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O钢板内固定与Twin Tail TightRope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子仪 伍峻松 +1 位作者 凌志恒 郑永育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3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AO钢板内固定与Twin Tail Tight Rope治疗RockwoodⅢ型脱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例30例,采用入院时随机分组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分别采用AO钢板内固定与Twin Tail Tight Rope内固定... 目的探讨AO钢板内固定与Twin Tail Tight Rope治疗RockwoodⅢ型脱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例30例,采用入院时随机分组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分别采用AO钢板内固定与Twin Tail Tight Rope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参照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标准进行疗效评定。B组病例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等围手术期指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 Tail Tight Rope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是治疗该型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钢板 肩锁关节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Y型固定治疗急性Rockwood Ⅲ b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鸿 郭艳 +5 位作者 赵文川 罗廷虎 张启 段祺辉 舒嵩华 吕江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评价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Y型固定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关节镜下行Y型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目的评价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Y型固定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关节镜下行Y型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16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48±1.51)个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复位丢失、锁骨应力性骨折、喙突切割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6±0.04)分较术前(7.46±1.24)分降低,Constant-Murley评分(90.07±3.13)分较术前(46.13±3.25)分提高。结论采用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Y型固定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可有效解决术后水平、前后方向不稳定问题,此技术具有较低的锁骨、喙突骨折发生率,关节镜下操作可以减少手术损伤、提高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 Y型固定 关节镜
原文传递
锁骨钩钢板与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宋远征 庞霞 +4 位作者 宋敏 张建芳 满佳 张永琪 王海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1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锁骨钩钢板与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获取一名健康志愿者的肩关节三维CT数据,利用有限元处理软件构建正常肩锁关节模型(模型A)、锁骨钩钢板固定模型(模型B...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锁骨钩钢板与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获取一名健康志愿者的肩关节三维CT数据,利用有限元处理软件构建正常肩锁关节模型(模型A)、锁骨钩钢板固定模型(模型B)、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钢板固定模型(模型C)。设置荷载与边界条件,观察三种模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这3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锁骨中1/3近端,最大位移排序:模型A>模型C>模型B。模型B和模型C所有测量点的位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种模型的锁骨上应力主要集中在锁骨中1/3位置,模型B和模型C的应力峰值均出现在锁骨上方钢板位置,整体应力峰值排序:模型C>模型B>模型A,锁骨中点的应力值和肩胛骨的应力峰值排序:模型A>模型B>模型C。结论 锁骨钩钢板和Twin Tail 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可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非生理性的、增加的固定强度以及固定方式的不同也带来了相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这些结果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肩锁关节脱位固定方式以及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供了生物力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双尾翼锁扣带袢钛板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补偿导流管技术应用于双尾鳍船型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欧礼坚 李洁雅 +1 位作者 王志勇 熊伟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52,共4页
在分析双尾鳍船型尾部伴流场的基础上 ,采用补偿导流技术对“西江 30 0 0t级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进行模型试验与研究 .结果表明 ,补偿导流对双尾鳍船型的尾部伴流场的整流效果十分显著 ,可节省燃油 7.5 % ;同时能够减少由于螺旋桨激振力... 在分析双尾鳍船型尾部伴流场的基础上 ,采用补偿导流技术对“西江 30 0 0t级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进行模型试验与研究 .结果表明 ,补偿导流对双尾鳍船型的尾部伴流场的整流效果十分显著 ,可节省燃油 7.5 % ;同时能够减少由于螺旋桨激振力引起的船体尾部振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补偿导流管 双尾鳍船型 模型试验 螺旋桨
下载PDF
孪尾疏水缔合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共聚物制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耿同谋 于培志 +1 位作者 吴文辉 王著郭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5-108,112,共5页
