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enozoic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被引量:7
1
作者 ZHANG Kexin WANG Guocan +11 位作者 XU Yadong LUO Mansheng JI Junliang XIAO Guoqiao WANG An SONG Bowen LIANG Yinpin JIANG Shangsong CAO Kai CHEN Fenning CHEN Ruiming YANG Yong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55-575,共21页
We have studied the evolution of the tectonic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Paleocene- Eocene, Oligocene, Miocene, and Pliocen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y compiling data regarding the type, tectonic setting, and ... We have studied the evolution of the tectonic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Paleocene- Eocene, Oligocene, Miocene, and Pliocen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y compiling data regarding the type, tectonic setting, and iitho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98 remnant basins in the plateau area. Our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Paleocene to Eocene is characterized by uplift and erosion in the Songpan-Garze and Gangdise belts, depression (lakes and pluvial plains) in eastern Tarim, Qaidam, Qiangtang, and Hoh Xil, and the Neo-Tethys Sea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2) The Oligocene is characterized by uplift in the Gangdise--Himalaya and Karakorum regions (marked by the absence of sedimentation), fluvial transport (originating eastward and flowing westward) in the Brahmaputra region (marked by the deposition of Dazhuka conglomerate), uplift and erosion in western Kunlun and Songpan-Garze, and depression (lakes) in the Tarim, Qaidam, Qiangtang, and Hoh Xil. The Oligocene i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depressional littoral and neritic basins in southwestern Tarim, with marine facies deposition ceasing at the end of the Oligocene. (3) For the Miocene, a widespread regional unconformity (ca. 23 Ma) in and adjacent to the plateau indicates comprehensive uplift of the plateau. This period is characterized by depressions (lakes) in the Tarim, Qaidam, Xining-Nanzhou, Qiangtang, and Hoh Xil. Lacustrine facies deposition expanded to peak in and adjacent to the plateau ca. 18-13 Ma, and north-south fault basins formed in southern Tibet ca. 13-10 Ma. All of these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plateau uplifted to its peak and began to collapse. (4) Uplift and erosion occurred during the Pliocene in most parts of the plateau, except in the Hoh Xil-Qiangtang, Tarim, and Qaidam. The continuous uplift and intensive taphrogeny in the plateau divided the original large basin into small basins, deposition of lacustrine facie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and boulderstone accumulated, indicating a response to the overall uplift of the plateau. Here, we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tectonic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in Cenozoic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tectonic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relation to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We have recognized five major uplift events, which occurred during 58-53 Ma, 45-30 Ma, 25-20 Ma, 13-7 Ma, and since 5 Ma.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indicate that the paleogeomorphic configuration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urned over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with high elevations in the east during the pre-Miocene switching to high contours in the west at the end of M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depositional evolution uplift event CENOZOIC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燕山—阴山地区晚侏罗世强烈推覆—隆升事件及沉积响应 被引量:126
