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s in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and Urban Cool Island Intensity:A Review Across Major Climate Zones 被引量:1
1
作者 Muhammad Sadiq KHAN Sami ULLAH CHEN Lid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983-1000,共18页
The climate has an impact on the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UHI)and urban cool island(UCI)vary across the world’s climatic zones.This literature review investigated:... The climate has an impact on the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UHI)and urban cool island(UCI)vary across the world’s climatic zones.This literature review investigated:1)the variations in the SUHI and UCI intensity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backgrounds,and 2)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types,landscape composition,urban configuration,and water bodies on the SUHI.The SUHI had a higher intensity in tropical(Af(tropical rainy climate,Kö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Am(tropical monsoon climate),subtropical(Cfa,subtropical humid climate),and humid continental(Dwa,semi-humid and semi-arid monsoon climate)climate zones.The magnitude of the UCI was low compared to the SUHI across the climate zones.The cool and dry Mediterranean(Cfb,temperate marine climate;Csb,temperate mediterranean climate;Cfa)and tropical climate(Af)areas had a higher cooling intensity.For cities with a desert climate(BWh,tropical desert climate),a reverse pattern was found.The difference in the SUHI in the night-time was greater than in the daytime for most cities across the climate zones.The extent of green space cooling was related to city size,the adjacent impervious surface,and the local climate.Additionally,the composition of urban landscape elements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ir configuration for sustaining the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Finally,we identified future research gaps for possible solutions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SUHI) urban cool island intensity(UCI) day-night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UHI) climate zones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下载PDF
北疆地区城市化对地面气温趋势的影响
2
作者 张爱英 任国玉 +3 位作者 薛晓颖 索南看卓 张盼峰 张思齐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
基于前期研究发展的气温参考站数据和分析方法,对北疆地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4个代表性城镇站记录的地面气温序列趋势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造成北疆地区城镇站气温序列中城市化影响特殊性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北疆... 基于前期研究发展的气温参考站数据和分析方法,对北疆地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4个代表性城镇站记录的地面气温序列趋势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造成北疆地区城镇站气温序列中城市化影响特殊性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北疆地区城镇站和基准、基本站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其城市化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气温负趋势,基准、基本站年平均城市化影响达到-0.05℃/10 a,城市化贡献率为-14.1%,春、夏和秋季城市化影响均为显著的负趋势,秋季最明显,冬季城市化影响表现出不显著的正趋势;乌苏、石河子、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4个城镇站年平均城市化影响为-0.19~-0.07℃/10 a,城市化贡献率为-100%~-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影响 城镇站 北疆 凉岛效应 绿洲化
下载PDF
多维协同的城市蓝绿空间降温效应情景模拟——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
3
作者 王忙忙 盛硕 王云才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5,共11页
高温热浪叠加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夏季温度日益升高,布局蓝绿空间是有效应对途径。蓝绿空间降温效应受多重因素影响,认知不同建筑环境中其面积、配置、构形维度如何协同降温,是提升降温能力的关键。在厘清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情景模... 高温热浪叠加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夏季温度日益升高,布局蓝绿空间是有效应对途径。蓝绿空间降温效应受多重因素影响,认知不同建筑环境中其面积、配置、构形维度如何协同降温,是提升降温能力的关键。在厘清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情景模拟统筹分析多维度指标对蓝绿空间降温效应的影响,并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其的交互作用。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开展实践,结果显示,单一维度提升情境中,面积提升带来的降温幅度最大,其次为配置优化,但小斑块优化配置、构形效果不佳。协同多维度更能提升蓝绿空间降温效应,尤其在建设强度低的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蓝绿空间 降温效应 景观配置 景观构形 情景模拟
下载PDF
绿地空间降温效应综述:景观调控视角
4
作者 董建权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6-1346,共11页
