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ace Syntax与GIS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少城片区为例
1
作者 杨文意 张鲲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文章以成都市少城片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总结归纳相关文献,运用空间句法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少城片区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选取整合度、协同度、选择度、商业POI等4个参数,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少城片区呈现出整体与... 文章以成都市少城片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总结归纳相关文献,运用空间句法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少城片区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选取整合度、协同度、选择度、商业POI等4个参数,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少城片区呈现出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空间形态,空间结构层次分明,特殊的鱼骨形路网具有较高的向心性和聚合性,展现出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吸引力,商业业态分布与人群的聚集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城市空间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城片区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形态演变和驱动发展:天津城市空间拓展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殷彪 汪丽君 宋苑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由增量扩张转为存量优化,通过对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拓展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城市发展的规律特征,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起到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天津市为例,以1...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由增量扩张转为存量优化,通过对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拓展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城市发展的规律特征,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起到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天津市为例,以1985—2020年的城市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工具对天津的城市扩张进行定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的方法,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探寻城市扩张的规律和驱动因素,为城市的更新发展探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空间 城市形态 演变过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从视点到空间:基于点云的景观空间视觉特征量化分析方法
3
作者 张潇涵 程子倩 张宁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1,共7页
【目的】景观空间视觉特征是衡量景观空间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往基于三维模型、二维照片的分析方法难以兼顾对视觉界面平面维度与纵深维度空间信息的量化分析,对于较大尺度的城市公园空间视觉特征研究与设计实践的适用度较低。对景... 【目的】景观空间视觉特征是衡量景观空间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往基于三维模型、二维照片的分析方法难以兼顾对视觉界面平面维度与纵深维度空间信息的量化分析,对于较大尺度的城市公园空间视觉特征研究与设计实践的适用度较低。对景观空间视觉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设计师认知场地空间形态的关键特征。【方法】提出一种将点云可视化技术与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点云模型数据获取与处理、空间单元划分与视点生成、人群视觉模拟与特征指标计算、空间单元视觉特征可视化与分析4个步骤。借助该方法,以南京市情侣园为例,选择延伸度、开敞度、复杂度、绿视率和天空率5个视觉特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空间单元内部不同位置的视觉特征指标数值差异可能与单元内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联系。空间单元中心视点的视觉指标计算结果在反映单元整体的视觉特征上存在一定局限。【结论】相较于过往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和直观地展现多种视觉特征指标在空间中的数值分布及连续变化情况,且具有综合分析多个指标的潜力。该方法在探究景观空间的视觉特征与人群行为偏好间的关联机制、预测人群行为活动等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视觉感知 城市公园 数字景观技术 景观空间形态 视觉特征 点云
下载PDF
生产方式与社会形式:列斐伏尔构建城市空间批判理论的叙事逻辑及其研究启示
4
作者 牛俊伟 李壮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的文本表达与理论逻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基于《空间的生产》的文本考究,列斐伏尔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以城市作为问题域构建空间批判理论,深刻揭露了贪婪肮...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的文本表达与理论逻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基于《空间的生产》的文本考究,列斐伏尔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以城市作为问题域构建空间批判理论,深刻揭露了贪婪肮脏的资本主义得以幸存的秘密。这一城市空间批判理论的叙事逻辑是以生产方式为逻辑出发点,以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为逻辑展开,以城市作为具体景观,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据此,列斐伏尔又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理论图式,重新勾画了与不同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空间形式,完成了生产方式空间城市的批判理论体系。这对于当前学界重新批判性地审视列斐伏尔对于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差异性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社会形式 列斐伏尔 城市空间批判 叙事逻辑
下载PDF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审美意蕴表达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余青 《湖南包装》 2023年第3期23-25,43,共4页
文章旨在探索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审美意蕴的表达方法。研究认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内涵可以从公共空间营造的指导思想、形式美表达方式以及公共空间营造方法 3个方面来解析;其审美意蕴的内涵包括自然美、形式美和意境美3个方面;研究... 文章旨在探索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审美意蕴的表达方法。研究认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内涵可以从公共空间营造的指导思想、形式美表达方式以及公共空间营造方法 3个方面来解析;其审美意蕴的内涵包括自然美、形式美和意境美3个方面;研究得出城市公共空间审美意蕴表达方法有3种:一是生态优先和可持续性的自然美表达方法;二是秩序与变化的形式美表达方法;三是空间叙事与意境美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 审美意蕴 自然美 形式美 意境美 表达方法
