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WARNING OF THE UPLAND ECOSYSTEM IN THE THREE-GORGE RESERVOIR AREA
1
作者 Liu Shaoquan, Chen Guojie and Chen Zhijian (Chengdu Institute of Mountainous Region Hazards &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2002年第4期30-36,共7页
The characters of the upland eco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TGR) area are presented. An index system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pre warning of the upland ecosystem are proposed. A pre warning analysis is... The characters of the upland eco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TGR) area are presented. An index system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pre warning of the upland ecosystem are proposed. A pre warning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presumption that no major investment will be made to control and restore the upland ecosystem in the TGR area, and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 that the complex ecosystem and all its subsystems will be in a state of reverse evolution, 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will be in a warning status by 2010.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 outline of strategies for optimum control of the situation is given, and the essential strategy is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soci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 environment rehabil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a upland ecosystem PRE WARNING
原文传递
红壤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 被引量:74
2
作者 王兴祥 张桃林 张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亚热带红壤低丘岗地几种主要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土壤养分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是红壤旱坡地生态系统养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固体径...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亚热带红壤低丘岗地几种主要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土壤养分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是红壤旱坡地生态系统养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固体径流具有养分富集现象,速效养分损失以地表径流为主,水土流失养分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碳>全钾>速效钾>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免耕覆盖和垄作能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及养分损失量;红壤旱地淋溶也是养分,尤其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在养分平衡有盈余状况下,土壤养分水平是可以逐步提高的,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提高的速度较快,土壤全氮、有机质和全磷也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复合农林系统中,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农作物区域由于养分投入较高,土壤养分水平明显高于林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坡地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坡地农业技术(SALT) 被引量:25
3
作者 石培礼 唐亚 陈克明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简述了坡地农业技术(SALT)的原理和内容,分析了该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和大强度就地解决有机质投入,提高生物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指出坡地农业技术是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 山地 农业生态系统 持续发展
下载PDF
红壤旱地湿沉降氮特征及其对马唐-冬萝卜连作系统氮素平衡的贡献 被引量:7
4
作者 周静 崔键 +2 位作者 王国强 马友华 关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14-1718,共5页
大气湿沉降作为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常规农作条件,采用自动降雨收集器结合田间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红壤旱地牧草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和蔬菜冬萝卜(Raphanus sativus)连作期间大气湿沉... 大气湿沉降作为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常规农作条件,采用自动降雨收集器结合田间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红壤旱地牧草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和蔬菜冬萝卜(Raphanus sativus)连作期间大气湿沉降氮素特征,估算了湿沉降向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氮量,讨论了其对该生态系统氮素平衡的贡献。结果发现,该研究区域不同月份大气湿沉降T-N平均质量浓度为3.91mg·L-1,其中NH4+-N、NO3--N的分别为1.21、0.61mg·L-1;试验期间,湿沉降输入马唐-冬萝卜连作系统的T-N为34.34kg·hm-2,其中冬萝卜生长期最多,占67.88%,湿沉降T-N对该系统氮素输入、输出、盈余的贡献分别为12.97%、17.65%、48.90%。湿沉降T-N对马唐生态系统氮素输入、输出、盈余的贡献分别为6.45%、16.54%、10.57%;对冬萝卜生态系统氮素输入、输出的贡献分别为24.86%和18.23%。红壤旱地普遍具有"酸瘦黏板"的特点,氮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和作物营养的必需元素,对作物产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湿沉降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国勤 张明林 +1 位作者 刘隆旺 钱海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旱地实施秸秆覆盖后湍流交换热通量增大、潜热交换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变小,且使秸秆全覆盖和半覆盖处理近地面温度和土壤湿度增高、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湿度降低,秸... 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旱地实施秸秆覆盖后湍流交换热通量增大、潜热交换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变小,且使秸秆全覆盖和半覆盖处理近地面温度和土壤湿度增高、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湿度降低,秸秆覆盖具有蓄水保墒和低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秸秆覆盖 间作生态系统 小气候
