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 Loss in Karst Areas under the Dual Structure of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吉平 王济 +2 位作者 蔡雄飞 段志斌 颜蒙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8期1452-1458,共7页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 loss under the dual structure of southwest karst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f the soil erosion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 started late, and the basic 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 loss under the dual structure of southwest karst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f the soil erosion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 started late, and the basic research is lagging.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ocu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ause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urface erosion. The view of underground soil loss in the context of karst diploid structure has been recognized by most scholars. However, limited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lack of observational data, the way of underground soil loss, the amount of loss and its harm are still unclear. Therefore, seeking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means to carry out the necessary field observation from the way and process of loss is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soil loss under karst structur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Dual structure Surface soil erosion underground soil loss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2
作者 王新涛 李丽 《山东水利》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干旱荒漠区是我国重点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煤矿开采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干旱荒漠区典型井工煤矿的现状分析和文献查询,探讨了... 干旱荒漠区是我国重点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煤矿开采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干旱荒漠区典型井工煤矿的现状分析和文献查询,探讨了井工煤矿在干旱荒漠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该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干旱地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井工煤矿 水土流失 排矸场区
下载PDF
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土壤蠕滑与岩溶坡地的土壤地下漏失 被引量:132
3
作者 张信宝 王世杰 +2 位作者 贺秀斌 汪阳春 何永彬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6,共5页
本文给出了碳酸盐岩风化壳中土壤蠕滑的证据,阐明了土壤蠕滑等块体运动在喀斯特风化壳形成演化中的机制,并用以解释喀斯特风化壳岩土界面的突变接触,和土下基岩表面光滑的现象;提出了岩溶坡地的土壤侵蚀是化学溶蚀、重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本文给出了碳酸盐岩风化壳中土壤蠕滑的证据,阐明了土壤蠕滑等块体运动在喀斯特风化壳形成演化中的机制,并用以解释喀斯特风化壳岩土界面的突变接触,和土下基岩表面光滑的现象;提出了岩溶坡地的土壤侵蚀是化学溶蚀、重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叠加的观点,分析了岩溶坡地土壤地下漏失和土地石质化的过程;最后讨论了植被破坏和土地垦殖等人类活动,破坏植物根系的网固作用,增加径流入渗,促进地下管道侵蚀及其上覆土壤的沉陷补给,加剧了纯碳酸盐岩坡地土壤地下漏失和土地石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风化壳 土壤蠕滑 岩溶坡地 土壤地下漏失 土地石质化
下载PDF
喀斯特区地下水土流失机理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恒松 熊康宁 刘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4,共4页
地下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常被忽视的部分,喀斯特地下水土流失机理涉及的领域很广,与地下岩—土—水—生物作用机理有着内在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可溶性碳酸盐岩、湿热的气候、松散浅薄的土壤、脆弱的植被是导致喀斯特区... 地下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常被忽视的部分,喀斯特地下水土流失机理涉及的领域很广,与地下岩—土—水—生物作用机理有着内在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可溶性碳酸盐岩、湿热的气候、松散浅薄的土壤、脆弱的植被是导致喀斯特区地下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喀斯特环境的二元结构是地下水土流失的实质,降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外营力,土壤物理性质与碳酸盐岩构成的双层结构是造成地下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植被是防治喀斯特区地下水土流失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地下水土流失机理 土壤性质 二元结构 多重介质
下载PDF
双圆盾构施工引起邻近地下管线附加荷载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纲 洪杰 魏新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35-1741,1753,共8页
利用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对孙统立公式进行修正,推导得到双圆盾构正面附加推力和盾壳摩擦力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假定土体为Winkler模型,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得到土体损失引起的竖向土体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研究了双圆盾构施... 利用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对孙统立公式进行修正,推导得到双圆盾构正面附加推力和盾壳摩擦力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假定土体为Winkler模型,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得到土体损失引起的竖向土体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研究了双圆盾构施工在邻近垂直交叉地下管线上引起的附加荷载大小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圆盾构盾壳摩擦力引起的地下管线附加荷载较大;正面附加推力引起的附加荷载较小,可忽略;竖向附加荷载主要由土体损失引起,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中轴线上方,当地下管线与盾构之间距离较小时,附加荷载最大值出现在左右单圆圆心附近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盾构 地下管线 附加荷载 土体损失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6
