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ssess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被引量:58
1
作者 WANG Ya-jing, BI Yu-yun and GAO Chun-y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12期1807-1815,共9页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collectable and usable volume of existing straw resources, its suitability for different ways of utilization and fully reorganiz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China. Bas...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collectable and usable volume of existing straw resources, its suitability for different ways of utilization and fully reorganiz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s on the stubble heights of major crops in the Huang-Huai-Hai area (the area along the Yellow River, Huai River, and Hai River),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ctable and usable coefficients, and the collectable and usable volumes of various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were worked out during 2005. The respective collectable and usable volumes of straw resources were worked out on the basis of suitability as fuel, feed, fertilizer, and base material for edible mushrooms. The total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quantity of straw in China was 685 950 000 t, and the mean collection coefficient was 0.81 during 2005. The quantity of straw residue and wasted straw accounted for 19%. The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quantities of grain, cash crop, and other crop straw were 492 310 000, 162 610 000, and 31 030 000 t which accounted for 71.77, 23.71, and 4.52%,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quantity of straw. The quantity of straw which could be used as fuel was 635 000 000 t, which accounted for 92.63% of total quantity of the straw in the country during 2005. Among the total quantity of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straw in China during 2005, the quantities of straw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for being processed as feedstuff were 587 640 000 and 98 310 000 t, which accounted for 85.67 and 14.33%, respectively. The quantity of straw residue returned to the field and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straw for direct field restoration was 616 000 000 t, which accounted for about three-fourths of the total straw yield, while the quantity of straw for cultivation of edible mushrooms and industrial processing was about 587 000 000 t, which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85% of the total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straw.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quantity of straw in China is abundant and suitable for many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straw resources collectable and utilizable quantity SUITABILITY ASSESSMENT
下载PDF
我国盐穴资源评价及调查技术研究
2
作者 林振洲 刘东明 +11 位作者 张乐 蒋正中 荆磊 智庆全 张杰 周岳军 贾定宇 杨毅 梁明星 李洋 欧洋 翟景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盐穴是实现地质储能、碳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质量不明,盐穴调查技术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盐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盐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企业年报及文献报道等,形...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盐穴是实现地质储能、碳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质量不明,盐穴调查技术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盐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盐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企业年报及文献报道等,形成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可利用性的科学认识和基本判断;在盐穴集中区开展综合探测技术试验并结合前人试验成果,初步构建了盐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埋深适宜、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其中华东和华中地区已有盐穴资源最为丰富。(2)通过建立盐穴资源可利用性评价体系,将全国盐穴资源分为Ⅰ、Ⅱ、Ⅲ3级,Ⅰ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29.4%,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的江苏、湖北、河南等省份,是开发利用的优选区;Ⅱ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65.4%,广泛分布于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可作为开发利用远景区;Ⅲ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5.2%,整体地质条件不适宜开发利用。(3)地面物探可查明盐矿区区域地质、盐层地质、水文地质及盐腔分布情况,指导盐穴建库选址;井中物探精度高,可获取盐矿品味、腔体结构等信息,服务储库建设及运行监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盐穴资源规划及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盐矿 盐穴 可利用评价 调查技术 地球物理探测
下载PDF
新材料及新技术在智能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周闿 郭蕊蕊 《绿色包装》 2024年第11期27-31,共5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前进,智能包装领域正迎来一系列创新动向。天然可再生材料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开始在智能包装设计中崭露头角,而印刷、运输和交互技术的飞速进步也为智能包装带来了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深入的智能包装案例分析,洞... 随着科技的不断前进,智能包装领域正迎来一系列创新动向。天然可再生材料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开始在智能包装设计中崭露头角,而印刷、运输和交互技术的飞速进步也为智能包装带来了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深入的智能包装案例分析,洞察这些前沿材料和技术如何在智能包装中得到有效应用。这些创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可持续性,还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多样化选择的期待,为智能包装的设计和应用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包装 天然可利用材料 高分子材料 RFID技术 AR交互
下载PDF
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23
4
作者 陶云 何华 +2 位作者 何群 段长春 任菊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在春季增加,而其余季节减少,特别是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云南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2)云南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及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趋势变化看,云南大部可利用降水量在冬、春季以增加为主;夏季以减少为主;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全年可利用降水量东部、南部以减少为主,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4)年可利用降水量在全球气候偏暖年以偏少为主,而在偏冷年则以偏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可利用降水量 时空分布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5