下载PDF
红壤旱地的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4-637,643,共5页
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与玉米单作系统相比,玉米间作生态系统在受光结构、通风、湿度、温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可以通过生物种群的多层次立体配置、空间立体利用来改善生态系统空间生态位。
关键词 红壤旱地 间作生态系统 小气候
下载PDF
红壤旱地棉田覆盖种植对棉花生长和农田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国勤 贺娟芬 +2 位作者 王翠玉 王开磊 杜传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36-342,共7页
此研究通过分析红壤旱地棉田不同覆盖种植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红壤旱地推广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不同覆盖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和水分以及土壤碳氮比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三种不同... 此研究通过分析红壤旱地棉田不同覆盖种植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红壤旱地推广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不同覆盖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和水分以及土壤碳氮比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三种不同覆盖处理即不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中,以秸秆覆盖最优,其覆盖处理下的棉花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棉花生育进程均优于其余两个处理,降低日较差温度,能够有效地缓解夏季高温干旱带来的负面效应,土壤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其次为地膜覆盖,其覆盖条件下20cm深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余两个处理,保水效果明显。通过综合分析可知:秸秆覆盖优于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优于不覆盖。其秸秆覆盖是红壤旱地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种植 棉田生态系统 棉花生长 农田环境 红壤旱地
下载PDF
红壤旱地棉田立体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及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贺娟芬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7期400-407,共8页
为了筛选出红壤旱地上优化的棉田种植系统,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特征、物流特征、价值流特征,以及养地效果等5个方面对红壤旱地6种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3软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 为了筛选出红壤旱地上优化的棉田种植系统,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特征、物流特征、价值流特征,以及养地效果等5个方面对红壤旱地6种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3软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次10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C(豌豆/棉花+玉米)综合效益指数值最大,为0.982,其次是处理D(油菜/棉花+花生),其综合效益指数值为0.850,这两种立体种植方式是最适宜在南方红壤旱地上推广应用的高效棉田种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功能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田生态系统 棉田立体种植系统 红壤旱地 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的地下水调节服务对比研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碧天 闵庆文 +4 位作者 焦雯珺 杨波 袁正 王斌 李禾尧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8期9-15,42,共8页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部,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四川省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是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是这一系统传承千年的核心特征之一。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蔬菜需求量不断上升,郫都区水...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部,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四川省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是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是这一系统传承千年的核心特征之一。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蔬菜需求量不断上升,郫都区水旱轮作的种植格局正逐步发生改变,从最初的传统二元轮作模式(稻-麦、稻-油、稻-蒜为代表)为主、传统三元轮作模式(稻-菜-菜)为辅的种植格局转变为传统二元轮作模式及传统三元轮作模式为主,现代三元轮作模式(菜-菜-菜…稻)为辅的种植格局。针对水旱轮作模式的转变可能带来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问题,面向郫都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战略需求,比较3种水旱轮作模式——传统三元模式、传统二元模式和现代三元模式的地下水水量正调节服务和地下水水质负调节服务,以期能够为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的动态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利用彭曼-蒙特斯法计算农田地下水水量正调节服务,用农田肥料流失系数法计算地下水水质负调节服务,运用空间克里格插值法得到地下水三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传统二元水旱轮作模式有最优的综合地下水调节服务;郫都区农田作物种植对地下水起补给作用,传统三元模式的地下水水量调节服务要略高于传统二元轮作模式、远高于现代三元模式;现代三元种植模式的地下水水质负调节服务高于传统三元种植模式、远高于传统二元模式;为了提升郫都区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调节能力,郫都区应当控制施肥量、优化施肥制度和灌溉制度,鼓励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生态系统服务 地下水 成都平原 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唐家沟生态林业试验示范
10
作者 赵岷阳 贝珠潮 +1 位作者 朱红斌 李茂哉 《甘肃林业科技》 1995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介绍了1987-1992年在临洮唐家沟试验基地,对高寒阴湿林缘农区土地资源结构优化的四项具体措施和建立饲草饲料种植业-饲草饲料加工业-商品畜牧业小循环结构的步骤和方法。林-草-畜生态林业模式是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 本文介绍了1987-1992年在临洮唐家沟试验基地,对高寒阴湿林缘农区土地资源结构优化的四项具体措施和建立饲草饲料种植业-饲草饲料加工业-商品畜牧业小循环结构的步骤和方法。林-草-畜生态林业模式是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探索西部不发达山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山区 生态经济系统 林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