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tern and mechanism of urban spatial growth in Nanjing City, 1979-2007
1
作者 ZHANG Zhen-long MA Guo-qia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3期272-282,共11页
Urban spatial growt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urban research. Exploring the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urban growth is the prerequisite to underst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The pape... Urban spatial growt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urban research. Exploring the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urban growth is the prerequisite to underst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The paper provides a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presents major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urban spatial growth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79 to 2007 in Nanjing City.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ata, study area and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Then, the patterns of urban spatial growth are identified. Subsequently, the main mechanisms of urban spatial growth are analyzed. Finally,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definitely. The features of urban spatial growth in Nanjing are as follows: during 1979-1988, urban spatial growth of each district was slow, and the inner growth was in excess of suburban growth;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8-2000, urban growth of suburban was in excess of inner city, the most insensitive growth appeared in the southeast, and the growth of each aspect wa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expect east and west;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07, urban growth of suburban was violent, the most insensitive growth appeared in the southeast, and the urban growth of each direction was insensitive except the west. The mechanisms of urban spatial growth are complex, the main ones of which ar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guiding of urban planning and influenc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re quite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模式 空间增长 生长机制 南京市 城市空间结构 空间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发展方向
下载PDF
Remarks on Urban Spatial Growth Management Research 被引量:180
2
作者 CHEN Jinfu,Professor,Director,Teaching & Research Office on Urban Planning,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D Candidate,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P.R.China.REN Lijuan,Postgraduate,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P.R.China.YU Cheng,Postgraduate,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P.R.China.XU Xiaolei,Postgraduate,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P.R.China.LI Xinyan,Lecturer,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P.R.China.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0年第2期52-59,共8页
"Urban spatial growth management(USGM)" is developed from "urban growth management(UGM)",and is more specific on urban space than UGM.An urban spatial plan can achieve its goals in virtue of USGM.T... "Urban spatial growth management(USGM)" is developed from "urban growth management(UGM)",and is more specific on urban space than UGM.An urban spatial plan can achieve its goals in virtue of USGM.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urban growth management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and then puts forwards the development issue of USGM in China which requires further study in two main aspects:systemic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USG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utilization of modern technique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USGM.In turn,the methods to develop the model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of USGM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tial growth management POLICY TOOL REMARK
原文传递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land use growth in Beijing 被引量:17
3
作者 LIU Shenghe, Sylvia Prielei, LI Xiubin(1. 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 A-2361 Laxenburg, Austri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3期266-274,共9页
By using digitized land use maps of Beijing in 1982, 1992 and 1997 and employ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lan... By using digitized land use maps of Beijing in 1982, 1992 and 1997 and employ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land use growth in Beijing in the period of 1982–1997. It is observed that urban land use growth in Beijing went beyond the control of urban planning, in terms of the extraordinary high growth rate and undesired spatial pattern. The rate of urban expansion after 1982, which was predominated by growth of industrial land, was extraordinary high compared to its historical period. While its growth centers have been actively shifting toward the northern part, rather than toward the southern and eastern parts as designated by the latest General Plan (1991–2010) of Beijing, its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land use growth in general was in distinct concentric sprawl, which seriously violated the General Plan of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land us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growth pattern GIS BEIJING
