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cuum preloading combined electroosmotic strengthening of ultra-soft soil 被引量:22
1
作者 彭劼 熊雄 +1 位作者 MAHFOUZ A H 宋恩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82-3295,共14页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vacuum preloading combined electroosmotic strengthening of ultra-soft soil and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A laboratory t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vacuum preloading combined electroosmotic strengthening of ultra-soft soil and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A laboratory test cell was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vacuum preloading combined electroosmosis.Several factor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including the directions of the electroosmotic current and water induced by vacuum preloading and the replenishment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ectroosmosis together with vacuum preloading improve the soil strength greatly,with an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60%,and reduce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soil on the basis of consolidation of vacuum preloading,however,further settlement is not obvious with only 1.7 mm.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vacuum preloading combined electroosmosi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lectroosmosis after vacuum preloading.Elemental analysis using X-ray fluorescence proves that the soil strengthening during electroosmotic period in this work is mainly caused by electroosmosis-induced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the concentrations of Al2O3in the VPCEO region increase by 2.2%,1.5%,and 0.9%at the anode,the midpoint between the electrodes,and the cathode,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电渗 软土 加固 实验室测试 改良土壤 X-射线荧光 强化效果
下载PDF
Non-destructive experimental testing and modeling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behavior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 被引量:1
2
作者 Aram M.Raheem Cumaraswamy Vipulanandan Mohammad S. Joshaghan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161-168,共8页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soft clayey soil exhibits extreme challenges due to low shear strength of such material.Hence,inspecting the non-destructive electrical impedance behavior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soft clayey soil exhibits extreme challenges due to low shear strength of such material.Hence,inspecting the non-destructive electrical impedance behavior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 gains more attention.Both shear strength and electrical impedance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for both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The shear strength of un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 reached 0.17 kPa for 10% bentonite content,while the shear strengths increased to 0.27 kPa and 6.7 kPa for 10% bentonite content treated with 2% lime and 10% polymer,respectively.The electrical impedance of the ultra-soft clayey soil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1.6 kΩ to 0.607 kΩ when the bentonit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2% to 10% at a frequency of 300 kHz.The10%lime and 10% polymer treatments have decreased the electrical impedances of ultra-soft clayey soil with 10%bentonite from 0.607 kΩ to 0.12 kΩ and 0.176 kΩ,respectively,at a frequency of 300 kHz.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accordingly proposed to model the non-destructive electrical impedancefrequency relationship for both untreated and treated ultra-soft clayey soils.The new model has shown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ith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up to 0.99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of 0.007 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ft clayey soil BENTONITE LIME Polymer Shear strength Non-destructive test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海底浅层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
