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的灌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3
1
作者 王蕾 张宏 +2 位作者 哈斯 郑秋红 刘连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0-704,共5页
采用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两个易测因子 ,以河蒴荛花为例 ,用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该灌木地上生物量和枝、叶生物量估测模型 .
关键词 灌木 地上生物量 估测方法 河蒴荛花
下载PDF
岷江上游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测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宿以明 慕长龙 +4 位作者 潘攀 何飞 汪明 兰海 冯运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109,共3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理县境内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为488.49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达林分总生物量的99.22%,其余依次为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苔藓层... 通过对岷江上游理县境内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为488.49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达林分总生物量的99.22%,其余依次为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苔藓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各器官生物量由大至小排序为:树干材、树枝、树根、树皮、树叶、果实;不同根系部位生物量由大至小为:根桩、粗根、中根、细根。灌木层不同部位生物量由大至小为:根、干枝、叶,草本层根的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大小依次表现为落叶、枯枝、落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辽东栎 天然次生林 生物量 理县 生产力 乔木层 枯枝落叶层 灌木层 苔藓层 草本层 器官
下载PDF
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生 罗宏伟 +2 位作者 田辉伍 刘绍平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0,共6页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405尾。采用体长股分析法(LCA)对其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其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上游异...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江段,采集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405尾。采用体长股分析法(LCA)对其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其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补充年龄(tr)、开捕年龄(tc)及极限年龄(Tmax)分别为1.1a、1.5a及11.7a;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及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31/a、0.57/a及0.74/a。当前开发率(Ecur)为0.57,表明该种群已面临较高的捕捞压力。2010年至2011年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年平均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350×104kg、0.533×106尾,初始资源量及资源尾数分别为0.627×104kg、0.957×106尾。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种群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且渔获物以幼鱼为主。建议将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的最小可捕规格定为94.43 mm,以保护其资源不被过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鳔鳅 ( Xenophysogobio boulengeri) 资源量 长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油松人工幼林生物量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武斌 包维楷 +2 位作者 何丙辉 吴文妍 李芳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44,共9页
为了揭示人工林不同层次的生物量组成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选择岷江上游大沟流域的油松人工林,调查分析了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组成及其关系,探讨了乔木密度、坡向、海拔对生物量的影响。发现:1)两种林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基本一致,即,乔... 为了揭示人工林不同层次的生物量组成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选择岷江上游大沟流域的油松人工林,调查分析了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组成及其关系,探讨了乔木密度、坡向、海拔对生物量的影响。发现:1)两种林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基本一致,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构件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枝>干>叶>根>果/皮。同时指出,枝叶对下木层生物量的影响显著。2)乔木密度显著控制了林分生物量及其组成,在本调查范围内坡向的影响似乎不明显;海拔对22 a油松影响显著,而24 a的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域内,22 a油松保持在3 800株/hm2左右和24 a在3 500株/hm2左右时,有助于林分生物量的稳定与提高,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油松 生物量 密度 海拔 坡向
下载PDF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灌丛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娟 赵传燕 +4 位作者 彭守璋 王清涛 马文瑛 袁亚鹏 高婵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4-1141,共8页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而灌丛作为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对该区水源涵养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灌丛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结合研究区机载Li 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数据和G...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而灌丛作为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对该区水源涵养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灌丛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结合研究区机载Li 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数据和Geoeye-1影像,研究灌丛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样方生物量与易测因子(平均丛高和样方盖度)呈幂函数关系;机载Li DAR数据能够较精确地反演灌丛平均高度以及样方盖度;利用其反演数据获得研究区灌丛地上总生物量为141 t;单位面积最大地上生物量为691.8 g/m2;在海拔3300—3400 m高度带灌丛地上生物量最大,为40.4 t;在海拔2655—3300 m高度带,随着海拔的升高灌丛地上总生物量在增加;在海拔3400—3750 m高度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灌丛地上总生物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地上生物量 黑河上游 空间分布 机载激光雷达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加利 姜喜 +1 位作者 周禧琳 庞新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3-1899,共7页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方法】以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D、H、DH、D2H、CH等预测变量,采用幂函数方程对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建立预测模型。【结...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方法】以塔里木河上游河岸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D、H、DH、D2H、CH等预测变量,采用幂函数方程对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多枝柽柳的叶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l=51.567(CH)0.497,多枝柽柳的枝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b=29.425(D2H)0.948,多枝柽柳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45.423(D2H)0.794。【结论】多枝柽柳叶、枝、地上部分生物量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0、0.925和0.885,总相对误差RS的绝对值均小于5%,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均小于20%,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来估算多枝柽柳地上部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生物量模型 塔里木河上游
