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physical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a landed typhoon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1
作者 Zhang Qiuqing and Ding Yihui 1.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Marine. Environment Forecasts, Beijing 100081, China2.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Stat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25-535,共11页
A diagnostic study is performed in the paper on the process of typhoon Norris (1980) transforming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after its landing over Southeast China.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The changes of ... A diagnostic study is performed in the paper on the process of typhoon Norris (1980) transforming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after its landing over Southeast China.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The changes of kinetic energy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generation due to non-divergent win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typhoon landing, there exits only a small quantity of kinetic energy exchang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after it is transformed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a large amount of kinetic energy is exported from the system toward the environment.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lux-divergence terms of eddy available potenlial energy are the prominent sinks in the budgets of eddy kinetic energy. The generations of eddy kinetic energy due to both the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processes are source terms. The former is remarkabl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But after the depression is transformed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the roles of the generation by the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processes are reversed, 1. e. , the latter has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former.Diabatic heating is the most dominant heat source. The terms of vertical heat flux by cumulus and large-scale motion are the major sinks. And the latter is prominent after the system is transformed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f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physical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a landed typhoon into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下载PDF
福州市2305“杜苏芮”台风灾害链致灾与成害过程分析
2
作者 颜悠逸 高路 +4 位作者 陈仁德 张承煜 任立明 张孝林 陈纯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34,共7页
台风灾害是威胁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该文以福州市2305号“杜苏芮”台风为例,基于气象与灾情数据,分析了“杜苏芮”灾害链的致灾与成害过程。结果表明:①福州市主城区人口聚集经济密度高,承灾体... 台风灾害是威胁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该文以福州市2305号“杜苏芮”台风为例,基于气象与灾情数据,分析了“杜苏芮”灾害链的致灾与成害过程。结果表明:①福州市主城区人口聚集经济密度高,承灾体暴露度大,是本次台风灾情最严重的区域;②受台风外围螺旋雨带的持续影响,福州市主城区出现超历史记录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是此次台风灾害的致灾主因,引发了严重的内涝和山洪等次生灾害;③地形是决定台风灾害链类型的主导因素之一。主城区受周围山地地形影响,形成台风-暴雨-内涝灾害链;福州市周边山区(闽侯、闽清、永泰等区县)地质稳定性差,小丘陵众多,易形成台风-暴雨-山洪/滑坡灾害链;台风登陆前,大风最先影响海岸带,形成台风-大风-风暴潮/海浪灾害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系统 台风灾害链 致灾与成害过程 “杜苏芮”台风 福州市
下载PDF
基于事件过程建模的台风灾害社交媒体信息聚合与演变特征表达
3
作者 叶鹏 张春菊 +1 位作者 刘欣 何鹤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台风灾害事件过程具有尺度效应,而高时效性社交媒体中蕴含的丰富台风灾害事件信息可为多尺度认知台风灾害事件过程提供支持。该文首先以对象为构成事件的基本单元,以状态划分作为多尺度度量过程的基础,构建多粒度台风灾害事件过程表达模... 台风灾害事件过程具有尺度效应,而高时效性社交媒体中蕴含的丰富台风灾害事件信息可为多尺度认知台风灾害事件过程提供支持。该文首先以对象为构成事件的基本单元,以状态划分作为多尺度度量过程的基础,构建多粒度台风灾害事件过程表达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社交媒体的台风灾害事件过程挖掘方法,通过多级语义约束的信息聚合方法,提取特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的对象状态特征;基于状态在时空上连接形成的状态序列分析不同对象的演变轨迹,从多维度表达事件过程的不同演变特征。最后,以2019年“利奇马”台风灾害事件为例,验证多粒度台风灾害事件过程模型的合理性与信息聚合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事件过程建模 信息聚合 社交媒体 灾害应急响应
下载PDF
基于2118台风“圆规”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
4