下载PDF
A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xpert Based (SHEB) Urban Growth Model using Model Regionalization 被引量:4
4
作者 Dimitrios Triantakonstantis Giorgos Mountrakis Jida W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1年第3期195-210,共16页
Urbanization changes have been widely examined and numerous urban growth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We introduce an alternative urban growth model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incorporate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urban gr... Urbanization changes have been widely examined and numerous urban growth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We introduce an alternative urban growth model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incorporate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urban growth models. Instead of applying a single method to the entire study area, we segment the study area in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apply targeted algorithms in each subregion. The working hypothesis i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appropriately selected region-specific models will outperform a globally applied model as it will incorporate further spatial heterogeneity. We examine urban land use changes in Denver, Colorado. Two land use maps from different time snapshots (1977 and 1997) are used to detect the urban land use changes, and 23 explanatory factors are produced to model urbanization. The proposed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xpert Based (SHEB) model tested decision trees as the underlying modeling algorithm, applying them in different subregions. In this paper the segmentation tested is the division of the entire area into interior and exterior urban areas. Interior urban areas are those situated within dense urbanized structures, while exterior urban areas are outside of these structures. Obtained results on this model regionalization technique indicate that targeted local models produce improved results in terms of Kappa, accuracy percentage and multi-scale performance. The model superiority is also confirmed by model pairwise comparisons using t-tests. The segmentation criterion of interior/exterior selection may not only captur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n spati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socioeconomic factors which may implicitly be present in these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The usage of interior and exterior subreg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acts as a proof of concept. Other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dicators, for example landscape,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boundaries could act as the basis for improved local segme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growth Models spatial HETEROGENEITY MODEL Fusion DECISION Trees Denver
下载PDF
杭州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关联
5
作者 夏兆煊 马淇蔚 +2 位作者 徐丽华 施益军 陆张维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明晰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杭州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空间增长定量解析法、价值当量评估、四象限分...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明晰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杭州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空间增长定量解析法、价值当量评估、四象限分析模型,阐明城市空间增长和ESV损益的规模强度变化,以此揭示二者空间关系,明确空间关系类型。结果表明:(1)从总体规模和强度特征来看,杭州城市空间增长和ESV损益存在错配现象,即规模上的此消彼长和强度上的同增共减;(2)从空间特征来看,城市空间与ESV的重心整体呈东西相向而行的剧烈转移态势,在方位上增长强度与ESV损耗程度表现为东部一致而西部分歧;(3)增长强度与ESV损耗程度存在高—高、高—低、低—低、低—高4类关系且作用空间存在差异,这是由各类型城市发展政策所致。基于此,提出城市空间增长和ESV保值增益的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市空间增长 空间政策 四象限分析 杭州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6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②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③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特点和城镇人口增减、分布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城镇化发展策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性人口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发展 城乡人口变动 人口增长来源 人口空间分布
下载PDF
Cassini Growth of Population Between Two Metropolitan Cities——A Case Study of Beijing-Tianjin Region,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ZONG Yueguang YANG Wei MA Qiang XUE S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203-210,共8页
