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ll-diameter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 for peripheral corneal ulceration treatment
1
作者 Tian Liang Xia Wang +1 位作者 Jie Wu Yan C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5期831-837,共7页
AIM: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all-diameter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SAPS)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corneal ulceration(PCU).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included 18 patients(18 e... AIM: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all-diameter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SAPS)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corneal ulceration(PCU).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included 18 patients(18 eyes)with PCU between April 2018 and December 2020.All patients had PCU and underwent lamellar keratoplasty with SAPS.Observation indicators include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and transparency of SAPS.The infection control rate in the surgical eye-lesion area was also calculated.RESULTS:Eighteen patients underwent lamellar keratoplasty with SAPS to treat PCU.None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rejection after 6mo(18/18)and 12mo(16/16)of follow-up.The BCVA(0.47±0.30)at the 6mo followup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0.99±0.8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Z=-3.415,P<0.05).The BCVA at the 12mo follow-up after opera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the 6mo(Z=0,P=1).With time,the SAPS graft gradually became transparent.At the 6mo(18/18)and 12mo(16/16)follow-up,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recurrent corneal infection.CONCLUSION:SAPS is clinical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CU,improving the patient’s BCVA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rejection after keratopl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 lamellar keratoplasty infectious corneal ulcer
下载PDF
Chronic Anogenital Ulcerations and Polymicrobial Pelvic Infections: About a Case
2
作者 Michèle Florence Mendoua Grâce Anita Nkoro +2 位作者 Lucie Nguizaye Vanina Ngono Akam Esther Ngo Um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AS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Genital ulceration is the loss of integrity of the mucous membranes (or genital skin) leaving the dermis uncovered and almost always accompanied by satellite lymphadenopathies. Beyond a month of evolution, it is said ... Genital ulceration is the loss of integrity of the mucous membranes (or genital skin) leaving the dermis uncovered and almost always accompanied by satellite lymphadenopathies. Beyond a month of evolution, it is said to be chronic.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re infections due to microbial agents among which parasites, bacteria, viruses and fungi that can be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to varying degrees.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must be mentioned before any genital ulceration. Hence the interest of the case that we report of chronic anogenital ulcerations complicating a polymicrobial pelvic infection in a patient immunocompromised to HIV.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s a hypogastric sensitivity to deep palpation, the presence of a superinfected anogenital ulceration exposing the deep dermis covered with purulent serosities interesting the labia minora, the posterior vaginal fork, the anal region, the clitoris and an extension of the lesions to the gluteal fold is observed. We found a satellite lymphadenopathy in the right inguinal fold. The screening finds the HIV1 positive serology with a viral load of 28,000 copies, the herpes simplex 1&2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serologies were all positive. The genital samples are marked by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with Candida Albicans and Gardnerella Vaginalis, the presence of urogenital mycoplasmas of the Ureaplasma Urealyticum The pelvic ultrasound was in favor of a bilateral adnexitis. A protocol was put in place: the first step consisted of seat baths, antifungi and 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 fluconazole 150 mg and tinidazole 2 g in single doses, then josamycin 1 g/24h in two doses per os for two weeks. The second stage consist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doxycycline 200 mg for 21 days, Aciclovir 500 mg for 10 day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ARV (Tenofovir + Lamivudine + Dolutegravir) or one tablet daily. The evolution is marked by a progressive healing of the clitoris, the labia majora and labia minora, the posterior vaginal fork. In case of chronicity, a biopsy in search of a tumor process is not mandatory when there is a satisfactory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good healing. The patient’s death two week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ARV treatment, can be explained by a probable immune reconstitution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genital ulceration POLYMICROBIAL INFECTION
下载PDF
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理论阐释及临床思路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斯瑶 于永铎 +2 位作者 柳越冬 陈萌 齐颖超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87-391,共5页