作者 邵端舟 张宇 +3 位作者 徐建军 陈思奇 李家菁 胡嘉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1530,共20页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PT)和EXP3(MP+SPP+SPPT)三组敏感性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区域集合预报试验都能较好地模拟台风路径和台风增强的过程,其中EXP3试验效果最好,EXP3试验的路径偏差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最小的,其平均值为52.8 km,而控制试验CTRL(无模式扰动)、EXP1和EXP2的平均值分别为61.8、54.4和65.7 km;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扰动能量值基本都大于控制试验CTRL,且EXP3的扰动能量发展最快,扰动能量值基本为最大的;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Brier评分相较于控制试验CTRL有所改善,且EXP3的Brier评分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改善最大的,EXP1和EXP2相对于CTRL试验的改善率为45%和48.76%,而EXP3能达到70%,EXP2与EXP1的预报效果相当,EXP3相较于EXP1和EXP2预报效果有所改善,其相对于EXP1和EXP2的改善率达到57.5%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集合预报 台风 多物理参数化组合方案(MP) 随机参数扰动法(SPP) 模式物理参数化倾 向随机扰动法(SPPT)
下载PDF
“三巴”台风对粤西的降雨过程影响研究
5
作者 黄允哲 刘付永在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文章利用MM5和POM模型对“三巴”台风影响下粤西地区的降雨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台风路径、最高风速、海平面气压、温度、总可降水量和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海洋表面流场和温度的响应,分析了台风对粤西地区的影响。结果显示,模拟的... 文章利用MM5和POM模型对“三巴”台风影响下粤西地区的降雨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台风路径、最高风速、海平面气压、温度、总可降水量和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海洋表面流场和温度的响应,分析了台风对粤西地区的影响。结果显示,模拟的台风路径与实际观测路径接近,模拟的最大风速略低于观测值,海平面气压分布和温度变化与观测数据相符,降水模拟结果与雷达回波图吻合,但存在一定的迟滞。海洋表面流场和温度对台风的响应呈现出向右偏移的特征,表明台风在粤西地区的降雨过程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巴”台风 粤西 降雨过程
下载PDF
一种复合域台风云图增强算法分析
6
作者 郭彭浩 陈菲菲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台风云图增强是通过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和色彩,增加台风的可视化,为后续预测路径和图像分割提供准确的图像。文章提出一种有效的增强台风云图对比度的方法,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反相操作和梯度处理,获取梯度域和取反的图像信息,增加台风云... 台风云图增强是通过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和色彩,增加台风的可视化,为后续预测路径和图像分割提供准确的图像。文章提出一种有效的增强台风云图对比度的方法,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反相操作和梯度处理,获取梯度域和取反的图像信息,增加台风云图的细节信息;其次,使用一个简单有效改进直方图的模型来生成分布函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最后,通过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增强台风云图。与几种增强方法相比,文章提出的方法获得了更好的主观结果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云图 对比度增强 图像逆处理 梯度域处理
下载PDF
Analysis on "96. 8" Heavy Rainstorm Process in Handan 被引量:1
7
作者 ZHANG Yan-li YANG Xue-chuan +2 位作者 WANG Ga SONG Xiao-hui TIAN Xiu-xi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8期18-23,共6页
[ ObjE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96.8" heavy rainstorm process causing flood disaster in Handan. [ Method] Based on ac- tual situation data, satellite cloud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in the first dekad... [ ObjE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96.8" heavy rainstorm process causing flood disaster in Handan. [ Method] Based on ac- tual situation data, satellite cloud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in the first dekad of August in 1996, "96.8" heavy rainstorm process causing flood disaster in Handan was analyzed to understand occurrence reason of the flood disaster. [ Result] Two meso-scal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which developed and went north in turn caused "96.8" heavy rainstorm in Handan. Typhoon and inverted trough were main weather systems induced flood disaster in Handan. In going north process of the low-level jet, due to blocking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water vapor and energy accumulated in Handan, providing material basis for formation of the heavy rainstorm. Development and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short-wave trough at middle lati- tude and continuous invasion of the reflux weak cold air at the low layer were direct reason for triggering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c- tive cloud cluster, and further causing continuous rainstorm. Wet layer over the rainstorm zone was deep and thick. Merid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wet zone was wider than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South China Sea and Bay of Bengal were water vapor sources for the rainstorm zone. In the whole rain- storm period, it was convergence at low layer and divergence at high layer in the rainstorm zone. It was positive vorticity at low layer and negative vorticity at high layer.