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of tyrosol synthetic pathways in Escherichia coli 被引量:5
1
作者 Cui Yang Xianzhong Chen +4 位作者 Junzhuang Chang Lihua Zhang Wei Xu Wei Shen You Fa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615-2621,共7页
Tyrosol is a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phenolic compound widely used in the medicine and chemical industries.Traditional methods of plant extraction are complicated and chemical synthesis of tyrosol is not commercially... Tyrosol is a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phenolic compound widely used in the medicine and chemical industries.Traditional methods of plant extraction are complicated and chemical synthesis of tyrosol is not commercially viable. In this study, a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was constructed by overexpressing the phenylpyruvate decarboxylase ARO10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hich could produce tyrosol from glucose. Furthermore,genes encoding key enzymes from the competing phenylalanine and tyrosine synthesis pathways and the repression protein TyrR were eliminated, and the resulting engineered strain generated 3.57 mmol·L^(-1) tyrosol from glucose. More significantly, codon optimization of ARO10 increased expression and tyrosol titer. Using the novel engineered strain expressing codon-optimized AR10 in shake-flask culture, 8.72 mmol·L^(-1) tyrosol was obtained after 48 h.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ction conditions improved tyrosol production to 9.53 mmol·L^(-1)(1316.3 mg·L^(-1)). A higher titer of tyrosol was achieved by reconstruction of tyrosol synthetic pathway in E. c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osol ESCHERICHIA COLI Phenylpyruvate DECARBOXYLASE Gene KNOCKOUT CODON optimization
下载PDF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yrosol from L-tyrosine via heterologous Ehrlich pathway in Escherichia coli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bo Ruan Sheng Zhang +4 位作者 Wei Song Jia Liu Xiulai Chen Liming Liu Jing W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8-30,共13页
For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L-tyrosine(L-Tyr)to tyrosol,which is an aromatic compound widely used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ies,a novel four-enzyme cascade pathway based on the Ehrlich pathway of S... For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L-tyrosine(L-Tyr)to tyrosol,which is an aromatic compound widely used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ies,a novel four-enzyme cascade pathway based on the Ehrlich pathway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 designed and reconstructed in Escherichia coli.Then,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relevant enzymes were coordinated using a modular approach and gene duplication aft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yruvate decarboxylase from Candida tropicalis(CtPDC)as the rate-limiting enzymatic step.In situ product removal(ISPR)strategy with XAD4 resins was explored to avoid product inhibi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yrosol yield.As a result,the titer and conversion rate of tyrosol obtained were 35.7 g·L^(-1) and 93.6%,respectively,in a 3-L bioreactor.Results presented here provide a potential enzymatic proces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yrosol from cheap amino ac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osol L-TYROSINE Ehrlich pathway Enzyme cascade In situ product removal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tion of tyrosol and its derivatives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Yingjie FU Changchun +4 位作者 ZHANG Xuepeng GU Bixuan HU Haitao YANG Ruijin LYU Xiaomei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04-2625,共22页
