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乱的“西方”概念:历史处境和观念史之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精华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51,共21页
“美国优先”战略,动摇了因冷战而意外建立起来的统一的“西方”,使中国没有遇到共同的“西方”挤压,但2022年2月24日普京开始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大西洋两岸迅速整合出针对俄罗斯的统一“西方”。这种强烈反差促使我们需... “美国优先”战略,动摇了因冷战而意外建立起来的统一的“西方”,使中国没有遇到共同的“西方”挤压,但2022年2月24日普京开始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大西洋两岸迅速整合出针对俄罗斯的统一“西方”。这种强烈反差促使我们需回到历史去观察“西方”: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不存在“西方”,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肇始于针对苏联在二战后在东欧和第三世界扩张,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和组建北约,把大西洋两岸实体化为“西方”,西欧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东方”瓦解,“西方”获得合法性,在美国主导下持续存在并扩大、充实、丰富为等同于“民主“”自由“”人权”区域和价值观,而2003年之前俄联邦与北约和欧盟正常合作。拜登政府利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重振了“西方”,也证实了“西方”仍然是俄罗斯的敌人。可见,今天即便有“西方”,或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概念,或是美国主导建构的理念,而非普适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欧洲分裂 美国 俄国-苏联-俄联邦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苏联军力进入印度洋的战略评估与有限应对
2
作者 张愿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3年第5期112-128,共17页
从1968年起,苏联海军舰艇开始频繁进出印度洋,并保持在印度洋的长期军事存在。如何判断苏联军力进入印度洋乃至苏联海上力量整体崛起的性质、意图、能力和威胁,成为西方舆论及部分决策层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家安全委... 从1968年起,苏联海军舰艇开始频繁进出印度洋,并保持在印度洋的长期军事存在。如何判断苏联军力进入印度洋乃至苏联海上力量整体崛起的性质、意图、能力和威胁,成为西方舆论及部分决策层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多轮系统研究,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理性、冷静的评估,认定美苏印度洋竞争所涉及利益和威胁都相对温和。加之国会舆论及资源压力,美国决策层最终确定了在印度洋保持与苏联低水平军事竞赛、以争夺政治影响力为重点的应对策略。70年代美国印度洋战略处处体现出“适度”原则,其本质是有限利益下的有限应对,其中经验亦可为当前中国探索“海洋强国”之路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冷战 印度洋 美国 苏联 海军战略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战略稳定:进程、评估与中国担当 被引量:2
3
作者 门洪华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29,99,共27页
战略稳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战略议题之一。当前,影响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全球战略稳定体系遭受侵蚀,美俄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欧洲战略稳定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困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美国推动... 战略稳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战略议题之一。当前,影响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全球战略稳定体系遭受侵蚀,美俄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欧洲战略稳定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困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美国推动中美战略竞争的展开,中美战略稳定与亚太战略稳定愈发引起各界密切关注。中美俄在战略稳定议题上形成三角关系,并对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展望未来,如何理性把控中美关系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确保战略稳定的关键要素,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础条件和影响因素相比美苏/美俄战略稳定更为广泛全面、更具韧性,建议从广义角度认识战略稳定,在强化自身核能力的同时,积极维护既有的国际军控机制和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加强中美沟通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塑造战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稳定 美国 苏联/俄罗斯 中国 欧洲
下载PDF
苏美对峙与东北解放战争
4
作者 万琛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2期133-137,共5页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率先解放东北,与日益加剧的苏联与美国的对立具有密切关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壮大革命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风云变幻,美苏关系日益由合作转向对抗,美军在中国天津等沿海...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率先解放东北,与日益加剧的苏联与美国的对立具有密切关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壮大革命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风云变幻,美苏关系日益由合作转向对抗,美军在中国天津等沿海城市的登陆,促使苏联不断加大对中共的支持力度,改善了在武器装备上的劣势。中共在东北开展的土地改革使其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由此,中共在几年之内就在东北组建了一支数十万人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打败了东北国民党军,首先解放了东北全境,从而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美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下载PDF
