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士”、“浪子”、“侠”——论令狐冲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尚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1-25,共5页
本文认为《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不仅是一个“隐士” ,而且是一个洒脱不羁的浪子 。
关键词 "隐士" "浪子" "侠" 令狐冲 《笑傲江湖》 小说 评论
下载PDF
论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芦海英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武侠小说受传统范式的影响有其特定的规定性。纵观古龙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求新求变是其不懈的艺术追求,在传统中寻求变化,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诠释来挖掘深刻人性,在变化中来折射和鉴照现实社会,从而体现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形成古龙武侠小... 武侠小说受传统范式的影响有其特定的规定性。纵观古龙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求新求变是其不懈的艺术追求,在传统中寻求变化,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诠释来挖掘深刻人性,在变化中来折射和鉴照现实社会,从而体现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形成古龙武侠小说独特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 武侠小说 浪子形象 现代性
下载PDF
无家可归与还乡——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梅 《华中建筑》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该文通过对利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现象学分析,说明20世纪因家园破碎导致人类无家可归,返乡也只能是永远漂泊在路上的命运,而所有这些对人类及其命运的关照都是建筑师通过建筑揭示出来的。
关键词 破碎 无家可归 还乡 漂泊
下载PDF
漂泊个体的经验与叙述——论徐訏的长篇小说《江湖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
《江湖行》是徐訏后期代表作,也是其全部创作中带有总结性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个人风月与时代风云组成的两重"江湖",作为叙述漂泊个体经验的背景,探寻有关爱与自由的真义。同时,在传奇与写实的基础上借鉴隐喻手法使小说具备了... 《江湖行》是徐訏后期代表作,也是其全部创作中带有总结性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个人风月与时代风云组成的两重"江湖",作为叙述漂泊个体经验的背景,探寻有关爱与自由的真义。同时,在传奇与写实的基础上借鉴隐喻手法使小说具备了现代叙事的某些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江湖行》 漂泊个体 经验 叙述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李启斌 陶领钢 +1 位作者 石顺治 刘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18-921,94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无...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均观察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中的再认、图片、联想及背数4个项目进行短期记忆测定。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各评定上述量表1次。对比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研究组无脱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5,P>0.05)。治疗后,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仅第1周末WMS各项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其他时间点及研究组各项WMS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2组间WM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相似,且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流浪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下载PDF
论南社文学之“三弊”
6
作者 汪梦川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3-65,115,共4页
南社以其"革命文学"而著称,但实际上南社文学也有很多内容贫乏、思想消极的东西,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存在明显的弊端,具体来说,南社革命性之弊表现为草泽气,传统性之弊表现为名士气,依附性之弊表现为江湖气。
关键词 南社 草泽气 江湖气 名士气
下载PDF
乡归何处——论田汉《南归》中人的生存困境
7
作者 李火秀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5-98,共4页
田汉创作的《南归》深刻体现了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剧本从一隐一显两个角度全面揭示了人在世俗层面的生计困扰,思想层面的情感围困以及精神层面漂泊困境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生计困扰 情感围困 漂泊困境
下载PDF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艺术歌曲“流浪汉”的伴奏及曲式结构特点分析
8
作者 李思成 何宜蔓 《黄河之声》 2020年第5期50-50,52,共2页
本文以拉尔夫·沃恩·威廉斯声乐套曲“旅行之歌”(Song of Travel)之一“流浪汉”(The vagabond)的伴奏要点及曲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谱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出在伴奏弹奏过程中会出现的演奏特点及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分析歌... 本文以拉尔夫·沃恩·威廉斯声乐套曲“旅行之歌”(Song of Travel)之一“流浪汉”(The vagabond)的伴奏要点及曲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谱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出在伴奏弹奏过程中会出现的演奏特点及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总结出乐曲的结构特点,为学习与演奏此作品的艺术工作者提供更多可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 钢琴伴奏 曲式结构 “流浪汉”(The vagabond)
下载PDF
论人口压力与近代淮北地区流民现象的产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菊 李春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2-45,共4页
