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 trajectories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ognitive reappraisal,expressive suppression,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1
作者 Hong-juan Jiang Jiang Nan +1 位作者 Zhi-yue Lv Juan Y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2年第10期451-460,共10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CR) and expressive suppression(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traumatic stress(PTS) symptoms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PTG) in university stud...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CR) and expressive suppression(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traumatic stress(PTS) symptoms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PT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Methods: The survey included 1 987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on PTS symptoms in February 2020, with three follow-up surveys at two-month intervals until August 2020. We assessed CR and ES at February 2020 and PTG at August 2020.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PTS symptom trajectories.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recognize the predictors of class membership.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TS symptoms, CR, ES, and PTG were examined using multi-group path analysis.Results: Sex, SARS-Co V-2 infection of a family member or friend, number of siblings, CR, and 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TS symptoms. Three latent classes were identified: ‘Increasing PTS’(n=205, 10.0%) who had rapid deterioration of PTS symptoms, ‘Moderate PTS’(n=149, 8.0%) who had a high level of PTS symptoms at the beginning and slightly increasing, and ‘Persistent Minimal PTS’(n=1 633, 82.0%), who had slow resolution of PTS symptoms over time. Male, SARS-Co V-2 infection of a family member or friend, and having a lower CR and a higher E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ncreasing PTS’. PTS at February 2020 predicted PTG only in ‘Increasing PTS’ class, and both CR and ES had moderating effects o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them.Conclusions: Most students recovered from posttraumatic stress of COVID-19 pandemic, but a small proportion expeienced increasing PTS symptoms, and those with this condition may benefit from emotional regulation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pandemic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Cognitive reappraisal Expressive suppression Posttraumatic growth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下载PDF
A Pilot Study on Chinese Students’Intercultural Adaption in the UK
2
作者 蒋佩均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3期273-274,279,共3页
This paper conducted a pilot study by interviewing five Chinese students who study at a British university to see how they have adapted to British culture.This paper mainly found that the'curve'theory couldn&#... This paper conducted a pilot study by interviewing five Chinese students who study at a British university to see how they have adapted to British culture.This paper mainly found that the'curve'theory couldn't fully reflect students'intercultural adaptation,students'failure in becoming intercultural and the language pressure they suffer.At the end of the study,some possible measurements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e’theory CULTURAL shock CHINESE students Brit
下载PDF
论引领大学生精神成长的“中国精神”课程设计——基于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学实践
3
作者 覃世艳 李世敏 章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精神成长是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是他们学以成人的根本性标识。设置专门的“中国精神”课程,可以针对性地应对大学生精神成长困惑,实现精神育人。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打造“中国精神”课程,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实施全过程教学目标管理,既尊... 精神成长是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是他们学以成人的根本性标识。设置专门的“中国精神”课程,可以针对性地应对大学生精神成长困惑,实现精神育人。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打造“中国精神”课程,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实施全过程教学目标管理,既尊重大学生精神成长规律,又尊重教学活动规律,体现了自主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本课程还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因材施教、基于慕课的人网融合课堂翻转、基于数字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学用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等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精神”课程的大学生认可程度较高,但在“课堂互动程度”方面,本课程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课程 大学生精神成长 课程设计 教学策略 精神育人
下载PDF
向阳而生:精英高校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的生成机制研究——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4
作者 田贤鹏 曲俊利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8,共11页
为打破固有情感能力标签、促进不同类型学生更好发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9位精英高校寒门学子及7位相关当事人进行4轮深度访谈,系统探究了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寒门学子的情感能力表现因人而异,受到自我效能... 为打破固有情感能力标签、促进不同类型学生更好发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9位精英高校寒门学子及7位相关当事人进行4轮深度访谈,系统探究了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寒门学子的情感能力表现因人而异,受到自我效能、外部激励、成长体验、成功愿景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给寒门学子贴情感能力标签的做法并不可取;精英高校寒门学子积极情感能力的生成是一个系统复杂过程,包括萌发、成型和强化三个阶段;寒门境遇在学生积极情感能力塑造中具有独特价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背后的积极情感能力塑造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基于此,外部关键主体要引导寒门促成家庭文化资本与情感资本的转化,更加重视底层磨难的独特育人价值;各主体应打破既有出身的固化认知标签,完善不同类型学生发展分类指导机制,强化外部激励和支持;寒门学子应主动打破对自身阶层的刻板认知,自主积累自信自爱、健康向上的心理资本,提升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高校 寒门学子 积极情感能力 扎根理论 自我效能 外部激励 成长体验 成功愿景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与大学生获得感--从大学生成长规律视角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尚源 罗文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5-128,134,共5页