作者 戴全厚 严友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日趋严重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问题,已严重威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综述了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石漠化概念、石漠化类型界定标准、成因等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动态... 日趋严重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问题,已严重威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综述了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石漠化概念、石漠化类型界定标准、成因等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相互关系,重点揭示了当前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土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根据当前研究热点和不足进行了展望,提出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即:根据当前工作重心重新制定石漠化类型界定标准,从研究方法和技术上革新,推进喀斯特地下水土流失机理及量化研究,重视喀斯特坡地地下水污染问题,研发科学、有效的地表—地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地下水土流失 研究展望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地下水土流失浅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恒松 熊康宁 刘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32期144-146,共3页
近年来人们对水土流失的研究已逐渐由地表向地下流失转移,地下岩—土—水—生物作用机理与多尺度水土流失过程已备受关注。从地质地貌、岩性、土壤、地下水循环、生物、气候6个方面探讨了地下水土流失对生态恢复的作用机理和反馈机制。... 近年来人们对水土流失的研究已逐渐由地表向地下流失转移,地下岩—土—水—生物作用机理与多尺度水土流失过程已备受关注。从地质地貌、岩性、土壤、地下水循环、生物、气候6个方面探讨了地下水土流失对生态恢复的作用机理和反馈机制。结果表明:只有当这6个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时,地下水土流失才可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项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时,地下水土流失就会减轻或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土流失 土壤力学 土壤抗剪强度 岩溶多重介质
下载PDF
地下供水条件下雨强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孔刚 王全九 樊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67,共3页
为揭示土壤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内在机制,采取地下供水方式使土壤入渗强度降低和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了雨强对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养分的流失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土壤内部养分迁移量很小;幂函数模... 为揭示土壤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内在机制,采取地下供水方式使土壤入渗强度降低和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了雨强对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养分的流失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土壤内部养分迁移量很小;幂函数模型与指数函数模型相比,能更好地模拟黄土区坡面径流溶质浓度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下供水 降雨强度 降雨模拟 土壤养分流失
下载PDF
地面出入式盾构引起地下管线附加荷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纲 姜鑫 林雄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239,共8页
考虑盾构仰俯角β(即隧道埋深变化)以及地下管线自身宽度,基于Mindlin解和统一土体移动模型三维解,推导出地面出入式盾构隧道掘进中正面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附加注浆压力和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计算公式,进而得到邻近地下管线... 考虑盾构仰俯角β(即隧道埋深变化)以及地下管线自身宽度,基于Mindlin解和统一土体移动模型三维解,推导出地面出入式盾构隧道掘进中正面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附加注浆压力和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计算公式,进而得到邻近地下管线附加荷载计算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盾构上仰时,随着β增大,管线承受的总附加荷载最大值变小;随着管线埋深变大,隧道轴线两侧各0.5h范围内,y向附加荷载分布曲线呈上移趋势;隧道轴线两侧各0.5h范围外,y向附加荷载分布曲线呈下移趋势;隧道轴线两侧0.5h左右处,为管线附加荷载分布曲线的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出入式盾构法 隧道 地下管线 附加荷载 土体损失
下载PDF
我国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魁 马祖陆 +1 位作者 蔡德所 覃星铭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32,41,共4页
在对我国岩溶地区近年来水土流失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有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其影响因素众多,流失过程更为复杂;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 在对我国岩溶地区近年来水土流失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有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其影响因素众多,流失过程更为复杂;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规范、标准在岩溶地区有某种程度的不适宜性;目前对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研究平台,加强岩溶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相关研究,是今后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水土流失 过程监测 机理研究 地下岩溶结构
下载PDF
喀斯特坡地裸露心土层产流产沙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严友进 戴全厚 +2 位作者 伏文兵 靳丽 兰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557,共13页
