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Biomimetic Model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1
作者 Shihong LI Ronghui ZHANG +1 位作者 Shaoyun FU Xin CHEN and Benlian ZHOU(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Academia Sinica, Shenyang, 110015, China)Qiyun ZENG(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Academia Sinica, Shenyang, 110015,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4-38,共5页
In thjs paper. bamboo fiber has been. on micro scale. investigated as a helical. multi-layered hollow cylinder, the stiffness featu res of bamboo bast fiber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multifilament yarn in traditio... In thjs paper. bamboo fiber has been. on micro scale. investigated as a helical. multi-layered hollow cylinder, the stiffness featu res of bamboo bast fiber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multifilament yarn in traditional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Moreover. a biomimetic model of the reinforce ment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was proposed by imitating the fine structure of bamboo bast fi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stiffness properties of the cornplicated fine struc ture of bamboo fiber is superior over those of traditional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A Biomimetic Model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下载PD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ontinuous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Multiscale Cellular Cores
2
作者 Zhenhu Wang Yaohui Wang +4 位作者 Jian He Ke Dong Guoquan Zhang Wenhao Li Yi Xi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ontiers)》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The use of 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cellular cores is prevalent in lightweight designs owing to their superior energy-absorbing abilities.However,cur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such as hot-press molding and... The use of 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cellular cores is prevalent in lightweight designs owing to their superior energy-absorbing abilities.However,cur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such as hot-press molding and mold pressing,require multiple steps and complex tools,thus limiting the exploration of advanced sandwich structure designs.This study reports a novel multi-materi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process that allows the single-step production of continuous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CFRPC)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multiscale cellular cores.Specifically,the integration of CFRPC-AM and in situ foam AM processes provide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fabrication of CFRPC panels and multiscale cellular cores with intricate designs.The cellular core design spans three levels:microcellular,unit-cell,and graded structures.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a diverse set of unit-cell designs,that is,rhombus,square,honeycomb,and re-entrant honeycomb,were fabricated and their flexural behavior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ndwich structure with a rhombus core design possessed the highest flexural stiffness,strength,and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the unit-cell assembly on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the CFRP 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 was examined.The proposed design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open new avenues for constructing novel and high-performance CFRPC structures with multiscale cellular cores that cannot be obtained using existing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andwich structures Continuous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Foam materials
原文传递
基于单颗金刚石划擦的单向C_(f)/SiC复合材料去除机理
3
作者 温家宙 王庆霞 +1 位作者 余爱武 吴重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4,共8页
为研究单向C_(f)/SiC复合材料划擦去除机理,采用单颗金刚石磨粒开展准静态划擦试验,分析不同压痕载荷下划擦材料的声发射信号变化,结合SEM形貌分析材料的去除行为和划擦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信号强度随着压痕载荷增加而增强,... 为研究单向C_(f)/SiC复合材料划擦去除机理,采用单颗金刚石磨粒开展准静态划擦试验,分析不同压痕载荷下划擦材料的声发射信号变化,结合SEM形貌分析材料的去除行为和划擦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信号强度随着压痕载荷增加而增强,相同参数下SB方向信号值更大,信号波动更剧烈。结合声发射信号与SEM形貌分析,得出材料在不同方向的划擦去除行为,材料以脆性去除为主,SA方向纤维以拉伸断裂和纤维拔出为主,SB方向纤维主要断裂方式为弯曲断裂和剪切断裂。根据SEM形貌分析,阐述去除行为的形成过程,即解释材料划擦去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C_(f)/SiC复合材料 单颗磨粒划擦试验 声发射信号 材料去除机理
