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of Total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s (April to September) of 5 Years (1983-1987)
1
作者 汤懋苍 李天时 +1 位作者 张建 李存强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Ⅰ.INTRODUCTION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re exists 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anomalous axes of soil temperature at a depth of 1.6m in winter (December to February) andprecipitations in following f... Ⅰ.INTRODUCTION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re exists 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anomalous axes of soil temperature at a depth of 1.6m in winter (December to February) andprecipitations in following flood season (Tang et al., 1982a). We have also designed a simplethermodynamical model and applied it to the forecasting of precipitations in the flood season(Tang et al., 1982 b,c). The practical forecast started from 1975. Before 1980, however, therewere only 40-50 stations in China for measuring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a 1.6m depth. Since1980, the stations have been increased to a total of about 180, but no available mean valueshad been obtained from newly added stations before 1982. Therefore the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anomalies of soil temperature was not performed until 1983, and from then on theprecision of analysi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following i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orecast in five years from 1983 to 1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5 Years April to september The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of total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s
下载PDF
Relationship analysis between September precipitation in western China and 700 hPa wind field in East Asia 被引量:1
2
作者 ShaoYong Chen Quan Xia +1 位作者 JunTin Guo Shu Li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5期419-425,共7页
The regional wind index influencing September precipitation in western China has been defined using the 700 hPa u and v components of NCAR/NCEP reanalysis data of 1961 to 2006. There are three regional wind field indi... The regional wind index influencing September precipitation in western China has been defined using the 700 hPa u and v components of NCAR/NCEP reanalysis data of 1961 to 2006. There are three regional wind field indices: southwest, southeast, and north, and these indices reflect the change of East Asian monso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ces was studied, 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y not only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but also have independence. Moreover, there is an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nd indices and the autumn in particular the September precipitation in western China. The effect of wind indices on rain occurrence is most different: the influenced area of the southwest wind index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outheast wind index, and the southwest wind index is a controlling factor on autumn precipitation in western China. The weakening of southwest wind is the main cause resulting in reduction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China september precipitation 700 hPa wind field regional wind index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3
作者 陈豫英 冯建民 +5 位作者 陈楠 郑广芬 穆建华 辛尧胜 聂金鑫 杨建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5~9月可利用降水 REOF分析 空间分布模态及时间系数
下载PDF
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23
4
作者 陶云 何华 +2 位作者 何群 段长春 任菊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在春季增加,而其余季节减少,特别是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云南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2)云南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及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趋势变化看,云南大部可利用降水量在冬、春季以增加为主;夏季以减少为主;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全年可利用降水量东部、南部以减少为主,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4)年可利用降水量在全球气候偏暖年以偏少为主,而在偏冷年则以偏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可利用降水量 时空分布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Ⅰ):年降水特征及5~9月降水的REOF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2 位作者 王式功 钱正安 穆建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3,共11页