下载PDF
自然锚固--辽东湾文化区规划建筑景观一体化实践研究
6
作者 焦洋 张伶伶 王靖 《华中建筑》 2023年第8期58-61,共4页
要通过辽东湾文化区建筑与外部开放空间的设计过程,探讨集群设计情况下建筑与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交互关联方式。从设计时序过程和空间层级递进入手,提出宏观层面格局秩序下的整体介入方式、中观层面联系秩序下的群落锚固方式以及微观层... 要通过辽东湾文化区建筑与外部开放空间的设计过程,探讨集群设计情况下建筑与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交互关联方式。从设计时序过程和空间层级递进入手,提出宏观层面格局秩序下的整体介入方式、中观层面联系秩序下的群落锚固方式以及微观层面衔接秩序下的区域协同方式;把建筑集群与环境、聚落与场所、建筑单体与外部空间有机整合为共生的整体,为未来大尺度建筑集群与城市公共空间塑造提供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文化核心区 公共空间 空间形态 区域关联
下载PDF
开放街区城市形态与空间品质提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管若尘 郎嵬 +1 位作者 陈婷婷 李郇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近年来,人民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街区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量城市老区发展空间受限,已建成区的建筑、道路、社区及设施老旧,引发空间品质降低、人群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开放街区的网红商业化是老旧小区改... 近年来,人民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街区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量城市老区发展空间受限,已建成区的建筑、道路、社区及设施老旧,引发空间品质降低、人群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开放街区的网红商业化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常见实例,自此形成的“网红街区”成为新时代生活与消费方式转变下“自下而上”城市微更新的典范。因此,分析城市开放街区城市形态与空间品质对城乡建设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网红街区”为例,采用POI、OSM开源地图等多源数据,结合调研访谈,从街区、街道和建筑3个尺度着手,基于意象性、围合度、人尺度、透明度和丰富度5个维度评价街区空间品质,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开放街区品质提升提出机制性建议和规划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空间品质 开放街区 老旧小区 网红街道 广州市
下载PDF
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产业-空间”体系构建和实践——以湖北省为例
8
作者 赵宁 张健 吕旺涛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3期38-45,共8页
以主体功能区理论为分析基础,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功能-产业-空间”体系。结合湖北区域发展战略和城乡发展实践,从功能定位、产业主导、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提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驱动力、路径,重塑省域城乡发展新格局,为城乡融合... 以主体功能区理论为分析基础,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功能-产业-空间”体系。结合湖北区域发展战略和城乡发展实践,从功能定位、产业主导、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提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驱动力、路径,重塑省域城乡发展新格局,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功能定位 产业主导 空间形态 湖北省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斌 王丛 +2 位作者 李娜 郝亚睿 寻天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在当下城市群聚集发展模式下,以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为导向的TOD发展模式对其规划建设区域土地利用产生长期影响.本文采用文献总结与理论分析法,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主题进行系统的分类,从城轨对用地结构、土地价值及城市... 在当下城市群聚集发展模式下,以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为导向的TOD发展模式对其规划建设区域土地利用产生长期影响.本文采用文献总结与理论分析法,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主题进行系统的分类,从城轨对用地结构、土地价值及城市空间形态三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城轨对土地利用影响的研究内容,并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在评述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估方法,纳入环境能源等影响因素,强化土地储备开发机制,注重行政边界与区域交通融合等以供未来进一步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TOD 土地价值 空间形态
下载PDF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琰 胡剑忠 史海磊 《工业设计》 2023年第1期68-70,共3页
城市地铁已成为中国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在管理城市发展和优化城市结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内置轨道交通运输站的大部分区域在空间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文章从地... 城市地铁已成为中国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在管理城市发展和优化城市结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内置轨道交通运输站的大部分区域在空间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文章从地下空间的概念出发建立理论框架,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形态,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功能构造、空间发展类型、内部条件特点等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加以探索,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设计,有利于地下三维空间的互动关联与人性化空间的形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空间 空间设计 空间形态
下载PDF
商业综合体周边人行尺度风环境模拟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源祥 戚迪 +1 位作者 李喆 房文博 《城市建筑》 2023年第7期180-184,188,共6页
商业综合体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功能复合化,在城市中具有特殊的区位价值和高度整合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空间的结构引导作用,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建筑周边人行感受为出发点,对商业综合... 商业综合体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功能复合化,在城市中具有特殊的区位价值和高度整合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空间的结构引导作用,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建筑周边人行感受为出发点,对商业综合体周边人行高度风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利用Butterfly软件,对不同商业综合体总体布局的各风环境指数进行了整理和比较,以研究不同布置模型下能否提供更佳的城市及人行风环境设计策略,从而提供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形态与建筑布局方向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绿色建筑 商业综合体 建筑形体 CFD模拟 风环境