“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与冷战的缘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凤艳 王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1,共4页
解除德国武装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改造,使其不再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共识并在《波茨坦会议公报》中做了相应规定。但战后不久,美国另起炉灶,向苏联提议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签署一项旨在保证德国长期处于非军事化状... 解除德国武装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改造,使其不再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共识并在《波茨坦会议公报》中做了相应规定。但战后不久,美国另起炉灶,向苏联提议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签署一项旨在保证德国长期处于非军事化状态的"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被苏联拒绝,条约流产。美苏之间围绕该条约的互动,集中体现了两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引爆冷战的引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美国 德国非军事化 冷战
下载PDF
中国冷战史研究70年及其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白建才 梁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61,共12页
70年来我国冷战史研究经历了艰难的萌芽起步阶段(1950-1989)、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和持续繁荣阶段(21世纪以来)3个阶段。其特点是起步艰辛、发展快速;队伍年轻、成果丰硕;国际性强、密切联系现实;站在世界史学科前沿,比肩国际学界,... 70年来我国冷战史研究经历了艰难的萌芽起步阶段(1950-1989)、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和持续繁荣阶段(21世纪以来)3个阶段。其特点是起步艰辛、发展快速;队伍年轻、成果丰硕;国际性强、密切联系现实;站在世界史学科前沿,比肩国际学界,某些领域甚至领先。然而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主要利用美国文献,以美国的冷战政策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关注高政治议题;史料来源大都集中于各国政府档案;普遍采用传统叙事史学路径。冷战国际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继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新的研究方法;挖掘珍稀档案资料;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史研究 美苏争夺 全球冷战 档案资料 传统叙事 跨学科理论与方法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新疆地区的渗透活动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永虎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抗战期间,美国驻新疆领事馆的建立为美国介入新疆事务打开了门户。为反法西斯的需要,美国对中苏在新疆事务的纠纷持中立调节之立场。冷战开始后,美国以"遏苏反共"为目的积极插手新疆事务,这包括:对国民党施压,谋求美国在新疆... 抗战期间,美国驻新疆领事馆的建立为美国介入新疆事务打开了门户。为反法西斯的需要,美国对中苏在新疆事务的纠纷持中立调节之立场。冷战开始后,美国以"遏苏反共"为目的积极插手新疆事务,这包括:对国民党施压,谋求美国在新疆的航空特权;美国媒体利用"北塔山事件"反苏反共;美国驻新疆领事馆在新疆从事间谍活动和分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美国 领事馆 苏联 北塔山事件
下载PDF
新疆及其邻区的地震窗前兆与短期地震预报 被引量:6
8
作者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 199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根据新疆及毗邻的独联体部分国家区域台网微震观测记录,通过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22个具有较高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较系统地研究了地震窗小震月频度的前兆特征及其用于短期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着重介绍了近两年新疆与独联体科技合... 根据新疆及毗邻的独联体部分国家区域台网微震观测记录,通过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22个具有较高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较系统地研究了地震窗小震月频度的前兆特征及其用于短期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着重介绍了近两年新疆与独联体科技合作的最新成果,同时给出若干成功预报震例,并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地震窗
下载PDF
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之比较——“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二 被引量:3
9
作者 付广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3,共7页
本文从理论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术影响上对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虽然都诞生于民族学或人类学界内部,从事研究的也主要都是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但却有着较大区别。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前缀"et... 本文从理论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术影响上对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虽然都诞生于民族学或人类学界内部,从事研究的也主要都是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但却有着较大区别。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前缀"ethno-"意义的区别。苏联/俄罗斯的"ethno-ecology"前缀"ethno-"仅表示着与"民族"(ethnos)相关,而并不像美国的"ethno-ecology"前缀"ethno-",其意思乃是"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是一种主位的对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学 美国 苏联/俄罗斯 学科比较