作者 陈豫英 冯建民 +5 位作者 陈楠 郑广芬 穆建华 辛尧胜 聂金鑫 杨建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5~9月可利用降水 REOF分析 空间分布模态及时间系数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渠 程炳岩 +1 位作者 孙卫国 李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季节变化显著,5-9月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出现2-3个高值中心且中心位置稳定少变,10-4月可利用降水基本上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征.长江上游夏半年可利用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可分为长江上游东南区、东北区、中部区、西北区、北部区和西南区.大气降水在可利用降水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南偏东)时,长江上游东部地区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当东亚(南亚)夏季季风偏强(弱)时,长江上游东部(西北部)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气候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长江上游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安刚 孙力 廉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为东多西少分布,东西部区域降水资源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呈下降趋势,西部半干旱地区在已有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降水量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山区其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这将对整个东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广东省畜禽粪便污染及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国义 陈俊坚 +2 位作者 何嘉文 李芳柏 万洪富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8,52,共4页
结合广东省畜禽饲养量 ,采用各类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排泄系数 ,估算出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流失量。研究发现 :畜禽养殖业的粪尿流失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2 1倍 ;COD和NH3 -N的流失量分别是生活和工业废水的COD和NH3 -N... 结合广东省畜禽饲养量 ,采用各类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排泄系数 ,估算出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流失量。研究发现 :畜禽养殖业的粪尿流失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2 1倍 ;COD和NH3 -N的流失量分别是生活和工业废水的COD和NH3 -N排放量的 1 4倍和 1 7倍 ,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排放总量 污染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分析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那伟 刘鹏 +2 位作者 张永峰 姜福民 葛明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8,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可利用资源量为3 113.37万t,秸秆总量表现为"一高两低",即玉...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可利用资源量为3 113.37万t,秸秆总量表现为"一高两低",即玉米比重大,水稻和大豆比重小;空间分布呈现"两高一低"的特征,即中西部高,东部低。依据吉林省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将吉林省秸秆资源划分为富集区、相对富集区、一般区、贫乏区,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可利用资源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中低产田划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建生 王穗 +4 位作者 张川 彭尔瑞 陈运春 郝莉莎 余建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561,共6页
针对目前云南省中低产田尚无统一划分标准的现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层次累计法,选定利用等作为划分依据,提出了云南省中低产田范围划分的量性标准,即利用等6~16等为高产田;利用等4~5等为中产田;利用等1~3等为低产田。得到了云... 针对目前云南省中低产田尚无统一划分标准的现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层次累计法,选定利用等作为划分依据,提出了云南省中低产田范围划分的量性标准,即利用等6~16等为高产田;利用等4~5等为中产田;利用等1~3等为低产田。得到了云南省高、中、低产田的总体分布状况,能够为中低产田改造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中低产田 利用等
下载PDF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水萍 郭宗楼 +2 位作者 任佶 王士武 刘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9-482,共4页
在对现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新方法.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地表水总量与不可利用量之差,其中不可利用量分为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汛期弃水量.非汛期的最小基流量作为生态... 在对现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新方法.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地表水总量与不可利用量之差,其中不可利用量分为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汛期弃水量.非汛期的最小基流量作为生态环境用水量,汛期的弃水量一部分作为生态径流量,另一部分为难利用水量.弃水量用分析确定的弃水系数计算.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比较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可利用量 基流量 弃水量 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风速概率分布及在风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练 李栋梁 吴洪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09-1214,共6页
运用Weibull分布模型研究了我国日平均风速的概率分布、平均风能密度以及风能可利用时数,并比较了此模型与正态分布拟合风速概率分布的区别。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比正态分布能更好地表示出风速概率分布的偏度和峰度。我国平均风能密度... 运用Weibull分布模型研究了我国日平均风速的概率分布、平均风能密度以及风能可利用时数,并比较了此模型与正态分布拟合风速概率分布的区别。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比正态分布能更好地表示出风速概率分布的偏度和峰度。我国平均风能密度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山东半岛、闽浙沿海及岛屿地带的平均风能密度最大;新疆和甘肃的北部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次之;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以及两广的内陆地区的平均风能密度最小。风能可利用时数与平均风能密度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差异定性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分布 概率分布 风能密度 可利用时数
下载PDF
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水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曹丽青 葛朝霞 薛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利用北疆5个气象站、南疆7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总量资料,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新疆区域月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 利用北疆5个气象站、南疆7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总量资料,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新疆区域月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a)新疆地区气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基本上都是呈上升趋势,90年代以来的气温明显高于平均值,为正距平;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降水比平均值偏少,90年代以后,降水持续增加;(b)新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呈持续下降趋势,80年代初期至今呈增加趋势,90年代初期至今为高值期;(c)新疆地区降水与可利用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疆地区降水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影响的统计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可利用降水量 评估模式 新疆地区
下载PDF
