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Boundary Definition of Urban-rural Fringe in Beijing City
1
作者 许新国 陈佑启 +3 位作者 姚艳敏 何英彬 李志斌 余强毅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10期23-28,66,共7页
Through reviewing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terature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urban-rural fringe,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finition methods has become a dominant one.This pap... Through reviewing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terature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urban-rural fringe,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finition methods has become a dominant one.This paper makes out the principle and basis,uses the data of villages and towns,and establishes an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angles:population,land use and landscape.And then the gravitational model is applied to define the urban-rural fringe with Beijing as an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fringe DEFINITION GRAVITATIONAL MODEL BEIJING
下载PDF
Research on Vegetation Coverage Status of Urban-rural Fringe in Guizhou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被引量:1
2
作者 阮玺睿 丁磊磊 +6 位作者 王志伟 王普昶 吴佳海 张文 陈伟 雷霞 莫本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8期1367-1370,1377,共5页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survey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ypical urban-rural fringe,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urban-rural fringe of spatia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survey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ypical urban-rural fringe,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urban-rural fring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vegetation cover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study area was 27.2176%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31.7786%;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separation distance of 〈0.18' showed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n separation distance of 〈0.18'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0.18'; that the best fitting model for Semivariance function was exponential model with spatial variation ratio 0.726, which showed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ed scale was 0.18';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data in the study area wa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instability mainly occurred on the border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echnology urban-rural fringe Vegetation cov-erage Current status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health value and self-care capabilities of the elderly in urban-rural fringe area nursing homes and the related in?uencing factors
3
作者 Ju-Ying Luo Ling-Lin Kong +4 位作者 Zhi-Xia Zhang Yan-Sheng Ye Cui-Yu Bao Li-Juan Tu Ya-Zhen Yang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CAS 2016年第3期125-128,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value and self-care capabilitie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urban-rural fringe area nursing home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se variables.Methods: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value and self-care capabilitie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urban-rural fringe area nursing home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se variables.Methods: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280 elderly individuals from seven urban-rural fringe communities in Xianning to complete a survey regarding their health value and self-care capabilities.Results:The total health value and self-care capability scores of the elderly were 7.45 ± 1.45 and100.25±22.56,respectively.Both of these score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y age,education level,marital status,and income(P 〈 0.05,P 〈 0.01).Self-care capability was correlated with health value(r=0.521).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ealth value,marital status,and age predicted selfcare capability.Conclusions: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area with higher health values also had higher self-care capabilities.The self-care capabilities of the elderly can be enhanced by improving their health value using the "knowing-trusting-actin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fringe area ELDERLY Health value Self-care capability
下载PDF
Impacts of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on Land Use Patterns in Urbanrural Fringe: A Comparative Gradient Analysis of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China 被引量:4
4