The existing model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ten focus on the region with a single city or even multiple centers,and lack the detailed explorations of the common and special type of urbanization areas with two cen... The existing model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ten focus on the region with a single city or even multiple centers,and lack the detailed explorations of the common and special type of urbanization areas with two centers Taking Beijing-Tia njin region of China,which is a distinct dual-nuclei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world,as an example and choosing Landsat-5 TM image in 2005,population,etc.as the data,this paper devotes to comprehending and illustrating a model of Cassini growth of population between the two metropolitan citi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aided with RS and GIS techniques.Main technical processes include Kriging interpolation of the population data and character simulation of the Cassini ovals.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a/b,a key characteristic index ofCassini growth model,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ere given.When a/b<1, it is a curve with two separated loops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more than 3000 persons/km2.When a/b=1,it is a lem- niscate curve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about 3000 persons/km2.When 1<a/b<2~(1/2),it is a dog-bone shaped concave curve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between 500-3000 persons/km2.Whena/b=2~(1/2),it is an oblate curve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about 500 persons/km2.Whena/b>2~(1/2),there is an oval-shaped convex curve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less than 500 persons/km2. The results show that owing to the combined ac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regional dual-nuclei,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Beijing-Tianjin region is in accord with Cassini model significantly.Therefore,there is Cassini growth of population between the two metropolitan cities in Beijing-Tianjin region.In addition, the process of Cassini growth has extraordinarily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for judg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dual-nuclei metropolit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天津地区 北京市 大都市 中国
下载PDF
顾及空间多尺度邻域效应和时间依赖性的城市扩展模拟
8
作者 王海军 常瑞寒 +5 位作者 李启源 周晓艳 王权 曾浩然 刘一宁 岳照溪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2-1783,共12页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背景下,城市扩展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当前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城市扩展模拟对城市空间多尺度邻域效应解析不足,且在转换规则中对城市长时间演变过程的时间依赖性影响表达不够完善,...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背景下,城市扩展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当前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城市扩展模拟对城市空间多尺度邻域效应解析不足,且在转换规则中对城市长时间演变过程的时间依赖性影响表达不够完善,简化了城市扩展的时空依赖性,无法真实模拟推演未来规划实施情景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一种兼顾空间多尺度邻域效应(3DCNN)和时间依赖性(ConvLSTM)的城市扩展深度学习CA模型(下文称“Deep-CA”)。首先通过组合普通卷积和空洞卷积的3DCNN来提取城市空间多尺度邻域效应,再利用ConvLSTM神经网络将历史信息同化,考虑长时间序列的时间依赖性,从而得到城市扩展的适宜性概率。北京市1995—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驱动因素数据用于验证所提CA模型的科学性与适用性,1995—2010年数据用于模型训练,模拟2015年的城市范围。同时将模拟结果精度与ANN-CA、LR-CA和ME-CA 3种传统方法进行对比。与传统CA模型相比,Deep-CA的北京市2015年模拟FoM指数提高了4%左右,且对于城市全局和局部形态模拟效果较好,斑块破碎度低。试验结果表明,Deep-CA可以准确获取长期时空依赖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扩展CA模型的模拟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空间多尺度邻域效应 时间依赖性 深度学习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企业异地投资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网络外部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鹏 宁越敏 +1 位作者 何丹 张凡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6-1226,共11页
基于企业异地投资数据构建2003—2018年全球、全国及区域3个空间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网络,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分尺度、分时段、分区域等角度分析城市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长三角存在的城市网络外部性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 基于企业异地投资数据构建2003—2018年全球、全国及区域3个空间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网络,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分尺度、分时段、分区域等角度分析城市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长三角存在的城市网络外部性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各尺度城市网络均在持续扩张,且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2)各尺度城市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均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呈现出全球>全国>区域的尺度差异。(3)随着时间的推移,嵌入全国和区域城市网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超过全球城市网络的影响,这从城市网络的角度证实了长三角地区转向内循环为主,既是现实表现,也是必然选择。(4)城市网络外部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位于核心区域的城市在网络中获益较多,但城市网络对位于外围区域的城市影响逐渐增强。(5)与集聚外部性相比,网络外部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城市发展愈发依赖于建立和维持与其他城市之间联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地投资 城市网络外部性 城市经济增长 长三角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下载PDF
Architectures in the Shadow of "Investors' Urban Planning"--Case Study of Avala Hotel in Budva, Montenegro
10
作者 Kosara Kujundzic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7期867-874,共8页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投资者 酒店 架构 阴影 周边地区 城市化进程 空间变化
下载PDF