Tyrosol is a natural phenolic compound with 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 and other biological activities,serving as an important precursor of high-value products such as hydroxytyrosol and salidroside.Therefore,the g... Tyrosol is a natural phenolic compound with 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 and other biological activities,serving as an important precursor of high-value products such as hydroxytyrosol and salidroside.Therefore,the green and efficient biosynthesis of tyrosol and its derivative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Building cell factories by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microorganisms is a potenti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way,which has low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tyrosol and presents the key regulated nodes in the de novo synthesis of tyrosol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In addi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xytyrosol and salidroside.This review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the strains for the high-yield production of tyrosol and its deriva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osol metabolic engineering Escherichia coli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ydroxytyrosol SALIDROSIDE
原文传递
白念珠菌的菌体密度与生物被膜形成及tyrosol分泌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昕 吴观陵 +2 位作者 刘卫红 张琰 胡琴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白念珠菌生被物膜的形成,研究菌体密度在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密度感应分子tyrosol产生中的作用。方法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和临床株通过YPD增菌,细胞计数和梯度稀释将白念珠菌细胞悬液调配至5×10^... 目的观察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白念珠菌生被物膜的形成,研究菌体密度在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密度感应分子tyrosol产生中的作用。方法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和临床株通过YPD增菌,细胞计数和梯度稀释将白念珠菌细胞悬液调配至5×10^6个/ml、5×10^5个/ml、5×10^4个/ml、5×10^3个/ml不同浓度,随后将不同浓度的白念珠菌接种到培养皿中,形成白念珠菌生物被膜。1、5、3、4.5、24、36h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白念珠菌tyrosol产生情况,在同样的时间点对生物被膜取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菌体密度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tyrosol产生存在作用;接种浓度低的白念珠菌分泌tyrosol少,接种浓度高的白念珠菌分泌tyrosol较多。生物被膜形成24h产生tyrosol最多,随后减低。菌体密度影响白念珠菌早期生物被膜的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到接种浓度低的白念珠菌细胞出芽少,分裂繁殖少;而接种浓度高的白念珠菌出芽较多,分裂繁殖更多;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浓度高的情况下更早形成成熟生物被膜。结论菌体密度与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及tyrosol的产生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生物被膜 菌体密度 tyrosol
原文传递
Tyrosol和Farnesol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军艳 张琰 +3 位作者 虞丽华 马鸣 陈晓君 魏昕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目的研究Tyrosol和Famesol对不同时相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白念珠茵标准株SC5314。设立Tyrosol处理组、Farnesol处理组、Tyrosol和Famesol联合处理组、对照组。生物被膜6h和24h收集细胞,提取RNA,反转录cDNA... 目的研究Tyrosol和Famesol对不同时相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白念珠茵标准株SC5314。设立Tyrosol处理组、Farnesol处理组、Tyrosol和Famesol联合处理组、对照组。生物被膜6h和24h收集细胞,提取RNA,反转录cDNA。cDNA与白念珠菌全基因组8K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LuxSean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LttxSean3.0图像分析软件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借助KEGG基因库对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不同生物被膜时相,Tyrosol和Famesol对白念珠菌基因表达调控作用不同。Tyrosol和Farnesol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菌丝相基因和酵母相基因。Tyrosol是生物被膜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效应因子。Farnesol是负向调控效应因子。Tyrosol和Famesol主要调控的基因包括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成分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主要通过参与物质代谢通路调控白念珠菌生物学特点及生物被膜形成。结论Tyrosol和Famesol通过调控白念珠菌哇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调控毕物被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生物被膜 tyrosol FARNESOL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Tyrosol和Farnesol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作用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垮 魏昕 刘卫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研究密度感应分子(quorum sensing molecule)tyrosol(对羟基苯乙醇)和farnesol(法呢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在tyrosol和farnesol干预下构建白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生物被膜,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研究密度感应分子(quorum sensing molecule)tyrosol(对羟基苯乙醇)和farnesol(法呢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在tyrosol和farnesol干预下构建白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生物被膜,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RT-PCR技术检测密度感应分子对白念珠菌HTA1和EFG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并采用MTT法观察密度感应分子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tyrosol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菌丝发生和细胞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也无法中和farnesol对菌丝发生和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tyrosol使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内细胞HTA1的表达增强,对EFG1的表达并无明显影响;tyrosol不能改变farnesol对HTA1和EFG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tyrosol能在一定程度恢复口腔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内细胞的活跃状态,但当tyrosol与farnesol同时存在时,tyrosol的作用被后者的抑制效应所掩盖,细胞对farnesol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osol FARNESOL 白念珠菌生物被膜 HTA1 EFG1
