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ents on ‘Dictionary on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1
《China's Tibet》 1999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comments on Dictionary on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下载PDF
Hobbes and Sacred History: Two Political Covenants and a Covenant for Salvation
2
作者 Anna Lisa Schino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7年第7期452-464,共13页
Hobbes asserts that political power no longer needs to be founded on religious charisma (as argued by Machiavellians and libertines), because this power can be justified only by covenant, that is by the consent of p... Hobbes asserts that political power no longer needs to be founded on religious charisma (as argued by Machiavellians and libertines), because this power can be justified only by covenant, that is by the consent of people deciding voluntarily, on the basis of an utilitaristic calculation of benefits, to subject themselves to a sovereign. In the sections of Elements of law natural and politic, De cive and Leviathan dedicated to religion, Hobbe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acred history corroborates his political theory. He uses skilfully chosen literal quotation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power of Abraham and Moses, who ruled over their people as divine lieutenants, and even that of Yahweh as king of Israel, were based on a special covenant. In Hobbes's reading, the figures of Moses and Christ no longer proceed as a pair, as in the cliche of the religious imposture theory: the figure of the prophet Moses is strongly politicised, whereas Christ makes no new laws to administer earthly justice, but teaches the way of salvation. Religion loses the political centrality of a founding ele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is referred to an individual, intern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BBES causes of religion sacred history unity of religious and civil power religious imposture theory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匡立波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爱国主义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非常丰富。从知—情—意—行的逻辑理路来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不同方面着手:彰显知国之明,要深入了解爱国传统,广泛开展“四史”教育;涵养爱国之情,要厚植... 爱国主义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非常丰富。从知—情—意—行的逻辑理路来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不同方面着手:彰显知国之明,要深入了解爱国传统,广泛开展“四史”教育;涵养爱国之情,要厚植爱国情怀,坚持理性爱国;砥砺强国之志,要传承五四精神,勇担强国使命,共筑中国梦;实践报国之行,要保持艰苦奋斗,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目前学界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既有成果研究题材广泛、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元,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在爱国主义的微观心理研究、国别比较研究上进一步深入,并加强研究的学术性和理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四史”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下载PDF
黄庭坚对陶渊明的阐释与接受——从唐宋陶诗接受的整体出发
4
作者 钱志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8,共17页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来论陶,突破了仅以平淡论陶的传统阐释方式,黄庭坚也从自然与法度的辩证结合来认识陶诗的高度。苏黄的观点为南宋以后诸家广泛接受,开启了陶诗接受新的历史。黄庭坚对陶渊明独立的个性、忠义的行为有较强的呼应,其对陶渊明的阐释,往往与庄、禅结合。黄庭坚突破模拟式的学陶法,以一种学而不为、自成一家的再创造的学古方法来学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陶诗接受史 陶诗评论史 唐宋学陶
下载PDF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月苹 牛亚冬 +3 位作者 张亮 张翔 吴建 苗豫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新时代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如何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全方位转变亟须得到解答。文章梳理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认为存在功能缺位的问题;归纳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当前人群健康需要正发生结构性改... 新时代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如何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全方位转变亟须得到解答。文章梳理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认为存在功能缺位的问题;归纳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当前人群健康需要正发生结构性改变;最后从转变工作重心、提高签约医生价值感和居民获得感、构建协同互补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健康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发展历程 挑战 优化路径 评论
下载PDF
钱穆朱子文学研究刍议
6
作者 程荣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钱穆站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宏观上研究朱子的三大文学著作、文学理论和创作。认为朱子会通经学、史学和理学而治文学,《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为文学研究找到一条文道融合之路。朱子的文学理论继承了以“言志”为标志的儒家诗... 钱穆站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宏观上研究朱子的三大文学著作、文学理论和创作。认为朱子会通经学、史学和理学而治文学,《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为文学研究找到一条文道融合之路。朱子的文学理论继承了以“言志”为标志的儒家诗学,其文道合一论要求诗文既有艺术魅力,又有教化意义;“比兴”观要求义理与诗文遘合,使诗歌具有感发人的情感和道德功能。认为朱子之诗具有高古淳雅的格调,合唐、宋诗之长,可以消除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壁垒。钱穆还编纂《理学六家诗钞》以纠正世人对理学家的偏见,认为理学诗境界近“道”,朱子的文学成就彰显了中国古代诗学的政教属性和有益于社会人生的正面价值,最符合传统文化“融和合一”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朱子文学 文化史观 “融和合一”
下载PDF
风土景观的天下性——以永定河诗歌中的飞鸟水景为例
7
作者 鞠熙 张巧坭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0,共7页