2
作者 和政军 李锦轶 +1 位作者 牛宝贵 任纪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7-418,共12页
燕山—阴山地区于晚侏罗世发育了大于1200km的EW向狭长坳陷带,主要堆积了具有红层性质的巨厚粗碎屑沉积物,反映出该地区在晚侏罗世曾发生过强烈的推覆—隆升构造事件。这一事件是在自北向南的挤压构造背景下产生的,与北部的蒙古—鄂霍... 燕山—阴山地区于晚侏罗世发育了大于1200km的EW向狭长坳陷带,主要堆积了具有红层性质的巨厚粗碎屑沉积物,反映出该地区在晚侏罗世曾发生过强烈的推覆—隆升构造事件。这一事件是在自北向南的挤压构造背景下产生的,与北部的蒙古—鄂霍茨克海盆关闭和碰撞造山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燕山—阴山大型EW向推覆构造带的存在,揭示出特提斯动力学体系或古亚洲洋构造域对该地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晚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阴山地区 推覆-隆升事件 晚侏罗世 沉积响应
下载PDF
索尔库里盆地中-上新世地层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常宏 方小敏 +2 位作者 安芷生 宋春晖 强小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索尔库里盆地的索尔库里达板及茫崖剖面进行了地层学研究 ,分析了地层的沉积序列 ,总结了其砂质中粒角砾岩 -含砾砂岩 -泥质粉砂岩的地层结构韵律性特征。地层剖面中有两个完整的韵律组合 ,其上被一厚达 6 6 m的巨砾岩...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索尔库里盆地的索尔库里达板及茫崖剖面进行了地层学研究 ,分析了地层的沉积序列 ,总结了其砂质中粒角砾岩 -含砾砂岩 -泥质粉砂岩的地层结构韵律性特征。地层剖面中有两个完整的韵律组合 ,其上被一厚达 6 6 m的巨砾岩覆盖。结合所产化石 ,其时代为中 -上新世。粒度的截然变化反映了物源区与沉积区高差的变化 ,沉积序列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其沉积的古地理环境发生了 4次明显的变化 ,推测物源区的青藏高原北部发生了多期隆升事件。分析认为中新世较早时期已有一定程度的隆升 ,经过较长时间的风化剥蚀 ,于中新世晚期发生了一次较为强烈的隆升 ,而最后造成现今宏伟地貌特征的隆升事件发生于上新世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古地理环境 隆升事件 索尔库里盆地 青藏高原 上新世地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始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博文 张克信 +5 位作者 梁银平 王国灿 徐亚东 陈锐明 骆满生 陈奋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6,共11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青藏高原始新世残留盆地的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和青藏高原始新世期间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青藏高原始新世残留盆地的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和青藏高原始新世期间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从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的角度揭示青藏高原始新世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的耦合关系,划分出2个强隆升期,分别是强隆升期Ⅰ(55-51Ma)和强隆升期Ⅱ(45-3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始新世 隆升事件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 被引量:23
5
作者 葛肖虹 任收麦 +2 位作者 刘永江 吴光大 袁四化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3,共7页
黄土、山前磨拉石年代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山脉最晚一期 ,也是最强烈的隆升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 (0 .9~ 0 .8MaB .P .)。这是一次由于印度板块脉冲式陆内俯冲 (A型 )引起的“挤压隆升” ,而不是重力均衡引起的“伸... 黄土、山前磨拉石年代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山脉最晚一期 ,也是最强烈的隆升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 (0 .9~ 0 .8MaB .P .)。这是一次由于印度板块脉冲式陆内俯冲 (A型 )引起的“挤压隆升” ,而不是重力均衡引起的“伸展隆升”。它对中亚及我国西部广袤区域盆 -岭地貌的形成、盆地中 -新生界构造变形和大范围的干旱与沙漠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0 .9~ 0 .8MaB .P .期间发生在印度洋洋中脊三联点附近 (6 7°E ,2 0°S)的“亚澳”陨击事件 ,很可能是引起印度洋快速扩张、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强烈俯冲 (A型 ) ,并引起了青藏高原0 .9~ 0 .8MaB .P .快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其影响不止于印度洋周边 ,而且还涉及西南太平洋。 0 .9MaB .P .前后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中更新世革命”(MPR)、“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以及 0 .78MaB .P .布容期与松山期地磁极性倒转 (B M界限 )的发生都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快速隆升 “亚澳”陨击事件 大陆动力学背景 磁极反转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林西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秦涛 崔天日 +4 位作者 李林川 钱程 唐振 施璐 于海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4期337-348,359,共13页
