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thquake-induced collapse mechanism of two types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Wei Yuan Wei +1 位作者 Wang Qizhi Xue K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379-386,共8页
As the economy of China develop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key traffic projects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the west of China, where there are high, steep rock slopes. The collapse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 especially foll... As the economy of China develop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key traffic projects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the west of China, where there are high, steep rock slopes. The collapse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 especially following a strong earthquake, is one of common geological disasters known in rock slope engineering.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ollapse mechanism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 induced by an earthquake and the analysis approach of its stability. This study provides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llapse mechanisms of two types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 (i.e. cantilever and upright) associated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afety factor, which is based on the flexure theory of a constant-section beam by combining with the maximum tensile-stress criterion to depict the process of crack propagation caused by seismic wav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critical crack depths in each form of the dangerous rock masses. Once the accumulated depth of the crack growth during an earthquake exceeds the critical depth, the collapse will occur. I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crack extension amount of each step is not a constant value,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urrent accumulated crack depth. The greater the cumulative crack depth, the more easily the crack propagates. Finally, the valid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through two actual engineering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gerous rock mass earthquake-induced collapse cantilever beam theory safety factor high-steep rock slope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seismic stability of tunnel faces in soft rock masses based on a 3D stochastic collapse model 被引量:8
2
作者 ZHANG Jia-hua ZHANG Bi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706-1718,共13页
A new horn failure mechanism was constructed for tunnel faces in the soft rock mass by means of the logarithmic spiral curve. The seismic action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horn failure mechanism using the pseudo-static... A new horn failure mechanism was constructed for tunnel faces in the soft rock mass by means of the logarithmic spiral curve. The seismic action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horn failure mechanism using the pseudo-static method. Considering the randomness of rock mass parameters and loads, a three-dimensional (3D) stochastic collap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eismic stability of tunnel faces was presented via the kinematical approach and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unnel face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upporting pressure,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rock bulk density and seismic force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if the effect of seismic force was not considered,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faces would be obviously overestimated.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forces can be igno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calculation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tochastic collapse model pseudo-static metho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eliability index safety factor support pressure
下载PDF
Uniform-risk-targeted seismic design for collapse safety of building structures 被引量:7
3
作者 SHI Wei LU XinZheng YE LieP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481-1488,共8页
Seismic design shoul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and control the risk of earthquake-induced collapse that a building structure may experience during its design service life. This require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t... Seismic design shoul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and control the risk of earthquake-induced collapse that a building structure may experience during its design service life. This require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the collapse resistant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demand.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of uniform-risk-targeted seismic design and its relevant assessment proces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isks of earthquake-induced collapse for buildings located in three seismic regions with the same prescribed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but different actual seismic hazards are analyzed to il- lustrate the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of uniform-risk-targeted seismic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China's current seis- mic design method, the risk of earthquake-induced collapse of buildings varies greatly from site to site.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rther develop and implement the uniform-risk-targeted seismic design aoDroach oronnsed in thi~ n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structure collapse safety collapse resistant capacity seismic hazard uniform-risk-targeted seismic design
原文传递
Experiment Study of Dynamic Compaction Applied in Collapsible Loess
4
作者 Mei Wang Hongbai Xiao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by the dynamic compaction, does great harm to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s. The effect of the dynamic compaction is evaluated through the contrast and an...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by the dynamic compaction, does great harm to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s. The effect of the dynamic compaction is evaluated through the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llapsible loess before and after dynamic compacting. The compacting effec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along the depth, and the most effective improved depth is from 3 to 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psible loess construction safety dynamic compaction.
