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钙化小结中的应用效果:血管内超声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亚威 许浩杰 +1 位作者 孟圆 杨海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结组(6例)。对15支血管进行了IVL预处理,钙化小结血管组8支,无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患者均有IVL使用前及支架置入后的IVUS影像。主要有效性终点,在病变水平分析,钙化小结处与钙化角度最大处,支架置入后支架膨胀情况。次要有效性终点,在血管水平分析,比较钙化小结组与无钙化小结组支架置入术后的最小支架内面积。安全性终点,在支架置入术中有无介入并发症,包括严重血管夹层、血管急性闭塞、血管穿孔、慢血流、球囊破裂。结果在病变水平分析,对15支血管中的钙化病变进一步分组,病变中钙化小结有8处(钙化小结病变组),钙化角度最大处有15处(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IVL使用前,钙化小结病变组管腔面积高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3.68(3.19,5.13)mm^(2)比2.84(2.07,3.15)mm^(2),P=0.026],钙化小结病变组支架置入后同样部位面积增加低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2.43±1.65)mm^(2)比(4.57±1.75)mm^(2),P=0.009],但两组支架对称性、支架置入后管腔面积及支架膨胀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管水平分析,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与无钙化小结血管组(6支)在支架置入后最小支架内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两组患者均无介入并发症发生。结论IVL对于钙化小结病变可以充分预处理,进而保证支架的膨胀及对称性,术中无严重介入并发症出现。IVL治疗钙化小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钙化小结 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超声血栓消融及小球囊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足坏疽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石白 袁群 +6 位作者 史国珍 童奥 赵娜 肖黎 张妲 王良宸 唐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环、抗凝的前提下行超声血栓消融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47例60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3.3%;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MRI、超声、踝/肱指数(AB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足坏疽的患者,在传统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将先进的超声血栓消融技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的手段相结合,可以使闭塞的大血管再通,明显改善血供,为糖尿病足坏疽的治愈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 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肢 动脉闭塞硬化症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穿刺方法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庆 钱林学 +1 位作者 龚海马 雷荣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两种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11例患者的134个肾盂扩张肾脏,在超声引导下随机用"一步法"或"两步法"行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对肾盂分离≤2.5cm者,"两步法"穿刺...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两种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11例患者的134个肾盂扩张肾脏,在超声引导下随机用"一步法"或"两步法"行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对肾盂分离≤2.5cm者,"两步法"穿刺造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高于"一步法"(72%,P<0.05),而肾盂分离>2.5cm者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无差异。"一步法"与"两步法"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在术后血尿、肾周出血、发热、管腔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肾盂轻度扩张患者,采用"两步法"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可获得更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 穿刺方法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33例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翔 郑国寿 +1 位作者 白祥军 高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2±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2±11.1)岁。分析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辅助诊断、预防及治疗现状等。结果多发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2%(33/785);33例经术前血管超声筛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下肢静脉血栓为阳性和阴性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择期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均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住院患者,血管超声是筛查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D-二聚体对多发伤患者血栓形成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超声 D-二聚体
下载PDF
无载体含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新军 郑若龙 +4 位作者 黄凤娇 杨增芯 徐卓文 李伟章 张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42-2045,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无载体含药物洗脱支架(Nano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比较术后12个月心血管事件、靶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最小支架截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结...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无载体含药物洗脱支架(Nano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比较术后12个月心血管事件、靶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最小支架截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结果随访12个月,组1心血管事件7例,组2心血管事件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术后12个月,组1共有4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组2共有3例再次行支架植入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术后12个月,两组靶血管内膜均有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靶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两组患者最小支架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结论 Nano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和Endeavor Resolute支架相当,心血管事件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无载体含药物洗脱支架 Nano支架 endeavor resolute支架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喜田 李子莉 +2 位作者 王维刚 朱磊 吕新湖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8-10,共3页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SB)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支...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SB)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支架植入后采用QCA自动分析系统测量支架直径的相关参数(包括支架直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同时进行支架可视性和球囊内扩张必要性评分。观察组在支架植入后行SB,测量上述指标并进行上述评分。观察组26例支架植入后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量上述指标并进行上述评分。结果对照组支架植入后支架可视性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发现30处、观察组发现48处有球囊内扩张必要性而行支架球囊内扩张术。两组QCA、SB、IVUS测得植入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直径均值和支架偏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QCA与SB、QCA与IVUS、SB与IVUS测得支架最小直径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72、0.775、0.782,P均<0.05。结论 SB可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支架的球囊内扩张,在测量支架直径方面甚至可以替代冠脉内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支架增强显影 支架可视性 支架球囊球囊内扩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构效应初步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显 胡大一 +1 位作者 沙鸥 赵怀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效应。方法28例行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1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血管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 目的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效应。方法28例行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1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血管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RI)等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包括MMP-2、MMP-9)、CD40配体(CD40L)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结果ACS组患者的"罪犯"病变斑块面积(P=0.000)、EEM面积(P=0.003)和斑块负荷(P=0.037)均大于对照组,高危斑块发生率(P=0.028)和RI(P=0.015)也升高。正重构多见于ACS组(P=0.040),负重构多见于对照组(P=0.039)。