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f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deposited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with Si/SiC intermediate layers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静 刘贵昌 +2 位作者 王立达 邓新绿 徐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3108-3114,共7页
In this work,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s with Si/SiC intermediate layers by combining plasma enhanced sputter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EUMS-PVD) and microwa... In this work,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s with Si/SiC intermediate layers by combining plasma enhanced sputter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EUMS-PVD) and microwave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W-ECRPECVD) techniques. The influence of substrate negative self-bias voltage and Si target power on the structure and nan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DLC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nano-indentation, and the film structural morphology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osition bias voltage, the G band shifted to higher wave-number and the integrated intensity ratio ID/IG increased. We considered these as evid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phitization in the films. As the substrate negative self-bias voltage increased, particle bombardment function was enhanced and the sp^3-bond carbon density reducing, resulted in the peak values of hardness (H) and elastic modulus (E). Silicon addition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sp^3 bonding and reduced the hardness. The incorporated Si atoms substituted sp^2- bond carbon atoms in ring structures, which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sp^3-bond. The structural transition from C-C to C-Si bonds resulted in relaxation of the residual stress which led to the decrease of internal stress and hardness. The results of AFM indicated that the films was dense and homogeneous, the roughness of the films was decreased due to the increase of substrate negative self-bias voltage and the Si target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like carbon (DLC)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intermediate layer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preheated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deposition behavior of the 304 stainless steel coatings deposited by cold gas dynamic spraying
2
作者 MENG Xianming ZHANG Junbao +1 位作者 LIANG Yongli ZHAO Jie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期35-40,共6页
The effects of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de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304 stainless steel (SS) cold gas dynamic spraying (CGDS)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er substrate tem... The effects of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de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304 stainless steel (SS) cold gas dynamic spraying (CGDS)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er substrate temperature could increase the deposition rate of the 304 SS particles,even the oxide films existed at the interface. There was a critical oxide film with a thickness of 3 -4 um which could be destroyed by the impacted particles. The micro-hardnes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304 SS coatings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 preheating temperatures were almost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gas dynamic spraying (CGDS) substrate temperature DEPOSITION 304 stainless steel (SS)