3
作者 孙耀 李飒 +2 位作者 李怀亮 甘惠良 赵福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准确评估海底浅层超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对海洋资源开发、灾害评估、海洋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多个海域超软黏土数据分析对比表明,现有不排水抗剪强度评估经验公式存在受地域限制的问题,计算精度较低。因此,以超软黏土的6... 准确评估海底浅层超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对海洋资源开发、灾害评估、海洋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多个海域超软黏土数据分析对比表明,现有不排水抗剪强度评估经验公式存在受地域限制的问题,计算精度较低。因此,以超软黏土的6个物性指标为输入变量,不排水抗剪强度为输出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海底浅层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根据建立的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物性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网络,以权积法求解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对各指标的敏感度系数,定量分析各指标对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考虑多因素影响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方面具有普遍适应性,其预测结果非常接近落锥试验实测结果,均方差0.02139,R2值达到0.9874,预测精度远高于现有经验公式;采用权积法计算得到的对数流动性指标对不排水抗剪强度最为敏感;据此建立了以对数流动性指标为参数的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预测经验公式,该公式在计算中国海域超软黏土不排水剪切强度方面具有较高精度,但由于数据量有限,依旧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为海底浅层超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浅层 超软黏土 不排水抗剪强度 BP神经网络 权积法 物性指标 敏感度
下载PDF
超深软土区真空预压对复合地基的影响及其防治
4
作者 陈仕文 李栋 汪旭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0-700,共11页
在超深软土区,地块进行真空预压处理时可能会对近邻既有复合地基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性分析这种影响并寻求实用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深厚软土区实际工程为原型,建立了平面应变模型,还原路侧真空预压过程,探索了复合地基受到... 在超深软土区,地块进行真空预压处理时可能会对近邻既有复合地基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性分析这种影响并寻求实用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深厚软土区实际工程为原型,建立了平面应变模型,还原路侧真空预压过程,探索了复合地基受到的影响,并分析了4种对策的效果。结果表明:(1)真空预压产生的水平位移在场地边缘最大,场地边缘与复合地基之间的过渡区变形剧烈,承受了两个区域之间主要的水平和沉降变形差;(2)对于低渗透性的软土,真空预压产生的沉降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下15 m范围内,深层的排水板对沉降贡献率低;(3)负压经历了从排水板向土体,从上至下的传递过程,排水板与土体之间的孔压差随着排水板深度增大而减小;(4)群桩中边桩侧向位移最大,弯矩是桩破坏的控制指标,群桩可能从边桩破坏,然后向地基中心蔓延;(5)增大场地处理边缘与路基距离、复合地基施工前先对路基进行真空预压处理、缩短地路基边缘排水板的长度以及在过渡区靠近路基一侧增加钢混支护,均是控制复合地基变形和受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超深软土 真空预压 悬浮桩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软土地层45m级超深基坑工程实测变形性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中华 王卫东 +3 位作者 宗露丹 朱殷航 翁其平 张佶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7,共10页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45m级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其实测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由于开挖深度大,地下连续墙的绝对侧向变形量也较大,但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与开挖...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45m级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其实测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由于开挖深度大,地下连续墙的绝对侧向变形量也较大,但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与开挖深度的比值仅为0.43%,与上海软土地区挖深小于30m的基坑变形统计平均值接近;地下连续墙及立柱受开挖卸荷影响,竖向位移表现为隆起,且在底板浇筑工况下隆起值趋于稳定,立柱的最大回弹达65mm;各道支撑轴力增量基本发生在紧邻下方土体开挖工况,且最大轴力值基本发生在第六、七、八道支撑中;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呈“凹槽形”,随施工阶段的推移地表沉降逐步增加,且发生最大沉降的位置随之逐步向坑外发展,而无量纲化地表沉降仍处于上海软土地区统计的沉降包络线范围之内;此外,基坑周边管线、磁悬浮的变形均较小,表明基坑工程的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软土 变形性状 地下连续墙变形 地表沉降 建(构)筑物变形
下载PDF
深厚软土地层盾构施工诱发地层应力扰动规律研究
6
作者 聂君 林良方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7期70-73,共4页
为了分析超软土地层扰动对盾构掘进过程的影响,研究在PLAXIS 3D中编写了子程序,并建立了盾构掘进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指导实际工程中的盾构掘进。使用模型中的结构强度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盾构掘进引起土体扰动的方法。研究... 为了分析超软土地层扰动对盾构掘进过程的影响,研究在PLAXIS 3D中编写了子程序,并建立了盾构掘进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指导实际工程中的盾构掘进。使用模型中的结构强度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盾构掘进引起土体扰动的方法。研究以某隧道为例,对盾构推进过程中土体扰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超软土 扰动度
下载PDF