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林西组以砂板岩组合为重要特征,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对扎兰屯地区林西组粉砂质泥质板岩、粉砂岩2个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50个谐和—近谐和年龄主要分布于6个年龄区间:259.7~281.9 Ma(n=18),加权... 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林西组以砂板岩组合为重要特征,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对扎兰屯地区林西组粉砂质泥质板岩、粉砂岩2个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50个谐和—近谐和年龄主要分布于6个年龄区间:259.7~281.9 Ma(n=18),加权平均年龄为273.3 Ma;291.3~311.5 Ma(n=110),加权平均年龄为298.1 Ma;319.2~334.5 Ma(n=10),加权平均年龄为327.0 Ma;340.3~375.2 Ma(n=9),加权平均年龄为356 Ma;399.7~400.7 Ma(n=2),加权平均年龄为400.2 Ma;728.5~765.4 Ma(n=2),加权平均年龄为750.0 Ma,上述6组年龄峰值与区域上的岩浆事件基本吻和.林西组主要物质供给区为研究区内早二叠世侵入岩及大石寨组火山岩,占碎屑物总含量的85%,少部分来自于晚石炭世之前的古生代侵入岩及扎兰屯群等地质体.林西组与宝力高庙组分别记录了晚古生代250~270 Ma及310~325 Ma之间发生的两次重要的区域隆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隆升事件 扎兰屯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西中期抬升事件及其对沉积—构造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书元 詹伟 +1 位作者 黄太柱 蔡习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西中期抬升事件,前人称为"巴楚运动",认为发生于小海子组与标准灰岩沉积期之间。有研究者否认其存在,有人认为发生于小海子组与含灰岩段沉积期之间,有人认为发生于上泥岩段与砂泥岩段沉积期之间,多数研究者...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西中期抬升事件,前人称为"巴楚运动",认为发生于小海子组与标准灰岩沉积期之间。有研究者否认其存在,有人认为发生于小海子组与含灰岩段沉积期之间,有人认为发生于上泥岩段与砂泥岩段沉积期之间,多数研究者未提及。根据地表及钻井地层对比、地震资料解释追踪认为,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沉积之后发生一次抬升事件,依次剥蚀了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直至巴楚组。而后海水由塔西南向东、向北侵入,超覆沉积了玛扎塔格组砂泥岩段、含灰岩段和小海子组。该次运动发生的时间大致在早石炭世大塘期中、晚时之间,造成塔西地区由寒武纪以来的北倾斜坡反转为南倾斜坡,使寒武—奥陶系成熟烃源岩排出的烃类运移指向南转换向北。位于麦盖提斜坡和巴楚隆起上海西晚期形成的构造带,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现已发现了和田河气田、鸟山气田、巴什托油气田、亚松迪气田和海米罗斯东含气构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运动 不整合 抬升事件 石炭系 海西中期 塔西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从裂变径迹分析新疆阿尔泰南部地区构造活动与古地形的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文菊 袁万明 +1 位作者 刘海涛 宋高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58-1467,共10页
对阿尔泰东南部地区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及热历史演化模拟,分析计算岩体的隆升剥蚀速率及隆升剥蚀幅度,力求恢复古地形。裂变径迹年龄在(59.4±5.8)~(109.7±8.1)Ma之间变化,径迹长度为(12.0±2.5)~(13.7±... 对阿尔泰东南部地区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及热历史演化模拟,分析计算岩体的隆升剥蚀速率及隆升剥蚀幅度,力求恢复古地形。裂变径迹年龄在(59.4±5.8)~(109.7±8.1)Ma之间变化,径迹长度为(12.0±2.5)~(13.7±1.5)μm。从热历史模拟结果可看出,总体上经历了三阶段的隆升-剥露热演化模式:108Ma之前的初始整体隆升阶段;108~28 Ma的缓慢冷却阶段;28 Ma以来的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率为1.25~1.61℃/Ma,剥蚀量为1.17~1.50km,是本区剥露最快时期。对所有样品单颗粒年龄及混合年龄进行分析统计得到4组年龄,这种年龄不均匀分布亦是不均匀构造抬升的一种反映,主要受抬升速率差异的影响。90Ma至今,古地形高度变化为3 895~821、2 250~762m等,变化幅度高达3 300~1 400m,研究区可见高山成谷,谷地抬升的现象,各阶段古地形情况显而易见。反演古地形并进行均衡校正可知,均衡回弹在阿尔泰地区造山后期的岩石抬升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事件 隆升 古地形 磷灰石裂变径迹 阿尔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9
作者 田景春 林小兵 +2 位作者 郭维 张翔 黄平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面积分布,在川东北也有分布。玄武岩油气地质意义表现在:玄武岩经过后期改造发育有效储集空间,可以构成油气储层;玄武岩喷发前玄武岩浆呈柱状上侵过程中形成的隆升系统,对后期的生物礁和颗粒滩沉积体系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下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隆升同时发育拉张系统,为下伏茅口组灰岩白云岩化深部Mg^(2+)来源提供了运移通道;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亦受控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玄武岩喷发 隆升-拉张系统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塔中隆起北坡顺托果勒区块志留系储层油气充注历史——以顺9井流体包裹体分析为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熊万林 陈红汉 +4 位作者 云露 李慧莉 丰勇 吴悠 苏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6,共8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油气成藏具有独特性。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技术,对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柯坪塔格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并确定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位于...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油气成藏具有独特性。