【目的】近年来建筑与景观学者大多认为,风土景观的首要特质是乡土性。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风土”概念则强调,超越国家与族群边界、精英与民间差异、自然与文化对立的共享文明创造了景观,即风土景观具有天下性,其意义来自共享的政治理... 【目的】近年来建筑与景观学者大多认为,风土景观的首要特质是乡土性。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风土”概念则强调,超越国家与族群边界、精英与民间差异、自然与文化对立的共享文明创造了景观,即风土景观具有天下性,其意义来自共享的政治理想。通过揭示永定河的飞鸟水景与政治理想的关系,提出基于中国传统风土概念的景观研究视角。【方法】以诗歌文本分析为主,史籍文献梳理为辅,采用人文学科的诠释学方法,勾勒隋唐到明清时期永定河飞鸟水景的变化历程及其背后观念。【结果】永定河的飞鸟水景并非只是自然风光,它只出现在永定河北京段成为帝王苑囿之后,象征着理想政治与天下命运。【结论】风土景观不仅是地方或民间的创造,也是国家与天下的再现,是自然景观、民间风俗与国家秩序的交融。在建立中国自主景观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应从中国本土的风土概念出发,尊重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将地方性文化与天下共享的政治理想视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自然景观 北京史 诠释学 中华文明 统一性
下载PDF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溯源与话语演变
8
作者 鲁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和话语表达。既有研究侧重于对其进行历史证成和理论阐释,少有从概念史的层面对其进行概念溯源和话语演变的梳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孕育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国家统一”话语,生成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和话语表达。既有研究侧重于对其进行历史证成和理论阐释,少有从概念史的层面对其进行概念溯源和话语演变的梳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概念孕育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国家统一”话语,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社会实践,经新时代以来的理论创新,其概念内涵日益丰富,话语价值充分彰显,建构方式也逐渐明确。对其进行概念史的梳理,可以厘清这一概念和话语背后的政治意涵,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概念史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地位: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认识
9
作者 方世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辩证逻辑的一项基本原理和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我们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以及重要理论地位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辩证逻辑的一项基本原理和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我们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以及重要理论地位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在我们党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程中谱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光辉篇章,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历史与逻辑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董仲舒人性论与神学循环历史观批判
10
作者 庞昌伟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95-206,263,共13页
董仲舒是西汉经学春秋公羊学派宗师,其君主集权和“大一统”思想为西汉封建专制的巩固和提升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天人三策”提出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原则、阴阳刑德法治思路、制度与教育设想,提出人性观、循环历史观、宇宙论及其历史... 董仲舒是西汉经学春秋公羊学派宗师,其君主集权和“大一统”思想为西汉封建专制的巩固和提升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天人三策”提出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原则、阴阳刑德法治思路、制度与教育设想,提出人性观、循环历史观、宇宙论及其历史依据,强调文化和思想的统一对国家民族的必要性并论证了封建政权的正当性。董仲舒以神学天道观和《春秋繁露》构建了缜密的儒家哲学道术体系,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和形而上学宇宙观,其德主刑辅理念对当代社会治理现代化、良法善治具有正面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观 大一统 神学循环历史观
下载PDF
论教育史研究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被引量:8
11
作者 申国昌 周洪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当前教育史研究正处于学科建设的反思与重构阶段,教育史学界十分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了实现对教育史的综合研究和整体把握,树立大教育史观,必须借鉴与吸收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权衡各种研究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是教... 当前教育史研究正处于学科建设的反思与重构阶段,教育史学界十分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了实现对教育史的综合研究和整体把握,树立大教育史观,必须借鉴与吸收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权衡各种研究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是教育史研究方法新的突破点,也是未来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走向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研究 历史 逻辑 统一 基本走向
下载PDF
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理念的中外园林史教学 被引量:19
12
作者 金云峰 陶楠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知行合一,转识为智"毋庸置疑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用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实践发展和专业教育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同济大学的中外园林史课程,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教学理念,把学习历史理论和... "知行合一,转识为智"毋庸置疑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用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实践发展和专业教育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同济大学的中外园林史课程,以"知行合一,转识为智"为教学理念,把学习历史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园林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园林历史的教学内容,提升了园林史的教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 教学 知行合一 转识为智
下载PDF
音译的历史、现状及其评价 被引量:61
13
作者 刘祥清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1,32,共5页
音译随着翻译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翻译的发展而发展。本文首先就中国翻译史上的音译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将音译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音译研究现状,指出音译研究中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之处,它们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音译和音译外来词使用... 音译随着翻译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翻译的发展而发展。本文首先就中国翻译史上的音译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将音译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音译研究现状,指出音译研究中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之处,它们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音译和音译外来词使用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 历史 现状 评价