TORCH联合血清β-hCG、AFP、uE3检测诊断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价值
7
作者 杨璐嘉 刘璇 +3 位作者 李慧君 李阳 张翠珍 薛淑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究TORCH联合血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检测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于本院产前检查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孕妇324例(300例单项软指标异常、24例≥... 目的:探究TORCH联合血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检测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于本院产前检查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孕妇324例(300例单项软指标异常、24例≥2项软指标异常)纳入异常组,产前检查健康产妇30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TORCH血清学检测,测定血清AFP、freeβ-hCG及uE3水平。对比两组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检测结果;对比不同软指标异常组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检测结果;ROC分析TORCH联合血清β-hCG、AFP和uE3对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常组血清TORCH阳性率、β-hCG、AFP水平更高,血清uE3水平更低(均P<0.05);与单项软指标异常组相比,多项软指标异常组血清TORCH阳性率、β-hCG、AFP更高,血清uE3水平更低(均P<0.05);ROC工作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ORCH、β-hCG、AFP和uE3联合检测诊断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的AUC分别为0.927,显著高于指标单独检测,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0.00%和92.59%。结论:对产前检查孕妇行血清TORCH联合β-hCG、AFP和uE3检测,有助于提升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率,可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 人绒膜促性腺激素 甲胎蛋白 游离雌三醇 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濒海富水软土地层超深CSM与TRD成墙质量及综合工效对比分析
8
作者 王宝生 《建筑施工》 2024年第6期823-826,832,共5页
濒海富水软土地层中超深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难度大,缺乏工艺可靠性和工效预估依据。依托上海浦东沿海地区某大型地下工程,开展80 m级超深CSM和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试验,通过取芯检测和施工分析对比研究了2种工艺的成墙质量和... 濒海富水软土地层中超深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施工难度大,缺乏工艺可靠性和工效预估依据。依托上海浦东沿海地区某大型地下工程,开展80 m级超深CSM和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墙试验,通过取芯检测和施工分析对比研究了2种工艺的成墙质量和综合工效。结果表明,CSM墙体的力学性能更优,其平均强度和抗渗系数分别达到了0.81~0.91 MPa和5.8×10^(-8)~9.9×10^(-8) cm/s,相应的TRD墙体指标分别为0.73~0.92 MPa和6.5×10^(-8)~1.0×10^(-7) cm/s;CSM的综合工效为2.4 m/d,TRD的综合工效与水平施工距离正相关,当施工距离大于20 m后,TRD的综合工效开始高于CSM,且最大工效可达2.8 m/d。研究结论可为濒海富水软土地层超深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提供设计参数和施工组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海富水软土 超深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 铣削深搅水泥土搅拌墙工法(CSM) 渠式切割水泥土搅拌墙工法(TRD)
下载PDF
软土118 m地连墙试验关键施工参数研究
9
作者 王瑾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70-73,77,共5页
目前,国内在软土地基中施工深度超过100 m特深地墙的施工经验尚少,因此,依托于在建的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Ⅰ标中山公园工作井实施118 m特深地墙试验展开了研究探讨,介绍了特深地墙试验的实验过程,收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为海绵城... 目前,国内在软土地基中施工深度超过100 m特深地墙的施工经验尚少,因此,依托于在建的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Ⅰ标中山公园工作井实施118 m特深地墙试验展开了研究探讨,介绍了特深地墙试验的实验过程,收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为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积累了施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特深地下连续墙 试验 施工技术
下载PDF
软硬交替地层超深竖井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
10
作者 许访坤 周王鹏 +1 位作者 王旭 陈保国 《工程建设》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受力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开挖深度高于或处于“硬岩”时,地连墙在该软硬分界面位置处产生反弯点,向坑外发生弯曲变形,而当坑内“硬岩”被挖除后,整体向坑内产生水平位移。2)地连墙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E”型,地连墙的最大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总是集中在“软岩”深度范围内,而在“硬岩”深度范围内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最小;同时,地连墙的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软岩岩层交界面深度附近。3)内衬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阶梯”型增长,但在“硬岩”深度处出现减小;内衬受坑内岩体隆起影响明显,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内衬底部,同时向坑外产生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竖井 地连墙 软硬交替地层 受力特性 变形规律
下载PDF
软土地区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的深基坑工程设计与研究
11
