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 and Water Use in Rice-upland Crop Rotation Areas in Lower Ili River Basin, Kazakhstan
1
作者 SHIMIZU Katsuyuki KITAMURA Yoshinobu +1 位作者 ANZAI Toshihiko KUBOTA Jump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8-13,共6页
The lower Ili River Basin is located in semi-arid area, and the annual rainfall is 177mm. Therefore, the irrigation is inevitable for agriculture. Large-scale irrigated agriculture had been developed since 1960's in ... The lower Ili River Basin is located in semi-arid area, and the annual rainfall is 177mm. Therefore, the irrigation is inevitable for agriculture. Large-scale irrigated agriculture had been developed since 1960's in the lower parts of the river and the total irrigated area is about 32 000 hm2. In the project area, the paddy rice-upland crop rotation has been practiced. Due to the domestic water use for hydropower and agriculture as well as water use among riparian countries, the deficit of water for agriculture in the lower part has been concerned. The authors, therefore, conducted the field survey and water balance analysis of the Akdara irrigation project in the lower Ill River Basin in order to assess the land and water uses. Moreover, the impact of the water use on water environment to the basin was analyz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ing (1)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the irrigated district varied from 1.5 m to 3.5 m through year. (2) 1970's groundwater level was drastically raised from 8 m to 3 m and the groundwater had been recharged in this period. (3)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which is the ratio of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to the total water withdrawal was as low as 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rotation water balance overall irrigation efficiency groundwater fluctuation dry land
下载PDF
FUNDAMENTAL EXPERIENCE IN LAND EXPLO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INGXIA AGRORECLAMATION AREA
2
作者 Ge Gan Tong Xiu Ningxia Agroreclamation Bureau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Z1期447-449,共3页
Ningxia Agroreclamation Bureau was set up in 1950. Before reclamation,48% of landis saline--alkali swamp soil, 35% slight sierozem, 13% sandy soil. In the early days of recla-mation, eight unfavorable factors exist in... Ningxia Agroreclamation Bureau was set up in 1950. Before reclamation,48% of landis saline--alkali swamp soil, 35% slight sierozem, 13% sandy soil. In the early days of recla-mation, eight unfavorable factors exist in farmlands, i. e. high underground water table (0.5--1.0m).mineraliz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5--36g/l).soil salinity (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reclamation land EXPLOITATION SOIL AMELIORATION by Leaching Salt ENRICHMENT of SOIL FERTILITY rotation
下载PDF
多样化种植对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慎重 管西林 +5 位作者 宁堂原 孙涛 张玉凤 边文范 董亮 高新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9-634,共16页
多样化种植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土壤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粮食供给紧张和耕地短缺背景下,多样化种植在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多样... 多样化种植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土壤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粮食供给紧张和耕地短缺背景下,多样化种植在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多样化种植的理解多集中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生态功能等方面,对其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关注较少,特别是多样化种植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多样性来提高耕地质量和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理解还较为局限。本文在总结多样化种植的内涵及对促进耕地土壤健康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多样化种植对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以提升耕地质量为核心发展多样化种植亟需关注的方向和研究重点,以期为多样化种植在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策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种植 耕地质量 土壤健康 轮作 间作
下载PDF
Land Leveling with Modern Machiner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Greece
4
作者 E.A. Karagiannis P.B. Kararizos K.P Zannis M.G. Kalaitz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6期765-770,共6页
Incorporating modem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to excavational machinery led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better quality and cost effectiv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is also ver... Incorporating modem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to excavational machinery led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better quality and cost effectiv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e earth moving procedures which require significant time and expense to achieve the so-called "precision agriculture" or rather "precis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inputs". One of the "precision agricultural" works is the land leveling. In recent years, land leveling is done with the use of a scraper (blade) mounted on the agricultural tractor. An electronic system