作者 ZHANG Runsen PU Lijie ZHU 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78-388,共11页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studies are of major interest to planners because they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change.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infras...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studies are of major interest to planners because they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change.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on land use change is necessary for evaluating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Taking Qixia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s a typical urban-rural fringe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terns and charac- 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along three major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using land use data from 2000 and 2008. We examin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gradient of land use pattern around railway, expressway, and highway corridor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land use change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is related to distance from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and to clarify the varying impac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on land use patterns. We find that construction land generally tends to be located close to major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and that railways have the most obvious influence on land use change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while the impact of expressways was not significant. We conclude that there exist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and land use change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but this relationship varies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linear transnort infrastrncnl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gradient analysis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urban-rural fringe
下载PDF
绿色融合式治理:城乡结合部社区生态治理的空间转向与生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茹婧 《长白学刊》 2024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究以成都市公园社区示范点为例,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为视角,以“空间断裂—空间修复—空间适配”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相“切割”引发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的“新陈代谢断裂”;通过空间修复与空间营造,城乡结合部社区实现了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而治转向空间适配的绿色融合式治理。“绿色融合式治理”是一种以“绿色”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包含“多元主体联动”“空间尺度再造”与“空间资源融合”的内在机理,不仅拓展和丰富了社区治理的理论维度,更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绿色融合式治理”不仅是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也可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推进全球生态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社区 生态治理 空间转向 绿色融合式治理
下载PDF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及规划响应——西安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炼 段德罡 崔琳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1,共10页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多处于“亦城亦乡”的半城镇化阶段,无差别政策供给导致的路径偏差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目标的指引下,提出再造乡村多维价值,重塑主体关系,实现多层级赋能提升的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构建了精准...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多处于“亦城亦乡”的半城镇化阶段,无差别政策供给导致的路径偏差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目标的指引下,提出再造乡村多维价值,重塑主体关系,实现多层级赋能提升的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构建了精准划分村庄类型、引导乡村收缩发展,厘清可用资源、创新利用方式,空间设计、产业发展、社区营造三位一体,差异化政策供给、全过程建设管理的落实就地城镇化目标的乡村规划思路;并以西安高新区八村为例,通过村庄类型细分及就地城镇化驱动要素识别、村民全面发展的“为村产业”培育,“村—地—校—企”的合作型村庄建设、公共资源精准投放下的长效机制建立等内容,为大都市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规划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边缘区 乡村规划 就地城镇化 中国式城乡现代化 西安高新区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价值认知与发展策略——以苏州市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地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郁斌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期38-42,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形体是大势所趋,而其普遍面临片面扩张带来的城市病,导致土地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大城市边缘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首当其冲。在下一阶段的城市高质量...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形体是大势所趋,而其普遍面临片面扩张带来的城市病,导致土地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大城市边缘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首当其冲。在下一阶段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处理好大城市及其边缘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及综述,并以苏州市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梳理,提炼研究区域价值,进而构建功能配置、生态基础、便捷交通、产业链条、本地文化、弹性发展等六个方面的发展策略。笔者希望借此能在新型城镇化新的发展阶段为大城市边缘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价值认知 苏州太湖科学城 边缘区发展策略
下载PDF
珊瑚岸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姚宇 杜睿超 +1 位作者 袁万成 蒋昌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6-73,共8页
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对珊瑚岸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变规律开展研究,实验采用了概化的岸礁模型,测试了4种礁坪水深、4种礁前斜坡坡度和一系列入射波高的组合工况。对破碎带宽度和破碎带附近波浪的入射、反射、透射以及能量耗散进行了测量分析... 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对珊瑚岸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变规律开展研究,实验采用了概化的岸礁模型,测试了4种礁坪水深、4种礁前斜坡坡度和一系列入射波高的组合工况。对破碎带宽度和破碎带附近波浪的入射、反射、透射以及能量耗散进行了测量分析,透射波的计算考虑了礁坪上高次谐波的影响。结果表明:礁坪水深和入射深水波高的比值(即礁坪相对水深)是影响岸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的关键参数,而礁前斜坡坡度的影响在本文测量的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破碎带宽度与礁坪上浅水波波长为同一数量级,并与礁坪相对水深成反比;透射系数随礁坪相对水深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而反射系数的变化却无类似规律;岸礁能够削弱超过50%入射波能,礁坪相对水深越小,波浪破碎造成的能量耗散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演化 破碎带 物理模型实验 珊瑚岸礁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正奎 陈天勇 +1 位作者 王金凤 周树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调查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和"传统农村"两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并分析主要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福建省福鼎市的山前街道和点头镇所辖行政村选取老年受访者1135人,采用CES-D的10题简版评估抑郁情绪(得分... 