下载PD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in milling and grinding:machining bottlenecks and advanced strategies 被引量:8
4
作者 Teng GAO Yanbin ZHANG +9 位作者 Changhe LI Yiqi WANG Yun CHEN Qinglong AN Song ZHANG Hao Nan LI Huajun CAO Hafiz Muhammad ALI Zongming ZHOU Shubham SHARMA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1-35,共35页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become the preferred material in the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because of their high-strength performance in unit weight.The composite components are manufactured by near netsha...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become the preferred material in the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because of their high-strength performance in unit weight.The composite components are manufactured by near netshape and only require finishing operations to achieve final dimensional and assembly tolerances.Milling and grinding arise as the preferred choices because of their precision processing.Nevertheless,given their laminated,anisotropic,and heterogeneous nature,these materials are considered difficult-to-machine.As undesirable results and challenging breakthroughs,the surface damage and integrity of these materials is a research hotspot with important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This review summarizes an up-to-date progress of the damag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suppression strategies in milling and grinding for the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First,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milling damage,including delamination,burr,and tear,are analyzed.Second,the grinding mechanisms,covering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thermal mechanical behavior,surface integrity,and damage,are discussed.Third,suppression strategies are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advanced cutting tools and technologies,including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achining,cryogenic cooling,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and tool optimization design.Ultrasonic vibration shows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restraining machining force,which can be reduced by approximately 60%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achining.Cryogenic cool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temperature with a maximum reduction of approximately 60%.MQL shows it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reducing friction coefficient,force,temperature,and tool wear.Finally,research gaps and fu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s are prospected,giving researchers opportunity to deepen specific aspects and explore new area for achieving high precision surface machining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ING GRINDING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damage formation mechanism DELAMINATION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surface integrity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Material Based on Moving Morphable Components (MMCs) 被引量:1
5
作者 Zhi Sun Ziwen Song +1 位作者 Junfu Song Haiyan Li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632-646,共15页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excellent specific stiffness,specific strength,and other properties,and have been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dvanced structures.However,the design space dimensi...