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1
作者 SHAO Shuai 《Ecological Economy》 2020年第3期244-247,共4页
Afte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ecame the national strategy,the new idea of river basin development with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main body was clarified.Promo... Afte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ecame the national strategy,the new idea of river basin development with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main body was clarified.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cluster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ractice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but also conducive to exploring new path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at can be copied and popularized.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development,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constantly improving cross-regional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strengthening the radiation driving role of central cities,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cross-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we should adopt differ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prior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so as to form a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is both unified and distin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basin urban agglomeration green development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
2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童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格局,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5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轻度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失调、濒临协调转化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最后通过预测未来5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过程,推断城市群均处于显著提升状态,且逐步达到初级协调阶段.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安全 系统动力学模型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城市群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3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孙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空间分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升到2021年的0.69,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高到2021年的0.57,公共健康水平在2021年达到0.64;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22上升到2021年的0.62,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余盟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制约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年均障碍度分别为17.32%、8.74%、7.33%。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耦合机理 障碍度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6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4
作者 杨屹 杨凤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3-863,共11页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5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采用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框架。在描述2010―2019年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流域整体、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的空...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5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采用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框架。在描述2010―2019年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流域整体、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的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驱动水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足迹及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自上游至下游呈梯级分布格局,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水足迹表现出两极分化的集聚状态,整体向“低−低”集聚跃迁。驱动因素在不同城市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和空间交互效应。为此,提出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韧性、根据不同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实施差异性水资源系统治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市群 黄河流域 水足迹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证据
5
作者 葛大兵 唐伊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共7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在空间维度具有正向溢出特征。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的城市群维度、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之间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所诱发的创新要素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五极”城市群 数字经济 GTFP 创新要素集聚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黄河流域水城互馈机制与调适路径研究
6
作者 王新涛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已经是黄河流域城市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在水资源约束下,水城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作用乘数放大,胁迫、优化、增长、收敛等效应复合发力,水城关系...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已经是黄河流域城市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在水资源约束下,水城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作用乘数放大,胁迫、优化、增长、收敛等效应复合发力,水城关系的复杂性、矛盾性、可变性等明显增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水城协调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完善约束倒逼和挖潜提升、系统治理和水沙关键、流域统筹和因城施策、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调适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约束 黄河流域 水城关系 互馈机制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能源综合效率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岳立 任婉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能源效率成为反映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不断提升能源效率是必然的趋势。本文使用非参数的super-SBM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面板Tobit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黄河流域2007—2018...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能源效率成为反映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不断提升能源效率是必然的趋势。本文使用非参数的super-SBM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面板Tobit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黄河流域2007—2018年城市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城市能源综合效率基本保持平稳,但有下降趋势。效率分布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且呈现出明显的连片分布特征,具体来说上游城市多处于低效、中低效率区间,中下游城市多位于中低和中高效率区间;②影响因素的Tobit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创新对城市能源综合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对城市能源综合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异质性回归结果也基本保持不变;③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存在并且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研究结论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能源综合效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源综合效率 面板Tobit回归模型 GWR模型 黄河流域城市
下载PDF
