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不同水旱复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碳氮的影响
1
作者 吕晴晴 劳丞一 +1 位作者 徐慧芳 黄国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5,共7页
【目的】探寻更适合南方稻田可持续发展的水旱复种模式。【方法】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开展紫云英−早稻−晚稻(CK)、紫云英−早稻−晚玉米||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玉米||晚大豆(RRI)、油菜−早稻−晚稻(RRR)水旱复种模式的田间对比试验... 【目的】探寻更适合南方稻田可持续发展的水旱复种模式。【方法】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开展紫云英−早稻−晚稻(CK)、紫云英−早稻−晚玉米||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玉米||晚大豆(RRI)、油菜−早稻−晚稻(RRR)水旱复种模式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为CK>RRR>CRI>RRI。种植紫云英模式的R0.250(粒径≥0.250 mm的团聚体含量)比种植油菜模式的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更强。CRI的早稻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南方地区推行紫云英−早稻−晚玉米||晚大豆种植模式(CRI),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复种模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氮 作物产量 稻田
下载PDF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不同耕作栽培技术对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文安 徐大地 +4 位作者 刘友云 肖厚军 严绪成 何成文 韦小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18-21,共4页
通过定点、定位、定坡度、定土壤类型 ,于 1997~ 1999年在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设置了不同耕作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 (坡度 11~ 13°)不同耕作栽培技术对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影响极大。顺坡平作水土流... 通过定点、定位、定坡度、定土壤类型 ,于 1997~ 1999年在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设置了不同耕作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 (坡度 11~ 13°)不同耕作栽培技术对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影响极大。顺坡平作水土流失最大 ,横坡少耕最小。作物产量最高的为横坡聚土盖膜 ,其土壤侵蚀量达无明显侵蚀的国家标准。土壤侵蚀与降水径流同步发生 ,主要集中于每年的 6月份 ,土壤侵蚀量占全年的 2 / 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坡地 耕作栽培 水土流失 玉米产量 贵州
下载PDF
四川丘陵水旱轮作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小蓉 蒲波 +1 位作者 王昌桃 赵燮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 在四川丘陵区水旱轮作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栽培模式的对比研究,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地高于不覆盖处理(对照),且免耕覆盖处理又显著优于翻耕覆盖处理。小麦分蘖高峰期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比不覆盖处理分别高4.9%-12.8%,对土壤有较好的保墒作用。覆盖处理的小麦最高茎蘖数比翻耕不覆盖增加11.4%-45.8%,由于增加了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覆盖处理比翻耕覆盖增产3.2%-18.1%,对提高小麦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丘陵区 水旱轮作田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小麦产量
下载PDF
水稻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春 桂凤仁 +3 位作者 洪静 任金华 姜惠丽 赵春华 《垦殖与稻作》 2005年第4期20-22,共3页
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稻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育苗播种芽200~750gm/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叶龄、根数、地上干重、分蘖率、成苗率明显下降,产量逐渐降低。现有的生产条件,最佳播种量应为200~250gm/2,育... 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稻不同播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育苗播种芽200~750gm/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叶龄、根数、地上干重、分蘖率、成苗率明显下降,产量逐渐降低。现有的生产条件,最佳播种量应为200~250gm/2,育出的秧苗壮,水稻产量高,应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苗 播种量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渭北旱塬垃圾堆积降雨侵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见影 来凤兵 常占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16-219,226,共5页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垃圾堆积降雨侵蚀过程及机理,为渭北旱塬垃圾堆积降雨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了2个降雨强度(1.2和2.0mm/min)以及2个垃圾堆积类型(即垃圾堆积成斜坡,无侵蚀发生地表上的垃圾堆),进行...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垃圾堆积降雨侵蚀过程及机理,为渭北旱塬垃圾堆积降雨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了2个降雨强度(1.2和2.0mm/min)以及2个垃圾堆积类型(即垃圾堆积成斜坡,无侵蚀发生地表上的垃圾堆),进行2个垃圾堆积类型和裸露的撂荒坡降雨侵蚀过程的对比研究。[结果]当降雨强度I=1.2mm/min,垃圾堆积成斜坡的侵蚀产沙总量为117.94kg,撂荒坡的侵蚀产沙量为10.86kg,垃圾堆积成斜坡比撂荒坡的侵蚀产沙总量为107.08kg;当降雨强度I=2.0mm/min,垃圾堆积成斜坡比撂荒坡的侵蚀产沙总量多出225.72kg,而倾倒在无侵蚀发生地表上的垃圾堆积侵蚀产沙量相对较少;对垃圾堆积坡面径流的侵蚀能量(E)及侵蚀能量消耗(E启动泥沙、E搬运泥沙)、含沙水流作用于底床上的拖曳力(F)分析得出,垃圾堆积与下垫面形成了缝隙或软弱面,从而导致坡面径流,降低了启动松散垃圾堆积泥沙颗粒所消耗的能量,坡面径流的侵蚀能量(E)主要消耗在搬运输移垃圾堆积颗粒。[结论]含有垃圾颗粒物质水流将维持较高流速,含有垃圾颗粒物质水流因其产生较强的拖曳力加剧了细沟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堆积 产沙量 降雨侵蚀试验 渭北旱塬
下载PDF
不同揭膜时间对山地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家合 赵淑媛 +2 位作者 李梅云 晋艳 张华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43-45,共3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揭膜时间对山地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产值及主要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评吸性状兼顾的情况下,50d揭膜为试验最优处理,其烟叶产值量最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揭膜时间对山地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产值及主要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评吸性状兼顾的情况下,50d揭膜为试验最优处理,其烟叶产值量最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评吸得分高,品质优越。分析结果与生产实际表现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膜时间 山地烤烟 产量 烟叶内在质量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植酸酶基因PhyA对陆地棉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柯会锋 王省芬 +4 位作者 吴立强 李志坤 张艳 张桂寅 马峙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8-214,共7页