下载PDF
微纳米α-Al_(2)O_(3)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烷复合钝化对不锈钢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
3
作者 伏建康 马常帅 +3 位作者 冉长荣 王运厚 郭太雄 张千峰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通过微纳米α-Al_(2)O_(3)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烷复合而成的无铬钝化液作用于不锈钢基板表面,探究其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微纳米α-Al_(2)O_(3)钝化膜对不锈钢表层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硬度测试、扫描电镜测试,分析基板表面特征。同时,... 通过微纳米α-Al_(2)O_(3)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烷复合而成的无铬钝化液作用于不锈钢基板表面,探究其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微纳米α-Al_(2)O_(3)钝化膜对不锈钢表层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硬度测试、扫描电镜测试,分析基板表面特征。同时,通过涂层附着力测试和电化学测试,探究涂层的粘结强度和基板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微纳米α-Al_(2)O_(3)改性的无铬钝化液使不锈钢板材的耐蚀性显著提升,同时对其表面硬度的提升效果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α-Al_(2)O_(3) 无铬钝化 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烷 不锈钢基板 硬度 耐蚀性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纤维的界面效应及其与水泥基材的匹配性研究
4
作者 王金歌 《建材世界》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了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脆性大和易开裂的问题,增加其抗拉强度和韧性,研究建立了室内试验模型,通过单纤维拉拔试验研究不同纤维类型和纤维埋置深度对水泥基材界面的黏结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泥基材料条件下,不锈钢纤维的抗拔... 为了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脆性大和易开裂的问题,增加其抗拉强度和韧性,研究建立了室内试验模型,通过单纤维拉拔试验研究不同纤维类型和纤维埋置深度对水泥基材界面的黏结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泥基材料条件下,不锈钢纤维的抗拔荷载最大,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的抗拔荷载次之,短切丝碳纤维的抗拔荷载远小于不锈钢纤维和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纤维类型对界面黏结强度、抗拔荷载影响规律一致;随着纤维埋置深度的增加,不锈钢纤维的和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的最大拔出荷载均不断增加,而界面黏结强度均不断减小,短切丝碳纤维的最大拔出荷载和界面黏结强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 超高性能混凝土 界面效应 荷载-位移 不锈钢纤维
下载PDF
不锈钢衬底碳纳米管薄膜的场发射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樊志琴 姚宁 +3 位作者 杨仕娥 鲁占灵 马丙现 张兵临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45-49,共5页
不需要添加任何催化剂,直接在含有少量Ni和Cr成分的不锈钢衬底上,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沉积碳纳米管薄膜.在SEM下观察,生成的碳纳米管取向无序,但浓度大、杂质含量少、直径小且分布均匀,其直径在50-60nm,为多壁碳纳米... 不需要添加任何催化剂,直接在含有少量Ni和Cr成分的不锈钢衬底上,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沉积碳纳米管薄膜.在SEM下观察,生成的碳纳米管取向无序,但浓度大、杂质含量少、直径小且分布均匀,其直径在50-60nm,为多壁碳纳米管.Raman光谱实验证实了此碳纳米管中存在大量缺陷.场发射实验表明,本样品的开启电压低,电子发射均匀,发射电流大.当用ITO玻璃作阳极且场强为11 V/μm时,电流密度可达到31 mA/cm2;当用荧光粉包覆的ITO玻璃作阳极且场强为6 V/μm时,电流密度可达到1.25 mA/cm2,这时的电子可稳定发射,使该样品变成良好的电子发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衬底 碳纳米管薄膜 场发射 RAMAN光谱
下载PDF
分离用金属膜制备工艺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忠宏 仇农学 +1 位作者 杨公明 范芳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膜分离技术大规模成功地应用于海水、苦咸水的淡化、超纯水制备及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环保工程等领域,是一种高新分离技术。然而膜分离技术尚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研究、开发、完善和提高,其中以... 膜分离技术大规模成功地应用于海水、苦咸水的淡化、超纯水制备及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环保工程等领域,是一种高新分离技术。然而膜分离技术尚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研究、开发、完善和提高,其中以膜材料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膜分离设备中使用的有机膜受材料性能的影响,在通量、选择性和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而陶瓷膜受制备工艺的影响,孔径不易控制在比较狭窄的范围,造成膜的分离精度不高,截留分子量过于分散,致命的是陶瓷膜支撑体强度不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突然的脆断或破裂。金属膜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研制成功的以多孔不锈钢为基体、TiO2陶瓷为膜层材料的一种新型金属-陶瓷复合型的无机膜。金属膜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强度,以及对环境和物料的适应性,是继有机膜、陶瓷膜之后性能最好的膜材料之一。金属膜的制备过程中有两大关键技术——基体的制备和陶瓷膜层的制备。金属基体是依靠粉末冶金技术来实现的,陶瓷膜层是依靠湿化学法的溶胶-凝胶法来完成的。对粉末冶金制备多孔基体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及对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膜层过程中的溶胶制备,黏合剂、防开裂剂的选择和陶瓷膜的干燥、热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金属膜的制备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膜 陶瓷膜 溶胶-凝胶法 多孔基体