采取先加碱共聚-共水解的方法合成了孪尾疏水缔合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AM/NaAA/DiC6AM)],用傅里叶变换光谱、1H-核磁共振及容量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反应10 h转化率可达92%,之后增加缓慢.水解度主要受水... 采取先加碱共聚-共水解的方法合成了孪尾疏水缔合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AM/NaAA/DiC6AM)],用傅里叶变换光谱、1H-核磁共振及容量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反应10 h转化率可达92%,之后增加缓慢.水解度主要受水解时间的影响,受疏水单元摩尔分数的影响较小.还研究了疏水单元摩尔分数、总单体质量浓度、DM质量浓度、(NH4)2S2O8质量浓度、温度、SMR对P(AM/NaAA/DiC6AM)水溶液的表观黏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尾 胶束聚合 水溶性聚合物 疏水缔合 合成 共水解法
下载PDF
含孪尾型丙烯酰胺的HAPAM在新胶束聚合体系中的制备及其疏水缔合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浩鹏 高保娇 +1 位作者 章艳 汪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2,146,共7页
以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NaAMC12S)为表面活性剂构建了新的胶束共聚合体系,实施了丙烯酰胺(AM)与N,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DiC12AM)的胶束共聚合,制备了含孪尾型丙烯酰胺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该聚合物为三元... 以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NaAMC12S)为表面活性剂构建了新的胶束共聚合体系,实施了丙烯酰胺(AM)与N,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DiC12AM)的胶束共聚合,制备了含孪尾型丙烯酰胺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该聚合物为三元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通过控制共聚合条件,制得了微结构系列变化的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重点研究了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的大分子链微结构与其疏水缔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新胶束共聚合体系大大简化了胶束的共聚合操作,而且由于表面活性单体进入共聚物主链,使三元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具有更强的疏水缔合性。与由单尾型丙烯酰胺N-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C12AM)为疏水单体制备的HAPAM相比,由DiC12AM制得的HAPAM疏水缔合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胶束共聚合 表面活性单体 孪尾型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性
下载PDF
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粘度行为 被引量:5
7
作者 耿同谋 吴文辉 +2 位作者 王建全 陈颖 李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采用先加碱自由基胶束共聚-共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aAA/DiC_6AM)]。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显著增加P(AM/NaAA/DiC_6AM)的表观粘度、降低其临界缔... 采用先加碱自由基胶束共聚-共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aAA/DiC_6AM)]。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显著增加P(AM/NaAA/DiC_6AM)的表观粘度、降低其临界缔合浓度。研究了疏水单体含量、SDS与疏水单体的摩尔比率[n(SDS)/n(疏水单体)]、温度及剪切速率对未纯化P(AM/NaAA/DiC_6AM)水溶液的粘度行为。结果表明,未纯化P(AM/NaAA/DiC_6AM)水溶液的表观粘度随n(SDS)/n(疏水单体)、温度以及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疏水单体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疏水单体含量在0.125%~0.375%、n(SDS)/n(疏水单体)在10~20范围内溶解性能较好、粘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尾 水溶性三元共聚物 十二烷基硫酸钠 疏水缔合 粘度
下载PDF
孪尾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的粘度行为:水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耿同谋 吴文辉 蔡耀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80,86,共7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氧化还原体系、采用前加碱共聚 共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三元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 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aAA/DiC6AM)],研究了P(AM/NaAA/DiC6AM)稀溶液及亚浓溶液的...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氧化还原体系、采用前加碱共聚 共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三元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 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aAA/DiC6AM)],研究了P(AM/NaAA/DiC6AM)稀溶液及亚浓溶液的性能。随理论水解度的增加,P(AM/NaAA/DiC6AM)水溶液的特性粘数[η]增加,Huggins常数KH减小。P(AM/NaAA/DiC6AM)水溶液的表观粘度随理论水解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开始时降低较快而后变化较小。P(AM/NaAA/DiC6AM)在盐溶液中随NaCl、CaCl2质量浓度的增加,出现盐增粘现象;理论水解度不同的P(AM/NaAA/DiC6AM)与SDS水溶液的表观粘度在wSDS=0.050~0.400g/L范围内随SDS质量浓度的变化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尾 疏水缔合 水溶性共聚物 粘度 水解度 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N N-二己基丙烯酰胺 胶束聚合
下载PDF
双尾鳍船型研究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大有 朱涛 李绍波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2,共5页
