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on heterotrophic strain mutation and bioleaching of low grade copper ore 被引量:5
1
作者 WU Ai-xiang HU Kai-jian +2 位作者 WANG Hong-jiang ZHANG Ai-qing YANG Y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245-2252,共8页
The effect of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on a heterotrophic strain(Providencia JAT-1) mutation was studied and bioleaching of low grade copper ore with mutant bacteria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ity... The effect of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on a heterotrophic strain(Providencia JAT-1) mutation was studied and bioleaching of low grade copper ore with mutant bacteria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ity of bacteria was improved after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the best irradiation time was 120 s.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bacteria, the cells density of mutant bacteria at stationary phase increased by 26% and ammonia produced by mutant bacteria increased by 12%. Higher activity of bacteria leads to a higher copper extraction rate. The bioleaching performance of Providencia JAT-1 was improved after UV mutagenesis. The copper extraction rate with mutant bacteria increased by 10.6%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bacteria. The ore surface was corroded and the fine particles were absent after bioleaching. Free copper oxide and copper silicates could be leached out easily by using JAT-1; a small part of the copper sulfide can also be leached out. Bioleaching using JAT-1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mmonia leaching and copper extraction rate with mutant bacteria was 21.1% higher than that by ammonia leach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BIOLEACHING HETEROTROPHIC STRAIN ammonia low grade copper ORE
下载PDF
Mutagenesis of T richoderma V iride by Ultraviolet and Plasma
2
作者 姚日生 李曼曼 +3 位作者 邓胜松 胡华佳 王淮 李凤和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53-356,共4页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a microbial strain capable of increased cellulase production, a mutant strain UP4 of Trichoderma viride was developed by ultraviolet (UV) and plasma mutation. The mutant produced a 21.0...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a microbial strain capable of increased cellulase production, a mutant strain UP4 of Trichoderma viride was developed by ultraviolet (UV) and plasma mutation. The mutant produced a 21.0 IU/mL FPase which was 98.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rent strain Trichoderma viride ZY-1.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ultraviolet and plasma mutagenesis was not merely simple superimposition of single ultraviolet mutation and single plasma mutation. Meanwhile, there appeared a capsule around some of the spores after the ultraviolet and plasma treatment, namely, the spore surface of the strain became fuzzy after ultraviolet or ultraviolet and plasma muta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agenesiS Trichoderma viride PLASMA ultraviolet CELLULASE solid-statefermentation
下载PDF
利用孢子紫外诱变选育秀珍菇新菌株
3