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changed as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Rainstorm zone had strong ascending motion. As strengthe- ning and uplifting of the ascending motion strong center, strong precipitation also strengthened. Rainstorm center was near the biggest vertical ve- locity center. Strong precipitation changed as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 Conclm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ser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storm No. 9608 strong typhoon process analysis Handan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an Ensemble of High-Resolution WRF Simulations for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 of Super Typhoon Rammasun(2014) 被引量:3
8
作者 Xun LI Noel EDAVIDSON +3 位作者 Yihong DUAN Kevin JTORY Zhian SUN Qinbo CA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87-210,共24页
Diagnostics are presented from an ensemble of high-resolution forecasts that differed markedly in their predictions of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RI)of Typhoon Rammasun.We show that the basic difference stems from subt... Diagnostics are presented from an ensemble of high-resolution forecasts that differed markedly in their predictions of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RI)of Typhoon Rammasun.We show that the basic difference stems from subtle differences in initializations of(a)500-850-h Pa environmental winds,and(b)midlevel moisture and ventilation.We then describe how these differences impact on the evolving convective organization,storm structure,and the timing of RI.As expected,ascent,diabatic heating and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near the inner-core are much stronger in the member that best forecasts the RI.The evolution of vortex cloudiness from this member is similar to the actual image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ner cloud band wrapping inwards to form the eyewall.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this structure,and hence the enhanced diabatic heating,is related to the tilt and associated dynamics of the developing inner-core in shear.For the most accurate ensemble member:(a)inhibition of ascent and a reduction in convection over the up-shear sector allow moistening of the boundary-layer air,which is transported to the down-shear sector to feed a developing convective asymmetry;(b)with minimal ventilation,undiluted clouds and moisture from the down-shear left quadrant are then wrapped inwards to the up-shear left quadrant to form the eyewall cloud;and(c)this process seems related to a critical down-shear tilt of the vortex from midlevels,and the vertical phase-locking of the circulation over up-shear quadrants.For the member that forecasts a much-delayed RI,these processes are inhibited by stronger vertical wind shear,initially resulting in poor vertical coherence of the circulation,lesser moisture and larger ventilation.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ensemble prediction is needed to account for the sensitivity of forecasts to a relatively narrow range of environmental wind shear,moisture and vortex inner-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S rapid intensification ensemble simulation spin-up processes ventilation vertical wind shear
下载PDF
Variability of Sand Mobility Surrounding Cylinder Object Freely Resting on the Seabed under the Action of Typhoon 被引量:1
9
作者 Chongguang Pang Liqia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7期690-699,共10页