下载PDF
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继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3-157,共5页
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对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研究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给予了介绍和评价,在批评与反思中指出了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民间故事 传承人 历史 批评 反思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小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9,共7页
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历来存在着文体混杂的问题。该文则试图从小说作为叙事文体出发 ,对叙事的内在特征———深层叙述结构进行分析 ,从这一角度梳理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趋势和文化意义。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 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历来存在着文体混杂的问题。该文则试图从小说作为叙事文体出发 ,对叙事的内在特征———深层叙述结构进行分析 ,从这一角度梳理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趋势和文化意义。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3种深层结构 :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结构、从情感逻辑出发的历史批判性叙述结构、作为欲望宣泄的民间文化叙述结构。这 3种深层结构在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展开 ,形成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和文化发展中从正统到精英、而后又到民间的内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叙述结构 历史与道德统一 情感逻辑 民间文化
下载PDF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平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共11页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吸引阿英以及后世史家的,是对"一个变动的时代"的全面展示:正是因李伯元的政治立场与艺术感觉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文明小史》充满内在的张力;《文明小史》的缺憾,并不是阿英所说的过于...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吸引阿英以及后世史家的,是对"一个变动的时代"的全面展示:正是因李伯元的政治立场与艺术感觉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文明小史》充满内在的张力;《文明小史》的缺憾,并不是阿英所说的过于"温情主义",而是对新政及新学缺乏基本的了解与同情,将"维新志士"彻底漫画化,语调过于刻毒。因此,很难说是描绘了一幅晚清波澜壮阔的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画卷。初刊《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以刊物为中心的报刊连载形式促使附着其上的评语抛弃了小说评点的传统而变成作者与读者合谋的小杂感。作为"过渡时代",晚清的最大特征是中西混合、新旧杂糅。这既是《文明小史》所着力描写的生活场景,也是努力体会作品意匠,吸引公众注意,但并不怎么精致的无名画师的118幅插图的表现技法。每回小说与评语及图像叙事的整体性关联全方位地记录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场景及文化信息,时隔多年,仍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像小说 《绣像小说》 《文明小史》 评语 图像叙事
下载PDF
少数民族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研究不应忽视的学术领域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霖 吴明海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年第5期22-26,共5页
受"一点四方"与"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史观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史的研究,有着促进中国教育全面和整体发展的现实功能,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更为深刻... 受"一点四方"与"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史观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史的研究,有着促进中国教育全面和整体发展的现实功能,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更为深刻的表征,而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将会对构建"多元一体"教育史观,焕发教育史学科活力与促进教育史学科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多元一体 研究领域
下载PDF
《残疾人权利公约》:诞生、解读及中国贡献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敬 亓彩云 《残疾人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80-85,共6页
《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21世纪以来联合国层面上的第一个国际人权公约。如何准确理解《公约》,并将其积极、进步的因素引入国内立法和政策发展进程,造福中国残障社群,是本文探索的出发点。本文分四部分,除... 《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21世纪以来联合国层面上的第一个国际人权公约。如何准确理解《公约》,并将其积极、进步的因素引入国内立法和政策发展进程,造福中国残障社群,是本文探索的出发点。本文分四部分,除导论外,第一部分对《公约》和《任择议定书》的前世今生、版本效力、国内法的适用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对《公约》的批准情况等内容做历史描述和概括说明。其次,就如何客观、准确地理解《公约》提出从五个角度入手的建议,并对国内已有的一些研究做相关点评。最后,就《公约》诞生前后中国对世界残疾人权利保障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做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权利公约 历史 规范性解读 评价
下载PDF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按照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总体研究情况,反映了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得失。
关键词 清代 财政史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的意义和路径探析——基于博物学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丹 闫小满 胡翰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5-49,共5页
博物学是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繁盛、民国的传承、现代的式微几个阶段,东西方皆如此。博物学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契合生态文明思想。博物学文化与博物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组成... 博物学是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繁盛、民国的传承、现代的式微几个阶段,东西方皆如此。博物学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契合生态文明思想。博物学文化与博物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民间组织的建立、校园博物学普及、高校与民间组织的有机结合等途径可以推动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学 天人合一 生态教育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