作者 闫静 王伟科 +2 位作者 陆娜 宋吉玲 周祖法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为缓解高温胁迫对南方地区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影响,开展秀珍菇耐高温新品种选育工作,以台秀5766为亲本,采用孢子紫外线诱变、多孢自交、高温筛选、系统选育等组合育种方法选育获得秀珍菇耐高温新菌株。经拮抗试验、分子遗传鉴定和出... 为缓解高温胁迫对南方地区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影响,开展秀珍菇耐高温新品种选育工作,以台秀5766为亲本,采用孢子紫外线诱变、多孢自交、高温筛选、系统选育等组合育种方法选育获得秀珍菇耐高温新菌株。经拮抗试验、分子遗传鉴定和出菇筛选获得耐高温菌株P71。经rDNA ITS测序,其序列长度为693 bp,在GeneBank中经BLAST比对确定其为侧耳属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该菌株菌丝在35℃条件下培养,显微镜观察未发现菌丝收缩、变形、受损情况,且菌丝洁白、生长势较强,15 d内能缓慢生长。在35~38℃高温条件下出菇,P71菌株前2潮菇产量和单菇质量均显著优于亲本台秀5766。由此可见,新菌株P71与亲本台秀5766相比,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阶段均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值得进一步在南方地区进行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从而突破秀珍菇耐高温品种短缺造成的产业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紫外诱变 耐高温菌株 品种选育
下载PDF
一株产L-苹果酸黑曲霉菌株的诱变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书彤 石冰冰 +4 位作者 谭奕阳 厉成伟 魏彩霞 王德培 薛鲜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3,共9页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CC NO.40550菌株,其摇瓶发酵时种子培养基最适葡萄糖浓度为60 g/L、最适氮源为(NH_4)_2SO_4 4.95 g/L,黑曲霉菌球形成最优转速220 r/min;发酵培养基最适葡萄糖和最适(NH_4)_2SO_4浓度分别为180 g/L和4.95 g/L,Cu SO_4·5H_2O为其生产苹果酸最佳微量元素,最适添加量为0.06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的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L-苹果酸的合成,发酵96 h时L-苹果酸产酸量达到18.15 g/L,显著提高了245%,L-苹果酸占总酸的百分比达到71.69%。本研究为L-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紫外诱变 L-苹果酸 摇瓶发酵 培养条件
下载PDF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选育及其产酶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王静蕾 李嘉琪 +2 位作者 樊津池 宋丽芬 曲威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12,18,共6页
为获取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本研究以潮湿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uda)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诱变方式进行菌株突变,通过刚果红选择培养基筛选,以及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后得到菌株W3,酶活高达37.6 U/mL,较初始菌株提升了49.4%。经传代十次后... 为获取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本研究以潮湿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uda)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诱变方式进行菌株突变,通过刚果红选择培养基筛选,以及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后得到菌株W3,酶活高达37.6 U/mL,较初始菌株提升了49.4%。经传代十次后仍有较高酶活,结果说明该突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且产纤维素酶能力强。对突变菌株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培养条件,后对关键因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参数。最佳培养条件为:12.5 g/L蔗糖,2 g/L硝酸铵,2 g/L磷酸二氢钾,菌悬液接种量体积比3%,pH=6.0,发酵培养温度35℃。优化后酶活性达43.06 U/mL,极显著高于原始菌株(P=0.008 9<0.01),较最初菌株酶活性提高了78.7%。研究结果可为高效降解纤维素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紫外诱变 发酵优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酱香型高温大曲中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6
作者 李芳香 郭中欢 +1 位作者 张稳 谢艺 《酿酒科技》 2024年第8期43-48,共6页
蛋白酶在酿造、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广泛。酱香型高温大曲中含有大量产蛋白酶菌株,从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蛋白酶的芽孢菌株J-230-3,采用Folin-酚法、形态学鉴定法、物理诱变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高温大曲中采用梯度稀释法初步获得10株透... 蛋白酶在酿造、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广泛。酱香型高温大曲中含有大量产蛋白酶菌株,从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蛋白酶的芽孢菌株J-230-3,采用Folin-酚法、形态学鉴定法、物理诱变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高温大曲中采用梯度稀释法初步获得10株透明圈较大的株菌,对10株菌株摇瓶复筛后测其酶活,获得2株酶活较高的菌株J-1和J-2,其酶活分别为974 U/mL、1064 U/mL;通过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初步鉴定两株菌为G+芽孢杆菌;选择酶活最高的菌株J-2进行紫外诱变,菌株致死率高达74%,该菌株在利福平浓度为30μg/mL的平板上,酶活高达1402 U/mL,命名为J-230-3,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株的产酶能力约提高了31.8%,连续经过5次传代培养后,其酶活仍保持在1400 U/mL以上,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遗传特性。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培育对白酒风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高产蛋白酶 菌株筛选 紫外诱变 选育
下载PDF
羊肚菌菌丝的紫外诱变及高产多糖菌株筛选
7