目的:调查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和"传统农村"两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并分析主要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福建省福鼎市的山前街道和点头镇所辖行政村选取老年受访者1135人,采用CES-D的10题简版评估抑郁情绪(得分≥10分有抑郁情绪问题),自编问卷调查相关基本情况。结果:传统农村老年人中有抑郁情绪问题的比例高于城乡结合部老年人(49.6%vs.30.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传统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情绪问题的危险性是城乡结合部老年人的1.40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农村老年人抑郁情绪最重要的相关因素(P<0.001),城乡结合部是健康自评差(OR=7.52)、经济紧张(OR=4.41)、负性生活事件(OR=2.91)、独居(OR=2.72),而传统农村地区则主要是经济紧张(OR=8.52)。结论: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中抑郁情绪问题相对更少;在城镇化过程中,建议从改善经济、保障医疗、提升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情绪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抑郁情绪 城镇化 农村 城乡结合部
下载PDF
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及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以长春净月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荆玉平 张树文 李颖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9,共7页
城乡交错带中不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常常成为城市生态问题的症结所在。利用2005年净月开发区的2.5m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DEM数据和1∶2000正射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 城乡交错带中不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常常成为城市生态问题的症结所在。利用2005年净月开发区的2.5m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DEM数据和1∶2000正射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分析。采用500m×500m的正方形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切分成909块规则格网,计算每个格网的多样性指数,通过半方差分析研究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净月开发区中农田和林地占有绝对优势;农村居民地的斑块密度远大于其它类型的斑块密度,形成了农村居民地、林地、旱地交织的城乡交错带景观。各类景观分布显示出与高程之间明显的相关性;②各镇(街道)的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聚集度指数的排列如下:玉潭镇>净月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斑块密度的排列顺序为:玉潭镇<净月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③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各向异性分析表明该区域的多样性空间分布是各向同性的。通过普通Kriging插值发现,多样性空间分布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净月开发区西北部,这主要是受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另外,长春至双阳公路两侧也是多样性空间分布的高值区,表明主要公路两侧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使得土地利用的程度加剧,自然景观受到较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城乡交错带 空间变异 净月开发区
下载PDF
珊瑚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和波生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宇 唐政江 +1 位作者 杜睿超 蒋昌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9,共8页
为了研究珊瑚岸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和波生流特性,通过水槽实验对规则波浪作用下珊瑚岸礁上沿礁分布的水位和流速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在典型卷破波条件下,测试了礁冠存在与不存在的两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多重波浪反射作用引起岸礁上... 为了研究珊瑚岸礁破碎带附近波浪演化和波生流特性,通过水槽实验对规则波浪作用下珊瑚岸礁上沿礁分布的水位和流速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在典型卷破波条件下,测试了礁冠存在与不存在的两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多重波浪反射作用引起岸礁上形成不完全驻波,而破碎带附近的浅化作用则产生高次谐波,波浪破碎所耗散的波能主要来源于主频波,礁坪上透射波成分中二次谐波与主频波的能量相当;礁冠的存在引起破碎带宽度减小、礁坪上增水变大以及礁坪上各次谐波变小;礁冠不存在时,岸礁上波生流的沿礁分布与平直海岸相似,而礁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礁坪上水体向外海的回流。研究成果将丰富和发展珊瑚礁水动力学理论,并为岛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次谐波 波生流 破碎带 珊瑚岸礁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的界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世峰 白人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4,共6页
为科学制定加快大城市边缘区有序协调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提出了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的概念,从人口、用地、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构建了地域特征属性界定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地域特征属性的界定模型。对北京城市边缘区... 为科学制定加快大城市边缘区有序协调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提出了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的概念,从人口、用地、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构建了地域特征属性界定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地域特征属性的界定模型。对北京城市边缘区内的小汤山镇、潭柘寺镇、温泉镇和万柳地区的地域特征属性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小汤山镇的地域特征属性值为0.4210,具有城市外边缘区的特征;潭柘寺镇的为0.0758,具有乡村腹地的特征;温泉镇为0.4922,具有城市内边缘区的特征;万柳地区为0.7116,具有城市内边缘区的特征,界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所提出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的界定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地域特征属性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的空间过程与扩散路径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8-73,F0002,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法,揭示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过程和规律,并通过非农化重心曲线分析其空间扩散路径,从而为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法,揭示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过程和规律,并通过非农化重心曲线分析其空间扩散路径,从而为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空间分析、重心模型等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结果:(1)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较为明显,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城镇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区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但2009—2013年与2005—2009年相比,这种不均衡性有所减弱;(2)以耕地非农化指数为等级划分标准的高等别非农化区的行政村集中分布西部平原城镇周边区域,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2005—2009年与2009—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区数量关系及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3)2005—2013年不同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呈现出由高到低从城乡结合部外围区域向城镇中心回旋的趋势,以2005—2009年为基础,2009—2013年高等级耕地非农化重心向西移动,而低等级向东移动,耕地非农化总体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1861.32 m。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较好揭示了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非农化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扩散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非农化 空间格局 扩散路径 城乡结合区