多源数据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与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颖琦 张子龙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基于宏观统计、微观企业和交通大数据,从规模和网络2个方面及“城市节点-发展轴线-空间格局”3个维度,分析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特征以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体系呈现多中心分布特征,规模等级趋于均衡,形... 基于宏观统计、微观企业和交通大数据,从规模和网络2个方面及“城市节点-发展轴线-空间格局”3个维度,分析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特征以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体系呈现多中心分布特征,规模等级趋于均衡,形成了以兰州-西安-郑州-济南-青岛为主导的发展轴线和“Ψ”型空间格局。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成拉平的“S型”曲线关系,可划分为低水平低速耦合、中水平高速耦合和高水平低速耦合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网络结构 规模等级 社会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妮栖 夏瑞 +5 位作者 张慧 豆荆辉 陈焰 贾蕊宁 尹瑛泽 严超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apio弹性指数的耦合脱钩模型方法,辨识黄河流域城市群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从广度和深度多个维度定量揭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具有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570.73×10^(4)hm^(2)和1.25;宁夏沿黄城市群则具有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2.01×10^(4)hm^(2)和567.05.(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强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较低的是宁夏沿黄城市群.(3)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9.68%和36.13%,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1.29%和34.03%,二者均未达到最佳脱钩状态.研究显示,为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弱脱钩、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GDP强脱钩是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生态足迹 脱钩关系 城市群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收敛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6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松茂 宁文萍 +1 位作者 牛金兰 安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科学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发展现状及收敛趋势,对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演化韧性为研究视角,从“抵抗-响应-创新”等维度,构建城市生... 科学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发展现状及收敛趋势,对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演化韧性为研究视角,从“抵抗-响应-创新”等维度,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和自然断裂法考察城市生态韧性的空间分异,借助不同类型收敛模型解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收敛趋势。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总体均值为0.093,且呈缓慢发展趋势。(2)城市生态韧性表现为“下游城市群强、上中游城市群弱”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内部形成了“核心及省会城市—外围及边缘城市”递减的空间分布。(3)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均存在绝对β收敛,其中晋中城市群收敛最快。加入控制变量后,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呈现显著条件β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均有提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变量对城市生态韧性收敛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分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卿希 李巍 陆中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4-991,共8页
选取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土地利用类型回溯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过去30年在城市群地区,除耕地外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16778km^(2)... 选取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土地利用类型回溯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过去30年在城市群地区,除耕地外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16778km^(2)和7976km^(2),低风险区面积总体占比增加了7.1%且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基本稳定,生态风险总体状况呈向好态势;但是,几字弯都市圈的高风险区占比增加约5%且相较其它城市群面积最大,作为兰西城市群核心的兰州市高风险区进一步扩大,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过去10年均有新的中高风险区出现.对此,建议制定并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国土空间差异化管控对策,针对已存在和潜在高风险区开展土地利用和生态风险协同管控,同时进一步加强耕地、草地、林地等的保护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协同管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指标体系构建、实证测度与时空演进
12
作者 胡湘湘 宋金昭 于军琪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1,共13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导向,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对全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导向,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对全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合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与空间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但子系统间则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城乡经济发展系统和城乡社会生活系统,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区域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持续拉大,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步演变为二层分化式发展结构。空间视角下,黄河流域省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相关性,省区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局部集聚特征表现为正、负空间相关性并存。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重心主要位于陕西,标准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略有增长,但方位角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系统优质协调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用地变化的关联格局及地域类型
13
作者 朱肖勇 付占辉 +2 位作者 乔家君 黄梦姣 杨宇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60,共11页
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关联格局及地域类型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人口普查和城镇用地栅格数据,运用城镇人口变化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 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关联格局及地域类型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人口普查和城镇用地栅格数据,运用城镇人口变化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时空分异动态特征,并构建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协同发展系数,划分城镇化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0—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用地扩展均呈阶段式变化,城镇人口由中高速增长为主,转为以中低速增长为主,城镇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同一城市不同阶段的城镇扩展强度具有由强变弱的特征;(2)黄河流域2000—2020年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标准差椭圆长、短轴的差值不断增大,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用地扩张在时空格局上吻合性较强;(3)黄河流域城镇化地域类型可以划分为5类,2000—2010年城镇化地域类型呈现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的趋势,2010—2020年呈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的格局。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应构筑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人口 城镇用地 关联格局 地域类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水质提升的黄河流域城市尺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中华 井柳新 +2 位作者 洪源 王帅 续衍雪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分区分类推进流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分区分类推进流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要求.本文以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为目标,结合统计分析、空间建模分析、地理信息可视化等手段,开展黄河流域城市尺度空间管控对策研究.以黄河流域6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通过控制单元边界与地级行政区域界线拟合,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划定的黄河流域58个控制单元进一步划分为163个城市控制子单元.分析了各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筛选出流域内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26个城市;从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4个方面构建了涵盖7项指标的水环境问题症结研判指标体系,通过空间建模分析,结果表明:(1)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包头市、西安市、银川市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导致环境保护压力较大.(2)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巴彦淖尔市、白银市、石嘴山市等城市水资源短缺且开发强度较大.(3)在水土保持方面榆林市、定西市、鄂尔多斯市等城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4)在污染防控方面兰州市、银川市、吴忠市、吕梁市、榆林市等工业聚集城市工业污染防控压力较大,西安市、安阳市、新乡市等中下游人口大市生活源污染防控压力较大,华北平原的安阳市、新乡市,汾渭平原的渭南市、运城市、临汾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套灌区的吴忠市、中卫市等城市农业污染防控压力较大.同时,针对上述突出水环境问题提出了城市水环境主要管控要点及上下游、左右岸相关城市协同管控建议.研究显示,黄河流域水环境问题较突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几字弯”处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等省份,以上地区还需要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推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黄河流域 城市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气候韧性评估及提升对策研究