于永铎认为,痈为火毒生,下利脓血为热毒本质,提出“病由毒起,热毒伤肠”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关键,“邪踞火毒”“湿热毒邪”“正虚伏毒”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病机演变规律,体现热毒伤肠络,毒邪由实致虚,虚实夹杂的病邪转变过程。结合从... 于永铎认为,痈为火毒生,下利脓血为热毒本质,提出“病由毒起,热毒伤肠”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关键,“邪踞火毒”“湿热毒邪”“正虚伏毒”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病机演变规律,体现热毒伤肠络,毒邪由实致虚,虚实夹杂的病邪转变过程。结合从肠黏膜屏障损伤、免疫功能紊乱、细胞自噬、凋亡、焦亡的病变特点及交叉转化的因果联系,提出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治法,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清热利湿、解毒消痈,健脾益气、托毒消痈等辨治策略,并结合临床验案进行分析,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痢 溃疡性结肠炎 以痈论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洋 宋志前 +4 位作者 鲁欣悦 王淳 彭诗涛 张婷 宁张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8-175,共8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 Treg)失衡与UC肠道免疫稳态息息相关,而Th17/Treg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与UC相关的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内多种免疫因素、Th17/Treg细胞代谢重编程以及中药免疫调节治疗UC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UC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免疫 TH17细胞 TREG细胞 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柠檬苦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霞 贾慧宇 +1 位作者 康金旺 赵汉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UC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12.5、25、50 mg/kg)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阳性对照组,500 mg/kg)...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UC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12.5、25、50 mg/kg)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阳性对照组,500 mg/kg),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或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结束24 h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称重,取结肠组织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水平;基于16S rRNA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不佳、皮毛较暗、情绪烦躁易发怒,结肠组织腺体排列杂乱,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水肿现象;CMDI评分和结肠组织中IL-1β、IL-6、TNF-α水平,HMGB1、RAGE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肠道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体重和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肠道厚壁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柠檬苦素各剂量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均改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柳氮磺胺吡啶组与柠檬苦素高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柠檬苦素可改善UC模型大鼠肠道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RAGE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损伤 肠道菌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
下载PDF
积极元素集成应用法对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曲桂艳 董志领 +2 位作者 王芝静 杨军 刘竹君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114-1116,1120,共4页
目的研究积极元素集成应用法对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救治的脑卒中患者168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82例)和对照组(n=86例),对照组遵脑卒中压疮预防常规护理模式施护,试验组接受压疮... 目的研究积极元素集成应用法对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救治的脑卒中患者168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82例)和对照组(n=86例),对照组遵脑卒中压疮预防常规护理模式施护,试验组接受压疮预防积极元素集成应用法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的家属压疮防护知信行评分、压疮发生率、家属压疮防护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家属压疮防护知信行评分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防护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积极元素集成应用法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压疮防护干预,利于提升家属的压疮防护知信行水准,减低压疮发生率,深得脑卒中患者家属压疮防护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元素 集成应用法 脑卒中 压疮 预防
下载PDF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LRP3信号通路IL-1β、IL-1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蔺晓源 李开楊 +1 位作者 管洁 刘杰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NLRP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溶液7 d制备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NLRP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溶液7 d制备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健脾益肠散组,每组10只。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予相应药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l)含量,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NLRP3、ASC、Caspase-l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嘧啶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好转,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NLRP3、ASC、Caspase-l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肠散可抑制NLRP3信号通路IL-1β、IL-18表达,改善结肠免疫炎症损伤,发挥治疗U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肠散 溃疡性结肠炎 NLRP3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大鼠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IV期压疮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卫东 屠卓隆 +3 位作者 赵胜 缪爱梅 刘政军 林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86岁。入院后I期予行负压封闭引...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86岁。入院后I期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4~7 d后行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压疮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因长期卧床致骶尾部受压出现IV期压疮,压疮病因:截瘫患者5例,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卧床患者7例,其中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例,帕金森病患者3例,老年痴呆症患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例。病程2周至8年,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5.0 cm~10.0 cm×12.0 cm。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皮瓣坏死、静脉淤血、创缘开裂等发生。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外形较佳、骶尾部软组织饱满、压疮无复发。结论: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血运可靠,设计、操作简单,皮瓣可修复面积大,切取不需要离断臀上动脉浅支,供瓣区一般能直接缝合,修复骶尾部压疮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IV期压疮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野 狄涛 +2 位作者 唐忠尉 张嘉玥 张文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5,17,共6页