原文传递
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王媛媛 郑必胜 +1 位作者 徐秋雄 刘瑞海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4,共11页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癌症之一,目前,毒性小、副作用低、多靶点治疗且效果好的天然产物成为乳腺癌药物开发热点。红景天中存在两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单体红景天苷及酪醇,该研究采用ORAC法确定其抗氧化能力,以三阴性乳...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癌症之一,目前,毒性小、副作用低、多靶点治疗且效果好的天然产物成为乳腺癌药物开发热点。红景天中存在两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单体红景天苷及酪醇,该研究采用ORAC法确定其抗氧化能力,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实验模型,考察其抗增殖效果,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以及RT-qPCR进一步探究相关机制。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及酪醇均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的增殖,其EC50值分别为63.55、127.35μmol/L;细胞划痕实验表明它们能显著抑制细胞迁移,在36 h时高浓度组红景天苷和酪醇分别将细胞愈合率从72.16%降低至27.86%和32.69%;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表明红景天苷和酪醇将细胞周期绝大部分阻滞在G2期并促进细胞凋亡;RT-qPCR实验发现红景天苷主要通过上调p53、p21基因,下调Bcl-2、Bcl-xL、CDK6基因发挥抗MDA-MB-231增殖效果,酪醇主要通过上调p53、p21、Bax基因发挥作用。上述结果为单体红景天苷和酪醇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将来抗乳腺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酪醇 乳腺癌 抗增殖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囊类保健食品中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永杰 高晋梅 马春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88-394,共7页
建立了胶囊类保健食品中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Thermo Scientific AcclaimTM 120 C18(250 mm×4.6 mm, 5μm)为色谱柱,0.01 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V(乙酸铵溶液)∶V(甲醇)=80∶20)为流动相,流速... 建立了胶囊类保健食品中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Thermo Scientific AcclaimTM 120 C18(250 mm×4.6 mm, 5μm)为色谱柱,0.01 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V(乙酸铵溶液)∶V(甲醇)=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表明,红景天苷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0.010 43~0.521 5 mg/mL)和酪醇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0.009 9~0.198 8 mg/mL)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7,0.999 8.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17%,100.06%,RSD分别为1.05%,1.61%.该方法稳定可靠、切实可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胶囊类保健食品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酪醇 保健食品 含量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羟化酶催化酪醇合成羟基酪醇工艺
9
作者 刘英梅 郭新艳 +6 位作者 张秀华 张小刚 刘飞 张艳艳 於怀龙 袁丹丹 孙晓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9,55,共7页
以pET-22b为载体,将基因HpaB、HpaC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得到高纯度的羟化酶HpaB、HpaC,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羟化酶催化酪醇合成羟基酪醇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如下:温度为32℃、缓冲液为20 mmol·L^(... 以pET-22b为载体,将基因HpaB、HpaC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得到高纯度的羟化酶HpaB、HpaC,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羟化酶催化酪醇合成羟基酪醇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如下:温度为32℃、缓冲液为20 mmol·L^(-1)磷酸钾缓冲液(pH值7)、酪醇浓度为17.67 mmol·L^(-1)、HpaC加量为0.78 mg·mL^(-1)、NADH浓度为9.88 mmol·L^(-1)、FAD浓度为2.88μmol·L^(-1),在此条件下,酪醇转化率为99.99%,底物酪醇几乎完全转化为羟基酪醇。该研究为酶法催化合成羟基酪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羟化酶 响应面法 酪醇转化率 生物合成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念珠菌群体感应分子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玲 吕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2-71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和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用于检测白念珠菌分泌的3种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Agilent 647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通过正离子...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和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用于检测白念珠菌分泌的3种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Agilent 647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通过正离子监测模式,以卡马西平为内标,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μm)上进行色谱分离。