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夏邦马峰地区始新世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佳敏 侯康师 +1 位作者 李潇丽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9-1445,共17页
中新世中期之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历史和深部动力机制,还存在极大的争议、缺乏基本的数据约束。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的埋藏和折返过程可以约束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过程,但是现有的变质记录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始新世... 中新世中期之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历史和深部动力机制,还存在极大的争议、缺乏基本的数据约束。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的埋藏和折返过程可以约束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过程,但是现有的变质记录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始新世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仍然未被充分挖掘。本文首先厘定了希夏邦马峰(8027m)山体的基本岩石组成:下部为高喜马拉雅正/副片麻岩,上部为肉切村群变粒岩及贯入其中的淡色花岗岩席。进一步对1964年希夏邦马峰登山科考采集的眼球状片麻岩进行了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微区原位U-Th-Pb定年,确定了始新世变质记录的P-T-t演化轨迹:M1阶段中P/T型变质压力峰期,条件为~1.0GPa、~740℃(~22℃/km),变质年龄为~37Ma;后近等温降压至M2阶段低P/T型变质温度峰期,条件为0.5~0.4GPa、~760℃(45~57℃/km),变质年龄为~25Ma;在~18Ma左右冷却至固相线以下。希夏邦马峰~37Ma的中P/T型变质和地壳加厚事件与北喜马拉雅穹隆、高喜马拉雅主体、前陆飞来峰等地区的记录一致(40~37Ma,20~25℃/km),表明印度-亚洲初始碰撞约20Myr后中上地壳被堆叠埋藏至>33km以下,发生了广泛的整体性加厚和深熔作用。该事件与喜马拉雅内陆残留海最终退却的时间吻合,是喜马拉雅山脉初始隆升的诱因。喜马拉雅山脉不是晚新生代以来隆升的,而是经历了自始新世中期以来的长期地壳堆叠和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初始隆升 地壳加厚 中P/T型变质作用 独居石U-Th-Pb岩石年代学
下载PDF
深厚冲积层薄基岩条件下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应德 荣阳阳 +1 位作者 和平 陈新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解决某矿16041工作面原支护方案沿空留巷变形大、破坏严重难题,提出了顶板采用“16#槽钢梁+注浆锚索”、采空区侧采用“36U型钢+注浆锚杆”不对称耦合支护优化方案,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围岩结构破坏形式,通过单元荷载法计算了留巷顶板与... 为解决某矿16041工作面原支护方案沿空留巷变形大、破坏严重难题,提出了顶板采用“16#槽钢梁+注浆锚索”、采空区侧采用“36U型钢+注浆锚杆”不对称耦合支护优化方案,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围岩结构破坏形式,通过单元荷载法计算了留巷顶板与采空区侧围岩应力,最后开展工业性应用,验证优化后方案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优化后支护方案顶板和采空区侧计算单元面荷载分别为351.85 kPa和206.53 kPa;注浆锚索和注浆锚杆承载力分别为263.89 kN和199.08 kN,均小于注浆锚索(锚杆)极限承载力。根据对留巷数据监测,最大顶板下沉量为35.6 mm,较原支护方案减小了1.40倍;采空区侧最大移近量为29.6 mm,与较原支护方案减小了4.13倍;最大注浆锚索承载力为253 kN,与理论计算值误差为4.1%;最大注浆锚杆承载力为174 kN,与理论计算值误差为12.6%。位移量与支护承载力均在工程允许范围内,优化后方案支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U型钢+注浆锚杆 槽钢梁+注浆锚索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防热层温度测量方法
3
作者 邹昕 饶炜 +3 位作者 李莹 韩承志 张荣华 高阳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行在轨测温的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测温探头热电偶元件选取、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以及信号集中放大变换和自动冷端补偿等。开展全量程标定和风洞专项试验验证,证明所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1300℃以下烧蚀温度变化全过程测量,测量精度达到0.28%。该温度传感器已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上成功应用,可为进/再入航天器烧蚀温度在轨测量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进入过程 温度传感器 柱塞式结构 U形结构 热电偶
下载PDF
复杂岩体中锆石的成因判识及其对锆石U-Pb年龄的影响:以辽河坳陷太古宇基底中的锆石为例
4
作者 杨飞 韩宏伟 +4 位作者 边天一 苑晓娇 郭晓飞 邹德慧 孟凡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8-1325,共18页
复杂岩体经历了长期地质演化,内部所含锆石成因十分复杂。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锆石外部形态、CL发光强度、内部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本文将锆石成因类型归纳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热液作用3大类9小类。在锆石U-Pb定年的过程中,单... 复杂岩体经历了长期地质演化,内部所含锆石成因十分复杂。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锆石外部形态、CL发光强度、内部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本文将锆石成因类型归纳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热液作用3大类9小类。在锆石U-Pb定年的过程中,单颗粒锆石或锆石上不同位置的成因判识是获取高质量U-Pb年龄数据的前提。以渤海湾辽河坳陷基底复杂岩体为例,对岩体内具有核—边结构的复杂成因锆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获取不同成因锆石的U-Pb年龄,进而探讨锆石成因对获取高质量U-Pb年龄的重要意义。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的核部多见岩浆成因环带结构,也可见斑杂状、海绵状及扇形分带等变质成因结构,边部呈现变质重结晶成因的扇形和冷杉叶结构。锆石核部Th/U比值(0.39~1.32)和分散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核部存在岩浆结晶锆石、变质锆石以及变质残余锆石,边部主要是变质重结晶作用或流体蚀变形成的增生边。基于锆石的成因类型划分,从3个样品锆石核部和边部分别获得了代表原岩形成时间的岩浆年龄和变质作用时间的变质年龄。