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叶灵凤193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论
1
作者 董卉川 王雨欣 辛佳怡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揭示妒忌软弱的人性弱点,刻画凄美的爱情悲剧。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既是其1920年代爱情小说的延续,又在都市爱情的包裹之下体现出现代性的追求。通过回溯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阐释其聚焦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以进一步推动学界的叶灵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灵凤 现代长篇小说 都市 爱情
下载PDF
爱情“买卖”:“恋爱陪聊”青年的亲密关系实践
2
作者 成倩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8-48,共11页
过去,“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而如今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恋爱陪聊服务创造了商品化亲密关系的全新叙事,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体验“拟真爱情”的选择。基于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恋爱陪聊服务中的亲密关系呈现出流动、... 过去,“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而如今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恋爱陪聊服务创造了商品化亲密关系的全新叙事,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体验“拟真爱情”的选择。基于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恋爱陪聊服务中的亲密关系呈现出流动、无痛的特征。这种新型亲密关系实践的兴起不仅是情感商品化的结果,亦是“恋爱陪聊”青年适应加速社会的时间结构的灵巧策略,以及寻求情感救赎与修复以抵抗孤独的社会性泛滥的自主行为,具有一定的权宜性与解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陪聊 商品化爱情 城市单身青年 亲密关系
下载PDF
城市青年的婚恋年龄期望及影响因素——以南京、保定调查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贾志科 风笑天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85,共14页
婚恋年龄期望是青年对恋爱和结婚时间或年龄的一种期待、观念或认识。本研究利用2014年3~5月在江苏南京、河北保定两地针对5大类行业1 028名18~35岁的城市在职青年所进行的"青年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对青年婚恋年龄期望及... 婚恋年龄期望是青年对恋爱和结婚时间或年龄的一种期待、观念或认识。本研究利用2014年3~5月在江苏南京、河北保定两地针对5大类行业1 028名18~35岁的城市在职青年所进行的"青年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对青年婚恋年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青年对恋爱时间的看法多元化,对晚婚的认同较为明显,大多接受"男大女小";所处行业社会地位较低、出生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男性青年更倾向于早婚,而低龄、未婚、女性青年则更倾向于晚婚。将青年婚恋年龄期望与实践进行对比发现,未婚青年实际的恋爱年龄普遍比其所期待的年龄更早,已婚青年的实际结婚年龄也比所期望的年龄要小,男青年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上略高于女青年。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青年实际婚恋年龄呈现出了恋爱年龄提前、结婚年龄推迟的特点,恋爱低龄化和结婚高龄化态势明显。青年理想婚龄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对青年理想婚龄影响显著。年龄越低,青年理想婚龄越小;学历越高,青年理想婚龄越大;女性比男性、已婚青年比未婚青年、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的理想婚龄更低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青年 婚恋年龄期望 影响因素 实证调查
下载PDF
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学对女性爱情的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超 徐善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学对女性爱情的表现受到了教会文学和骑士爱情的双重影响。情爱和性爱的完美契合和前后相继构成了女性爱情的两个方面,其中情爱是对骑士爱情的升华和背离;性爱是世俗爱情的再现,反映了当时西欧城市居民注重感官的审美... 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学对女性爱情的表现受到了教会文学和骑士爱情的双重影响。情爱和性爱的完美契合和前后相继构成了女性爱情的两个方面,其中情爱是对骑士爱情的升华和背离;性爱是世俗爱情的再现,反映了当时西欧城市居民注重感官的审美情趣。情爱与性爱的并存反映了城市文学的作者力求突破教会和世俗的限制,追求自由和自主的个人快乐的新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西欧 城市文学 女性 爱情
下载PDF
向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士商“区隔”的跨越与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文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3,共6页
明清之际,“市商/佳人”小说的出现,是迅速崛起的市商阶层对“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及对“风流佳话”领地的争夺。这一在爱情话语中的权力分享,透显出从中晚明以来商人对士/商“区隔”的跨越意向和对等级身份的突破趋势。如果说《... 明清之际,“市商/佳人”小说的出现,是迅速崛起的市商阶层对“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及对“风流佳话”领地的争夺。这一在爱情话语中的权力分享,透显出从中晚明以来商人对士/商“区隔”的跨越意向和对等级身份的突破趋势。如果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叠居奇程客得助》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那么由此再到《聊斋志异》的《黄英》,则呈现出一个由“区隔”的跨越到士/商之融构的发展过程。马生与黄英的“婚姻”,正隐喻着“士魂”与“商才”的互相吸纳与融合。由此而形成的商业伦理和商人精神,对当今市场伦理的建构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爱情小说 才子/佳人 市商/佳人 士魂商才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正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沈从文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沈从文在表现都市情欲、乡村性爱、"诗与火"内在个人爱欲体验等性爱题材小说方面,自觉借鉴和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深化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沈从文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沈从文在表现都市情欲、乡村性爱、"诗与火"内在个人爱欲体验等性爱题材小说方面,自觉借鉴和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深化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但同时也给其创作带来某种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都市情欲 乡村性爱 个人爱欲体验