In sandy sediments, scour and fill is the key process contributed to mine burial. The scour processes surrounding the cylinder mines freely resting on the sandy seabed under the 12-hr combined action of tidal currents... In sandy sediments, scour and fill is the key process contributed to mine burial. The scour processes surrounding the cylinder mines freely resting on the sandy seabed under the 12-hr combined action of tidal currents and wind-generated waves, especially over typhoon event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using the DRAMBUIE model. The East China Sea is a good case study due to the dominant impact of summer typhoon events on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cour.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our depth generally increases with time under the combined current and wave stresses exerted on the seabed, while the depth of the scour pit depends on infill once the currents subside.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our depth and the bottom orbital velocity after experiencing 12-hr wave action including storm waves, while the relation is not linea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display an elevated trend for scour depth with the increase of orbital velocity. The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a surprising phenomenon: the mobility of sand altering with the increasing bed shear stress larger than the certain threshold, which is also manifested as the curves of scour depth with the different grain size might cross each other. For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variability of sand mobility does not occur, likely because typhoon storm waves cannot be reproduced in the flume. More numeric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section will be triggered by the division of critical Shields parameter.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phenomenon never documented is likely generated from the error of empirical formul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UR process Sediment Grain Size Bottom Orbital Velocity typhoon Events VARIABILITY of SAND MOBILITY DRAMBUIE Model
下载PDF
台州市头门港区进港航道试挖槽回淤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俊 鲍先勇 +1 位作者 岳书波 赵广乾 《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4期81-84,共4页
港口航道的泥沙骤淤特征对海港建设及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台州市头门港区进港航道试挖槽回淤监测的基础数据,研究开敞海域航道开挖后的回淤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期间试挖槽被浮泥淤平;台风后5个月,试挖槽内浮泥逐渐压实... 港口航道的泥沙骤淤特征对海港建设及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台州市头门港区进港航道试挖槽回淤监测的基础数据,研究开敞海域航道开挖后的回淤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期间试挖槽被浮泥淤平;台风后5个月,试挖槽内浮泥逐渐压实、槽内高程逐渐下降。台风作用下高含沙量水体是港区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 港区 航道试挖槽 回淤过程 台风“利奇马”
下载PDF
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台风“安比”降雨模拟的影响
11
作者 庞杨 朱锐 +1 位作者 刘浩 王淑云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5,共12页
利用WRF3.9.1模式对台风“安比”于2018年7月23日至24日北上至37°N以北造成的河北东北部、天津等地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比了不同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结构、降雨分布,分析了云内水成物混合比差异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利用WRF3.9.1模式对台风“安比”于2018年7月23日至24日北上至37°N以北造成的河北东北部、天津等地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比了不同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结构、降雨分布,分析了云内水成物混合比差异与垂直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方案均能较好模拟出台风北上时的结构和强度,其中Morrsion 2-moment方案对强降雨的时段、区域、中心雨量把握最准确。②台风主雨区云体内的云水粒子分布于0~8 km,0℃高度在4~5 km,说明云体内存在大量过冷水。③强降雨时段,各方案模拟的垂直上升速度与小时雨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雨区云顶高达10~15 km,配合云团内的强上升运动,云中出现大量过冷水及固态水成物。④Thompson方案与Morrsion 2-moment方案的云霰混合比明显大于其他方案,并且云霰粒子、云水粒子在0℃以上有大量重合,二者是云中贝吉龙过程的关键因素,对降雨量有着直接影响。⑤各微物理方案模拟的云体内部垂直上升运动区强弱与小时雨强大小相关性较好。本研究可以为改进适用于台风的云微物理方案提供方向,还加深了云微物理过程对台风降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安比” 云微物理方案 WRF3.9.1 云中水成物
下载PDF
台风“烟花”期间黄浦江上游洪水过程及高水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文林 俞汇 +2 位作者 韦浩 聂源 文啸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研究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期间黄浦江上游洪水过程和高水位特征,在统计分析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产汇流模型计算,分析了黄浦江上游洪水下泄过程,高水位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台风“烟花”前期,受潮位顶托影响,黄浦江上游... 为研究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期间黄浦江上游洪水过程和高水位特征,在统计分析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产汇流模型计算,分析了黄浦江上游洪水下泄过程,高水位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台风“烟花”前期,受潮位顶托影响,黄浦江上游边界潮水上溯明显,后期边界洪水显著增大,主要通过黄浦江上游干流下泄;受台风强度大、移速慢,风暴潮洪叠加,外河低潮过高,乘潮排水能力降低,黄浦江上游底水趋势性抬升等综合影响,黄浦江上游各潮位站最高水位普遍超历史,超历史幅度由北向南、由下游往上游递增。研究成果可为黄浦江上游防汛工程调度的优化完善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过程 高水位 台风“烟花” 黄浦江上游