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excellent specific stiffness,specific strength,and other properties,and have been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dvanced structures.However,the design space dimensions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will expand explosively,bringing challenges to the efficient analysis and optimal design of structur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propose an explicit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oving morphable components for designing the fiber-reinforced material.We constrain the intersection area between components to guarantee the independence of each component and avoid the situation that one component is cut by other components.Adding the fiber orientation angle as a design variable,the method can optimize the structural layout and the fiber orientation angle concurrently under the given number of fiber layers and layer thickness.We use two classical examples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 optimiz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esigns obtained by the 99-line code.The authors also popularize the proposed method to engineering structure.The results manifest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reat valu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Moving morphable components(MMCs) Topology optimization Fiber orientation angle
原文传递
单向SiC/SiC复合材料拉伸行为模拟研究
6
作者 任金伟 宋有贺 +3 位作者 徐洁 王剑浩 张方舟 李爱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2,123,共8页
理解单向SiC/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损伤破坏机制对掌握Si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单向SiC/SiC复合材料微观二维有限元模型,基于强度判定模拟纤维随机断裂过程;基于内聚力模型模拟界面脱粘现象;... 理解单向SiC/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损伤破坏机制对掌握Si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单向SiC/SiC复合材料微观二维有限元模型,基于强度判定模拟纤维随机断裂过程;基于内聚力模型模拟界面脱粘现象;特别针对基体裂纹现象,通过均匀质方法和断裂能释放率建立了基体的连续介质损伤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成功模拟了单向SiC/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微观破坏机制和宏观力学行为。基体裂纹、纤维断裂、界面脱粘这3种微观破坏机制之间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最终造成了材料整体的失效。本文中获得的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单向SiC/SiC复合材料拉伸行为,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SiC/SiC复合材料 拉伸行为 有限元模拟 基体裂纹
下载PDF
高温测试条件下一体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件制作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佳 遇家运 +3 位作者 王维 王宝瑞 王清民 刘甲秋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突破常规成型过程及试件制作过程,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单向板0°拉伸试件进行制作,用于测量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首先通过结合生产和实际测试需求,化繁为简,对高温测试试件所需的0°拉伸一体化成型模具进行设计,... 本文突破常规成型过程及试件制作过程,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单向板0°拉伸试件进行制作,用于测量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首先通过结合生产和实际测试需求,化繁为简,对高温测试试件所需的0°拉伸一体化成型模具进行设计,将复合材料加强片通过试件的本体树脂粘接,固化后一体成型,通过切割即可得到所需尺寸的试件,此方法避免了常规粘贴加强片操作及对胶粘剂进行涂抹和固化的过程。通过前期的模具设计,进行工艺摸索和试件制备,材料选用T800碳纤维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构成的预浸料,进行了180℃和240℃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同等条件下进行传统后粘贴加强片的试件测试,控制测试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将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一体成型高温0°拉伸试件的力学性能有更好的表征,充分发挥高温状态下单向纤维的性能,降低了传统试件加强片及胶粘剂对本体材料的损伤,缩减了时间和人工成本,碳纤维一体化高温试件的制作工艺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高温测试 单向试件 一体成型
下载PDF
RTM二维径向流动模型的理论概况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史德军 卢红 +2 位作者 胡福增 徐云龙 郑安呐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41,共4页
综述了牛顿流体在放置了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预制件的RTM平板模具中二维径向恒流和恒压渗流的流动模型。对各个模型的可测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其解析解进行了必要的拓展补充推导和研究分析 ,对传统的二维解析方程进行了拓展和改... 综述了牛顿流体在放置了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预制件的RTM平板模具中二维径向恒流和恒压渗流的流动模型。对各个模型的可测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其解析解进行了必要的拓展补充推导和研究分析 ,对传统的二维解析方程进行了拓展和改进 ,提供了在不透明模具中测定渗透率的方法。即在恒流条件下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恒流泵测定预制件的二维渗透率 ;或者在恒压条件下利用数字流量计和压力表测得二维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二维径向流动模型 渗透率 压力传感器 恒流泵 数字流量计 压力表 树脂传递模塑技术 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法 解析法
下载PDF
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粘弹性性能预测 被引量:13
9
作者 常崇义 刘书田 王成国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8,共5页
建立了基于均匀化理论的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粘弹性性能预测方法。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粘弹性问题的控制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在像空间中利用均匀化理论建立宏观松弛模量的Laplace变换与微结构描述参数以及变换参数间的关系。用Prony级... 建立了基于均匀化理论的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粘弹性性能预测方法。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粘弹性问题的控制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在像空间中利用均匀化理论建立宏观松弛模量的Laplace变换与微结构描述参数以及变换参数间的关系。用Prony级数模拟松弛模量随变换参数的变化形式,并根据像空间中一系列变换参数对应的松弛模量的数值,采用函数拟合技术确定Prony级数的形式,从而确定用显示形式表示的松弛模量的Laplace变换随变换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显式表达式的逆变换获得时间域内的松弛模量。该方法利用拟合函数的逆变换避开了复杂的数值Laplace逆变换,使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性能的确定变得容易。文中给出了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松弛模量的数值预测结果并同有限元法模拟试验的结果对比,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单向纤维复合材料 均匀化理论 LAPLACE变换