下载PDF
在世俗品性与伦理导向之间——论都市言情剧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建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8-34,共7页
纵观当前的都市言情剧创作,其中主要的仍然是颇具女性话语特征的个性化剧作,女性视角与男权立场的矛盾造成了都市言情剧的叙事技巧趋于裂变和结局更加开放。叙事过程中的流水性选材、中“性”化表现与伦理化导向,既标示了都市言情剧叙... 纵观当前的都市言情剧创作,其中主要的仍然是颇具女性话语特征的个性化剧作,女性视角与男权立场的矛盾造成了都市言情剧的叙事技巧趋于裂变和结局更加开放。叙事过程中的流水性选材、中“性”化表现与伦理化导向,既标示了都市言情剧叙事的世俗品性,又表明了其一贯持有的伦理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言情剧 叙事伦理化 叙事策略 电视评论
下载PDF
试论张爱玲眼中的现代城市文明——以《倾城之恋》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霞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6期172-175,185,共5页
张爱玲被公认为城市文学或曰市民文学的代表,她的作品主要描写现代都市上海、香港中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而尤以描写封建没落贵族生活的作品为最佳。小说《倾城之恋》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从张爱玲对其主人公生活的细节描绘中,一方面可... 张爱玲被公认为城市文学或曰市民文学的代表,她的作品主要描写现代都市上海、香港中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而尤以描写封建没落贵族生活的作品为最佳。小说《倾城之恋》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从张爱玲对其主人公生活的细节描绘中,一方面可反映出她对传统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她对启蒙话语和现代性话语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现代城市文明 现代性 《倾城之恋》
下载PDF
“南玲北梅”:梅娘与张爱玲小说比较论 被引量:7
9
作者 董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上个世纪 4 0年代文坛上的“南玲北梅”之说 ,指的是同在沦陷区的女作家 :华北的梅娘与上海的张爱玲。将两位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她们的作品同样热切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创作焦点对准敏感的两性关系。在艺术风格与审美形态迥异的背后 ... 上个世纪 4 0年代文坛上的“南玲北梅”之说 ,指的是同在沦陷区的女作家 :华北的梅娘与上海的张爱玲。将两位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她们的作品同样热切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创作焦点对准敏感的两性关系。在艺术风格与审美形态迥异的背后 ,蕴藏着相似的基本思想 :对传统的背离与不屑一顾 ,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着属于人类的恒久的“爱”———男女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玲北梅 张爱玲 梅娘 现代都市小说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新居民婚恋观的心理引导 被引量:1
10
作者 厉云飞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9-32,共4页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使数亿农民成为城镇社区的新居民,从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需要一系列的引导。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市民化心理引导下新居民婚恋观呈现出的明显变化,探讨了婚恋观变化的基础,以及进一步引导...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使数亿农民成为城镇社区的新居民,从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需要一系列的引导。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市民化心理引导下新居民婚恋观呈现出的明显变化,探讨了婚恋观变化的基础,以及进一步引导新居民提高婚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居民 婚恋观 心理引导
下载PDF
都市爱情小说中的“张小娴”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树美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31-32,共2页
张小娴都市爱情小说中鲜明的都市色彩、独特的女性视角让她的小说作品跳出传统言情小说的套路,成为了广受都市白领欢迎、能够映射真实生活与爱情现实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 张小娴 都市爱情 女性视角
下载PDF
都市漂泊之魂的理想与憧憬——徐訏小说“奇女”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徐訏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訏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 徐訏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訏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藉。同时通过这些特异的女性形象,徐訏将人物封闭在特定的情境中来探讨爱情哲理。但这些极幻美的女主人公不仅只生活于离奇的情境,而且她们的结局或是浪游,或归于寺庙,或归于尘土,从而更体现了作品的孤寂虚无的美学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奇女 爱情哲理 都市漂泊 孤寂虚无
下载PDF
商业化社会现实对情爱文化的制约与影响——以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为例
13
作者 刘艺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160,共5页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中国都市情爱文化较之以往有很多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系列的都市言情剧中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都市言情剧作品大多是根据当下流行的都市题材爱情小说改编的,因此有着广泛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反响。梳理商业化社会背...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中国都市情爱文化较之以往有很多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系列的都市言情剧中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都市言情剧作品大多是根据当下流行的都市题材爱情小说改编的,因此有着广泛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反响。梳理商业化社会背景下的当代都市言情剧创作,揭示情爱叙事在商业社会中的价值诉求及其在文化选择上的困惑与迷惘,对于把握世纪之交的情爱文化趋势,对当代社会都市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和感情重塑做出理性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化社会 情爱文化 爱情小说 都市言情剧
下载PDF
简论香港的青少年写作
14