辽河坳陷基底复杂岩体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基底存在两期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事件,分别为2586~2583 Ma、2565~2538 Ma,变质事件主要发生在2508~2501 Ma。辽河坳陷基底岩浆事件和变质事件的获得,对于揭示华北克拉通覆盖区前寒武纪基底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内部结构 锆石微量元素 成因类型 U-PB年龄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滕超 高建伟 +4 位作者 张晓飞 邵杰 杨欣杰 曹军 李树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71,共13页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319.5±1.2)Ma,相当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具有高Si、富K、贫Mg、贫Ca、低P和Ti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Hf,亏损Sr、Ba、Nb;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I型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表明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期间仍存在洋壳的俯冲作用,暗示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晚石炭世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活动陆缘环境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吉林省云峰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6
作者 安玉伟 李春成 +2 位作者 杨力烽 李富强 董国振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5期967-974,共8页
云峰岩体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鸭绿江断裂成矿带内,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类。对云峰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U—Pb测年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资料表明,岩石侵位年龄为(120.9±1.8)Ma,属... 云峰岩体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鸭绿江断裂成矿带内,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类。对云峰岩体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U—Pb测年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资料表明,岩石侵位年龄为(120.9±1.8)Ma,属于早白垩世(晚于鸭绿江断裂活动时间)。云峰钾长花岗岩富SiO_(2)、K_(2)O、贫Al_(2)O_(3),富集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Sr等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亏损明显,属于典型非造山带A型花岗岩。岩浆来源较浅且以壳源物质为主,表明地层可能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欧亚板块碰撞影响,具有强烈的碰撞伸展构造背景,断裂带附近局部发生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过程,岩浆沿已形成的断裂通道上升并冷凝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 鸭绿江断裂 云峰岩体 吉林
下载PDF
辽东兰花岭地区古元古代Ⅰ型花岗岩类与辽吉A型花岗岩对比研究
7
作者 顾玉超 鞠楠 +3 位作者 陈仁义 杨凤超 胥嘉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39,共23页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_(2)O/Na_(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_(Hf)(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岩浆作用 Ⅰ型花岗岩类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LU-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辽东半岛
下载PDF
皖南伏岭A型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特征
8
作者 郑伟 陈天虎 +3 位作者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8±0.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_(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_(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0~-4.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岭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江南造山带 皖南
下载PDF
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黄建国 任涛 +2 位作者 刘红卫 罗光明 管申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35,共15页
滇东南薄竹山地区W-Sn-Pb-Zn多金属矿床与该区大型复式花岗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了探讨该花岗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背景,对薄竹山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可划分为两期... 滇东南薄竹山地区W-Sn-Pb-Zn多金属矿床与该区大型复式花岗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为了探讨该花岗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背景,对薄竹山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可划分为两期,其中晚期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7.08±0.55)~(87.29±0.69)Ma。两期花岗岩均具高的SiO_(2)(63.37%~72.07%)、K_(2)O(4.96%~6.19%),贫Fe、Mg的特征,A/CNK值为1.03~2.42,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14.0~26.5),Eu明显负异常(δEu=0.38~0.62),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及稀土元素La、Ce、Nd,亏损Ba、Ta、Nb、Sr、Y和Yb,ε_(Hf)(t)值为−9.31~−5.14,具有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476~1737 Ma,说明岩浆可能来源于早中元古代下地壳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薄竹山花岗岩是白垩纪伸展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的早中元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S型花岗岩 薄竹山 滇东南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10