下载PDF
碳纤维织物的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元 李建利 +1 位作者 张新元 徐敏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7,共4页
探讨碳纤维织物的特点及应用。介绍了碳纤维的概念及概况;阐述了碳纤维的种类及应用,按照碳纤维织物中纱线的取向,将碳纤维织物分为3种,其中单向织物质量轻、耐久性好,多用于建筑柱、桥工程等;双向织物分为双向机织物和双向针织物;多轴... 探讨碳纤维织物的特点及应用。介绍了碳纤维的概念及概况;阐述了碳纤维的种类及应用,按照碳纤维织物中纱线的取向,将碳纤维织物分为3种,其中单向织物质量轻、耐久性好,多用于建筑柱、桥工程等;双向织物分为双向机织物和双向针织物;多轴向织物拉伸性能和抗撕裂性能良好,设计灵活,可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器材、建筑、医疗、风力发动机叶片等工业领域。认为:目前国际市场的碳纤维应用形式已逐渐向碳纤维轴向经编织物转变;世界碳纤维需求量逐年剧增,但核心技术仍被少数发达国家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单向织物 双向织物 多轴向织物 复合材料
下载PDF
RTM一维单向流动模型的理论概况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德军 胡福增 +1 位作者 卢红 徐云龙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7,共4页
本文研究了牛顿流体在铺置纤维预制件的RTM平板模具中 ,一维单向恒流和恒压流动的渗流模型。通过求解析解 ,求出模型的各个可测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对传统的解析方程进行了拓展和改进 ,提供了在不透明模具中测定渗透率的方法。即在恒... 本文研究了牛顿流体在铺置纤维预制件的RTM平板模具中 ,一维单向恒流和恒压流动的渗流模型。通过求解析解 ,求出模型的各个可测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对传统的解析方程进行了拓展和改进 ,提供了在不透明模具中测定渗透率的方法。即在恒流条件下 ,只需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恒流泵的读数即可测定预制件的一维渗透率 ;或者在恒压条件下 ,利用数字流量计和压力表的读数测得一维渗透率。而这些解析解的关系式也可用于实验预估模具中的压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流体 RTM平板模具 一维单向流动模型 压力传感器 恒流泵 渗透率 树脂传递模塑技术 达西定律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均匀化方法的ABAQUS实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富华 梁军 杜善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9-392,共4页
为了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来对复杂的均匀化方程进行便捷求解,从而对具有周期性构造复合材料有效性能进行预测.根据文献[1]提出的热应力方法和边界力方法将均匀化方程转化为通用有限元可以进行计算的形式,通过ABAQUS用户子程序和脚本语言... 为了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来对复杂的均匀化方程进行便捷求解,从而对具有周期性构造复合材料有效性能进行预测.根据文献[1]提出的热应力方法和边界力方法将均匀化方程转化为通用有限元可以进行计算的形式,通过ABAQUS用户子程序和脚本语言的编写,便捷的实现了均匀化方程的求解,得到了均匀化系数.通过均匀化方程的ABAQUS的便捷求解(包括热应力方法和边界力方法),计算了单向复合材料有效性能,并与细观力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ABAQUS 均匀化方法 单向复合材料
下载PDF
层合易碎复合材料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树燕 张娜 +2 位作者 魏风春 杨志方 张恒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易碎复合材料结构,单向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有纵向抗拉强度高而在横向易被撕裂的特点,把带有沿垂直纤维方向刻痕的单向板交错铺设制成层合板。研究了层合板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形式,并采用有限元... 提出一种新型易碎复合材料结构,单向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有纵向抗拉强度高而在横向易被撕裂的特点,把带有沿垂直纤维方向刻痕的单向板交错铺设制成层合板。研究了层合板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形式,并采用有限元对其进行数值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易碎 单向 刻痕 有限元
下载PDF
单向复合材料及纯树脂材料抗冲击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孝浜 金利民 王春霞 《纺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9,共5页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在纱线与树脂基体尺度上计算单向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相同条件下纯树脂材料的抗冲击能力,从弹体的速度变化曲线、冲击应力在复合材料不同组分上的分布等方面说明单向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行为和主要吸...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在纱线与树脂基体尺度上计算单向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相同条件下纯树脂材料的抗冲击能力,从弹体的速度变化曲线、冲击应力在复合材料不同组分上的分布等方面说明单向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行为和主要吸能机制。在冲击作用下,与纯树脂材料相比,单向复合材料可使冲击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耗散,从而表现出更好的能量吸收性能。此外,单向复合材料中纱线部分的应力峰值明显比树脂部分的应力峰值大,说明单向复合材料所承受的冲击能量主要被纱线增强相吸收,从而具有更好的抵抗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复合材料 纯树脂材料 冲击 有限元
下载PDF
日本熔融生长制备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小明 田锋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6年第11期8-13,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高温材料——熔融生长复合材料(MGC),综述了MGC材料在日本的研究进展。MGC材料采用熔体凝固法生产,其组织为两种不同陶瓷的单晶共晶连成互穿网络式的三维复杂结构,具有熔点高、抗氧化、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优异、可近...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高温材料——熔融生长复合材料(MGC),综述了MGC材料在日本的研究进展。MGC材料采用熔体凝固法生产,其组织为两种不同陶瓷的单晶共晶连成互穿网络式的三维复杂结构,具有熔点高、抗氧化、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优异、可近净形生产等优良性能,极有希望应用于燃气轮机等高温结构中。此外,这种三维的互穿网络结构亦可为其他材料乃至金属材料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生长 陶瓷共晶复合材料 定向凝固 单晶
