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hosting international mega-events on urban haze pollution in China:Based on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1
作者 ZHANG Xing-min WU Jun-qian 《Ecological Economy》 2022年第2期104-120,共17页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more and more Chinese cities are hosting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events.However,the long-term effects of hosting international events on urban haze pollution ar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more and more Chinese cities are hosting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events.However,the long-term effects of hosting international events on urban haze pollution are rarely discussed in existing literature.Based on the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of China hosting the G20 Hangzhou Summit in 2016,this paper applies the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SCM) for the first tim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G20 Hangzhou Summit on urban haze pollution in China.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CM measures the long-term impact of hosting the G20 Summit on haze pollution more scientific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hosting the G20 Summit did improve the haze pollution in Hangzhou.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objectively confirmed by multi-dimensional tests such as placebo test,permutation test,iterative test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Further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important channels for the G20 Summit to curb haze pollution in Hangzhou.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employs a series of method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G20 Hangzhou Summit on haze pollution in both time and space dimensions.This paper provides a credible basis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mega-events on air pollu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mega-events urban haze pollution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the G20 Summit
下载PDF
Review 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method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urban haze 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Weiqing Huang Lirong Cai +3 位作者 Haifeng Dang Zhe Jiao Hongbo Fan Faliang Ch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572-1577,共6页
Due to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nd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haze weather characterized by PM2.5 has become a severe pollution problem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recently,which has harmful... Due to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nd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haze weather characterized by PM2.5 has become a severe pollution problem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recently,which has harmful effect on the air quality,visibility,clime system and human health.To indicate suitable direc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ze pollution,the pollutant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haze should be figured out firstly.In this work,we briefly review the frequently-used methods for PM2.5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of urban haze based on normal perspective in recent year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ystematic methodology,the utilization of fault tree approach for the caus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of urban haze is significantly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Finally,the recent progress on 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urban haze in China is also synoptically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It is expected that more effective tool/method can be found,developed and employed for the caus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of urban haz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aze FOSSIL FUEL Formation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减霾效应评估——来自19个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王素凤 李化夫 洪剑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86,220,共10页
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引领国家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2003—2019年19个城市群2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群雾霾污染,且... 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引领国家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2003—2019年19个城市群2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群雾霾污染,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中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大城市的减霾效应更为明显;影响机制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加快城市群功能分工间接降低PM2.5污染水平;此外,城市群一体化和城市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减霾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数量,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更有助于缓解城市群雾霾污染。基于上述研究,应积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雾霾污染 城市群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城市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4