在全球变暖和极端热事件加剧的背景下,绿地空间优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调控热环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明晰绿地空间的降温过程、效应特征和景观调控作用对区域绿地空间结构和格局优化至关重要。梳理当前景观调控视角下绿地空间降温效应... 在全球变暖和极端热事件加剧的背景下,绿地空间优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调控热环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明晰绿地空间的降温过程、效应特征和景观调控作用对区域绿地空间结构和格局优化至关重要。梳理当前景观调控视角下绿地空间降温效应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回顾了植被降温过程。植被通过遮荫、蒸散、固碳、湍流等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实现降温效果,但同时受到了大气和土壤含水量、环境温度、风系统等背景气候的影响。从内部视角(绿地景观变化对本地温度的影响)和外部视角(绿地景观对外部区域温度的影响)总结了降温范围、强度、梯度、效率等特点,分析不同度量指标的空间差异与关键阈值。内部视角厘定降温效应主要模拟区域内土地覆被变化(如造林、植被类型转换等)和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外部视角强调以绿地景观为中心的距离变化及其温度序列关联的特征曲线。进一步归纳了景观视角下绿地空间对温度的调控途径,梳理绿地景观组分(景观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特征)和空间配置(景观的空间形态和关系特征)对降温效应的影响差异。已有研究表明,绿地空间的景观组分与温度的关联性结论较为一致,但关键调控阈值在不同气候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存在差异;规则或复杂绿地景观、集聚或离散绿地景观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则并未统一,但空间配置对降温效应的影响通常弱于景观组分。最后,围绕“机理-阈值-优化”提出未来景观调控视角下绿地空间降温效应研究需要关注绿地空间降温的非线性过程、多目标协同的绿地景观调控机制、面向降温效应提升的绿地空间网络等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空间降温效应 景观调控 城市热岛效应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城市人为热通量与温度关系分析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泽瀚 《科技资讯》 2024年第6期238-246,共9页
针对全球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而复杂形势,提出了一种运用SUEWS模型和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人为热通量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性与形成机理,重点分析温度变化对制冷度日和人为热通量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城市气候大数据的分析研... 针对全球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而复杂形势,提出了一种运用SUEWS模型和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人为热通量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性与形成机理,重点分析温度变化对制冷度日和人为热通量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城市气候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制冷度日和人为热通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人为热通量与温度变化之间有敏感响应关系;最后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人为热通量 温度敏感性 制冷度日
下载PDF
城市水体斑块对热岛效应的缓解能力——以沈阳市为例
6
作者 尹利娜 汪小义 +3 位作者 林茂森 夏晓芸 邵新卓 杨晓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8-238,共11页
水体对环境具有调节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水体通过冷却周围地表从而有效缓解热岛效应。采用Landsat影像分析了2000—2020年沈阳市辖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情况,利用常规的水体斑块构建缓冲区并进行分析,通过冷却范围、冷却幅度和冷... 水体对环境具有调节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水体通过冷却周围地表从而有效缓解热岛效应。采用Landsat影像分析了2000—2020年沈阳市辖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情况,利用常规的水体斑块构建缓冲区并进行分析,通过冷却范围、冷却幅度和冷却梯度3个指标量化水体斑块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能力,利用水体斑块的面积、形状指数和周围建成区占比定量分析了影响水体斑块缓解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沈阳市城市热岛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展,热岛面积增加约40%;(2)水体斑块能有效降低周边建成区地表温度的平均距离为0.27 km,相邻建成区平均降温2.26℃,每距离水体边界1 km的建成区平均地表温度的降幅为8.28℃;(3)水体斑块的面积增加对冷却范围和冷却幅度有着极强的增强作用,水体斑块形状指数的增加也会增强冷却作用,而水体周边建成区占比的增加则会抑制水体斑块的冷却范围与冷却幅度,水体斑块的冷却梯度仅与周边建成区占比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水体斑块的面积、形状指数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斑块 热岛效应 缓解能力 冷却作用 城市地表温度 环境遥感
下载PDF
对地观测技术在城市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勇 陈尚泽 +1 位作者 曹泳茵 何宇扬 《华南地理学报》 2024年第1期23-36,共14页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密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气候条件发生改变(如城市通风、城市热岛效应),并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物候变化、能耗增高、舒适性降低、空气污染严重和传染疾病增加等,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用于探讨城市...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密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气候条件发生改变(如城市通风、城市热岛效应),并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物候变化、能耗增高、舒适性降低、空气污染严重和传染疾病增加等,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用于探讨城市气候问题的方法包括实测及数值模拟方法等,以探讨城市气候变化规律,发展有效合理空间规划方案,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比其他手段,遥感技术具有时序高、覆盖全的优点,逐渐在城市气候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遥感技术在城市气候中的应用,本文将系统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表参数遥感获取技术,包括各类地表覆盖及地表温度反演技术等;此外,文章进一步介绍如何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常见的城市气候应用分析,如城市蓝绿空间的降温效果及基于城市街区环境的微气候分析等;最后,对当前城市热环境的遥感技术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展望,为同行开展类似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城市形态 城市热岛 植被降温
下载PDF
天津市城市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降温效应研究
8
作者 李旋 徐岩岩 孟瑾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60-64,共5页