通过人工降雨探索表土剥离后喀斯特坡地侵蚀产沙特征及机制,为该地区开展地下水土流失研究及指导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试验采用钢槽装填土石模拟喀斯特地区表土剥离后坡地的"二元结构",通过人工模拟降... 通过人工降雨探索表土剥离后喀斯特坡地侵蚀产沙特征及机制,为该地区开展地下水土流失研究及指导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试验采用钢槽装填土石模拟喀斯特地区表土剥离后坡地的"二元结构",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揭示了雨强(30、50、80mm h^(-1))、坡度(10°、15°、20°、25°)和地下孔(裂)隙度(1%、2%、3%、4%、5%)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各因子对剥离表土后的坡地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土剥离后地下漏失的隐蔽性增强,小雨强的坡地土壤侵蚀容易被忽视,30、50 mm h^(-1)雨强条件下,仅当坡地坡度≥15°时地表出现径流,坡地侵蚀产沙以地下流失为主,地下产流量、产沙量随雨强先增大后减小。(2)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侵蚀治理不应只重视地表水土流失,更应关注垂直方向上的土壤侵蚀——地下漏失,低坡度(坡度≤15°)条件下,地表近乎无产流产沙,坡地侵蚀产沙集中在地下孔(裂)隙,而坡度为20°、25°的坡地,其地下产沙比重仍分别高达0.85~0.97、0.59~0.84。剥离表土后的坡地水土保持应从地表、地下两个方向进行,避免由地下漏失引起的岩溶塌陷。增大地下孔(裂)隙度能显著提高地下产流量和产流系数,并促进地下孔裂隙产沙量和产沙比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剥离 土壤侵蚀 地下漏失 喀斯特坡面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二元结构下土壤流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安吉平 王济 +2 位作者 蔡雄飞 段志斌 颜蒙蒙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605-1610,共6页
系统梳理了西南喀斯特二元结构下土壤流失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研究总体起步晚,基础研究落后,已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地表侵蚀现状、成因、治理措施等方面。喀斯特二元结构背景下存在地下土壤流失的观点已经得到多数学... 系统梳理了西南喀斯特二元结构下土壤流失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研究总体起步晚,基础研究落后,已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地表侵蚀现状、成因、治理措施等方面。喀斯特二元结构背景下存在地下土壤流失的观点已经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然而受限于研究技术方法,缺乏观测数据,地下流失途径、流失量及其危害仍不清楚。因此,寻求必要的技术手段,从流失途径和过程开展野外观测是今后喀斯特二元结构下土壤流失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二元结构 地表土壤侵蚀 地下土壤流失
下载PDF
彬长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地下关键影响因子甄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勇 宋世杰 +1 位作者 杜华栋 聂文杰 《陕西水利》 2018年第6期133-135,138,共4页
在对彬长矿区自然环境、水土流失和煤炭开采等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采煤沉陷区是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的关键区域。针对采煤沉陷区的区域特性,从"地下控制地表"的新视角,初选出7个显著影响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因子。以... 在对彬长矿区自然环境、水土流失和煤炭开采等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采煤沉陷区是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的关键区域。针对采煤沉陷区的区域特性,从"地下控制地表"的新视角,初选出7个显著影响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因子。以彬长矿区9个代表性煤矿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甄选出采厚、采深为影响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对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和规律的认识,而且为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与地表联动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关键影响因子 地下采动 彬长矿区
下载PDF
表层岩溶裂隙带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室内模拟实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闫钇全 刘琦 +1 位作者 邓大鹏 王涵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0-248,共9页
以表层岩溶裂隙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控制降雨强度、坡度、裂隙宽度、裂隙产状,研究其对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地表流失主要受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影响,土壤地表流失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 以表层岩溶裂隙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控制降雨强度、坡度、裂隙宽度、裂隙产状,研究其对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地表流失主要受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影响,土壤地表流失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30°坡面土壤地表流失量最高。(2)土壤地下漏失主要受裂隙宽度、产状和坡度的影响,对降雨强度的响应不明显;土壤地下漏失量与裂隙宽度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裂隙走向与坡面走向呈30°时最容易发生土壤地下漏失;坡度与土壤地下漏失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伴随降雨,土壤地下漏失速率变化幅度较大,漏失速率先增加后减小直至停止。无落水洞、漏斗等管道的岩溶坡面土壤流失的主要形式是地表流失,而土壤地下漏失的主要通道是落水洞、漏斗等大型岩溶管道,土壤地下漏失对土壤流失的总贡献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模拟实验 土壤地表流失 土壤地下漏失
下载PDF
岩溶洞穴土壤颗粒分析及其对水土流失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晋 熊康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6-18,共3页
岩溶洞穴中的土壤作为一类洞穴沉积,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但目前利用洞穴土壤来研究水土流失的成果还很少。2010年8月、9月在贵州毕节、清镇、花江的三个洞穴和一条地下河中采取了洞穴土样,然后在室内用比重计速测法对洞穴土壤进行... 岩溶洞穴中的土壤作为一类洞穴沉积,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但目前利用洞穴土壤来研究水土流失的成果还很少。2010年8月、9月在贵州毕节、清镇、花江的三个洞穴和一条地下河中采取了洞穴土样,然后在室内用比重计速测法对洞穴土壤进行了颗粒分析并将其与地表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洞穴土壤颗粒中粘粒含量远高于地表土壤,土壤通过岩溶区特殊的地下流失方式进入洞穴系统,土壤颗粒在地下水土流失过程中最容易被水流带走的是粘粒。文章对土壤进入洞穴系统的方式进行了归纳和分类,无论哪种方式都属于地下水土流失的范畴。今后应针对岩溶区地下水土流失制定相对应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和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土壤颗粒 地下水土流失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地下水土流失观测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晋 熊康宁 王仙攀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6期38-40,76,共3页