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测度及空间冲突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3 位作者 陈鑫 张驭航 李光亮 沈春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38-248,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探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协调发展建议十分必要。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一方面从指标数值视角构建评价体系,测算2000—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另一方面从空间格局视...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探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协调发展建议十分必要。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一方面从指标数值视角构建评价体系,测算2000—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另一方面从空间格局视角构建空间冲突指数,诊断2000—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空间冲突。结果表明:1)江苏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均提升,苏南整体属于“高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类型,苏中和苏北徐州属于“中/高度协调—城镇化滞后”类型,苏北整体属于“基本协调/失调—城镇化滞后/阻碍”类型。2)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幅度达203.65%,生态环境保护等级高的区域分布在洪泽湖、太湖等水体、低洼平原以及低丘陵地区。空间冲突强度值先下降后上升,并呈现西部大于东部、北部大于南部的空间特征。3)苏南应针对生态短板指标,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空间冲突显著的市域应严格规范建设用地扩张。苏中和苏北的城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空间冲突显著的市域应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方向,加强空间管控。该研究融合指标数值和空间格局双重视角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苏省及相似区域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城市增长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冲突
下载PDF
城市绿色更新中的若干思考
12
作者 崔愷 《城市设计》 2023年第6期8-17,共10页
当下我国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存量更新时期,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策略向绿色低碳转变。笔者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出5点关于城市绿色更新的思考:“增绿——为城市减碳”“绿改——为城市降耗”“共享——提... 当下我国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存量更新时期,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策略向绿色低碳转变。笔者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出5点关于城市绿色更新的思考:“增绿——为城市减碳”“绿改——为城市降耗”“共享——提高城市空间的效率”“微增——完善和调整城市功能的必要增量”“混搭——让城市有机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存量更新 绿色低碳 空间效率 绿色发展 有机生长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城市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丛波 叶阿忠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8,共11页
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化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求。同时,中国城市众多,城市之间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城市从数字经济获得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可能不相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保持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 中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化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求。同时,中国城市众多,城市之间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城市从数字经济获得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可能不相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保持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可控,因此,数字经济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怎样的城市异质性还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协调问题。从集聚经济和“涓滴极化”理论出发,在理论上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存在城市异质性的逻辑。基于2013—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对城市生产率的均值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基准模型上施加分位数约束和引入空间滞后项,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和分位数空间杜宾模型估算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分位点处的回归系数,研究发现,宽带互联网、数字产业化和数字金融更偏向提升中小城市本地经济水平,移动通信更偏向提升大城市本地经济水平;数字产业化对经济水平的空间溢出表现为涓滴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只对大城市经济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并未对中小城市经济水平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甚至构成阻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是控制城市经济增长分异的一把“双刃剑”,需要制定合理的地方政策推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增长 城市异质性 空间溢出 分位数
下载PDF
东北三省城乡结构演变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14
作者 杨洋美娜 张郁 +2 位作者 高慧影 徐彩芬 刘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8-667,共10页
基于2003—2019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经济结构、要素结构、社会结构和公共服务结构的城乡结构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城乡结构演变格局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①2003年来,东北三省城... 基于2003—2019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经济结构、要素结构、社会结构和公共服务结构的城乡结构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城乡结构演变格局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①2003年来,东北三省城乡结构协调水平整体提升且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但中心城市的城乡结构协调水平相对较低,要素资源分布较为集中。②城乡结构各指标变化率呈现“点状+面状集聚”空间格局,其中经济结构和要素结构演变类型主要为增长型,公共服务结构演变类型主要为降低型,社会结构演变类型省际差异明显。③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结构和公共服务结构协调度提高、要素结构和社会结构协调度降低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且城乡结构、经济结构和公共服务结构协调度提高具有正向溢出作用。④城乡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 经济增长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溢出效应 东北三省
下载PDF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锦富 任丽娟 +1 位作者 徐小磊 李新延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4,共6页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是"城市增长管理"概念的具体化与对象的明晰化,城市空间规划必须借助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管理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关于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仍...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是"城市增长管理"概念的具体化与对象的明晰化,城市空间规划必须借助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管理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关于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仍然需要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入: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运用现代技术开展对特定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效用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 政策工具 国内外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建国以来南京城市扩展研究 被引量:93