controls the height of the blade automatically, without any operator interv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field efficiency of the tractor MF6290, of 135 Hp horsepower, is calculated with a leveling blade of 4 m width, in the land leveling of rice cultivation, and in the rotation of different crops in different land preparation conditions (initial and final slope) in the area of Thessaloniki, northern Greece. The raw data reveal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ctor ranged from 0.402 to 0.82 lha/h, on a slope 0%, while for surface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and final slope, it ranged from 0.107 to 0.118 h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leveling rice cultivation crop rot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盛楠 严学兵 尹飞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生态生产力价值是沿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不同改良方式主... 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生态生产力价值是沿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不同改良方式主导的滩涂盐碱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评估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生产力价值,分析滩涂盐碱地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改良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盐碱地 草田轮作 生态种养循环 土地资源
下载PDF
中国耕地种植制度遥感探测及其时空特征
6
作者 张素心 申格 +1 位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9-1489,共21页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结合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等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农情的跨年度种植制度探测方法体系,并开展空间格局分析。首先,通过辨析种植强度、复种指数等概念,从长期性、周期性、稳定性等方面,定义种植制度的内涵;其次,构建连续度、频度指标,并利用基于时序遥感的2001—2018年中国复种指数监测结果,结合时间滑动窗口方法,在像元尺度分别计算两个指标的具体值;最后,评估耕地的种植强度与种植制度特征的显著性,利用决策树方法确定种植制度类型,从区域差异、动态规律等方面分析不同区域种植制度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1)面积上看,一年一熟所占面积最大,占53.52%,超过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其次是一年两熟,占23.28%,季节性休耕(如两年三熟)与年度休耕分别占12.80%和6.94%。(2)空间上看,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季节性休耕与年度休耕的集中分布区分别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与“镰刀弯”地区。(3)时间上看,动态稳定的种植制度从时间维度上揭示了静态复种指数背后的异质性,例如,2018年复种指数为1的区域,其中75.18%属于一年一熟、6.60%属于一年两熟、8.92%属于季节性休耕、8.02%属于年度休耕。[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的跨年度分类体系,揭示了中国耕地种植制度分区聚集、种植强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直观展现了松嫩平原、“镰刀弯”等空间聚集区;分析了耕地复种与种植制度的时空差异特征,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与年度复种指数的空间不一致性,以及种植制度特有的周期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提高耕地复种强度、推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种植制度 复种 休耕轮作 跨年度 时空格局
下载PDF
水旱轮作对土壤pH、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飞 吴阿娜 朱梦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8-23,28,共7页
在水旱轮作模式下分水作和旱作2次采样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旱轮作情形下,水作pH、有机质含量比旱作整体偏高,偏高点位占比分别为85.7%、76.2%;重金属砷、铅、铜、镍、锌含量旱作比水作高... 在水旱轮作模式下分水作和旱作2次采样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旱轮作情形下,水作pH、有机质含量比旱作整体偏高,偏高点位占比分别为85.7%、76.2%;重金属砷、铅、铜、镍、锌含量旱作比水作高,偏高的点位占比分别为61.9%、88.1%、64.3%、76.2%、69.0%,仅铬含量水作比旱作高,偏高的点位占比为71.4%。与旱作相比,水作pH中位值高0.55,增幅为8.0%,有机质含量中位值高9.6 g/kg,增幅为35.6%,砷、铅、铜、镍和锌含量中位值分别下降8.2%、9.2%、11.7%、7.8%、4.8%,而铬含量中位值则增加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旱轮作 农用地 环境监测 PH 有机质 重金属
下载PDF
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广彩 李菁 +7 位作者 梁兆君 杨力剑 纪欢欢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杜金哲 邹晓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41,共8页
通过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以花生连作为对照,开展3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 通过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以花生连作为对照,开展3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起始田块及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在旱地起始田下,与花生连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模式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6.5%)和脲酶(4.7%)活性;在水田起始田,小麦—花生轮作模式土壤碱性磷酸酶敏感性最低(-17.2%~-6.6%),与花生连作和小麦—花生轮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4.7%~4.8%);相同种植模式相同土层深度下,四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水田高于旱地,而同一起始田相同种植模式,土壤酶活性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且以水田起始田,花生连作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表现最为明显(129.6%);除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花生连作>油菜—花生轮作>小麦—花生轮作。综上,起始田块类型和种植模式均可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花生连作更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这可能与其休闲期较高的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花生 土壤酶活性 水田 旱地
下载PDF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3
9
作者 杨庆媛 陈展图 +1 位作者 信桂新 曾黎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耕作制度 制度演变 耕地
下载PDF
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 被引量:17
10
