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and Water Resource Distribution Changing in Recent Decades i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 Shiyang Inland River Basin in 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1
作者 Huaidong Wei Ya Li +4 位作者 Cundong Xu Lanping Zhou Xiaoke Hu Feng Ding Fang Che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6年第7期166-171,共7页
Last century 50 - 70 years, the dam construction of Shiyang Inland River Basin (SIRB)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able land in the basin.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field surveys and rem... Last century 50 - 70 years, the dam construction of Shiyang Inland River Basin (SIRB)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able land in the basin.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field surveys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we analysis the us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change proces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IRB in recent decades. The results show: (1) The cultivated area of SIRB has been an upward trend in recent decades, The whole basin cultivated area has increased total 229,000 hm<sup>2</sup> from 1973 to 2010 and main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Midstream increased by 149,700 hm<sup>2</sup> accounting for 65.36 percent of total, downstream increased by 70,000 hm<sup>2</sup> accounting for 30.70 percent of total. (2) The amount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of downstream reduce significantly gradually since dam construction, and the water table sharp decline. While the volume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come downstream from the 1950s accounted for 30 to 40 percent of the total gradually reduced to less than 10% in 2012;(3) since the arable land area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IRB basin substantial increase, so the surface water resource does not meet irrigation need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relies heavily on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to supplement, resulting in Regional Groundwater Depth dropped rapidly, and forming several huge funnel groundwater settlements. 20 years from 1981 to 2001 the groundwater level of midstream dropped from around 5m to around 10m in Wuwei, and in Minqin dam-region of downstream along faster rate of decline in 20 years fell from 8.52 m to 22.68 m. Dam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changed the pattern of the basin water cycle, the middle reaches closure a large number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led to downstream sharp decline. Downstream continued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formed a few huge funnel groundwater settlements, it caused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s. The basin shoul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promote a virtuous cycle of water resourc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ek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s conversion natural oasis to artificial oasis efficiency in arid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yang Inland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Cultivated area CHANGES
下载PDF
Glacial Runoff Likely Reached Peak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13
2
作者 ZHANG Shi-qiang GAO Xin Zhang Xiao-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382-395,共14页
Glacier runoff in mountain area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SRB), Qilian Mountain, western China is important for the river and water supply downstream. Small glaciers with area of less than 1km2 are dominant(87%) in ... Glacier runoff in mountain area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SRB), Qilian Mountain, western China is important for the river and water supply downstream. Small glaciers with area of less than 1km2 are dominant(87%) in the SRB. A modified monthly degree-day model was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glacier mass balance, area, and changes in glacier runoff in the SRB during 1961–2050.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snow line altitude, annual glacier runoff, and mass balance from1961 to 2008 suggests that the degree-day model may be used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change of glacier mass balance and runoff in the SRB. The glacier accumulation shows a significant(p<0.01) decreasing trend of-0.830 mm a-1. The mass balance also shows a significant(p<0.01) decreasing trend of-5.521 mm a-1. The glacier total runoff has significantly(p<0.05)increased by 0.079 × 105 m3 from 1961 to 2008.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are projected to significant(p<0.005) increase during2015 to 2050 under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ablation is projected to significant(p<0.001) increase,while the accumulation has no significant(p=0.05)trend. The mass balance is projected to decrease, theglacier area is projected to decrease, and the glacier runoff depth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However, the glacier total runoff is projected to decreas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lacier total runoff over glacier areas observed in 1970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2000 s. This will exacerb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ownstream water demands in the S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Mass balance Glacial runoff Glacier area shiy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IN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3
