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完素儒道援医阐释火热论之路径初探
1
作者 李远 安青云 +1 位作者 张爱素 赵昕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中医经典蕴含着大量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儒道援医对阐释中医经典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刘完素阐释《素问》并创立火热论为例,探讨儒道援医阐释中医经典的路径。结果表明,取象比类、格物阐释是火热论形成的基石,五行形成之象是阐释六... 中医经典蕴含着大量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儒道援医对阐释中医经典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刘完素阐释《素问》并创立火热论为例,探讨儒道援医阐释中医经典的路径。结果表明,取象比类、格物阐释是火热论形成的基石,五行形成之象是阐释六气化火的基础;儒道合流援医,“上善若水,下愚如火”是刘完素阐释五志化火的基本原理。由于格物只是对事物一般性的认识,儒家和道家认识事物的方法援引到医学领域还不一定就是真知,刘完素最终结合临床,参验考实以证实火热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中医经典 阐释 火热论
下载PDF
由朱子论“钦”观其“尧舜之道”
2
作者 魏子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体“明”用,反对佛老以“静”释“敬”,以致发展出体用殊绝之弊。从圣贤境界看,朱子认为尧之德“钦”是第一个字,而佛老自谓光明,实是扰乱人伦。总体而言,朱子对“钦”的理学阐释,旨在揭示儒家与佛老何者为本,批判其持敬工夫、敬之本体及光明境界,敞开了程朱理学视域下的“尧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朱子 三教辩证 圣人观
下载PDF
杨慎老学思想研究
3
作者 罗家乐 盛作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杨慎解老思想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其一为杨慎论老子其人,论及老子之五千言为述而不作,《老子》称经自汉景帝始两问题。其二为杨慎论《老子》之音韵与义理。义理部分主要涉及杨慎对道、德、性、治等问题的论述。其三为杨慎评价他者之解老,... 杨慎解老思想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其一为杨慎论老子其人,论及老子之五千言为述而不作,《老子》称经自汉景帝始两问题。其二为杨慎论《老子》之音韵与义理。义理部分主要涉及杨慎对道、德、性、治等问题的论述。其三为杨慎评价他者之解老,这部分主要涉及严君平与韩非子二者。最后,在对以上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杨慎“以儒解老”的诠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老学 以儒解老
下载PDF
儒道家/乡信念的社会学基础——丧服单元理想模型的“三位一体”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安继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通过对丧服单元理想模型的分析,可以揭示其生活-生产-祭祀的三位一体性,并可以此支撑国人的家/乡信念。宗亲血缘/姻亲地缘作为儒道互补的社会结构基础,全幅面满足国人的传统物质-精神生活。在当代经济学、法学和宗教性问题上,她依凭以... 通过对丧服单元理想模型的分析,可以揭示其生活-生产-祭祀的三位一体性,并可以此支撑国人的家/乡信念。宗亲血缘/姻亲地缘作为儒道互补的社会结构基础,全幅面满足国人的传统物质-精神生活。在当代经济学、法学和宗教性问题上,她依凭以人为本的坚实生活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大一统价值共识,将可以支撑现代化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丧服单元 家/乡信念 宗亲血缘/姻亲地缘 大一统价值共识
下载PDF
彝族毕摩文化与儒、道、释文化交流和交融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倮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2-49,共8页
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彝族毕摩文化受到儒、道、释文化的极大冲击和影响且不断交流和互动,不但不被其同化,反而被彝族毕摩积极吸纳,并改造而彝族本土化,以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繁荣、发展彝族... 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彝族毕摩文化受到儒、道、释文化的极大冲击和影响且不断交流和互动,不但不被其同化,反而被彝族毕摩积极吸纳,并改造而彝族本土化,以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繁荣、发展彝族毕摩文化体系,这也是彝族毕摩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毕摩文化 儒、道、释文化 交融 关系