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洗脱梯度为0~3 min 20%~40%B、3~4 min 40%~80%B、4~8 min 80%B,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25℃,分析时间为8 min,平衡时间为2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专属性和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5%,准确度的绝对值均<10%),平均回收率为90%~115%;3种条件(室温放置4 h、4℃自动进样器放置24 h及冻融3次)下的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在浮游型样品中,3种群体感应分子的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在被膜型样品中,法尼醇和酪醇在被膜成熟阶段含量降低。结论该UHPLC-MS/MS方法可用于测定白念珠菌分泌的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含量,为真菌群体感应分子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白念珠菌 群体感应分子 法尼醇 酪醇 3-吲哚乙醇
下载PDF
科研成果融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双酶偶联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红景天苷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四 胡楠 +3 位作者 高雷雷 易善勇 朱富成 卫培培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234-236,228,共4页
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将糖基转移酶和蔗糖合酶偶联制备红景天苷高的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首先,将糖基转移酶和蔗糖合酶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过量表达,然后将两种酶进行偶联,在糖基供体UDP-... 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将糖基转移酶和蔗糖合酶偶联制备红景天苷高的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首先,将糖基转移酶和蔗糖合酶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过量表达,然后将两种酶进行偶联,在糖基供体UDP-葡萄糖的存在下催化底物酪醇生成红景天苷。通过将该实验融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醇 红景天苷 酶催化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刺五加茎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0
12
作者 苑艳光 王录全 +1 位作者 吴立军 吴振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 (Rupr etMaxim )Harms茎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方法刺五加茎的乙醇提取物经D1 0 1大孔树脂以水及不同浓度乙醇洗脱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1H N...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 (Rupr etMaxim )Harms茎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方法刺五加茎的乙醇提取物经D1 0 1大孔树脂以水及不同浓度乙醇洗脱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1H NMR ,13 C NMR)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香草酸 (vanillicacidⅠ )、丁香酸 (syringicacidⅡ )、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Ⅲ )、异香草醛 (isovanillinⅣ )、异秦皮啶 (isofraxidinⅤ )、丁香苷 (syringinⅥ )。结论对羟基苯乙醇和异香草醛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化学成分 对羟基苯乙醇 异香草醛 中药
下载PDF
红景天注射液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婷嫒 李三鸣 +1 位作者 李红菊 何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建立红景天注射液中的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景天注射液中的红景天苷和酪醇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景天苷和酪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目的:建立红景天注射液中的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景天注射液中的红景天苷和酪醇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景天苷和酪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9.1(n=5),RSD分别为1.10和2.69。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可靠,可作为红景天注射液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注射液 红景天苷 酪醇 定性 定量 TLC HPLC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红景天中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化田 祖元刚 毛子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相比较 ,研究从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的工艺条件 ,结论是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能萃取出红景天生药中红景天苷的 1 .2 % ,提取率不高 ,但该方法能萃取出80 %的苷元酪醇 ,萃取液中苷元...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相比较 ,研究从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的工艺条件 ,结论是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能萃取出红景天生药中红景天苷的 1 .2 % ,提取率不高 ,但该方法能萃取出80 %的苷元酪醇 ,萃取液中苷元酪醇的相对含量可达 45 .68% ;乙醇常温浸提法能将红景天苷、苷元酪醇同时有效萃取 ,且得率较高 ,但是萃取液中两物质相对含量较低 ,进一步分离纯化将有难度。本研究结果表明 ,将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有效结合 ,可实现两物质的有效分离 ,推进红景天有效成分的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醇 红景天苷 法能 取出 超临界CO2萃取法 乙醇 生药 萃取液 常温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内生真菌ZPRa-R-1对红景天中关键信号分子及主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梦亮 焦晋 +3 位作者 邢婕 田俊生 崔晋龙 王俊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研究内生真菌ZPRa-R^(-1)对大花红景天组培苗中信号分子NO,SA和H_2O_2,及主要次生代谢物酪醇(p-tyrosol)和红景天苷(salidroside)积累的影响。分别采用Greiss试剂法、RP-HPLC荧光法、硫酸钛法检测NO,SA和H_2O_2等信号分子;采用分光光度... 研究内生真菌ZPRa-R^(-1)对大花红景天组培苗中信号分子NO,SA和H_2O_2,及主要次生代谢物酪醇(p-tyrosol)和红景天苷(salidroside)积累的影响。分别采用Greiss试剂法、RP-HPLC荧光法、硫酸钛法检测NO,SA和H_2O_2等信号分子;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关键酶PAL和CA4H的活性;采用RP-HPLC检测酪醇和红景天苷。ZPRa-R^(-1)接种于红景天,首先引起宿主信号分子NO含量增高,其次是SA和H_2O_2,它们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是共生后第8,10和12 d,含量分别为0.193μmol·g^(-1),0.062μg·g^(-1),0.092μmol·g^(-1);关键酶PAL和CA4H活性最大值分别为166.400 U·g^(-1)和0.625 U·g^(-1)·h^(-1),分别是对照组的8和1.5倍,最终引起酪醇和红景天苷的积累效应,在第8和10 d达到最大值,含量分别为8.656和0.498 mg·g^(-1),是对照组的7和2.8倍。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ZPRa-R^(-1)能通过诱导激活宿主信号分子网络系统,引起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进而调控酪醇和红景天苷等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内生真菌 信号分子 酪醇 红景天苷