高危斑块组患者的血浆MMP-2(P=0.011)、MMP-9(P=0.001)和CD40L(P=0.034)水平高于非高危斑块组。与负重构组和无重构组比较,正重构组血浆hs-CRP(P=0.190)、MMP-2(P=0.255)、MMP-9(P=0.574)、CD40L(P=0.342)和PAPP-A(P=0.403)水平,以及高危斑块发生率(P=0.566)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以RI为因变量、以分组和炎症介质水平等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为RI=0.179-0.131group(group代表分组),其中分组变量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表现类型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重构的独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重构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宝林 王春梅 +1 位作者 齐波 王爱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介绍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造影确定动脉闭塞部位,15例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方法,24例采用显露切开方法。在血管造影监测和导丝的导引下缓慢将超声消融导管插入到闭塞动脉的斑... 目的:介绍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造影确定动脉闭塞部位,15例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方法,24例采用显露切开方法。在血管造影监测和导丝的导引下缓慢将超声消融导管插入到闭塞动脉的斑块和血栓处,通过超声发射器向导管尖端释放高能低频超声能量进行消融。分别取材超声消融前后动脉闭塞部位的动脉血管做病理学分析;在高倍显微镜下测量超声消融后局部动脉血内斑块的最大直径。结果:39例患者中37例闭塞的动脉经超声消融后管腔明显变宽,有12例患者术中超声消融后接受动脉内血管支架治疗,有4例术后发生脚趾急性缺血症状,35例随访患者中血管通畅率达83%,再闭塞率为17%。超声消融治疗前后采样的动脉血管组织学对比变化明显,超声消融治疗后采集的血样分析最小斑块直径显示最小微粒为7μm,最大微粒为200μm,其中22例微粒为7~9μm,有12例微粒为10~100μm,有5例微粒达200μm。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血管内斑块和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 超声消融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雅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共4页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老年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年龄因素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更加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期专栏所刊...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老年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年龄因素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更加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期专栏所刊登的文章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危重冠心病患者介介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血管内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因此,老年危重冠心病患者可以从介入治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完全闭塞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双龙丸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10
作者 薛金贵 胡婉英 +3 位作者 王肖龙 唐靖一 钟丽萍 龚菊芬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4-36,共3页
为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的影响 ,将 13 1例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 :双龙丸组 ( 82例 )服用双龙丸 1 5克 /次 ,每日 3次 ,治疗 6月 ;开搏通组 ( 4 9例 )服用开搏通 12 5mg/次 ,每日 2次 ,治疗 6月。观察... 为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的影响 ,将 13 1例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 :双龙丸组 ( 82例 )服用双龙丸 1 5克 /次 ,每日 3次 ,治疗 6月 ;开搏通组 ( 4 9例 )服用开搏通 12 5mg/次 ,每日 2次 ,治疗 6月。观察患者血压、心率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两组均非常显著性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P <0 0 1)。两组治疗前后ST↓max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ST↓ >1mm时间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 ) ;双龙丸组ST↓ >1mm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ST↓max和ST↓ >1mm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IMT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变 (P <0 0 1)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均无显著性改变。提示双龙丸可能通过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双龙丸 中药制剂 颈动脉 中膜厚度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颖 金立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7期1306-1311,共6页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nltrasound, IVUS)作为近几年来飞速发展的成像手段,凭借其优异的成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定量、定性的分析冠脉内斑块及优化支架的植入。另...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nltrasound, IVUS)作为近几年来飞速发展的成像手段,凭借其优异的成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定量、定性的分析冠脉内斑块及优化支架的植入。另外,IVUS还广泛的运用于外周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本综述主要介绍近几年来IVUS在对斑块的识别、优化支架植入及外周血管系统中的运用所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斑块 经皮冠脉介入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超声波He-Ne激光联合治疗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12
作者 詹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超声波He-Ne激光联合治疗机。该机采用特殊的天线,对人体穴位定向、定量合并辐射超声波和激光束,可产生协同效应,疗效显著。
关键词 超声波 氦-氖激光 联合治疗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现状
13
作者 韩春勇 宋云虎 李建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CAV)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是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病或死亡的首要原因,CAV患者通常无症状,因此CAV的早期筛查诊断是非常重要。大部分心脏中心每年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CAV,而冠状动脉造影敏感性...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CAV)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是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病或死亡的首要原因,CAV患者通常无症状,因此CAV的早期筛查诊断是非常重要。大部分心脏中心每年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CAV,而冠状动脉造影敏感性欠佳。血管内超声被认为是最敏感的早期筛查诊断CAV的方法,因为它可以直接准确测定内膜增厚程度、管壁形态。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是较新的CAV诊断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新军 郑若龙 +5 位作者 徐卓文 杨增芯 李伟章 钱惠东 蒋文龙 张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9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后病变血管内膜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曾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因心绞痛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后病变血管内膜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曾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因心绞痛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药物球囊治疗组(47例)及支架植入组(49例),比较术后即刻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支架膨胀率等,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内膜增生面积等。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药物球囊治组疗术后即刻靶病变最小内膜腔面积和支架最小截面积均小于支架植入组[(10.8±2.8)mm^2 vs (11.8±3.2)mm^2;(11.2±2.9)mm^2 vs (12.0±3.2)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2、1.987,P=0.025、0.042);支架相对膨胀率药物球囊治疗组低于支架组(86.7%vs 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45)。术后随访12个月,药物球囊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7例,支架植入组心血管事件9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支架植入处最小内膜腔面积[(10.6±2.6)mm^2 vs (10.8±2.7)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2组患者支架植入处内膜均有增生,但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内膜增生面积[(0.30±0.12)mm^2 vs (0.39±0.15)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药物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植入组支架最小截面积[(10.9±2.7)mm^2 vs (11.2±3.0)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结论药物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后12个月其靶病变血管最小内膜腔面积、支架最小截面积、内膜增生面积与支架植入组相当,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 血管内超声 内膜腔面积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