此系姐妹篇文章的上篇,利用中蒙地区106站1954—2005年间的实测降水资料,使用EOF及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地分析了中蒙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蒙干旱区的降水分布很不均匀(我国西北区尤甚),从该区东南侧最湿的陕... 此系姐妹篇文章的上篇,利用中蒙地区106站1954—2005年间的实测降水资料,使用EOF及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地分析了中蒙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蒙干旱区的降水分布很不均匀(我国西北区尤甚),从该区东南侧最湿的陕南向南疆盆地东端极端干旱区过渡,年雨量从922mm锐减到25mm以下,最干的托克逊仅6.9mm;蒙古国以中北部最湿,年雨量达400mm以上,到南部仅100mm左右,再到西南角仅30mm左右。(2)该区降水分布受不同尺度地形影响大,降水的年及年际变化也大。约80%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5~9月),南疆盆地东端干中心区的年降水相对变率最大,接近0.80,远高于蒙古国和我国其他地区,也高于全球明显增暖前。其干旱程度及降水变率居世界8大干旱区前列。(3)该区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区内夏半年的降水异常分布常出现河东、南疆、汉中关中、北疆、蒙古国中北部、河西阿拉善,以及柴达木等7个模态。(4)过去50余年来,中蒙地区东北部的降水总体呈线性减少趋势,而西南部则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 5~9月降水 REOF分析 空间模态及时间系数 降水变化趋势系数
下载PDF
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安刚 孙力 廉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为东多西少分布,东西部区域降水资源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呈下降趋势,西部半干旱地区在已有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降水量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山区其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这将对整个东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渠 程炳岩 +1 位作者 孙卫国 李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季节变化显著,5-9月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出现2-3个高值中心且中心位置稳定少变,10-4月可利用降水基本上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征.长江上游夏半年可利用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可分为长江上游东南区、东北区、中部区、西北区、北部区和西南区.大气降水在可利用降水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南偏东)时,长江上游东部地区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当东亚(南亚)夏季季风偏强(弱)时,长江上游东部(西北部)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气候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长江上游地区
下载PDF
1951-2015年西安市大气降水资源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盼盼 林涛 +1 位作者 钱会 杨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318,336,共7页
基于西安市1951—2015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分析了西安市65a来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西安市未来10a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内降水... 基于西安市1951—2015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分析了西安市65a来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西安市未来10a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内降水资源分配不均匀,春夏秋三季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而冬季所占比例很小;从月尺度、季尺度和年尺度看,西安市降水利用率普遍较低,蒸发率普遍较高;西安市温度变化呈上升态势,降水和可利用降水呈减少态势;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除了夏季和冬季可利用降水量对偏冷期气候响应不明显,其他时段可利用降水量对不同时期气候响应显著;未来10a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可利用年降水量均以负距平为主,大气降水资源的减少势态可能会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大气降水资源 西安市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
下载PDF
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水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丽青 葛朝霞 薛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利用北疆5个气象站、南疆7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总量资料,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新疆区域月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 利用北疆5个气象站、南疆7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总量资料,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新疆区域月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a)新疆地区气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基本上都是呈上升趋势,90年代以来的气温明显高于平均值,为正距平;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降水比平均值偏少,90年代以后,降水持续增加;(b)新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呈持续下降趋势,80年代初期至今呈增加趋势,90年代初期至今为高值期;(c)新疆地区降水与可利用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疆地区降水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影响的统计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可利用降水量 评估模式 新疆地区
下载PDF
湖南省可利用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伯良 张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湖南89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年可利用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 利用湖南89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年可利用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显著,资江中下游、衡阳南岳和湘东、湘南边缘山区多,湘西北及西部边缘山区少.湖南年、季可利用降水量存在年代际及年际变化.从区域变化趋势看,湖南可利用降水量在冬、夏季以增加为主,春、秋季以减少为主.春季西部大部及长沙和岳阳部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夏季邵阳、娄底、怀化中部及郴州部分地区增加趋势显著,秋季可利用降水量以减少为主,冬季湘北大部和湘西南及湘东南部分地区则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时空分布 湖南
下载PDF
黑龙江省1961—2011年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红蕊 刘赫男 刘玉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8期210-216,共7页
为了减轻黑龙江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并为农业用水资源分配和旱涝灾害的成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龙江省60个气象站1961—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应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可利用降... 为了减轻黑龙江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并为农业用水资源分配和旱涝灾害的成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龙江省60个气象站1961—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应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1年来,黑龙江省年可利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达-4.4 mm/10 a,春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看,全省可利用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松嫩平原大部和三江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黑龙江省降水量对可利用降水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气温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也有着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可利用降水量 实际蒸发量