该文以遥感影像反演得出的天津市地表温度数据为基础,借助ENVI、GIS等软件获取公园内部温度数据与内部景观结构数据,通过SPSS对各景观要素与不同城市公园的降温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热岛效应的主要因子,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提供参... 该文以遥感影像反演得出的天津市地表温度数据为基础,借助ENVI、GIS等软件获取公园内部温度数据与内部景观结构数据,通过SPSS对各景观要素与不同城市公园的降温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热岛效应的主要因子,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各公园对周围环境都有明显的降温效应,降温范围在60~400m之间,降温幅度在0~6℃之间,其中0~30m的降温幅度最大。②公园内平均地表温度与公园面积、周长、形状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公园面积超过10~16hm2,周长超过4~5km,公园降温速率变缓。③公园面积和水体比例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最主要因子,在公园规划建设中,应首要考虑面积与水体比例,在场地面积有限时,水体比例大于30%时公园降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热岛效应 温度反演 降温效应 城市热环境
下载PDF
城市公园冷岛效应及影响因子分析——以昆明市三环内城市公园为例
9
作者 段靖玲 李津莉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6期79-82,共4页
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不断加剧,提高城市公园冷岛效应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文章以昆明市三环内城市公园为例,研究城市公园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40个城市公园样本景观格局与冷岛... 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不断加剧,提高城市公园冷岛效应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文章以昆明市三环内城市公园为例,研究城市公园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40个城市公园样本景观格局与冷岛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研究区城市公园冷岛效应明显,最大降温距离(MCD)252.26m,最大降温幅度(MCM)0.18℃,最大降温梯度(MCG)0.00071℃/m;(2)昆明市城市公园面积阈值为1.101~10hm^(2);(3)不透水面占比小于70%具有较好的冷岛效应,有水体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应大于0.01 hm^(2),无水体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应大于0.03 hm^(2),水体面积应大于0.05 hm^(2),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所得结论对城市公园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城市公园大冷岛效应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冷岛效应 地表温度反演 降温阈值
下载PDF
基于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北京城市热岛(冷岛)强度分析 被引量:88
10
作者 王建凯 王开存 王普才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城市热岛是影响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05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的1km分辨率地表温度产品分析了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发... 城市热岛是影响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05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的1km分辨率地表温度产品分析了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发现白天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值可以达到10℃以上,冬季变为冷岛,即城市地表温度低于乡村,最低值可以达到-5℃;模拟结果表明冬季城市冷岛的存在主要是城市和乡村地表热特性(热惯量)的差异引起的。夜间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较小,全年稳定在5℃左右。选择北京周边地区比较典型的乡村耕地、山区森林以及永定河流域来研究乡村的选择对热岛强度的影响。发现选择不同的邻近区域作为乡村时,不仅城市热岛(冷岛)强度有较大变化,而且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冬季白天北京城市冷岛增加了近地层的大气稳定度,可能会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加剧了北京冬季的空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冷岛 地表温度 热惯量 空气污染
下载PDF
广州市城区公园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 被引量:106
11
作者 苏泳娴 黄光庆 +1 位作者 陈修治 陈水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905-4918,共14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人造建筑物取代了自然地表,极大的改变了城市的热环境,加速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带来许多危害。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地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降低温度...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人造建筑物取代了自然地表,极大的改变了城市的热环境,加速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带来许多危害。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地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选取广州市城区17个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TM遥感影像反演公园周边温度,分析了公园周边温度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公园周边温度与公园边界点温度的温差随着其远离公园边界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且增长趋势逐渐减缓,近似于一条过原点的三次多项式;公园的平均降温范围与公园绿地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拟合曲线近似于一种对数形式增加;水体面积比例较大的公园,比同等条件下水体面积较小的公园降温效果好;而长宽比较大(≥2)的公园,即使公园面积较小,降温效果也较明显。首次对广州市城区公园周边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对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生态规划尤其是公园规划设计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也可为世界其他类似地区、城市进行公园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温度变化 降温影响范围
下载PDF
绿地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调节功能 被引量:59
12
作者 陈爱莲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72-2380,共9页