作者 吕泽峰 赵海龙 马勤学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6期121-123,共3页
本文对当前城市雾霾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其对公共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系统分析雾霾形成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包括气象条件的作用、工业排放、交通污染、建筑施工扬尘、生活源污染物以及其他因素,揭示了雾... 本文对当前城市雾霾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其对公共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系统分析雾霾形成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包括气象条件的作用、工业排放、交通污染、建筑施工扬尘、生活源污染物以及其他因素,揭示了雾霾成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的城市雾霾治理策略与措施。结果显示,上述综合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显著的雾霾防治效果,对于指导未来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雾霾 治理措施 能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从控制雾霾角度分析城市森林建设的可行性——以哈尔滨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
5
作者 李春晓 张晓燕 陶梅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5期90-94,共5页
雾霾对居民生活及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控制雾霾,哈尔滨市政府从城市森林建设的角度有效减少雾霾,保持城市生态的可持续性。城市森林植物有滞尘效应、可以吸收和转化有毒物质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从技术约束、经济分析、法律/... 雾霾对居民生活及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控制雾霾,哈尔滨市政府从城市森林建设的角度有效减少雾霾,保持城市生态的可持续性。城市森林植物有滞尘效应、可以吸收和转化有毒物质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从技术约束、经济分析、法律/监管约束、社会因素和风险因素5个角度分析哈尔滨森林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确保设计的系统具有结构稳定性、有效性和多样性,同时分析人力、物力和技术等,为城市森林项目的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雾霾 哈尔滨
下载PDF
城市通风廊道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云皓 顾康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44-5458,共15页
通风廊道对于城市气候适应性提高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综述分析有利于对城市通风廊道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既往综述研究过多强调通风廊道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规划编制,对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及效应维度关注不足。总结... 通风廊道对于城市气候适应性提高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综述分析有利于对城市通风廊道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既往综述研究过多强调通风廊道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规划编制,对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及效应维度关注不足。总结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概念内涵、系统构成与研究进展,并指出其与城市风环境的关联,从微观与宏观尺度分别梳理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归纳微观尺度方式为基于现状或模拟气流的观测,包括实地测量法、风洞实验法与计算机数值模拟法,宏观尺度方式为基于空间形态指标的通风路径测度,具体涵盖建筑形态指标选取、评价体系构建、空间路径生成3个步骤。研究也对城市通风廊道的效应维度、管控措施与规划实践进行概括,指出其效应维度主要聚焦于引风、降温、除霾,管控措施以指标预警方式为主,规划实践具有因地制宜的特征。未来研究应结合电路理论挖掘新的通风廊道构建方法与模型,从低碳与健康两个方面拓宽通风廊道效应维度,同时尝试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处理通风廊道研究尚存的矛盾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廊道 城市风环境 空间形态 构建方法 引风-降温-除霾 指标预警
下载PDF
人工增雨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建模研究
7
作者 裴真 古康乐 杨永龙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
雾霾污染问题始终是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隐患之一,为尝试缓解雾霾情况,建模分析人工增雨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以广义线性降尺度模型分析人工增雨效果,得到人工增雨量;利用多层回归理论构建雾霾成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空气质量... 雾霾污染问题始终是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隐患之一,为尝试缓解雾霾情况,建模分析人工增雨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以广义线性降尺度模型分析人工增雨效果,得到人工增雨量;利用多层回归理论构建雾霾成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空气质量指数计算雾霾污染指数,将人工增雨量作为自变量,雾霾污染指数作为因变量,构建反映二者关系的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计算二者的关系系数,确定人工增雨对城市雾霾的缓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增雨量越大,雾霾缓解效果越好,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且人工增雨具有持续性,能够长时间缓解城市雾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城市雾霾 缓解效果 广义线性 降尺度模型
下载PDF
应对区域灰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浅见
8
作者 黄艳贞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256-258,共3页
从能量界面、电磁场回路界面、逆温三个方面加以解析城市区域灰霾形成的机理,并提出全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深入浅出,值得深思。
关键词 城市区域灰霾 生态环境 影响
下载PDF
南京市灰霾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9
作者 吕梦瑶 刘红年 +1 位作者 张宁 蒋维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9-941,共13页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区日平均能见度最低可达8km以下,一天之中有18h主城区地表能见度低于10km,属于典型灰霾天气;工业点源排放对地表S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110μg.m-3以上;流动源(即机动车源)排放对地表N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70μg.m-3以上;面源排放和点源排放对地表PM2.5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分别达到100μg.m-3和45μg.m-3以上。人为热源使低层大气温度升高、风场幅合,主城区垂直向上速度增大,从而降低了主城区地表污染物浓度,使能见度上升,灰霾影响面积减少了20.2km2。建筑物效应使主城区水平风速减小,污染物在主城区及上风方向聚集,浓度上升,在建筑物平均高度较高和密度较大的区域,细粒子PM2.5浓度比没有建筑物时约高10μg.m-3,相应地,主城区能见度下降,最大降幅可达2km,灰霾持续时间增加了2h,灰霾面积约增加了134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城市灰霾 人为热源 建筑物动力效应 城市能见度
下载PDF
苏州城市灰霾及气溶胶对大气消光贡献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钱俊龙 刘红年 +4 位作者 唐丽娟 朱焱 杨金彪 朱莲芳 蒋维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9,共9页