作者 阮永海 许腾龙 钱森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筛选优良的羊肚菌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处理羊肚菌菌丝体,通过探究诱变后的菌丝体生长势与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速度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菌丝多糖形貌特征、红外光谱、抗氧化活性以及菌丝的生长温度进行分析。结果... 为筛选优良的羊肚菌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处理羊肚菌菌丝体,通过探究诱变后的菌丝体生长势与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速度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菌丝多糖形貌特征、红外光谱、抗氧化活性以及菌丝的生长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挑选的45株诱变菌株中,筛选得到6株生长势较好的菌株,其与出发菌株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YY-1、YY-2、YY-3、YY-4和YY-5菌株菌丝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YY-3、YY-4和YY-5菌株菌丝体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YY-3菌株菌丝体多糖呈扁平状,具有一般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且具有较好的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YY-3菌株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研究表明,通过紫外诱变可以筛选得到生长势较好、多糖含量较高的羊肚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紫外诱变 多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菌株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8
作者 张文勇 张恒慧 王晓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活力且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DC-V5,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70 mL/250 mL、发酵温度34℃、初始pH 6.5。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菌株DC-V5产豆豉纤溶酶活力最高达到(451.26±11.09)IU/mL,是优化前出发菌株DC-1的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豆豉纤溶酶 紫外线诱变 产酶条件优化
下载PDF
赤霉酸GA_(4+7)产生菌的诱变选育研究
9
作者 徐旭 左建英 熊仁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2-666,共5页
将GA_(4+7)产生菌制备菌丝悬液和原生质体悬液,用紫外照射叠加氯化锂诱变的方法进行迭代诱变,诱变处理后的菌液涂布平板,通过摇瓶培养筛选平板上的单菌落,最后得到一株突变菌GX34-4,相比出发菌株GA_(4+7),GX34-4的摇瓶效价提高约25%,50 ... 将GA_(4+7)产生菌制备菌丝悬液和原生质体悬液,用紫外照射叠加氯化锂诱变的方法进行迭代诱变,诱变处理后的菌液涂布平板,通过摇瓶培养筛选平板上的单菌落,最后得到一株突变菌GX34-4,相比出发菌株GA_(4+7),GX34-4的摇瓶效价提高约25%,50 L发酵罐效价提高约40%。与出发菌株的外观和效价不稳定性相比,突变株GX34-4遗传稳定性较好,连续传代5次,产量无明显降低,在50 L发酵罐上亦表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 紫外线 氯化锂 迭代诱变
下载PDF
紫外诱变产脲酶菌株加固粉土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建伟 赵聪聪 +3 位作者 尹悦 石磊 边汉亮 韩智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00-2509,共10页
为提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采用紫外诱变技术对产脲酶菌株进行改良,筛选出优良菌株。随后结合先拌和菌液后滴注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的方式,运用改良后菌株来固化粉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碳酸钙含量测定... 为提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采用紫外诱变技术对产脲酶菌株进行改良,筛选出优良菌株。随后结合先拌和菌液后滴注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的方式,运用改良后菌株来固化粉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碳酸钙含量测定和微观试验分析,来对比诱变前后菌株固化粉土的效果。结果表明:紫外诱变技术可以有效改良产脲酶菌株的性能,使菌株的脲酶活性、矿化生成的碳酸钙含量得到提高;使用紫外诱变后菌株来固化粉土,可显著提高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该研究从源头来选育优良菌株,有效提高了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 脲酶活性 碳酸钙含量 粉土固化
下载PDF
UV-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11
作者 耿海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该研究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89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并对其遗传稳定进行测定,以期筛选高产纤维素酶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出发菌株TP-89通过UV... 该研究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89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并对其遗传稳定进行测定,以期筛选高产纤维素酶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出发菌株TP-89通过UV诱变100 s,ARTP诱变120 s后,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产量高且稳定遗传的正突变菌株UA-67,其在产酶培养基上培养4 d时,滤纸酶活为2.59 U/mL、内切酶活为4.26 U/mL、外切酶活为7.79 U/mL,较出发菌株TP-89分别提高85.0%、125.4%和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筛选 拟康氏木霉