作者 侯桂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香港青少年写作已成为香港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韩丽珠、谢晓虹、袁兆昌、麦树坚、邹文律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年轻作家们在反映香港都市面貌的过程中,常常在身体和空间二者间建立起某种隐喻关系。他们在表达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香港青少年写作已成为香港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韩丽珠、谢晓虹、袁兆昌、麦树坚、邹文律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年轻作家们在反映香港都市面貌的过程中,常常在身体和空间二者间建立起某种隐喻关系。他们在表达人间情感时,则对爱有一种复杂的现代主义式的理解。他们视写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创造性工作,对艺术性的追求使他们逐渐走进香港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写作 都市空间 香港文学
下载PDF
论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社会功能及传播导向
15
作者 戴婕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1-94,共4页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社会功能有两大类:一类是显性功能,一类是隐性功能。显性功能包括娱乐功能和文化功能,它的娱乐功能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学功能论,使其不再从属于政治,更强调"娱己娱人"的功能。就文化功能而言,都市言情小说是...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的社会功能有两大类:一类是显性功能,一类是隐性功能。显性功能包括娱乐功能和文化功能,它的娱乐功能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学功能论,使其不再从属于政治,更强调"娱己娱人"的功能。就文化功能而言,都市言情小说是和现实紧密相连的,无论它如何弱化现实的残酷性,都会透露出真实的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善恶,表达着自己和某些群体的是非善恶标准,在这些群体的社会成员中共有同一种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从中折射出时代的精神状况和文化状况。同时,网络都市言情小说不同于一些主流文学那样具有极强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似乎不能赋以"载道"的重任,而其隐性功能却又恰恰显现出它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对社会、人性、情感的认知正是我们平时教育的短板,如何从中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又能"寓教于乐",需要从网络都市言情小说在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形成良性的渠道,并提升作者与读者的群体素质,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都市言情小说 社会功能 传播导向
下载PDF
爱情,在生存的夹缝中销蚀——世纪之交小说情爱主题的沉浮与流变
16
作者 刘艺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纵观新时期文学,新写实小说、新都市小说中爱情主题的沉浮与流变,在探究爱情理想化、爱情市俗化、爱情商业化的转变过程中,作为爱情主体的人,在生存环境的夹缝中是怎样从对爱情的信仰,到对爱情的无奈,以至于爱情的被销蚀,探索人性嬗变... 纵观新时期文学,新写实小说、新都市小说中爱情主题的沉浮与流变,在探究爱情理想化、爱情市俗化、爱情商业化的转变过程中,作为爱情主体的人,在生存环境的夹缝中是怎样从对爱情的信仰,到对爱情的无奈,以至于爱情的被销蚀,探索人性嬗变的过程与实质,企盼与呼唤洗涤人类灵魂,提升人性精神的情爱在新世纪的文学中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新写实小说 新都市小说 爱情主题
下载PDF
复调的“张腔”——张爱玲沪港语境下的小说和剧本
17
作者 鹿义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2-66,共5页
电影剧本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闪耀异彩的部分,尤其是她与香港"电懋"公司合作的剧本,数量达十部之多。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表现出的喜剧才华、温情笔调以及塑造的新型人物,使其作品在小说的"苍凉彻骨"之外呈现出新的... 电影剧本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闪耀异彩的部分,尤其是她与香港"电懋"公司合作的剧本,数量达十部之多。张爱玲在电影剧本中表现出的喜剧才华、温情笔调以及塑造的新型人物,使其作品在小说的"苍凉彻骨"之外呈现出新的面貌。透过电影剧本的视野重读张爱玲,我们会发现一个与"前阅读"经验迥异的剧作家张爱玲,一种复调的"张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闹喜剧 爱的回归 都市女汉子
下载PDF
论路遥爱情题材的短篇小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晓军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论述了路遥创作初期爱情题材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 。
关键词 路遥 爱情题材 短篇小说 爱情悲剧 城乡交叉地带 黄土庙 道德情操
下载PDF
都市文化再造:从城市爱情到都市欲望的都市言情剧
19
作者 韩素梅 徐国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0-54,共5页
关于城市爱情的电视剧在市场化之后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大约1992年之前的城市俗世爱情及市民生活的回归,一是90年代中期至今迅速转向都市爱情神话及欲望都市、消费都市的大力展示。后一阶段中爱情逐渐与各种欲望紧密地纠缠在一起,... 关于城市爱情的电视剧在市场化之后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大约1992年之前的城市俗世爱情及市民生活的回归,一是90年代中期至今迅速转向都市爱情神话及欲望都市、消费都市的大力展示。后一阶段中爱情逐渐与各种欲望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主角大多由普通市民转为城市白领或中产。这种关于都市的想象与文化再造,不仅强化了传媒的城市中心主义与消费主义价值观,而且也再造了社会关系,并一定程度地影响和破坏了都市文化的多元性及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言情剧 文化再造 爱情 欲望 社会关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立场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6-90,共5页
不同于"离土不离家"的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呈现出城市化、多样化、自主化等现代性特征,但囿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限制,其婚恋观及婚恋行为遭遇了现代化的困境。社会应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选择创造条件,营造良... 不同于"离土不离家"的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呈现出城市化、多样化、自主化等现代性特征,但囿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限制,其婚恋观及婚恋行为遭遇了现代化的困境。社会应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选择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消除旧有的社会歧视;而新生代农民工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变迁,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婚恋问题 城市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