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模式(NJU-CAQPS)对苏州地区2010年1、4、7、10月中旬共19d灰霾状况进行数值模拟,PM10、PM2.5、能见度等参数的模拟日平均与观测值模拟日平均比值分别为0.9、1.1、0.9.苏州北部郊区局地PM10、PM2.5严重超标,硫酸盐... 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模式(NJU-CAQPS)对苏州地区2010年1、4、7、10月中旬共19d灰霾状况进行数值模拟,PM10、PM2.5、能见度等参数的模拟日平均与观测值模拟日平均比值分别为0.9、1.1、0.9.苏州北部郊区局地PM10、PM2.5严重超标,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气溶胶浓度高值区位于主城区西部;模拟期间(总共456h)中有99h出现灰霾,发生率为21.7%,主城区西部最容易发生灰霾;城区硫酸盐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最高,为39.1%,硝酸盐、有机物、黑碳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8.3%和10.0%(明显高于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灰霾 数值模拟 消光系数 能见度 苏州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分析——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欣 曹建华 孙星 《环境经济研究》 2017年第2期81-92,共12页
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空间溢出效应和城市化进程是影响本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空间视角下考察城市化对区域雾霾污染的影响。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以长三角区域的地级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进程... 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空间溢出效应和城市化进程是影响本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空间视角下考察城市化对区域雾霾污染的影响。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以长三角区域的地级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地区雾霾污染加重将加剧本地区雾霾污染;城市化推进是长三角地区雾霾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在空间邻接权重矩阵下,城市化水平增加了1个百分点,PM_(2.5)浓度将增加2.216微克/立方米;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区雾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城市化对雾霾影响的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城市间的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雾霾污染 PM2.5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在北京气象塔上测量城市边界层辐射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江玉华 王强 +2 位作者 张宏升 王正兴 胡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8-928,共11页
利用2004年10~12月在北京325m气象铁塔上所测量的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垂直分层资料,分析了晴空、霾(烟、尘、轻雾)和浓雾天气条件下塔上两层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边界层大气对短波总辐射有明显的衰减作用,2m处的总辐射<280m处... 利用2004年10~12月在北京325m气象铁塔上所测量的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垂直分层资料,分析了晴空、霾(烟、尘、轻雾)和浓雾天气条件下塔上两层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边界层大气对短波总辐射有明显的衰减作用,2m处的总辐射<280m处的总辐射。在晴好天气下,衰减比例为11.2%;在霾和雾天气下,衰减比例分别达到22.3%和36.6%。在塔上280m处测量的晴天城市地表反照率为0.12,而在霾和雾天气条件下分别为0.17和0.29。大气逆辐射(向下长波辐射)的日变化没有短波辐射的明显且有规律,晴好天气的辐射通量密度最小,霾天较大,雾天最大,2m处的大气逆辐射一般高于280m处的。向上长波辐射呈明显的日变化,且2m处的向上长波辐射日变化幅度>280m处的。净辐射具有典型的日变化,晴天日变化幅度最大,霾和雾天的日变化幅度减小。晴天辐射加热最显著,278m厚气层的辐射加热达1.35℃.h-1,霾天为1.13℃.h-1,雾天为0.40℃.h-1。个例分析表明,在近地面气层内,霾中的气溶胶粒子和雾中的水滴对辐射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并影响到辐射平衡,进而影响不同高度气层的加热和冷却,导致边界层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霾和浓雾 辐射特征
下载PDF
城市雾霾管控: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 被引量:26
13
作者 徐建春 周国锋 +2 位作者 徐之寒 周德 郑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6,共8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国内外城市雾霾治理的经验和进展,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而寻求优化城市雾霾管控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市风道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密...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国内外城市雾霾治理的经验和进展,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而寻求优化城市雾霾管控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市风道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2)运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道相耦合的方法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常被忽视;(3)目前杭州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对城市风道的形成有多种不利因素,存在着冲突,需要开展城市风道体系的优化与重构研究。研究结论:通过城市风道的优化与重构来管控杭州城市雾霾,是可行且有效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冲突 城市风道 雾霾 管控 杭州
下载PDF
1980~2013年安徽霾天气变化趋势及可能成因 被引量:32
14
作者 石春娥 王喜全 +3 位作者 李元妮 邓学良 杨元建 温华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7-370,共14页
对1980~2013年安徽省霾日数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以来,霾天气年均发生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际波动较大。不同年代,霾高发区的位置不同:20世纪80年代平均为5.5 d,沿江到江淮之间有零星的高发区;2... 对1980~2013年安徽省霾日数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以来,霾天气年均发生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际波动较大。不同年代,霾高发区的位置不同:20世纪80年代平均为5.5 d,沿江到江淮之间有零星的高发区;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8.5 d,高发区在沿江中西部的望江和池州、省会合肥、淮北北部的萧县和灵璧;2000年代,平均发生日数为8.7 d,有3个高发区,分别是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之间中部、沿淮中部地区和沿江中东部地区。(2)按地理位置把安徽省分为6个子区,不同子区年霾日数的变化趋势不同:皖南山区变化较平缓,沿淮地区2000年后上升明显,淮北北部和沿江有先升后降的趋势。(3)地级市平均霾日数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县城霾日数上升速度缓慢,且在2008年之后有下降趋势。(4)城市化和汽车拥有量激增导致氮氧化物排放量快速增多,可能是2000年之后地级市霾日数显著增多的主要因子,而县城霾日数变化的驱动因子可能是气候变化原因,如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东亚季风指数 安徽省
下载PDF
天津地区灰霾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梅 朱玉强 余文韬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27-132,共6页
利用2001~2004年天津市有代表性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资料和温风探空资料来分析天津地区灰霾特征,得出天津地区灰霾总体状况.天津市灰霾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年灰霾日数呈现市区>山区>海滨;灰霾日数年分布市区... 利用2001~2004年天津市有代表性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资料和温风探空资料来分析天津地区灰霾特征,得出天津地区灰霾总体状况.天津市灰霾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年灰霾日数呈现市区>山区>海滨;灰霾日数年分布市区峰值出现在8月,蓟县(山区)和塘沽(海滨)分别出现在7月和10月,三站谷值都出现在春季,市区出现在4月,蓟县(山区)和塘沽(海滨)集中在3月;天津市灰霾日污染普遍重于非灰霾日,灰霾日污染物监测浓度高于或接近污染物监测浓度月均值;灰霾日边界层明显特征是存在较强近地逆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城市边界层 逆温层 天津