作者 魏仁杰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上海地区某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侧基坑的围护形式,并根据管线保护要求,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对比分析支护结构变形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监测值得出:(1)围护体侧向变形均呈“鱼腹型... 以上海地区某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紧邻超高压电力管线侧基坑的围护形式,并根据管线保护要求,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对比分析支护结构变形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监测值得出:(1)围护体侧向变形均呈“鱼腹型”抛物线形状,地连墙的抗变形能力明显优于灌注桩;(2)地表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管线的垂直位移。基坑开挖前的施工工况会对周边道路和管线造成一定的影响;(3)实测变形比理论计算偏大,是因为理论计算的变形值仅考虑了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超高压管线 地下连续墙 侧向变形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复杂软土地质超深搅拌桩关键技术研究
12
作者 邓海 李登海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超深搅拌桩桩底质量问题一直是地基基础加固处理中最难控制的质量问题,桩底遇特殊软土比遇普通软土成桩技术难度更大,质量风险更高。本文依托珠海乾务赤坎大联围斗门段防潮洪海堤提升工程,分别选用PH-5D型、DGN-28型搅拌设备进行现场试... 超深搅拌桩桩底质量问题一直是地基基础加固处理中最难控制的质量问题,桩底遇特殊软土比遇普通软土成桩技术难度更大,质量风险更高。本文依托珠海乾务赤坎大联围斗门段防潮洪海堤提升工程,分别选用PH-5D型、DGN-28型搅拌设备进行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PH-5D型搅拌设备功率小,动力弱,采用多翼片钻头后,在超深软土内反而增加了一定阻力,不能正常提高钻速;而DGN-28型搅拌设备功率大,动力足,结合多翼片钻头应用后,发挥的优势和作用极为明显,在“复杂软土层”及“超深软土层”内的成桩质量均得到了一定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软土地质 超深搅拌桩 技术研究
下载PDF
深厚软土中大直径超长桩承载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梁华燕 叶洪兵 +1 位作者 王智 徐琰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
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力问题在工程中逐渐涌现,尤其在深厚软土地区,具有很强的现实工程意义,依托福州地铁园项目现场试验结果,基于PLAXIS 3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深厚软土中大直径超长桩承载机理,结果表明,超长混凝土... 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力问题在工程中逐渐涌现,尤其在深厚软土地区,具有很强的现实工程意义,依托福州地铁园项目现场试验结果,基于PLAXIS 3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深厚软土中大直径超长桩承载机理,结果表明,超长混凝土桩轴力呈非线性分布,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同一埋深处,桩身轴力随着荷载等级增加而逐渐增大;摩阻力的发挥程度与荷载大小、土层性质有关;桩长、桩径对承载机理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 大直径超长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百米级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赵腾腾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68-70,75,共4页
上海是软土地区,针对地层特性,通过对百米级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开挖过程中槽壁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混凝土浇筑阶段压力分布、成槽阶段最大侧向位移、护壁泥浆液面下降等因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本工程后续工程及软土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进一... 上海是软土地区,针对地层特性,通过对百米级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开挖过程中槽壁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混凝土浇筑阶段压力分布、成槽阶段最大侧向位移、护壁泥浆液面下降等因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本工程后续工程及软土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进一步积累设计及施工经验,有效规避风险并指导同类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地下连续墙 槽壁稳定性 软土地区
下载PDF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龚俊武 闫纪涛 刘东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腕关节Cooney评分)、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疗效满意度、术后6个月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 腓动脉 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深井软岩无机有机复合注浆加固材料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管学茂 李雪峰 +4 位作者 张海波 杨政鹏 李海艳 狄红丰 张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共11页
千米深井软岩大巷围岩大变形、裂隙闭合和渗透性差等问题突出,要求注浆材料可注性好、凝结速度快、早期强度高,黏结性能强。为此,设计采用“组分优化+超细化+纳米增强+有机改性”协同制备无机注浆材料新方法,研发出硫铝酸钙、石膏、石... 千米深井软岩大巷围岩大变形、裂隙闭合和渗透性差等问题突出,要求注浆材料可注性好、凝结速度快、早期强度高,黏结性能强。为此,设计采用“组分优化+超细化+纳米增强+有机改性”协同制备无机注浆材料新方法,研发出硫铝酸钙、石膏、石灰三元胶凝体系最佳质量比为50∶40∶10的无机注浆材料。超细化后结石体4 h抗压强度提高163.0%,初步实现早强快凝;开发了具有纳米晶核诱导结晶和锂离子促溶协同作用的纳米锂铝类水滑石增强材料,使超细注浆材料2 h强度提高183.7%;合成了煤岩界面具有定向耦合效应的有机调节剂,通过与浆液和煤界面的键合作用形成桥梁,显著提高了浆液结石体与煤岩界面黏结。协同制备的无机有机复合注浆加固材料粒径小(D95<10μm),凝结快(<8 min),早期强度高(2 h强度11.5 MPa),黏结性能强(砂岩黏结强度3.12 MPa)。研究开发出了具有“高早强、高可注、高黏结”性能的深井软岩无机有机复合注浆加固材料。现场应用试验采用高压注浆方式,浆液可注入煤样大裂隙和微裂隙,连通孤立裂隙实现高压劈裂,松散煤体得到压实。煤壁表面裂隙漏浆和锚杆孔漏浆可以实现自封闭。微观观测表明高压注浆下浆液可以增加裂隙开度,注入更加微细的裂隙。最后,提出未来注浆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软岩大巷 组分优化 超细化 纳米增强 有机调节剂 注浆加固
下载PDF
极松软厚煤层超高巷道顶部高泡材料充填体强度确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旭锋 贾俊飞 +4 位作者 杨战标 赵万里 王纪尧 杨培举 杨前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3,共11页