下载PDF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激光激发瑞利波的有限元模拟
16
作者 潘波 郭湘怡 +1 位作者 高倩 张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5-613,共9页
本文研究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瑞利波的传播特征.以平面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得到频域动力学平衡方程.考虑材料的黏弹性及各向异性,采用有限元频域方法,建立激光等效力源作用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平板上激发瑞利波的数值模型,进而... 本文研究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瑞利波的传播特征.以平面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得到频域动力学平衡方程.考虑材料的黏弹性及各向异性,采用有限元频域方法,建立激光等效力源作用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平板上激发瑞利波的数值模型,进而研究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平面中瑞利波的传播特征,并分析材料的黏弹性对瑞利波传播的影响.此外,研究复合平板的厚度变化对瑞利波传播特征的影响,随着平板厚度的减小,瑞利波逐渐向兰姆波转化,得到低频的非色散的对称模S0模和色散的反对称模A0模.在此基础上,研究双层系统中激光激发瑞利波的传播和衰减特征,瑞利波的高频成分透入深度浅,受薄膜的影响较大,而低频成分受基底的影响较大,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薄膜/铝基底和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薄膜/有机玻璃基底这两种双层系统中,分别得到正常色散及反常色散的瑞利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瑞利波 有限元方法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黏弹性
下载PDF
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的力学性能与结构优化
17
作者 邱莉 陈晓东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88,共3页
小型风力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当所受气动载荷超出叶片材料的极限载荷时,就会发生叶片失效现象。等截面小型风机叶片,除翼型可优化设计外,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也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本文对离网型等截面风机叶片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小型风力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当所受气动载荷超出叶片材料的极限载荷时,就会发生叶片失效现象。等截面小型风机叶片,除翼型可优化设计外,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也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本文对离网型等截面风机叶片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叶片受力情况提出了增强叶片强度的优化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力学性能 优化 复合材料 单向纤维
下载PDF
湿热老化对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益龙 刘小云 +1 位作者 庄启昕 韩哲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研究了在湿热老化过程中,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湿热老化特点。研究发现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在湿热老化过程中,相比温度而言,... 研究了在湿热老化过程中,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PBO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湿热老化特点。研究发现PBO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在湿热老化过程中,相比温度而言,湿度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复合材料在老化过程中吸水率增加的同时,弯曲性能相应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PBO纤维的表面为化学惰性,表面形貌光滑,与环氧树脂浸润性不好,界面粘接力主要是较弱的范德华力。在湿热老化过程中,水分的吸收和渗透造成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的破坏,构成了该类复合材料独特的湿热老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单向复合材料 湿热老化 界面
下载PDF
跨厚比对高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向板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鑫 王云英 +2 位作者 王雅娜 陈新文 何玉怀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测试不同跨厚比的S_(6)C_(10)-800/AC318复合材料单向板(以下简称单向板)的弯曲性能,研究跨厚比对单向板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影响,分析试样断裂模式和弯曲破坏机制,确定单向板三点弯曲测试的临界跨厚比。结果表明:单... 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测试不同跨厚比的S_(6)C_(10)-800/AC318复合材料单向板(以下简称单向板)的弯曲性能,研究跨厚比对单向板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影响,分析试样断裂模式和弯曲破坏机制,确定单向板三点弯曲测试的临界跨厚比。结果表明:单向板弯曲强度随着跨厚比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弯曲模量随着跨厚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单向板的断裂模式于跨厚比α=20时发生转变,单向板分层损伤程度随着跨厚比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劈裂程度增加;α≤20时跨厚比越大,应力-应变曲线越符合线性关系;α>20时,应力-应变曲线不再符合线性关系;得到了任意跨厚比下单向板弯曲强度的预测公式及单向板的三点弯曲破坏的失效判定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厚比 S_(6)C_(10)-800/AC318复合材料 单向板 弯曲性能 弯曲失效准则
下载PDF
一个描述脆性材料非线性行为的损伤力学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帆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1-690,共10页
提出了一个分析和描述脆性材料各向异性损伤的宏观力学模型。在小变型的情况下,利用损伤面和损伤势的概念以及材料性能和材料受损后的弹性响应取决于损伤变量而与加载路径无关的假设,文中导出材料弹性损伤的一般本构关系及联系材料系... 提出了一个分析和描述脆性材料各向异性损伤的宏观力学模型。在小变型的情况下,利用损伤面和损伤势的概念以及材料性能和材料受损后的弹性响应取决于损伤变量而与加载路径无关的假设,文中导出材料弹性损伤的一般本构关系及联系材料系数与损伤面和损伤势的表达式。当损伤面和损伤势的构造确定后,建立了损伤变量的演变方程和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文中以两种具体材料为例说明该理论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复合材料 脆性材料 非线性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