下载PDF
郭象儒道会通的生存论阐释
6
作者 敦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是儒道会通。王弼二分有无,而以"无"为本内涵着玄理上的不彻底性。郭象注庄,主"独化于玄冥之境",将现实存在提升到本体地位并赋之以原发性加以发挥,在会通儒道上得出了二者殊途同归的答案。郭象...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是儒道会通。王弼二分有无,而以"无"为本内涵着玄理上的不彻底性。郭象注庄,主"独化于玄冥之境",将现实存在提升到本体地位并赋之以原发性加以发挥,在会通儒道上得出了二者殊途同归的答案。郭象立论的切入点在于,儒道两家在本体思想的契合透显着以现实人生为最终归宿,自然与人生无间融合的敞开,使此前绝然二途的理论交织在一起,虽彼此乖离又互为联系,而生存本体实为纽带之一。根基义理的不谋而合将原本破坏的精神意境又重新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实 独化 儒道会通 生存 生命
下载PDF
论竟陵派儒道结合的批评
7
作者 曾肖 蒋述卓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98,共6页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家说诗方法的要义,在竟陵派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还呈现出援道入儒的态势,即继承这一儒家的传统方法,...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家说诗方法的要义,在竟陵派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还呈现出援道入儒的态势,即继承这一儒家的传统方法,与道家"玄览"、"独游"、"遇合"等哲学思想与审美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批评旨趣与方法意识。这种儒道结合的批评方法是竟陵派诗学能够独开生面的深度造诣所在,也折射出晚明心学与性灵说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古人精神 以意逆志 玄览 独游 遇合
下载PDF
皇侃《论语义疏》中的性情论
8
作者 宋展云 张嘉慧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5-83,共9页
皇侃在《论语义疏》中阐发其性情论,既兼收前贤之说,又融会个人见解,体现出兼容并蓄的诠释倾向。皇侃强调人的道德本性,重视礼义教化,他试图阐明人随世而迁的原因,进而提倡忘情,使情感顺应本性。皇侃借助义疏体例,并通过疏解《论语》文... 皇侃在《论语义疏》中阐发其性情论,既兼收前贤之说,又融会个人见解,体现出兼容并蓄的诠释倾向。皇侃强调人的道德本性,重视礼义教化,他试图阐明人随世而迁的原因,进而提倡忘情,使情感顺应本性。皇侃借助义疏体例,并通过疏解《论语》文本,建构其性情论。他以儒家性情观为本,并吸纳玄学义理,融合佛家学说,体现出调和儒释道的诠释旨趣。皇侃对性情论的取舍源于他对南朝纵情无度士风的反思及对崇尚礼教等社会现象的投合;他以儒为本、融合玄佛的诠释特色顺应了梁武帝时期复兴儒学、兼尚玄佛的思想风尚,也彰显出个性化的学术追求。皇侃性情论与钟情的士风、吟咏情性的文学观念较为一致,共同反映出南朝重情的时代特色,影响颇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义疏》 性情论 儒释道融合 重情风尚
下载PDF
论《淮南子》“以道统儒”的教育目的
9
作者 廖军和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8-100,共3页
《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旨、融合儒法等家思想的汉初集大成之作,其教育目的也体现了这一"以道统儒"的特点。其"主道员"、"臣道方"的教育等级论对君主和人臣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期望;其"返性&qu... 《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旨、融合儒法等家思想的汉初集大成之作,其教育目的也体现了这一"以道统儒"的特点。其"主道员"、"臣道方"的教育等级论对君主和人臣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期望;其"返性""去载"的教育目的论基于道家人性论的立场,借鉴儒法等家的学习思想,提出培养不同类型的、为维系统治和国家发展服务的人才的教育目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教育目的 以道统儒