下载PDF
复合诱变选育虾青素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媛 金显 蔡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6,共6页
以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PR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UV)与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通过二苯胺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遗传稳定性试验,筛选高产虾青素突变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产虾青素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紫外... 以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PR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UV)与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通过二苯胺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遗传稳定性试验,筛选高产虾青素突变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产虾青素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100 s,DES含量1%的最适诱变条件下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虾青素突变菌株PUD11,其虾青素产量达到22.16 mg/L,且该突变菌株传代8次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产虾青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2℃、初始pH值5.0、接种量10%、摇瓶转速220 r/min、装液量75 mL/300 mL、发酵时间120 h。在此优化条件下,虾青素产量为31.39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0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发夫酵母 虾青素 紫外诱变 硫酸二乙酯诱变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工艺优化
13
作者 赵芬芬 黄月荣 +2 位作者 赵辉 吴静 姜冬冬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5期137-140,共4页
文章为优化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工艺,将桔青霉CICC 40277作为生产菌株,通过对固、液培养基中菌种的生长和产酶活力进行比较,选取木薯叶为培养基质,经固体培养活化后,菌株的产酶活力最高达到66.48 U/g。然后采用2-脱氧-D... 文章为优化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工艺,将桔青霉CICC 40277作为生产菌株,通过对固、液培养基中菌种的生长和产酶活力进行比较,选取木薯叶为培养基质,经固体培养活化后,菌株的产酶活力最高达到66.48 U/g。然后采用2-脱氧-D-葡萄糖为菌株抑制剂,以甲基红为指示剂设计了一种高效、简便的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育种,最终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Uv-7,其产酶活力达到79.76 U/g,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0%。采用单因素试验对Uv-7菌株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最佳菌种活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条件为:培养时间144 h、培养温度30℃、接种量20%(V/V);最适培养基组分为:以5.5 g木薯叶为固体基质,按照1∶1(W/V)的固液比添加盐溶液(g/L):MgSO_(4)·7H_(2)O 0.5、Na_(2)HPO_(4)2.0、KCl 0.3、CaCO_(3)3.0、葡萄糖30、酵母粉6,当pH为6.0时,菌株经活化后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到了101.52 U/g,与原始菌株相比提高了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桔青霉 木薯叶 固体发酵 紫外诱变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紫外诱变筛选低高级醇和双乙酰含量的啤酒酵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汪志君 高庆 +3 位作者 方维明 姜涌明 颜荣林 周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根据酵母相关代谢途径,将降低高级醇和双乙酰含量为目的进行育种。采用紫外诱变方法对啤酒酵母进行处理,用乳酸平板、麦芽汁-碳酸钙平板、TTC上层平板进行显色分离,最终得到1株高级醇产量降低约30%、双乙酰含量亦较低的新菌株。
关键词 啤酒酵母 紫外诱变 高级醇 双乙酰
下载PDF
紫外诱变获得耐高浓度丙烯腈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晓君 朱婷婷 +4 位作者 秦智 蒋忠平 魏金芝 张艳 薛滨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76-1378,1393,共4页
为获得耐高浓度丙烯腈的菌株,利用紫外线对珊瑚诺卡氏菌进行诱变,并将诱变后生长情况较好的突变株在含一定浓度丙烯腈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20 W,照射距离为10 cm的条件下,诱变时间为3 m in和4 m in,致死率均大于9... 为获得耐高浓度丙烯腈的菌株,利用紫外线对珊瑚诺卡氏菌进行诱变,并将诱变后生长情况较好的突变株在含一定浓度丙烯腈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20 W,照射距离为10 cm的条件下,诱变时间为3 m in和4 m in,致死率均大于90%;而诱变时间为5 m in,致死率为100%.诱变之后,从含低浓度丙烯腈的的培养基中,筛选出了9株有利突变的菌株.通过在含高浓度丙烯腈的培养基中复筛得到2株耐5.82%丙烯腈的突变株,其诱变时间为4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诺卡氏菌 紫外诱变 丙烯腈
下载PDF