作者 李斌 王朝 +1 位作者 管后春 雷丁尔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373-380,392,共9页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并伴随新生陆壳增生。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发现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并伴随新生陆壳增生。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发现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发育明显的核幔结构和震荡生长环带,Th/U比值高,为岩浆成因锆石,其LA-ICP-MS U-Pb年龄为(2557±24)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具有高SiO_(2)(69.03%~70.05%)、高Al_(2)O_(3)(14.71%~15.63%)、低MgO(0.92%~1.43%)特征,K_(2)O/Na_(2)O比值为0.95~1.06,铝饱和指数为1.08~1.12,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Zr、P、Y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低(∑REE=81.25×10^(-6)~123.74×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La/Yb)N比值为52.71~72.13),显示Eu正异常(δEu=1.36~2.40),综合说明其属于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在该时期发生过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契合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和演化历史,佐证了2.5 Ga是华北克拉通陆壳生长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新太古代 Ⅰ型花岗岩 蚌埠隆起
下载PDF
北山北带黄丘泉地区早泥盆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11
作者 卜涛 王国强 +2 位作者 黄博涛 过磊 邹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3-2211,共19页
北山造山带在早泥盆世是否存在构造体制转换一直是该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笔者等选取北山北带黄丘泉地区的石英二长岩和正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英二长岩和正长花岗岩... 北山造山带在早泥盆世是否存在构造体制转换一直是该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笔者等选取北山北带黄丘泉地区的石英二长岩和正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石英二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1.9±2.2 Ma和409.6±1.7 Ma;全岩样品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碱钙性及铁质等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弱到中等分馏且相对富集轻稀土,石英二长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正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K、U,亏损Sr、Ta、P、Ti;锆饱和温度计算黄丘泉岩体的结晶温度在828~888℃,平均856℃;以上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锆石ε_(Hf)(t)值介于-7.02~4.4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1.84~1.12 Ga,平均1.42 Ga,表明岩浆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但也有新生物质的加入,可能为新生幔源熔体上侵并与壳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岩浆混合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显示石英二长岩为A2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黄丘泉地区A型花岗岩均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A1型花岗岩和A2型花岗岩的共同出现,标志着北山造山带的构造体制于早泥盆世已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并具向板内构造阶段演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泥盆世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北山
下载PDF
赣南碛肚山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2
作者 龚良信 张健仁 +6 位作者 张德富 王先广 吕婷婷 钟文 张永文 孟繁敏 唐梅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5-970,共16页
赣南碛肚山岩体作为石头坪重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目前对其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岩石类型、构造环境的认识不足。本文对碛肚山岩体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开展锆石、独居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碛肚山岩体黑云母... 赣南碛肚山岩体作为石头坪重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目前对其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岩石类型、构造环境的认识不足。本文对碛肚山岩体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开展锆石、独居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碛肚山岩体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45.0±2.3 Ma、147±1.7 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SiO2(72.78%~77.67%),富钾(K2O/Na2O=1.07~1.38),低Al_(2)O_(3)(12.03%~13.18%),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1.08~1.25),REE配分模式为海鸥型,富集Rb、U、Th等元素,亏损Sr、Ba、Eu等元素,略高的锆石饱和温度(761~834℃),显示过铝质A型花岗岩特点。同时岩石具有高Rb含量(277.6×10^(-6)~901.3×10^(-6)),Rb/Sr比值(8.07~195.93),显示高分异花岗岩特点。综上认为碛肚山岩体为高分异过铝质A型花岗岩。εNd(t)变化范围为-4.1~-3.0(>-7.0),符合地幔物质参与成岩过程,但在成岩过程中主要提供热量,物质贡献较少。根据区域地质和构造图解,认为碛肚山岩体侵入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致使岩石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U-PB测年 SR-ND同位素 重稀土 碛肚山岩体 赣南