下载PDF
论元曲精神的形成及流布
10
作者 张兆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5-48,共4页
关于元曲形成及其演变,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儒家思想因子的思想渊薮、道教氛围、自然环境等因素,这些方面的影响不仅铺垫了元代文学的根本背景,亦使其前后期、南北方风格迥然不同。现试图将元代文学回到它的历史与思想背景中来阐释其... 关于元曲形成及其演变,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儒家思想因子的思想渊薮、道教氛围、自然环境等因素,这些方面的影响不仅铺垫了元代文学的根本背景,亦使其前后期、南北方风格迥然不同。现试图将元代文学回到它的历史与思想背景中来阐释其精神及其在作家作品中的分布,从而对其风貌进行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 阐释 历史分析 儒家思想因子 道教 南方山水
下载PDF
玄学、理学本体诠释方法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汉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112,共11页
玄学、理学均是通过诠释儒道经典而建构起本体论学说的。为了建构本体论,玄学的经典诠释方法是本末论,理学的经典诠释方法则是体用论。一方面,玄学的本末之辨深刻地影响了理学的体用之辨。另一方面,理学的体用之辨解决了玄学本末之辨所... 玄学、理学均是通过诠释儒道经典而建构起本体论学说的。为了建构本体论,玄学的经典诠释方法是本末论,理学的经典诠释方法则是体用论。一方面,玄学的本末之辨深刻地影响了理学的体用之辨。另一方面,理学的体用之辨解决了玄学本末之辨所留下的问题。理学家通过体用之辨的本体诠释方法,才真正完成了建构儒家形上学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理学 诠释经典方法 本末 体用 本体论
下载PDF
陆西星《方壶外史》“以儒诠道”的三重维度及思想探析
12
作者 张璐 盖建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28,共7页
陆西星《方壶外史》“以儒诠道”的思想特色有三重维度首先,作为一代道教宗师,陆西星独辟蹊径地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即是修真之要。“存心”是陆西星东派修炼筑基炼己第一层功夫。“养性”之说乃陆西星东派丹法功夫得药归鼎之后,丹... 陆西星《方壶外史》“以儒诠道”的思想特色有三重维度首先,作为一代道教宗师,陆西星独辟蹊径地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即是修真之要。“存心”是陆西星东派修炼筑基炼己第一层功夫。“养性”之说乃陆西星东派丹法功夫得药归鼎之后,丹法中对火候的掌握,其最关键处在于“自然”。其次,陆西星“以儒诠道”的根由在于“二圣不异”,同于“理一”,且二圣之教皆教人归返复本,皆以“不争”为入道之机。最后,陆西星“以儒诠道”有着自己鲜明的宗派立场,陆氏对传统儒家思想并非一概吸收认同,这集中表现为其对“吾儒”的批判。陆西星“以儒诠道”的思想特色具体阐明了儒家道德理性如何走向生命实践的功夫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星 《方壶外史》 以儒诠道
下载PDF
方以智的“不落有无”说
13
作者 张世亮 《阴山学刊》 2010年第4期102-104,121,共4页
方以智针对"有"、"无"这一对范畴提出了"不落有无"说。经过对"半提"与"全提"的批判,他在"允中氏之则天"、"子思之言‘中、和’"与"孟子之创为‘养气、践... 方以智针对"有"、"无"这一对范畴提出了"不落有无"说。经过对"半提"与"全提"的批判,他在"允中氏之则天"、"子思之言‘中、和’"与"孟子之创为‘养气、践形’之说"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大全提"意义上的"不落有无",从而指出"大全提"才是"不落有无"的真正内涵。方以智"不落有无"说的提出最终导致了其学术取向上的"统合三教"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不落有无” “半提” “全提” “大全提” “统合三教”
下载PDF
“以佛解庄”的源流、影响及可行性考辨
14
作者 华云刚 《天中学刊》 2022年第4期18-27,共10页