下载PDF
不同风貌的街道界面对街道活力影响的对比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媛媛 汪千琦 文瀚梓 《中国名城》 2023年第6期33-40,共8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车行交通主导下的城市街道活力下降,街道界面承担城市的认知功能,为街道空间的活力提供支持。以往研究多着眼于对单一研究对象街道界面指标的影响机制进行解读,对不同风貌下街道界面指标活力作用的差异分析涉及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车行交通主导下的城市街道活力下降,街道界面承担城市的认知功能,为街道空间的活力提供支持。以往研究多着眼于对单一研究对象街道界面指标的影响机制进行解读,对不同风貌下街道界面指标活力作用的差异分析涉及不多。由此,以苏州市姑苏区、工业园区两类典型风貌街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分析研究。街道界面指标的选择基于城市形态、空间认知、环境行为3个视角,利用空间数据量化界面密度、绿视率、店面密度等指标;通过百度热力图测度人群聚集度(街道活力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发现高宽比、面宽比等指标在不同风貌下对街道活力水平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对街道界面设计与街道活力的提升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与建议,这对不同风貌街道的界面理论和设计实践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与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界面 街道活力 城市形态 空间认知 环境行为 苏州
下载PDF
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明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小群 余帅华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3-29,共7页
基于历史地图与Landsat遥感影像图,复原了明光市6个时间截面下城市建成区范围与城市道路网络,综合运用分形理论与空间句法理论,分析了明光市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明光市城市空间扩展经历了起步、... 基于历史地图与Landsat遥感影像图,复原了明光市6个时间截面下城市建成区范围与城市道路网络,综合运用分形理论与空间句法理论,分析了明光市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明光市城市空间扩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成长、加速四个阶段,城市呈扇面状向东北扩展,外部空间形态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由紧凑趋向于松散;2)城市全局集成核范围不断扩大,集成核向东北方向转移,局部与整体耦合度较好,但新旧城区联系度有待加强;3)城市内外空间协同演变,空间扩展方向与集成核转移方向一致,内外空间发展相互引促进;4)从明晰发展方向、空间集约发展、优化交通网络三个角度为明光市城市空间发展提出引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 明光市 多源时空数据
下载PDF
青岛前海区域微观层次地下空间形态演化机制
14
作者 史平阳 邵峰 +2 位作者 辛武唐 李少轩 宋世康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地下空间对提高用地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前海区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地下空间开发量巨大,但也面临着规划落后、管理混乱、功能冗杂等问题。为提高青岛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水平,立足于微观空间视角,通过分析前海... 地下空间对提高用地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前海区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地下空间开发量巨大,但也面临着规划落后、管理混乱、功能冗杂等问题。为提高青岛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水平,立足于微观空间视角,通过分析前海区域微观层次地下空间形态的发展动因与演化过程,归纳微观层次地下空间形态的演化轨迹,提出微观层次地下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以期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机制,并为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空间形态 演化机制 微观层次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北京旧城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15
作者 杨凌 张凯莉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97-101,共5页
北京建城历史悠久,北京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标志性代表。本文通过空间句法(Depthmap)对北京旧城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进行整合度、选择度等分析,探究其不同阶段城市形态演变规律特征与内在动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 北京建城历史悠久,北京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标志性代表。本文通过空间句法(Depthmap)对北京旧城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进行整合度、选择度等分析,探究其不同阶段城市形态演变规律特征与内在动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的旧城更新保护提供更多的经验,规避旧城更新中不合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北京旧城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同仁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李雨桐 叶娇 《城市建筑》 2023年第8期101-104,共4页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联合作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迁过程。文章的重点研究对象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范围为同仁市中心城区,作者将分四个时期总结古、近、今三大时间跨度的同仁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并...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联合作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迁过程。文章的重点研究对象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范围为同仁市中心城区,作者将分四个时期总结古、近、今三大时间跨度的同仁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并剖析促进其演变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城市未来发展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同仁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同仁城市的未来规划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演变 影响因素 同仁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城市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变——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17