在对长江典型双尾鳍快速客船调研的基础上,就双尾鳍船型的研究与发展,从推进效率、振动、大方形系数船型及浅水船型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船舶 双尾鳍 双尾 船型研究
下载PDF
一种含β-环糊精和孪尾疏水结构的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与溶液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杨 苟绍华 +3 位作者 盛翠翠 马永涛 张勤 周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7-1002,共6页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Pa·s)、耐温(80℃下粘度保留率为93.70%)、抗盐(20000 mg·L-1的Na Cl、2000 mg·L-1的Ca Cl2或2000 mg·L-1的Mg Cl2下,溶液的粘度保留率分别为37.80%、35.14%或33.69%)及抗剪切(1000 s-1时,粘度保留率为7.69%)性能。在总矿化度为9964 mg·L-1、温度为70℃时,2000 mg·L-1的共聚物溶液能建立RF和RRF分别为14.39和5.58,可提高模拟原油的采收率达1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 丙烯酰胺共聚物 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 耐温 抗盐 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
下载PDF
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表面脉动压力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劲杰 杨青 +3 位作者 杨永年 牟让科 齐丕骞 张积亭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38,共5页
对边条翼布局双垂尾发生抖振时的表面脉动压力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进行。实验迎角范围:10°-40°,风速:50m/s。实验测量了垂尾内外侧表面各9处的脉动压力,并将脉动压力沿表面积分近似得到垂尾... 对边条翼布局双垂尾发生抖振时的表面脉动压力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进行。实验迎角范围:10°-40°,风速:50m/s。实验测量了垂尾内外侧表面各9处的脉动压力,并将脉动压力沿表面积分近似得到垂尾的根部弯矩响应。实验同时测量了垂尾根部应变、翼尖前缘及后缘的加速度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测量方法得出的垂尾抖振响应规律一致,得到的垂尾抖振起始迎角相同,这表明垂尾的抖振响应是由边条涡破裂流作用在垂尾表面的脉动载荷引起的;随迎角增大,边条涡破裂流的能量不断增加,且越来越集中于低频范围,但当迎角过大时,边条涡的破裂点远离垂尾,破裂涡的能量耗散很大,从而作用在垂尾表面的脉动载荷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垂尾 抖振 边条涡 起始迎角 根部弯矩
下载PDF
双立尾对战斗机隐身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岳奎志 孙聪 姬金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为了降低战斗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特性,研究了双立尾外倾对战斗机RCS特性的影响.对战斗机的三维数字样机进行网格划分,基于物理光学法数值模拟出双立尾向两侧对等偏转对三翼面战斗机的头向、侧向和尾向的RCS特性... 为了降低战斗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特性,研究了双立尾外倾对战斗机RCS特性的影响.对战斗机的三维数字样机进行网格划分,基于物理光学法数值模拟出双立尾向两侧对等偏转对三翼面战斗机的头向、侧向和尾向的RCS特性的影响,并对战斗机的缩比实体样机进行电磁测试,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双立尾从0°向外偏转10°时,三翼面战斗机侧向RCS值缩减至原来的9.8%,而头向和尾向的RCS值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立尾 隐身 飞机总体设计 物理光学法
下载PDF
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志咏 张明禄 高杰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6,22,共5页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一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一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抖振是由立尾上表面压力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对机翼和立尾表面的压力频谱分析表明,立尾上的压力脉动来源于机翼前旋涡破裂流中的螺旋波。对于本实验使用的模型来说,当机翼迎角α=0°-20°范围,由于流动是附着流和涡流,所以立尾没有明显抖振;当机翼迎角在α=20°-56°范围,立尾处在破裂涡流的范围,立尾抖振明显,并且抖振强度在35°-50°之间达到最大。因此,三角翼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正是双立尾产生抖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翼 双立尾 抖振 螺旋波
下载PDF
孪尾疏水单体N,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耿同谋 吴文辉 蔡耀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2-104,107,共4页
用十二胺和1 溴代十二烷合成了二正十二胺,产率73%。以NaOH作HCl的吸收剂,利用二正十二胺与丙烯酰氯非均相胺解法合成了孪尾疏水单体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投料比为n(DiC12)∶n(AC)(摩尔比)=1∶1.25时,在0~10℃下,反应6h,产率可达8... 用十二胺和1 溴代十二烷合成了二正十二胺,产率73%。以NaOH作HCl的吸收剂,利用二正十二胺与丙烯酰氯非均相胺解法合成了孪尾疏水单体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投料比为n(DiC12)∶n(AC)(摩尔比)=1∶1.25时,在0~10℃下,反应6h,产率可达89.23%。用FTIR、1HNMR对二正十二胺、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进行了表征,还用元素分析法对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进行了组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 二正十二胺 疏水单体 孪尾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一种非对称双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小明 丁宁 旷爱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9-1163,共5页