作者 庞良玉 张鸿 +5 位作者 罗春燕 黄晶晶 付登伟 冯文强 林超文 张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构建适于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应用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对照麦/...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构建适于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应用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对照麦/玉/苕种植模式相比,能够稳定小麦籽粒产量,8~9倍的提高饲草鲜产,提高50%以上的可饲用干物产出,提高粗蛋白产出1倍以上,增加产值30%以上。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能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幅提高紫色丘陵区旱坡耕地饲料产出,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是适用于该区域的可持续高效旱坡地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饲草 种植模式 效益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112
11
作者 杨景成 韩兴国 +1 位作者 黄建辉 潘庆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85-1390,共6页
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之一 ,在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森林、农田生态系统 ,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成系统碳... 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之一 ,在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森林、农田生态系统 ,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成系统碳贮量的变化 ,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森林砍伐后变为农田和草地 ,使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大大降低 .土壤碳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凋落物输入的减少 ,有机质分解速度的提高 ,以及耕种措施对有机质物理保护的破坏造成的 .土壤碳损失主要发生在森林砍伐后较短的时期内 ,而其降低速率取决于诸多因素以及土壤理化和生物过程 .农田和草地弃耕恢复为森林 ,以及农田保护性管理措施的利用 ,能够使大气中的碳在植被和土壤中得到汇集 .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可以大量汇集大气中的碳 ,而由于农田耕种历史不同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 ,导致土壤碳汇集速率差异极大 .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 (诸如免耕、合理的种植制度、化肥的施用等 )可以影响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贮量 森林砍伐 森林恢复 耕作 轮作 施肥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行轮作休耕问题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彦伶 李渝 +4 位作者 秦松 黄兴成 张雅蓉 张文安 蒋太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7-1124,共8页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探讨其实行轮作休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完善该区轮作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贵州实施轮作休耕的必要性;在剖析轮作休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实行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为轮作模式面积不大、特色不强,休耕为被动休耕、休耕农田不合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轮作休耕的措施与对策,重点探讨了不同退化类型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路径,耕地质量优越区应发展山地高效的特色农作制度,重金属污染区宜实施多年休耕,连作障碍、面源污染及石漠化区应合理实施轮作和休耕,同时与秸秆还田、肥田作物、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相结合;最后,简要介绍了贵州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贵州 耕地退化 轮作休耕
下载PDF
中国南方杉木森林碳汇供给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沈月琴 王枫 +2 位作者 张耀启 朱臻 王小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0-147,共8页
以我国南方杉木主产区的典型林场为案例点,基于3种不同立地条件和经营强度的土地类型上进行裸地造林的假设,运用改进的杉木生长模型和修正的Faustman-Hartman模型分析增加碳汇收益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碳汇收益将明显... 以我国南方杉木主产区的典型林场为案例点,基于3种不同立地条件和经营强度的土地类型上进行裸地造林的假设,运用改进的杉木生长模型和修正的Faustman-Hartman模型分析增加碳汇收益对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碳汇收益将明显增加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林地作为资产的价值增加可能使其他用途的土地转化为林业用地,最优轮伐期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但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存在差异。中等和劣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对碳汇价格的反应更加敏感,为通过市场和价格手段来改变现有林地经营方式进而增加林地的森林碳汇供给提供了可能。杉木林地的碳汇供给量与利率和木材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不同类型林地的影响又各不相同。利率和木材价格变化对优等林地的碳汇供给量影响整体不显著,但在一个较低利率水平下或者木材价格下降的情景下,中等和劣等林地杉木碳汇的供给量大幅度提高。碳汇供给量与利率的变化关系也为采用金融手段来刺激增加森林碳汇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最优轮伐期 土地期望值 森林碳汇 碳汇供给
下载PDF
老参地短期轮作技术体系的建立 Ⅰ.人参西洋参轮作体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义新 王本有 +3 位作者 盛吉明 尹春梅 金志哲 杨继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49,共4页
老参地问题是制约参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老参地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 ,采取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酸碱度调整等土壤处理方法 ,成功地实现了老参地的短期再利用 ,建立了周期为 1~ 3年的人参和西洋参的短... 老参地问题是制约参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老参地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 ,采取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酸碱度调整等土壤处理方法 ,成功地实现了老参地的短期再利用 ,建立了周期为 1~ 3年的人参和西洋参的短期轮作体系。在处理后的老参地上种植西洋参 ,其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苷含量等 ,与对照地新林土栽参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并开展了中试规模的推广 ,试验结果显示 ,老参地短期轮作制是改造老参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该轮作技术方法应用简便、实用 ,可操作性强 ,轮作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参地 短期轮作技术体系 人参 西洋参
下载PDF
基于CENTURY模型研究干旱区人工绿洲开发与管理模式变化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许文强 陈曦 +3 位作者 罗格平 张清 张豫芳 唐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07-3716,共10页