目的探讨预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溃疡愈合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DFU是否愈合将其分为愈合组(n=57)和未愈合组(n=143)。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 目的探讨预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溃疡愈合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DFU是否愈合将其分为愈合组(n=57)和未愈合组(n=143)。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知-信-行(KAP)模式量表评分以及患者血液中微小RNA(miRNA)-15b-5p的相对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特征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向后法筛选出相关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增强Bootstrap验证法对模型内部进行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列线图、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评估。结果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向后法筛选变量,从8个总变量中确定了3个预测因子,即年龄、miRNA-15b-5p相对含量、K评分,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呈现出中等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结论年龄、K评分及miRNA-15b-5p相对含量均为DFU患者溃疡未愈合相关的预测因子,基于这些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可从多个层面预测DFU患者溃疡未愈合的发生风险,为DFU患者溃疡愈合提供了个体化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风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半夏泄心汤全方及其拆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香谆 徐宪玲 齐玲芝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探究半夏泄心汤全方及其拆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和中医科诊治的120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96例)。观察组... 目的:探究半夏泄心汤全方及其拆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和中医科诊治的120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96例)。观察组分为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每组2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同时给药美沙拉嗪肠溶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肠道内窥镜及外周血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美沙拉嗪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治疗结肠炎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及拆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结肠炎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辛开组具有温暖中焦脾胃的功效,能够偏向缓解患者呕吐,腹痛等症状。苦降组由于具有较多生物碱、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止泻、抗菌、消炎的功效。甘补组虽然能够大补元气提高患者免疫力,但由于患者肠道功能退化,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联合美沙拉嗪可以有效缓解结肠炎症状并提高疗效。不同组方偏向不同,但单纯运用甘补类药材,不适宜肠胃功能较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拆方 药性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预测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的相关风险因子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洁 张红杰 +5 位作者 焦春花 张悦 任天棋 徐晨静 许莹 蒋文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68-1072,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直肠,但有近端进展甚至累及全结肠的趋势。15%~20%的UC患者在其疾病进程中因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直肠,但有近端进展甚至累及全结肠的趋势。15%~20%的UC患者在其疾病进程中因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ASUC)住院治疗,治疗困难,往往需要运用生物制剂、全结肠切除术等,严重增加了不良预后。故而临床上对于预测ASUC的发生发展有潜在的客观需求。本文对能够预测ASUC发生及发展的相关风险因子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严重程度 疾病进展 预测因子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最佳建模方法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媛 张亚荣 +1 位作者 李振刚 张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8-954,共7页
背景面部压力性损伤是俯卧位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创面局部暴露可增加全身感染风险,影响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甚至造成局部组织永久性功能损害。探讨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对于预防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 背景面部压力性损伤是俯卧位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创面局部暴露可增加全身感染风险,影响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甚至造成局部组织永久性功能损害。探讨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对于预防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最佳建模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3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59例接受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面部压力性损伤分为压力性损伤组(n=22)和非压力性损伤组(n=137),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措施、实验室检查。分别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面部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区分度;应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应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比较三种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差异选择最佳建模方法。结果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39.041)、糖尿病(OR=7.256)和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间(OR=6.705);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26.882)、糖尿病(OR=1.770)、ICU住院时间(OR=2.610)和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间(OR=5.340);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38.256)、糖尿病(OR=1.094)、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间(OR=5.738)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OR=1.179)。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5、0.959和0.750,优于逐步和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AIC和BIC分别为44.634和55.745,低于逐步和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校准曲线显示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效果最佳。决策曲线显示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临床收益对应风险阈值为0.01~0.98,优于逐步和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年龄、糖尿病、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长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是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优于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和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是最佳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溃疡 面部损伤 危险因素 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抑制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改善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