下载PDF
谱聚类和Apriori算法在建筑坍塌事故致因组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珏 蒋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625,共9页
建筑坍塌事故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类型之一。为探究建筑坍塌事故不同致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依存关系,首先,选取国内2015—2020年231份建筑坍塌事故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借助R语言平台进行文本挖掘,得到43个致因。其次,运用Pytho... 建筑坍塌事故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类型之一。为探究建筑坍塌事故不同致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依存关系,首先,选取国内2015—2020年231份建筑坍塌事故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借助R语言平台进行文本挖掘,得到43个致因。其次,运用Python进行谱聚类,根据致因之间的关联强度对其进行聚类。最后,利用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确定建筑坍塌事故致因之间的关键关联组合。结果表明,43个事故致因可分为5类,在每一个簇类中确定了最关键的致因组合,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坍塌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建筑施工 坍塌事故 文本挖掘 谱聚类 APRIORI算法
下载PDF
隧道施工中塌方风险耦合评估方法研究
6
作者 赵亮 苏元琛 +2 位作者 宋战平 徐甜 陈登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97-3306,共10页
为提高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估准确率,考虑评估的多指标性与耦合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耦合的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通过事故统计分析确定14个塌方风险指标,并确定各指标风险等级阈值,建立了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 为提高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估准确率,考虑评估的多指标性与耦合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耦合的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通过事故统计分析确定14个塌方风险指标,并确定各指标风险等级阈值,建立了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与K-均值算法的组合权重计算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概率密度函数确定各指标等级隶属度;最后,通过耦合度公式计算指标间的耦合度,建立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耦合评估模型。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某输水隧道的施工塌方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塌方 风险耦合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水库黄土岸坡塌岸预测模型及参数敏感性研究
7
作者 高德彬 何强龙 +3 位作者 施瑜萌 马学通 胡向阳 李同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06-4213,共8页
塌岸宽度预测是水电工程重要研究问题之一。现有的经验图解法基于塌岸最终稳定坡形进行塌岸宽度预测,难以反映塌岸的过程、特征,且对岸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也较少。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黄土岸坡塌岸宽度预测模型... 塌岸宽度预测是水电工程重要研究问题之一。现有的经验图解法基于塌岸最终稳定坡形进行塌岸宽度预测,难以反映塌岸的过程、特征,且对岸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也较少。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黄土岸坡塌岸宽度预测模型,确定了模型关键参数取值,并对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进行预测塌岸宽度时应选取合理的水下堆积系数,水下堆积系数随岸坡高度和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岸坡角度对塌岸宽度的影响较小,且主要影响首次塌岸宽度,对后续塌岸宽度的影响不大。随着岸坡坡度的增大,塌岸宽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同时,塌岸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参数敏感性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岸坡高度、水下岸坡内摩擦角、水下岸坡黏聚力、水上岸坡重度、水深与岸高比、水上岸坡黏聚力、岸坡坡度、水上岸坡内摩擦角、水下岸坡重度,这与岸坡稳定性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黄土岸坡塌岸宽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黄土岸坡 塌岸预测 极限平衡理论 水下堆积系数 参数敏感性
下载PDF
岩溶区地下双空洞诱发地面塌陷演化过程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苏永华 杨忠武 +2 位作者 刘阳阳 罗彪 郭思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94-4205,共12页
为探究岩溶区地下双空洞联合致塌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设计一种可视化的模拟双空洞塌陷的试验装置。为此,设计并开展了改变双空洞洞口宽度、洞口间距、砂土含水率及地下初始水位高度的室内物理模型正交试验,并通过相机和位移计记录双空... 为探究岩溶区地下双空洞联合致塌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设计一种可视化的模拟双空洞塌陷的试验装置。为此,设计并开展了改变双空洞洞口宽度、洞口间距、砂土含水率及地下初始水位高度的室内物理模型正交试验,并通过相机和位移计记录双空洞发育过程中的土体参数变化,分析其动态塌陷过程及最终塌陷模式,对渗流作用下地下双空洞联合致塌的灾变规律进行了探究。其次,根据塌陷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各因素水平赋予一定权重,采用一种半定量的预测方法对试验塌陷模式进行预测,为岩溶区群落式地面塌陷灾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结果表明:双空洞塌陷以湿润锋为界限分为水下缓慢发育和水上加速破坏两个阶段,且前者约占塌陷破坏总历时的85%以上;洞口宽度与洞口间距是影响塌陷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双空洞连通程度的强弱,会导致其发育的空间形态不同,最终形成三种塌陷破坏模式;湿润锋以上土体的破坏形态与砂土自身强度有关,随含水率的增加,有从漏斗形到直筒形再到坛形的变化趋势,湿润锋以下土体的破坏形态基本为漏斗形,且破裂面出现在湿润锋的分界面上;砂土含水率与塌陷破坏总历时呈负相关关系,在4个因素中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基于半定量法的预测模型预测的塌陷破坏模式与试验实际的塌陷破坏模式吻合较好,对今后岩溶区类似地面塌陷的预测和灾害预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演化过程 物理模型试验 双空洞 岩溶塌陷 预测