下载PDF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城市雾霾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年 张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154,共4页
采用上海市近12年空气质量指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和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数据,对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城市雾霾的相关性展开实证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 采用上海市近12年空气质量指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和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数据,对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城市雾霾的相关性展开实证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的增加可缓解雾霾污染,而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的增加会加重雾霾问题。针对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雾霾 线性回归模型 协整分析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下载PDF
1970-2005年广西霾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业国 何冬燕 +1 位作者 农孟松 覃志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53-1457,共5页
利用1970—2005年广西8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霾现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广西年霾日不断上升,21世纪后霾日有急剧上升的趋势,霾的强度不断增强,重度霾日和严重霾日出现范围扩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6年来广西的... 利用1970—2005年广西8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霾现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广西年霾日不断上升,21世纪后霾日有急剧上升的趋势,霾的强度不断增强,重度霾日和严重霾日出现范围扩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6年来广西的年平均风速线性逐渐减小,年降水日数也逐渐减小,年平均日最小相对湿度≤70%的日数增多。气候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是引起霾现象频数增加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对苏州灰霾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俊龙 刘红年 +3 位作者 林慧娟 朱莲芳 王学远 蒋维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1-561,共11页
城市面积扩张、建筑密度加大等城市化特征会影响城市气象环境,导致城市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这可能对中国城市灰霾有一定贡献.本文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JU-CAQPS)研究了苏州城市化发展对灰霾的影响.本文利用苏州地区1986年、... 城市面积扩张、建筑密度加大等城市化特征会影响城市气象环境,导致城市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这可能对中国城市灰霾有一定贡献.本文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JU-CAQPS)研究了苏州城市化发展对灰霾的影响.本文利用苏州地区1986年、1996年、2006年三个年代的地表类型资料对苏州地区2010年1、4、7、10月中旬共18d灰霾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同时进行了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对灰霾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近20年的城市面积扩张可导致城区PM2.5平均浓度增加3~4μg·m^-3,城市部分地区PM2.5增加可达25~32μg·m^-3;使城区平均能见度降低0.3~0.4km,局地可降低2~3km;城市面积扩张可导致模拟日平均灰霾小时数增加0.3~0.5h,最大增加可达5h,苏州地区灰霾面积增加170km^2.城市建筑高度和密度的增加使城区部分地区PM2.5增加6~12μg·m^-3;平均能见度降低0.1km,局地降低0.3~0.6km.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大,城市面积对城市灰霾的影响远大于建筑高度和密度的影响.随着城市面积扩张,城市"混浊岛"、"灰霾线"的高度在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城市化发展 NJU-CAQPS
下载PDF
1961-2006年湖南省霾现象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9
作者 廖玉芳 吴贤云 +7 位作者 潘志祥 赵福华 祝燕德 段丽洁 李超 李艳 崔巍 李秋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260-265,共6页
利用1961-2006年湖南省97个市(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霾现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年霾日急剧增多,极值不断被刷新,强度增强,重度霾出现范围增大。统计分析表明:46a来湖南年平均风速线性减小,年降水日数波动... 利用1961-2006年湖南省97个市(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霾现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年霾日急剧增多,极值不断被刷新,强度增强,重度霾出现范围增大。统计分析表明:46a来湖南年平均风速线性减小,年降水日数波动性减少,年平均日最小相对湿度≤70%的日数增多。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引起霾出现频率增加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污染 城市化
下载PDF
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雾日与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郭婷 朱彬 +2 位作者 康志明 桂海林 康汉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969,共9页
利用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区域雾和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雾、霾分布不均匀,雾日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中部沿海地区、安徽省黄山地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 利用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区域雾和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雾、霾分布不均匀,雾日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中部沿海地区、安徽省黄山地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霾日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南京、杭州、合肥、衢州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时间变化上,城市化水平高的大城市年雾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减少趋势;城市化水平低的小城市年雾日数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下降时间滞后于大城市.大城市雾日月平均分布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小城市雾日月平均分布呈双峰型特征,即春季和冬季较多.大城市和小城市年平均霾日数一直呈增加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之后差距变大.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导致的温度上升,空气污染加剧导致的气溶胶增加,是造成长江三角洲雾日、霾日不同变化特征的原因,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复杂,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化 空气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