13
作者 关玉龙 张乐 孔德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5-1870,共6页
目的:盐酸小檗碱(BBR)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常用药,但其挽救炎症反应导致的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rl)、DSS模型组、BBR治疗组(DSS+BBR)、BBR+NLRP3激动剂组(DSS+BBR+BMS-986299)... 目的:盐酸小檗碱(BBR)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常用药,但其挽救炎症反应导致的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rl)、DSS模型组、BBR治疗组(DSS+BBR)、BBR+NLRP3激动剂组(DSS+BBR+BMS-986299)。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法(DSS)构建UC大鼠模型,同时BBR治疗组和BBR+NLRP3激动剂组每日灌胃BBR 2次,连续7 d,BBR+NLRP3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BMS-986299。实验期间每天称量体质量、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后解剖观察并评估结肠大体形态、测量长度;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评估组织损伤指数(TDI);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GSD?MD-N、Cleaved-caspase 1和IL-1β的表达。结果:BBR能够有效改善UC引起的体质量减轻、结肠的组织完整性、细胞焦亡,并降低结肠中TNF-ɑ、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焦亡细胞的比例以及NLRP3、IL-1β、GSDMD-N、Cleaved-caspase 1等细胞焦亡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并且BBR的治疗效果和调节表达的蛋白因NLRP3激活而逆转。结论:BBR通过降低细胞焦亡通路中NLRP3、IL-1β、GSDMD-N、Cleaved-caspase 1等蛋白的成熟体表达,发挥治疗效果,为BBR治疗UC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细胞焦亡 溃疡性结肠炎 NLRP3
下载PDF
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晓丽 高宗跃 +1 位作者 刘一帆 吴婧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研究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疾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研究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疾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14 d为1个疗程,2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ANCA)、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Th17细胞比例、血清IL-6、CRP、I-FABP、p-ANCA水平均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且试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减少,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2组Treg细胞比例、血清CD3^(+)、CD4^(+)与治疗前相比,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柏溃结汤灌肠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可辅助减轻机体炎性损伤、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青柏溃结汤 灌肠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炎性损伤
下载PDF
小檗碱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淑静 付改霞 齐瑞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BR)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创面局部多次涂抹冰醋酸建立皮肤溃疡模型,随机数字法分组,包括模型组(M组)、小檗碱低... 目的:探究小檗碱(BR)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创面局部多次涂抹冰醋酸建立皮肤溃疡模型,随机数字法分组,包括模型组(M组)、小檗碱低剂量组(BR-L组)、小檗碱高剂量组(BR-H组)、小檗碱高剂量+空载组(BR-H+pc-DNA组)、小檗碱高剂量+HIF-1α敲低组(BR-H+pc-HIF-1αKD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以药物分组处理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与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溃疡创面组织炎性因子IL-6、IL-8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HIF-1α/VEGF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M组大鼠创面组织MVD、血清及创面组织IL-6、IL-8水平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BR-L组、BR-H组、BR-H+pc-DNA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MVD、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血清及创面组织IL-6、IL-8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高剂量小檗碱作用更强。敲低HIF-1α可减弱BR对模型组大鼠各指标的作用。结论:小檗碱可通过上调HIF-1α/VEGF通路而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增强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胶原形成,促进其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皮肤溃疡 炎症因子 血管生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杨红芹 张旭强 +9 位作者 董寿堂 王怀斌 鲁静 赵志敏 龚晓敏 邬春玉 李嘉珍 陈武燕 熊昕阳 王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水浸法、乙醇法和消炎痛法进行造模。动物实验分3批次进行,每批次将96只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枸橼酸铋钾1560 mg/k... 目的:研究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水浸法、乙醇法和消炎痛法进行造模。动物实验分3批次进行,每批次将96只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枸橼酸铋钾1560 mg/kg/d)组及齿瓣石斛多糖高剂量(600 mg/kg/d)组、中剂量(500 mg/kg/d)组、低剂量(400 mg/kg/d)组,每组各16只小鼠。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于第14天给药30 min后进行造模,再将各组16只小鼠随机分为两小组,其中1个小组8只小鼠的胃组织固定后用于胃黏膜损伤程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计算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另1个小组8只小鼠用于测定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三种方法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溃疡指数极显著升高(P<0.001),胃组织中SOD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胃溃疡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齿瓣石斛多糖高剂量组能极显著降低小鼠胃溃疡指数(P<0.001),显著升高小鼠胃组织中SOD活力(P<0.05)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上述两组小鼠胃组织再生黏膜较厚,黏膜修复较完全,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较整齐,溃疡程度较轻。结论:齿瓣石斛多糖对胃溃疡具有确切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与保护胃黏膜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瓣石斛 多糖 胃溃疡 防治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拉萨地区上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的调研分析