下载PDF
采用WSR方法论的塔吊坍塌事故安全评价方法
9
作者 祁神军 汪丫 +1 位作者 陈晶晶 张子晨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21-729,共9页
为提高塔吊安全管理效率,采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塔吊坍塌事故安全评价体系。从物理层面基于塔吊的结构组成视角分析塔吊坍塌的主要风险致因;从事理层面梳理塔吊坍塌事故发生的内在机理,并建立塔吊坍塌事故树模型;从人理层... 为提高塔吊安全管理效率,采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塔吊坍塌事故安全评价体系。从物理层面基于塔吊的结构组成视角分析塔吊坍塌的主要风险致因;从事理层面梳理塔吊坍塌事故发生的内在机理,并建立塔吊坍塌事故树模型;从人理层面提出塔吊坍塌关键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通过实例论证安全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保护装置失效是塔吊坍塌事故树模型中最关键的风险因素,其关键重要度为51.14%,加强塔吊设备安全隐患巡查、规范塔吊作业人员行为和优化塔吊运行安全监管能有效降低人不良思想和行为造成的物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 塔吊坍塌 事故树 安全评价 基本事件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条件下场地安全性调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肖坤林 闫晓录 +2 位作者 张健 贾小杰 刘媛媛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校拟建的建筑物位于第四系覆盖的岩溶发育区,该场地地质条件复杂,覆盖层较厚,且施工区域狭小,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采用微动法和高密度电法对场地进行勘察,查明了场地内的溶洞围岩构造特征、覆盖... 河北省唐山市某校拟建的建筑物位于第四系覆盖的岩溶发育区,该场地地质条件复杂,覆盖层较厚,且施工区域狭小,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采用微动法和高密度电法对场地进行勘察,查明了场地内的溶洞围岩构造特征、覆盖层厚度、可能存在的岩溶发育区及其它地质异常点;在场地勘察施工中,通过优化作业方式来改善原始数据信噪比,有效地指导了勘察工作。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场地勘察中具有优越性,可为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安全性调查 岩溶塌陷 微动法 高密度电法 河北唐山
下载PDF
路堑边坡浅层塌滑的控制因素与生态防治措施——以双达公路边坡为例
11
作者 席宏平 李怀鑫 +2 位作者 晏长根 王瑞 卢迪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有效掌握边坡浅层塌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开展路堑边坡变形预测及塌滑治理的重要前提。为此,以阵雨条件下甘肃省双达高速某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FLAC3D有限元软件平台编写FISH语言,实现饱和度、重度和土体抗剪强度之... 有效掌握边坡浅层塌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开展路堑边坡变形预测及塌滑治理的重要前提。为此,以阵雨条件下甘肃省双达高速某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FLAC3D有限元软件平台编写FISH语言,实现饱和度、重度和土体抗剪强度之间的动态关联,然后求解不同降雨强度、坡比和降雨历时条件下路堑边坡的安全系数,并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确定路堑边坡浅层塌滑主要外界因素的主次关系,最后通过室内降雨试验和现场生态防护试验总结出路堑边坡浅层塌滑机制,提出浅层塌滑生态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降雨过程中,路堑边坡破坏模式由深层整体滑动向浅层局部滑动演化,且随坡比的降低,浅层塌滑区域由路堑边坡的坡肩部位向坡脚部位演化;相比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坡比对路堑边坡浅层塌滑影响性最大;降雨过程中,路堑边坡浅层土体累计冲蚀率随时间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设置拱骨架和降低坡比均能提高路堑边坡浅层土体的抗塌滑能力;相比HP-FGM和EFM防护材料,聚丙烯纤维土防护材料时效性最理想,路堑边坡浅层塌滑生态治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边坡 安全系数 灰色关联理论 数值模拟 浅层塌滑
下载PDF
建筑结构火灾下倒塌应急监测技术研究
12
作者 靳晓 王东升 +4 位作者 王立娟 马国超 唐尧 刘欢 黄昌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7-3853,共7页
建筑火灾已经成为威胁城市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综合运用红外热成像、测量机器人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构建了一种建筑结构火灾下倒塌应急监测方法,对火灾下建筑的温度场和形变场进行监测,辅助开展... 建筑火灾已经成为威胁城市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综合运用红外热成像、测量机器人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构建了一种建筑结构火灾下倒塌应急监测方法,对火灾下建筑的温度场和形变场进行监测,辅助开展建筑倒塌风险分析。该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取建筑火灾的温度场数据;利用测量机器人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分别获取关键点位高精度形变数据和多方位立体形变数据;建立了雾凇优化算法(Ri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RIME)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相结合的协同校正模型RIME-ELM,利用关键点位高精度形变数据对近景摄影测量的监测结果进行校正,提高立体形变监测数据的精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搭建建筑结构实体模型,模拟开展火灾应急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火场温度和形变数据符合建筑火灾一般规律,利用RIME-ELM模型所获取的形变校正结果与ELM模型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明显降低。这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为消防应急救援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建筑火灾 倒塌应急监测 雾凇优化算法(RIME) 极限学习机(ELM)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失效模式下地铁施工安全系统与管理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明 张毅 谭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提升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减小地铁坍塌事故的发生,分析地铁施工事故风险因素。