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技术,对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柯坪塔格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并确定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位于斜坡带的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第1期成藏时间为417.5~409.5Ma;第2期成藏发生在335.0~231.5Ma,属于海西晚期,是该井区最主要的成藏期,油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上奥陶统烃源灶;第3期发生在20.1~19.7Ma,属于喜马拉雅中晚期,油源可能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天然气成藏时间为23.5~15.3Ma,气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北坡 志留系 顺托果勒低凸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20
11
作者 袁万明 董金泉 保增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1-468,共8页
从对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部构造活动的研究中获得一批较为系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 3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 (16 3.0± 6 .4 )~ (4 6 .9± 7.2 )Ma ,平均径迹长度为 (14 .5± 0 .1)~(11.3± 0 .4 ) μm ,长... 从对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部构造活动的研究中获得一批较为系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 3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 (16 3.0± 6 .4 )~ (4 6 .9± 7.2 )Ma ,平均径迹长度为 (14 .5± 0 .1)~(11.3± 0 .4 ) μm ,长度标准差为 1.4~ 2 .7μm。区内具有 3阶段热历史 :约 110Ma之前处于约 10 0~12 0℃较高温稳定阶段 ,然后在约 110~ 4 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与隆升事件 ,从约 4 0Ma开始发生另一较为缓慢的冷却事件。总体上自北而南 ,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均逐渐变小。文中裂变径迹资料表明 ,阿尔泰山西段主要断裂带现在向南倾斜 ,区内构造演化亦主要受Tesbahan、Kulti和Basei三条断裂带逆冲热事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区域构造 热事件 隆升与剥蚀 阿尔泰
下载PDF
100Ma来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演化及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成刚 黄思静 +1 位作者 吴素娟 陈启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9-24,共6页
讨论了10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趋势及控制因素。100~40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凋上升的总体特征。10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主要可能... 讨论了10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趋势及控制因素。100~40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凋上升的总体特征。10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主要可能与星外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作用;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洋中脊扩张速度的改变;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玄武岩喷发和冰川作用因素有关。在各种因素中,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对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演化具有最重要的控制作用。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可能始于40Ma左右,隆升速度最快的时期在20~1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锶同位素组成 100 Ma来 地质事件 青藏高原隆升 全球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青海共和至甘肃兰州黄河河谷地貌的形成与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的关系 被引量:31
13
作者 赵振明 刘百篪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2,共12页
依据共和至兰州黄河河谷大量的实测数据,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构造作用对该区河谷地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河谷地貌的抬升速率揭示出两次新构造事件:一次发生在20万年B.P.至15万年B.P.;另一次发生在1万年以来。黄河阶地纵剖... 依据共和至兰州黄河河谷大量的实测数据,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构造作用对该区河谷地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河谷地貌的抬升速率揭示出两次新构造事件:一次发生在20万年B.P.至15万年B.P.;另一次发生在1万年以来。黄河阶地纵剖面反映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挤压力向北东方向逐渐减小,在兰州出现挤压力在某时段消减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阶地 横剖面 纵剖面 构造事件 高原隆升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被引量:69
14
作者 葛肖虹 刘永江 任收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6-350,共5页
