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Conflict and Fusion in Novels
1
作者 Li Li Feng Wenlo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9-264,共6页
From the distinct boundary consciousness contras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s two fields,the social life portrayals in Chinese novels are reflected.In Chinese novels,however,great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the ru... From the distinct boundary consciousness contras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s two fields,the social life portrayals in Chinese novels are reflected.In Chinese novels,however,great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the rural novels,while urban novels are thought lightly;the mainstream is rural novel,while urban novel is turned into only a tributary.During the long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novels,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t cultures is significant.The expression to different fields in rural and urban novel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ural and urban cultures in novels are analyzed,and finally the fus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lationship in the novels during this period is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城乡关系 小说 城市地区 社会生活 城市文化 农村 中国
下载PDF
城市的新景观、诗学隐喻与修辞语言——论小说、舞台剧和电视剧《繁花》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毅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68-74,115,共8页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媒体等手段来展示舞台的假定性、空间性和意象性。电视剧《繁花》则拍出了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的上海这个魔都的魅力。导演王家卫没有完全按照小说、舞台剧的散点式来结构,而是围绕着阿宝的焦点展开叙述,因此将电视剧《繁花》拍成了电影,或者说上升到了电影的高度。这也可以说是电视剧《繁花》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舞台剧 电视剧 《繁花》 城市新景观
下载PDF
黑臭水体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
3
作者 黄晨晨 曾艳红 +5 位作者 管克兰 刘银娥 鲁祺鸿 汪善全 罗孝俊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5-3954,共10页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PBT)占比较低.NBFRs的组成符合其在中国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尽管DBDPE、HBB和PBT均在不同城市间具有显著的浓度差异,但是总体呈现东部高(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西部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分布格局,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是控制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DBDPE作为多溴联苯醚十溴工业品(BDE209)的替代品,其在沉积物中的浓度仍普遍低于BDE209,且DBDPE/BDE209比值与各城市的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黑臭水体沉积物中DBDPE、HBB和PBT均不足以对水生生物造成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 表层沉积物 新型溴代阻燃剂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当下城市现实的关切与审视——关于贾平凹的《暂坐》
4
作者 谢文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暂坐》是贾平凹继《废都》之后的第二部城市题材小说。这部长篇小说采用空间化的叙事策略以及日常闲聊式的对话修辞,书写当下城市人的灵魂困境,一如既往地在泼烦琐碎的日常生活叙述中表达生活的现实、时代的情绪和文化的隐喻。
关键词 贾平凹 城市小说 《暂坐》
下载PDF
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叶灵凤193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论
5
作者 董卉川 王雨欣 辛佳怡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揭示妒忌软弱的人性弱点,刻画凄美的爱情悲剧。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既是其1920年代爱情小说的延续,又在都市爱情的包裹之下体现出现代性的追求。通过回溯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阐释其聚焦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以进一步推动学界的叶灵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灵凤 现代长篇小说 都市 爱情