极松软厚煤层超高巷道采用顶部充填方式控制围岩稳定已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已有实践表明,顶部充填体强度对支护效果影响重大。为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加矿井焦煤产出率,提出采用高泡材料进行顶部充填,以减少材料用量和... 极松软厚煤层超高巷道采用顶部充填方式控制围岩稳定已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已有实践表明,顶部充填体强度对支护效果影响重大。为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加矿井焦煤产出率,提出采用高泡材料进行顶部充填,以减少材料用量和优化支护效果。通过建立超高巷道顶部充填体受力模型,得到了巷道顶部充填体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受载强度,确定了顶部充填体所需的强度及变形能;根据不同水灰比、发泡剂含量条件下高泡材料的力学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高泡材料的最佳配比,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高度为3~6 m时,顶部充填体水平及垂直方向最大受力载荷分别为0.48 MPa和1.37 MPa;巷道高度为6 m时,顶部充填体所需变形能应大于1.17 MPa;将水灰比为3∶1、发泡剂含量为0.03%的充填体充填至巷道顶部,数值模拟及现场的巷道两帮最大位移分别为220 mm和163 mm,满足工作面安全开采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的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松软厚煤层 超高巷道 高水高泡材料 材料性能 控制效果
下载PDF
自然老化软质防弹衣对明胶靶标的防护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曹岩枫 温垚珂 +1 位作者 孙非 徐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8-23,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自然老化防弹衣对人体的防护能力,开展手枪弹对有防护明胶靶标的钝击效应试验。方法通过高速摄影拍摄钝击过程中明胶靶标内瞬时凹陷情况,以此判断自然老化是否影响防弹衣的防护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0年自然老化防弹衣... 目的为了研究自然老化防弹衣对人体的防护能力,开展手枪弹对有防护明胶靶标的钝击效应试验。方法通过高速摄影拍摄钝击过程中明胶靶标内瞬时凹陷情况,以此判断自然老化是否影响防弹衣的防护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0年自然老化防弹衣防护下的明胶靶标内平均瞬态最大凹陷深度为23.32 mm,平均最大直径为70.08 mm;新软质防弹衣防护下的明胶靶标内平均最大凹陷深度为28.76 mm,平均最大直径为66.59 mm。结论10年自然老化对软质防弹衣的抗弹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文中的研究给自然老化软质防弹衣安全使用寿命的延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老化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 软质防弹衣 明胶 钝性撞击
下载PDF
深海超软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奕霖 李飒 +2 位作者 段贵娟 李怀亮 赵福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61-3271,共11页
海底表层的结构物在使用中可能受到动荷载作用,为保证其的长期稳定性,有必要对海床表层的深海超软土动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使用Anton Paar MCR302流变仪,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对含水率高于液限的深海超软土进行动态剪切测试,研究动态流变参... 海底表层的结构物在使用中可能受到动荷载作用,为保证其的长期稳定性,有必要对海床表层的深海超软土动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使用Anton Paar MCR302流变仪,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对含水率高于液限的深海超软土进行动态剪切测试,研究动态流变参数、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大,深海超软土的变形由可恢复的弹性变形主导逐渐过渡为不可恢复的黏性变形主导。通过建立动态流变参数与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λ的关系,探讨了深海超软土的动力特性。根据深海超软土动剪切模量G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峰值参考应变的概念,建立了最大动剪模量G_(max)与归一化含水率w/w_(p)(w为含水率,w_(p)为塑性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还显示,相较于常规黏土,深海超软土的G/G_(max-γ)(γ为剪切应变)曲线衰减较快,且受塑性指数影响较小。深海超软土的阻尼比整体偏高,并随剪切应变的增大快速上升。根据试验结果,给出描述深海超软土G/G_(max-γ)、λ-γ曲线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超软土 流变仪 动态流变参数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含水率
下载PDF
上海超深基坑环境变形时空分布特性实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航 李泽文 +2 位作者 廖少明 李志义 钟铧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5-1604,共10页
基于工程现场实测数据,对深度为31.3 m的上海某超深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上海常规深度(12~20m)的软土基坑工程相比,超深基坑的环境影响明显偏大,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布特性:(1)坑外地表沉降规律随墙体... 基于工程现场实测数据,对深度为31.3 m的上海某超深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上海常规深度(12~20m)的软土基坑工程相比,超深基坑的环境影响明显偏大,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布特性:(1)坑外地表沉降规律随墙体侧向变形的空间分布形态差异而变化,墙体侧向变形由中部向角部变化越平缓,坑外的地表沉降影响范围越大,由中部至坑角收敛越快,坑外地表沉降影响区域则越集中,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2)受坑角效应影响,平行于基坑围护结构的地表沉降由中心向坑角沉降迅速减小,并呈高斯分布规律,影响范围延伸至坑角后1.5He(He为基坑深度);(3)建筑物变形表现出显著的三维特性,靠近基坑围护结构中部的建筑物沉降量显著大于基坑角部,同时均伴随较大的扭转变形;(4)当平行于基坑围护结构的建筑物横跨坑角区域时,最危险点均位于坑角附近0.5He范围内,其损伤程度与建筑物和基坑的位置关系和建筑物刚度有密切关系;(5)相对于常规深度基坑,本工程对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偏大,达到3He左右,但最大地表沉降位置偏小,位于墙后0.5He附近;(6)地表沉降最大值δvm介于0.03%~0.50%He之间,且与墙体最大侧移值δhm之间的关系平均为δvm=0.6δ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超深基坑 环境变形 时空分布 建筑物及管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