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程贵 姚佳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2期37-41,共5页
城市流强度是量化城市外向服务功能的指标,反映了城市间空间联系的强弱。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式,本文对2012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倾向度、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属于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经... 城市流强度是量化城市外向服务功能的指标,反映了城市间空间联系的强弱。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式,本文对2012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倾向度、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属于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经济实力突出、经济辐射能力强,是全省经济发展中心;白银、天水、庆阳与酒泉、嘉峪关、武威分别是甘肃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重要区域副中心,在各自所在地区发挥着带动功能;平凉、定西、陇南以及金昌、张掖等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较低,其辐射面主要是城市所在地,属于地方性经济中心。最后,提出增强甘肃省各城市空间联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外向功能量 城市发展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联系及政策协调 被引量:2
2
作者 逯笑微 原毅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8,共8页
根据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计算,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较低的结论。根本原因是总体上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较低... 根据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计算,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较低的结论。根本原因是总体上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较低,多个产业的外向度不高。进一步研究城市流强度值的影响因素中,制造业作用较大,而第三产业作用偏小,得出该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优化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空间联系应加强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建立合理的城市间产业分工,保持沟通渠道的有效畅通,形成高度协同的城市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城市流强度 空间联系 城市规模等级 城市外向功能
下载PDF
湖南“3+5”城市群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婧 吴开 夏鑫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年第6期120-122,共3页
城市流强度作为外向功能量的一个反应指标,能较好的反应区域中城市的集聚扩散能力。"3+5"城市群作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发展对湖南省及中部地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城市流模型的构建,对湖南"3+5&q... 城市流强度作为外向功能量的一个反应指标,能较好的反应区域中城市的集聚扩散能力。"3+5"城市群作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发展对湖南省及中部地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城市流模型的构建,对湖南"3+5"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做一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城市群 外向功能量 城市流强度
下载PDF
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
4
作者 刘朝明 韩斌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2008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都市圈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实施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结果之一。我国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发达,其中尤其以都市圈不发达作为重要的标志。四川之所以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第一大省,与成都都... 都市圈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实施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结果之一。我国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发达,其中尤其以都市圈不发达作为重要的标志。四川之所以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第一大省,与成都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都市圈的形成具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是经济要素或经济资源在城市空间的集聚;二是集聚后的要素或资源形成强大的经济能量向外部的输出或外溢。前一个标志正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旨在探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效应及其对外辐射的外向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都市圈 经济集聚 外向型功能
下载PDF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哈长城市群空间联系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佳宁 罗研 李晶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以哈长城市群为例,对产业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联系度等表征值进行测算,监测分析哈长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情况,旨在为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战略实施提供客观的监测信息和有力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 哈长城市群 产业区位熵 外向功能量 城市流强度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中国段节点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赵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8,共7页
基于城市流模型的分析框架,文中对"一带一路"中国段的18个主要节点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功能及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节点城市在不同外向型功能的发挥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其外向型产业部门普遍具有一定的对外影响... 基于城市流模型的分析框架,文中对"一带一路"中国段的18个主要节点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功能及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节点城市在不同外向型功能的发挥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其外向型产业部门普遍具有一定的对外影响力;呼和浩特、沈阳等城市的功能效率较高,昆明、拉萨等城市的城市流倾向度较大;各节点城市的城市流强度间的差异显著,传统经济中心的优势明显;沈阳、长春等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其对外服务功能并未达成协调;银川、拉萨等城市具备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潜力,但城市经济实力较弱。针对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城市 区位熵 城市流强度 外向功能量
原文传递
城市外向型功能对城市空间联系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城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石林 侯景新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6,28,共8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之一,在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促进东中西地区互动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引力模型测算出"协调会"各城市的...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之一,在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促进东中西地区互动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引力模型测算出"协调会"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根据各产业的外向服务业功能量及城市总外向功能量的大小,选取上海、南京、武汉、宁波、重庆、合肥六个城市,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城市总外向功能量对城市空间联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的铁路客运次数与城市间的距离负相关,城市间的距离越远,铁路客运次数越少;具有较强外部功能量的城市对空间联系的影响显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人口规模与铁路客运次数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该文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应加快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和促进城市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外向功能 城市空间联系 长江经济带城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