近代淮北地区流民现象严重,学界已从灾荒和战乱等角度给予了原因分析,但对人口压力因素却鲜有问津。笔者认为人口压力是造成近代淮北流民多发的一个原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劣使该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压力,并且与本地流民产生存在... 近代淮北地区流民现象严重,学界已从灾荒和战乱等角度给予了原因分析,但对人口压力因素却鲜有问津。笔者认为人口压力是造成近代淮北流民多发的一个原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劣使该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压力,并且与本地流民产生存在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压力 流民 人口密度
下载PDF
汉水崖居文化初探(上) 被引量:6
10
作者 欧阳辉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崖居是古人在山崖上开凿的石窟石室。这样的石居,汉水流域大量存在,随着汉水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古崖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众专家的关注,古崖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分别充当了古人类的栖息地、流民的集聚... 崖居是古人在山崖上开凿的石窟石室。这样的石居,汉水流域大量存在,随着汉水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古崖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众专家的关注,古崖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分别充当了古人类的栖息地、流民的集聚地、灾民的避难所、贫民的安乐窝、战争的关隘地、商贾的储藏室,宗教的传源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崖居 崖洞 流民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蓓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结合Orem自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后...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结合Orem自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状况,采用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康复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自理率为86.7%,对照组为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6,P〈0.05);干预后研究组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干预后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应用Orem模式,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 女性 OREM自理模式 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下载PDF
对张世兵客车流窜犯罪团伙的剖析与思考
12
作者 田华富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张世兵客车流窜犯罪团伙的作案特点:(1)团伙成员多,具有职业化;(2)活动范围相对固定;(3)作案手段多变;(4)作案多,危害大;(5)逃避打击伎俩多;(6)抗审心理强。当前积极预防控制和打击客车流窜犯罪的对策:(1)加强刑侦基础工作,为防范、打... 张世兵客车流窜犯罪团伙的作案特点:(1)团伙成员多,具有职业化;(2)活动范围相对固定;(3)作案手段多变;(4)作案多,危害大;(5)逃避打击伎俩多;(6)抗审心理强。当前积极预防控制和打击客车流窜犯罪的对策:(1)加强刑侦基础工作,为防范、打击服务;(2)落实站车查堵,增强防控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采取积极举措,切实解决立案不实问题;(4)加强协调,加大打击力度;(5)群防群治,增强群众自我防范与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窜犯罪 盗窃 张世兵 犯罪团伙 作案特点 侦破经验
下载PDF
从《漂泊的屋顶》看深化当代城市创作中的困惑——兼评作品中李大谟这一人物形象
13
作者 黄麟岚 《娄底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作者老虎和有的评论者都强调长篇小说《漂泊的屋顶》最大的突破点在于直面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村户籍的生活与情感的真实状况。但从对作品中李大谟的细读分析可见,作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的文本之间有缝隙,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在塑造李大谟时... 作者老虎和有的评论者都强调长篇小说《漂泊的屋顶》最大的突破点在于直面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村户籍的生活与情感的真实状况。但从对作品中李大谟的细读分析可见,作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的文本之间有缝隙,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在塑造李大谟时作家既想表现自己,又要掩饰真实的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局促,也使我们感到弱势群体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所面临的沉重与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泊的屋顶》 李大谟 都市 乡村
下载PDF
当前流窜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进忠 《辽宁警专学报》 2003年第6期31-33,共3页
侵财案件比例升高,流窜犯罪嫌疑人的职业化趋势,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带有区域性特点的犯罪团伙,选择交通便利的落脚点、向周围城市辐射、甲地落脚、乙地作案,不在犯罪地久留,团伙成员中女性和未成年人比例增加,具有地域性特点的... 侵财案件比例升高,流窜犯罪嫌疑人的职业化趋势,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带有区域性特点的犯罪团伙,选择交通便利的落脚点、向周围城市辐射、甲地落脚、乙地作案,不在犯罪地久留,团伙成员中女性和未成年人比例增加,具有地域性特点的逃避打击手段是当前流窜犯罪的新特点。针对这些新特点,要采取构建新形势下动态社会治安打防控机制,建立打击流窜犯罪的快速通道,转变执法观念,善待流动人口的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窜犯罪 新特点 新对策
下载PDF
论徐訏对个体生命的追索--以《风萧萧》和《江湖行》为例
15
作者 鲁怡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1-26,共6页