下载PDF
疏勒河上游地区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0
7
作者 陈生云 刘文杰 +6 位作者 叶柏生 杨国靖 宜树华 王发刚 秦翔 任贾文 秦大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83,共14页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多年冻土退化的生态效应是冰冻圈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研究以疏勒河上游地区21处试验样地的9种类型植被为对象,初步分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盖度、生...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多年冻土退化的生态效应是冰冻圈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研究以疏勒河上游地区21处试验样地的9种类型植被为对象,初步分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盖度、生物量及其同海拔梯度、土壤理化性质和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盖度、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单驼峰型"关系,同海拔梯度关系满足"中度膨胀"理论。另外,0~40 cm深度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速效养分含量适中,而pH值、全钾和全磷低,则使植被群落盖度升高、生物量增加,物种多样性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具有高饲用价值的莎草科类植物增多,杂草类植物减少。定量分析表明,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厚度增加,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降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组成由湿生型逐渐向中旱生乃至旱生型转变,植被类型由高寒沼泽草甸演替为高寒草甸、黑土滩及高寒草原,最终成为沙化草地,群落盖度不断降低、生物量不断减少;功能群类型中高饲用价值的莎草科类植物不断减少,而禾本科、豆科及杂草类植物先增加后减少,致使物种多样性同样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上游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活动层厚度
下载PDF
大通河上游16种多年生禾草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景美玲 马玉寿 +1 位作者 李世雄 王彦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88,共13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大通河上游地区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丰富人工草地的建植、快速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于2012年引进了适于青藏高原栽培的16种禾本科牧草,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进行了... 为筛选出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大通河上游地区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丰富人工草地的建植、快速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于2012年引进了适于青藏高原栽培的16种禾本科牧草,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与综合评价。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虉草不能越冬,其余15个牧草品种能安全越冬;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川草2号老芒麦无法完成生育期,其余12个牧草品种能完成生育期。2013-2014年青牧1号老芒麦地上植物量最高,为479.13g/m^2,阿坝披碱草次之。阿坝披碱草种子产量最高,为98.30g/m^2。梭罗草营养价值显著高于其他牧草品种。将高度、地上植物量、地下植物量、草籽产量、粗蛋白含量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为:阿坝披碱草、垂穗披碱草、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综合价值高,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大通河上游 引种试验 地上植物量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泓 黎燕琼 +2 位作者 郑绍伟 慕长龙 刘军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18,共5页
在野外线路踏查的基础上,综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人畜干扰少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采用直接收获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阴、阳坡灌丛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0 151.72 ... 在野外线路踏查的基础上,综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人畜干扰少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采用直接收获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阴、阳坡灌丛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0 151.72 kg.hm-21、4 865.07 kg.hm-2.②阴、阳坡相对应的三个海拔梯度上,阴坡灌丛生物量、各层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大于阳坡.③阴坡和阳坡灌丛生物量、各层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灌丛 生物量 海拔梯度 分布规律 岷江上游
下载PDF
氮肥对大通河上游退化草地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景美玲 马玉寿 +2 位作者 李世雄 王彦龙 李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8-523,共6页
为提高祁连县高寒草地草场牧草产量、有效恢复轻度退化草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尿素作为氮源,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祁连地区轻度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地上植物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 为提高祁连县高寒草地草场牧草产量、有效恢复轻度退化草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尿素作为氮源,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祁连地区轻度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地上植物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减少,植被盖度、高度显著增加(P<0.05),地上植物量与禾草地上植物量显著提高(P<0.05)。随着施氮量增加全磷含量、速效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速效磷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pH值呈逐渐减小趋势。结论:施氮对高寒草地土壤养分有改善作用,150kg·hm-2为最适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河上游 草地施肥 群落特征 地上植物量
下载PDF
辽东栎萌生个体的地上生物量及其构件分配与生长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令彬 包维楷 +2 位作者 张咏梅 庞学勇 孙凡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选择岷江上游海拔2100~2300m地段的辽东栎萌生株个体69株,测定了每株生长参数(年龄、高度、基径、冠幅)、各器官生物量及地上总生物量,分析了各器官生物量及构件分配与生长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辽东栎萌生株构件分配的大小排序为... 选择岷江上游海拔2100~2300m地段的辽东栎萌生株个体69株,测定了每株生长参数(年龄、高度、基径、冠幅)、各器官生物量及地上总生物量,分析了各器官生物量及构件分配与生长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辽东栎萌生株构件分配的大小排序为:茎干>枝>皮>叶;随径级增大,茎干、大枝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比例上升,其他器官所占比例减小。辽东栎年龄与高度呈S曲线关系,其他均表现出很好的幂指数函数关系;各构件器官生物量与生长参数大多也呈幂指数函数W=aDb(D为基径)关系。基径为估测辽东栎萌生株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最佳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辽东栎 构件 生物量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岷江上游亚高山林区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国斌 刘世荣 +2 位作者 张远东 缪宁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76-3184,共9页