下载PDF
0Cr18Ni9不锈钢基板的BAS系微晶玻璃介质层的研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芦玉峰 楼淼 +3 位作者 邓利蓉 刘振兴 张传禹 堵永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16-2219,共4页
通过开展BAS微晶玻璃成分优化研究,研制了0Cr18Ni9不锈钢基板的大功率厚膜电路介质层。在BAS系玻璃中加入适量MgO和CaO,在降低烧结温度的同时提高了析晶温度,抑制了晶体相的析出,有助于介质层的烧结致密化。利用成分优化后的BAS系玻璃... 通过开展BAS微晶玻璃成分优化研究,研制了0Cr18Ni9不锈钢基板的大功率厚膜电路介质层。在BAS系玻璃中加入适量MgO和CaO,在降低烧结温度的同时提高了析晶温度,抑制了晶体相的析出,有助于介质层的烧结致密化。利用成分优化后的BAS系玻璃制备的介质层与不锈钢基板结合强度高,具有优良的抗机械冲击能力。最佳配方的介质浆料经过3个烧结周期,制得介质层膜厚>100μm,击穿电压>2.1kV,泄漏电流<0.01mA。部分成果已经用于合作单位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钡长石 介质层 0Cr18Ni9不锈钢 基板 烧结
下载PDF
不锈钢基体上化学镀铜工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孔繁清 闫慧忠 赵增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6,共3页
不锈钢基体上化学镀铜易造成镀层鼓泡 ,这不仅影响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而且直接影响到外观质量。为此 ,将镀前酸处理过的不锈钢片放在烘箱中加热 ,以除去酸洗时渗入到基体的氢。确定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采用此方法解决了镀层起泡问... 不锈钢基体上化学镀铜易造成镀层鼓泡 ,这不仅影响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而且直接影响到外观质量。为此 ,将镀前酸处理过的不锈钢片放在烘箱中加热 ,以除去酸洗时渗入到基体的氢。确定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采用此方法解决了镀层起泡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基体 化学镀铜 工艺 研究 结合力 鼓泡
下载PDF
基片与膜厚对硬质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戴嘉维 张惠娟 李戈扬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采用毫牛力学探针技术的两步压入试验法研究了高速钢和不锈钢基片上不同厚度TiN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 :采用同样工艺制备的TiN薄膜 ,其力学性能随基片类型和膜厚的不同有明显变化。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膜厚的增加而提高 ;... 采用毫牛力学探针技术的两步压入试验法研究了高速钢和不锈钢基片上不同厚度TiN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 :采用同样工艺制备的TiN薄膜 ,其力学性能随基片类型和膜厚的不同有明显变化。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膜厚的增加而提高 ;基体硬度的提高也使薄膜呈现较高的硬度和模量。分析认为薄膜内应力状态的改变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压入法 薄膜 基片 硬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不锈钢基催化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曰海 魏刚 熊蓉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21-223,共3页
以不锈钢基为基体,制备了PbO2/PbO2-CeO2电催化电极,研究了沉积温度、电流密度、稀土等因素对电沉积PbO2电极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电极的沉积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5~15 mA/cm2,且加入稀土能够细化PbO2颗粒。将电极应用到罗丹明B... 以不锈钢基为基体,制备了PbO2/PbO2-CeO2电催化电极,研究了沉积温度、电流密度、稀土等因素对电沉积PbO2电极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电极的沉积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5~15 mA/cm2,且加入稀土能够细化PbO2颗粒。将电极应用到罗丹明B溶液脱色处理中,结果表明:在20 min催化时间内溶液脱色率可以达到100%,电压对溶液脱色率的影响不大,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脱色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电极 不锈钢基 PbO2/PbO2-CeO2 色度
下载PDF
衬底对沉积碳纳米管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志琴 李瑞 +2 位作者 蔡根旺 杨培霞 程仁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4-897,868,共5页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分别在不锈钢衬底上和刻线的镍膜上直接沉积了碳纳米管膜。通过SEM、拉曼光谱和XRD表征,讨论了不同衬底对碳纳米管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在镍膜上沉积垂直于衬底的高度取向...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分别在不锈钢衬底上和刻线的镍膜上直接沉积了碳纳米管膜。通过SEM、拉曼光谱和XRD表征,讨论了不同衬底对碳纳米管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在镍膜上沉积垂直于衬底的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但在不锈钢衬底上却长出取向无序的碳纳米管膜,这说明衬底对碳纳米管的取向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CNTs) 镍膜衬底 不锈钢衬底 拉曼光谱
