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明清漕粮由河运转向海运及其启示
1
作者 高春平 李梓萱 《晋阳学刊》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中国古代南粮北运关系国计民生。自隋唐迄明清,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交流大动脉。明清定都北京,财赋仰给于东南。为解决国家军费与宫廷食用,每年沿运河从江南转输四百万石左右漕粮入供京师,故视漕运为天庾正供,军国大计。康熙曾把漕运、... 中国古代南粮北运关系国计民生。自隋唐迄明清,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交流大动脉。明清定都北京,财赋仰给于东南。为解决国家军费与宫廷食用,每年沿运河从江南转输四百万石左右漕粮入供京师,故视漕运为天庾正供,军国大计。康熙曾把漕运、河工、盐政视为国家三大政,书于宫廷廊柱。但在明后期和清中期,由于黄河水患与漕运积弊影响,河运危机不断,并在统治集团内部两度引起继续沿用传统的河运还是因时制宜实行海运的论争,结果以转向海运而告终。探究明清时期漕粮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对于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运河 南粮北运 河海之争 历史启示
下载PDF
清代黄河河患加剧与通运转漕之关系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志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98,共6页
黄河河患一直是困扰整个清代的头等大事,至嘉道时期更是河患频仍,史学界通常认为此一时期的河患是吏治腐败的缩影,此论固然。但就清代黄河、淮河、运河的整体形势而言,清代河患的加剧,与有清一代通运转漕的治河主导思想密切相关。服务... 黄河河患一直是困扰整个清代的头等大事,至嘉道时期更是河患频仍,史学界通常认为此一时期的河患是吏治腐败的缩影,此论固然。但就清代黄河、淮河、运河的整体形势而言,清代河患的加剧,与有清一代通运转漕的治河主导思想密切相关。服务于疏通运河的治黄思想,致使清代强迫黄河南行,而蓄清敌黄等治黄战略具有天然的致命弱点,所有这些人为因素加大了黄河的治理难度,影响了黄河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黄河河患 通运转漕
下载PDF
明清淮扬运河城镇发展的驱动因素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德楠 《中国名城》 2019年第9期92-96,共5页
城镇发展是多种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清淮扬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以“通漕保运”为中心的河工治理与河漕管理,以及借助运道的食盐转运,是拉动明清淮扬运河城镇发展的三驾马车。河工、漕运、盐务都是国家财政的重... 城镇发展是多种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清淮扬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以“通漕保运”为中心的河工治理与河漕管理,以及借助运道的食盐转运,是拉动明清淮扬运河城镇发展的三驾马车。河工、漕运、盐务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内容,反映了运河城镇发展与王朝政治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城镇 河工 漕运 盐务
下载PDF
明代洪泽湖治理思想初探
4
作者 吴晓兵 《中国水利》 2016年第14期55-57,61,共4页
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由于历代对黄河采取北堵南疏的治理方针,黄河河床逐步南移,至明万历年间,洪泽湖逐步形成。洪泽湖处于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之处,对洪泽湖的治理和开发也因之多有变化。以明代的洪泽湖治理思想为中心,研究了洪泽湖... 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由于历代对黄河采取北堵南疏的治理方针,黄河河床逐步南移,至明万历年间,洪泽湖逐步形成。洪泽湖处于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之处,对洪泽湖的治理和开发也因之多有变化。以明代的洪泽湖治理思想为中心,研究了洪泽湖治理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实践,以期对当今的洪泽湖管理和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洪泽湖 蓄清刷黄 黄河 漕运
下载PDF
洛阳与隋唐大运河若干问题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金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12,共7页
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修大运河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今日穿洛阳城而过的洛河是隋唐大运河首段通济渠的一部分。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惟一的交汇点,隋唐大运河是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纽带。洛阳的含嘉仓、回... 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修大运河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今日穿洛阳城而过的洛河是隋唐大运河首段通济渠的一部分。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惟一的交汇点,隋唐大运河是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纽带。洛阳的含嘉仓、回洛仓是考古发掘展现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通济渠 洛河 漕渠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含嘉仓 回洛仓
下载PDF
黄运关系与明清时期的改漕治河思潮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元杰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1期75-91,共17页
明清时期,为保障会通河安全,朝廷极力维持黄河南流,在苏北地区造就了一个以清口为中心,包括黄河、淮河、运河、洪泽湖乃至黄河(淮河)入海口在内的极为复杂的水文体系。对这个水文体系的维持和治理,超出了明清河道官吏的能力范围。以&qu... 明清时期,为保障会通河安全,朝廷极力维持黄河南流,在苏北地区造就了一个以清口为中心,包括黄河、淮河、运河、洪泽湖乃至黄河(淮河)入海口在内的极为复杂的水文体系。对这个水文体系的维持和治理,超出了明清河道官吏的能力范围。以"保运"为前提的治河,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牺牲了黄淮地区的利益,导致黄淮平原环境生态的不断恶化。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一"河漕困局"的危险,纷纷提出改良主张。但统治者出于政权稳定的考虑,只愿恪守祖制,惮于冒险更创,这些主张都难以实施。最后人力难为,黄河自行决口改道北徙。不过明清长期存在的改漕治河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为晚清黄河北徙的确定、漕粮海运的进行做好了思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黄河 运河 会通河 漕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