“以佛解庄”是庄子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阐释方式之一。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徒借鉴《庄子》哲学以翻译佛经、阐发佛理。在庄佛互渗的思潮中,“以佛解庄”具有天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可行性。自东晋支遁肇其端,唐代成玄英绍其续,后... “以佛解庄”是庄子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阐释方式之一。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徒借鉴《庄子》哲学以翻译佛经、阐发佛理。在庄佛互渗的思潮中,“以佛解庄”具有天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可行性。自东晋支遁肇其端,唐代成玄英绍其续,后世很多学者征引佛经、佛理以解读《庄子》,“以佛解庄”者代不乏人,如林希逸、陆西星、释德清、袁宏道、袁中道、刘凤苞、杨文会、章太炎等。他们通过庄佛思想的对比互证,从以佛经义理附会《庄子》到融合庄佛以敷陈篇章大意,再到引入佛教思想以寻求《庄子》审美境界的突破。总体来说,“以佛解庄”抬高了佛教的学术地位,有助于儒、道、释三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异质文化中国化的过程中,“以佛解庄”加速了佛教中国化的思想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佛解庄” 《庄子》 学术史 价值评估 三教合一
下载PDF
一“素”千彩:儒道“素”之哲学内涵与异域阐释
15
作者 齐梦湲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60-64,共5页
先秦,“素”与“仁”“道”的语义内涵互为关联,共同构建儒、道等学派的哲学思想。然而,“素”的哲学内涵,尤其是其异域阐释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对外传播。以儒、道两家关于“素”的言论为起点,解析“素”的多... 先秦,“素”与“仁”“道”的语义内涵互为关联,共同构建儒、道等学派的哲学思想。然而,“素”的哲学内涵,尤其是其异域阐释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对外传播。以儒、道两家关于“素”的言论为起点,解析“素”的多层面哲学内涵,审度“素”在异域翻译文本中的恰适性阐释,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哲学内涵 异域阐释
下载PDF
刍议程大昌的学派定位及学术影响
16
作者 陶新宏 《朱子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83-198,共16页
程大昌是与朱熹、陆九渊同时代的经世名儒。因其博通经史且能熔众家于一炉,卓然自成一家,后人对其学术派别多有分说。通过全面爬梳与考察程氏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实践活动,能够获知他虽然无缘道学,但儒学气质清晰可见;虽然以儒解老、... 程大昌是与朱熹、陆九渊同时代的经世名儒。因其博通经史且能熔众家于一炉,卓然自成一家,后人对其学术派别多有分说。通过全面爬梳与考察程氏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实践活动,能够获知他虽然无缘道学,但儒学气质清晰可见;虽然以儒解老、援道入儒,但其力图会通儒道以构建儒家形上思辨系统抗衡佛老之意图明显可见。程氏学术深湛,能发前人之所未发。一方面其著作被当时朝廷收藏并作为教材多次刊印,创建多所书院讲学授徒,传播儒学;另一方面其学术思想对新安理学乃至宋明理学的发展皆起到助推作用,尤其在解经范式及创发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对其学术评价多有褒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大昌 儒学 以儒解老 会通儒道
原文传递
“以老解庄”及其学术价值探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云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1,共9页
司马迁将庄子与老子同传,并认为《庄子》“要本归于老子”,《汉书·艺文志》将老庄并列为道家。这种学术渊源上的归纳与评判传统,启发了后世学者自觉地引用《老子》以解读《庄子》,遂产生“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自西晋郭象肇其端... 司马迁将庄子与老子同传,并认为《庄子》“要本归于老子”,《汉书·艺文志》将老庄并列为道家。这种学术渊源上的归纳与评判传统,启发了后世学者自觉地引用《老子》以解读《庄子》,遂产生“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自西晋郭象肇其端,此后成玄英、褚伯秀、陆西星、释德清、陈继儒、焦竑、王夫之、马其昶等学者皆踵武之,形成蔚为壮观的学术潮流。“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既与时代背景与学术风气有关,又自有其思想渊源与哲学基础。但有些学者对老庄之间的关系过度阐释,甚至将《庄子》视为《老子》的注疏,则又误入歧途,遮蔽了《庄子》的真义。“以老解庄”对于解读“三教合一”的思潮、探究《庄子》的儒学化进程、反思古代庄子学史以及剖析《庄子》本义等方面贡献良多。学界应该尊重文化思想的多元发展,秉承平等的沟通交流精神,进而考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以老解庄” 《老子》之注疏 “三教合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