首先,分析事故致因中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模式;然后,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和广义安全模型(GSM),构建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最后,将人... 为提升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减小地铁坍塌事故的发生,分析地铁施工事故风险因素。首先,分析事故致因中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模式;然后,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和广义安全模型(GSM),构建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最后,将人群-机群系统多因素耦合失效模式应用于已有的16起地铁施工坍塌事故,统计得到14个人群与6个机群致因因素,分别给出其多因素耦合模式及作用路径,并计算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地铁施工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效应包含6种模式和14条作用路径。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分为目标层与匹配层,其中,匹配层主要是将事故原因与安全防线相匹配,包括微匹配、中匹配和宏匹配3个层面。并基于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给出地铁坍塌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三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耦合 失效模式 地铁施工 安全系统 坍塌事故 “2-4”模型(24Model) 广义安全模型(GSM)
下载PDF
地下空间坍塌应急救援现场环境安全风险评价及预测
14
作者 谢众智 李升连 +3 位作者 郑惜雯 古力 张国华 倪晓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1,共11页
为保障地下空间坍塌应急救援现场救援行动的安全开展和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应急救援安全保障能力,首先通过构建地下空间坍塌应急救援现场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理想点法(TOPSIS),对现场环境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 为保障地下空间坍塌应急救援现场救援行动的安全开展和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应急救援安全保障能力,首先通过构建地下空间坍塌应急救援现场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理想点法(TOPSIS),对现场环境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然后结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和指数平滑模型,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现场环境的安全状态进行预测;最后将该评价及预测模型应用于某煤矿巷道救援案例,并对救援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空间应急救援现场的安全防护系统、通风设施配置等提供数据及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坍塌 应急救援现场 安全风险评价 预测预警 层次分析法 理想点法 自回归移动平均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
15
作者 鲁先龙 钱卫 乾增珍 《山西电力》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地质灾害具有自然环境演化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双重特性,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一直是电网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架空输电线路常见地质灾害的滑坡灾害、崩塌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和特殊土地基灾害4种典型形式,分别阐述了每种... 地质灾害具有自然环境演化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双重特性,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一直是电网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架空输电线路常见地质灾害的滑坡灾害、崩塌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和特殊土地基灾害4种典型形式,分别阐述了每种地质灾害形式的诱发因素、致灾机理、变形破坏失稳机制及其潜在的危险性,从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设计条件输入、建设质量管控、运行维护3方面,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风险预控的方法与技术,可供我国电网防灾减灾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地质灾害 滑坡 崩塌 地面变形 特殊土 本质安全
下载PDF
文物建筑墙体加固施工方法及工程应用
16
作者 李万博 苏海成 +1 位作者 吴川滨 闫承龙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3期1566-1570,共5页
文物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可起到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但由于自然老化和人为破坏,许多文物建筑墙体出现涂层破损、局部开裂,甚至滑移坍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墙体加固施工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备受关注。基于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了文物... 文物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可起到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但由于自然老化和人为破坏,许多文物建筑墙体出现涂层破损、局部开裂,甚至滑移坍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墙体加固施工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备受关注。基于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了文物建筑加固施工原则,对常用的墙体加固方法进行了说明,并比较其优劣势与适用条件,依托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各种墙体加固方法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应用场景,可为同类型文物建筑加固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墙体加固 滑移坍塌 安全隐患
下载PDF
造纸行业木片垛防坍塌安全技术