下载PDF
琼州海峡岸礁潮间带生物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丽荣 陈锐球 赵焕庭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6-294,共9页
本文记录了2000年7月琼州海峡西口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岸礁调查采集的25种造礁石珊瑚,以及栖息于潮间带的7类39科88种底栖生物,其大多数种类属于印度 西太平洋热带区系.优势类群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珊瑚礁段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栖... 本文记录了2000年7月琼州海峡西口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岸礁调查采集的25种造礁石珊瑚,以及栖息于潮间带的7类39科88种底栖生物,其大多数种类属于印度 西太平洋热带区系.优势类群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珊瑚礁段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多样性值分别为1173.30g m2,790.0个 m2和5.69,由于造礁石珊瑚的存在为其他底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丰富了本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岸礁潮间带生物 海洋生物学 珊瑚礁 生物丰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DSR的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静 陈银蓉 冯庆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通过DSR研究框架,并将广西柳州市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状态、驱动力和调控融入系统中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柳州市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策与规划、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用DSR模型将这三个因素... 通过DSR研究框架,并将广西柳州市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状态、驱动力和调控融入系统中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柳州市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策与规划、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用DSR模型将这三个因素与建设用地增长的关系表达出来,可将三个因素的作用方式分为促进建设用地增长、限制建设用地增长和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机理 扩张 柳州市
下载PDF
裸眼3D液晶屏的装配技术方案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发云 成杰 王婧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讨论了裸眼立体显示器的光学结构及动态装配方法。给液晶面板加交变的驱动电压、列像素与差分照明板形成一对光栅副,根据产生的干涉莫尔条纹,精准地调整光栅副间的夹角,完成了3D屏的安装;并对安装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证明动态法装配的裸... 讨论了裸眼立体显示器的光学结构及动态装配方法。给液晶面板加交变的驱动电压、列像素与差分照明板形成一对光栅副,根据产生的干涉莫尔条纹,精准地调整光栅副间的夹角,完成了3D屏的安装;并对安装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证明动态法装配的裸眼3D屏能准确地保证独立视区的形成,立体显示效果明显;应用动态装配法,降低了3D屏安装的复杂性,提高了装配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眼立体显示 独立视区 莫尔条纹 动态装配
下载PDF
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基于对S省W村的调研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正攀 杨伟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城镇化进程中,宗族势力已成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阻力。如何消除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难点问题。基于对我国S省W村的实地调研,列举了宗族势... 城镇化进程中,宗族势力已成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阻力。如何消除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难点问题。基于对我国S省W村的实地调研,列举了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在负面影响方面的两大表现,分析了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城乡结合部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转型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的困境与调适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德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9,共7页
城乡结合部转型社区的形成大都是政府主导型变迁的结果,社区"形变"的规划性和社会样态的过渡性相互叠加,社区内部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了新的治理难题。面对新的治理环境和治理诉求,从政策性支持、嵌入式治理到公共服务... 城乡结合部转型社区的形成大都是政府主导型变迁的结果,社区"形变"的规划性和社会样态的过渡性相互叠加,社区内部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了新的治理难题。面对新的治理环境和治理诉求,从政策性支持、嵌入式治理到公共服务和民生问题的回应,政府的治理行为形塑着转型社区的演进步伐,在给其带来绩效合法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角色困境,政府的有限理性与无限责任交织,政府全面介入和社区自组织不足并存。转型社区善治的达成亟需破解政府的角色困境,选择合理的政府权力介入方式,遵循转型社区治理的内在规律,以法治规制政府权力为前提,以培育社区自组织治理能力为根本,从而实现转型社区的可持续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转型社区 治理 政府角色
下载PDF
“边缘区”城市化的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13
19
作者 轩明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6,26,共6页
城市边缘区空间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其三大“致病原因”是:城市化空间演化规律失衡、赶超型现代化发展模式不健全及城乡二元结构分治的体制。缺乏对边缘区空间社会特性的完整把握,导致目前我国政府针对边缘区问题制定的对策尚存在着缺漏。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城乡二元结构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乡村空间“整体控制下自主建造”模式初探——以杭州市双桥区块绕城村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雪如 贺勇 王竹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该文基于我国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结合部乡村建设的混乱状态的基础上,立足于城乡结合部的现实需求,并在"传统乡土建筑自主建造"的模式启发下,探索一种建造者与使用者互动统一的、充分体现乡村自身的需求与建造愿望的一种乡村空... 该文基于我国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结合部乡村建设的混乱状态的基础上,立足于城乡结合部的现实需求,并在"传统乡土建筑自主建造"的模式启发下,探索一种建造者与使用者互动统一的、充分体现乡村自身的需求与建造愿望的一种乡村空间的建造模式——"整体控制下的自主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结合部 整体控制 自主建造 互动统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