高效驱油菌I的选育与室内岩芯模拟驱油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宋绍富 张忠智 +2 位作者 雷光伦 李庆忠 赵树英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大港油田油层水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具有较强驱油能力的优势菌株I,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进一步的性能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耐受70℃高温,30%盐度,pH为3.5~9.4的酸度。以原油为碳源代谢有利于...  从大港油田油层水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具有较强驱油能力的优势菌株I,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进一步的性能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耐受70℃高温,30%盐度,pH为3.5~9.4的酸度。以原油为碳源代谢有利于驱油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能将大分子长链烷烃降解为小分子短链烷烃,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室内岩芯模拟驱油研究表明,该菌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以2%菌液驱油能够使原油的采收率提高21.6%;随着菌液浓度增大,采收率提高的幅度增大,注入菌液的时机不同,采收率提高的幅度也不同,以2%菌液在含水体积分数为50%时注入,增收效果最佳。另外,I菌经过紫外诱变表明,紫外诱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代谢水平,缩短其生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耐热 耐盐 岩芯模拟驱油 紫外诱变
下载PDF
弱后酸化酸奶发酵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雪 张兰威 +2 位作者 张爽 易华西 杜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为获得弱后酸化酸奶发酵菌株,采用紫外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3 4.5和嗜热链球菌sp1.1进行诱变处理,将诱变菌株同时接到低pH液体培养基和脱脂乳中,经37℃培养24h,选出低pH液体培养基不发生混浊的菌所对应的脱脂乳管,即为弱后酸化菌株,并对... 为获得弱后酸化酸奶发酵菌株,采用紫外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3 4.5和嗜热链球菌sp1.1进行诱变处理,将诱变菌株同时接到低pH液体培养基和脱脂乳中,经37℃培养24h,选出低pH液体培养基不发生混浊的菌所对应的脱脂乳管,即为弱后酸化菌株,并对诱变菌株进行贮藏及传代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球菌sp1.1与杆菌3 4.5紫外最佳诱变时间50S。经诱变后得到一株弱后酸化球菌S1,与原始菌株比后酸化程度降低了8.0%;两株杆菌L2、L34,与原始菌比后酸化分别降低10.3%、9.5%,经传代组合发酵乳实验,突变菌可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后酸化 活菌数 传代稳定性 酸奶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耐酸酵母菌株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小冲 陈忠军 +4 位作者 赵洁 丁鹏泽 贾美芳 高欣 胡佳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以实验室保存的耐酸酵母菌株YM1-1为出发菌株,在其对数生长期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经过三级筛选后,最终筛得一株在p H 1.8强酸环境中仍可存活的突变菌株YM1-1E。在其特性研究中发现,菌株YM1-1E最适生长温度和p H值分别为36℃和5.5,能耐受50... 以实验室保存的耐酸酵母菌株YM1-1为出发菌株,在其对数生长期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经过三级筛选后,最终筛得一株在p H 1.8强酸环境中仍可存活的突变菌株YM1-1E。在其特性研究中发现,菌株YM1-1E最适生长温度和p H值分别为36℃和5.5,能耐受500 mg/L SO2、14%乙醇和65%的葡萄糖溶液。突变菌株YM1-1E在p H值为2.5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6 d后,发酵液酒精度为4.5%vol,糖醇转化率为4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7%,较出发菌株YM1-1相比,产酒精能力提升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酸 酵母菌 紫外诱变 特性
下载PDF
酿酒酵母菌的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礼 王晓琴 +2 位作者 李彩霞 郝军元 张凤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6-68,共3页
对从葡萄表面筛选的野生型酿酒酵母菌进行紫外线诱变,培养后筛选出7株酿酒酵母菌的突变株,通过测定其菌株的发酵性能、发酵液残留总糖含量以及产酒精能力,从中筛选出1株发酵液中残糖含量少、酒精度高、起酵速度快的酿酒酵母突变株。
关键词 酵母菌 紫外线诱变 发酵 突变株
下载PDF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脂肪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庆庆 晋青波 危勤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157,共3页
以粗壮假丝酵母CJ107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0株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CJ-09的酶活达35.78U/mL,比CJ107提高了4.58倍。突变株CJ-09经10次传代,其脂肪酶酶活性保持稳定,为今后进一步研究... 以粗壮假丝酵母CJ107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0株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CJ-09的酶活达35.78U/mL,比CJ107提高了4.58倍。突变株CJ-09经10次传代,其脂肪酶酶活性保持稳定,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不同的育种方法、进一步提高脂肪酶的产量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假丝酵母 脂肪酶 原生质体 紫外诱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