬砌快速和高质量施工。对单块模板吊装、模板整体起吊、混凝土浇筑工况下模板变形及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横肋、纵肋、限位杆等关键构件连接部位建立局部受力分析模型进行计算,保证模板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单块模板吊装、模板整体起吊、混凝土浇筑工况下模板、横肋、纵肋、限位杆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超大竖井整体提升式模筑衬砌施工技术机械化程度高,实现平均200m/月的施工效率,保证浇筑混凝土在模板内有足够的水化反应时间,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确保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竖井 模板 衬砌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门式抗浮框架作用下上方开挖既有盾构隧道响应解析解
18
作者 刘源 陈仁朋 +2 位作者 程红战 吴怀娜 张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5-1684,共10页
上方开挖卸载导致既有盾构隧道结构产生上浮,易引发结构渗漏水、开裂等病害。竖井开挖联合门式框架技术是限制上方开挖引起既有隧道上浮的一种有效控制措施,但是目前仍缺少相应的理论方法用于指导门式抗浮框架的设计。为此,提出了既有... 上方开挖卸载导致既有盾构隧道结构产生上浮,易引发结构渗漏水、开裂等病害。竖井开挖联合门式框架技术是限制上方开挖引起既有隧道上浮的一种有效控制措施,但是目前仍缺少相应的理论方法用于指导门式抗浮框架的设计。为此,提出了既有隧道结构响应的解析解,可以实现竖井和基坑开挖阶段既有隧道结构纵向和横截面变形计算,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流程。通过与工程实例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解析解的可靠性。通过典型算例计算和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门式抗浮框架的作用机理以及既有隧道埋深和竖井开挖尺寸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门式抗浮框架在基坑开挖阶段可以有效控制上方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与既有隧道上方剩余覆土厚度密切相关,剩余覆土越小控制效果越明显;门式抗浮框架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抗浮板与土体之间的作用力,抗拔桩与土体的作用力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隧道 门式抗浮框架 解析解 竖井开挖 TIMOSHENKO梁
下载PDF
大型露天矿山深孔台阶爆破振动特征与安全控制
19
作者 张文涛 汪海波 +3 位作者 高朋飞 王梦想 程兵 宗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60,共10页
为了减少采场附属设施受爆破振动效应的不利影响,对长九露天建材矿爆区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通过回归分析、小波包分析对采场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及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使用考虑概率的改进萨道夫斯基公式对安全药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 为了减少采场附属设施受爆破振动效应的不利影响,对长九露天建材矿爆区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通过回归分析、小波包分析对采场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及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使用考虑概率的改进萨道夫斯基公式对安全药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三方向峰值振动速度中水平径向和垂向较大,水平切向较小。峰值振动速度总体上与最大单段药量成正比,与爆心距成反比。现场多数测点爆破振动的主频为20 Hz以下的低频。由于采用微差延时起爆,段药量和微差间隔时间是影响峰值振动速度关键因素;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符合现场地质、地貌和爆破条件的爆破振动传播数学模型,其中垂向振动传播的方向性最明晰;采场爆破振动的能量分布在200 Hz以内,且主要集中在90 Hz以下,随着最大单段药量和爆心距增大,主振频带的带宽减小并向低频端移动,低频带能量占比增大;增加雷管段数在爆破近区减振效果不佳,在爆破远区减振效果明显。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使用考虑概率的改进萨道夫斯基公式推算的安全药量相较于传统萨道夫斯基公式能更好地控制超出安全振动速度限值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有效提高溜井在爆破施工过程中被保护的概率,对控制爆破参数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台阶爆破 回归分析 小波包分析 概率公式 溜井保护 安全药量
下载PDF
某特长铁路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通风方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克刚 周高青 满永平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110-116,122,共8页
为研究铁路隧道施工通风的最佳方式,以某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比较不同通风方式所需的风机功率及预计耗损电费选取最佳通风方式,同时利用Fluent软件对最佳通风方式进行数值计算,从而得出风流随距掌子面距离的运移规律。经过对通风方... 为研究铁路隧道施工通风的最佳方式,以某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比较不同通风方式所需的风机功率及预计耗损电费选取最佳通风方式,同时利用Fluent软件对最佳通风方式进行数值计算,从而得出风流随距掌子面距离的运移规律。经过对通风方案的比选及数值计算,得出最佳通风方式为大功率串联压入式,其中3号斜井工区正洞段需要132×2kW的风机,4号斜井工区正洞段需要110×2kW的风机。3,4号斜井的斜井段和正洞段纵向风速变化规律均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选取的风机型号可以满足通风需求。风带直径过大时会增加通风阻力,同时还会影响衬砌台车经过。考虑隧道实际施工情况,3号斜井工区斜井段风带直径选取1.8m,正洞段风带直径选取2m;4号斜井工区斜井段和正洞段风带直径均选取1.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斜井 风机 功率 通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