中国川西亚高山森林中的天然林大部分为成过熟的老龄林,对其生物量动态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27个固定样地数据,基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与树干胸径(D)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估算了岷江上... 中国川西亚高山森林中的天然林大部分为成过熟的老龄林,对其生物量动态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27个固定样地数据,基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与树干胸径(D)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估算了岷江上游亚高林山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密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1988~2002年期间,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密度净增量为(27.311±15.580)Mg·hm-2,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930±1.091)Mg·hm-2·a-1,平均每年枯损率为(2.271±1.424)Mg.hm-.2a-1;(2)地上生物量变化受各径级保留木生长量、枯损量及进界生长量影响,其中20~40cm径级保留木生长量与生物量净增量最大,>80cm径级生物量增量最小,40~60cm和60~80cm径级生物量在调查期间净增量出现负增长。(3)岷江上游老龄林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具有时空异质性,同一样地在不同调查间隔期或同一调查期间不同样地间生物量变化不同,不仅有增量数值大小差异,还表现为生物量增量的正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林 地上生物量密度 异速生长方程 径级 岷江上游
下载PDF
A large impact of tropical biomass burning on CO and CO_2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被引量:2
13
作者 Hidekazu Matsueda Shoichi Taguchi +1 位作者 Hisayuki Y. Inoue Masao Ishi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z1期116-125,共10页
A larg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from Southeast Asi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NSO events. During 1997/98 and 1994 El Nino years, uncontrolled wildfires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and peat lands i... A larg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from Southeast Asi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NSO events. During 1997/98 and 1994 El Nino years, uncontrolled wildfires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and peat lands in Indonesia were enlarged due to a long drought. Enhanced CO injection into the upper troposphere from the intense Indonesian fires was clearly observed in the 8-year measurements from a regular flask sampling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using a JAL airliner between Australia and Japan. This airliner observation also revealed that upper tropospheric CO2 cycle largely changed during the 1997 El Nino year due partly to the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Widespread pollution from the biomass burnings in Southeast Asia was simulated using a CO tracer driven by a 3D glob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This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ropical deep convections connected to rapid advection by the subtropical je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ispersing biomass-burning emissions from Southeast Asia on a glob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burning upper troposphere INDONESIAN fires aircraft observation carbon cycle.
原文传递
人工草地叶面积指教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速 刘晓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8-53,共6页
植物生物量的90-95%来自于太阳辐射。光能通过同化作用转化为化学能,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叶子是主要同化器官,叶片的多少,叶面积的大小都与植物同化能力的高低、光合产物的多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植物在... 植物生物量的90-95%来自于太阳辐射。光能通过同化作用转化为化学能,成为植物生长发育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叶子是主要同化器官,叶片的多少,叶面积的大小都与植物同化能力的高低、光合产物的多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植物在单位地面上的叶面积。它反映出群落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光合作用系统的状况。它对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有着明显的影响。自1947年Watson提出了叶面积指数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对农作物的叶面积指数研究很多。但对于在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与粮农作物有着很大差别的人工草地来说,有关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却不多见。在人工草地中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人工草地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原文传递
基于Sentinel-2A岷江上游地表生物量反演与植被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斌 李丹 +1 位作者 王磊 陈财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4-80,共7页
Sentinel-2A光学遥感卫星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13个多光谱波段、独特的"红边"波段、大宽幅同时数据免费,为区域植被生态环境特征信息提取分析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欧洲空间局(ESA)发布的Sentine... Sentinel-2A光学遥感卫星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13个多光谱波段、独特的"红边"波段、大宽幅同时数据免费,为区域植被生态环境特征信息提取分析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欧洲空间局(ESA)发布的Sentinel-2A数据,通过对卫星参数、数据类型、格式等级、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利用ESA的SNAP软件,提取岷江上游流域的L2A级数据和场景分类图;在生成的L2A数据基础上结合SNAP软件中生物物理量参数处理模块,分别计算反演出岷江上游的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叶绿素含量、冠层含水量和植被覆盖度5类生物量指标和5个县域内生物物理量均值与标准差,利用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和叶绿素含量指标诠释岷江上游5个县域内植被生长及健康状态,再结合场景分类结果对岷江上游植被特征进行区位分析,该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定量评估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A 岷江上游 生物量 遥感反演 植被
原文传递
高寒山区混播草地燕麦和毛苕子生物量分配格局对组分密度比的响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静 赵成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0,共5页
密度梯度对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制约影响到混播草地在生态和生产上表现。2010年6—9月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在石羊河上游建立1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按燕麦(Avena sativa L.)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的密度比例设置A(8:2)、B(6:4)、C... 密度梯度对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制约影响到混播草地在生态和生产上表现。2010年6—9月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在石羊河上游建立1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按燕麦(Avena sativa L.)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的密度比例设置A(8:2)、B(6:4)、C(5:5)、D(4:6)和E(2:8)5个处理,研究了密度对燕麦与毛苕子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草地中随着燕麦相对密度的减小和毛苕子相对密度的增大,燕麦根系生物量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的趋势与毛苕子相反,燕麦和毛苕子茎、叶生物量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牧草的生长,5种混播草地中燕麦和毛苕子茎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增加,叶、根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减少。密度制约下混播牧草资源分配策略发生的调整,证明了植物地上部分对光竞争的不对称性和地下部分对资源竞争的对称性,毛苕子攀援生长及其对燕麦茎秆的压力使植物茎秆生物量分配比例较高,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制约 生物量分配格局 石羊河上游 1年生混播牧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