下载PDF
不锈钢基厚膜PTC热敏电阻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君遂 唐珍兰 +2 位作者 堵永国 张为军 杨光 《贵金属》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以二氧化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功能相制备出不锈钢基厚膜PTC热敏电阻浆料。研究了功能相与玻璃相的配比、功能相的粒度对厚膜电阻方阻及电阻温度系数(TC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浆料中玻璃相的成分与含量(30wt%),控制功能相中RuO2... 以二氧化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功能相制备出不锈钢基厚膜PTC热敏电阻浆料。研究了功能相与玻璃相的配比、功能相的粒度对厚膜电阻方阻及电阻温度系数(TC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浆料中玻璃相的成分与含量(30wt%),控制功能相中RuO2的比例(45.4wt%~88.9wt%)或功能相的粒度(0.30~1.0μm),可制得具有不同方阻(1.5~12.8Ω/□)和TCR(2100~2900×10-6/℃)的厚膜PTC热敏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厚膜PTC 热敏电阻浆料 不锈钢基板 二氧化钌
下载PDF
新型不锈钢基二氧化铅-碳化钨复合电极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廖登辉 陈阵 +1 位作者 郭忠诚 陆丽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在不锈钢基上通过复合电沉积的方式制备了二氧化铅-碳化钨(PbO2-WC)电极。考察了温度、电流、WC颗粒浓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通过析氧曲线、Tafel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图谱考察了WC颗粒掺杂前后PbO2电极相关性能的变化。... 在不锈钢基上通过复合电沉积的方式制备了二氧化铅-碳化钨(PbO2-WC)电极。考察了温度、电流、WC颗粒浓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通过析氧曲线、Tafel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图谱考察了WC颗粒掺杂前后PbO2电极相关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即温度70℃、镀液中WC颗粒浓度为40 g/L时,电流密度为0.015~0.025 A/cm2;PbO2-WC共沉积过程中PbO2发生了择优生长,WC颗粒的加入能够细化PbO2晶粒,使镀层变得致密,相对于PbO2电极,PbO2-WC复合电极的耐腐蚀性上升,析氧过电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基 改性电极 电化学性能 二氧化铅-碳化钨复合镀层
下载PDF
1Cr17Mn6Ni5N不锈钢电沉积PbO_2的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阵 廖登辉 +4 位作者 陆丽芳 杜重麟 司云森 郭忠诚 丁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3,44,共5页
目前,有关PbO2电极制备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采用恒电流法在1Cr17Mn6Ni5N不锈钢基体上电沉积PbO2制成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PbO2的沉积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沉积层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bO2的沉积过程分为Pb的... 目前,有关PbO2电极制备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采用恒电流法在1Cr17Mn6Ni5N不锈钢基体上电沉积PbO2制成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PbO2的沉积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沉积层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bO2的沉积过程分为Pb的低价氧化物PbO的生成、α-PbO2的生成和β-PbO2的生成3步;沉积的PbO2主要为β-PbO2和少量的α-Pb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2电沉积 1Cr17Mn6Ni5N不锈钢 循环伏安 沉积机理
下载PDF
不锈钢基板的化学抛光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微波 魏昕 +1 位作者 杨向东 谢小柱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8-260,共3页
不锈钢基板是下一代柔性显示器的理想选择,对其表面加工是世界各国显示器厂商争相研究攻克的技术。根据不锈钢基板的主要化学成分,提出了化学抛光液的配制原则。通过测量不锈钢基板表面粗糙度和失重率的变化,研究不同抛光液组份对抛光... 不锈钢基板是下一代柔性显示器的理想选择,对其表面加工是世界各国显示器厂商争相研究攻克的技术。根据不锈钢基板的主要化学成分,提出了化学抛光液的配制原则。通过测量不锈钢基板表面粗糙度和失重率的变化,研究不同抛光液组份对抛光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化学组份的作用机理,确定了以磷酸、盐酸、硝酸、亚硝酸钠和添加剂为主要成分的不锈钢基板化学抛光液。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锈钢基板由抛光液抛光后可取得较好的抛光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基板 化学抛光 表面粗糙度 失重率
下载PDF
不锈钢基体上TiO_2陶瓷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忠宏 仇农学 +1 位作者 杨祖培 杨公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共6页