下载PDF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初期的美苏交涉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志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0-146,共17页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一致认为朝鲜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北越,苏联参与其中,甚至是主谋。于是,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苏联的帮助,要...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一致认为朝鲜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北越,苏联参与其中,甚至是主谋。于是,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苏联的帮助,要求对方迫使朝鲜还船放人。苏联一面拒绝充当调停者,一面暗中规劝朝鲜尽快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然而,最终苏联的努力未见成效。此次美苏交涉充分表明:虽然中苏同盟破裂已成定局,但华盛顿依旧固守过往的冷战思维,深信苏朝越的对外战略是协调一致的;1960年代末,在中苏分裂和朝韩竞争的特定时局下,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已无力真正影响朝鲜外交政策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韦布洛”号危机 美国 苏联
下载PDF
美苏核对抗困境与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仇华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3-51,105,共10页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加深、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兴起,美苏核对抗的成本逐渐加大,收益减少,国际影响不断减弱,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苏核力量对比的消长,促使美苏最终走出核对抗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制约美苏核对抗关系各种因素的分析,论述美苏核对抗困境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苏联 核对抗困境 东西方关系
下载PDF
历史要重演吗?——1948年的周鲠生、胡适之争及其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军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85,共12页
1948年初,周鲠生与胡适就国际局势问题爆发了一场争论。争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国家"的对德对日政策?第二,苏联是不是一个可怕的侵略势力?周鲠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的对德对日政策,... 1948年初,周鲠生与胡适就国际局势问题爆发了一场争论。争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国家"的对德对日政策?第二,苏联是不是一个可怕的侵略势力?周鲠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的对德对日政策,可能会导致德、日两国军国主义的复活,从而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民主国家对德政策的覆辙。胡适则认为西方民主国家并未放弃防制德、日侵略势力复活的政策,而苏联已成为一个可怕的侵略势力。从世界范围看,这场争论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国内两种不同的外交主张的分歧在中国的反映,其思想根源则在于两种不同的自由主义理念,反映了战后中国自由主义的复杂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鲠生 胡适 美国 苏联 自由主义
下载PDF
20年代初期苏俄扶持外蒙古独立评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从确保其国家安全需要出发,无视中国对外蒙古拥有主权的事实,一直积极大力扶持外蒙古独立,分裂中国。苏俄的上述做法,完全违背了列宁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原则,表现出十足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关键词 苏俄 中国 外蒙古
下载PDF
论美苏对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满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4-37,共4页
1949年北平谈判是国民党败退大陆前国共两党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从提出到成行,国共双方都深受苏美对华政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军事上的胜利和发展强大,某种程度上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即开始对国民党的放弃和袖手旁观,也使斯大林重... 1949年北平谈判是国民党败退大陆前国共两党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从提出到成行,国共双方都深受苏美对华政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军事上的胜利和发展强大,某种程度上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即开始对国民党的放弃和袖手旁观,也使斯大林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并坚定了苏联对中共战胜国民党的信心。中国共产党正是利用了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抓住机遇,猛追穷寇,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两国 北平谈判 国共两党
下载PDF
论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战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洪森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4-30,共7页
自 193 6年 5月起 ,为尽快适应国内抗日救亡形势发展需要 ,尽力争取苏联政府与共产国际的军事援助 ,中共中央提出了红军主力在西北会师并以打通苏联外援通道为主要任务的新战略方针。随后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转变 ,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 自 193 6年 5月起 ,为尽快适应国内抗日救亡形势发展需要 ,尽力争取苏联政府与共产国际的军事援助 ,中共中央提出了红军主力在西北会师并以打通苏联外援通道为主要任务的新战略方针。随后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转变 ,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陕甘 ,红一方面军发动了东征和西征战役 ,至当年 10月三军大会师 ;跟即发动宁夏战役及西路军远征 ,力图从宁夏、绥远、新疆三个方向上 ,完成打通苏联之任务。本文试图解析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从而把握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之战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通苏联战略 川陕甘苏区 红军长征 军事援助 西征战役