17
作者 魏红涛 普布仓决 +3 位作者 格桑央宗 益西旺扎 黎燕 李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92-96,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拉萨地区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7例PUD患者,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该地区PUD患者男性180例(占75.9%)多... 目的:调查分析拉萨地区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7例PUD患者,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该地区PUD患者男性180例(占75.9%)多于女性57例(占24.1%),且长期吸烟89例(占37.6%)和大量饮酒70例(占29.5%)占一定的比例。常见的伴发疾病中慢性肝病39例(占16.5%),高血压24例(占10.1%),关节炎(痛风)8例(占3.4%)。234例(占98.7%)PUD患者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分别为腹痛200例(占84.4%),呕血或便血122例(占51.5%),烧心90例(占38.0%)和腹胀84例(占35.4%);多发溃疡131例(占55.3%)多于单个溃疡106例(占44.7%);发病部位由高向低依次是胃角124例(占52.3%)>胃体72例(占30.4%)>胃窦69例(占29.1%)>幽门48例(占20.3%)>十二指肠球部29例(占12.2%)>胃底14例(占5.9%)。能够追踪到治疗方案的235例患者中229例(占97.4%)接受了规范的抑酸治疗和胃黏膜保护剂。237例PUD患者中对166例进行了随访,161例提供症状反馈,其结果显示,158例(占98.1%)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166例受访患者中49例复查胃镜,其中11例(占22.4%)显示溃疡复发。研究期间166例受访患者中分别有7例(占4.2%)患者因PUD再次入院,7例(占4.2%)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涉及消化道出血、胃癌、胃相关疾病、肝癌和冠心病。结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拉萨地区PUD的临床特征的重要信息,其预后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PUD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管理现状,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和进一步研究来确认和扩展其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研究
18
作者 刘扬 刘青 路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分析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学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其中选取10只小鼠收集粪便(不参与后续实验),其余5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分析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学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其中选取10只小鼠收集粪便(不参与后续实验),其余5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20)、研究组(n=20)。空白组自分组首日起自由饮用灭菌蒸馏水,模型组和研究组自分组首日起自由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研究组予以正常小鼠粪便混悬液生理盐水混合物灌肠,每3天灌肠1次,共2次。待第2次灌肠完成后的第2天处死所有小鼠,采集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35(IL-35)、白介素-22(IL-22)、白介素-17(IL-17)与可溶性Fas等细胞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光冈氏肠内细菌群分析法定量检测肠道菌群值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研究组小鼠TNF-α、IL-6、IL-17与IL-22水平上升,IL-35和可溶性Fas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研究组小鼠TNF-α、IL-6、IL-22与IL-17水平降低,IL-35和可溶性Fas水平升高(P<0.05)。结肠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显示不同程度的黏膜变薄,上皮结构缺失,腺体分布无规则性,固有层充血水肿,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管明显扩张,弥漫分布小溃疡;研究组小鼠结肠黏膜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但部分仍可见淋巴管轻度扩张,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研究组小鼠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梭菌的菌群值显著升高,B/E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研究组小鼠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群值明显增加,B/E值升高(P<0.05)。结论粪菌移植可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性损伤及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的生成,调节肠道免疫平衡,促进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学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维多珠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19
作者 孙娟 闻静 +2 位作者 张成斌 郑兆炜 王娅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86-89,148,共5页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长期使用维多珠单抗(VDZ)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 Med、Embase、ClinicalKey、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以缓解期U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VDZ为干预条件的随机对...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长期使用维多珠单抗(VDZ)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 Med、Embase、ClinicalKey、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以缓解期U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VDZ为干预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语言仅限于英文。结果 最终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与对照组比较,缓解期UC患者使用VDZ,可以获得更高的临床缓解率[RR=2.60,95%CI(1.92,3.52)]、临床反应率[RR=2.21,95%CI(1.75,2.78)]、黏膜愈合率[RR=2.51,95%CI(1.93,3.26)]、持久临床缓解率[RR=2.42,95%CI(1.88,3.12)]、无皮质类固醇缓解率[RR=3.23,95%CI(1.94,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事件[RR=1.00,95%CI(0.91,1.10)]和严重不良事件[RR=0.97,95%CI(0.72,1.29)]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DZ可使UC患者获得长久的内镜黏膜愈合,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UC患者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珠单抗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皮-肠轴”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糖尿病溃疡的关系
20
作者 赵亚男 魏建梁 +1 位作者 李秋 刘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8-1133,共6页
糖尿病溃疡(dabetic ulce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迁延难愈、易感染、易导致截肢或脓毒症的特点[1]。据统计,2016年,全球糖尿病下肢并发症患者约1.31亿,其中250万患者因足部溃疡导致残疾而缩短生命[2]。糖... 糖尿病溃疡(dabetic ulce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迁延难愈、易感染、易导致截肢或脓毒症的特点[1]。据统计,2016年,全球糖尿病下肢并发症患者约1.31亿,其中250万患者因足部溃疡导致残疾而缩短生命[2]。糖尿病溃疡难愈原因复杂,涉及血管因素、神经因素、免疫因素及微生物因素,其中创面微生物的变化以及与不同细胞作用产生的免疫应答影响了创面的修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肠轴 肠道菌群 糖尿病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