下载PDF
U型Twin-PBL剪力键极限承载力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勇 王银辉 +1 位作者 张乾坤 王松林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期209-213,220,M0018,共7页
根据端部承压混凝土可提高Twin-PBL剪力键承载能力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用于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的间断式U型Twin-PBL剪力键。通过3组推出试验试件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这种新型剪力键的极限承载特点和承载力。结果表明:U型Twi... 根据端部承压混凝土可提高Twin-PBL剪力键承载能力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用于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的间断式U型Twin-PBL剪力键。通过3组推出试验试件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这种新型剪力键的极限承载特点和承载力。结果表明:U型Twin-PBL剪力键极限承载能力较普通承压型Twin-PBL剪力键有显著提高,且提高主要来源于端部混凝土承压面积增大,所以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该剪力键承载能力影响明显,而孔中混凝土榫和贯穿钢筋两部分对承载力贡献无明显变化,故而通过修正端承压混凝土面积得到了这种剪力键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为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间断式剪力键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Twin-PBL剪力键 钢-混组合结构 数值模拟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一种基于结构感知的肝血管分割模型
14
作者 贾熹滨 孙馨蕊 +3 位作者 杨正汉 杨大为 王珞 HONG Min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了在缺乏大量肝血管标注信息的情况下增强肝血管结构分割,提出了局部-长距离-相邻信息融合模块,并将其嵌入U-Net的编码阶段,得到一种基于结构感知的肝血管分割网络。该模块有3个分支:提取特征图局部信息的残差卷积模块,利用自注意力... 为了在缺乏大量肝血管标注信息的情况下增强肝血管结构分割,提出了局部-长距离-相邻信息融合模块,并将其嵌入U-Net的编码阶段,得到一种基于结构感知的肝血管分割网络。该模块有3个分支:提取特征图局部信息的残差卷积模块,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提取特征图的全局信息的长距离提取模块,以及利用相邻切片补充上下文信息的相邻信息提取模块。通过将以上3个分支模块的输出特征图进行融合,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血管结构感知能力,缓解2D网络无法表征血管立体走向与3D网络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分别在MICCAI十项全能数据集中的肝血管与肿瘤数据集和三甲医院收集标注的自采肝血管数据集上进行了广泛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多种主流的分割算法相比,该算法取得了最优的血管分割性能。所提出的方法在MICCAI数据集上Dice值达到64.04%,在自采肝血管数据集上Dice值达到了7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分割 语义分割 U型网络 深度学习 切片上下文融合 结构感知
下载PDF
厄立特里亚西部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对东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国平 王建雄 +3 位作者 向文帅 张紫程 姜军胜 向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73,共15页
东非造山带是东西冈瓦纳大陆的拼合带,详细解剖其形成演化过程对深入理解超大陆旋回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报道了厄立特里亚西部Augaro地区Meraf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以研究其成因及其对东非造山带新... 东非造山带是东西冈瓦纳大陆的拼合带,详细解剖其形成演化过程对深入理解超大陆旋回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报道了厄立特里亚西部Augaro地区Meraf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以研究其成因及其对东非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875±6)Ma,形成于新元古代拉伸纪。Meraf花岗岩具有高硅、钙碱性、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右倾,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弱Eu负异常(δEu=0.70~0.91),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岛弧性质I型花岗岩。εHf(t)值为正(7.7~9.9),I_(Sr)值较低(0.70200~0.70273),ε_(Nd)(t)值为4.85~6.06。结合微量元素特征,说明Meraf花岗岩为俯冲洋壳板片脱水交代上覆地幔楔并使其部分熔融的产物,指示区内大陆裂解和莫桑比克洋形成早于87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岛弧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新元古代 东北非造山带
下载PDF
U型平板微热管LED散热器散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万 韩煜 +4 位作者 王岗 苏华山 胡涛 苏良彬 董裴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35,共9页
针对目前LED表面发热量较大,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该研究以平板微热管为核心传热元件,与锯齿形翅片结合,设计了一种U型平板微热管散热器。采用试验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风速、翅片结构、翅高及翅间距等关... 针对目前LED表面发热量较大,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该研究以平板微热管为核心传热元件,与锯齿形翅片结合,设计了一种U型平板微热管散热器。采用试验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风速、翅片结构、翅高及翅间距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U型平板微热管在两种室外工况下各测点试验值和模拟值,散热稳定后温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4.2%和6.7%,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风速分别为0.5和3.0 m/s时,锯齿型翅片都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当风速为3.0 m/s时,锯齿型翅片、W型翅片、直翅片散热器稳定后热源温度分别为34.3、35.5和39.1℃。为找到最佳工况和结构,进行了正交分析,当室外风速为3.5 m/s,锯齿型翅片翅高为12 mm,翅间距为8 mm时,U型热管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研究结果可为LED散热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和设计思路,拓宽LED光源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试验 散热 U型平板微热管 翅片 正交分析