作者 李垣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其特殊制度背景下的空间发展模式与西方的城市管理主义理论(Urban Managerialism)有契合之处。既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研究在多尺度的探讨上不够充分。从城市管理主义视角引入,结合中国... 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其特殊制度背景下的空间发展模式与西方的城市管理主义理论(Urban Managerialism)有契合之处。既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研究在多尺度的探讨上不够充分。从城市管理主义视角引入,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房屋中介网站与书籍资料的信息,通过核密度分析、数量分析与图形分析,描述不同时期城市与街区尺度的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解释“城市经理人”(Urban Managers)在演变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中国城市中,城市经理人的角色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地产商、金融机构、规划师与建筑师等机构与群体对城市管理的过程起协同作用。城市管理作用于居住空间的形态演变过程中,加强政府管控可以有效促进居住空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理主义 居住空间 形态 演变 机制
下载PDF
基于扩展空间句法的路网形态对城市功能用地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金龙 《测绘标准化》 2023年第4期44-52,共9页
为研究城市路网对各类用地分布的影响,厘清路网空间形态与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扩展空间句法(sDNA)中的接近度、穿行度指数反映路网形态演变特征,分析路网接近度、穿行度与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为研究城市路网对各类用地分布的影响,厘清路网空间形态与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扩展空间句法(sDNA)中的接近度、穿行度指数反映路网形态演变特征,分析路网接近度、穿行度与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城市功能用地分布的关系及其空间聚集特征。结果表明,路网接近度、穿行度对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具有明显差异性影响。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应以居住用地为核心形成“短距离、密路网”,教育、公共用地在次级圈层提供相应的生活游憩服务,外围圈层用地通过调整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路网形态,满足特定人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空间句法 路网形态 城市功能用地 核密度估计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城市绿地土壤酸碱度特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19
作者 李超明 汪瑞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以绿地空间的详细划分为基础,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拓展城市绿地土壤酸碱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绿地土壤具有整体偏碱的特征,绿地空间形态的丰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土壤pH的差异化表现。基于数据... 以绿地空间的详细划分为基础,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拓展城市绿地土壤酸碱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绿地土壤具有整体偏碱的特征,绿地空间形态的丰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土壤pH的差异化表现。基于数据分析总结出时空连续性、地形和平面形态3个影响因素,讨论其各自成因与影响方式。作为土壤环境的重要指标,酸碱度不仅直接影响植被生长,还是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关键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碱度 城市绿地 空间类型 时空连续性 地形变化 平面形态
下载PDF
Collective Forms and Collective Spaces: A Discussion of Urban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 Based on Research in Chinese Cities
20
作者 Sam Jacoby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9年第4期8-17,共10页
The paper examines how social projects,social spaces,and social realities define three contexts and shifts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urban design in China,which are the transformations from collective forms to communi... The paper examines how social projects,social spaces,and social realities define three contexts and shifts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urban design in China,which are the transformations from collective forms to community building,from government to governance,and from urban versus rural development to urban-rural integration.The argument presented is that a unique un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on,production,and reproduction spaces into one institution,produced collective forms in China,whose collective spaces and collective subjectivities contrast with Western-centric explanations of urban design and urban sociology that depend on abstract notions of the public,public space,community,and place making.Instead,collective forms and collective spaces are defined by concrete activities,interests,and benefits that provide social networks of support and care to clearly identifiable constituencies.The collective and the community in China are thus always legibly spatialized and develop in parallel to a socialized model of governance that derives from a“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This creates a spatialized governmentality,an instrumentalization of spatial design by government that brings spatial and social problems of governance closely together.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s of these changing contexts is the basis to outlin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urban design approach that deals with spati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practices,and policies.The paper brings together research conducted in Chinese cities including Wuhan,Beijing,and Shangh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forms collective spaces people's commune danwei xiaoqu urban design spatialized governmenta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