作者 YE Bao-ying1, HUANG Fang2 , ZHANG Shu-wen1, ZHANG Yang-zhen1( 1.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1, P. R. China 2.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4期91-95,共5页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sat 5 and Landsat 7 TM images,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was detected in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between 1995 and 2000.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of GIS, the maps ...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sat 5 and Landsat 7 TM images,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was detected in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between 1995 and 2000.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of GIS, the maps of land use degree and its change within this period were produced.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changes, elevation and slope were regarded as the main natur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were transformed from coverage format to grid format within GIS. The Thiesson polygon method was used to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human population, livestock numbers, mechanizing power of farming and the nearest distance from the changed pixel to the trunk stream and to main settlements, thereby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degree chang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 variation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the determinants of changes in land use/cover, i. e. elevation, slope, population density change, livestock increase were extracted quantitatively in this area. At last, the spatial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land use degree change was developed as follows: △ La = 11. 037-4. 512 * eleva-tion-0. 298 * slope + 0. 292 *△ population + 2. 596 *△ livest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WORDS: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LAND use DEGREE change Thiesson POLYGON method drivingforces
下载PDF
急弯河段新建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研究
4
作者 张湛 刘洋 赵凯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104-110,116,共8页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自航船模试验分析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结果表明,延长隔流堤对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峰值、改善流态作用明显;隔流堤延长250 m时,石洲船闸上游引航道最高通航流量可达到规范要求的20 a一遇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段 上游引航道 口门区 通航条件
下载PDF
强震区沟谷宽缓组合对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影响研究
5
作者 赵宇鹏 杨太强 +2 位作者 王昆 程伟 罗军尧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5,共9页
岷江上游分布着大量宽缓型和窄陡型泥石流沟,沟道的宽缓和窄陡对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以岷江上游宽缓型沟谷桃关沟为研究对象,采用Massflow软件模拟再现了沟谷内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得到了“宽缓支沟+宽缓主沟”“窄陡支沟+宽... 岷江上游分布着大量宽缓型和窄陡型泥石流沟,沟道的宽缓和窄陡对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以岷江上游宽缓型沟谷桃关沟为研究对象,采用Massflow软件模拟再现了沟谷内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得到了“宽缓支沟+宽缓主沟”“窄陡支沟+宽缓主沟”两种组合下的泥石流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流域内不同级别支沟间的宽缓组合对泥石流的运移具有显著影响,这种沟间组合因素影响了泥石流的速度和泥深。“窄陡+宽缓”组合下,前期泥石流流速较大,下蚀效应明显,扩散路径长,后期多淤积;而“宽缓+宽缓”组合下,沟内泥石流的侧蚀效应更显著,加剧了沟道的演化。这两种组合下的泥石流均有堵塞河道进而发育成堰塞湖的风险。研究成果提高了关于沟道宽缓组合对泥石流运移影响的认识,可为沟谷类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沟谷形态 宽缓-窄陡 动力特征 强震区 岷江上游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汪玉琼 郭建军 +3 位作者 李凯 张佳静 杜军 岳东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和各支流汇水区2种不同空间尺度,分别对1985,2000,2009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计算,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4年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和各支流汇水区2种不同空间尺度,分别对1985,2000,2009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计算,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4年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总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00年以后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承载力变化较为突出,表明中国1999年后实施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其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空间尺度上,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供给极不均匀,具有与流域地貌特征、环境禀赋和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实践表明应用GIS技术计算生态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时空格局 可持续发展 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
下载PDF