16
作者 李飞雪 李满春 +2 位作者 刘永学 梁健 陈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4-535,共12页
论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以1949、1976年航空影像,1988—2003年陆地卫星(MSS、TM、ETM+等传感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获取南京市城市扩展信息。结合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从扩展强度、人口-城市扩展指数、分形维数、扩... 论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以1949、1976年航空影像,1988—2003年陆地卫星(MSS、TM、ETM+等传感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获取南京市城市扩展信息。结合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从扩展强度、人口-城市扩展指数、分形维数、扩展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南京城市扩展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3年南京城市规模扩展了10.15倍,城市扩展表现为3个阶段:1949—1976年为第一阶段,城市扩展表现为低强度的准圈层式外延;1976—1988年为第二阶段,城市扩展强度有所提高,圈层外延与跳跃式发展并存;第3阶段为1988—2003年,扩展强度达到18.79%,跳跃式发展和连接式发展表现突出;②城市扩展呈现沿轴线扩展的特征,扩展轴沿长江向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城市重心向北部振荡后向东南方向转移;③南京城市扩展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表现为紧密扩展和稀疏扩展,1949年以来,南京城市空间形态日趋复杂,但自进入21世纪后,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稳定,表明南京城市扩展存在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④城市扩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扩展阶段,不同的因素组合占主导。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是城市规模扩展的主导因素,城市空间格局、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多地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大了城市框架,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扩展提供了空间,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扩展提供了空间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扩展模式 遥感 南京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基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8
17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4,共6页
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是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推动作用很显著,并且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结果存在较大的区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 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是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推动作用很显著,并且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结果存在较大的区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推动城市空间以蛙跳(飞地)方式蔓延,形成远离市区的郊区制造业带,并且派生出富人区、"城中村"等空间分异现象以及"小产权房"等城市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空间增长 城市经济学 蛙跳式蔓延 地方政府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演变历程、特征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朱孟珏 周春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85,共6页
城市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展已成为当今城市空间增长的两大重要形式。其中,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逐渐成为大城市郊区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论文通过选取951个城市新区作为研... 城市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展已成为当今城市空间增长的两大重要形式。其中,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逐渐成为大城市郊区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论文通过选取951个城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区开发的演变进程,并从空间扩展方式、产业功能更新、空间关系演进、管理机制更替4个方面论述了新区的演变特征。同时,论文还对新区开发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区 空间增长 演化特征 改革开放 中国
下载PDF
城市扩展空间分异的多时相TM遥感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陈龙乾 郭达志 +2 位作者 胡召玲 盛业华 张海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8-312,共5页
以徐州城市为例,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东北、西北、东南、西南9个空间单元,运用多时相卫星遥感TM图像和Matlab软件技术,对建成区扩展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徐州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在不断扩展,1994年前徐州... 以徐州城市为例,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东北、西北、东南、西南9个空间单元,运用多时相卫星遥感TM图像和Matlab软件技术,对建成区扩展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徐州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在不断扩展,1994年前徐州西部矿区建成区扩展程度在城市扩展贡献上占有重要地位,但1994年后徐州南部因无污染源又是人文景观区而成为城市扩展上的优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空间分异 遥感 建成区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111
20
作者 马晓冬 朱传耿 +1 位作者 马荣华 蒲英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16,共12页
基于苏州地区1984-2005年的6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从城镇实体地域扩展的视角,运用关联分维数、全局和局域空间关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构建了空间关联测度模型,分析了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周期性、城镇建设用地的分维特征、城镇扩展的... 基于苏州地区1984-2005年的6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从城镇实体地域扩展的视角,运用关联分维数、全局和局域空间关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构建了空间关联测度模型,分析了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周期性、城镇建设用地的分维特征、城镇扩展的"热点区"空间分布及演化,城市化空间梯度的形态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的城镇扩展经历了稳步增长、缓速下降、急速增长和快速下降四个阶段,显示出"大起大落"的特征;在空间格局上,城镇扩展强度的高值簇区(热点区)呈现出较明显空间演化和跃迁的特征,经历了苏州市区、苏州—吴江轴线、苏州—昆山轴线(沿沪宁线)、太仓—常熟—张家港轴线(沿长江)的不断轮换,并成为不同阶段驱动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期间,城镇扩展的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形态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演化,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的机理越来越显著,并且表现出较明显的带状关联特征,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趋势明显。然而,在苏州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主导驱动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扩展 城市化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 苏州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