由于现当代文学学术分野的原因,目前大陆现代文学史对徐訏的研究多停留在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而忽视了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创作。这种简单片面的文学史分期割断了徐訏小说中"人"学思想的完整性。从20世纪40年代在大... 由于现当代文学学术分野的原因,目前大陆现代文学史对徐訏的研究多停留在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而忽视了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创作。这种简单片面的文学史分期割断了徐訏小说中"人"学思想的完整性。从20世纪40年代在大陆创作的《风萧萧》到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完成的《江湖行》,徐訏从对时代夹缝中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对个体生存空间矛盾冲突的探讨,逐步转向对置身于俗世人生中个体生命的依附性的思考,以及对个体生命觉醒下的流浪意识的探讨,他对"人"的思考是不断成熟和不断深化的。在这些思考的背后,徐訏对"人"归何处这一生命终极归宿的追问也逐渐由隐到显地表露在其作品中。这一追问某种意义上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人文思潮的承接,但内涵上又因独具个性意识与现代性特征而与前者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风萧萧》 《江湖行》 个体生命
下载PDF
饥饿年代的自我书写——《商市街》与《放浪记》比较
16
作者 方宏蕾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6-32,共7页
萧红的《商市街》与林芙美子的《放浪记》同属女性自传文学,是20世纪初中日女性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写照。两部作品体现了饥饿的共同主题,并且都以个人私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同时从个体出发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表现了在相似的时代... 萧红的《商市街》与林芙美子的《放浪记》同属女性自传文学,是20世纪初中日女性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写照。两部作品体现了饥饿的共同主题,并且都以个人私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同时从个体出发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表现了在相似的时代背景和个体际遇下女性的自我书写与主体寻找以及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关照。两部作品具体创作环境和叙述背景的不同,表现在对爱情与亲情的不同表现或缺失,在情感色彩上则呈现出孤独迷惘与反抗高歌的个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市街》 《放浪记》 中日文学 女性书写
下载PDF
管萧婚曲声中的流浪者——柯尔律治《古舟子咏》中的基督教主题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益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43,共13页
在纷繁复杂的版本构成史和批评阅读史背景之下,评论家从宗教、伦理、心理分析、传记学、哲学、美学和政治学等角度,对《古舟子咏》进行了精彩、动人的论述。但字里行间确实存在的一个深刻而明显的寓意,却是评论文字未曾阐发的,即人是永... 在纷繁复杂的版本构成史和批评阅读史背景之下,评论家从宗教、伦理、心理分析、传记学、哲学、美学和政治学等角度,对《古舟子咏》进行了精彩、动人的论述。但字里行间确实存在的一个深刻而明显的寓意,却是评论文字未曾阐发的,即人是永远的流浪者,绝对意义上从原罪的阴影和桎梏中走出来是不可能的。人须努力回报上帝仁慈的爱,在不断的忏悔中追求救赎。这才是《古舟子咏》阐释的人与上帝真实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萧婚曲 流浪者 柯尔律治 《古舟子咏》 基督宗教主题
原文传递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频率对接地电阻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武 阮江军 陈允平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52,共4页
提出了用涡流场的A-V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方法,分析了入地电流频率的变化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频率对接地体自身电阻的影响较大,但对散流电阻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 接地系统 接地电阻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 涡流场 频率特性
原文传递
从管制到自由——论美国贫困人口迁徙权的宪法演变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千帆 《北大法律评论》 2005年第1期564-592,共29页
流浪乞讨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英美国家处理这一问题的历史经验,以及迁徙权的宪法保障在美国的历史演进。在内战后修正案通过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中,美国逐步确立了贫困人口的迁徙自由。尤其是... 流浪乞讨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英美国家处理这一问题的历史经验,以及迁徙权的宪法保障在美国的历史演进。在内战后修正案通过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中,美国逐步确立了贫困人口的迁徙自由。尤其是经过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后,美国社会普遍转变了对流浪乞讨的看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联邦法院开始通过州际贸易条款限制各州与地方控制穷人迁徙的法律。此后,法院又通过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条款,撤销了某些禁止穷人流浪以及对新居民的社会福利施加不合理条件的地方规定。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穷人的迁徙权才可以说是牢固确立下来。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迁徒权是市场经济和人权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法制统一的国家里,它是公民权的题中应有之意,因而应当受到宪法保障。迁徙自由的宪法保障不仅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国家统一和公民平等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 迁徙自由 流浪乞讨
原文传递
作为文化塑形力量的浪子:《克兰福德镇》的帝国图景分析
20
作者 陈礼珍 李思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6,共4页
彼得在《克兰福德镇》里面以浪子形象出现,天性使然的离经叛道姿态与放荡不羁性格可视为对中产阶级主流价值观的叛逆,是对其被压抑欲望的另一种复现形式。彼得所代表的浪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这使得他们成为大英帝国殖民事业的重... 彼得在《克兰福德镇》里面以浪子形象出现,天性使然的离经叛道姿态与放荡不羁性格可视为对中产阶级主流价值观的叛逆,是对其被压抑欲望的另一种复现形式。彼得所代表的浪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这使得他们成为大英帝国殖民事业的重要推力,以切实的力量参与了维多利亚文化精神的塑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子 《克兰福德镇》 盖斯凯尔 帝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