青藏高原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一期隆升发生在1~0.8Ma,与印度洋中脊三联点附近的“亚澳”陨击事件有关。陨击事件引起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并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的强烈(A型)俯冲,正是这次俯冲引起了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的快速隆升,... 青藏高原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一期隆升发生在1~0.8Ma,与印度洋中脊三联点附近的“亚澳”陨击事件有关。陨击事件引起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并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的强烈(A型)俯冲,正是这次俯冲引起了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的快速隆升,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因此而形成,其中东昆仑山推覆隆升近3000m,向北推挤近400km,是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新生界构造变形的主因。因此,“亚澳”陨击事件的影响,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晚一期隆升和中亚与中国西部大陆构造形成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根据近年对阿尔金断裂带内同变形期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结果,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有可能起始于97~89Ma,它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102~85Ma)近于同步,其累积错距达350~400km,晚白垩世—新生代同步错移了两侧原有的构造带和原型盆地,这为中国西部找矿、找油气的的战略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隆升动力学 “亚澳”陨击事件 阿尔金断裂 同步错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新近纪重大气候事件演化序列 被引量:5
15
作者 季军良 洪汉烈 +5 位作者 肖国桥 林晓 徐亚东 柯学 艾可可 孙作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综合分析青藏高原新近纪古气候研究的不同替代性指标,建立了高原新近纪重大气候事件的演变序列,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重大气候事件的关系。青藏高原新近纪不同构造-地层区重大气候事件发生的时间与高原隆升事件基本吻合,说明高原隆升... 综合分析青藏高原新近纪古气候研究的不同替代性指标,建立了高原新近纪重大气候事件的演变序列,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重大气候事件的关系。青藏高原新近纪不同构造-地层区重大气候事件发生的时间与高原隆升事件基本吻合,说明高原隆升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全球气候变化事件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早—中中新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频繁,气候变冷期开始的年代早于全球约15Ma以来的降温期,说明早—中中新世高原隆升对全球变冷的贡献较大。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事件与全球重要气候事件相吻合,说明青藏高原可能在晚中新世已经隆升到了一定高度,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之前有所减弱。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除受到高原隆升影响外,亦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近纪 气候事件 全球变化 隆升
下载PDF
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构造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晖 任战利 +1 位作者 王起琮 赵靖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7-827,共11页
文章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隆起与孔雀河斜坡盆山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该地区露头和钻井样品开展碎屑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研究,对库鲁克塔格构造演化中关键构造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锆石样品在加里东晚期-早海西期达到最大古... 文章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隆起与孔雀河斜坡盆山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该地区露头和钻井样品开展碎屑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研究,对库鲁克塔格构造演化中关键构造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锆石样品在加里东晚期-早海西期达到最大古地温,之后经历了长期的抬升降温过程,锆石最小峰值年龄记录了371~392Ma和328~305.7 Ma二次构造抬升年龄;在晚侏罗-晚白垩世,样品逐渐退出磷灰石部分退火带底界,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了134.5~164 Ma、73~100 Ma和35.4 Ma三次构造抬升事件年龄,其中73~100 Ma为主要构造抬升年龄.海西期构造事件年龄反映了孔雀河斜坡由沉降转入剥蚀演化阶段,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构造事件则反映了库鲁克塔格山的强烈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构造事件 孔雀河斜坡 库鲁克塔格隆起 塔里木