岷江上游聚落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特征——以四川理县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勇 陈国阶 杨定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7,共6页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形式,而聚落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山区聚落生态系统是山区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岷江上游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岷江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决定了聚落垂直...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形式,而聚落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山区聚落生态系统是山区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岷江上游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岷江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决定了聚落垂直分布的超常规性及其与自然垂直生态带的适应性。生态脆弱区聚落的发展受到耕地、能源和水资源的制约。聚落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聚落生态系统质量的提高既有赖于区域环境的改善,又可以为区域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目前,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岷江上游聚落生态系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和经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采取区域性的措施外(如停止对天然林的砍伐),还必须在聚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采取适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生态系统 聚落分布规律 四川 理县 生态特征 聚落生态系统
下载PDF
阿尔泰狗哇花型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特征初探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丽 龙瑞军 +4 位作者 赵成章 李以康 张法伟 王溪 王洪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石羊河上游重度放牧条件下形成的阿尔泰狗哇花型退化草地及其原生群落(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一冷篙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为研...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石羊河上游重度放牧条件下形成的阿尔泰狗哇花型退化草地及其原生群落(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一冷篙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为研究对象.对2种草地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动态特征进行初探。结果表明:草地退化使禾本科牧草的平均盖度、密度和高度依次降低20.4%~33.6%、24.0%~34.6%、36.2%~59.9%.而杂类草的平均盖度、密度和高度依次升高18.1%~63.0%、26.7%~82.8%、6.9%~80.8%;由此推断随时间推移.禾本科功能群较杂类草空间拓殖速率降低.在群落中的地位下降.此特征与功能群所处的退化阶段无关;禾本科功能群在原生植被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而在退化草地中其地位在7月上旬后被杂类草取代.导致群落成员型发生改变。造成该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同放牧干扰与植物功能群季节生长特性相叠加有关,家畜选择性采食和践踏的双重作用,降低了禾本科功能群对资源空间占有的能力.为杂类草生长提供更多的资源空间.造成了杂类草生长势更强.导致其在群落中地位上升。最终形成以杂类草为景观的退化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植物功能群 石羊河上游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湖泊有机质碳同位素记录——以石羊河流域三角城为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成君 陈发虎 +2 位作者 施祺 孙维贞 唐富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3-97,共5页
对我国河西走廊东端西北内陆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交汇带的石羊河流域三角城古湖泊剖面进行了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分析 ,重建了西北干旱区全新世古气候高分辨变化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能灵敏地反映该... 对我国河西走廊东端西北内陆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交汇带的石羊河流域三角城古湖泊剖面进行了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分析 ,重建了西北干旱区全新世古气候高分辨变化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能灵敏地反映该区湖相地层记录的古气候特征 ,是一个较好的古气候替代指标。在温湿期 ,湖泊水体扩大 ,生产力高 ,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是沉水植物供给 ,δ1 3Corg偏重 ;在干冷期 ,湖泊水体减小 ,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挺水植物为主 ,植被不发育 ,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低 ,δ1 3Corg偏轻。全新世气候演化主要分为 4个主要阶段 :暖湿期(约 10 0 0 0~ 5 0 0 0 a B.P.)、温湿期 (约 5 0 0 0~ 3 80 0 a B.P.)、凉湿期 (约 3 80 0~ 2 6 0 0 a B.P.)、干旱期 (约 2 6 0 0 a B.P.至今 ) ,各阶段中气候快速变化明显。该区的古气候演化与同处于我国东部季风西北边缘的相邻地区有一定的可比性 ,也具有自身的区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碳同位素 有机碳 碳酸盐 全新世 中国 西北地区 干旱区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石羊河上游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生态位分异特征——以阿尔泰狗哇花型草地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丽 赵成章 +4 位作者 龙瑞军 王帅 王溪 李以康 张法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共6页
采用时空转换方式,以石羊河上游高山草地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型退化草地及其原生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其主要功能群结构特征调查为基础,研究各功能群生态位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生态位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同功能群类别有... 采用时空转换方式,以石羊河上游高山草地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型退化草地及其原生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其主要功能群结构特征调查为基础,研究各功能群生态位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生态位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同功能群类别有关,与功能群所处的演替阶段无关;功能群生态位数量特征变化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数量受到其所处的演替阶段影响,表现为随季节的推移禾本科功能群生态位宽度上升,其上升相对值为退化样地(120.8%)高于原生群落(65.5%);而杂类草下降,其下降相对值差异较小,依次为51.38%和66.34%。随季节的推移禾本科-杂类草生态位重叠度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为退化样地(113.3%)略低于原生群落(119.4%),就升高的绝对值而言,原生群落各观测时期均低于退化草地;杂类草-禾本科生态位重叠度则逐渐降低,其相对数量在退化样地与原生群落中依次下降53.0%和54.9%。其中退化草地禾本科、杂类草生态位重叠度在7月中旬存在一个拐点,其前期禾本科-杂类草组对低于杂类草-禾本科组对,而后期刚好相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功能群生长特性和放牧干扰共同作用有关。返青较早的禾本科功能群早期生长受到放牧干扰的影响,为返青较迟的杂类草生长提供较大的资源空间,从而使得杂类草功能群在"植被空隙中进行季节更新",进而改变了原群落的功能群结构。阿尔泰狗哇花型退化草地是植物群落退化演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如果加以适当的管理,草原退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不加以保护,草地继续退化后的不可预知风险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生态位 植物功能群 石羊河上游
下载PDF
石羊河上游干旱草原阴山扁蓿豆群落土壤种子库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小刚 赵成章 +2 位作者 张起鹏 周伟 姚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5,63,共6页