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大学生获得感有着丰富的内涵,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基础、大学生获得感反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的提升,二者都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且统一于思想政治工... 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大学生获得感有着丰富的内涵,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基础、大学生获得感反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的提升,二者都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且统一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为前提,以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为目标,不断探索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办法,做到工作理念的“高度”和工作心态的“底气”相融合、坚持工作过程的“温度”和工作形式的“生气”相结合,确保工作理论的“深度”和工作表达的“地气”相联合,提升工作亲和力,增强学生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力 获得感 大学生成长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下载PDF
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及引导路径研究
6
作者 马金梦 戴家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2-46,51,共6页
市场资本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具有多元性、隐蔽性、浅薄性特征的网络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价值、动摇了理想信念、弱化了责任担当、降低了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对其精神成长产生了一... 市场资本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具有多元性、隐蔽性、浅薄性特征的网络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价值、动摇了理想信念、弱化了责任担当、降低了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对其精神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高校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展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娱乐休闲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泛娱乐化 高校大学生 精神成长 引导路径
下载PDF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高校贫困学生成长促进研究
7
作者 孙云龙 佘妮娟 《成才之路》 2023年第25期129-132,共4页
社会支持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是由社会支持的主体、客体和环境组成的系统性整体,其对促进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化、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和梳理社会支持的来源、组成、结构、网络与个人的关系、作用机制等影响... 社会支持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是由社会支持的主体、客体和环境组成的系统性整体,其对促进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化、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和梳理社会支持的来源、组成、结构、网络与个人的关系、作用机制等影响因素,明确与高校贫困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社会主体的职责与定位,并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有效建立起各社会主体间的合作机制,使各社会主体逐渐进入相互促进、有机耦合的合作状态,共同为高校贫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 高校贫困学生 学生成长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阶段专业成长的内在心理过程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顾慧 张雨强 王丽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7,共13页
教育实习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经历8周实习期的97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96份有效问卷,使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了970份反思性日志。结果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阶段总体上经历... 教育实习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经历8周实习期的97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96份有效问卷,使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了970份反思性日志。结果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阶段总体上经历了观察期、混乱期、调适期与稳定期4个子阶段,其中观察期约5天,观察的重点依次是一日安排、幼儿情况、课堂教学;混乱期约7天,让师范生感觉最为混乱的依次是班级管理、集体教学、个别教育、职业失望;调适期约9天,主要求助对象依次为幼儿园指导教师、自己、父母;稳定期约15天,师范生开始感觉自己能够在课堂教学、个别教育、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为更好地促进师范生在实习阶段的专业成长,高校应重视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的实践环节,特别是高校指导教师应实现对师范生的"伴随式成长",同时应重视幼儿园指导教师作为师范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外,师范生自己也应做好实习准备,努力养成批判性反思的良好专业发展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师范生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成长
下载PDF
大学课堂:大学生成长的基点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早霞 罗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65-68,共4页
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人才,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对于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等于对当今的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大学课堂作为高等教育的前沿阵地,作为教育实践过程活动进行的平台,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点。此研究以大... 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人才,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对于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等于对当今的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大学课堂作为高等教育的前沿阵地,作为教育实践过程活动进行的平台,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点。此研究以大学课堂为切入点论述大学课堂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课堂 大学生成长 师生交往
下载PDF
构建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龙涛 张骊睆 +1 位作者 潘虹 尤世红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是拓宽高校德育工作手段及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来实现二者的有... 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是拓宽高校德育工作手段及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联合。社团发展模式中固有思维的制约、视野的相对狭窄、社团自身的管理存在弊端及社团的发展受重视程度不够,是制约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建立的障碍。促进高校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制定明确章程、开拓发展渠道及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社会公益组织 学生社团发展
下载PDF
偶像崇拜对90后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振华 张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9-91,共3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偶像崇拜频频出现,偶像崇拜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世界文化发展趋向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偶像崇拜对于90后大学生的影响引起社会各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偶像崇拜频频出现,偶像崇拜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世界文化发展趋向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偶像崇拜对于90后大学生的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偶像崇拜作为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深刻地影响着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崇拜 90后大学生 成长 影响