下载PDF
1972年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档案解读——兼议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愿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7年第1期40-51,共12页
1972年《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历来被视为国际军事互信机制建设的典范。然而,《协定》谈判前后美国政府档案文献显示,在1972年美苏谈判中,共同的安全利益只是谈判的起点,却不是终点。两国考虑问题的着眼点并不只是如何减少海上事件,... 1972年《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历来被视为国际军事互信机制建设的典范。然而,《协定》谈判前后美国政府档案文献显示,在1972年美苏谈判中,共同的安全利益只是谈判的起点,却不是终点。两国考虑问题的着眼点并不只是如何减少海上事件,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减少海上事件。协定的结果也不是由对抗转向缓和,而只是以一种游戏规则下的对抗转换为另一种游戏规则下的对抗。因此,中国在考虑防止海上事件机制建设时,应本着现实主义原则来界定此类协定的性质和进行谈判,而不宜过分强调其在加强军事互信、改善国家关系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止海上事件 军事互信 现实主义 苏联 美国
下载PDF
1949-1950年苏联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贡献——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论述了1949-1950年间苏联不畏美国为首的一批反华势力设置的重重阻力,竭力解决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艰难历程。苏联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在于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党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且在于维护国际正义,提升联合国的威信与影响力。
关键词 1949—1950年 苏联 中国 联合国 代表权
下载PDF
美国与苏联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林飞 肖潇 《华中建筑》 2021年第5期91-95,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和苏联都认识到现代建筑的发展面临一个"死胡同",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兴起,探索了现代建筑新的发展方向及表现形式,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该文基于后现代主义...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和苏联都认识到现代建筑的发展面临一个"死胡同",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兴起,探索了现代建筑新的发展方向及表现形式,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该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背景和发展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和苏联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案例,归纳两者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设计手法,反思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价值和出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罗伯特·文丘里 后现代主义建筑 美国 苏联
下载PDF
俄美中导竞争与中国应对方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柳丰华 《北方论丛》 2021年第4期26-34,166,共10页
2019年8月美俄两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开始公开研发陆基中短程导弹。俄美重启中导竞争,将会刺激俄美在反导和其他战略军备领域的竞赛,侵蚀全球战略稳定,破坏亚洲和欧洲地区战略稳定,从而对中国战略安全构成威胁。俄美短期内在中导和... 2019年8月美俄两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开始公开研发陆基中短程导弹。俄美重启中导竞争,将会刺激俄美在反导和其他战略军备领域的竞赛,侵蚀全球战略稳定,破坏亚洲和欧洲地区战略稳定,从而对中国战略安全构成威胁。俄美短期内在中导和反导领域展开竞争,中长期内可能寻求政治解决中导竞争问题。美国将在关岛和日本等亚太盟国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以中导制衡中国导弹,谋求对华军事优势。中国的应对方略包括:不参加新的《中导条约》谈判;本着“少而精,够威慑”的原则,提升中国核武器的质量,确保核威慑的可靠性;一旦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中国将被迫采取反制措施,以导弹反制美国中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美退出《中导条约》 俄美中导竞争 俄美反导竞争 中国应对方略
下载PDF
美苏对两伊战争的政策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冀开运 朱凯琪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押两伊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厮杀,同时由于处在冷战两极格局之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际上也在暗中进行较量,并通过它们的外交政策体现出来。对美国来说,保证波斯湾自由通航与遏制苏联是其首要的战略目标,而对苏联来... 押两伊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厮杀,同时由于处在冷战两极格局之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际上也在暗中进行较量,并通过它们的外交政策体现出来。对美国来说,保证波斯湾自由通航与遏制苏联是其首要的战略目标,而对苏联来说,获得两伊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妥协与防止美国在中东的扩张是其战略重心。两国围绕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战争形势不断调整政策,按照政策倾向均可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的政策,探究美苏在外交立场和举措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揭示其合作与竞争的本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伊战争 外交政策 美国 苏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