下载PDF
台风敏感区室外蜂窝铝板吊顶系统关键技术
13
作者 宋鉴 《建筑施工》 2023年第6期1097-1100,共4页
结合上海临港中心室外蜂窝铝板幕墙系统的设计经验,解析大面积室外蜂窝铝板吊顶体系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吊顶系统设计、材料加工2方面的控制重点,以期为台风敏感区大面积室外蜂窝铝板系统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室外蜂窝铝板系统 台风敏感区 模块化节点设计 材料加工
下载PDF
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4
作者 端义宏 陈联寿 +5 位作者 梁建茵 王元 吴立广 崔晓鹏 马雷鸣 李青青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9-986,共18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及机理研究"经过5年(2009—2013年)的研究完成研究任务。项目系统性地开展了16个台风的外场观测试验,在浅水区的海气拖曳系数、边界层高度变化等方面获得新...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及机理研究"经过5年(2009—2013年)的研究完成研究任务。项目系统性地开展了16个台风的外场观测试验,在浅水区的海气拖曳系数、边界层高度变化等方面获得新的观测结果;发展了针对登陆台风的多源资料融合方法,例如台风雷达风场反演和同化技术取得进展;揭示了不同尺度系统活动导致台风路径突变、登陆台风复苏、双眼壁的形成等的物理机制;改进了涡旋初始化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技术,提出了新的云辐射参数化方案,建立了台风海-陆-气耦合模式,台风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文中介绍该项目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对台风登陆前后异常变化的科学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登陆过程 异常变化
下载PDF
黄、渤海表层海温对台风过程响应数值试验 被引量:16
15
作者 苏洁 李磊 +1 位作者 鲍献文 高郭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72,共8页
根据黄、渤海夏季由台风引起的异常海温的主要特点 ,构造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台风过程模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 ,对台风过程中引起异常海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台风中心及其附近各点由... 根据黄、渤海夏季由台风引起的异常海温的主要特点 ,构造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台风过程模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 ,对台风过程中引起异常海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台风中心及其附近各点由各因子引起的变温率变化。试验表明 ,在台风作用下 ,冷水抽吸是引起异常低温的主要原因 ,大风夹卷的贡献占第二位 ,蒸发潜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数值模拟还清晰地显示出台风所引起的左弱右强的不对称降温效应以及表层暖水向外输运并在台风边缘下沉的现象。另外 ,还对近海异常海温预报模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模式需改进之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表层海温 台风 冷水抽吸 风夹卷 黄海 夏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陆架海岸台风沉积记录及信息提取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抒 贾建军 +8 位作者 杨阳 周亮 魏稳 梅衍俊 李亚南 王黎 赵培培 刘桢峤 张丽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160,共20页
长时间尺度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与气候变化相关联,而器测记录和历史记载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从沉积记录中提取风暴信息成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在应用上,这项研究可为海岸带城市群应对未来气候和海面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回顾了台... 长时间尺度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与气候变化相关联,而器测记录和历史记载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从沉积记录中提取风暴信息成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在应用上,这项研究可为海岸带城市群应对未来气候和海面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回顾了台风沉积记录研究进展,显示陆架泥质沉积、海滩及海岸沙丘、潮滩、潟湖、巨砾是台风事件记录的良好载体,可通过层序形态和物质特性分析而识别。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分析方法,以区分台风、冬季风暴、河流洪水和海啸等不同类型的极端事件沉积。在台风强度信息提取方面,陆架泥质沉积所含贝壳–粗颗粒沉积物可作为海底再悬浮强度的指标,但需更多实测数据的率定;海滩及海岸沙丘顶部的台风沉积分布高程指示了台风激浪流的上冲高度,而台风巨砾的重量可以与近岸波浪的波高建立联系。以上数据经过换算后可以得出台风强度的信息,虽然这些间接的沉积学信息还不足以建立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但有助于台风强度大数据的建立。潮滩、潟湖沉积连续性好,可构成台风事件的时间序列,然而关于台风强度却是多解的,台风最大风力、持续时间、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的不同组合可能产生同样的事件沉积。我们建议,应发展台风信息提取的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现代过程模拟,根据已知的台风事件资料构建沉积物输运堆积模型,使之能够复演事件沉积的特征;进行多个地点事件沉积的反演模拟,在此情形下,即便每个站位的结果是多解的,但针对多个站位上求取其解的交集之后,多解性将下降,这种模拟方法可称之为“解空间收缩法”;采用大数据融合方式,将其他来源的台风强度数据纳入模拟体系,可进一步降低风暴信息提取的不确定性。动力过程模拟与大数据融合方法的建立,有助于获得与沉积记录同样时间尺度的台风强度–频率关系曲线,进而分析台风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过程 事件沉积记录 频率–强度关系 沉积动力过程模拟 解空间收缩法 陆架海岸
下载PDF