下载PDF
狭叶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康胜利 张坚 +3 位作者 吕义长 吕东 李晓红 张伯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利用聚酰胺-活性炭柱,对狭叶红景天根茎的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从其水溶部分分得3个单体,通过光谱分析,确认其中的晶2,晶3分别为红景天甙和酪醇。脂溶性部分得到一晶体为β-谷甾醇。
关键词 狭叶红景天 红景天甙 酪醇 鉴定
下载PDF
红景天属植物根中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含量的HPLC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洋 于涛 阎秀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KYA H IQ 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溶液(体积比1∶9)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的条件下,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含量的方法。利用均匀试验设... 建立了一种采用KYA H IQ 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溶液(体积比1∶9)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的条件下,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含量的方法。利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确定了红景天根粉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在60℃下超声波提取50 m in。分别测定了不同产地的红景天属植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西藏产圣地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最高,达到2.147%,其次为藏产大花红景天和西藏红景天,分别为1.763%和1.271%;四川产大花红景天中酪醇含量最高,为0.298 5%,其次是藏产西藏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分别为0.214 3%和0.183 6%;长鞭红景天和狭叶红景天中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很低,红景天苷含量仅为0.034%和0.003%,酪醇含量则分别为0.016 4%和0.004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红景天苷 酪醇 超声波提取
下载PDF
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辰 陈东生 +2 位作者 陈娟 邸多隆 蒋生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优选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浸膏得率、红景天苷、酪醇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剂量(倍)、提取时间(h)对提取的影响。结果:以6倍量80%乙醇提取2 h,提取2次为最佳提取工艺。结... 目的:优选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浸膏得率、红景天苷、酪醇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剂量(倍)、提取时间(h)对提取的影响。结果:以6倍量80%乙醇提取2 h,提取2次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工艺条件可为新药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乙醇浸膏 红景天苷 酪醇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微生物催化D-葡萄糖与酪醇葡糖基转移合成红景天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梦亮 张芳 刘滇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为了探讨微生物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可能性,从红景天根系土壤中筛选出了五个菌株,比较了它们合成红景天甙的能力,确定F1菌株为合成红景天甙的出发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D-葡萄糖和酪醇为底物,研究了底物浓度... 为了探讨微生物催化合成红景天甙的可能性,从红景天根系土壤中筛选出了五个菌株,比较了它们合成红景天甙的能力,确定F1菌株为合成红景天甙的出发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D-葡萄糖和酪醇为底物,研究了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细胞浓度和pH对红景天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底物浓度为酪醇5 g/L,D-葡萄糖与酪醇的摩尔比为1∶1,酪醇浓度高于5 g/L不利于菌体生长.最佳反应时间为48 h,最适细胞浓度为150 g/L,最适pH为7.红景天甙最高产量为0.7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甙 微生物 米曲霉 生物催化 酪醇 葡萄糖 葡糖基转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大株红景天中红景天苷、酪醇和没食子酸的含量 被引量:9
20
作者 关潇滢 王铁杰 +2 位作者 李军 陈晓辉 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株红景天中红景天苷、酪醇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03%磷酸水溶液(体积比7∶93);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株红景天中红景天苷、酪醇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03%磷酸水溶液(体积比7∶93);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2min^-1。结果红景天苷、酪醇和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分别在4.100-121.9 mg.L-1(r=0.999 9,n=6)、1.10-31.9 mg·L^-1(r=0.999 8,n=6)、2.00-60.7 mg·L^-1(r=0.999 9,n=6)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1%、98.9%和103.0%,RSD分别为3.0%、2.1%和0.8%。结论本方法快捷、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大株红景天药材中红景天苷、酪醇和没食子酸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 红景天苷 酪醇 没食子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