作者对不锈钢基体上TiO2陶瓷膜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以304不锈钢片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制备TiO2陶瓷膜层,探讨了溶胶的浓度、pH值、黏合剂和烧结温度对TiO2膜层形貌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膜层的物相... 作者对不锈钢基体上TiO2陶瓷膜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以304不锈钢片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制备TiO2陶瓷膜层,探讨了溶胶的浓度、pH值、黏合剂和烧结温度对TiO2膜层形貌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膜层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添加1%的聚乙烯醇(PVA1750)黏合剂于浓度0.07M、pH2.0的溶胶中制得涂膜液,用该涂膜液浸涂304不锈钢片,干燥后于600℃烧结,可以得到均匀的片状结构TiO2陶瓷膜,经XRD分析,该膜层以金红石相为主,另含少量锐钛矿相;添加0.3%的甲基纤维素(MC)黏合剂于浓度0.07M的溶胶中,用该溶胶浸涂304不锈钢片,干燥后于700℃烧结,得到纯金红石相的颗粒状TiO2陶瓷膜层。添加两种不同黏合剂的溶胶均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连续的TiO2陶瓷膜层,但两者的添加量不同,需要的烧结温度也不同,所得的物相结构及形貌亦不同。两种不同形貌的片状及颗粒结构之间分别形成较为均匀的孔隙,可以作为过滤时的截留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膜 陶瓷膜 不锈钢基体 TiO2陶瓷膜 膜分离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剥离法测量钛基体和不锈钢基体镍膜的界面结合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凤章 刘平 +2 位作者 翟健 董企铭 郑茂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9,共5页
依据能量平衡法则和Moidu等人塑性弯曲耗散功的算法 ,并考虑残余应力对界面结合能的影响 ,导出了包括残余应力因素在内的剥离实验界面结合能的表达式。对钛基体和不锈钢基体镍膜的膜基结合强度进行了剥离实验研究 ,求出了钛基体和不锈... 依据能量平衡法则和Moidu等人塑性弯曲耗散功的算法 ,并考虑残余应力对界面结合能的影响 ,导出了包括残余应力因素在内的剥离实验界面结合能的表达式。对钛基体和不锈钢基体镍膜的膜基结合强度进行了剥离实验研究 ,求出了钛基体和不锈钢基体镍膜的界面结合能。结果表明 ,界面结合能与膜厚、剥离角和残余应力无关。不锈钢基体镍膜的界面结合能为 5 4 7~ 6 0 8J m2 ,钛基体镍膜的界面结合能为 5 33~ 6 72J m2 。实验结果还表明 ,膜内残余应力的存在降低了剥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法 界面结合能 塑性弯曲耗散功 残余应力
下载PDF
超薄不锈钢基板化学机械抛光运动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向东 魏昕 +1 位作者 谢小柱 胡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0,共4页
从运动学角度出发,根据超薄不锈钢基板与抛光垫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运动关系,通过分析磨粒在不锈钢基板表面的运动轨迹,揭示了抛光垫和不锈钢基板的转速和转向等参数对超薄不锈钢基板表面材料去除率和非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超... 从运动学角度出发,根据超薄不锈钢基板与抛光垫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运动关系,通过分析磨粒在不锈钢基板表面的运动轨迹,揭示了抛光垫和不锈钢基板的转速和转向等参数对超薄不锈钢基板表面材料去除率和非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超薄不锈钢基板与抛光垫转速近似相等、转向相同时可获得最佳的材料去除率及材料去除非均匀性。研究结果为CMP机床设计、CMP运动参数的自动控制和进一步理解CMP的材料去除机理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不锈钢基板 化学机械抛光 材料去除机理 材料去除率 非均匀性
下载PDF
金属Cr阻挡层对柔性不锈钢衬底Cu(In,Ga)Se_2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力 何青 +6 位作者 徐传明 薛玉明 王春婧 施成营 肖建平 李长健 孙云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81-1784,共4页
研究了Cr扩散阻挡层对柔性不锈钢衬底Cu(InxGa1-x)Se2(CIGS)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XRD和SEM分析表明,Cr阻挡层能够部分阻挡Fe等杂质从不锈钢衬底热扩散进入CIGS吸收层中,同时可以显著降低CIGS吸收层的粗糙度,提高薄膜结晶质量.从衬底扩散... 研究了Cr扩散阻挡层对柔性不锈钢衬底Cu(InxGa1-x)Se2(CIGS)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XRD和SEM分析表明,Cr阻挡层能够部分阻挡Fe等杂质从不锈钢衬底热扩散进入CIGS吸收层中,同时可以显著降低CIGS吸收层的粗糙度,提高薄膜结晶质量.从衬底扩散进入吸收层中的Fe元素以FeInSe2的形式存在,并形成FeCu等深能级缺陷,钝化了器件的性能.相同工艺条件下,在玻璃、不锈钢以及不锈钢/Cr阻挡层上所制备电池的(有效面积0·87cm2)转换效率分别为10·7%,7·95%和8·58%,不锈钢衬底电池效率的提高归因于Cr阻挡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共蒸发工艺 Cu(InxGa1-x)Se2 柔性不锈钢衬底 Cr阻挡层 FeInSe2
下载PDF
不锈钢基PbO_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丁徐红 杨丽琴 朱成定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11期36-38,58,共4页
本研究以自制的不锈钢基PbO2电极对25mg·L-1的甲基橙溶液进行电催化氧化降解。考察了电流密度、支持电解质浓度、溶液pH值、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确定了电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最佳反应条件,即电流密度为50mA/cm2,支持电解... 本研究以自制的不锈钢基PbO2电极对25mg·L-1的甲基橙溶液进行电催化氧化降解。考察了电流密度、支持电解质浓度、溶液pH值、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确定了电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最佳反应条件,即电流密度为50mA/cm2,支持电解质Na2SO4的浓度为0.04mo·lL-1,降解20min后,甲基橙脱色率可达到90%以上。本研究还对几种不同印染废水进行了电催化氧化降解,结果表明,不锈钢基PbO2电极对不同的印染废水均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基PbO2 电极 电催化氧化 甲基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