台风“凤凰”登陆过程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其降水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周冠博 崔晓鹏 高守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4,共12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2008年第8号台风"凤凰"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3重嵌套,最高分辨率3km,共积分120小时(5天)。利用收集到的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与模式模拟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对比验证分... 本文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2008年第8号台风"凤凰"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3重嵌套,最高分辨率3km,共积分120小时(5天)。利用收集到的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与模式模拟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对比验证分析。结果指出,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凤凰"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同时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整个模拟时段当中,"凤凰"台风的强度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的雷达回波特征,模拟取得了初步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的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开展了散度垂直通量|Q|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Q|的异常值区始终覆盖在地面雨区之上,二者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趋势比较相似,并且在雨区内|Q|表现为强信号,而在非雨区|Q|表现为弱信号。这表明散度垂直通量能够描述暴雨过程中低层大气辐合和高层大气辐散的垂直动力结构,对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登陆 数值模拟 散度垂直通量
下载PDF
9406号台风登陆造成华南及长江中游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庆农 何德辉 +1 位作者 魏绍远 潘晓滨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应用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并根据不同的积云参数比方案对1994年第6号台风登陆后低压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应降水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于台风移动及其降水分布影响极大,是作出台风暴雨预报的关键过程、... 本文应用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并根据不同的积云参数比方案对1994年第6号台风登陆后低压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应降水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于台风移动及其降水分布影响极大,是作出台风暴雨预报的关键过程、而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又对登陆台风系统及降水预报有不同的影响。从本次试验看,对Kuo(197)对流参数化方案中湿润因子的改进使得预报24小时降水中心量值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数值模拟试验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夏秋季节天气系统对边界层内大气中PM_10浓度分布和演变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4
19
作者 任阵海 苏福庆 +4 位作者 陈朝晖 洪钟祥 程水源 高庆先 冯丽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1-751,共11页
边界层内的气压场直接影响区域性的大气环境质量,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边界层气压场形势直接相关。根据2000~2006年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的日均值和日增(减)量分布图,同时对夏秋季节主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和台风进行耦合诊断分析,得出西太... 边界层内的气压场直接影响区域性的大气环境质量,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边界层气压场形势直接相关。根据2000~2006年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的日均值和日增(减)量分布图,同时对夏秋季节主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和台风进行耦合诊断分析,得出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时空演变对我国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形成的高压均压场对污染物有累积效应,也出现污染物的汇聚,而其周边流场对区域污染物有输送作用。此外,天气系统的降水分布又对大气污染物有清除的作用。而且天气形势演变的空间和周期性形成了大气环境的区域性和过程性等复杂的特征。本文选择典型个例,进行剖析研究。在地面高压或500hPa高度上5880gpm等高线控制区内,造成大范围的静稳型区域性污染物的增量过程。在副高周边地区的雨区内经常是PM10的谷值期。夏秋季节台风近周边和远周边的影响区,经常是PM10峰值或较重污染物浓度出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过程 副高 台风
下载PDF
对流参数化与微物理过程的耦合及其对台风预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道生 陈子通 +1 位作者 钟水新 戴光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7-349,共13页
在SAS(Relaxed Arakawa-schubert Scheme)对流参数化方案中引人对流云和层状云的相互耦合机制,并通过一个台风个例对改进前后两种方案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台风这种对流云和层状云相互作用非常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对... 在SAS(Relaxed Arakawa-schubert Scheme)对流参数化方案中引人对流云和层状云的相互耦合机制,并通过一个台风个例对改进前后两种方案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台风这种对流云和层状云相互作用非常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对流参数化方案中引人对流云和层状云的耦合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水平,但是对于台风强度的预报效果不明显。考虑对流参数化和微物理过程耦合后模式的参数化降水变弱而格点降水增强,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发现,改进方案对于台风外围的大尺度温度场和湿度场的预报会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偏干偏冷的现象。对雨和雪的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云底条件以及是否考虑雨雪的卷人抬升三个方面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发现72 h内模式预报结果对这些因素的差异不是很敏感。从多个个例的统计结果来看,新方案对台风路径预报的改进效果是比较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参数化 微物理过程 耦合 台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