近半个世纪前,中国西北干旱区人类大规模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流域下部的荒漠覆被土地转变成了人工绿洲,强烈的人类耕作活动使得人工绿洲土壤有机碳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干旱区典型的三工河流域下部的人工绿洲为例,基于CENTURY模型,研究... 近半个世纪前,中国西北干旱区人类大规模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流域下部的荒漠覆被土地转变成了人工绿洲,强烈的人类耕作活动使得人工绿洲土壤有机碳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干旱区典型的三工河流域下部的人工绿洲为例,基于CENTURY模型,研究人工绿洲开发前后及农业管理模式变化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库(0-20cm)的影响。CENTURY模型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荒漠灌木林地开垦为人工绿洲后,在最初的2a土壤总有机碳(TOC)快速增加,随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研究区人工绿洲在被开发后50a的连续耕作下,平均土壤TOC呈先增后减再增的"N"型变化趋势,但最终土壤TOC超过了原始自然状态下的TOC,而且2008年土壤TOC比原始荒漠状态增加7.74%,说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总体呈"碳汇"趋势。尤其在研究区实施了免耕、秸秆粉碎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后,土壤固碳效应明显,这完全不同于热带森林、中国北部温带半干旱草原及非洲Savanna半干旱稀树草原开垦为耕地后土壤有机碳大量损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管理模式 人工绿洲 作物轮作 CENTURY模型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洱海流域坝区土壤氮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莉 高思佳 +1 位作者 储昭升 戴万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8-1324,共7页
为了解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调查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种植模式,并研究了其对洱海流域坝区土壤w(TN)、w(TP)、w(OM)(OM为有机质)、w(olsen-P)(olsen-P为速效磷)和w(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坝区土壤中w(OM)、w(TN)较... 为了解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调查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种植模式,并研究了其对洱海流域坝区土壤w(TN)、w(TP)、w(OM)(OM为有机质)、w(olsen-P)(olsen-P为速效磷)和w(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坝区土壤中w(OM)、w(TN)较高,平均值为52.16和2.76 g/kg;w(olsen-P)较低,平均值为6.55 mg/kg.2对比农田、林地、裸地、园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w(TN)、w(OM)、w(TP)、w(olsen-P)均呈农田>园地、林地>裸地的变化趋势.3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影响有差异,水稻-大蒜模式下土壤的养分含量总体较高,w(TN)、w(OM)平均值分别为4.21、74.22 g/kg,是玉米-蚕豆模式的1.98、1.96倍;蔬菜模式土壤中w(NO3--N)高达103.3 mg/kg,是水稻-蚕豆模式的37.29倍.4流域坝区农田土壤养分具有空间变异性,海东地区土壤中w(TP)和w(olsen-P)较高,分别为1.23 g/kg和11.48 mg/kg,是凤仪地区的2.16和2.15倍;上关-邓川地区w(TN)较高,为4.28 g/kg,是海东地区的1.63倍;w(OM)空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显示,流域坝区土壤氮、磷流失总量分别为686、241 t,主要贡献来自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种植模式 空间差异 洱海流域
下载PDF
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2 位作者 王允青 许征宇 鲁剑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3,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 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并未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小麦季免耕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相似,而水稻季免耕处理整个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显著的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水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和水稻的有效穗数。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水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水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土地利用 麦稻轮作 免耕 翻耕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欧美及东亚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践:对比与启示 被引量:61
18
作者 杨庆媛 信桂新 +1 位作者 江娟丽 陈展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9,共9页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轮作休耕 制度实践 启示 欧美及东亚地区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典型地区轮作休耕模式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44
19
作者 黄国勤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探索科学合理的轮作休耕模式与方法,对于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3—6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率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qu...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探索科学合理的轮作休耕模式与方法,对于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3—6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率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问题咨询研究"组的各位成员,深入江苏省、湖南省、河北省的典型地区进行耕地轮作休耕考察和调研。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总结提炼,总结分析了我国连作障碍区(江苏省)、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和地下水漏斗区(河北省)的三个典型地区的轮作休耕模式与技术措施。在连作障碍区主要采取轮作和休耕措施(冬耕晒垡模式、冬种绿肥模式、种植豆类模式和增肥培肥模式);在重金属污染区进行的轮作休耕模式主要有改种作物和品种、改良土壤、科学灌溉、控制吸收和"VIP+n"创新污染治理模式;在地下水漏斗区主要采取季节性休耕和周年休耕的模式。三大典型区域在实施相应的轮作休耕模式后,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了相应显著提高。同时对我国典型地区的轮作休耕模式与方法提出了"四项原则"、"四个统一"和采取"八大措施"的建议。在不同地区实施轮作休耕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发展对策,为我国科学推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轮作 休耕 耕作制度改革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4
20
作者 刘玉华 张立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针对目前土地当量比在间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当量比概念的实质是评价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效率。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田间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研究土地当量比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一步就应用土地当量比评价复... 目的针对目前土地当量比在间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当量比概念的实质是评价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效率。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田间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研究土地当量比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一步就应用土地当量比评价复种套作、间混作及轮作等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土地当量比是评价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客观指标。结论复种套作、间混作及轮作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68、1.38和1.21,三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较单作分别提高68%、38%和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当量比 复种套作 间混作 轮作 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