土壤种子库是地上植被补充更新的源泉,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相当活跃的领域。在石羊河上游干旱草原选择阴山扁蓿豆草地群落,研究了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特征以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种子库是地上植被补充更新的源泉,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相当活跃的领域。在石羊河上游干旱草原选择阴山扁蓿豆草地群落,研究了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特征以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阴山扁蓿豆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共有20个物种,分属12科。随阴山扁蓿豆分盖度减小,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种类在水平方向上增加,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呈现O-5cm〉10—15cm〉5-10cm土层,物种数量随深度而减少;在阴山扁蓿豆分盖度〉60%的草地群落未发现其种子库的存在。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w均匀度指数随阴山扁蓿豆盖度减小呈上升趋势,生态优势度由0.46下降至0.24;各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在0.29~0.5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扁蓿豆群落 退化草地 土壤种子库 石羊河上游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研究——以嫩江中上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宝莹 黄方 +2 位作者 刘湘南 张树文 张养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嫩江中上游地区 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图及其变化图 ,在GIS支持下 ,生成两个时段该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图 ,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选取的自然因子主要为高程 (e)、坡度(s)、人口 (Δp)、... 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嫩江中上游地区 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图及其变化图 ,在GIS支持下 ,生成两个时段该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图 ,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选取的自然因子主要为高程 (e)、坡度(s)、人口 (Δp)、大牲畜头数 (Δl)、农业机械力投入量、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区距嫩江干流和居民点的最短距离等 ,利用空间相关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为高程、坡度、人口、大牲畜头数 .利用空间多元线性回归函数求得本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ΔLa=1 1 .0 3 7-4 .51 2 e -0 .2 98 s + 0 .2 92 Δp + 2 .596 Δ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力模型 嫩江中上游地区 土壤覆被 GIS 遥感 空间相关分析
下载PDF
黄河上游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6
13
作者 杜加强 舒俭民 +3 位作者 刘成程 王丽霞 郭扬 张林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2-100,共9页
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辨析气候要素对蒸散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验证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方法在黄河上游地区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10个气象站点近50a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参考作物蒸... 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辨析气候要素对蒸散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验证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方法在黄河上游地区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10个气象站点近50a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对4种气候要素的敏感系数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FAOP-M方法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参考作物蒸散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主要集中在生长季的3-10月。高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年值多呈显著增加趋势,低海拔则明显减少,且变化过程不同。气温和风速敏感系数的年内变化分别呈显著的波峰型和波谷型,日照时数的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呈生长季略有增加趋势;年际变化方面,气温的敏感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低海拔地区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日照时数的增加和相对湿度的降低导致了高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增加,高海拔地区的蒸散发主要受气温、日照时数等能量制约;低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和风速减小、相对湿度提高的影响,水分条件的限制更显著。该研究对于结合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开展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作物 模型 PENMAN-MONTEITH方程 敏感系数 黄河上游地区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车越 杨凯 +1 位作者 范群杰 张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虽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水源水质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该文通过对近17年黄浦江上游水质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系统探讨了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并从周... 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虽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水源水质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该文通过对近17年黄浦江上游水质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系统探讨了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并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诊断当前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土地利用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控、流域环境管理等方面初步构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的战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环境演变 影响因素 水源地 黄浦江上游 上海
下载PDF
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丽娜 石培基 +1 位作者 董翰蓉 魏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84,共5页
水资源是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限制性因子和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石羊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占用生态环境用水,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已经超过了极限,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该文按照"产生的问题... 水资源是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限制性因子和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石羊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占用生态环境用水,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已经超过了极限,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该文按照"产生的问题—影响机制—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提出对策"这一思路总结了国内近30a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发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今后的重点应以机制为基础,从流域的宏观角度,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综合开展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石羊河流域 水资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及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理德 柴晓虹 +5 位作者 姚拓 王多泽 徐先英 孙广正 陈龙 张涛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4-21,共8页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边缘1~31年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类型及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进行调查、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次生草地31年...