下载PDF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湖泊地质环境与成盐成藏作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郑绵平 张雪飞 +3 位作者 侯献华 王海雷 李洪普 施林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是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湖泊沉积既是地质环境记录器,又是盐类和油气战略资源。但是,以往在高原内部还缺乏连续完整的高分辨率的长达1~2km的湖芯。本项目在柴达木东、西部获取1~2km5支系统的岩芯,... 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是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湖泊沉积既是地质环境记录器,又是盐类和油气战略资源。但是,以往在高原内部还缺乏连续完整的高分辨率的长达1~2km的湖芯。本项目在柴达木东、西部获取1~2km5支系统的岩芯,取得丰富的高原沉积盆地新纪录。将本轮工作的年代学结果与最新的国际标准相对比,建立了柴达木盆地较精确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通过柴达木钻孔剖面冷、暖相盐类矿物环境指标研究,从2MaBP开始断续出现冷相矿物至今,柴达木盆地西部共出现31个冷系列,这与国外冰期研究结果相近。通过对钻孔沉积速率和粒度的研究,尝试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几个阶段进行划分。对盆地盐沉积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在盆地中部存在古大气环流的明显界限和成盐突变带。在该线以北,反映冷湿期盐沉积的西风优势区,在该区西侧2Ma出现冷相盐沉积,向东侧渐变至0.72Ma出现冷相盐沉积;而在该分界线以南,0.048Ma才突然出现盐沉积。提出在高山深盆背景下多级盐盆迁聚成钾观点,进一步完善陆相成钾理论。本轮工作还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富钾卤水的新型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事件 寒旱中心 青藏高原隆升 资源响应
下载PDF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余心起 张达 +2 位作者 汪隆武 颜铁增 邓国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4,共9页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构造事件 基底隆升 滑脱伸展 倒转褶皱 滑覆褶皱 后期叠加改造 浙皖赣相邻区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热演化历史和山脉隆升过程的热年代学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2 位作者 刘琦胜 叶培盛 吴中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512,共8页
念青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内部的重要山脉,主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包体如Lgn、Ygn片麻岩和元古代(Pt)变质岩,岩体东西两侧发育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对念青唐古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矿物对热年代学分析,... 念青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内部的重要山脉,主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包体如Lgn、Ygn片麻岩和元古代(Pt)变质岩,岩体东西两侧发育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对念青唐古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矿物对热年代学分析,良好地揭示了岩浆热演化历史和山脉隆升过程。通过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测年,发现65.0~55.0Ma发生早期岩浆侵位事件,形成Lgn、Ygn花岗片麻岩包体;在18.3~11.1Ma期间,在约11km深度的Lgn、Ygn下方发生大规模岩浆侵位和结晶成岩事件,形成念青唐古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NG)。在11.1~9.3Ma期间,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发生快速冷却和隆升过程,平均降温速度约222.2°C/Ma,对应的平均差异隆升速率为5.56mm/a;在9.3~8.6Ma期间,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继续发生差异隆升和快速降温,平均降温速率为142.8°C/Ma,对应的差异隆升速率为3.57mm/a;在8.0~5.0Ma期间,念青唐古拉山区发生伸展型韧性剪切变形,导致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快速隆升,平均差异隆升速率为3.50mm/a;在5.0~3.7Ma期间,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继续发生构造隆升,平均降温速率约92.3°C/Ma,对应的平均差异隆升速率为2.31mm/a。自3.7Ma以来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平均降温速度达27.0°C/Ma,平均抬升速度达0.68mm/a。念青唐古拉岩浆集聚、NG花岗岩侵位与INDEPTHII地震深反射亮点揭示的地壳局部熔融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导致上地壳伸展构造变形、NG花岗岩缓慢冷却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脉隆升过程 花岗岩 热事件 热年代学分析 念青唐古拉山
下载PDF
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建立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隆升过程时空坐标的设想和方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伊海生 王成善 +2 位作者 李亚林 林金辉 侯明才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5,共15页
沉积盆地的地层形态、岩相类型以及空间配置样式是构造事件的重要标识。沉积序列中特征岩石组分的出现标志着毗邻造山带隆升的初始启动时间 ,与物源区地层单元垂向叠置序列相反或相同的岩屑组分剖面分布则是幕式构造旋回的反映。在前陆... 沉积盆地的地层形态、岩相类型以及空间配置样式是构造事件的重要标识。沉积序列中特征岩石组分的出现标志着毗邻造山带隆升的初始启动时间 ,与物源区地层单元垂向叠置序列相反或相同的岩屑组分剖面分布则是幕式构造旋回的反映。在前陆盆地中砾石层的出现被认为是冲断岩席活动的记录 ,而在断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中通常可识别出 10 0m级的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旋回层 ,它们被解释为构造高地重复隆升和溯源侵蚀的结果。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 ,急剧的构造沉降主要是通过细粒级河湖相沉积补偿的 ,广泛的砾岩进积发生在构造活动的平静期。构造驱动的山脉隆升表现为砾岩地层呈楔状体 ,纵向河流水系发育 ;重力均衡回返所导致的山系隆升则形成以横向河流水系为主的板状砾岩沉积。从青藏高原腹地、周缘和外延海洋盆地的沉积记录中可获取重大构造变革时期的信息 ,也许是解决目前有关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高原隆升等时性或穿时性以及限定陆内变形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事件 沉积响应 青藏高原 大陆碰撞 沉积序列 隆升机制 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