食用昆虫的资源价值与可利用方式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作为食物被人类利用的食用昆虫具有种类繁多 ,资源数量大 ,繁殖力强 ,可培育等特点。人类利用食用昆虫的历史非常悠久 ,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食用昆虫的历史 ,而且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现代研究结果表明 ,食用昆虫含有蛋白质... 作为食物被人类利用的食用昆虫具有种类繁多 ,资源数量大 ,繁殖力强 ,可培育等特点。人类利用食用昆虫的历史非常悠久 ,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食用昆虫的历史 ,而且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现代研究结果表明 ,食用昆虫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成分 ,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昆虫的这些特点表明其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是一种值得人类利用的宝贵资源。根据食用昆虫的特点 ,人类可以以原形昆虫食品、昆虫蛋白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昆虫 资源价值 利用方式 产业化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旱涝与水资源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黄嘉佑 张镡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73-678,共6页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1951-1990年期间逐月降水、径流量及地面气温资料,作该地区蒸发和地下潜流量的估计,提出关于该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估计,并定义水资源指标。结果发现可用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十分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1951-1990年期间逐月降水、径流量及地面气温资料,作该地区蒸发和地下潜流量的估计,提出关于该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估计,并定义水资源指标。结果发现可用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十分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唯一的2.6年主要周期,而水资源则存在2.3和9年的主要和次要周期。用相关分析方法比较这两序列和前年夏季、秋季、冬季及当年春季的大气环流场之间的关系,发现水资源与环流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前年秋季和冬季高度场的相关上,与大气环流中高纬西风带系统和副热带系统强弱也有十分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旱涝 水资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宁夏天然草场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及人工草地产量估算 被引量:13
16
作者 侯光良 陈沈斌 刘允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89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利用了宁夏地区草场产量资料,分析了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是制约产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又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将文献[1]计算苜蓿作物干物质产量经验系数(K=0.9)修正为1.2,而后计算了充分灌溉和靠天然降水条件下两类耕地的... 本文利用了宁夏地区草场产量资料,分析了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是制约产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又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将文献[1]计算苜蓿作物干物质产量经验系数(K=0.9)修正为1.2,而后计算了充分灌溉和靠天然降水条件下两类耕地的牧草最大产量,这些研究结果,为本区畜牧业生产建设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天然草场 人工草地 气候因子
下载PDF
竹类资源利用现状及深度开发 被引量:84
17
作者 汪奎宏 李琴 高小辉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5,共4页
通过对我国及浙江省竹类资源状况的分析 ,从竹材人造板系列、竹笋产品系列、竹工艺品系列、竹制品系列等 6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及浙江省竹类资源加工利用现状 ,并介绍了重组竹、竹炭再制品、竹木复合板等几大类开发应用前景良好的竹类资源... 通过对我国及浙江省竹类资源状况的分析 ,从竹材人造板系列、竹笋产品系列、竹工艺品系列、竹制品系列等 6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及浙江省竹类资源加工利用现状 ,并介绍了重组竹、竹炭再制品、竹木复合板等几大类开发应用前景良好的竹类资源深加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资源 加工利用 产品开发 人造板 竹笋制品
下载PDF
热带山地轮歇地植物多样性及利用植物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永能 陈爱国 +1 位作者 刘志秋 崔景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F004,共7页
The plant diversity and folk utilizable plants of swidden agroecosystems in Daka, Xishuangbanna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species richness index differs from 2 to 9.5 in different subsystems ... The plant diversity and folk utilizable plants of swidden agroecosystems in Daka, Xishuangbanna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species richness index differs from 2 to 9.5 in different subsystems of swidden agroecosystem. There are 79 kinds of folk utilizable plants of swidden agroecosystem that belong to 38 families and 64 genus. Correspondingly,most of them belong to Euphorbiaceae, Papilionaceae, Rubiaceae, Malvaceae and Compositae . At last a list of folk utilizable plants found in sampling plots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热带山地轮歇地 植物多样性 民间利用
下载PDF
1951-2015年西安市大气降水资源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盼盼 林涛 +1 位作者 钱会 杨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318,336,共7页
基于西安市1951—2015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分析了西安市65a来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西安市未来10a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内降水... 基于西安市1951—2015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分析了西安市65a来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西安市未来10a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内降水资源分配不均匀,春夏秋三季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而冬季所占比例很小;从月尺度、季尺度和年尺度看,西安市降水利用率普遍较低,蒸发率普遍较高;西安市温度变化呈上升态势,降水和可利用降水呈减少态势;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除了夏季和冬季可利用降水量对偏冷期气候响应不明显,其他时段可利用降水量对不同时期气候响应显著;未来10a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可利用年降水量均以负距平为主,大气降水资源的减少势态可能会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大气降水资源 西安市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边际等值的区域洪水资源最优利用量决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峰 许士国 +1 位作者 刘建卫 杜丽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0-1065,共6页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边际等值原理,构建了洪水资源最优利用量决策模型,确定区域洪水资源的最优利用量。该模型利用边际效益和边际损失的等值关系分析确定最优利用量,达到洪水资源利用净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损失最小化的目标。以白...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边际等值原理,构建了洪水资源最优利用量决策模型,确定区域洪水资源的最优利用量。该模型利用边际效益和边际损失的等值关系分析确定最优利用量,达到洪水资源利用净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损失最小化的目标。以白城市2005年洪水资源利用为研究背景,对月亮泡水库进行了实例计算,确定该水库洪水资源最优利用量为4.2亿m3,并将该方法的结果与基于熵权的多目标模糊优选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确定的洪水资源最优利用量多1.7亿m3,洪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至21%;白城市2005年洪水资源最优利用量为18.05亿m3,产生的经济效益为9.40亿元人民币。表明本文模型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等值原理 洪水资源 效益最大化 最优利用量 边际效益 白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