下载PDF
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俊 荆旭春 +1 位作者 王昌高 王云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利用1951-2007年黄河上游水文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高桥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月蒸发量,以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据此分析了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57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利用1951-2007年黄河上游水文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高桥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月蒸发量,以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据此分析了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57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温呈逐步升高趋势;蒸发前期相对偏大,中期偏小,近期持续增强;可利用降水量分布趋势与降水等值线基本一致,但地区差异显著;全年总量不足同期降水量的一半;时间分配不均,以夏季最多,秋季其次,春季较少,冬季最少,其中95%集中在汛期5~10月;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且有1951~1968年偏多、1969~1985年正常和1986年以来偏少之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点 可利用降水量 蒸发量 降水气温 黄河上游
下载PDF
1926-2009年额尔齐斯河流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雷雨 龙爱华 +2 位作者 邓铭江 李湘权 章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2-919,共8页
额尔齐斯河流域中游地区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重要的水资源富矿与战略经济区,资料表明这一地区过去几十年来气候与水资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研究其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研究区7个气象站... 额尔齐斯河流域中游地区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重要的水资源富矿与战略经济区,资料表明这一地区过去几十年来气候与水资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研究其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研究区7个气象站1926-2009年84a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应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研究区月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1926-2009年研究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全球气候变暖一致,过去84a来研究区平均气温呈较快的升高趋势,且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进入快速升温变暖期;2)84a来,研究区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量同步增加.因此,研究区可利用降水量尽管有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3)降水是影响研究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的降水变化可导致1.68%的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研究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需切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流域中游 气候变化 可利用降水量 水资源影响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部9月降水与东亚700hPa风场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少勇 林纾 郭凯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1506,共6页
利用NCEP/NCAR 70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影响中国西部9月降水的区域风指数:西南、东南和偏北风3个风场面积指数,这可能是东亚季风变化的一个反映。研究了各个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它们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有独立性。另外,还... 利用NCEP/NCAR 70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影响中国西部9月降水的区域风指数:西南、东南和偏北风3个风场面积指数,这可能是东亚季风变化的一个反映。研究了各个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它们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有独立性。另外,还分析了各个风指数与西部9月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这些风指数与西部9月降水有很好的关系,西南风和东南风指数影响降水的区域有较大差异,西南风的影响范围大于东南风,西南风是影响西部秋季降水的主要因素,西南风减弱是导致高原东侧秋季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9月降水 700hPa风场 区域风指数
下载PDF
1948~2001年全球陆地9~11月降水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扬 施能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本文用 Chen等 (2 0 0 1)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PREC/ L) ,计算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 9~ 11月陆地降水量趋势变化。结果表明 ,在 194 8~2 0 0 1年 ,全球 9~ 11月的降水量场有明显的趋势变化 ,全球大约 2 / 3左右的陆地 ... 本文用 Chen等 (2 0 0 1)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PREC/ L) ,计算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 9~ 11月陆地降水量趋势变化。结果表明 ,在 194 8~2 0 0 1年 ,全球 9~ 11月的降水量场有明显的趋势变化 ,全球大约 2 / 3左右的陆地 9~ 11月降水量是负趋势 ,明显减少的区域是 :热带非洲 ,俄罗斯西北部 ,中国东部 ,南亚及东南亚 ,南极的威尔克斯地 ,格陵兰北部 ,等六个地区。全球仅 1/ 3左右的陆地 9~ 11月降水量是正趋势 ,降水量增加的地区是 :加拿大北部 ,墨西哥北部及美国西南部 ,南美的阿根廷 ,非洲南部的南非、博茨瓦纳南部 ,等四个地区。正负趋势面积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本文还研究了 36个纬度带 9~ 11月平均降水量的趋势系数 ,指出全球共有 8个纬圈的 9~ 11月降水量的趋势变化达到 0 .0 5信度的显著性 ,初步讨论了全球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陆地降水 9~11月 梦特卡洛检验 趋势变化 年代际
下载PDF
西北地区可利用年降水量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立君 葛朝霞 +2 位作者 曹琨 胡己坤 苗甫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53,55,共4页