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保障。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非常重要。研究基于北京市2002年7月的QuickBird数据和Landsat 7 ETM+数据分别提取城市... 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保障。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非常重要。研究基于北京市2002年7月的QuickBird数据和Landsat 7 ETM+数据分别提取城市绿地格局和地表温度,分析城市绿地格局(绿地面积、形状指数、邻接关系)与绿地地表温度及冷岛强度的相关关系。邻接关系包括邻接绿地斑块个数百分比和邻接绿地斑块面积百分比。邻接绿地斑块面积百分比采用缓冲区分析法,主要以乔木林地对地表热环境的调节作用为例。结果表明绿地格局参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相差较大:①城区主要的绿地类型(乔木林地、水体、草地)的温度都与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水体的相关系数最高;②只有乔木林地、水体的温度与其形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灌木林地的温度与各个格局参数不相关;③乔木林地的缓冲区分析显示温度与其大小、形状、邻接绿地面积百分比关系都呈负相关,其中与邻接绿地面积百分比的相关关系最强,其冷岛强度也主要受邻接绿地面积百分比的影响。基于遥感识别的城市绿地微气候调节功能研究,有助于提高有限的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可为城市绿地的规划管理和景观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城市热岛效应 冷岛强度 景观格局 北京
下载PDF
1961-2004年乌鲁木齐城市化过程中的冷化效应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珍 姜逢清 +1 位作者 胡汝骥 朱传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利用乌鲁木齐和达坂城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2001-2004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和达坂城两地平均温Tm、平均最高温Tmax、平均最低温Tmin及其对应值的差值(ΔTu-rm、ΔTu-rmax、ΔTu-rmin)随时间的变化趋... 利用乌鲁木齐和达坂城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2001-2004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和达坂城两地平均温Tm、平均最高温Tmax、平均最低温Tmin及其对应值的差值(ΔTu-rm、ΔTu-rmax、ΔTu-rmin)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化过程中冷化效应和热岛效应同时存在。近40多年来,乌鲁木齐年Tmm、Tmax有微弱的下降趋势,春季、夏季Tm、Tmax、Tmin和秋季Tm、Tmax均呈下降趋势,以夏季最为显著,而冬季Tm、Tmax、Tmin呈上升趋势;乌鲁木齐和达坂城之间年、春季、夏季和秋季ΔTu-rm、ΔTu-rmax、ΔTu-rmin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气温差值显著上升。降水量的增加、城市绿化和城市灌溉面积的增大,可能对乌鲁木齐城市化过程中的气候冷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化效应 气温 城市化 城市热岛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冷却屋顶方案对城市群热环境的缓解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弥 马红云 +2 位作者 林卉娇 李海俊 王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7,共13页
利用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UCM,选取8组不同反照率和绿化比例的屋顶冷却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研究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长三角城市群2013年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城... 利用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UCM,选取8组不同反照率和绿化比例的屋顶冷却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研究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长三角城市群2013年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城市群热环境的缓解效果与屋顶参数之间呈很强的线性关系。高温热浪天气下,HR4(反照率为1.0)和GR4(屋顶绿化率为100%)方案的制冷度日数分别降低了14.7%和10.9%,节约的能源比普通夏日更多。同时,高温热浪天气会增强热岛强度,高反照率屋顶方案在白天对热岛起到更有效的缓解,热浪天气下日平均热岛强度最大可降低1.36℃。相同方案下,在高温热浪天气下的缓解效果均胜于普通夏日,平均而言,高反照率屋顶和屋顶绿化的降温效果分别增大38.5%和34.9%,增湿效果分别增大29.5%和21.9%,这主要是由于在高温热浪天气下,高反照率屋顶方案能够减少更多的净辐射通量,屋顶绿化方案能够释放更多的潜热通量。此外,城市格点密集区域的降温效果优于分散的城市区域,处于城市群中的常州区域较单独的杭州区域的降温幅度平均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冷却屋顶 热岛效应 缓解效果
下载PDF
长春市绿地空间配置特征与降温效率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蕾 贾佳 +2 位作者 路遥 荆忠伟 姚允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49,共6页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热岛效应,如何针对面积有限的绿地进行空间配置特征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亟待深入探究。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长春市城市绿色空间分布格局,引入景观参数研究其分布情况;利用劈窗算法获取...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热岛效应,如何针对面积有限的绿地进行空间配置特征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亟待深入探究。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长春市城市绿色空间分布格局,引入景观参数研究其分布情况;利用劈窗算法获取地表温度,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5≤S<1hm^(2)的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能够显著提升其降温效率;1≤S<5hm^(2)的绿地,增加绿地面积或植被覆盖率能够提升其降温效率;5≤S<10hm^(2)的绿地,紧凑、点状的绿地的降温效率优于线状绿地;S≥10hm^(2)的绿地,其降温效果不再随面积增大而提升。2)城市绿地面积越大,降温范围越大,但是二者的相关性不明显,通常绿地的降温范围为150~400m。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城市绿地布局、形状、大小等配置特征的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以达到降低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热岛效应 城市绿地 降温效率 劈窗算法
下载PDF
山地城市公园形态对其降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贵锋 蔡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揭示山地城市公园对城市热岛的减缓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内10个公园为例,使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部分实测数据获得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分别从内部景观特征和外部空间形态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园的降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园内部景观要素... 为揭示山地城市公园对城市热岛的减缓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内10个公园为例,使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部分实测数据获得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分别从内部景观特征和外部空间形态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园的降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园内部景观要素方面,公园面积、宽度、形状指数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多个小型公园比同面积大型公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应;在公园外部空间形态方面,自然地形起伏与建筑空间形态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少量正对公园的通风廊道及规则布局的建筑形态可以有效提升公园的降温范围,山地型公园比盆地型公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应。在规划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公园面积、布局等要素,以发挥公园最佳的降温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城市热岛 降温效应 山地城市 公园形态
