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特点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琴美 张晓贤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4,共6页
选取 8 7名 5、7、9岁儿童探讨儿童对违规行为的道德评价对其内疚情绪理解的影响。以期揭示儿童在同伴条件下 ,对内疚情绪的理解特点。结果发现 (1) 5~ 9岁的儿童对违规行为都给出了消极的道德评价 ,他们已经具备了产生内疚情绪的认知... 选取 8 7名 5、7、9岁儿童探讨儿童对违规行为的道德评价对其内疚情绪理解的影响。以期揭示儿童在同伴条件下 ,对内疚情绪的理解特点。结果发现 (1) 5~ 9岁的儿童对违规行为都给出了消极的道德评价 ,他们已经具备了产生内疚情绪的认知能力 ,但尚不能进行道德情感推理 ,即不认为违规者会产生内疚情绪。(2 )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大部分对于内疚情绪还不能很好地理解 ,他们更多地是从行为产生有利于违规者的结果来理解违规者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内疚情绪 道德评价 道德情感推理 认知能力
下载PDF
禅宗无相忏悔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70,共6页
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佛教徒的修行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有意思的是,忏悔一词却被义净批评为对相关梵文概念的讹译。其实,佛经传译中土前中国尚无忏悔一词,翻译家们亦非不知梵文忏摩与阿钵底提舍那的含义,他们是为了表达方便而... 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佛教徒的修行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有意思的是,忏悔一词却被义净批评为对相关梵文概念的讹译。其实,佛经传译中土前中国尚无忏悔一词,翻译家们亦非不知梵文忏摩与阿钵底提舍那的含义,他们是为了表达方便而以音义合译的方式新创了忏悔一词。忏悔与戒律有关,由于戒律可以分为有相戒与无相戒两种,忏悔也可以分成有相忏悔与无相忏悔两种。禅宗传授的戒是无相戒,其修行的忏悔自然是无相忏悔。无相忏悔的理论依据是万法自性本空的思想,其实践内容包括知所犯错、观罪性空、除灭罪过、彻底放下、永不再犯和念念牧牛等环节。在佛教中,无相忏悔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改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悔 有相忏悔 无相忏悔 知所犯错 观罪性空 永不再犯
下载PDF
听障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贤 刘烛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采用访谈调查法得到能够引发听障儿童内疚情绪的各类情景,考察初中、高中听障儿童在不同情景中内疚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根据调查所得编写情景故事,将情景类型设定为2个水平,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用自我报告法完成相关问题.结果表明,... 采用访谈调查法得到能够引发听障儿童内疚情绪的各类情景,考察初中、高中听障儿童在不同情景中内疚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根据调查所得编写情景故事,将情景类型设定为2个水平,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用自我报告法完成相关问题.结果表明,诱发听障儿童内疚的情景主要集中于人际交往情景;初高中听障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相比于父母交往情景,听障儿童在朋友交往情景中的内疚情绪理解能力更高.以上结果说明,听障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内疚情绪理解 情景
下载PDF
初中生对说谎行为的内疚理解特点
4
作者 张晓贤 卢慧妍 +1 位作者 朱丽娜 周丽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78-583,608,共7页
采用调查法了解引发初中生内疚的说谎行为情境,并通过故事情境法探讨初中生对不同情境中说谎行为的内疚理解的发展特点,探究不同说谎目的对初中生内疚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发初中生内疚的说谎行为情境主要集中于学业情境和规则情境;... 采用调查法了解引发初中生内疚的说谎行为情境,并通过故事情境法探讨初中生对不同情境中说谎行为的内疚理解的发展特点,探究不同说谎目的对初中生内疚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发初中生内疚的说谎行为情境主要集中于学业情境和规则情境;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内疚理解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其对学业情境中说谎行为的内疚理解能力显著高于对规则情境中说谎行为的内疚理解能力;说谎目的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内疚理解影响不同,其中,7年级学生在为个人利益说谎情境中表现出更高的内疚理解能力,8年级学生则在为集体利益说谎情境中表现出更高的内疚理解能力,9年级学生在2类说谎情境中的内疚理解能力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内疚理解 学业情境 规则情境 说谎目的
下载PDF
人际因素促进5~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晓贤 徐琴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2-945,共4页
本文采用临床访谈法探讨了人际因素对5、7、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人际因素如教师评价确实能促进儿童表现出更高的理解内疚情绪的能力,具体结果为:(1)教师评价促进7岁和9岁儿童对违规者的错误行为采取恰当的情绪归因。... 本文采用临床访谈法探讨了人际因素对5、7、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人际因素如教师评价确实能促进儿童表现出更高的理解内疚情绪的能力,具体结果为:(1)教师评价促进7岁和9岁儿童对违规者的错误行为采取恰当的情绪归因。(2)对于违规者的错误行为,教师评价促进7岁和9岁儿童更多地采取弥补行为。(3)教师评价促进7岁和9岁儿童对内疚三个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促进5岁儿童对内疚第一层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内疚理解 人际因素 教师评价
下载PDF
小学生内疚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晓贤 桑标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5,共7页
为了考察小学生内疚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两类成人(99名教师和278名家长)对小学生内疚情绪产生情景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探究小学生内疚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1)相对于人际交往... 为了考察小学生内疚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两类成人(99名教师和278名家长)对小学生内疚情绪产生情景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探究小学生内疚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1)相对于人际交往情景而言,小学生在学业情景中表现出更高的内疚理解能力;(2)在学业情景中,1年级到3年级是小学生内疚理解能力快速增长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内疚 情绪理解
原文传递
真爱、负罪、忠诚——浅析《苔丝》中苔丝对安吉尔的感情 被引量:2
7
作者 宗妤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70-370,共1页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中塑造了苔丝这一具有隽永意味的人物形象。历来的研究都集中分析导致苔丝悲剧的原因,本文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分析苔丝对男主人公安吉尔复杂多重的感情,通过对微妙...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中塑造了苔丝这一具有隽永意味的人物形象。历来的研究都集中分析导致苔丝悲剧的原因,本文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分析苔丝对男主人公安吉尔复杂多重的感情,通过对微妙难以捉摸的感情的三重解读,从真爱、自责、忠诚三个方面自然引出了苔丝悲剧性人生的必然性,使读者对作品的主题有更好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爱 负罪感 忠诚 三重解读 悲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