下载PDF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与对策探究——基于安徽省W市S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19
12
作者 庄华峰 蔡小冬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当代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观认同缺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不足等。其原因既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现实困境和教育机制发育不良,也有多元文化的冲突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观认同缺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不足等。其原因既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现实困境和教育机制发育不良,也有多元文化的冲突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等因素。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现代大学的教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成长
下载PDF
微博、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影响的研究——基于安徽省3所211高校的调研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丁慧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9-83,共5页
在大众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交流平台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沟通交流的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微博、微信这两大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键词 微博 微信 大学生 思想成长
下载PDF
励志教育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志勇 于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16-218,共3页
针对高校当前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和教育工作的不足,影响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运用励志教育的方法。介绍了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内涵,励志教育对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以及高校实施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 贫困大学生 资助 成长成才 励志教育
下载PDF
网络政治与大学生的政治成长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建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75-79,共5页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政治发展模式,影响着人类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生活。本文从网络政治含义入手,分析了网络政治的特点以及与大学生政治成长的关系,突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研究了...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政治发展模式,影响着人类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生活。本文从网络政治含义入手,分析了网络政治的特点以及与大学生政治成长的关系,突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研究了网络政治给大学生政治成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当前大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政治上的健康成长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大学生 政治成长
下载PDF
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董秀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良好个性及心理健康的表现。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使自己心理和谐平衡,并了解别人的需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才能让他们在面对新的环境与改变时,在最短的时间...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良好个性及心理健康的表现。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使自己心理和谐平衡,并了解别人的需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才能让他们在面对新的环境与改变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群体建立起一种和谐而有效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自身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和谐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水平
下载PDF
家庭资本对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学敏 林宇翔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103,共16页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家庭资本差异不仅形塑大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也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研究发现:家庭资本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等对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资本存量越高,大学生更能自...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家庭资本差异不仅形塑大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也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研究发现:家庭资本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等对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资本存量越高,大学生更能自信面对困难挫折,实现目标;大学生就读院校类型在家庭资本对其成长型思维水平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主要是因家庭资本影响学生入学机会进而影响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水平所致。为了提高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水平并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改善家庭各类资本存量是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资本 大学生 成长型思维水平 院校类型
下载PDF
试论高校学生干部的成长现状及其培养方式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娟 胡晓毅 《孝感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3-96,共4页
学生干部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领头雁"、"酵母菌"、"粘和剂"和"奠基石"的作用。就其主流而言,学生干部的成长动机是健康的,角色期待是积极的,自我完善意识是强烈的。在学生干部的培养... 学生干部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领头雁"、"酵母菌"、"粘和剂"和"奠基石"的作用。就其主流而言,学生干部的成长动机是健康的,角色期待是积极的,自我完善意识是强烈的。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多管齐下、训导结合、因材施教,并对他们进行千锤百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干部 成长 培养
下载PDF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大学生成长团队”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洪波 朱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成立学习合作小组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以合作学习小组为组织基础,结合大学生实际工作提出"大学生成长团队"概念,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大学生成长团... 成立学习合作小组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以合作学习小组为组织基础,结合大学生实际工作提出"大学生成长团队"概念,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大学生成长团队"在培养大学生学习方面具有全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大学生成长团队"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成绩,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生 成长团队 学风建设 合作学习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中的大学青年与高等教育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面对世纪之初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定性描述了在这一变革背景下今天大学青年的若干典型的群体特征,阐述了针对教育对象的变化与特征,高等教育加速自身改革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大学青年 典型特征 学生成长 高教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