下载PDF
城市化对住宅建筑空调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先庭 李莹 陈玖玖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城市化产生热岛效应。利用CTTC(建筑群热常数 )模型对城市化后的建筑群温度进行模拟计算 ,把计算结果作为室外计算温度 ,对一普通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进行了计算 ,并与根据气象台提供的室外温度计算出来的冷热负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夏... 城市化产生热岛效应。利用CTTC(建筑群热常数 )模型对城市化后的建筑群温度进行模拟计算 ,把计算结果作为室外计算温度 ,对一普通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进行了计算 ,并与根据气象台提供的室外温度计算出来的冷热负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夏季冷负荷受城市化影响较大 ,当无室内发热量时 ,采用气象台提供的气象参数计算出的夏季冷负荷比按小区温度计算的低 1 0 %~ 35 % ;而冬季热负荷受城市化影响不大 ,二者差别不到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空调负荷 住宅建筑 热岛效应
下载PDF
城市公园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阮俊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63-1670,共8页
上海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了解城市公园对热环境的影响,对指导本市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缓解城市热岛效益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对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研究也... 上海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了解城市公园对热环境的影响,对指导本市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缓解城市热岛效益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对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航空遥感影像,采用RS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上海市建成区内的绿地公园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高温区域分布广泛,同时有低温区域分散分布,中环和内环的低温区域主要零星分布在河流及绿地公园等地,形成明显的热岛空洞,显示出绿地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降温效应;(2)绿地公园对周围区域降温作用明显,平均降温幅度为1.55 K,但降温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降温作用随距离增加而减弱,对周围200m区域范围内降温效果较为明显;(3)绿地公园对周围环境的降温作用与其本身结构特征等因素息息相关,降温幅度与公园内人工表面比重、水域比重、公园形状和面积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与景观聚集程度和植被分布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亮度温度 城市热岛 降温幅度 格局特征
下载PDF
广州城市气候资源与被动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孟庆林 李建成 +2 位作者 汪志舞 陶杰 蔡宁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8-171,共4页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的病态气候现象,潜在的危害极大。从广州的亚热带城市气候资源水平出发,讨论了应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自我调节机制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方法,目的在于减弱广州的城市热岛效应。广州地区利用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可获得建筑屋...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的病态气候现象,潜在的危害极大。从广州的亚热带城市气候资源水平出发,讨论了应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自我调节机制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方法,目的在于减弱广州的城市热岛效应。广州地区利用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可获得建筑屋面的最大温差为10℃,平均温差为5℃。分析认为,广州地区因为具有完整的气候要素,具备依靠被动蒸发冷却技术实现城市非绿地表面被动降温的自然条件。文中还提出了广州城市气候资源应用研究方面的5项主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城市气候 气候资源 被动蒸发冷却
下载PDF
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的大尺度热管理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月光 刘静 周远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4-92,共9页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市建筑群落的密集化,以及急剧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与此同时,为维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室内制冷设备加速运转,废热废气大量排出,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消耗,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市建筑群落的密集化,以及急剧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与此同时,为维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室内制冷设备加速运转,废热废气大量排出,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消耗,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一严峻现实,探讨利用传热学、建筑学、地球工程学、城市规划学等理论,从整体着手发展宏观大尺度城市热管理技术,即引入城市冷却系统的概念。相对于传统的分户空调,城市冷却系统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温度调节,从整体上给热岛降温,同时解决分户空调带来的能源过度消耗问题,从而提升总能利用效率。分析了城市热岛和建筑耗能现状,阐述了城市冷却系统的基本特征,集中评述了当前实现宏观大尺度城市冷却系统的典型技术手段,并提炼出了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所探讨的城市冷却系统可为国家环境战略和能源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建筑能耗 城市冷却系统 大尺度热管理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