以2009年9月—2010年8月为一个水文年,以小流域为水土流失研究尺度,通过对王家寨喀斯特小流域地下河出口断面的连续定位监测,获取每次降雨中地下河水流流量及含沙量。结果表明,只有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地下河涨水、产沙才与降雨有着... 以2009年9月—2010年8月为一个水文年,以小流域为水土流失研究尺度,通过对王家寨喀斯特小流域地下河出口断面的连续定位监测,获取每次降雨中地下河水流流量及含沙量。结果表明,只有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地下河涨水、产沙才与降雨有着显著响应。根据含沙量计算出此水文年小流域随地下河流失的土壤为519.29 kg,初步估算地下土壤侵蚀模数为0.42 t/(km2.a),仅占地表、地下土壤流失总量的0.81%。喀斯特地区地下土壤流失量占流域总土壤流失量的比例,需在更多地貌类型区长期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地下河 水土流失监测 地下土壤侵蚀模数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江湖 张科利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3,共8页
在特殊的二元结构背景和化学溶蚀、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综合作用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地表流失与地下漏失共同存在,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非常复杂和严重。针对喀斯特地区水土漏失的特殊性,从地下漏失的发现历程、概念界定、驱动机制、不同... 在特殊的二元结构背景和化学溶蚀、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综合作用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地表流失与地下漏失共同存在,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非常复杂和严重。针对喀斯特地区水土漏失的特殊性,从地下漏失的发现历程、概念界定、驱动机制、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研究、研究方法、对水土流失的贡献比例等方面对该地区的地下水土流失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地下漏失的机制和漏失程度还未被充分认识,研究方法不够成熟,土壤地下漏失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喀斯特地下水土流失的研究应从坡面裂隙、洞穴、泉点等不同尺度,采用多种方法融合,回答和解决当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 地下漏失 概念界定 监测方法 贡献比例
下载PDF
基岩裸露率与土壤厚度对土壤流失影响的模拟试验
18
作者 邓大鹏 刘琦 +1 位作者 卢耀如 任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60-163,共4页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基岩裸露率与土壤厚度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利用自制的试验设备,开展了浅薄土壤下覆表层岩溶裂隙带水文过程及其驱动的土壤运移过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综合考虑岩溶二元水文地质结构下存在的土壤地表流失与地下漏失现象,...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基岩裸露率与土壤厚度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利用自制的试验设备,开展了浅薄土壤下覆表层岩溶裂隙带水文过程及其驱动的土壤运移过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综合考虑岩溶二元水文地质结构下存在的土壤地表流失与地下漏失现象,结果表明地表和地下产沙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先快速上升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小,地下产沙速率与土壤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表产沙速率与基岩裸露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基岩裸露率的增大,地表产沙速率随时间的波动越来越明显;地表/地下产沙量与基岩裸露率/土壤厚度的相关性较好,线性相关性系数R2均达到了0.9以上。地表产沙量随着基岩裸露率、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地下产沙量随着基岩裸露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地表流失 地下漏失 基岩裸露率 土壤厚度
下载PDF
超浅层顶管施工诱发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19
作者 张海生 《非开挖技术》 2014年第2期61-66,共6页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顶管法在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超浅层顶管施工。绝大多数是在已建道路下进行的,施工时,易发生地表沉降,且沉降量很大,易破坏路面。为此,超浅层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足够的...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顶管法在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超浅层顶管施工。绝大多数是在已建道路下进行的,施工时,易发生地表沉降,且沉降量很大,易破坏路面。为此,超浅层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施工及控制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掌握的。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进行模拟,旨在了解超浅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力学效应。对超浅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作出预测,为采取措施减小地表沉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顶管 地表沉降 土体扰动 地层损失
下载PDF
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流形成过程模拟试验
20
作者 曾庥 彭旭东 +3 位作者 戴全厚 刘婷婷 许胜兵 岑龙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10-117,共8页
岩-土界面是石漠化区露石岩面流和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裂隙流的主要路径。作为地下裂隙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界面流对坡面降雨径流转化、水分地下快速渗漏以及土壤侵蚀/漏失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流形... 岩-土界面是石漠化区露石岩面流和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裂隙流的主要路径。作为地下裂隙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界面流对坡面降雨径流转化、水分地下快速渗漏以及土壤侵蚀/漏失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流形成过程与转化机制,通过模拟典型露石岩-土界面,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露石面-土壤组成的岩-土结构单元下地表径流及地表下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及非岩-土界面流的形成过程及输出特征,探究其对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界面流产流量在降雨过程中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相同条件下,有出露岩面流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45°、60°、75°)产流量远大于仅有土壤水分下渗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90°),前者是后者的4.78~16.58倍。岩面倾角是影响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主要因素,岩面倾角越大则岩-土界面流对水分漏失总量贡献越小,而非岩-土界面流则相反;雨强次之。然而,雨强是影响初始产流时间、稳定产流时间的主要因素,二者均随雨强增大显著减小(P<0.01);岩面倾角次之。岩-土界面的存在不仅直接形成岩-土界面流,同时对非岩-土界面流表现出较强的补给效应,约有一半的岩-土界面流最终以非岩-土界面流的形式流失。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区产流过程及机制的深度揭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界面流 地下裂隙流 产流过程 径流损耗 出露岩石 石漠化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