15
作者 武占云 孙劭 +1 位作者 张双悦 王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62-74,共13页
增强气候韧性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IPCC“灾害—暴露度—脆弱性”的气候风险框架和“工程韧性—生态韧性—演化韧性”的韧性理论框架,系统评估黄河流域气候韧性水平。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气候风险和城市韧... 增强气候韧性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IPCC“灾害—暴露度—脆弱性”的气候风险框架和“工程韧性—生态韧性—演化韧性”的韧性理论框架,系统评估黄河流域气候韧性水平。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气候风险和城市韧性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均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空间特征;(2)黄河流域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下游地区上升最为显著,是极端降雨和极端高温事件的高发区;(3)黄河流域城市类型以脆弱型和高风险城市为主,且不同城市类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发生明显跃迁和转变。为科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挑战,应差异化实施气候应对策略,协同推进工程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提升流域气候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城市韧性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测度及提升路径
16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8-538,共11页
研判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及其优化路径,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亦是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方略。利用EBM-GML模型测算2005—2020年黄河流域58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依次采用HP滤波分析、时空交互方法勾勒其演... 研判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及其优化路径,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亦是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方略。利用EBM-GML模型测算2005—2020年黄河流域58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依次采用HP滤波分析、时空交互方法勾勒其演化特征,并对其多元提升路径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509提升至2020年的0.651,相继经历“波动—提升—共生”3个阶段,区域内部非均衡性特征显著。(2)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健性,空间移动方向波动性较强,城际空间协作程度大于空间竞争。(3)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结果表明,存在经济驱动型、双元驱动型、资源整合型、全面提升型4条优化路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因素为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交互 fsQCA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城镇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演变及动因探析
17
作者 宁雷 连华 +3 位作者 盛双庆 牛月 刘曦 汪腾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甘肃段作为甘肃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主体的时代背景下,从经济视角探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内在属性以提高黄河流域甘肃段总体发展水平。[方法]借助引力模型、区位商指数...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甘肃段作为甘肃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主体的时代背景下,从经济视角探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内在属性以提高黄河流域甘肃段总体发展水平。[方法]借助引力模型、区位商指数及地理探测器分别从城镇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城镇竞争优势结构、产业集聚结构3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甘肃段城镇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动因进行探讨。[结果]区域经济联系网络水平和城镇竞争优势水平均逐步提升,其结构由单中心簇型向多中心簇型演进,第一产业集聚结构经历了“全局型结构—穿孔型结构”演变过程,第二产业集聚结构为穿孔型结构,且该结构逐步增强,第三产业集聚结构经历了“穿孔型结构—局部型结构—穿孔型结构”的演变过程;黄河流域甘肃段城镇竞争优势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关系密切,相应产业产值占比越高产业发展越集聚,此外受生态保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已经开始走去工业化及工业转型道路,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在发展第二产业上的投入占比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甘肃段 城镇经济空间结构 演变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明斗 任衍婷 周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4,共10页
科学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对于塑造流域高质量发展优势与营造韧性宜居环境至关重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创新”四维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考察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 科学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对于塑造流域高质量发展优势与营造韧性宜居环境至关重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创新”四维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考察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序演进、空间分布及空间差异特征,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有效提升,上中下游各地区演进过程、极化特征不尽相同。(2)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呈“下游-中游-上游”梯度递减,空间集聚与区域分异特征明显。(3)城市生态韧性总体及区域内差异波动式下降,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主要来源,年均贡献率高达65.44%。(4)降水量、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安全建设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干预程度在提升当地城市生态韧性过程中也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土地开发强度、环境污染程度会抑制城市生态韧性提升,且环境污染程度还存在负向溢出效应。此外,黄河上中下游各地区影响因素效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以甘肃段为例
19
作者 王星星 周文霞 任董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ArcGIS软件、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10—2020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评价值总... 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ArcGIS软件、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10—2020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值呈持续上升特征,经济发展系统评价值出现波动下降趋势;黄河流域甘肃段各市(州)耦合度呈上升态势并达到较高水平,协调度总体不高,初级协调是主要类型,各市(州)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影响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政府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城镇化 耦合协调 甘肃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PM_(2.5)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探讨
20
作者 慕石雷 杨玉欢 乌日陶克套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19,共13页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_(2.5)年均值的变化大体呈倒“N”型,季均值变化呈先降后升的周期规律性的“U”型。(2)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黄河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递减空间差异格局,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3)PM_(2.5)演变整体上呈正自相关集聚分布,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类型。(4)2016年和2020年PM_(2.5)空间分异的自然地理因素比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力更强,交互作用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2种类型。(5)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分异探测解释力变化最大的5个因子进行拟合,5a间各因子对5大城市群PM_(2.5)污染的负效应不断提高,正效应呈下降趋势,空间作用方向及强度上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制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PM_(2.5) 城市群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