下载PDF
品钦“加州三部曲”的城市空间政治研究
6
作者 黄思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81-85,共5页
城市作为悠久的空间范式,主流观点一度倾向于认为历史与社会关系形塑了城市空间,空间仅作为一种单向度的僵化产物,这种观念同样体现在“加州三部曲”的整体性研究中。三部曲中的城市并非凝固的随机背景,其作为受制的空间,不同社群在城... 城市作为悠久的空间范式,主流观点一度倾向于认为历史与社会关系形塑了城市空间,空间仅作为一种单向度的僵化产物,这种观念同样体现在“加州三部曲”的整体性研究中。三部曲中的城市并非凝固的随机背景,其作为受制的空间,不同社群在城市中的流动性、对空间的占有与改造加深了阶层分化,前者映照出美国加州复杂的阶级与种族矛盾。同时城市也作为一种生产性空间,革命者正是在街道和广场等公共空间中发现了场所政治与空间正义的深刻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三部曲” 城市 空间政治 阶层固化 空间正义
下载PDF
“难以被建构的城市”——论城市题材在“十七年小说”中的“困境”
7
作者 崔谦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1,118,共8页
“十七年小说”中,城市题材作品远没有达到如“革命历史小说”、农村题材小说那样代表作家众多、经典之作频出的高度。造成这一文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学传统上来说,现代文学时期城市题材小说数量有限,而且多表现的是对城市的批... “十七年小说”中,城市题材作品远没有达到如“革命历史小说”、农村题材小说那样代表作家众多、经典之作频出的高度。造成这一文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文学传统上来说,现代文学时期城市题材小说数量有限,而且多表现的是对城市的批判,故没有形成可供“十七年小说”借鉴的资源。从现实层面上来说,随着建国后社会主义制度在城市的确立,对城市的书写逐渐从都市生活转向工业生产,但这却与当代作家的写作经验产生了“错位”。此外,农村题材较城市题材更容易实现当代文学对“革命的现代性”的追求,这无疑让城市题材在“十七年小说”题材选择过程中处于了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城市题材 乡土小说 “工业题材” “革命的现代性”
下载PDF
乡土小说更新的双重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雷鸣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匮缺主体性等。更新的现实逻辑在于,“乡土中国”已经裂变为市场时代的“后乡土中国”,农民、村庄、城乡关系等均发生了深刻变迁。新的时代感觉结构,自然孕育着新的乡土话语表达,未来乡土小说可在乡土文明价值认知、理解乡村新变趋势、城乡关系、叙事伦理、农民形象等五个维度进行更新,从而在主题凝练、人物塑造、叙事模式、美学面向、结构策略等方面发展和衍生更多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更新 后乡土中国 城乡关系 叙事伦理 农民形象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的荆永鸣“外地人”小说新论
9
作者 刘虎 《天中学刊》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荆永鸣长期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创作有“外地人”系列小说。一方面,作家关注农民工居住空间的局促紧张和由此产生的精神痛苦,突出他们尴尬的都市生存境遇;另一方面,作家通过塑造典型的打工者形象,表现城市经验和城市环... 荆永鸣长期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创作有“外地人”系列小说。一方面,作家关注农民工居住空间的局促紧张和由此产生的精神痛苦,突出他们尴尬的都市生存境遇;另一方面,作家通过塑造典型的打工者形象,表现城市经验和城市环境对农民工的积极影响,让人们认识到更为丰富全面的城市发展面向。总体来说,空间视域下的荆永鸣“外地人”小说表现了进城农民工“在尴尬中坚守”的心灵苦旅,而这也成为其小说的独特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永鸣 “外地人”小说 空间视域 城市经验
下载PDF
都市话语与革命理想的暗合——刘荣恩小说创作考论
10
作者 汤志辉 郑师懿 《写作》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刘荣恩小说创作的前期基调偏向于刻画小资产阶级的“自怜自伤”情愫,在后期则有了明显的转向。模板化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被注入了作者关于自由与革命的某些思考,从而生发出更多阐释的可能。借由笔下的都市女性群像,刘荣恩将自身的认同... 刘荣恩小说创作的前期基调偏向于刻画小资产阶级的“自怜自伤”情愫,在后期则有了明显的转向。模板化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被注入了作者关于自由与革命的某些思考,从而生发出更多阐释的可能。借由笔下的都市女性群像,刘荣恩将自身的认同焦虑与价值嬗变巧妙地移植到小说之中。从“待拯救者”向“醒觉者”的转变历程,似乎正是作者自身成长轨迹的投射。而死亡、爱情与海三种意象,则成为了刘荣恩小说中重复提及的“三原色”。分析其小说作品中的情感摇摆与价值取向,有助于还原文学史叙述之外的真实现场,重塑一个更为完整的华北沦陷区文学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荣恩 小说创作 都市话语 革命理想
下载PDF
两宋“双城记”:“包公”“济公”系列小说解读的城市文化视角
11
作者 葛永海 刘柏良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25,共11页