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边缘1~31年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类型及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进行调查、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次生草地31年的植被恢复过程中,9个样地的所有样方框共出现植物34种,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磷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先波动式下降后波动式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不同年限退耕区次生草地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最高,放线菌次之,真菌最低;植被演替速度比较缓慢;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状态;土壤微生物特性总的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相一致;土壤微生物量与3大类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退耕区 次生草地 自然恢复 微生物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污染分析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分级 被引量:16
17
作者 蒋增辉 曾次元 +3 位作者 韩敏奇 赵平伟 朱慧峰 童俊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15-20,共6页
对2007-2010年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NH3-N和CODMn污染主要来自其上游的淀山湖及省界来水,淀山湖、拦路港斜塘及黄浦江上游主干水质污染程度有逐年降低趋势,淀山湖尤为明显,黄浦江几大支流依据污染程度排序... 对2007-2010年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NH3-N和CODMn污染主要来自其上游的淀山湖及省界来水,淀山湖、拦路港斜塘及黄浦江上游主干水质污染程度有逐年降低趋势,淀山湖尤为明显,黄浦江几大支流依据污染程度排序为大泖港〉园泄泾〉斜塘〉太浦河;黄浦江原水中的NH3-N和CODMn可以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使出厂水水质达标;移动源污染(船舶)已成为黄浦江水源地最难以控制的污染源之一,并成为原水供应最主要的风险;建议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区域内外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分为四级,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上游 水源地 水质评价 移动污染源 水污染事件分级
下载PDF
有机管理对民勤绿洲土壤质量和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娜 代春艳 +4 位作者 韩国君 方春媛 陈年来 张正 黄海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81,共6页
通过测定不同年限有机管理田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研究有机管理对石羊河下游土壤质量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连续实施有机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 通过测定不同年限有机管理田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研究有机管理对石羊河下游土壤质量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连续实施有机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三年有机管理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比传统管理农田分别提高了49.70%、28.63%、190.08%、122.89%;连续三年有机管理使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了20.98%、赖氨酸含量提高了41.86%,产量提高了7.25%。可见,在民勤绿洲区实施有机管理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能稳定小麦产量,并显著提高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管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小麦产量 品质 石羊河下游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理德 姚拓 +4 位作者 何芳兰 韩福贵 郭春秀 王方琳 魏林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61,共9页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石羊河下游不同年限(1,2,3,4,5,8,15,24和31a)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特征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及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退耕31a的次生草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9个样...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石羊河下游不同年限(1,2,3,4,5,8,15,24和31a)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特征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及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退耕31a的次生草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9个样地的所有样方中出现34种植物,植被群落由一年生草本植物为建群种,多年生草本与个别灌木植物为伴生种,逐渐演替为单一的灌木群落,并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与递进性。此外,不同年限退耕区次生草地0-10cm,10-20cm,20-30cm及30-40cm土层中土壤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并且表层土壤酶活性在4个层次的总酶活性中占有较大比例。随着退耕区次生草地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酶活性总的趋势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一样,随着退耕区次生草地植被的恢复呈波动式下降,土壤酶活性与植被的恢复是一个互动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回馈的响应。另外,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过程,并且与退耕最后一年种植的农作物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退耕区 次生草地 植被自然恢复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格局及分区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金权 程冬兵 +2 位作者 赵健 张冠华 张平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39,共4页
陇南土石山区是长江上游典型的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经过国家"长治"工程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在分析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空间分异... 陇南土石山区是长江上游典型的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经过国家"长治"工程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在分析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空间分异格局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先进理念,研究探索了该区水土流失分区防治对策。研究认为,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分区治理本质取决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受自然地理环境的约束限度。当前,注重分区防治战略规划,保障经费及人力投入,并形成长效机制,是保障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重中之重,更是巩固"长治"工程巨大成就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分区治理 长治工程 土石山区 长江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