以N,N-二甲基丙二胺、1-溴-十四烷、辛酸等为原料,通过酰化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3个非对称双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IR和1HNMR表征了中间体和目标产物。酰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投料比n(正辛酸)∶n(N,N-二甲基丙二胺)=1∶1.1,反应温度为120... 以N,N-二甲基丙二胺、1-溴-十四烷、辛酸等为原料,通过酰化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3个非对称双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IR和1HNMR表征了中间体和目标产物。酰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投料比n(正辛酸)∶n(N,N-二甲基丙二胺)=1∶1.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0 h。目标产物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均在20~30mN/m,临界胶束浓度(CMC)均在10-5~10-6 mol/L,γCMC和CMC均远低于结构类似单尾表面活性剂的γCMC和CMC。双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半衰期(T1/2)为22~31 min,泡沫稳定性强于单尾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对称 双尾 表面活性
下载PDF
双尾鳍和轴支架对800t级排水船操纵性影响的模型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毕毅 郭峰 +1 位作者 王林 晁爱民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55,共4页
针对某一采用双尾鳍形式的800 t级排水船在进行自航模试验时出现操纵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形,文中将其尾部的双尾鳍改成轴支架,并在某露天操纵性水池中,对改进后的自航模进行了回转和Z形操纵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合理设... 针对某一采用双尾鳍形式的800 t级排水船在进行自航模试验时出现操纵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形,文中将其尾部的双尾鳍改成轴支架,并在某露天操纵性水池中,对改进后的自航模进行了回转和Z形操纵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合理设计轴支架的大小和安装位置能够较好地改善800 t级排水船的操纵性能,并能够满足给定的船舶操纵性能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性 双尾鳍 轴支架
下载PDF
边条翼布局流场及其双垂尾抖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劲杰 杨青 +4 位作者 肖春生 杨永年 牟让科 张积亭 齐丕骞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398,共4页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模型的流场进行了激光片光源显示实验研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三元实验段进行.实验记录了沿机身轴向从边条到垂尾后缘共8个剖面位置的流动状态.测试迎角范围10°~35°,风速4 m/s.通过边条涡流场随...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模型的流场进行了激光片光源显示实验研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三元实验段进行.实验记录了沿机身轴向从边条到垂尾后缘共8个剖面位置的流动状态.测试迎角范围10°~35°,风速4 m/s.通过边条涡流场随迎角的发展和破裂特性与前期双垂尾抖振实验获得的模型垂尾抖振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垂尾翼根弯矩、翼尖加速度响应随迎角的变化均与边条涡的发展状态、是否破裂以及破裂程度密切相关.从而得出结论:边条涡破裂是引起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片光源 边条涡 双垂尾抖振 翼根弯矩 翼尖加速度
下载PDF
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劲杰 杨青 杨永年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对边条翼布局的双垂尾抖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来流马赫数为0.2,迎角为10°-40°。通过非定常Euler方程计算各迎角下的非定常流场及垂尾根部弯矩系数。并将随时间脉动的根部弯矩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根部弯矩系数均... 对边条翼布局的双垂尾抖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来流马赫数为0.2,迎角为10°-40°。通过非定常Euler方程计算各迎角下的非定常流场及垂尾根部弯矩系数。并将随时间脉动的根部弯矩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根部弯矩系数均方根值,从而得出根部弯矩响应大小随迎角的变化曲线。结合流场特性对该布局双垂尾抖振的发生机理及抖振响应随迎角的变化规律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主要是由于边条破裂涡作用在垂尾上的脉动载荷引起的。最后,将垂尾根部弯矩响应的计算结果与该模型双垂尾抖振的风洞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垂尾抖振 EULER方程 涡破裂 根部弯矩
下载PDF
新型孪尾疏水单体N,N-二己基丙烯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同谋 吴文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2,共3页
利用二正己胺(DiC6)与丙烯酰氯(AC)氨解法,以NaOH作HCl吸收剂,采用非均相体系合成了孪尾疏水单体N,N-二已基丙烯酰胺(DiC6AM),考察了投料比、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DiC6):n(AC)=1:1.04时,反应时间是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 利用二正己胺(DiC6)与丙烯酰氯(AC)氨解法,以NaOH作HCl吸收剂,采用非均相体系合成了孪尾疏水单体N,N-二已基丙烯酰胺(DiC6AM),考察了投料比、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DiC6):n(AC)=1:1.04时,反应时间是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在5℃强烈搅拌反应4 h,产率可达98.83%。用FT-IR、1H NMR、元素分析对DiC6 AM进行了结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己基丙烯酰胺 合成工艺 孪尾 疏水单体 聚合物 溶剂 酰氯氨解法
下载PDF
双垂尾对边条翼布局大迎角升力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遂 李桂生 +1 位作者 蔡广平 昂海松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的垂尾导致大迎角升力减小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CFD方法分析一个类似于F-22战斗机的模型,发现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脱体涡流经垂尾外侧;垂尾下部附近气流方向向后并向外;垂尾外侧存在低压区,而垂尾内侧和垂尾间... 对边条翼双垂尾布局的垂尾导致大迎角升力减小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CFD方法分析一个类似于F-22战斗机的模型,发现在低速大迎角条件下,脱体涡流经垂尾外侧;垂尾下部附近气流方向向后并向外;垂尾外侧存在低压区,而垂尾内侧和垂尾间的机身上表面存在高压区。认为脱体涡在垂尾外侧表面产生吸力,在涡核下方诱导出向外的速度分量,致使垂尾处于"侧滑"气流中,从而使其表面压力内高外低,除了产生指向外侧的法向力外,也传递内侧高压至机身上表面。外倾垂尾上向外的法向力和机身上表面的高压区,是减小大迎角升力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条翼布局 双垂尾 前体涡 大迎角 升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