以两宋“双城”的视角来观照“包公”“济公”系列小说,能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包公与济公皆为明清通俗小说中的传奇人物,以两人为中心的系列小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两大文本系统。“开封包青天”和“钱塘济颠禅师”都带有鲜明的城市... 以两宋“双城”的视角来观照“包公”“济公”系列小说,能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包公与济公皆为明清通俗小说中的传奇人物,以两人为中心的系列小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两大文本系统。“开封包青天”和“钱塘济颠禅师”都带有鲜明的城市属性,两个系列都以宋代都城生活为主要背景展开叙事,呈现出一北一南两大都城的文化特色。两类小说在都城文化和人物属性的互动上颇为相似。一方面是“依城塑人”,即人物开展都城化叙事。“包龙图”依托“开封府”统领侠客在以政治主题为主的多元空间内惩恶扬善,济公则以“替僧”身份游走临安的市井江湖,带领徒弟扶危济困、普度众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人名城”,即都城彰显人格化特征。城市与主人公之间展开多维度的互文与对话,以彰显城市的人格化气质,包公逐渐演变为中原清官文化的时代象征,济公身上则凝聚了江南和合文化的世俗样貌,威严气度与谐谑趣味参与建构了小说中开封与临安的城市美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双城记” 包公 济公 小说解读 城市文化视角
下载PDF
物象铺陈、空间测绘与城市抒情——当代小说城市书写的认知模式考察
12
作者 王兴文 赵一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从如何认知城市的角度看,当代小说的城市书写有三种较为常见的写作模式,即以物象指代城市、以空间探索城市以及以抒情的姿态表达对城市生活的情感评价。以此作为考察当代小说城市书写的切入点,或可跳出现代性思考模式,以较为客观的视角... 从如何认知城市的角度看,当代小说的城市书写有三种较为常见的写作模式,即以物象指代城市、以空间探索城市以及以抒情的姿态表达对城市生活的情感评价。以此作为考察当代小说城市书写的切入点,或可跳出现代性思考模式,以较为客观的视角审视当代作家思想观念变化的内在逻辑,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实践过程与精神实践过程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物象叙事 空间测绘 都市抒情
下载PDF
张欣都市小说的湾区色彩
13
作者 刘庆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4-150,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概念为重新阐释张欣的都市小说提供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视角。张欣的都市小说彰显了都市人的坚韧和奋斗精神,与大湾区文学奋斗、创新的精神气质契合,小说人物的奋斗史见证了大湾区的发展史;小说常常以广州为圆心,以人物的...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概念为重新阐释张欣的都市小说提供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视角。张欣的都市小说彰显了都市人的坚韧和奋斗精神,与大湾区文学奋斗、创新的精神气质契合,小说人物的奋斗史见证了大湾区的发展史;小说常常以广州为圆心,以人物的命运发展为线索,将小说的空间荡开去,辐射到大湾区其他城市,粤港澳三地交织的空间跨域书写,生动地呈现了湾区城市的历史印记和经济文化个性;小说粤方言、食物化语言等粤味语言的运用,凸显了张欣小说创作的湾区文学语言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文学 张欣 都市小说
下载PDF
面向存在的有情书写——弋舟小说论
14
作者 马忠礼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在新世纪以降的城市文学相对缺乏城市精魂的大背景下,弋舟以城市的“生活感”和城中人的“生命感”为内核,自觉重构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整体经验。弋舟以小说创作回应了当下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时期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审视了城中个体的生... 在新世纪以降的城市文学相对缺乏城市精魂的大背景下,弋舟以城市的“生活感”和城中人的“生命感”为内核,自觉重构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整体经验。弋舟以小说创作回应了当下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时期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审视了城中个体的生存境遇和精神困境,勘探了时代的精神状况。弋舟在小说中以有情的姿态消解冲突,解析生命,抚慰灵魂的叙事伦理,对于拓宽当下城市文学叙事的精神边界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弋舟小说 城市经验 个体境遇 集体困境 叙事伦理
下载PDF
科幻赋形的现实思辨:论新世纪科幻小说的未来城市书写
15
作者 潘如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5,45,共11页
未来城市是科幻叙事的重要意象。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对未来城市发展进步或衰退毁灭迹象、流动与区隔并存的时空秩序、虚拟空间与实在世界的生存体验差异展开了细致的升维思考,背后隐含着作者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所涉人城关系、城市时空... 未来城市是科幻叙事的重要意象。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对未来城市发展进步或衰退毁灭迹象、流动与区隔并存的时空秩序、虚拟空间与实在世界的生存体验差异展开了细致的升维思考,背后隐含着作者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所涉人城关系、城市时空秩序所涉社会正义以及科技衍化下人居生存体验等问题具体而微的现实思辨。其中体现的发展观、时空观、科技观与时代语境高度同步,涵盖城市文明发展秩序何以为能以及城市生活应然和实然的设问与反思,回应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展现了新世纪科幻小说城市叙事的洞察力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科幻小说 城市想象 现实思辨
下载PDF
乡土叙事的历史反思与现实质询——论刘玉栋小说创作
16
作者 张永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7-135,共9页