在人工控制(培养基、水培、沙培)条件下,植酸酶基因PhyA具有分解利用培养基质植酸磷、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功能,但在田间的表现目前尚未明确。在前期完成的PhyA转基因陆地棉新材料盆栽试验基础上,将其种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PhyA基因对棉... 在人工控制(培养基、水培、沙培)条件下,植酸酶基因PhyA具有分解利用培养基质植酸磷、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功能,但在田间的表现目前尚未明确。在前期完成的PhyA转基因陆地棉新材料盆栽试验基础上,将其种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PhyA基因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棉花新材料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野生型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hyA在田间条件下具有改良转基因棉花部分产量性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遴选出2个转PhyA棉花优良新品系G3、G2,可用作今后转植酸酶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基因PhyA 田间条件 陆地棉 产量性状 植酸磷
下载PDF
油菜秸秆还土改良中低产旱地试验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大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45-47,共3页
桐梓县有中低产旱地 1.5万hm2 ,其中一年一熟制 1.4 96万hm2 ,由于农户投入不足 ,产量在 2 5 0kg/ 6 6 7m2左右徘徊。为了提高玉米产量 ,从 1999~ 2 0 0 2年 ,进行了油菜鲜草还土试验示范 ,培肥了地力 ,玉米产量从 2 72 .33kg/6 6 7m2 ... 桐梓县有中低产旱地 1.5万hm2 ,其中一年一熟制 1.4 96万hm2 ,由于农户投入不足 ,产量在 2 5 0kg/ 6 6 7m2左右徘徊。为了提高玉米产量 ,从 1999~ 2 0 0 2年 ,进行了油菜鲜草还土试验示范 ,培肥了地力 ,玉米产量从 2 72 .33kg/6 6 7m2 ,提高到 36 0 .6 7kg/ 6 6 7m2 ,增产 32 .4 4 %。以油菜作绿肥改良中低产旱地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秸秆 中低产旱地 改良 贵州 桐梓县 绿肥
下载PDF
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安 芶久兰 +2 位作者 李剑 肖厚军 秦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 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K2O 5.5 kg/667m2的基础上,玉米产量平均可达389.6 kg/667m2;单施无机肥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黄壤旱地玉米分带轮作其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均大于轮作;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无机肥的肥料效益大于有机肥;黄壤旱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比例以1∶3为宜,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旱地 耕作与施肥 玉米产量 施肥效益
下载PDF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旱改水指导思想及对策
10
作者 王彦华 《北方水稻》 CAS 2012年第4期79-80,共2页
针对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水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整顿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根据水源和水利灌溉工程、土地劳力、技术力量、资金、物资和耕作栽培水平,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面积,遵循发展与巩固提高并重,提高单产与扩大面积相结... 针对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水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整顿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根据水源和水利灌溉工程、土地劳力、技术力量、资金、物资和耕作栽培水平,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面积,遵循发展与巩固提高并重,提高单产与扩大面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并提出生产上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改水 面积 单产 对策
下载PDF
云南田麦和地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丽萍 丁明亮 +4 位作者 李明菊 胡欣 黄格 崔永祯 赵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891-6902,共12页
为挖掘云南省小麦产量潜力,探寻增产途径,本研究以2005-2018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产量表现最佳的地麦和田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小麦产量及7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和产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从2005-2018年... 为挖掘云南省小麦产量潜力,探寻增产途径,本研究以2005-2018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产量表现最佳的地麦和田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小麦产量及7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和产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从2005-2018年,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成穗率、生育期及株高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地麦产量与产量三要素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增长幅度分别为22.83%、10.25%、31.89%和12.04%,地麦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r=0.831*),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928**),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r=0.125),表明云南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有效穗、穗粒数的提升。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最高分蘖数及生育期呈现上升趋势,而千粒重、成穗率与株高呈下降趋势。田麦产量与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增长幅度依次为19.14%、21.42%、14.72%和-15.76%,田麦产量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r=0.778*),但与有效穗的相关性却不显著(r=0.597),与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r=-0.209),说明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穗粒数的提升。因此,建议云南地麦的增产途径主要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并着重挖掘有效穗潜力;而田麦的增产途径则是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有效穗并着重挖掘穗粒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麦 地麦 育成品种 产量结构
原文传递
稻田水旱复种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兰 黄国勤 +1 位作者 孙丹平 王淑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84-3290,共7页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稻田的水旱复种轮作种植模式,以"冬闲-早稻-晚稻"模式连作为对照处理A,设计了4种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B),蔬菜-花生‖玉米-...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稻田的水旱复种轮作种植模式,以"冬闲-早稻-晚稻"模式连作为对照处理A,设计了4种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B),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C),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D),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E))。通过2014—2016年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主要是晚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更具有产量优势,晚稻产量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与冬闲连作对照相比,其他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同时更加有利于固定有机碳;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是一种增产、改善土壤肥力的种植模式;处理C和处理E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复种轮作 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 稻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