下载PDF
基于陶瓷基微热板阵列的U盘式气体检测仪
17
作者 张曼君 李丽 +3 位作者 唐念 黎晓淀 孙东伟 张顺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针对目前基于MEMS传感器阵列的气体检测仪所存在的弊端,开发了一种基于陶瓷基微热板阵列的U盘式气体检测仪。此检测仪以16元微热板气体传感器阵列芯片为器件,通过微控制器实现信号采集、温度控制、无线传输等功能。它还可以通过USB、WiF... 针对目前基于MEMS传感器阵列的气体检测仪所存在的弊端,开发了一种基于陶瓷基微热板阵列的U盘式气体检测仪。此检测仪以16元微热板气体传感器阵列芯片为器件,通过微控制器实现信号采集、温度控制、无线传输等功能。它还可以通过USB、WiFi或蓝牙实现无线通信。该检测仪尺寸小,功耗低,对多种气体有着良好的响应,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实际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 微热板阵列 U盘式 无线通信
下载PDF
具有四陷波特性的小型化超宽带天线设计
18
作者 南敬昌 杨清淞 +1 位作者 彭力 徐维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避免通信过程中所存在的窄带通信频段的干扰,提出一款具有小型化四陷波特性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天线。该天线的辐射贴片采用半圆与矩形构成的特殊图形,并进行切角,在接地板的改进中采用可以有效扩展该天线在高频带宽的阶梯型... 为避免通信过程中所存在的窄带通信频段的干扰,提出一款具有小型化四陷波特性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天线。该天线的辐射贴片采用半圆与矩形构成的特殊图形,并进行切角,在接地板的改进中采用可以有效扩展该天线在高频带宽的阶梯型结构。为了达到小型化以及四陷波特性,在尺寸仅为19.5 mm×18 mm×1.6mm的天线的辐射贴片上进行陷波处理。仿真表明:此天线在4.1~4.5 GHz、4.9~5.85 GHz、7.15~7.75 GHz、以及7.96~8.55 GHz的频段回波损耗大于-10 dB,能够有效抑制数字微波通信频段波段、WLAN波段、X波段以及国际电信联盟波段对于信号传输的干扰,陷波后天线工作带宽达到3.5~10.6 GHz,可以广泛投入到UWB通信的应用,且陷波特性良好,四陷波特性也扩大了通信应用的领域,可以满足多种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天线 四陷波 “U”形窄缝隙 钩形枝节 阶梯型接地板
下载PDF
基于新材料应用的轻量化U型自卸车厢的优化仿真
19
作者 郑全 朱恒伟 +2 位作者 刘豪睿 欧立洲 温东辉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期162-166,共5页
自卸车是重型商用车最基础的一款专用车产品。在我国近几年的自卸车行业发展中,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在生产制作和使用中矩形箱结构重量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车厢结构开始由原来的矩形箱逐渐开始向U型车厢转变。文章模型采用三维软件Solid... 自卸车是重型商用车最基础的一款专用车产品。在我国近几年的自卸车行业发展中,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在生产制作和使用中矩形箱结构重量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车厢结构开始由原来的矩形箱逐渐开始向U型车厢转变。文章模型采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造型建模,采用高效的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模拟不同路况及装载情况下的车厢受力情况,根据分析结果从钢板材质和车厢结构方面对车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卸车 U型车厢 有限元分析 高强钢
下载PDF
粤东隆文矽卡岩型铁锡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20
作者 张朋 马收先 +3 位作者 陈懋弘 翟德高 柯昌辉 朱德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1012,共20页
隆文铁锡多金属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一处小型矽卡岩型铁锡矿床,位于粤东锡成矿带西北端,其成矿时代及成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文章选择早阶段粗粒花岗岩、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及锡多金属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隆文铁锡多金属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一处小型矽卡岩型铁锡矿床,位于粤东锡成矿带西北端,其成矿时代及成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文章选择早阶段粗粒花岗岩、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及锡多金属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阶段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0.8±1.2)Ma、(140.7±1.4)Ma,锡石U-Pb年龄为(139.8±1.3)Ma、(140.8±1.8)Ma,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具有高硅、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呈现轻稀土元素微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配分模式,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阶段花岗岩具有负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_(Hf)(t)值,Nd二阶段、Hf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1557~1621 Ma、1341~1811 Ma。结合粗粒花岗岩内暗色微粒包体,推断隆文花岗质岩浆主要来自早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与早阶段粗粒花岗岩相比,晚阶段花岗岩贫TFeO、MgO和TiO_(2),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较低的Nb/Ta和Zr/Hf比值。这表明晚阶段细粒花岗岩是早阶段粗粒花岗岩岩浆进一步分异演化的产物,是岩浆晶粥经过熔体-晶体的分离作用形成的,与锡成矿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锡石U-Pb年龄 I型花岗岩 隆文铁锡矿床 粤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