刘玉栋小说的乡土叙事构成对乡村历史与现实的自觉回应。他的小说《雾似的村庄》是在1990年代以具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乡村困境的历史前提。《我们分到了土地》是在20世纪末通过回望和重述历史来表现对乡村历史命运的忧思。《跟... 刘玉栋小说的乡土叙事构成对乡村历史与现实的自觉回应。他的小说《雾似的村庄》是在1990年代以具有象征意味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乡村困境的历史前提。《我们分到了土地》是在20世纪末通过回望和重述历史来表现对乡村历史命运的忧思。《跟你说说话》《早春图》《幸福的一天》等作品从不同的主体位置出发表现城市对乡村生活的支配并把这种支配关系问题化,《年日如草》揭示了城乡关系中进城务工者被给定的位置以及摆脱这种位置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玉栋 小说 乡土叙事 城乡关系
下载PDF
20世纪小说中的重庆书写研究综述及展望——基于城市文化研究视角
17
作者 郑宗荣 李雨萌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0-81,共12页
研究20世纪小说中有关重庆书写的文章较多,尤其是对抗战时期书写重庆的小说进行研究,成果最为丰硕。从城市文化研究角度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了重庆的气候和地理特质等构成的生活环境、由衣食住行与消遣构成的生活方式、包含婚丧嫁... 研究20世纪小说中有关重庆书写的文章较多,尤其是对抗战时期书写重庆的小说进行研究,成果最为丰硕。从城市文化研究角度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了重庆的气候和地理特质等构成的生活环境、由衣食住行与消遣构成的生活方式、包含婚丧嫁娶等的生活习俗。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小说研究的城市性,将小说研究与城市研究相结合,实现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小说 重庆书写 城市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新形态城市电网保护与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39
18
作者 何正友 李波 +5 位作者 廖凯 胡思洋 马子钦 李佳林 柯永超 杨健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193-6206,共14页
大量分布式电源、电气化交通、储能设备的不断接入,以及城市电网电力电子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电网逐渐呈现出新的复杂形态,传统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新形态下城市电网的保护与控制技术,提... 大量分布式电源、电气化交通、储能设备的不断接入,以及城市电网电力电子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电网逐渐呈现出新的复杂形态,传统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新形态下城市电网的保护与控制技术,提出了系列新方法、新技术,以应对城市电网新形态所带来的新问题。据此,通过分析新形态城市电网的运行与故障特征,重点剖析新形态城市电网在状态监测、故障特性、保护方法、故障定位、恢复控制及优化控制所面临的关键挑战。而后,以应对新形态城市电网保护与控制关键挑战为目标,重点论述新形态城市电网保护与控制关键技术。最后,对新形态城市电网在透明化、保护与控制协同以及新型网架组网技术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城市电网 保护与控制 分布式电源 电气化交通 储能设备 电力电子设备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 被引量:56
19
作者 杨俊宴 史北祥 +1 位作者 史宜 李永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4,共8页
自城市诞生以来,与疾病和灾害的斗争,一直都是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的主要动因之一,尤其在当代社会人口、信息、经济等高频交互的背景下,高密度城市成为疫病快速传播影响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新世纪全球疫病在高密度城市传播的特征和我国... 自城市诞生以来,与疾病和灾害的斗争,一直都是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的主要动因之一,尤其在当代社会人口、信息、经济等高频交互的背景下,高密度城市成为疫病快速传播影响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新世纪全球疫病在高密度城市传播的特征和我国城市防疫中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提出建构包括城市-社区-建筑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并以综合大数据的智能化平台监控、反演和预警疫病爆发与传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城市规划建设 智能化 多尺度空间 防疫系统
下载PDF
片面的深刻——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学勇 崔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5-70,共6页
沈从文主要从乡村中国的文学视野和价值体系出发反思都市文明,深刻揭示人类在都市化过程中所付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代价。但由之形成的情感和思维的定势也囿限了他,使他未能更多关注都市生存的其他向度。他的都市小说在文学发现和文学表... 沈从文主要从乡村中国的文学视野和价值体系出发反思都市文明,深刻揭示人类在都市化过程中所付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代价。但由之形成的情感和思维的定势也囿限了他,使他未能更多关注都市生存的其他向度。他的都市小说在文学发现和文学表现上的优长和缺失都相当明显。这不仅影响了他文学世界的深度建构,而且导致他文学创造整体上的不平衡。他以一种"片面的深刻"的小说形态阐释了都市文明的现在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都市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