17
作者 李胜利 李冠林 +1 位作者 张长轩 杨瑞东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聚焦于造纸行业中的木片垛(也称为木片堆)防止坍塌的关键安全技术,旨在深入探讨该问题。坍塌是指垛堆结构在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失去稳定性,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中断和安全事故。木片垛坍塌的形成条件包括垛堆的基本条件、拆垛方式、... 聚焦于造纸行业中的木片垛(也称为木片堆)防止坍塌的关键安全技术,旨在深入探讨该问题。坍塌是指垛堆结构在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失去稳定性,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中断和安全事故。木片垛坍塌的形成条件包括垛堆的基本条件、拆垛方式、季节性因素和地面平整度。这些条件互相交织,构成了垛堆坍塌的潜在威胁。坍塌的原因主要分为生产活动相关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类。生产活动方面,操作不当、载荷不均匀等可能导致垛堆不稳定。外部因素包括气象突变、地震等,也可能引发坍塌事件。为了有效预防坍塌,必须遵循严格的堆垛标准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垛堆设计,确保垛基的稳固性,并实施规范的拆垛操作。为确保生产场地的安全,需要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全过程管理,进行员工安全培训,以及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坚决防止木片垛坍塌事件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片垛 坍塌安全技术 造纸行业 防坍塌措施
下载PDF
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应用
18
作者 李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6,共7页
针对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监测缺乏有效手段、监测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以某山区铁路为工程背景,围绕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分析了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监测需求,基于山区铁路各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案设计思路,给出了铁路不同类型地... 针对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监测缺乏有效手段、监测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以某山区铁路为工程背景,围绕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分析了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监测需求,基于山区铁路各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案设计思路,给出了铁路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合理预警方法。通过系统设计与开发建立了铁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辅助决策系统,并针对一座隧道出口仰坡进行了监测方案设计。该监测方案满足了铁路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管理对崩塌落石及泥石流灾害灾前、灾中及灾后预警防控的数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监测 现场试验 铁路安全 预警方法 崩塌落石 泥石流
下载PDF
随掘地震地质构造精细监测在山西王坡煤矿的应用
19
作者 赵会波 覃思 +3 位作者 陈超 关奇 赵星伟 车建航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4,共8页
【目的】传统巷道地震超前探技术受限于炸药使用、停掘需求、预报速度、探测范围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难以满足智能掘进工作面的高精度地质构造探测需求。【方法】随掘地震以掘进机截割煤壁的震动为震源,采用数据实时上传、自动处理及动... 【目的】传统巷道地震超前探技术受限于炸药使用、停掘需求、预报速度、探测范围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难以满足智能掘进工作面的高精度地质构造探测需求。【方法】随掘地震以掘进机截割煤壁的震动为震源,采用数据实时上传、自动处理及动态成像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软件支撑,借助于海量数据支撑下的实时连续超饱和叠加,大幅提升了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异常体的成像精细度。以山西王坡煤矿为研究对象,在2条掘进巷道中部署了随掘地震监测系统,开展地质构造精细探查。【结果和结论】实际工作中,利用监测作业开展后48 h内积累的数据,即可对掘进工作面前方200 m范围内地质异常体成像。在3217工作面回风巷中,成功揭示了掘进工作面前方97 m的矸石挤压带反射异常,预报误差1 m;在3303工作面运输巷中,揭示了掘进工作面前方39 m的陷落柱,预报误差2 m;在3303工作面运输巷中,揭示了2处煤层破碎带异常区,其中,一处位于掘进工作前方148 m,预报误差1 m,另一处位于掘进工作面前方211 m外,在前序陷落柱和煤层破碎带遮挡下,依然足以形成较强的成像结果,预报误差3 m。结果表明:该技术探测精度高、探测距离远且探测能力强,可为瓦斯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为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掘进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安全 随掘地震 地质构造 煤层破碎带 挤压带 陷落柱
下载PDF
基于迭代模糊理论的山岭隧道施工风险评价
20
作者 吴波 郑卫强 +1 位作者 朱若男 曾佳佳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0-76,91,共8页
针对山岭隧道修建时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多、影响周期长等问题,为减少隧道建设过程中塌方涌水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隧道建设风险影响因素的特点,依托莆炎高速文笔山一号隧道工程,采用迭代确权的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隧道塌方涌水的施工风险... 针对山岭隧道修建时施工风险影响因素多、影响周期长等问题,为减少隧道建设过程中塌方涌水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隧道建设风险影响因素的特点,依托莆炎高速文笔山一号隧道工程,采用迭代确权的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隧道塌方涌水的施工风险因素权重进行确定排序,并结合建立的山岭隧道施工风险后果评估模型,提出一种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评估山岭隧道坍塌涌水施工风险程度的模型。结果表明:评估得到的山岭隧道坍塌涌水施工风险等级与隧道建设现场实际相吻合,所建立的山岭隧道坍塌涌水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坍塌涌水 施工安全 迭代确权 模糊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