利用1951—2009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近60 a来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及可利用年降水量建立预报模型,并对未来5 a上述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利用1951—2009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近60 a来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及可利用年降水量建立预报模型,并对未来5 a上述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未来5 a内,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均有减少或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要素 可利用降水量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云南大围山地区55年来可利用降水量与干旱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平 程清平 张开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4-70,共7页
基于云南大围山地区1960-2014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可利用降水量,并以降水量计算SPI (标准化降水指数)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5a来可利用降水量和干旱的年际、季节... 基于云南大围山地区1960-2014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可利用降水量,并以降水量计算SPI (标准化降水指数)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5a来可利用降水量和干旱的年际、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且年和秋季可利用降水量在偏冷(偏暖)时段,较多年平均值偏多(偏少);年和秋季干旱强度呈增强趋势,春、夏、冬季呈减弱趋势.(2)年和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存在18a、16a、27a、18a和11a主周期变化;年和四季干旱强度分布存在5a、4a、6a、6a和20a主周期变化.(3)年和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年、夏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均呈北部强、南部弱,而春季和秋季呈中部强的空间分布特点.(4)未来年和春季可利用降水量可能呈增加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可利用降水量可能呈减少趋势;年和春季干旱强度可能呈减弱趋势,而夏季、秋季和冬季可能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围山地区 可利用降水量 干旱强度 变化趋势 周期变化
下载PDF
山东可利用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瑞 王金霞 +1 位作者 车军辉 杨晓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利用山东省3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路面蒸散发经验公式和水量平衡关系计算得到山东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山东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48年... 利用山东省3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路面蒸散发经验公式和水量平衡关系计算得到山东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山东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48年来,山东年及四季可利用降水量总体上均呈减少的趋势,特别地,年可利用降水量减少显著.2)山东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和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年及四季平均可利用降水量基本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全省大部地区年及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特别地,鲁西北和半岛部分地区年和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减少显著.4)在全球气候偏冷期,山东四季及年可利用降水量均偏多;在全球气候偏暖期,除冬季略偏多外,其他季节和年可利用降水量均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可利用降水量 时空分布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1986年以来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变化及对径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俊 荆旭春 +1 位作者 尤伟 王云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以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历年逐月可利用降水量为基本资料,分析确定1986年为近57年变化转折点,进而统计分析了1986年以来汛期可利用降水量较前期的时空变化,并依据天然径流量与其的关系,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可利用降水量... 以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历年逐月可利用降水量为基本资料,分析确定1986年为近57年变化转折点,进而统计分析了1986年以来汛期可利用降水量较前期的时空变化,并依据天然径流量与其的关系,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可利用降水量变化和其它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可利用降水量年际变化特点有:①近57年总体呈减少趋势,并有前期偏多,中期基本正常和近期明显偏少的阶段性特点;②1986年前以正距平居多,之后则以负距平为主。(2)近期较前期变化特点有:①全年总量减少,主要由汛期总量明显减少所致;②尽管非汛期11、12、1、4月有所减少,但因2、3月显著增多使得其总量相对增多;③不同月份差异甚大,如5、10月变化不大,6月有所增加,7~9月明显减少;④夏秋季明显减少,冬春季有所增多;⑤中南部普遍减少20~60mm;⑥北部湟水流域变化不大;⑦西北小部分有所增加。(3)时段不同,可利用降水量变化和其它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幅度不同:①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显著(二者影响幅度比为2:8);②20世纪90年代和近8年影响相对较为显著,二者影响的幅度比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径流影响 变化特点 可利用降水量 黄河上游
下载PDF
PDO和ENSO与大连6—9月降水关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德华 隋洪起 王秀萍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利用1905—2006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简称PDO)、ENSO和大连6—9月降水资料,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DO暖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比常年偏少;PDO冷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PDO与大连6—9月降水存在准周期对... 利用1905—2006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简称PDO)、ENSO和大连6—9月降水资料,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DO暖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比常年偏少;PDO冷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PDO与大连6—9月降水存在准周期对应关系,从PDO冷位相到暖位相,对应的大连6—9月降水距平8 a滑动平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ENSO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明显受PDO的调制,在PDO冷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而在PDO暖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少;不同强度和不同冷暖性质的ENSO,在不同PDO位相期内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0 ENSO 大连 6—9月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